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有克魯格曼的國際經濟學 理論與政策 第八版國際貿易部分的課後習題答案啊 急用..
1.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東亞國家增加了它們在世界GDP中的份額。同樣,不進東亞國家整體的貿易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增加了,而且東亞國家內相互間的貿易也增加了。應用引力模型解釋這一現象。隨著世界GDP東亞經濟份額的增長,然後屬於東亞經濟的每個貿易關系,東亞經濟的規模不斷壯大。隨著時間的推移,東亞國家間的貿易關系不斷壯大。國家間相互的貿易也增加了可以被類似的邏輯解釋。以前,他們是相當小的經濟體,這意味著他們的市場不能滿足大量的進口。當他們變得富有,並且人們的消費需求上升後,他們才能更多的進口。因此,雖然他們之前集中出口到發達國家,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成為發達國家的一員,並因此成為了彼此的出口目標。同樣,使用引力模型解釋,當韓國和台灣都很小的時候,其國內生產總值的生產規模還很小,這也就意味著盡管他們很近,他們之間很少有貿易。現在他們都變大很多,其國內生產總值預期的貿易也非常可觀。2.本國共有1200單位的勞動,能生產兩種產品:蘋果和香蕉。蘋果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是3,香蕉的單位產品勞動投入是2.a。畫出本國的生產可能性邊界。b.用香蕉衡量的蘋果的機會成本是多少?c.貿易前,蘋果對香蕉的相對價格是多少?為什麼?a. b.c.在貿易前,當勞動是生產的唯一要素,且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環境中,供給決策是由個人獲得的最大收益決定時,只有當 時,這兩種貨物才能被生產。所以, 3.假定在現有要素價格下,棉布生產中每用1英畝的土地就需投入20小時的勞動,而在生產糧食時,每用1英畝的土地只需投入5小時的勞動。A.假設該經濟擁有的總資源量為:600小時的勞動和60英畝的土地。請畫圖說明資源應如何分配。B.現在假設勞動供給首先上升到800小時,然後是1000小時,再然後是1200小時。請用一副如圖4-9的圖展示出資源分配變化的軌跡。C.如果勞動供給繼續增加將出現什麼樣的情形?a. 又因為 L=LC+LF=600 且 T=TC+TF=60. 所以 LC=400, TC=20, LF=200 and TF=40. b. c.在生產要素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一些勞工將不會被使用,因此生產要素價格將會改變,或者會出現失業。4.美國勞工運動(基本上代表了藍領工人,而不是專業人才和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人)傳統上支持政府現在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產品。從工會成員利益的角度來看,這個政策是否合理?如何用相關貿易模型的理論來回答?在李嘉圖的模型中,勞工通過其行業購買力的增加獲益。這不能滿足不富裕國家對於公會限制進口的需求。在不動因素中,勞動模範從貿易中可能收益或損失。某種商品的購買力將會增加,然而其他商品的購買力將會下降。赫克歇爾-俄林模型中,直接討論了對於生產要素所有者的貿易影響分布的問題。在這種模式下,非熟練美國勞工將在貿易中減少,因為該組代表了這個國家相對稀缺的因素。這是由於赫克歇爾-俄林模型中支持勞工公會對於進口的限制。5.假設挪威與瑞典相互貿易,挪威出口魚,而瑞典出口沃爾沃汽車。假定兩國的消費偏好相同,但是生產可能性邊界不同:挪威由於有較長的沿大西洋的海岸線,因此捕魚效率高;瑞典的資本相對豐裕,故而汽車的生產效率高。據此,根據標准貿易模型論述這兩國的貿易利益。注意:在兩個增加的國家中,福利如何因為這兩個國家的移動從按國內價格管生產模式(虛線)到受國際市場價格制約生產模式(直線)。6.在某些情況下,相對供給和價格的變動之間可能沒有聯系。例如:如果生產要素在部門之間完全不可流動,生產可能性邊界就會成為直角形狀,兩種產品的產出也不取決於它們的相對價格。在這種情況下,貿易條件的改善是否會提高一國的福利水平?請畫圖進行分析。在貿易增長的福利增加的條款時,PPF是直角。生產點是PPF的角落。消費點與相對價格線相切,是最高的差異曲線。在貿易條件的旋轉對其與PPF的矩形攔截的相對價格線上有一個改變(因為沒有替代的不動因素,保持固定的生產點)。經濟的巨大轉變就可以達到較高的無差異曲線。直觀地說,雖然沒有供給反應,經濟接獲它提供了更多的出口和更少的進口支付。7.在完全競爭市場中,廠商的定價等於邊際成本。為什麼當存在內部規模經濟時,這就不再可能?不同的是完全競爭的市場壟斷的情況下,邊際收益,不等於價格。利潤最大化的產出水平發生在一個壟斷者的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邊際收益總是低於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價格,因為根據出售單位的產出一個額外的企業必須降低所有單位價格,不只是邊緣之一。8.假設單個汽車生產商的固定成本是50億美元,而每輛車的可變成本是17000美元。廠商越多,競爭越激烈,價格就下降。具體說P=17000+150/n,n為市場上廠商的數量。設美國和歐洲市場上分別有3億和5.33億人口。a.在沒有對外貿易時,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上均衡的廠商數量是多少?b.在沒有對外貿易時,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上均衡的價格是多少?c.現在假設美歐之間進行自由貿易,美國市場上除了原有的3億人口外,將增加5.33億人口。在美國和歐洲汽車市場上將有多少汽車廠商?汽車新的均衡價格是多少?d.美國市場上汽車的價格在b和c中為何不同?自由貿易改善了消費者的福利嗎?是怎樣改善的?a. 17,000 + 150/n = 5,000,000,000n/S + 17,000. 當SUS = 300 million時, 汽車數量是3。. 當 SE = 533 million時, 汽車數量是4.r.b. PUS = 17,000 + 150/3, PUS = $17,050. PE = 17,000 + 150/4, PUS = $17,037.50.c. 17,000 + 150/n = 5,000,000,000n/S + 17,000. 當 SUS+E = 833 million時,汽車總數量是5. 這有助於解釋近幾十年來在同行業中發生的一些更自由的貿易合並,例如,福特收購捷豹,戴姆勒賓士收購克萊斯勒等。d. 在美國和歐洲,價格下跌到 $17,030. 並且。兩個市場的品種增加:在美國,自由貿易以前,消費者可以在三個品牌之間選擇,現在他們可以在五個品牌之間選擇;在歐洲,自由貿易之前,消費者可以在四個品牌之間選擇,現在他們可以在五個品牌之間選擇。9.在過去的幾十年,美國對墨西哥直接投資的數量急劇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這會對墨西哥向美國移民產生怎樣的影響?外國直接投資可以減少從墨西哥到美國的勞工流入,因為外國直接投資造成了墨西哥邊境勞工生產力的相對增加,而這又反過來導致墨西哥人的工資增加,且降低了墨西哥移民美國的動機。10. 一個國家寧可放開它在海外的生產廠家,而不願將製造業…這是為什麼呢? 有很多原因,這其中很多涉及到位置的討論和這章中的內部討論.在許多情況下,公司內部進行交易可能比在兩個獨立公司之間交易要更便宜. 通常,如果涉及專有技術,或者一個企業的質量信譽是尤為關鍵,一個企業可能希望保持對生產的控制而不是外包.11.假如製造業工人收入少於其他行業工人的收入..那麼在經濟中會對..怎樣的影響? 這將改善在經濟上收入分配,因為在製造業的工資將會增加,在經濟上其它人的實際收入將減少,原因是製成品價格上漲.這只有在假設製造業的工資在經濟中比所有其他的工資要低的情況下才是事實.如果他們在經濟上比其他人高,關稅政策將惡化收入分配. 12.印度和墨西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都實行了進口代替政策.但是印度更進一步,幾乎所有的東西都由自己生產…..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不同的狀況呢?印度在1948年不再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家裡所做的進口產品的青睞這一戲劇性的突破是殖民主義政治突破的一部分. 事實上, 對國產服裝的偏好超過英國生產的紡織品是導致印度獨立的初期戰役之一.在墨西哥國內生產的大廳的存在(而不是在印度最近被推翻的殖民公司)可幫助保持墨西哥在製造過程中進口資本貨物必要的開放.
② 引力模型中考察國際貿易的障礙有哪些影響因素
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己成為關鍵。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應充分利用WTO賦予的各種許可的措施,制定並建立我國面向21世紀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一、引言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的發展。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導致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新變化。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己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經濟全球化可以帶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和資源最優配置,這一點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
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of Trade)是地理學家、社會學家與經濟學家為了解釋與預期人類在地理空間上的經濟、社會及政治性相互影響與相互作用方式,利用經典力學中牛頓萬有引力公式建立的一種理論假說.引力模型的最早引入,可追溯至凱瑞(Carey,1858)其所著的《社會科學原理》直接應用萬有引力原理解釋社會現象.自上世紀40 年代,地理學家、經濟學家才大規模在理論分析與經驗檢驗方面引入引力模型.在國際貿易問題研究上,丁伯根(Jinbergen,1962)為了說明在由多個國家組成的世界裡,貿易流量的不對稱現象,即大國的貿易量占其GNP的比重小於小國的建立了貿易引力模型.80年代,經濟學家用類似的貿易引力模型說明部門內貿易的流量與流向的決定問題.
丁伯根的貿易引力模型
為了更好地理解貿易引力模型,首先寫出牛頓萬有引力公式:
在方程中,Fij為物體i與j之間的引力,mi,mj是物體i與j各自的質量,dij為物體i與j之間的距離,k為常數,它可依據具體情況來確定.該公式表明,引力的大小與物體i與j各自的質量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經濟學家利用萬有引力公式及其基本思想,建立了各種各樣的貿易引力模型.在這里,我們介紹丁伯根建立的貿易引力模型:
在方程中,Xij是 i國向j 國的總出口;Yi與Yj分別為i國與j 國的GNP, Dij為i國與j 國之間的距離,K,e 為常數,a、b為參數.該公式表明,i國向j 國出口總量的大小或者i國與j 國之間的貿易量的大小與i國與j 國的國民收入的總量成正比,與兩國之間的距離成反比.
尤其重要的意義。可以說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同時,經濟全球化作為無法迴避的客觀現實,中國只有積極參與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需要。進入世貿組織後,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發展,故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會與日俱深。中國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將面臨國際激烈競爭的嚴峻挑戰。二、WTO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潮流
(一)國際貿易的歷史發展潮流。考察國際貿易的變遷歷史,一國對外貿易的產生、發展都是在其國家干預、保護下而進行的,國際貿易過去沒有、將來也不可能離開國家的干預而存在。那種認為國際貿易是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自發產生、發展的觀點是沒有歷史依據的。經濟學家卡爾?博蘭尼論證了這一觀點。他認為從起源上說,對外貿易具有冒險、勘探、狩獵、掠奪和戰爭的性質,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場交換關系。同時對外貿易也絕非意味著雙向的和平關系,即使它共有這樣的內涵,通常是根據互惠原則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市場交換的原則。
(二)WTO與國際貿易發展。WTO是一個調整國際經濟和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它通過規定各國政府所應承擔的主要契約義務,來規范各國對外貿易立法與規章的制定和實施。WTO大大拓展了多邊貿易體制規范的范圍,將長期游離於GATTs規則和紀律之外的主要貨物貿易領域--農產品貿易以及紡織品與服裝貿易拉上了自由貿易之路,還擴展至服務貿易、知識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並加強了約束能力。無論是贊同或是反對WTO者,大都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動自由貿易。支持者自然認為WTO是在促進貿易自由化,是為了打破貿易障礙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競爭規則。批評者盡管對WTO有極大的保留,但在論述的層次上,卻往往未能擺脫將WTO當作為自由貿易推動者的迷惑。
③ 吳丹的人物業績
論文:1.《知識經濟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及對策》,《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年第7期,CSSCI;2.《知識經濟及其對國際關系的影響》,《現代國際關系》,1999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1999年第6期全文轉載,CSSCI;3.《國際貿易流量影響因素的理論研究新進展》,《工業技術經濟》,2006年第4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CSSCI;4.《國際直接投資與東亞國家間貿易的互補性關系分析》,《工業技術經濟》,2006年第7期,CSSCI;5.《中國影響下的東亞新型產業循環機制一區域經濟合作》,《亞太經濟》,2007年第6期,CSSCI;6.《東亞雙邊出口貿易流量與潛力:貿易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亞太經濟》,2007年第6期,CSSCI;7.《東亞雙邊進口貿易流量一潛力:基於貿易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5月,CSSCI;8.《東亞區域內貿易的發展變化》,《東南亞研究》,2008年第2期,CSSCI;9.《制度因素與東亞雙邊貿易:貿易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經濟經緯》,2008年第3期,CSSCI;10.《中國運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綜合分析》,《國際商務》,2011年第6期,CSSCI;11.《減少尾氣污染 改善空氣質量》,《環境保護》,2011年第19期,CSSCI。項目:主持項目:1.《吉林省環保產業發展政策研究》,吉林省環保廳,2011-2013;2.《長春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有效支撐能力研究》,長春市科技局軟項目,2009-2010;3.《電子商務實驗實踐教學課程建設》,東北師范大學凈月校區教學與學科建設項目,2010-2011:4.《東亞區域內貿易流量的引力模型實證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校內青年基金,2005年。參與項目:1.《人民幣匯率升值及國際化路徑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2010-2013;2.《吉林省玉米加工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吉林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1-2013;3.《吉林省縣市科技進步評價研究》,吉林省科技廳軟項目,2009-2010;4.《吉林省商業銀行創新業務開發以支持企業發展的對策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項目,2008-2009;5.《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系統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2006-2009;6.《完善長春市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的對策研究》,長春市科技局,2002-2004;7.《中國證券市場違規行為與對策問題研究》,橫向課題,2002-2004.著作:1.《東亞區域內貿易發展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杜撰;2.《世界經濟概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二作者;3.《世界經濟概論》,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第二作者;4.《世界經濟概論》,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第二作者。獎勵:1.《東亞區域內貿易發展研究》,2010年吉林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暨省社科聯第三屆優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2.《知識經濟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及對策》,2001年吉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三等獎;2002年長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3.《世界經濟概論》,2008年東北師范大學第七屆社會和學研究優秀著作獎特等獎。
④ 國際貿易文獻引力模型中兩個首都距離指的是什麼距離
地理位置距離,有網站可以查到。
⑤ 社會網路促進我國對外貿易了嗎
作者王雲飛,楊希燕
摘要摘要: 文章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我國與118個國家的移民與貿易數據版,基於最新發展的引力權模型理論和泊松擬最大似然估計法(PPML)重新檢驗了移民網路對我...
出版源《世界經濟研究》, 2015(10):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