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近幾年金鄉大蒜出口數據
金鄉山祿抄市場:
襲雜交紅蒜:
5.0-6.0cm:1.30-1.35元/斤。(小混級)
1.35-1.42元/斤。(大混級)
5.0-5.5 cm:1.25-1.30元/斤
5.5cm以上:1.55元/斤左右。
5.0cm以下:0.85元/斤左右。
蒜米原料:1.15-1.20元/斤左右。
白蒜:1.50-1.70元/斤。
金鄉馬廟:
紅蒜:1.20-1.40元/斤。(大混級)
白蒜:1.40-1.50元/斤。(大混級)
金鄉魚山:
雜交紅蒜:1.20-1.35元/斤。
白蒜:1.40-1.55元/斤。
金鄉馬集:
雜交紅蒜:1.30元/斤左右。(大混級)
發蒜米:1.20元/斤左右。
金鄉高河:
雜交紅蒜:1.30-1.50元/斤。
② 金鄉大蒜價格還會上漲嗎
08年大蒜開始收購會延續現在新蒜和冷蒜的綜合價格.15元/斤以上,但蒜農不甘心出手,「不到黃河心不死」。入庫存時節價格會上升到3毛以上,7月下旬以後入庫基本完畢價格回落至0.10元/斤左右.整個收購階段一波三折,呈「M」型震盪。之所以如此判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起主導和決定因素的還是經濟規律價格\價值\供求關系三方面的共同作用08年比07年種植面積以及總產量又增量5%---10%(08年的痛苦,蒜農要縮小種植面積,多餘出來的蒜種又加入了08年度的銷售行列,應考慮進出).
2、往年冷庫同期已大部分以260元/T以上的價格被定妥,而今年還有絕大部分沒有找到庫存商.為啥出現此情況?蒜商趨於理性了,為了自己的資金安全,風險關念增強,不再盲從盲動.有的甚至有徹底放棄08年的存儲冷藏大蒜打算,不再吃這一碗高風險行業的飯."窩蒜"和蒜販是為存貯商"服務"的,存貯商的收購積極性不高,將會在一段時間內使市場冷清清.這又加大了蒜農的銷售大蒜的壓力.
3、07年存貯商賠成"裸體"無力回天,加之國家從緊的貨幣政策以本求利的條件已不成立,況且,存儲商是大蒜產業環節中承受壓力最大的,08年承受能力下降,再也承受不起面臨的高價格壓力了,這也是08年新蒜不利好因素之一.
4、蒜農目睹了冷蒜的慘狀,對自己的大蒜也早已心灰意冷,不再有較高蒜價的期待老蒜區的蒜農個個都是半個生意人,他們料到即使早期不賣,中後期價格也好不了那去的,起碼不存在大漲的可能性.
5、國內對食品安全整治不會放鬆,國際貿易壁壘方面的市場環境不一定比去年寬松,國際市場近年已經開拓的潛力不大了,整個大蒜市場全面飽和.大蒜深加工的能力不增反而減,蒜片廠原料蒜因蒜片廠的關閉,體格有可能跌破5分一斤.,
6、08年大蒜真正進入了生產過剩期,必走衰落的過程.較高的蒜價將會影響和抑制供求失衡下的市場銷售,必須採取低價銷售策略,才能刺激銷售,才能保證大蒜不積壓在蒜農手中.
7、08年大蒜價格肯定會比07年有多次反復的波動,高了蒜商不收,低了蒜農不賣.(但最終的博弈是蒜農以低價格賣出)大蒜的價格是風向標,是資源配置的最佳途徑,如果沒有價格升降,那就不是市場,而是計劃.面積增加產量增長和現行大蒜價格等數字也許會影響短期決策,但最終價格的走勢還要依賴實際情況,而實情將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顯現出來。
③ 金鄉山祿國際大蒜交易市場毆打農民工事件,最好有視頻。
我看了非常氣憤,媒體的伸張正義在哪裡?打到三祿,讓他受到懲罰,打擊黑惡勢力
④ 金鄉縣一共有多少個大蒜交易市場,地址都在哪謝謝。詳細點!
魚山大蒜交易市場
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場
山鹿大蒜交易市場
你從金鄉西外環(新105國道)回走到去成武的路答口 你就會看到一個牌坊,上面寫著「中華蒜都」從那裡向西去,過了橋,就是魚山市場了。 不向西去,沿著西外環直走南去,過去花園煤礦路口,到前面的路口向東,就是南店子市場了。 不向東去,沿著西外環直走南去,不過多遠你就會看到路西有一片新樓房,就是山鹿市場了,上面有牌子,很明顯的。
⑤ 金鄉的大蒜幾月份種
大蒜在9月中、下旬播種,如播種過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分,則降版低越冬能力,還可能權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長,第二年形成復瓣蒜,降低大蒜品質。
播種過晚,則苗子小,組織柔嫩,根系弱,積累養分較少,抗寒力較低,越冬期間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期。
大蒜喜冷涼的氣候條件,地上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2-16℃,幼苗越冬的最佳苗齡為4-6葉期,從播種到4-6葉約需40-45天,在日均溫度7℃以下即停止生長。幼苗耐寒性強,能耐-7~-10℃的低溫。在0-4℃的條件下,經30-40天可以通過春化階段。
大蒜越冬管理
當大蒜出齊苗以後,要視乾旱程度澆一次出苗水,在北方這一時期正處於秋旱時節,出苗後一般都要澆水,在之後一直在入冬前,只要乾旱就澆水。
當大蒜長到11月份時候,逐步開始休眠,在休眠期前一周左右,要澆一次凍水,以保證在幾個月的冬季有足夠的水分供應。
在大蒜真正開始休眠後,需要為大蒜苗覆蓋一層稻草桔桿,這樣做一是為了保暖,二是能夠減少土壤中的水份蒸發,有利於春天的大蒜返青。
⑥ 1999至2009年金鄉大蒜出口量及在全國總出口量中所佔的比重是多少最好能註明數據出處
中國大蒜之鄉---山東省金鄉縣
山東省金鄉縣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園蔥之鄉、金谷之鄉和長壽之鄉,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位於山東省西南平原腹地,風光旖旎的微山湖畔,北倚黃河泰山,南臨重鎮徐州,西連牡丹之鄉,東傍孔孟故里。全縣轄13處鄉鎮,653個行政村,1226個自然村,總面積886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人。金鄉公路縱橫,河道成網, 105國道縱穿南北,棗曹公路橫貫東西,京滬、京福、日東高速公路和京滬、京九、隴海、石新鐵路傍區而卧,內河航道與京杭運河直接相連,交通極為便利。金鄉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史不絕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遠在氏族社會,金鄉是有仍氏(緡姓)聚居的地方。夏商時代為有緡國。春秋戰國時代為宋國之緡邑,秦朝設郡縣,金鄉縣境內為東緡、昌邑、爰戚三縣,屬碭郡。西漢更名為金鄉縣至今。金鄉這片沃土,養育了許許多多古今名人,其中有漢初名將彭越,重情誼守信譽而名聞天下的範式,魏晉哲學大師王弼,東晉思想家張湛,南北朝時宋朝大將檀道濟,唐憲宗時代刑部尚書郗士美,元朝中名丞馬紹,清代儒將周一德。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在金鄉留書「壯觀」二字。1947年劉鄧首長在此指揮了著名的魯西南戰役,拉開了千里挺進大別山的序幕。金鄉還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英雄王傑的家鄉。古老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在金鄉留下了嘆為觀止的文物古跡和革命紀念地。全縣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旅遊風景區點4處,如唐代文峰塔、明代奎星樓等;主要歷史文物有李白墨寶「壯觀」碑、戰國古劍、秦漢古幣、西漢「禳盜刻石」、漢像畫石、明王鐸巨幅中堂等。魯西南戰役紀念館、王傑紀念館是進行革命歷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金鄉縣耕地87萬畝,糧經比例達到2:8,年均種植大蒜50餘萬畝,園蔥10萬畝,無公害蔬菜20萬畝,是我國主要的大蒜、園蔥、蔬菜生產基地。金鄉大蒜年均產量60萬噸左右,大蒜出口合格率在90%以上,出口量佔全國的70%以上。園蔥年均產量50萬噸,遠銷日本、美國等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各大市場。金鄉大蒜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92年在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榮獲銀質獎,是迄今為止中國白皮蒜類唯一最高獎;96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大蒜之鄉";2000年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金鄉大蒜"證明商標;2002年以種植面積最大縣獲基尼斯世界之最;2003年1月獲准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2003年3月獲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的金鄉大蒜原產地證明標記。2001年,金鄉成功地舉辦了首屆中國大蒜節;2002年,又成功地舉辦了"WTO與中國大蒜產業化論壇首屆年會暨大蒜科技成果博覽會",近年來連續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大蒜節及有機大蒜推介會,進一步鞏固了"金鄉大蒜"的名牌優勢。在縣一級,金鄉大蒜以種植面積最大、單產最高、品質最好、總產量最大、出口量最大等九個"中華之最"聞名遐邇。金鄉大蒜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早在東漢初年,就有種植大蒜的記載。經過長期的培育發展,加上本地獨特的水土氣候條件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山東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大蒜研究專家、學者的聯合攻關,使金鄉白皮大蒜的品級大大提高,形成了金鄉大蒜這個享譽國內外的特色產品。金鄉大蒜具有蒜頭個大、汁鮮味濃、辣味純正、香脆可口等明顯優點;金鄉大蒜營養價值極高,據科研部門測定,金鄉大蒜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尼克酸、脂肪、鎂、磷、鐵、鉀等營養元素20多種,被專家稱為最好的天然抗生素食品和保健食品,其葯用價值已引起國家有關科研部門的關注。金鄉大蒜不僅能生食,而且還能加工成蒜茸、蒜片、蒜粉、蒜油、蒜素等產品,廣泛應用於食品、飲料、日用化工、化妝品、保健醫葯等領域。
在國家和省市不斷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金鄉縣委、縣政府決心乘勢而上,圍繞建設富裕、文明、開放的新金鄉的總體目標,加快工業強縣、生態名縣、物流大縣和現代農業縣建設步伐,堅持「大開放、大招商、大投入、大發展」經濟發展戰略,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關於對外開放、招商引資、改善投資軟環境的政策,使外來投資者在稅費、參與公有制企業改革、建設用地、外經外貿、服務和管理等諸多方面享有最充分的優惠條件,為外來投資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千方百計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真正使外來投資者招得來、留得住。
⑦ 金鄉為什麼種大蒜有什麼故事嗎
金鄉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已達成廣大人們的共識,但說起金鄉大蒜的歷史,這里還真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傳說。
據史料記載,當時隨著漢王朝的興盛,西域和漢朝的往來也越來越頻繁,主要是當時中亞的烏孫、大宛(今哈薩克、塔吉克、阿富汗地區)和安息帝國(今天的伊朗地區)。但由於匈奴人的隔絕,漢朝和西域的往來曾一度中斷,漢武帝即位後,想和遠在西域的月氏人結成聯盟,共同抗擊匈奴。但西域路途遙遠,而且必須穿過匈奴人控制的地區才能到達,十分危險,漢武帝於是下令向全國招募自願出使之人。公元前139年,張騫以郎官身份自告奮勇去應募,挑起了出使月氏的重任。張騫和一個叫甘父的匈奴人,帶著100多人的隊伍和大批禮物,浩浩盪盪地從隴西(今甘肅一帶)出發,一直往西方走去。
張騫一行一路上風餐露宿,飽嘗艱辛。當他們出了隴西郡的邊塞之後,就進入了匈奴地界,還沒走多遠,他們就被匈奴騎兵發現,強行把張騫等人全部扣留起來。當時由於水土不服,加上匈奴供應的一種飯食含毒,張騫一行吃後有70多人都得了重病,渾身浮腫,腹瀉不止,20多人中毒身亡,張騫當時也得了重病,痛苦難忍,但他看到20多名同甘共苦手足情深的兄弟相繼死去,心情特別悲傷。張騫想起武帝給自己的符節,使命還沒完成,面對兄弟們寧願挨餓,也不吃匈奴供應的飯食,他悲憤交加,淚流滿面的對其他兄弟說:「我們堂堂五尺男兒,怎能違背當初對武王的承諾呢,我們要活下來,一定不要辜負武王對我們的重託。」於是他就帶領其他兄弟到房外尋找可以充飢的東西,可是尋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可以吃的東西,只是看到房前房後到處是一墩墩的野菜,因為他們當時被扣在西域三十六國的狐胡國,所以大家叫它「葫草」,但他們第一次見到這野草,不知道是否能吃,無奈之下,張騫對其他的兄弟:「與其挨餓等死,還不如先吃點「葫草」,減少挨餓之苦,再想其他辦法。」大家見張騫帶頭吃,也紛紛吃起來,開始一吃「葫草」葉,感到有點辣,但由於大家幾天拒食,飢餓實在是難忍,再吃幾口就再也感覺不到辣了。大家食用後,第二天,奇跡出現了,一些兄弟的浮腫減輕了,腹瀉也好了,大家把這「葫草」看成救命草,後來大家索性把「葫草」結的「葫」也吃了。
「葫草」救了張騫以後,張騫被扣在匈奴十幾年裡,他一直把「葫草」帶在身邊,他覺得「葫草」就是自己的救世主,只要每天堅持吃上一口「葫草」,就會化險為夷。公元前127年,張騫帶著心愛的 「葫」回國後,專門派人購買良田,請了當時有名的「田秀才」種植「葫」,但由於北京以北天氣較冷,不適合「葫」的種植,所以產出的「葫」個頭較小,品質較差。物以稀為貴,由於當時他帶來的「葫」種子特別少,所以他把每年收獲的「葫」視為珍寶,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後來,孝宣許皇後進宮以後,品嘗到用「葫」做的冷盤,口味非常獨特。後來老家山陽郡(今金鄉)親戚許二進宮,許皇後為了顯示自己在宮中享盡一切榮華富貴,就說自己想吃兩頭 「葫」,讓侍人取來後,許皇後偷偷把這兩頭大蒜讓許二帶走,想讓山陽郡老家的人也品嘗一下這世間珍寶。老家的人怎麼能捨得去品嘗皇後親手賜給的「寶貝」呢?他們把這寶貝擺上大堂,每天祭拜。過了幾個月,他們發現這「寶貝「長出根來,許二一家人欣喜,認為神仙顯靈,「寶貝」願意在他們家生根發芽,他們的家族將會飛皇騰達。許二認為:天地萬物皆土而生,故萬物才能昌盛。要讓這寶貝能長此以往在此安家,必須為他選一塊良田寶地。許二當時也是山陽郡的大戶,擁有良田千頃,專門請來當時赫赫有名的風水先生,先生認為山之陽(今金鄉馬廟、魚山一帶)陽光充足,土地肥沃,風調雨順,最適宜「神仙」在此居住。許二為此專門劃出良田百頃,舉行了重大的儀式護送「神靈」安家,請了當時最有名氣的「田秀才」「土專家」來伺候這「神靈」,功夫不負有心人,這「神靈」在許二等人的精心呵護下,生長旺盛,次年竟結出比原來大數倍的「葫」。飲水不忘挖井人,許二怎麼能夠忘記許皇後的恩賜呢?他帶上行李,騎上快馬把最新收獲的「寶貝」送到皇宮,恰巧許皇後正在吃午飯,許皇後看到老家送來的貢品個大皮白,高興地說:「這么大,這哪兒是'葫',像個胖娃娃。」說著他隨口品嘗了一下,確實有「葫」的味道,再品一口,她覺得這東西汁鮮味濃、辣味純正、香脆可口,比 「葫」口感好的多。她一邊仔細回味那餘味未盡的香味,一邊笑著點頭說:「味道確實不錯!」忽然,她轉頭問站在身旁的侍衛:「這東西叫什麼?」。侍衛剛才看到許皇後吃到這貢品的表情,心想這東西肯定很好吃,看到這貢品的性狀,他正專心在算這貢品共用幾瓣呢,許皇後忽然一問,他沒有聽清,認為皇後在問自己在干什麼呢,隨口回答:「算~!」「奧,這叫蒜,個頭真大,味道也好,這大蒜也給聖上嘗嘗,確實好!」從此,宮中都管山陽郡盛產的「寶貝」叫「大蒜」。山陽郡的人知道自己的「寶貝」被皇後賜封為「大蒜」,從此山陽郡的人都已「大蒜」為驕傲,更加細心呵護大蒜的成長,所以自今大蒜用漢字書寫的時候,仍有「葫」和「大蒜」兩種寫法。
在以後的歲月里,金鄉人一直延續種植大蒜,但面積不大,因為大蒜有難以忍受大蒜的臭氣,大蒜被上流社會視為敬而遠之的東西,同時受到佛教的影響,大蒜被認為是不潔的東西,大蒜開始了它的苦難時代。直到8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大蒜被廣泛用於食品、飲料、制葯、日用化工等領域,為金鄉大蒜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金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科學有效的栽培種植方法以及優良的品質和獨有的特性,所生產地大蒜不僅具有個大皮白、汁鮮味濃、辣味純正、營養豐富等突出特點,且富含人體所需的硒、鐵、鉀等20多種營養元素,被專家稱為最好的「天然抗生素「食品和抗癌食品。目前,金鄉大蒜已發展成為種植面積全國最大、單產、總產全國最高、單個蒜頭全國最大、出口合格率全國最高、出口量全國最大、葯用價值全國最高、營養價值全國最高、大蒜專業批發市場全國最多最大、大蒜等農產品冷藏能力全國最大、大蒜出口企業縣級擁有量全國最多等多個全國之最,金鄉大蒜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被歐盟認可為歐盟地理標識保護性產品,出口一百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佔中國全國出口總量的七成,年創匯二億多美元,金鄉大蒜真正成為金鄉一張耀眼的「名片」。
⑧ 金鄉大蒜的產業集群
由金鄉華光集團等16家龍頭企業參股組建的山東金鄉大蒜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力爭利用金鄉大蒜產業入選「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這一強大優勢和「金鄉大蒜」這一最具競爭力的品牌資源,盡快建成國內知名大蒜食品產業基地,打造年銷售收入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金鄉縣當前擁有大小恆溫庫2300餘座,儲藏能力達到150萬噸,已成規模的大蒜初、深加工企業100餘家,其中規模企業62家產品出口到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單一農副產品出口創匯額居全省首位。雖然金鄉大蒜產業體系日臻完善、集群效應初步顯現,但仍存在著企業實力不夠強、人才科技力量薄弱品牌打造不力等問題。為此,金鄉積極借鑒浙江柳氏集團、壽光蔬菜產業集團整合關聯產業、抱團發展做大做強的先進模式,通過實施工業項目「百日攻堅」行動對大蒜產業進行大力整合,力推大蒜產業實現集團化發展,打造產業航母。
據了解,金鄉對大蒜產業集團公司在商標使用、獲取市場份額、使用新技術、信貸融資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特別是在向上爭取方面,進行重點傾斜,確保優先享受中央、省市縣項目資金和各種優惠政策;同時扶持集團公司逐步建立起高端管理人才和研發人才引進機制,並積極打造高端產品研發中心、大蒜產業檢測檢驗平台、大蒜現貨和電子交易平台,籌建村鎮銀行。該(集團)公司成立後,逐步按緊密型管理模式規范運作,各分公司投入市場的產品均以集團總公司名義出現,並實施資本、技術、組織結構、營銷體系等方面的全方位組合,形成規范大蒜產業集團公司。
⑨ 金鄉大蒜的詳細介紹
金鄉大蒜年均產量100萬噸左右,大蒜出口合格率在90%以上,出口量佔全國的70%以上。圓蔥年均產量50萬噸,遠銷日本、美國等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各大市場。
金鄉大蒜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1992年,在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榮獲銀質獎,是迄今為止中國白皮蒜類唯一最高獎
1996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大蒜之鄉」
2000年,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金鄉大蒜」證明商標
2002年,以種植面積最大縣獲吉尼斯世界之最
2003年1月,獲准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
2003年3月,獲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的金鄉大蒜原產地證明標記
2001年,金鄉成功地舉辦了首屆中國大蒜節
2002年,成功地舉辦了「WTO與中國大蒜產業化論壇首屆年會暨大蒜科技成果博覽會」
2003年,連續舉辦了首屆中國國際大蒜節及有機大蒜推介會,進一步鞏固了「金鄉大蒜」的名牌優勢。在縣一級,金鄉大蒜以種植面積最大、單產最高、品質最好、總產量最大、出口量最大等九個「中華之最」聞名遐邇。 2009年12月2日,金鄉縣與歐盟就金鄉大蒜地理標志達成共識,標志著「金鄉大蒜」地理標志被歐盟認可。金鄉大蒜此次與歐盟達成的地理標識互認協議將受到歐盟各國的法律保護,成為金鄉大蒜進軍國際市場的「護照」。 2011年2月5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金鄉大蒜開始實施地理標志保護,金鄉大蒜在歐盟27個成員國享受與歐盟地理標志產品同等保護。
2015年5月,山東地理標志產品金鄉大蒜獲得中歐10+10地理標志互認項目中方產品授牌。
朴實的金鄉人在疫情面前一次次獻出愛心。2003年5月,首都北京的非典病情始終牽動著蒜鄉人民的心,金鄉緊急調撥40噸優質金鄉大蒜無償贈送給處在抗擊非典最前沿的北京小湯山醫院;2008年5月,4輛滿載100多噸優質金鄉大蒜的汽車帶著蒜鄉人民的深情厚誼和真誠祝福從金鄉縣城出發,星夜兼程奔往千里之外的汶川災區;2010年8月,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質災害,又是30多噸金鄉大蒜馳援。
H7N9禽流感疫情牽動著蒜鄉百姓的心,山東省金鄉縣肖雲鎮田莊村田鋒等數十位農民決定捐出100噸大蒜獻出一份愛心。2013年4月19日,20噸愛心大蒜將被運往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