1. 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中國,比較優勢理論,國際競爭理論,產業內貿易 關於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理論的爭論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對外貿易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逐步上升,日益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與投資、需求一起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三支重要力量。然而,探索出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理論思想顯得十分緊迫。在這一過程中,圍繞比較優勢理論能否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實踐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出現了三種有代表性的觀點:第一,中國的對外貿易應該以亞當·斯密的地域分工學說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指導。第二,指出亞當·斯密的地域分工學說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存在科學合理的成份,中國可以借鑒其中的「合理內核」,但並不主張把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作為指導中國對外貿易的指導思想。第三,有人認為比較優勢理論長期指導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破壞性的影響。如果也照搬照抄,中國必將長期處於國際分工中的劣勢地位,因此不應該借鑒比較優勢理論。 從理論的探索到形成共識是需要時間作為代價的,當人們對此莫衷一是,還沒有形成新的共識之前,比較優勢理論被經濟學界所默認。20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發展迅猛,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人們更有理由相信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成功。改革開放的前十幾年,人們對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實踐深信不疑。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中國外貿體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中國的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明顯削弱,外貿出口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大幅縮減,出口貿易的後勁嚴重不足等問題凸現。嚴峻的形勢又迫使經濟學界重新思考比較優勢理論在中國的適用性問題,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有「比較利益陷阱」論和「國際競爭優勢」論。 「比較利益陷阱」理論的主要內容 該理論認為,比較利益理論是不能指導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的基本理論的。因為比較利益結構的本質是一國產業的比較優勢,按照這種格局來進行分工的結果是,發達國家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雖然從理論上分析,勞動或資本密集型主要不是用產品本身來區分的,而是按照投入要素來區分的,但「比較成本」是相對於本國的產品進行比較的,它並不代表勞動密集型產品在世界市場就有競爭能力。所以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對外貿易雖然能獲得利益,但不能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而且在現階段,一個國家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主要取決於產業競爭力。在國際貿易中,如果單純根據資源稟賦來確定自己的國際貿易結構,企圖通過勞動密集型的出口來發展國內經濟,不僅不一定具有競爭優勢,而且還可能陷入「比較利益陷阱」,即以勞動密集型和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國家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它進一步強化了該國低水平的產業結構,同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越拉越大。該理論的實質是要告訴人們不要靜止地看待比較利益理論,它並沒有完全否定比較利益的思想,而是要求人們應當動態地看待比較利益理論,並不能以此作為長期發展戰略。 「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的主要內容 這里所指的「國際競爭優勢」是指一國在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要從全局的高度入手,根據一國范圍內可以調度的資源,並以最終在國際市場上確立本國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為目的的競爭能力。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國際競爭已不僅僅是單獨的企業行為,而是各個領域共同的力量才能實現。「國際競爭優勢」理論的代表邁克爾·波特認為,一個國家的競爭優勢的形成,不僅僅是因為一國的比較優勢,更關鍵在於能否使主導產業具有優勢,優勢產業的建立有賴於提高生產效率,而提高生產效率的源泉在於企業是否具有創新機制。進一步說,競爭優勢主要取決於一個國家的創新機制、企業的後天努力和進取精神。 根據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的經驗,創造「國際競爭優勢」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貿易結構導向的轉變,過去參加國際競爭主要是依據自身的供給條件,以資源稟賦為導向,現在則要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二是有效地進行由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轉變。為了使比較優勢成為競爭優勢,世界各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爭相採用高新技術,以新技術產品打進國際市場
2. 國際貿易理論基礎是 1 重商主義 2 新貿易保護理論 3 絕對優勢理論 4 比較優勢理論
重商主義是保護貿易理論的基礎。絕對優勢理論是自由貿易理論的基礎。
而國際貿易理論以自由貿易理論為主流。所以由此判斷,絕對優勢理論應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
答案為3
3. 簡述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礎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稱「世界貿易」,泛指國際間的商品和勞務(或貨物、知識和服務專)的屬交換。它由各國(地區)的對外貿易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國際貿易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已發生,並隨生產的發展而逐漸擴大。到資本主義社會,其規模空前擴大,具有世界性。
4. 主要的國際貿易理論有哪些
成本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新貿易理論
5. 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礎是
這些都太宏觀了,而且都只是代表了一個階段的理論...還是學術理論;
我覺得其實是國際商事的慣例,積累成為國際商法和現在國際商會制定的INCOTERMS。
6. 國際貿易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是什麼
1、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
2、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比例說"和里昂惕夫反論。
3、保護貿易理論。
國際貿易理論試圖解釋為什麼有國際貿易,以及作為一個國家應當如何對待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典、新古典、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四大階段。
古典和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以完全競爭市場等假設為前提,強調貿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釋了產業間貿易。
(6)2016國際貿易理論基礎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的作用:
一、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1、增加國民福利。
2、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
3、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
4、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
5、提供就業崗位。、
二、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1、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
2、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4、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
5、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三、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2、延續社會再生產。
3、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4、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
5、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6、增加財政收入。
7、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四、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1、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
2、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
3、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
4、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
5、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7. 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是什麼啊!求答案
一、幸福是什麼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以計算機科學理論為基礎,系統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培養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管理、法律和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及,主要課程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及信息安全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計算機應用具備從事高級護理及管理的國際型護理人才。主要課程,本書主要介紹公共關系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實務。什麼樣的顧客才能成為回頭客?客戶只關注價格該怎麼辦支付與結算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環節之一,為適應對外貿易,學校的培養模式是理。
二、什麼是國際貿易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的主指是絕對優勢理論,指各國在生產同樣產品時,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異所導致的各國之間生產優勢的不同,因此各國應專門生產本國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產品。亞當·斯密是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理論的創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國富論》中,他提出了國際分工與自由貿易的理論。在對其理論的論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來,適用於一國內部的不同職業之間、不同工種之間的分工原則,也適用於各國之間。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
,商務談判等一系列的基礎知識。還有最新的UCP600都是熟練掌握國際貿易的基礎。即,國際貿易是泛指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
8. 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是什麼啊!
一、幸福是什麼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是以計算機科學理論為基礎,系統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知識、培養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管理、法律和現代物流的基本理論及,主要課程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及信息安全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計算機應用具備從事高級護理及管理的國際型護理人才。主要課程,本書主要介紹公共關系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與實務。什麼樣的顧客才能成為回頭客?客戶只關注價格該怎麼辦支付與結算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環節之一,為適應對外貿易,學校的培養模式是理。 二、什麼是國際貿易 亞當·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的主指是絕對優勢理論,指各國在生產同樣產品時,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異所導致的各國之間生產優勢的不同,因此各國應專門生產本國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產品。亞當·斯密是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理論的創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國富論》中,他提出了國際分工與自由貿易的理論。在對其理論的論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來,適用於一國內部的不同職業之間、不同工種之間的分工原則,也適用於各國之間。他認為,每一個國家都有其適宜於生產的某些特定的產品的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去進行專業化生產,然。 ,商務談判等一系列的基礎知識。還有最新的UCP600都是熟練掌握國際貿易的基礎。即,國際貿易是泛指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
9. 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石是什麼
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為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石。
大衛·李嘉圖在其代表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中提出了比較成本貿易理論(後人稱為「比較優勢貿易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而非絕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比較優勢貿易理論在更普遍的基礎上解釋了貿易產生的基礎和貿易利得,大大發展了絕對優勢貿易理論。
http://ke..com/view/277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