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格式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格式

發布時間:2020-12-13 03:50:19

『壹』 論文(福建農產品出口結構與優勢比較分析)該怎麼寫

種植結構 各個縣城分開說?
太難了吧 怪不得沒人回答呢
下面我來說一下福建省的農業概況吧

全省土地面積為12.14萬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佔80%以上,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全省耕地面積1806萬畝,僅占土地面積 10%,人均耕地0.57畝。全省耕地面積中,水田1459萬畝,旱地347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405萬畝,佔耕地的 77.8%。我省雖然人均耕地少,但土地資源豐富,特別是山地面積大,占土地總面積85%左右,利用山地發展農牧業生產潛力大,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9600萬畝,有利於發展茶果等多年生經濟作物,草山草坡大約3000萬畝,可墾荒山荒地450萬畝,其中宜農作80多萬畝,宜茶果的350萬畝。
福建省海 岸線長,沿海灘塗大,水力資源豐富。全省海岸曲線長達3324公里,沿海灘塗290多萬畝,其中可圍墾的約200萬畝,大部分近海區除了發展水產業外,也是理想的養禽業飼養條件。內陸河流長達13569公里,年徑流量1300億方,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046萬瓦,縱橫交錯的江河不但為農業灌溉提供也較充足的水力資源,也有利於農民進入流通領域,發展水上運輸,促進市場經濟發展
福建省具有優越的亞熱帶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5.1-21.4℃,日照時數1067-2088小時,降水量1314-2582毫米。優越的氣候,加上豐富的生物資源,十分有利於發展多種經營。1998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41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3043萬畝,油料178.4萬畝,糖料50萬畝,蔬菜698萬畝。糧食作物中,水稻佔70%,甘薯佔19%。大田經濟作物主要是甘蔗、蔬菜、煙葉、油菜、花生等。甘蔗是全國聞名的高產區,產量 全國第一。蔬菜近年發展很快,年「南菜北調」和加工出口60多萬噸。水果90%上山,面積已發展到800多萬畝,並建成一大批名果基地,如柑桔、龍眼、荔枝、香蕉、菠蘿、枇杷等。優質水果比例達40%以上,出省出口水果占總量60%。茶葉190萬畝,年創匯3000萬美元以上。食用菌是福建一項新興的大宗種植業。七十年代開始人工栽培白木耳。八十年代蘑菇、香菇、木耳、金針菇等食用菌全面發展,現食用菌年鮮產量已達85萬噸,產量、產值、出口創匯居全國首位。年出口創匯一億美元以上。
二、行政區劃與農業機構設置
福建省省會是福州。省直轄地市有福州、廈門、三明、莆田、泉州、漳州、南平、寧德、龍岩九個地市,縣(市、區)81個,鄉(鎮)969個,村民 委員會14960個;全省總人口3282 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人口1192.82萬人(農業勞動力人口782.81萬人,占農村 勞動力的65.6%);省政府下設的農業機構有:農委、農業廳、水產廳、鄉鎮企業局、農機局、林業廳、水利水電廳、氣象局;農業科研單位及院校有: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大學、農業幹部管理學校等。各地市均有農業學校。各市縣都設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推廣站、農業廣播學校及科研機構;全省共有鄉鎮幹部9123人。
三、農業發展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福建省堅定不移地把農業放在各項經濟工作的首位,切實加強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在保證糧食穩定增產的同時,大抓山海資源開發,農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農村經濟快速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九十年代以來,福建省在狠抓糧食生產的同時,立足省情,抓住機遇,積極穩妥地進行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在突破傳統農業模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農村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從1990年50∶40∶10調整到目前的24∶61∶15。在種植業內部結構中,充分利用氣候優勢,有計劃地發展烤煙、甘蔗、蔬菜等經濟作物,尤其注重開發冬季農業,挖掘了耕地生產潛力。199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946元,比1990年增長2.85倍,農業總產值985億元,比1990年增長一倍多。
——農產品有效供給增加,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由於福建人均耕地僅0.57畝,人多耕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為了確保人口增加而人均糧食不減少,福建十分注重抓好現有耕地的集約經營,抓好非耕地資源開發,廣辟食物來源,大力增加非糧食作物。與1990年相比,1998年糧食總產958萬噸,創歷史最高紀錄,增加78萬噸;肉蛋奶總產177.3萬噸,增加86萬噸,畜牧業連續20年穩定增產;水果總產344.3萬噸,增加265.5萬噸,人均佔有量95公斤,居全國前列;茶葉11萬噸,增加5.2萬噸,產量居全國第二位;蔬菜906萬噸,增加476.8萬噸。隨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更大的改善。

『貳』 求 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論文的外國文獻找不到啊~~!

我國農產品生產者和加工者素質不高綠色貿易壁壘讓我們切實認識到了綠色天然無害農產品的優勢。於是,為生產出但由於我國經濟和積極引進外國先進的

『叄』 農作物論文的格式是怎麼樣的,開頭怎麼寫啊

你如果想寫什麼農作物的話,就開頭寫上這個農作物的名字。

『肆』 求 我國農產品國際物流現狀及對策研究相關 論文 大綱

我國農產品物流現狀及對策研究
Relate to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ct Logistic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摘要:文章通過對農產品物流內涵、意義、特點及現
狀的分析,指出了目前農產品物流存在的物流設施和物流技
術落後、管理水平低下、重復建設現象嚴重、缺乏具有專業
技術知識的人才、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顯不適應等問
題。並借鑒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的發展經驗,提出改善基礎
條件、優化整合資源、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物流組織、加大政
府的支持力度、加強教育與培訓等對策,為加快我國農產品
物流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決策參考。1農產品物流的概念和意義
1.1農產品物流概念。1.2農產品物流的意義2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特點和現狀
2.1我國農產品物流的特點2.2我國農產品發展的現狀3農產品物流面臨的問題
3.1物流設施和物流技術落後導致物流過程損耗嚴重。3.2管理水平低下以及重復建設現象嚴重。3.3缺乏具有專業技術知識的人才3.4農產品物流的信息化水平明顯不適應4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經驗的借鑒
5發展我國農產品物流的對策6結論
由於農產品物流的特點和農產品物流研究的復雜性,農
產品物流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都比較貧乏。本文鑒於我國農產
品物流的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農產品物流載體建設、
優化整合資源、培育和發展農產品物流組織、加大政府的支
持力度、加強教育與培訓等對策,為加快我國農產品物流發
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決策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大勝,羅必良.關於農產品流通的若干理論問題[J].南
方農村,2002(1):30-32.
[2]陳阿興,岳中剛.試論農產品流通與農民組織化問題[J].
農業經濟問題,2003(2):11-13.
[3]謝培秀.試論發展中國的農產品物流業[J].中國流通經
濟,2003(11):26-29.
[4]丁華.供應鏈管理理論及其在農產品物流企業中的應用
[J].中國流通經濟,2004(1):17-21.
[5]陳珊珊.農業物流現狀SWOT分析及發展戰略[J].農村經
濟與科技,2006(7):29-30.參考文獻:
[1]張倩.淺議農產品物流[J].農村經濟.2003,2(19):
48-50.
[2]宋留栓,朱福良.SCM在農產品物流開展中的應用[J].
工業工程,2005,(9):29-33.
[3]吳清一.物流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4]韓美貴,張兆同.改善和發展我國農產品物流的思考[J].
農村經濟,2005,(2):21-23.
[5]賈會棉,路劍.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中的問題及建議
[J].中國經貿導刊,2006(,2):40.
[6]梁小民.西方經濟學教程(修訂版)[M].北京:中國統計
出版社,1996.
國際農產品物流發展特徵及經驗借鑒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現代物流在
推動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加明顯,很多
國家開始關注物流業帶來的巨大經濟
效益以及在成本上的節約。我國正在加
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為保障農產品
貨暢其流和物盡其值,應充分借鑒國外
先進的農產品物流發展經驗,推進國內
農產品物流業的發展和創新。
一、國際農產品物流發展類
型及其特徵
(一)北美類型
以美國、加拿大為代表,其農產品
物流集中體現其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的
數量之巨大。美國農業生產的長期穩定
性、品種多樣性以及農產品貿易活躍
度,使其擁有龐大、協調、通暢、復合、高
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
1、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發達、信
息化程度高。美國交通運輸設施十分完
備,農產品裝卸輸送設備主要有各式輸
送機、可移式膠帶輸送機及低運載量斗
式提升機。美國有發達的信息流基礎,
成立於1848年的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就
是農產品各市場主體了解市場行情、獲
取價格變化信息的直接窗口。眾多農業
網站、信息咨詢公司也為農民了解信息
提供了方便途徑。
2、農產品物流專業化、社會化。美
國農產品物流業擁有一批專業的從業
人員。就物流通道而言,有完善的社會
化服務體系,農產品大多由農場主經產
地市場或中央市場的批發商銷售給工
廠,零售商銷售量次之,直接銷售的很
少。連接農產品供需的物流主體有農場
主參加的銷售合作社、政府的農產品信
貸公司、農商聯合體、批發商、零售商、
代理商、加工商、儲運商和期貨投機商
等。全美合作社有6000個左右,實行民
3、農產品物流組織化程度、供應
鏈管理水平、物流標准化層次均比較
高。美國農產品物流組織建設主要包括
產銷一體化組織和農業協會。產銷一體
化組織是把農產品生產同其生產資料
的製造與供應(產前部門),以及農產
品的儲運、加工和銷售(產後部門)等
有關環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經濟聯
合體。美國有許多專業性的農業協會,
這些協會是自發性組織,相互獨立,資
金自籌。這兩類組織構成了美國農產品
物流的主體,對農產品物流高效運行起
到關鍵作用。美國絕大部分包裝食品和
大宗物品(袋裝橘子、蘋果)使用條形
碼(barcode),這些條形碼的設計使
企業及時了解食品供應鏈的物流狀況,
藉此來對供應鏈上游物流的流入進行
有效管理。
4、政府宏觀調控,依託市場運行。
美國政府幹預農產品物流,主要以法律
和財政經濟政策方式從宏觀上創造供
求均衡和價格穩定條件。美國政府重視
對農業、公共農業研究開發和農村教育
項目的投資,1998年推行了旨在提高
農民素質的「新農民計劃」。美國建立了
完善的農場主批發市場和終點批發市
場,批發業務實現了規模化。農村中的
銷售合作社以及大量從事農產品貿易
的人員,活躍了農產品物流活動。農產
品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同步運行,以實
現物盡其值。
(二)西歐類型
歐洲農產品物流業發展以荷蘭、法
國和德國為主要代表。
1、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發達。由
於農產品保鮮期短,便利快捷的運輸、
合理的流通網點分布對於降低農產品
損耗、提高農產品流通交易效率至關重
要。荷蘭的蔬菜、水果的損耗率僅為
5%,而中國卻高達20%以上。在促進農
產品流通過程中,歐洲各國十分注重發
揮公共設施服務功能的作用,不斷完善
基礎設施的改造,優化網點布局。歐盟
每年也從財政中撥款,對改善農產品運
輸、儲存、加工和銷售的項目進行補貼,
包括修建碼頭、倉庫(包括冷庫)和市
場等基礎設施,此項補貼占歐盟農業基
金的25%,在某些基礎設施較差的區域
甚至可達30%~50%。目前,除發達便利
的海運、鐵路、公路運輸外,歐盟各國大
規模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布局也非常合
理。如荷蘭擁有包括歐洲第三大航空港
斯希波爾機場在內的6個航空港和鹿
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
和水果的種植地區,港區四周高速公路
和水路運輸網路非常發達,而且靠近歐
盟國家水果進出口中心所在地巴倫德
雷赫,可迅速便捷地將荷蘭58%以上的
蔬菜與切花等鮮活植物運往巴黎、倫
敦、香港等世界各大城市。通過充分利
用其交通設施便利的優勢,荷蘭的花卉
產業目前已佔領了全球60%的花卉市
場。
2、農產品物流鏈縮短,實現物流
增值。通過收集分類、鮮儲、拍賣、包裝
等程序,將來自世界各地的商品花卉集
散到世界各國,花卉品種達幾千種,幾
乎全部是標准化生產。成交的花卉迅速
由集裝箱運往機場或港口,分銷世界各
地,有的當天就可運到銷地市場。
3、發展電子物流,冷凍行業發達。
荷蘭花卉和園藝中心擁有最先進的拍
賣系統、新式電子交換式信息和訂貨系
統,通過電子化農業產品物流園區和配
送中心向全球許多國家的廣大客戶和
消費者提供服務。配送保鮮、冷凍和易
腐貨物的公司在儲存和運輸的過程均
具備先進的冷凍技術設備。(三)東亞類型
亞洲農產品物流業的先進代表是
韓國、日本和中國台灣省,這些國家和
地區幾乎都是「以小搏大」的農產品物
流發展模式。
1、政府主導,推動物流基礎設施
建設。韓國和日本是這種模式的主要代
表,均以批發市場為主渠道,以拍賣為
手段。日本近年來在大中城市、港口、主
要公路樞紐都對物流設施用地進行了
合理規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包括高
速公路網、新干線鐵路運輸網、沿海港
灣設施、航空樞紐港、流通聚集地在內
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
2、注重農產品物流硬體設施和信
息系統建設。批發市場早已改變僅有廣
場、倉庫和停車場的局面,配備有完善
的保管設施、冷風冷藏設施、配送設施、
加工設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
建有低溫和常溫倉庫、包裝加工設施
等,開展加工、小包裝分解、分等分級、
電子商務配送等業務。頻繁而小批量的
配送是日本物流業的主要特色。目前日
本的大規模零售店都已安裝了自動定
貨系統,與交易對方聯機,並有VAN(附
加值通訊網)將食品業和批發業聯結
起來,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時日本的批
發市場也已裝備完善的信息設施,實現
全國乃至世界主要批發市場的聯網。韓
國市場管理部門依託市場這一載體,建
立起全方位的信息網路,在保障農產品
的供應品種、數量和價格形成上,起到
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內容包括農產
品交易品種、拍賣定價、交易時間和提
貨地點以及該類產品主產地相關信息、
市場流通費用、市場內出入車輛和入市
人員情況等。
3、農產品物流組織化、專業化程
度高。為提高農產品交易水平和交易效
率,從事農產品物流都有專門的組織協
助,其組織化、專業化、規模化程度較
高。日本農協作為組織農產品進入流通
的關鍵性組織,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
來,增強了農民作為賣方的討價還價能
力,保護了農民利益。基層農協在產地
一般都建有農產品集貿所,負責本農協
成員產品的集中、挑選、包裝或冷藏和
組織上市。農協不僅為其成員解決產品
銷售、運輸等問題,還將批發市場的購
銷信息及時傳遞給農戶,引導生產。農
業合作組織以綜合性為主,批發市場最
主要的產地供貨團體是農協,各大中小
城市都有由農協直接參加或組織的農
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生產總量的80%
~90%經由批發市場後與消費者見面。
4、完備的法律法規及市場條例指
導。日本1921年就頒布了《中央批發市
場法》,將中央批發市場的開設、管理、交
易等納入法治軌道。隨著經濟的發展和
批發市場地位的日益提高,於1971年將
《中央批發市場法》改為《批發市場法》,
將地方批發市場也納入法制軌道,以後
每隔5年修訂一次。各地方政府和有關部
門也依據該法制定了系列的地方法規。
二、國際農產品物流發展經
驗對我國的啟示
(一)培育物流主體,溝通產銷對接
應通過體制創新,改造、培育與壯
大農產品物流主體,降低流通成本,探
索將農產品從農戶或產品生產企業直
接投放到零售商貨架,甚至是消費者手
中的途徑。重點培育規模化經營的批發
商,使其在農產品物流發展中發揮重要
作用。美國的批發市場,每個市場的批
發商雖不多,但他們的經營活動都是大
規模的,幾乎壟斷了美國的果蔬流通,
這使其能承擔市場競爭中的風險。因
此,我國應有意識地培育農產品物流主
體,重點壯大一批具有承受市場變化壓
力的大型批發商,有效地組織產銷銜
接,促進農產品流通順暢。
(二)完善基礎設施,增加資金投入
為實現農產品供應鏈的高效有序,
我國需要良好的包括農產品批發市場、
倉儲、交通運輸條件上等基礎設施支持,
其中重點應完善批發市場的功能,提高
批發市場的檔次,在全國大中城市和主
要產區建設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
進、功能齊全、安全衛生的骨幹批發市
場;積極發展連鎖超市、直銷配送等新型
流通組織,建立多層次、多業態、多種經
營方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加快農產品
的儲藏、加工、運輸、配送等物流設施建
設,建立現代化的農產品物流服務體系;
在資金來源上,應學習日本經驗,採取多
種形式,鼓勵個人、集體、政府等多渠道
資金投資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
(三)注重信息建設,實施標准物流
在原有農村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建
立農產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加強市場
信息硬體基礎設施建設,對物流各環節
進行實時跟蹤與全程管理,實現生產
者、銷售者信息共享。要加強農產品物
流標准化建設,在包裝、運輸和裝卸等
環節,推行與國際接軌的物流設施、物
流工具標准,如托盤、貨架、裝卸機具、
條形碼等,實現物流活動規范化。制定
全國統一的相關農產品質量標准,包
括:理化指標、感官指標、安全食用指
標、鮮度指標等,並對農產品原產地進
行大氣環境測試、土壤成分測試、水資
源測試等。
(四)優化組織結構,加快立法進程
歐美、日本等國家經過多年的發展
已形成從農產品生產到流通一整套的
理論和體制,基本實現經營規模化,功
能綜合化,資本股份化,市場開設和經
營管理分離化。發達市場經濟的國家都
將農產品的生產管理、產後加工、安全
衛生、上市運銷、零售消費等生產和流
通諸環節的行政管理職能,歸口於農業
行政管理部門。如日本由農林水產省流
通局和地方農林部門流通室負責農產
品的流通行政管理。美國和法國農產品
流通行政管理職能也由農業行政部門
負責。這種管理體制符合市場經濟條件
下的農產品生產與流通一元化的運行
原理,也符合農產品商品化生產經營的
規律,可減少政出多門,提高行政管理
效率,值得我國借鑒。同時,要加快立法
進程,完善相關法規。應制訂《農副產品
批發市場法》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標
准》等相關法規,對我國農副產品批發
市場的市場規則、市場准入制度等問題
做出清晰界定。
(作者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
院)

『伍』 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綠色貿易壁壘及應對措施研究—歐盟為例 這個論文的提綱怎麼寫啊!急急急急急急~

這個當然要把法律的條文搬上啦 首先要寫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優勢 中國農產品的出口情況 規模啊 客商啊 一般受到的待遇啊 舉幾個例子 然後寫歐盟一般對中國農產品的態度 以歷史為線索 寫以往的處理方式等情況 最後要根據歐盟和中國的貿易協議 寫寫現狀在根據WTO法規 查找有沒有不法之處 最後談談如何利用外交手段以及各種其他的方式促進出口 再潤色一下 總之你的文章的內容要真實 網上的東西好多都是不負責任的

『陸』 中國知網求助下載,論文我國農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營銷策略,可以發郵箱356512327,謝謝

請先採納我為的最佳答案,否則我是不會發給你的。。別怪我,我也是受害者,每次給別人提供幫助後都不採納我,還故意挑毛病找理由,我做這些事情也是要時間要費腦子的,花時間弄出來什麼也得不到,換要挨罵。。我弄這些東西不就是為了這幾分嗎。做事講的就是誠信,你信我你就採納然後我發到你郵箱,不信我也沒辦法。反正我是不會當好人了。。

『柒』 求論文一篇,題目是《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狀況及發展對策》。

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現狀與發展策略
摘要】本文總結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狀況及特點,分析了農產品國際貿易中存在的問題,並
提出發展策略。
【關鍵詞】農產品國際貿易綠色貿易壁壘
農產品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加入
%&』以後,農產品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
農產品出口國和第四大農產品進口國。但我國農產品國際貿
易仍然面臨著農產品質量不高、綠色貿易壁壘和農產品反傾
銷等問題。我國作為傳統農業大國,大力發展農產品國際貿
易具有戰略意義。
一、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特點
!"從農產品進出口額來看。())(#())$年,農產品進出口
額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創歷史最高水
平,農產品進口增長快於出口增長,農產品國際貿易由順差
變為逆差。())*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突破了$))億美元
大關,已跨入世界農產品貿易大國的行列。
盡管我國農產品貿易增長較快,但貿易額在我國對外貿
易總額中的比重卻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相比較而言,在許多
國家的貿易結構中,農產品貿易居於重要地位。這反映出我國
產業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正在不斷優化升級,同時也說明我
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仍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從農產品出口市場結構來看。亞洲仍是我國農產品第
一大出口市場,市場份額略有減少,但對歐洲、北美洲出口市
場份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國農產品尤其是穀物、肉類、蔬
菜、水產品等的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國家和地區;歐洲是
我國農產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北美洲為第三大出口市場。
$"從農產品出口格局來看。以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
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農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且價格具有比較
優勢。!""#年,我國蔬菜進出口貿易順差達$%億多美元;水
果進出口貿易保持&"億多美元的順差。!""』年我國水果出
口量為$(#)(萬噸,同比增長&()(*,出口額為!")$億美元,
同比增長!$)』*;進口量為&&#)』萬噸,同比增長%)+*,進口
額為()(億美元,同比增長&!)%*。
!"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呈現出進口增長快於出口增長的趨
勢。其中,穀物出口大幅增長、進口大幅下降,呈凈出口格局,
這主要得益於近兩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恢復性增產,供求
關系得以改善。從品種來看,小麥進口顯著下降,玉米出口大
幅度增長。同時,食用油籽進出口雙增長,貿易逆差擴大;食
用植物油出口增長,進口有所下降,貿易逆差縮小;食糖進出
口雙增長,貿易逆差有所擴大。
基於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過去有優勢的大宗
農產品出口價格競爭力下降;過去出口量較大的部分農產品
出口幅度縮小;出口產品結構由以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為主轉
向以勞動和資本密集型農產品為主;當前具有出口潛力的農
產品的市場開拓能力不強。
二、現階段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存在的問題
#"農產品出口多為初級產品,質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
技術創新不足、缺乏品牌產品。我國的農業生產以家庭為單
位,分散經營,導致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現代化和標准化程度
很低。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水平還相當落後,很多環節尚未
與國際接軌,產品質量無法滿足國際市場的要求。我國人多
地少,農戶均耕地不足")』公頃,導致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很
高。由於產品質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國目前農產品出口
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實質上依賴於低價競銷,農產品附加值較
低,這既不利於農產品出口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又限制了
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的發揮。與此同時,我國農產品的技術
含量低、傳統產品多、創新產品少、新品種研發和技術創新的
能力不強,不能適應國際市場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並且農產
品生產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基本沒有在國際市場上馳名的
品牌。
$"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大門雖已打開,但這並不意味
著國際貿易門檻的降低。非關稅貿易壁壘特別是綠色貿易壁
壘的強化,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構成了嚴重威脅。綠色貿易
壁壘是指為了保護有限資源、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通過制
定一系列嚴格的環保標准,對來自國外的產品或服務加以限
制。一些發達國家出於特定目的,已將其演變為一種技術壁
壘,以此來限制外國農產品的進入。目前,綠色貿易壁壘已成
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最大障礙,直接影響到我國農業結
構的戰略調整,幾乎所有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
均面臨著綠色貿易壁壘的限制。
%"農產品出口管理體制不完善,國內企業盲目競爭。當前,
我國政府對農產品出口實行多頭分割的管理體制,各部門分
段管理,這使得監控脫節,既沒有形成從生產到出口的全程
監管機制,也難以建立處理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分散的小
農生產與開放的大市場之間,缺少能夠把農戶組織起來的合
作組織,也缺乏具有經營實力的農業企業參與國內外市場的
競爭。這種生產與貿易相分離的狀況,不僅使農民利益受損,
而且不利於農民了解國際市場的信息,及時調整產品結構,生
產出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的產品。另外,國內企業之間的盲目競
爭也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帶來了諸多問題,對外貿易中的「傾
銷」與「反傾銷」事件時有發生。
三、發展策略
#"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首
先,要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及科技含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
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的發展,盡快實現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
升級,大力引進先進的加工工藝和技術,提高我國農產品生產
者的加工能力和水平,變國內農產品的生產優勢為市場競爭
優勢。其次,農產品的對外貿易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要依據
國際市場的需要,加強對國外市場的調研和銷售渠道的開拓,
調整農產品出口品種及其比重,加快發展有機農產品和加工
品。從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戰略儲備的角度來看,應控制資源
耗費較多的農產品的出口,適度增加互補性農產品的進口,減
少競爭性農產品的進口。再次,建立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扶
持一批產業化經營的出口企業。
$"積極應對農產品綠色貿易壁壘。正當的綠色貿易壁壘
有助於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要從農產
品質量標准、認證、監管等方面引導農產品的生產,大力發展
綠色農產品,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從產品設計、包裝、質量到
技術、安全、衛生、環境等多方面均應增加環保因素,順應綠色
消費的要求,同時開發環保成本低、質量高、符合國際環境標
準的綠色農產品,實現真正的綠色經濟。同時,國家應盡快完
善有害有毒物質的殘留限量標准及檢測方法,滿足農產品質
量安全管理的需要。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推行農產品等級標
准,鼓勵生產優質優價的農產品,促進農產品市場的良性發
展,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我國國情,又同國際接軌的農產品質量
安全標准體系和檢測體系。
%"進一步改革外貿體制,加強國內流通市場的建設。國家
職能部門要加強對農產品出口戰略的研究及對國際市場、國
際貿易政策、相關農產品信息的研究,並及時傳輸給農民,為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智力支持。國家要採取
切實的措施,充分利用農業協議中的「綠箱政策」,加強對農業
的支持和保護,規范國內農產品出口企業的競爭行為,遏制無
序競爭,確保國家和農民的利益。同時,要打破條塊分割、地方
保護和部門壟斷的局面,減少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和手續,
降低市場交易費用。此外,還應建設好農產品配送、儲運、拍賣
及營銷信息系統,為農產品的市場營銷決策提供可靠依據。農
業行業協會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和專業化經營過程中具有重要
的作用。我們應借鑒國外行業協會的成功經驗,逐步形成「專
業農戶!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的農業產業
化發展模式。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藉助農業行業協會的作用
發展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
主要參考文獻
①徐元明)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狀況及發展對策)世界經
濟與政治論壇,!""』;(
②張兵)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狀況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經
濟問題探索,!""(;$
③庄惠蘭)積極應對國際貿易綠色壁壘)發展研究,!""』;$

『捌』 請問你知道農產品質量檢測的論文怎麼寫嘛

在中抄國知網下一些論襲文作為參考,一般學校的校園網都可以登上去下的,或者問老師要一個帳號就可以了。論文也是分大致幾塊內容,一般有研究的意義、理論依據,研究方法,具體過程,研究結論等等。。
你首先要確定研究方向,你是做具體的某一種農葯殘留檢測技術?還是研究農葯殘留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的重要性?或者是農葯殘留檢測的常用的一些技術方法的對比?。。。。

『玖』 要寫一篇農產品檢測的論文,大家幫忙想想題目該怎麼寫

施肥的技術
合理灌溉

『拾』 山西省農產品國際貿易現狀及對策研究的論文好寫么

山西農產品,國際貿易現狀及對策研究的
不難的的,相關的資料也多

閱讀全文

與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格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