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中鋁國際貿易吧

中鋁國際貿易吧

發布時間:2020-12-12 17:13:09

『壹』 新手做外貿,前期怎樣做

做外貿需要的資質
1、足夠的資金支持
想要做外貿SOHO,足夠的資金是後續工作的前提,客戶開發的准備、辦公用品等都需要費用支出。
2、首先要具備獨立客戶開發能力
非常多的業務員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展會、有平台、有運營給他提供詢盤,負責的就是回復詢盤負責談判。
3、良好的供應商人脈及管理
訂單的多少有分旺季和淡季,所以跟供應商要保持良好的利益關系,與供應商做交易時候,資金撥款慢慢結,留一部分余額在手,供應商就會用心幫你完成任務。
4、自我時間管理能力
做外貿SOHO必須是一個能主動工作的人,在沒有外界命令的情況下也能及時完成每天的手中的事情,能在沒有人協助的前提下開展工作,能夠搞定財務、行政、生產、管理方方面面。全靠自覺,不然只能失敗告終。
5、找好工廠、貿易公司、物流公司
找合適的工廠,前期最好有幾家關系比較好的工廠,雙方能夠積極配合;找一個自己信任的並且支持你的外貿公司掛靠,這個會涉及到貨款的墊付、單證的製作和貨款的結算等都比較重要;最好有一兩個關系好的物流公司,到時候你也好知道運費行情和出貨方便。
6、銀行收款賬戶
國內的銀行的普通賬戶都無法收款,做外貿必須要有國際銀行的賬戶,做外貿收錢這步仍然很重要,這肯定也是外貿新人最關注的一點,CBi銀行這一類的國際賬戶。
7、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這個大家都很明白的,如果你想和外國人做生意,肯定要懂和他交流的語言,如果能掌握一些他們的文化背景知識,那就更加好了。
8、外貿海關批文,和各種外貿產品資質文件都必須有。

『貳』 中鋁國際幾年虧損了

中鋁國際是2018年8月31日上市的,2018年報營收335.72億,凈利潤3.06億。2019年的年報還沒有出來,年報業績:凈利潤3000萬元至3500萬元。還沒有出現虧損情況。

『叄』 有個交易平台可以通過填寫的聯系方式查到訂單,誰知道么

很同情lz的遭遇,曾經我也是一樣,用的皇冠的,悄無聲息的就掛了,內帳也沒給結。後來找容平台就仔細多了,在網上自己找了找,排名第一的是颶風傳奇支付平台。還在猶豫要不要用的時候,一朋友也向我推薦。聽說颶風傳奇支付平台是滿10元當天可以結算的,客服24小時在線,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就申請了個帳號。服務還挺熱情的,幫忙裝了分區。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還行,最起碼不會有黑單的風險。同是天涯淪落人啊,建議使用這個吧!

『肆』 美國能成為世界各國首富之一的國家,其因素有哪些最好是有英文版的,兩百字左右,謝謝大家。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產國,其工廠每年所生產的貨品價值,比世界第二大生產國日本多出了將近500億美元。就工業基本金屬鋼鐵來說,美國產量佔世界五分之一;汽車產量佔世界四分之一,肉類產量也佔世界五分之一,並且生產佔世界上三分之一的鋁。在乳酪、衣服、化學品、紙張、紙板、紡織品及其他許多製造品上,美國都居世界上的領導地位。在印刷業與出版業上,美國也是首屈一指的國家。其最大的生產工業首推機械製造,其次是食品製造業。其他佔領導地位的製造工業包括運輸裝備、化學品、電器與電子器材、基本金屬、印刷業、出版業、紙張製造業以及金屬產品製造業等。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這種差距是因為相對而言更高的經濟自由所產生的。不過,如同基尼系數顯示的,美國的家庭平均收入仍遠高於絕大多數的工業化國家。而且在聯合國發表的《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當中的美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美國最窮的20%的人的人類發展指數也與自稱「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共產主義國家古巴的人類發展指數相同。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美國工業品製造以加州為首。其次為紐約州、俄亥俄州、伊利諾州、賓州以及密執安等製造業中心。
美國第一個工業製造中心是沿著新英格蘭地區河流發展的。來自湍急的河流與瀑布的水力推動工廠的機器。自從煤變成動力的主要來源後,許多的工廠遷移到賓州或其他州的產煤地區。大的工業城市如伯明罕、克利夫蘭與匹茲堡都是因產煤而興盛。等到石油和電力成為重要能源後,有些工業就不再設於產煤區了。只要在人力或原料充足的地方,都可以設立工廠。
運輸功能同樣也能影響工業區設立的位置。芝加哥之所以能成為美國首要的工業中心,部分原因就在於它位於密執安湖的頂端,並且在美國大陸的交叉口。紐約市傑出的運輸功能,優良的港口,使它成為美國第一大城和製造中心。大湖區也使得水牛城、底特律、密爾瓦基成為重要的工業中心。
1800年兩個大發展引起工業上的革命。一是工作母機的發明,二是個別零件的使用。直到20世紀,美國工業一直沒有將這兩個發展與生產線聯想在一塊兒。當想到時,低成本大量生產的新紀元便開始了。亨利·福特是首先從事大量生產的冒險者。大量生產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工業巨國,並且提高美國的生活水準。
自動化對美國工業的重要性正在不斷地增加中。今日,許多工業都採用自動控制的機器。自動化生產可以減少勞動人手的需求量,卻使受過高級訓練的技工與工程師的地位更加重要。自動化生產增加產量,可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例如被機器取代的工人就必須再接受其他職業方面的訓練,否則便會有失業的威脅。
工業界對於發展新產品和發展更優良的技術總是充滿興趣,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於是美國公開設立1萬間以上實驗室。這些實驗室聘請將近38萬名科學家與工程師,每年花費在科學研究上的經費亦高達250億美元。工業研究是美國研究計劃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分別由政府、大學、學院,以及私人財團支持。
農業
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國家之一。美國的農場每年生產價值900億美元的農產品。美國的農夫生產了佔世界50%的玉米,20%的燕麥,以及15%的雞肉、豬肉、棉花、菸草和小麥。
1850年,美國差不多有五分之三的工作人口是以農為生。今日,只有5%(約425萬)的人仍務農。國內絕大多數的家畜及糧食作物與工業作物都靠他們生產,同時也供應出口。
機器與科學耕種方法的大量使用,使得人力的需要更加節省。1820年,一個美國農民耕種出來的糧食只能供給4個人;今天,一個農民所耕種出來的糧食可以養活56個人。美國的農民利用牽引機、播種機、耕耘機、收割機以及其他的機器從事農作,這些設備只需很少的人便能經營一個很大的農場。現代耕種法包括改良肥料、有抗病力植物、作物輪耕與家畜的科學飼養餵食法等。作物生產過剩,尋找市場成為重要的課題。
美國約有90%的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其他的人則租用別人的土地耕種。美國農場規模相當大,在七十年代中期每個農場的平均面積440畝。而當農場變得愈來愈機械化時,農場土地的面積也就不斷地增加。
三十年代經濟大恐慌期間,美國聯邦政府頒布一連串的法令以保護農民、防止低價、管制過剩穀物以及鼓勵水土保持。這些目標直到今日還是聯邦農業計劃中的重要部分。
美國土地上穀物的耕種面積約達33,600萬畝。穀物種類與耕種方式,則依各地不同的氣候與土壤而有所改變。在落磯山以及新英格蘭,農民們首先栽種穀物以便養家活口。然後,小型的農場也生產一些日常用品與家禽供應鄰近的城市。但是在加州南部,農民們發現那兒的土壤、氣候、平坦的陸地與沿海平原都適宜栽培菸草及棉花,這些作物的栽培形成一片片有系統的耕地與農場。在中西部,拓荒者們發現寬廣、肥沃的土地適合多種穀物與牧草,今日,這塊僅佔美國面積五分之一的土地上,卻包括美國60%穀物耕地。
無論就種植面積或經濟利益來說,玉米都是美國最重要的作物。其他的重要作物,依次分別是小麥、大豆、菸草、棉花、甜菜、花生、甘蔗、橘子、大麥、蘋果、葡萄以及許多其他的作物。
美國四分之一以上的面積都是牧場及草原。西部11州的面積約達10,600萬畝的公有土地分成許多牧草區,私人的牧場主人經內政部許可,可以使用這些牧草區。
乳牛與肉牛是美國農場里最重要的家畜。中西部的農場及西部大丘陵區是飼養肉牛最多的地方;美國的乳牛帶則由美國南部,從新英格蘭向明尼蘇達州伸展。大部分的豬飼養於中西部的玉米帶。在美國,幾乎每一個農夫都養有雞群,以補充家中的肉類與蛋。不過也有一些農夫特別飼養大群的肉用雞或蛋用雞。
礦業
美國每年的礦產總值約可達到600億美元,其中石油產量的價值幾乎佔全部礦產價值的40%。煤是價值僅次於石油的礦產,天然氣則居第3位。美國年產佔世界18%的天然煤與石油,還有佔世界45%的天然氣。
美國工業界對礦產的需要量日漸迫切,對采礦業來說是一連串的挑戰——他們必須去發掘新的礦藏。探勘者一度曾以十字鎬與鏟子找出礦脈。然而今日,采礦公司與鑽探公司聘請受過高級訓練的工程師與地質學家,尋找新的礦脈。這些專家們也嘗試,以新的辦法由那些一度被認為無用的低含量礦石中,提煉出礦物。
石油工業是以科學方法從事探勘最好的例證。從1900年開始,專家們就不斷預言,美國將會很快地在幾年中消耗完國內石油的存量。然而直到今日,新油田還是不斷地被發掘出來。工程師們也發明了一種抽取石油的新方法,因此許多已經被棄置的油田又再度運作。無論如何,今日美國的石油用量使她必須由國外進口大量石油。專家們認為,研究更好的技術與作更多的勘察,是減少石油進口所必須做的。
美國的采礦業對改善礦坑內工作環培所作的貢獻相當大。同時,它也增加礦石的產量。
只有蘇聯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產量超過美國。德克薩斯州是美國主要的石油生產地,占國內石油產量的40%與世界產量的6%。路易斯安那與加利福尼亞是僅次於德克薩斯州的石油生產地。美國同時也是世界上天然氣產量最大的國家。德克薩斯州所生產的天然氣約占國內總產量的40%,儲量則佔全國的30%。
只有蘇聯的煤產量大於美國。美國境內最大的煤礦脈分布在伊利諾州、蒙大拿州、西佛吉尼亞州及懷俄明州。密西西比河東部8省的煤礦產量約佔全國產量的78%。賓州是美國境內唯一蘊藏有無煙煤的地方。
美國境內五分之四以上的鐵礦均產自大湖區的密執安湖、明尼蘇達州和威斯康星州。這些軟礦石經船運和鐵路送到芝加哥、匹茲堡這些鋼鐵中心。美國所使用的鐵砂有三分之一是進口的。
美國的產銅量居世界第一。主產於亞利桑那州,產量幾乎佔美國總產量的一半。猶他州是美國第二大銅產地,產量約佔美國總產量的七分之一。
鋁是由一種叫做鐵礬土產量的90%。此外,亞拉巴馬州與喬治亞州也有鐵礬土礦。
鋅與鉛常常在同一礦區中。美國是世界上首要的產鋅國。紐約州是美國最大的產鋅州。密蘇里州是最主要的產鉛州。
亞利桑那州、科羅拉多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南達科他州與猶他州蘊藏美國絕大部分的金礦。而美國主要的產銀州是亞利桑那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與猶他州。
貿易
美國具有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量,而國內貿易量又比國際貿易量高出許多。將近1,800萬的美國人是以批發業或零售業營生,操縱這些貿易的商人上自批發商、百貨公司,下至地方雜貨店。美國每一個地區都生產該地最需要的產品,銷售剩餘的物資才再運到其他需要的地區去銷售。美國每年的國內貿易額,批發上約達5,800億美元。而零售方面則達6,450億美元之多。
七十年代中期,美國每年由國外輸入價值1,200億美元的貨品,輸出價值1,150億美元的貨品。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對象毫無疑問是加拿大。美國將五分之一的輸出品運到加拿大,而加拿大也以五分之一的輸出品回報美國。美國其他的貿易對象依次為日本、西德和英國。美國也與中國、巴西、法國、印度、義大利、墨西哥、委內瑞拉及其他諸國有貿易關系。
美國首要的輸出品包括機械、通訊器材、食品、野生動物、加工品及原料(如棉花、大豆、礦石等)。主要輸入品則為燃料、機械、通訊設備以及加工品。縱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從成功的殖民地經濟於20世紀過渡到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美國的經濟體系兼有資本主義和混合經濟的特徵。在這個體系內,企業和私營機構做主要的微觀經濟決策,政府在國內經濟生活中的角色較為次要;然而,各級政府的總和卻佔GDP的36%;在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社會福利網相對較小,政府對商業的管制也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在全國各地區,經濟活動重心不一。例如:紐約市是金融、出版、廣播和廣告等行業的中心;洛杉磯是電影和電視節目製作中心;舊金山灣區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區是技術開發中心;中西部是製造業和重工業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車城,芝加哥是該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東南部以醫葯研究、旅遊業和建材業為主要產業,並且由於其薪資成本低於其他地區,因此持續的吸引製造業的投資。
美國的服務業占最大比重,全國四分之三的勞力從事服務業。美國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了黃金、石油和鈾,然而許多能源的供應都依賴於外國進口。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農業出口國之一,主要農產品包括了玉米、小麥、糖和煙草,中西部大平原地區驚人的農業產量使其被譽為「世界糧倉」。美國工業產品主要包括了汽車、飛機和電子產品。美國也有發達的旅遊業,排名世界第三。美國也是飛機、鋼鐵、軍火和電子器材的主要輸出國。
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毗鄰的加拿大(19%),中國(12%)、墨西哥(11%)和日本(8%)緊隨其後,每天大約有價值高達11億美元的產品流經美加的國界。美國經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美國經濟高度發達,全球多個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而美國的證券市場被認為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雖然美國的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但財富相對集中,與西歐相比,40%的人口相對更為貧困,而前20%的人則更富裕。自1975年以來,社會流動程度較低,勞動力市場兩極化,經濟增長的成果流向收入較高的20%的家庭,這種差距是因為相對而言更高的經濟自由所產生的。不過,如同基尼系數顯示的,美國的家庭平均收入仍遠高於絕大多數的工業化國家。而且在聯合國發表的《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當中的美國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美國最窮的20%的人的人類發展指數也與自稱「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共產主義國家古巴的人類發展指數相同。
自從1980年代隆納·里根的總統任期以來,美國增加了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運用,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並減少福利制度的規模,拋棄了自經濟大恐慌以來長期實行的、偏向干涉主義的凱恩斯派經濟政策。也因此,美國政府在社會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務比其他工業化國家都要少,降低國內的稅賦,並更依賴於自由市場和私營的慈善機構上。
英文: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world's largest procer, its factory goods are proced each year than the second value, broadcast and advertising instries center; Los Angeles is about movies and television proction center;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the Pacific northwest i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er; The Midwest is manufacturing and heavy instry center, Detroit is a famous motor city, Chicago is the region's financial and commercial center; In medical research, tourism southeast for major instrie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nstry because of its payroll costs below and other parts, so continued to attract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給你翻譯一段吧。。。。。我沒時間了。

『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除了北京的地方就業怎麼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在全國的就業都是不錯的,該校的王牌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該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的,畢業後就業是非常理想的。該學校的國際法、金融、國際會計等專業排名也非常靠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是「211工程」建設高校,如果以後在北京就業的話,外經貿的名聲是非常可靠的。

專業絕要細選,主要是為就業做好打算,但是光學好專業是不行的,對外經濟貿易除了專業外,還要有特長和技能,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在就業道路上多一個有分量的砝碼,來壓勢他人。

(5)中鋁國際貿易吧擴展閱讀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適宜在商業(包括糧食、供銷)、外貿系統、國民經濟綜合部門、大型工貿公司(企業)、涉外企業、合資企業等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市場調查與預測、經濟活動分析、理論政策研究等工作。

畢業生可以到政府對外貿易經濟管理部門從事外貿管理工作,到外貿企業從事對外貿易業務及國際市場的營銷工作,到國家機關、國民經濟綜合部門、商業部門、企業從事貿易經濟、市場營銷,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等。

師資力量:

學校有教職工16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000餘人。截至2018年9月,學校教師中正高級職務264人、副高級職務468人,具有博士學位專任教師780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2人、「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人。

『陸』 高分求MBA作業報告,關於全球化的,可是是論文形式。採納加分!!!

分也太少了吧
字太多,只能放一部分

內容提要:
本文通過跨國公司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促進並控制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推動國際資本流動的發展,加速了生產國際化, 促進科技的開發利用日趨國際化這五部分,來論證其對世界經濟影響不斷擴大.提出對其正面影響的利用,對負面影響的控制.
關鍵詞:跨國公司 一體化 國際化 貧富差距 健康有序
跨國公司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經濟實體所組成,並從事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性大型企業,作為一種以全球市場為經營目標的企業形態。從它形成到壯大的一百多年,跨國公司成功而迅速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及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起了極大的影響。
二戰結束後,跨國公司得到快速的發展,據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統計,60年代後期,西方發達國家有跨國公司7276家,受其控制的國外子公司27300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跨國公司的數量已增到10000多家,由其控制的國外子公司和分支機構已達104000家。而到1996年,跨國公司則增於4.4萬家,受其控制的子公司則達28萬家,其在全世界的雇員也增長到7000多萬人。正如前所述,這些跨國公司控制了世界生產的40%,國際貿易的50~60%,國際技術貿易的60~70%,對外直接投資的90%。

一、推動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
跨國公司的大量產生促進了國際市場規則的統一,促進了國際市場的深化,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世界經濟一體化首先從區域經濟一體化開始,同時發生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以北美自由貿易區為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為何能與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實施經濟一體化,主要原因便是美、加跨國公司對其多年擴張和滲透的結果。1955-1989年間,美國在墨西哥的直接投資總額從6.07億美元增加到70.79億美元,增長了10.7倍,分別占當年對拉美投資總額的9.2%和11.5%。事實上,美國一直是墨西哥最大的投資者,在墨西哥的外國直接投資中,美國資本佔60%以上,1980年在墨西哥的2349家國外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中,美國和加拿大分別占總數的79.7%和2.6%。美國和加拿大跨國公司多年來在北美一直屬優勢的投資比例,使得北美三國貿易自由化和生產一體化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之前已悄然出現,美加墨經濟的相互依存度已很高。這說明,跨國公司在區內的擴張已為其創造了實現經濟一體化的基礎條件。[1]【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通過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夠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因為:1.跨國公司在一個區域內投資促進了區內國家比較優勢的提升。2.跨國公司的區內投資趨同了國際經濟游戲規則,進而趨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最基本的規則。3.跨國公司的區內投資深化了區內市場。就如墨西哥一樣,許多發展中國家由於受到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擴張的影響,也逐步加入到這個統一體當中。於是便推動了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進程。
二、促進並控制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跨國公司對國際貿易發展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1.促進了國貿總額增長。據數據顯示目前跨國公司的總產值占資本主義世界總產值的1/3,跨國公司及其子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為2萬億美元,控制了國際貿易的50%以上。跨國公司的銷售額(剔除內部貿易額)相當於世界出口總額的70%。跨國公司本身的發展,銷售額的不斷增長,勢必促進國際貿易總額的增長。二戰後,國際貿易額的迅速發展是與跨國公司的發展同步的。
2.跨國公司對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產生影響。在製成品貿易方面,少數跨國公司控制著許多重要製成品貿易。80年代,22家跨國汽車公司占資本主義汽車生產的97%,其中美國的國外汽車產量占國內產量的59.2%。以法國通用電器公司為首的12家動力設備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動力設備貿易;11家最大農機公司的銷售總額佔世界農機銷售總額的70%以上。高科技產品領域更是如此。10家跨國公司控制了世界半導體市場,美國公司在世界計算機市場上所佔的份額為75-80%。日本、美國、瑞典和德國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機器人生產和銷售的73%,而日本一國即佔50%。
在初級產品貿易方面,1980年,7家石油跨國公司控制著北美和其他非社會主義國家原油生產和銷售的43%;6家跨國公司擁有世界鋁礬土生產的46%、氧化鋁生產的50%、鋁製品生產的44%;7家跨國公司擁有資本主義世界銅生產的23%。跨國公司在農產品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從40-90%不等,15家棉花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棉花貿易的85-99%;6家跨國公司控制著世界煙草貿易的85%以上。
3.跨國公司對國際貿易地區分布的影響。跨國公司海外投資的3/4集中於發達國家和地區,其設立的海外子公司有2/3位於此。跨國公司通過內部貿易和外部貿易(與其他外部公司進行的貿易)促進了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帶動了這些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80年代,發達國家貿易額占國際貿易總額的70--80%。
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吸收了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4、海外子公司數的1/3。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的產品大多為附加價值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和初級產品,因而使其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較小,與其吸收海外投資的比重相當。
4.跨國公司促進了國際技術貿易的發展跨國公司是國際技術貿易中最活躍、最有影響的力量。它控制了資本主義世界工藝研製的80%、生產技術的90%,國際技術貿易的75%以上屬於與跨國公司有關的技術轉讓。
跨國公司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自己的地位,擴大自己的份額,需要不斷地進行科學技術研究,不斷地推出新產品。每家跨國公司都有自己專門的研究機構,每年投入大量的研究與開發費用,直接促進了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加速了產品的更新換代。
因此,戰後國際技術貿易的快速發展,使國際技術貿易額從1965年的30億美元上升到1975年的110億美元,再上升到1985年的500億美元,20年時間增長了16倍,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跨國公司技術與技術轉讓的發展。以技術貿易最大的順差國美國為例,在技術貿易的專利和專有技術使用費收入中,跨國公司佔80%以上。[2]【來源,根據《1992年世界投資報告》,《跨國公司與中國有關數據整理》】
三、推動國際資本流動的發展
跨國公司國際投資的類型有:資源導向型投資,出口導向型投資,研究開發型投資,克服風險型投資,發揮潛在優勢型投資等。跨國公司實力雄厚,所需資金龐大,且涉及眾多國家和多種貨幣,因而它的財務活動必然對國際資本移動產生重要影響。
這主要是由其資金的來源和運用產生的結果。1.資金來源活動。其中包括公司內部的資金融通,從公司外部融進資金的活動,包括從從母國吸收資金和從第三國獲得資金。2. 資金運用活動。其中包括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長期放款,短期資金的經營——現金管理等。
目前,國有商業流動資本年平均周轉2.3次,而沃爾瑪、家樂福等跨國零售企業流動資本年均周轉次數可達20至30次。
目前國內零售企業綜合毛利率只有10%左右,而家樂福集團全球綜合毛利率高達22.9%,在華企業毛利率達19%。
此外,我國農村流通組織發育的滯後,也直接影響著農民的生產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據對一萬家農戶的調查顯示,42%的農戶自銷農產品,45%的農戶賣給個體商販,僅2.7%的農戶通過訂單進行銷售。由於連接生產與市場之間的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程度低,農民銷售農產品的成本高、效率低。同時,由於流通力嚴重不足,一些農產品,特別是蔬菜、水果等產品因不能及時銷售或冷藏而腐爛,造成大量經濟損失。這不但說明了跨國大公司在資本流動方面的強勢,同時也表現出我國的不足。這不僅是我們物流方面的問題,或是農村組織滯後的問題。跨國公司的市場廣闊,以及其資金來源和流向面廣闊,也國內這些中小企業無法可比的。這也在告訴我們國際化才是我們的發展必然目標。
四、加速了生產國際化
二十一世紀初,跨國公司國際生產一體化迅速發展,這種生產體系是指跨國公司控制下的國際價值增值活動的區位安排。其特點是:跨國公司利用全球資源,實現研究與開發、生產製造、采購與銷售的全球優化配置。即價值鏈中不同環節的分布,以全球市場為操作平台,不再局限於一國的地理范圍。其目的是從各國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自然資源、資本)的成本和質量差異中獲得好處,以改變成本構成,降低總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功能,從而增強其競爭力。國際生產體系亦被稱之為「以世界為工廠」、「以各國為車間」的全球化經營模式,因此把跨國公司稱為全球公司似乎更能反映其國際生產體系的典型特徵。
在這一體系的快速發展下,全球現有約6.5萬家跨國公司和85萬家子公司。2001年子公司的銷售額達19萬億美元,是同年世界貿易出口額的2倍多。1996~2000年,世界直接投資(流入)年均以40%的速度增長,比1991~1995年的年均增速提高一倍。[1]【來源,《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
當前,經濟自由化加強,技術變革加快,競爭加劇,國公司國際生產一體化出現以下一些新特點:1.從全球生產價值鏈的角度合理配置資源。2.通過「外包」業務,提高企業的靈活性。 3.合同製造商在國際生產體系中的作用突顯。這些新特點無一不對生產國際化由推動作用。
五、促進科技的開發利用日趨國際化
在生產價值鏈的技術開發、產品製造、市場營銷三大環節中,跨國公司重在抓技術創新、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新產品的開發和升級,於是技術不斷進步使當代國際生產體系派生出一種新的企業形式——新產業集群。
這種新產業集群,比如芬蘭以諾基亞為核心的電信設備產業集群、美國以英特爾和微軟等為核心的電腦產業集群、加拿大的林業產業集群等。產業集群集中在高科技產業,所以就互相的競爭加快研發速度,和更新速度,在同類產業中技術相互滲透,最終促進科技的開發和利用日趨國際化。
在其眾多不利影響中,我認為其造成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擴大這一點十分嚴重。
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往往依靠自己的強大實力,輕易地獲取發展中國家的各種資源和廣大的市場,資本積累迅速膨脹。而發展中國家則被迫地廉價出賣資源和勞動力,導致更加貧窮。特別是有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對發展中國家在投資、技術轉讓、資金信貸上附加很多苛刻條件,造成這些國家債務包袱沉重,這就進一步擴大了國家間的貧富差距。2004年,全球497名億萬富翁的財富達2.65萬億美元,其中超級富翁半數為美國人,佔243名,而前10名億萬富翁中美國佔9名。即使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03年,世界三大富翁的財產也超過49個最不發達國家共6億人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15大富翁的財產超過撒哈拉南部非洲5.8億人口的GDP,而94名巨富的財富超過中國13多億人口的GDP。
面對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迅猛發展及其對國際貿易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必須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來規范跨國公司的行為和提高發展中國家的應對能力,以促進國際貿易的長期有效發展。
1、建立全球性的統一反壟斷法律機制,形成一個公平競爭的國際貿易秩序。
跨國公司利用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壟斷優勢,破壞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目前世界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針對這種現象,都制定了反壟斷法,通過限制跨國公司的外部擴張,禁止跨國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禁止影響國內市場的國際卡特爾等手段防止跨國公司的限制競爭。但是由於跨國公司的競爭策略是全球化的,其壟斷行為是跨國進行的,所以,僅依靠單一國家的法律機制已無法對其加以約束或規范。對此,需要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統一國際反壟斷法律機制。
2、東道國採取積極措施應對跨國公司帶來的問題
(1)加強國際環境立法和執法,確立嚴格責任。在跨國經營中出現的轉移生態環境污染,是很多國家和世界經濟組織關心的重大問題,這關繫到人類長久生存空間的安全保障。(2)提高本國企業學習,吸收能力,減少對大國跨國公司的依賴。向所在國家轉嫁經濟危機也是跨國公司帶來的消極影響之一,應當要有自己本土主導性的經濟發展產業和組織。發展本國經濟,就要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促進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從而為未來的自主創新打下堅實的人才和制度基礎,東道國企業要減少對跨國公司的依賴,要學會借雞生蛋,而不是一味地買蛋以供需求。(3)強化本國稅務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用來應對跨國公司減少東道的國貿易收入。
3、完善和利用國際性貿易組織,以有效解決貿易摩擦。
跨國公司在國際貿易中出現的不正當競爭,造成了國際貿易磨擦不斷。對此,我們一方面要協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一起來完善國際性貿易組織,使這些組織具有更好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各發展中國家都要積極加入國際性的貿易組織,利用像WTO爭端解決機制這樣的機構,通過磋商、周旋和調整,成立專家組,上訴審議,裁決和建議的執行等程序,維護正當利益,遏制國際貿易磨擦的出現。
4、通過幫助和自助,盡快縮小各國間的貧富差距
對於跨國公司的畸形發展導致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要藉助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世界性組織,呼籲發達國家援助最不發達國家,債權國盡快減免最不發達國家的債務負擔,幫助最不發達國家確定國內經濟政策導向。同時,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也要大力發展教育和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以提高生產力,增強國際競爭力。

跨國公司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跨國公司在對解決中國國內的就業、引進先進的高新科學技術和管理模式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們對中國國內的營商環境、商業價值觀、道德觀,產生了很多不可忽視的、深刻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 跨國公司 直接投資 影響

一、跨國公司定義

只要在一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設有一個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並從事營利性生產經營活動,有共同的決策中心和共同戰略,並分享風險和責任的企業,即可稱為跨國公司。

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整體情況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和利用國際分工的重要舉措。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國際直接投資繼續回升的背景下,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保持平穩發展,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外資對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2005年,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的第三大FDI流入國,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發展中國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470家在華投資。世界500強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子、計算機、汽車、日用產品等行業。隨著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增加,中國在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截至2005年底,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共40餘家,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主要分布在電子、通訊、機械和電器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

三、跨國公司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

1.有效地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以緩解和彌補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短缺現象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和既定方針。近20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大規模流入,有效地彌補了我國國內建設資金的供給不足,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與穩定發展。這突出表現在我國歷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總體上呈現明顯地上升趨勢。在我國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外商直接投資已成為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外商直接投資還是我國部分行業(如近海油氣開發等)的主要資金來源。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增加了我國實際性投資,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缺口,而且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資金使用率,進而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2.促進科技進步和管理水平提高,並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向跨國公司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以加快我國經濟改革的步伐。跨國公司是國際競爭的優勝者,競爭優勢很多,主要表現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和企業管理的科學化等知識資產方面的優勢。實踐證明,跨國公司帶來了大批先進實用的技術以及在質量管理、營銷戰略、財務管理、技術管理、勞動工資管理、生產管理和庫存管理等方面先進的管理方法,對我國直接投資有利於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跨國公司還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利用本地人才,為我國企業造就一大批新型管理人才,促進人才素質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跨國公司為我國提供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我國已有超過145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投產開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750多萬人,約佔全國非農業勞動人口的10%以上。另外,跨國公司的工作條件、工資待遇和福利都比較好,大量中國雇員在跨國公司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就業質量,特別是跨國公司的職業培訓,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熟練技工和專門人才。
4.增加了政府稅收。為吸引外商來華直接投資,長期以來我國給予了跨國公司諸多稅率優惠待遇。隨著大量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我國主要來源於跨國公司的涉外稅收逐年大幅度增長。外商投資企業上繳的稅收以成為我國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之一。

四、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巨大作用,然而,我們必須看到外資和跨國公司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它也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很多不可忽視的、深刻的負面影響
1.外資壟斷,威脅中國經濟安全、國家安全。跨國公司具有資本雄厚、技術先進、管理高效以及發展戰略精妙等優勢,容易在東道國獲得巨大市場份額,擠壓東道國內資企業的生存空間,甚至壟斷東道國市場,控制東道國產業,威脅東道國產業和國家經濟安全。目前,在中國的感光膠卷、電梯、軟飲料、手機、電腦、網路設備、計算機處理器等行業,跨國公司均佔有絕對壟斷地位,許多行業的內資企業已接近全軍覆滅。跨國公司在許多行業的市場控制與品牌傾銷行為有日益加強的趨勢,損傷了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國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而且掌握了太多的對中國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技術,影響到中國的產業和國家經濟安全。
2.轉移貿易,中國內地成出口加工基地。2005年,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對美國、中國香港地區、歐盟(15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佔全國三資企業出口總額的比重分別為24.59%、20.37%、17.74%、12.59%。來自上述地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很大程度上將中國內地作為其供給美國和歐盟市場的加工基地和出口平台,將其對歐美的貿易順差轉移為中國大陸對歐美的貿易順差,擴大了中國與歐美的貿易摩擦。作為外商投資企業的加工裝配基地,在製造業整個價值鏈條中,中國主要佔據組裝的環節,獲利甚微。
3.轉移定價,加劇國家財政收入流失。相當一部分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將利潤轉移到母公司,出現「明虧實贏」的「假虧損」,逃避中國稅收。另外,一些外商投資企業鑽中國稅收減免政策之空,一旦過了稅收減免期,就關閉企業,到別的地方去投資,重新享受優惠,逃避稅收。

參考文獻:
[1]跨國公司海外直接投資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
[2]南方周末南方周末:2006年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白皮書
[3]張紀康:跨國公司與直接投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論述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正負面影響
一、跨國公司定義

只要在一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設有一個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並從事營利性生產經營活動,有共同的決策中心和共同戰略,並分享風險和責任的企業,即可稱為跨國公司。

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整體情況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和利用國際分工的重要舉措。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國際直接投資繼續回升的背景下,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保持平穩發展,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外資對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2005年,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的第三大FDI流入國,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發展中國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470家在華投資。世界500強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子、計算機、汽車、日用產品等行業。隨著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增加,中國在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截至2005年底,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共40餘家,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主要分布在電子、通訊、機械和電器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
跨國公司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跨國公司在對解決中國國內的就業、引進先進的高新科學技術和管理模式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們對中國國內的營商環境、商業價值觀、道德觀,產生了很多不可忽視的、深刻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 跨國公司 直接投資 影響

一、跨國公司定義

只要在一個以上的國家和地區設有一個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並從事營利性生產經營活動,有共同的決策中心和共同戰略,並分享風險和責任的企業,即可稱為跨國公司。

二、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整體情況

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也是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主動參與和利用國際分工的重要舉措。在全球經濟復甦步伐、國際直接投資繼續回升的背景下,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保持平穩發展,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外資對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2005年,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的第三大FDI流入國,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發展中國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已有470家在華投資。世界500強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電子、計算機、汽車、日用產品等行業。隨著跨國公司對華投資的增加,中國在跨國公司全球戰略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截至2005年底,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共40餘家,大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主要分布在電子、通訊、機械和電器等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

三、跨國公司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

1.有效地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的不足。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以緩解和彌補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短缺現象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和既定方針。近20年來,外商直接投資的大規模流入,有效地彌補了我國國內建設資金的供給不足,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與穩定發展。這突出表現在我國歷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總體上呈現明顯地上升趨勢。在我國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外商直接投資已成為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外商直接投資還是我國部分行業(如近海油氣開發等)的主要資金來源。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增加了我國實際性投資,彌補了國內建設資金缺口,而且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資金使用率,進而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2.促進科技進步和管理水平提高,並進而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向跨國公司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與管理經驗,以加快我國經濟改革的步伐。跨國公司是國際競爭的優勝者,競爭優勢很多,主要表現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和企業管理的科學化等知識資產方面的優勢。實踐證明,跨國公司帶來了大批先進實用的技術以及在質量管理、營銷戰略、財務管理、技術管理、勞動工資管理、生產管理和庫存管理等方面先進的管理方法,對我國直接投資有利於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跨國公司還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利用本地人才,為我國企業造就一大批新型管理人才,促進人才素質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擴大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跨國公司為我國提供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我國已有超過1450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投產開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1750多萬人,約佔全國非農業勞動人口的10%以上。另外,跨國公司的工作條件、工資待遇和福利都比較好,大量中國雇員在跨國公司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就業質量,特別是跨國公司的職業培訓,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熟練技工和專門人才。

『柒』 我什麼都不不會,怎麼做外貿

一個自己多看看這方面的書,二個和你公司的老同事多學習一下,謙虛點,
從不會到會有個過程,不必太苦惱,你自己定個目標,比如一個月內學會基本的流程,三個月內熟悉所有業務。

『捌』 剛進入了一家工廠10天,工廠很小,業務部就一個人,做外貿跟單,帶我的女孩子馬上要離職。。。

是剛畢業么?我也是這么過來的,剛開始畢業,沒經驗,進了一個外貿剛起步的公司,連個老外貿業務員都沒有,只有和我一起來的也沒做過外貿的新同事,所以更別提教不教了,即使你進了一個大的公司,有好多老外貿業務員,但是真正肯願意教你的還是很少,人都是有保留的,畢竟都是他們自己辛苦的經驗所得嘛。所以有的時候只能靠自己了。這東西本身就是自己的經驗慢慢積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看以前的郵件好呀,把人家從怎麼開發客戶的,然後怎麼報價,怎麼跟進,安排出口的,把覺得對自己有用的整理下來,思考是怎麼做的,對自己很有益的。聽別人講,別人又不一定就百分百對。
像我後來換了一個稍微比第一份工作大點的公司,覺得面子上過的去,其實不然。大公司有它自己獨立的部門各自負責各自的,進去也只負責其中一部分,單證是單證,跟單是跟單,開發是開發,我覺得那樣才學不到東西呢,所以呆小公司,什麼都自己負責,感覺學的多,可能會比較忙比較累,但是咱年輕嘛。
你們是外貿公司打交道,然後最外貿跟單啊,這個我具體不知道啊,我們直接就是自己接觸老外客戶了,是外貿業務那一種。我也沒做多久。個人拙見啊
福步論壇不錯誒,那個上面太多的好東西了,做外貿的必去,嘿嘿

『玖』 為什麼中美「貿易戰」可以轉化為雙贏

貿易戰只能是兩敗俱傷,怎麼會雙贏呢?這顯然是一個教科書式的問題。現實世界比教科書復雜多了。比如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戰就不是典型的貿易戰。自由是美國人珍視的價值,美國政府不會公然地違反自由貿易原則。特朗普說要減少1000億美元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那是說給美國選民聽的,因為這是他「當選的主要原因」;若說因為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太大了,所以要提高對中國產品的關稅率,顯然是「政治不正確」的。這是說不出口的,也不會為世界其它國家所贊同。他的理由是,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不公平」。顯然,自由貿易是公平的自由貿易。如果不公平,就不在「捍衛」之列。

這樣看來,根本解決過剩產能問題,就要進行國企改革,最終目標就是國企退出所有營利性領域。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去除國企的壟斷特權和政府補貼。如果把免費使用國有土地和低息獲得貸款等看作是買方的低價壟斷,這正是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打破」的「行政性壟斷」。如此一來,來自美國的要求,正與中國經濟的內在需要和中國政府想要進行的改革相一致。中國鋼鐵業和制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只有在公平的沒有政府補貼的競爭環境下,讓那些效率低下的虧損企業退出市場,才能最後解決。如果全面打破行政性壟斷和取消政府補貼,就不僅是解決鋼鐵業和制鋁業的產能過剩問題,而且會帶來宏觀層次的顯著的經濟加速。我曾估計過,如果國有企業的實際虧損降為零,按2013年國有企業(金融類和非金融類)凈資產52萬億元估計,也會增加3.3個百分點的GDP增長速度。

『拾』 山西能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晉中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西能投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晉中分公司成立於2014年08月1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鐵專路、公路的屬原煤、精煤運銷等。
法定代表人:楊林海
成立時間:2014-08-15
工商注冊號:14070030000475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經緯路11號

閱讀全文

與中鋁國際貿易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