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結合實際,談一下對國際貿易的認識
本人淺談對國際貿易專業的一點個人看法.通常來說,國際貿易專業分為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貿易實務兩個部分.前者和國際金融,國際投資構成了國際經濟學的三個分支.關於這個專業的發展,關鍵看你自己的定位。如果將來想繼續深造,那麼重點應該放在理論尤其是前沿理論的掌握上。多看文獻。國際貿易理論雖然與姐妹學科國際金融,國際投資相比較冷,但其體系一樣博大精深,分支眾多.比如國際貿易和增長,這個分支國內的牛人有湖南大學的賴明勇,許和連,包群,再比如國際貿易中的政治經濟學,南開大學盛斌的博士論文<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曾經獲獎.再比如國際貿易的政策,戰略這個分支.其中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Brander-Spencer模型)一直是國際前沿文獻的熱門話題,研究的內容也很多.貿易地理學以及外包,代工則是國際貿易理論新出現的兩個分支,研究的發展空間更大.如果將來想做進出口業務,那麼應該把精力放到掌握結算,進出口等實務操作上。不能光看教科書上那些。畢竟進出口業務是一個有時效性的工作。教科書總是滯後的.何況好多教科書也都是抄來抄去的.好多教國際貿易實務和結算的老師自己都沒有具體操作過,除了照本宣科外,能教你什麼?還應該多瀏覽網站,專業雜志,掌握最新的動態和新的業務名詞.或者乾脆去進出口公司,貨運代理公司實習,實際操作.效果好得多.比如外貿單證,多做,製作幾份就熟練了.如果沒有條件去公司實習,現在也有一些模擬進出口和結算實務環境的軟體.我原來教書的學校就購買了這樣的軟體,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供學生操作.效果不錯.總之感覺無論是搞研究還是實務不能局限於書本,不能光靠老師.如果要做業務,那麼有些證書還是很關鍵的.比如報關,報檢證,物流師,貨運代理的資格證,單證員資格證等.另外英語能力很重要.我在浙江工作過,在長三角,六級證書是起碼的要求.總體看在沿海發達地區,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還是好找工作的.當然在內地,外向經濟不發達,就業環境不是很好.當然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外貿公司,收入最高的不是那些坐辦公室,只會製作單證的人,而是在具體做業務,掌握大量客戶的業務員.國際貿易工作也免不了人與人的交往,你的性格,交際能力,交際面都很重要.只會製作單證(說實話,一個大專生或者職高生只要外語說的過去在一定時間內都能學會,現在好多英語專業的學生也轉來做外貿了)只能保證你有一份工作.不能保證你有很好的收入.一點淺識,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⑵ 國際貿易的作用(舉例說明)
國際貿易的作用的主要有:對國民的作用、對企業的作用、對單一國家的作用。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1.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增加國民福利、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提供就業崗位;
2.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3.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4.國際貿易對世界的作用
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實現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間進行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進行政治、外交斗爭的重要工具、國際貿易是世界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核心、國際貿易是國際經濟中「傳遞」的重要渠道。
(2)簡述國際貿易的理解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是屬於流通范疇,它是整個交換的一部分,是國內商業向國外延伸和地區范圍的擴大,因此分析國際貿易的地位應從交換在社會再生產過程的中介地位說起。
國的對外貿易與其經濟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兩者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交換與生產的關系。 要了解對外貿易的地位,首先要了解交換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社會生產是商品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
⑶ 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理解
國際經濟與貿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專業是從經濟學中分化 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書籍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系統地掌握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具有良好的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有較強的從事外貿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貿易實務、財務管理、國際結算、國際商務英語、國際市場營銷、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原理。
⑷ 談談你對學習國際貿易理論這門課程的認識
同學,是問答題,還是論文啊?
要是隨便答一下的問題,的話,這樣吧:
隨著國際大分工的進一步深入,世界范圍內的貿易往來肯定會越來越頻繁,自由貿易,低關稅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國際貿易理論,討論了關於國際貿易的利得,國際貿易的必然性等問題,是對於國際貿易的宏觀把握。比較優勢理論,要素稟賦理論等,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國際貿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告訴我們怎樣在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佔有一席之位。
⑸ 國際貿易的認識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grow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rade liberalization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pu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perspective is of overre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I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moves along rationally, it may not only allocate world resources more effectively and fairly, as well as expand the proctive forces of all countries, but also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lobal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and a fair new world economic order to the benefit of all countries.
⑹ 對於國際貿易的看法
當前世界上國際貿易摩擦增多,是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經濟萎縮、新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結果。石廣生認為近來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抬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世界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二是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全球經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主要的經濟體都發生了經濟衰退或增長遲緩。
我認為當前中國所遇到的貿易摩擦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沒有必然的聯系。中國如果不加入世貿組織,同樣會遇到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制約。
中國是世界上受貿易保護主義之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遇到了480多起反傾銷指控。最近就分別遇到來自歐盟關於動物產品的指控和美國關於鋼鐵的「201案」。去年還遇到日本對我國農產品的限制等。
對這些現象不能孤立地來看,而應把它放在世界經濟困難、新貿易保護主義產生的背景中來分析。去年多哈會議上新一輪談判啟動的時候,大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此反映強烈。大家認為,許多發達國家利用世貿組織規則即烏拉圭回合條款中部分模糊含混的反傾銷條款,對發展中國家進行了不正確的反傾銷。因此,在新的一輪談判中,廣大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對反傾銷條款進行認真的修改和界定。
中日貿易平衡互利.中日貿易發展是正常的,符合兩國的經濟利益。但日本國內一批持「中國威脅論」者認為,中國大量商品進入日本市場,日本企業大量到中國投資,使得日本經濟出現空洞化。石廣生說,日本國內的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首先,中日之間的貿易為800億美元,基本上是一個平衡的貿易,不存在只有中國的大量商品進入日本,而沒有日本的大量商品進入中國的情況。它是一個雙向的、平衡的貿易,因此是有利於雙方的。
中美貿易也是一種互利的夥伴關系。中美之間實際上已經彼此成為了最大的貿易夥伴。中美兩國之間確實有一些貿易不平衡,存在著一些貿易差額,中國方面有一些順差,但並沒有美國的一些新聞媒體所炒作的那麼大。這個貿易上的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計算口徑不同所導致的。
美國也是中國最大的投資夥伴之一。美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得到了很大的中國市場份額。這對美國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同樣是雙贏的、互利的。
⑺ 你是怎樣理解國際貿易的
我覺得也是!
⑻ 面試的時候,問我對國際貿易的簡單認識和看法,怎麼回答
幽默點,國際貿易,說穿了就是賺差價。只不過距離遠點而已。
每個地區資源不同,技術有高低,傳統、文化差異讓每個地區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把當地的東西低價買入,到其它地方高價賣出,從中賺取差價,形成商品和貨幣的流通,就是國際貿易的由來。
國際貿易會造成壟斷和依賴。市場是利益驅動的,當一樣商品賺錢,可能整個地區勞動力都會從事該商品的生產,而其它商品無人生產,需要進口。這就造成了國際分工。對一些命脈產業,如鋼鐵等,由於涉及國家安全,因此國家還是會進行宏觀調控,索性的是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以及運輸成本的存在是宏觀調控手段達到目的提供了保障。
國際貿易今後會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發達。即便現在全球經濟疲軟,國貿仍然是全球未來的貿易趨勢,畢竟,誰會和利潤過不去呢。
⑼ 對國際貿易的理解300字
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在商品和勞務等方面進行的交換活動。它是各國(或地區)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由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的。
國際貿易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