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根據靈山聖墓的鄭和行香碑文,你獲得了哪些歷史信息
泉州市區東湖街道辦聖茂村靈山南坡的聖墓有塊「鄭和行香碑」。
「行香碑是迄今發現見證鄭和到過泉州的最重要的實物。」泉州海交館研究人員劉志成說。
作為研究鄭和的文史專家,劉志成認為,「鄭和行香碑」是研究鄭和與泉州關系的基石,如果沒有這塊碑,流傳在民間的一切傳說和其他記載都應歸整為零。
該碑迄今仍豎立於聖墓迥廊西側,上書「欽差總兵太監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廝等國公幹,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於此行香,望靈聖庇佑。鎮撫蒲日和記立。」
碑文訴說著鄭和在永樂十五年(1417)第五次下西洋時到靈山聖墓行香,祈求靈聖保佑,地方官蒲日和為之勒碑為記。
劉志成介紹,鄭和從小出生在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家庭,來聖墓行香對泉州伊斯蘭教文化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劉志成介紹,相關史料記載稱,四位伊斯蘭傳教士來華,因為他們生前有善行,當時中國人民尊稱他們為「賢者」。來泉州傳教者被稱為「三賢」、「四賢」,他們的墓稱為「聖墓」,體現了泉州人民對阿拉伯穆斯林的尊敬和友好態度。目前,聖墓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廈門大學人類學研究所郭志超教授曾撰文道,明代偉大的航海家和傑出的外交家鄭和,第五次下西洋前曾到泉州靈山聖墓行香,很感性地傳播了朝廷保護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信息,營造了泉州回族及其文化生存和發展的良好社會文化氛圍。
② 鄭和下西洋現在泉州哪裡
鄭和下西洋的起點據說在石頭街那個地方。石頭街就是在泉秀路東段,實驗中學旁邊。不過那個地方現在都變了就是了。
③ 鄭和下西洋有幾次經過泉州
第五次下西洋
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發,隨行有蒲壽庚的後代蒲日和,途經泉州,到占城、爪哇,最遠到達東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國家,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④ 為什麼鄭和會選擇泉州歸來上岸地點
因為泉州歷來都是一個通商港口,而且呢,也是一個距離海洋比較近的地方,所以政和會選擇泉州歸來
⑤ 泉州有到鄭和的高鐵嗎
截止於2017年1月,泉州沒有直達鄭州的高鐵或普通火車,可以在長沙轉車,時刻表見下:
泉州到長沙:
⑥ 鄭和下西洋幾次經過泉州
根據明史和清史等等史書記載一共是五次
⑦ 家住泉州的小林,經常帶外國人去參觀鄭和曾行香的佛教聖地靈山聖墓,收入豐厚。
靈山聖墓是伊斯蘭教的,不是佛教的聖地
⑧ 為什麼鄭和會選擇泉州做為下西洋的起點
泉州是鄭和下西洋歸來上岸的地點。
鄭和七次下西洋都是從太倉的劉家回港起錨答,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
福州的長樂就是駐泊地和開洋起點,據《長樂六里志》記載:「明永樂太監鄭和通西洋造巨舶於此,奏改名為太平港。」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由太倉劉家港人海,航行至長樂太平港駐泊候風,到北風吹起,再揚帆經五虎門開洋。太平港屬南洋海洋性氣候,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盛吹東北風,所以下西洋的商船都在此時此地開啟海外遠航。
鄭和下西洋歸來,不少國家的國王及其親屬、使臣紛紛隨同鄭和寶船來華朝貢。他們從福州或泉州上岸,然後再由驛道進京,有些使節和其親隨會在長樂住上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