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挑戰:
1.我國出口效益不高
我國出口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所得只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異軍突起,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產品所佔比重仍低於10%;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於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現了一部分產品貿易量增加多,但貿易值增加少的現象。
2.外貿增長方式以數量型、粗放型擴張為主
3.貿易方式不合理
2000年以前,一般貿易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體,2000年我國加工貿易在對外貿易總額中達到48.54%,占據半壁江山,此後基本保持穩定上升,占出口貿易總額54% 左右。由於通過加工貿易我國只能賺取增加值,雖然對我國貿易規模的擴大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我國從中所獲取的經濟利益卻較少。另一方面,我國外資企業加工貿易進出口平均佔比75%,而國有企業僅佔10%~15%,民營企業所佔比重更小。
4.出口市場過於集中,貿易摩擦頻繁
應對策略:
1.澄清認識,把外貿發展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第一要務來抓。
一種觀點認為,「我國出口依存度太高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或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其實,合理的出口依存度的界限要看出口是否有效益,如果出口企業不虧損,國家也不補貼,在這一前提下,只要國際市場上有需求,出口產品賣價又合理,我們就應當鼓勵多出口,這樣做就不會影響國家的經濟安全,也不會造成出口貧困化增長。另一種觀點是只強調擴大內需而忽視外需的作用,這是不科學的。誠然,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擴大內需是我們長期應堅持的正確方針。但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任何時候都不應忽視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應始終如一地堅持投資、消費、出口需求的三輪推動作用。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加工貿易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價值低,走私猖獗,不宜大力發展。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應當強調,發展加工貿易是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交換的客觀需要,有利於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擴大社會就業,彌補國內短缺資源。只要搞好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鼓勵國內廠商技術創新,提高加工深度和技術含量,由外商委託製造向委託設計製造和自主品牌加工方向發展,加工貿易也會延伸鏈條,增加附加價值,加工貿易也會向高層次發展。
2.制定新時期的外貿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來的不同時期,我國曾經制定了以質取勝和市場多元化、大經貿、科技興貿等外貿發展戰略。21世紀初期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的主要著力點和戰略重點應該是對國際貿易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具體來說,(1)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外貿易。高技術產業貿易是跨國公司企業間貿易的主要形式,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2)擴展貿易空間,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開拓。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是我國的主要出口市場,是我們應首先關注和重視的市場。發展中國家裡那些經濟發展較快、貿易環境相對穩定、市場潛力巨大或具有戰略前景的市場是我們今後應特別關注和加大開拓力度的市場,也是國家政策應重點支持的市場。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對這些市場已展開強大攻勢,甚至結成了區域經濟集團,如果我們不積極參與其中,將可能失去重大市場機遇。(3)創造競爭優勢,重視企業制度創新。鼓勵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提高實力。無論是政策的制定還是實施都應該圍繞是否能夠調動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積極性,是否能夠幫助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來進行。在未來幾年裡,對外貿易戰略應把側重點從主要依*政府財政支持和政策優惠轉向大力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上來,從根本上解決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問題。現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壟斷條件下的集團競爭,而我國外貿企業結構迄今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存在著缺乏主導產業、無長遠規劃、缺乏開拓新市場的能力等缺點。因此,要大力發展我國的外貿事業就必須向大型化、實業化方向發展。(4)增強環保意識,努力佔領國際綠色市場。政府應通過一系列法規、制度,使企業改變傳統的局限於企業內部利潤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的經營決策,將環境成本納入企業效益評價體系之中,採用社會經營決策,統籌協調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之間的關系;應認真研究各種重要的國際標准並加以宣傳、推廣,保證我國出口商品在技術、安全、衛生、環保各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標準的要求,減少貿易摩擦;應努力提高環保技術,不斷開發綠色產品,避免綠色貿易壁壘的不利影響。
② 外貿業務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有哪些理論
1. 國際形勢。 國際形勢沒法自己掌握,只能根據國家政策與調控來。回
2. 自身壓力。
1)新手往往覺得答做業務很難,也急於求成。1年下來沒什麼業務就感覺待不住了,這是大忌。
2)心裡素質,做業務沒有捷徑,只能一步一步積累經驗,從學習產品知識,到熟悉外貿流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你覺得很枯燥,那肯定是持久不了的。
3)方法,做業務的大方向基本一致,但每個人的方法還是根據自己特點。發郵件,打電話,發傳真,怎麼找客戶,怎麼樣維持客戶,怎麼樣推銷產品等等都是可以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③ 出口企業當前面臨來自國內國際哪些挑戰
挑戰突出抄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外部需求總體依然偏弱。全球貿易陷入低迷,整體外部環境不利。據世貿組織統計,2016年前2個月,全球71個主要經濟體(佔全球貿易額90%左右)進口額合計同比下降8%。據中國商務部對重點進出口企業的調查,近八成的企業反映外需不足是當前面臨的最大困難。
二是外貿競爭優勢轉換尚未完全到位。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續上漲,中國傳統出口競爭優勢有所弱化,而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導致部分出口訂單和產業向周邊等新興經濟體轉移。近幾年,中國新興產業、新型商業模式出口較快發展,大型成套設備等資本品出口好於總體,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競爭力仍存在差距,短期內難以彌補傳統優勢產品出口低迷的影響。
三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更加凸顯。在全球工業產能過剩、國際貿易大幅下滑、份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些國家試圖通過貿易限制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全球范圍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國外貿面臨的外部政策環境趨緊。一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37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比增加55.6%。特別是鋼鐵行業遭遇多個國家貿易救濟調查,出口形勢嚴峻。
④ 有人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你是怎麼理解的
機遇
1 有利於擴大對外開放,更大范圍內的融入經濟全球化。更快更好的參與國際競爭,專促進經濟發展。
2 有利屬於擴大出口貿易
3 有利於維護中國利益,更好的反映發展中國家的要求。
4 有利於公平客觀合理的解決與其他國家的經貿摩擦,從而對我郭經濟貿易的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5 有利於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技術交流,更多的利用外資,拓寬我國接受世界貿組織發達成員方的經濟正傳遞渠道。
挑戰
1 中國的產品要到國外去參與國際競爭,同時中國必須向世界經濟實力較強的發達國家開放國內市場,成本高於國外同類產品,非價格競爭因素劣於國外同類產品的行業將手法奧嚴重沖擊。
2 中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
3 竟如世貿組織的中國的國內市場成為世界統一大市場的有機組成部分,世界經濟的波動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產生或多或少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但是世貿組織本來就不是一個不太公平的經濟組織,世貿公約有些條款並不有利於中國的目前經濟,政府簽訂無非是考慮它利大於弊而已。特別是一些國內基礎很薄弱的工業,對它們來說,就是一個毀滅。
⑤ 外貿中涉及的單證(很有挑戰性的問題!)
箱單,發票,3C認證, 提單,空運費,海運費
⑥ 外貿發展的機遇大於挑戰嗎
一些國際機構在維持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同時,也提示了可能面臨的下行風險。個別回國家的單邊主義答、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將對全球貿易的穩定發展帶來新挑戰。有人擔心,這些因素會不會影響我國下半年的外貿走向?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始終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這是穩外貿的有力保障。」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研究員趙萍認為,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格局日益堅固,多項經濟指標穩中有升,需求持續趨旺。從製造業看,各月我國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均保持在景氣區間內,顯示製造業延續擴張勢頭。
⑦ 做外貿每天工作最挑戰的事情
做外貿最挑戰的事情就是在你的付出沒有暫時沒有得到回報的時候你還依然堅持著去做。正所謂客戶虐我千百遍,我待客戶如初戀!!
⑧ 您認為做外貿什麼是最成功的,什麼是最有挑戰性的
賺大錢是最成功的
把客戶控制在自己手中 隨心所欲是最有挑戰性的
⑨ 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面臨著哪些機遇和挑戰
挑戰
1、外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
2、匯率、勞動力工資等出口成本在持續上升
3、貿易摩擦頻發且呈現多樣化的態勢
4、國內工業生產放緩抑制了原材料的進口需求
5、大宗原材料的進口均價出現了明顯下降等
機遇
1、世界主要經濟體復甦回穩
2、通過結構調整外貿質量提升
3、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升值值有利進口,貶值有利出口
4、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