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出口退稅算不算收入
增值稅的出口退稅在「其他應收款——應收補貼款」中核算,不計入企業的回收入,不計入企業的答應納稅所得額,不徵收企業所得稅。
(1)貨物出口並確認收入實現時,根據出口銷售額(FOB價)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等)
(2)月末根據《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中計算出的"免抵退稅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3)月末根據《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中計算出的「應退稅額」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4)月末根據《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中計算出的"免抵稅額"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5)收到出口退稅款時,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補貼款
消費稅的出口退稅款,沖減產品銷售成本,也不構成企業的收入。但是,其實質是變相增加了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⑵ 請問:出口退稅款能形成收入嗎能計入本年利潤嗎
不能。
出口退稅,實質上是帳面的留抵進項稅額在符合出口退稅條件的情況下得以退回,這種退回,並不屬於企業的收入,分錄為
借 銀行存款
貸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並不涉及影響利潤的科目,所以也不能記入本年利潤。
⑶ 關於出口退稅如何影響企業利潤表的疑問
由於增值抄稅是價外稅,利潤表襲的營業收入及營業成本均不含增值稅,退稅不影響收入,但影響了成本。不予退稅的進項稅是不是要結轉到營業成本去?如果不能退稅,則購進的進項稅全額進到營業成本,如果全額退稅,則購進成本就大大降低,所以退稅降低營業成本,從而影響到利潤。
實務中還看到一些企業的利潤表有補貼收入(出口退稅)項目,這時不一定是會計核算出了差錯,主要是一些管理報表,營業收入及營業成本均以含稅價計算(也就是價內稅),出口退稅額可以沖減成本,但為了核算出口退稅收入,就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了出口退稅收入。
⑷ 出口退稅與利潤有關嗎(轉)
稅法上出口退回的增值稅計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不並入企版業利潤。但權是出口退回的消費稅,要沖減「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賬戶,相應就增加了企業的會計利潤。
出口貨物退(免,Export Rebates)稅,簡稱出口退稅,其基本含義是指對出口貨物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出口貨物退稅制度,是一個國家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退還出口貨物的國內已納稅款來平衡國內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的創匯。
⑸ 外貿公司得到的退稅,是否當作企業利潤,交25%的企業所得稅嗎
這個你要查詢或向稅務局獎咨詢有關政策文件,你退稅的項目看一下是否在扣除范圍內。
⑹ 外貿企業如何交稅退稅,算利潤
外貿公司退稅計算方法:
外貿公司退稅對出口貨物所含進項稅額予以退還,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一、外貿企業出口貨物應退增值稅的計稅依據及計算方法
1、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收購、作價加工收回貨物退稅依據的確定。按規定,外貿企業申報出口退稅時要附送增值稅專用發票,在這兩種方式下出口退稅的計稅依據可以直接從附送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中認定,不需經過另外的計算,即以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進項金額為退稅計算依據。
基本計算公式如下:
應退稅額=外貿收購不含增值稅購進金額×退稅率或=出口數量×加權平均單價×退稅率
2、從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購進的出口退稅依據的確定。
(1)出口企業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並持普通發票的特准退稅的抽紗、工藝品、香料油、山貨、草柳竹藤製品、魚網魚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紙製品等12類貨物,其計稅依據按下列公式計算:
出口退稅的計稅依據=普通發票所列銷售金額(含增值稅)÷(1+徵收率)應退稅額=出口退稅的計稅依據×退稅率,上述公式中普通發票所列銷售金額只能是實際成交的貨物進價,不包括運費和手續費,如普通發票註明有這部分費用,必須予以剔除。徵收率按3%計算。
(2)出口企業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其提供的發票為主管征稅機關代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則其計稅依據為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進項金額。
應退稅額=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金額×退稅率除農產品為5%外,上述出口貨物的退稅率均為3%。
3、委託加工貨物計稅依據的確定。
外貿企業委託加工的出口貨物,其計算退稅依據按下列公式計算:出口貨物退稅計稅依據=原、輔材料金額+工繳費;
公式中的「原、輔材料金額「是指外貿企業購入原、輔材料時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所列的進項金額,」工繳費「是受託企業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所列進項金額,用收款收據、普通發票的一律無效。
應退稅額=原、輔材料金額×適用的退稅率+工繳費×復出口貨物適用的退稅率;
二、外貿企業出口貨物應退消費稅的計稅依據和計算方法
屬從價定率計征消費稅的貨物應依外貿企業從工廠購進貨物時徵收消費稅的價格為依據;屬從量定額計征消費稅的貨物應依貨物購進和報關出口的數量為依據;屬復合計稅辦法的,按從量定額和從價定率相結合計算應退消費稅稅款。
1、實行從價定率的徵收辦法:
應退稅額=購進出口貨物的進貨金額×比例稅率2、實行從量定額的徵收辦法:應退稅額=出口數量×定額稅率。
3、實行從價定率和從量定額相結合的復合計稅的徵收方法:應退稅額=購進出口貨物的進貨金額×比例稅率+出口數量×定額稅率;外貿企業採用委託加工方式收回應稅消費品出口,其應退消費稅也按上述公式計算。
三、外貿出口企業進料加工復出口的退稅規定(一)進口料件採取作價加工方式。
在進料加工貿易方式下,外貿企業將減稅或免稅進口的原材料、零部件轉售給其他企業加工生產出口貨物時,應按銷售給生產加工企業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金額,填具《進料加工貿易申報表》(外貿企業用),報經主管退稅機關批准同意,主管征稅機關對銷售料件應交的增值稅不計征入庫,而由主管退稅機關在出口企業辦理出口退稅時在當期應退稅額中扣回。對進口料件在進口環節實征的增值稅,憑海關完稅憑證,計算調整減少進口料件的應扣退稅額。
應退增值稅計算:
應退稅額=出口貨物的應退稅額-銷售進口料件的應抵扣稅額。
銷售進口料件的應抵扣稅額=銷售進口料件金額×復出口貨物退稅率-海關已對進口料件實征的增值稅額。
出口企業不得將進料加工貿易方式下進口料件取得的海關徵收增值稅完稅憑證交主管征稅機關作為抵扣憑證,並計算當期進項稅額,而應交主管退稅機關作為計算應退稅的依據。對從事進料加工貿易方式的外貿企業未按規定申請辦理《進料加工貿易申報表》的進料加工業務主管征稅機關對其保稅進口的原材料零部件轉售給其他企業加工的應按規定的增值稅稅率計征銷售料件的增值稅。
(二)進口料件採取委託加工方式。
外貿企業採取委託加工方式委託生產企業加工並收回出口貨物,支付的加工費,憑受託方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加工費金額,依復出口貨物適用的退稅率計算應退稅額。應退增值稅計算:
應退稅額=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的加工費金額×復出口貨物退稅率。
⑺ 出口退稅與企業利潤的關系
出口退稅與企業利潤的關系:出口退稅會減少企業稅負,增加企業利內潤。
出口貨物退(容免,Export Rebates)稅,簡稱出口退稅,其基本含義是指對出口貨物退還其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出口貨物退稅制度,是一個國家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退還出口貨物的國內已納稅款來平衡國內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的創匯。
⑻ 出口企業的退稅額是否應並入利潤計算所得稅
不是收入,不應並入利潤,只是對企業多交的以前環節徵收的增值稅的退還。不屬於收入。
⑼ 出口退稅的那部分是否也計入利潤並且納企業所得稅
收到出口退稅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根據這一分錄可知,退回的增值稅13%那部分不用計入利潤,也不用繳納企所得
⑽ 出口退稅的收入要做入本年利潤嗎應該不要把 不確定
出口退稅,嚴格來說不是「收入」,體現了出口免、抵、退政策的特殊性。應按以下規定處版理權:一、企業出口貨物所獲得的增值稅退稅款,應沖抵相應的「進項稅額」或已交增值稅稅金,不並入利潤徵收企業所得稅。
二、生產企業委託外貿企業代理出口產品,凡按照財政部《關於消費稅會計處理的規定》((93)財會字第83號),在計算消費稅時做「應收賬款」處理的,其所獲得的消費稅退稅款,應沖抵「應收賬款」,不並入利潤徵收企業所得稅。
三、外貿企業自營出口所獲得的消費稅退稅款,應沖抵「商品銷售成本」,不直接並入利潤徵收企業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