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際原油期貨交易成本是多少
不同的公司保證金和手續費是不一樣的
我們這里都可以調到最低:保證金+0,手續費+0.01
Ⅱ 有時我在新聞報道中說(原油)進出口多少桶…問一桶多少質量(重量)
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 桶或7.3桶。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 4.546升。如果要把體積換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關。假設某地產的原油密度為0.99公斤/升,那麼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 157.3902公斤
一桶石油有多少現在石油價格猛漲,請問一桶石油有多少,如何換算?《環球時報》9月7日刊登薛小樂的文章作答:桶和噸是常見的兩個原油數量單位。歐佩克組織和英美等西方國家原油數量單位通常用桶來表示,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則常用噸作為原油數量單位。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桶或7.3桶。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如果要把體積換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關。假設某地產的原油密度為0.99公斤/升,那麼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
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大約在128-142公斤之間。
據中硅貿易網公布:
世界平均比重的原油通常以1公噸=7.35桶(每桶為42美製加侖)
可計算得每桶為136公斤。
維基網路介紹:
石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桶」為一個容量單位,具體為159公升。 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般地,一噸石油約有8桶。
一新聞報道:
中國全年進口原油將達到1.2億噸,摺合約8.8億桶。
135千克
一桶石油等於多少呢?
石油體積與重量單位的換算方法
1.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體積與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必須引入密度p。原油及成品油的密度pt表示在某個溫度狀態下,每立方米體積的石油為p噸重。換算關系為:
一噸油的體積數=1/p立方米
一噸油相當的桶數=1/p * 6.29桶(油)
將6.29除以密度即為求1噸油等於多少桶油的換算系數公式。此換算系數的大小與油品的密度大小有關,且互為倒數關系,如:大慶原油密度為0.8602,勝利101油庫原油密度為0.9082
Ⅲ 綜合分析石油的特殊性以及國際石油貿易的特點(請從重要性、價格、供需、貿易量、政治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我分是實幼來的車速是已經國際石源油貿易的特點,其中重要身價的工時貿易不能截到的只有自己,我記得使用貌似的特點,所以說這個石油的特色生意經國際石油貿易的特點有不中不中的石油,所以說你這是又特徵,再也不能嫁你各種公司的,又和哪個國家的,誰也不能重要身價的公司。
Ⅳ 世界原油進出口比例
我只知道原有這種東西有國家出口就不怕沒有國家進口,基本上供求關系的影響的
Ⅳ 國際石油貿易中幾種價格的含義
石油價格的標定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程序。隨著全球石油貿易的發展,產生了不同的石油標價方法。
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官方價格:是指以沙烏地阿拉伯的輕油為基準的標准原油價格,是20世紀6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西方跨國公司降低「標價」行為進行抗爭的結果。60年代後期特別是70年代初以來,在歷次部長級會議上,OPEC都會公布標准原油價格作為當時統一的官價。到20世紀80年代,由於非OPEC產油量的增長,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官價」已不起多大作用,取而代之的是以世界上7種原油計算的平均價格(7種原油一攬子價格)來決定該組織成員國各自的原油價格。7種原油的平均價即是參考價,然後按原油的質量和運費價進行調整。
現貨市場價格:現貨交易是傳統的貨物買賣方式,交易雙方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通過簽訂貨物買賣合同達成交易。現貨市場價格有兩種:一種是實際現貨交易價格;另一種是一些機構通過對市場的研究和跟蹤,對市場價格水平所做的估價。
期貨交易價格:買賣雙方通過在期貨交易所公開競價,對未來特定月份的「石油標准合約」達成的成交價格稱為石油期貨價。
以貨易貨價格:有些國家採用以貨易貨的方式交換其想要的物資。採用這種方式時,其原油價格雖然是按照OPEC官方價格計算,但由於所換物資的價格高於一般市場價,所以實際上以貨易貨的油價往往低於官方價格,因而這是在市場疲軟情況下一種更加隱蔽的價格折扣方法和交易手段。其最基本的形式是用石油換取專門規定的貨物或服務,此外,還有以油抵債、以油換油、回購交易等多種形式。
凈回值價格,又稱為倒算凈價格。一般來說凈回值是以消費市場上成品油的現貨價乘以各自的收益率為基數,扣除運費、煉油廠的加工費及煉油商的利潤後,計算出的原油離岸價。這種定價體系的實質,是把價格下降風險全部轉移到原油銷售一邊,從而保證煉油商的利益,因而適合於原油市場相對過剩的情況。
Ⅵ 石油外貿和鋼鐵外貿就現在來說哪一個更有前景
石油外貿更有前途,因為我國石油的進口是長期的,石油是國家經版濟建設的血液,權不能缺少,更是國家的戰略物資,進口石油將是我國外貿結構的首選。鋼鐵工業我國是過剩的,靠低成本出口,擠壓國外的生產企業,遭到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瘋狂反擊,出口廉價鋼材,把污染留在國內也不是國家鼓勵的外貿項目。
Ⅶ 國際石油階格上漲,對我國的國際貿易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較高。
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直接對我國原油進口產生影響,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當期石油采購額度。
對於國內以石油為原材料的產品生產,成本上升,出口報價提高,影響了出口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導致石油原料產品出口下降。
Ⅷ 基於進出口總量均衡的國際原油價格形成模型
4.3.2.1 模型結構
傳統經濟學商品價格的形成是當該商品的供給等於需求時,市場達到均衡,由此供給(或需求)量所決定的價格就是該商品的均衡價格。通常情況下商品的供給量為產量,需求量為消費量。但由於石油市場受戰爭、意外事件的影響較大,戰爭和意外事件可能造成石油供應中斷,由此對全世界經濟生產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現在很多國家都建立了相應的石油儲備。由於有存貨,當年的消費量不等於當年的石油需求量。同樣地,以往的一部分儲備有可能轉化為供給,因此當年的石油產量也不等於當年的供給量。所以考慮原油市場均衡價格不能直接利用供給(產量)等於需求(消費量)平衡式。如果將國際石油市場看作一個虛擬的商品市場,該市場的流入就是國際石油的總出口,流出就是國際石油的總進口。由於是虛擬市場,因此市場一定會出清,所以每年國際石油市場的總進口等於總出口。
從這個角度來說,可將從國際市場的流出(進口)視為需求(包括當年的消費和儲備),將流進(出口)視為供給。國際石油市場出清,意味著進口等於出口,此時國際石油市場達到均衡,由此確定了國際原油價格。在變數的選擇上,需求(進口)設定為國際原油價格、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和OECD國家石油儲備量的函數。供給(出口)方程的因變數為國際原油價格,設國際原油價格為石油出口量、OPEC上期原油產量的函數。當世界經濟處於上升時期,各部門擴大生產使得對石油的需求增多,各國增大對石油的進口,即進口量與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存在正向變動關系;同樣OECD國家增加石油儲備需增加石油進口,而減少石油儲備,意味著動用一定量的石油儲備滿足國內需求,這會導致石油進口量的減少,所以OECD石油儲備量與國際石油進口量之間也存在著正向變動的關系。對供給方程而言,國際石油出口量越多,表明國際石油市場的石油供給量越多,供給增多,油價走低;反之,國際石油出口量減少,表明供給減少,油價走高。所以國際原油價格與國際石油出口量成反向變動關系。由於OPEC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的地位,OPEC的產量政策通常作為油價變化的一個指標,增加產量會使油價下跌,減少產量會使油價上升;另外市場對產量變化有一個滯後期,所以OPEC上期原油產量與國際原油當期價格之間存在反向變動關系。
本節石油進出口量數據來自英國石油公司BP網頁,世界實際的GDP值來自http://genderstats.worldbank.org/query/,OPEC原油產量、國際原油價格和OECD 石油儲備量數據來自美國能源網站,時間跨度都是從1989~2003年的年度數據。
4.3.2.2 國際原油價格形成模型
(1)需求函數(表4.4)
表4.4 需求函數表
續表
即
lnIM=0.006lnPC+0.954lnG+0.316lnSO-0.022 (4.1)
式中:IM為國際石油進口量;PC為國際原油價格;G為世界實際的GDP; SO為OECD國家石油儲備量。
從模型結果來看,所得回歸方程的系數符號與前面的分析相一致。世界經濟活動水平(實際GDP)對世界石油總出口量(需求)的影響比較顯著,其次OECD國家石油儲備的變動對石油總出口量的影響也較顯著。相比較而言,原油價格變化對石油總需求的影響不顯著。這個結論從長期來看是比較合理的,因為石油是一種需求價格彈性較低的商品,其消費量受價格的影響較小。
(2)供給函數(表4.5)
表4.5 供給函數表
即
lnPC=9.077lnEX-10.714lnQO(-1)+17.276 (4.2)
所得回歸方程的系數符號與前面的分析相一致。國際原油價格受到國際石油進口總量和OPEC國家上期產量的顯著影響。
(3)市場均衡
IM=EX (4.3)
即國際石油市場總出口量等於總進口量,國際石油市場出清,供需達到了平衡。
據此整理得
lnPC=9.147lnG-3.206lnSO-11.326lnQO(-1)-1.14 (4.4)
PC=α·G9.174·SO3.206·QO(-1)-11.326 (4.5)
運用上式可以模擬OPEC產量變動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例如OPEC原油產量減少4%,假設世界經濟活動水平不變(即值不變),OECD國家需動用約14%的石油儲備才能穩定國際原油價格。因為:
PC=0.96-11.326.0.863.206.PC*=PC* PC*為基準情形時的國際原油價格。
類似的,如果世界經濟年增長率為3%,在其他因素都不發生變化的情況下,OPEC上期需增加約2.4%的產量,恰好可以穩定國際原油價格。因為:
PC=1.039.174·1.024-11.326·PC*=PC*。
4.3.2.3 修正後的國際原油價格形成模型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各國貿易量將越來越大,越來越頻繁。石油產品由於其分布的地緣性和主要消費國與主要產油國在地理位置上的分離等特殊性,將使石油產品貿易更依賴於國際市場,所以石油產品貿易量佔世界經濟(GDP)的份額有增大的趨勢。石油產品貿易額佔世界GDP的比重越大,國際石油市場越繁榮,這對國際原油價格的產生將起到一定的影響。具體地說,由於國際總進口與總出口相等,所以石油進口開放度增大,意味著石油進口量和出口量同時增加。由於需求和供給同時增加,所以國際原油價格的漲跌由供給和需求的價格彈性確定。供給價格彈性大,原油價格將降低;需求價格彈性大,原油價格將上升。無論何種情況,一般都會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形成。下面我們將引入石油進口國開放度概念,進一步研究在進口國開放度變化的情況下各影響因素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
石油進口國開放度,指國際總的石油進口量與石油出口量的和佔世界實際GDP的比例,用TRI表示。即TRI=(石油總出口+石油總進口)/世界實際GDP。
考慮石油進口國開放度指標後的石油供給函數如表4.6所示。
表4.6 石油供給函數表
即
lnPC=9.092lnEX-10.727lnQO(-1)+4.592lnTRI+11.88
所得回歸方程中石油進口開放度的系數為正,表明進口開放度增加,國際原油價格將上升。其餘變數的系數符號與我們預期的結果一致,即上期OPEC原油產量與當期的原油價格成反比,進口國開放度與國際原油價格成正比。且這3個量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在15%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顯著的。
在供給函數中引入石油進口國開放度後,擬合指標R-squared和調整的R-squared等各項指標都有所改善,因此引入石油進口國開放度指標有助於更好地擬合原油供給函數。根據市場均衡條件IM=EX,整理得:
PC=α·G9.179·SO3.04·QO(-1)-11.351·TRI4.859 (4.6)
石油進口國開放度的增加表示石油進出口量的增加,反映進口國對石油需求的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收增加的國際石油產量而保持國際原油價格不變。如:
PC=1.021-11.351·1.054.859·PC*=1.001PC*
Ⅸ 我國自己有石油為什麼由國外定油價,還同時進出口
相對於中東,我們的儲油量不高,而且不是由國外定價,是由世界統一市場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