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有經濟學類的書籍的讀書報告
《剩餘價值論》,馬克思著,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亞當.斯密著,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大衛.李嘉圖著,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政治經濟學原理》下卷,約翰.穆勒著,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費.李斯特著,商務印書館1967年版《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著,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西方經濟學》,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經濟學原理》,[美]曼昆著,三聯書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經濟學》,[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國際經濟學》,[美]保羅.克魯格曼,茅瑞斯.奧伯斯法爾德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國際經濟學》,[美]多梅尼克.薩爾瓦托著,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年(中、英文)版《國際經濟學》[美]彼特.林德特著,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國際經濟學》[美]丹尼斯.R.阿普爾亞德,小艾爾佛雷德.J.菲爾德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英文版。《國際經濟學教程》,黃衛平,彭剛編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新編國際經濟學》,曲如曉,閆慶悅編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世界經濟學——理論.機制.格局》,杜厚文,朱立南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世界經濟學》,張幼文主編,立信會計出版社1999年版《國際貿易教程》,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國際貿易教程》教學輔導,高成興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國際貿易》海聞,P.林德特,王新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國際貿易學》,趙春明主編,石油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國際貿易教程》,尹翔碩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國際貿易——原理.政策.實務》,陳憲,韋金鸞等編著,立信會計出版社2003年版《國際貿易學》,朱鍾棣,郭羽誕,蘭宜生主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國際金融》,陳雨露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貨幣銀行學》,黃達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范里安,上海三聯書店。《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與擴展》,尼科爾森,中國經濟出版社《宏觀經濟學》,曼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薩克斯,上海三聯書店《金融學》,博迪、默頓,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國際金融》,Clark,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國際經濟學》(第一卷、第二卷),甘道爾夫,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投資學》(第五版),夏普、亞歷山大、貝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貨幣金融學》(第四版),米什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計量經濟學導論》,伍德里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國際金融市場》,萊維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貨幣理論與政策》,瓦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⑵ 國際商務專業需要讀哪些書籍
1.《國富論》,亞當〃斯密著,樊冰譯,山西經濟出版社,2010年;
2.《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凱恩斯著,李欣全 譯,南海出版社,2010年;
3.《微觀經濟學》,平狄克、魯賓費爾德著,高遠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4.《國際經濟學》(上、下),克魯格曼、奧伯斯法爾德著,海聞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5.《經濟學原理》(宏、微觀),曼昆著,梁小民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6.《國際貿易》,海聞、P.林德特、王新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7.《中國對外貿易概論》,閻志軍主編,科學出版社,2009年
8.《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瑞典)俄林 著;逯宇鐸等譯,華夏出版社, 2008年;
9.《國際技術貿易:技術貿易與知識產權》,王玉清,趙承璧主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年;
10.《國際貿易實務與案例》,博斌,袁曉娜主編,戴瑾,劉偉,曾偉,高翔 副主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年;
11.《國際貿易實務》,黎孝先,石玉川主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年;
12.《進出口合同條款與案例分析》,黎孝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年;
13.《商務英語900句》王偉,周樹玲 主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7
年;
14.《國際貿易單證精講》,田運銀主編,中國海關出版社,2010年;
15.《國際貿易單證實務》(第二版),吳國新,李元旭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年;
16.《國際服務貿易概論》,劉東升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17.《國際貿易結算》(第二版),李曉潔編著,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
18.《國際貿易金融服務全程通》,趙小凡主編,中國海關出版社,2010年;
19.《現代服務業:特徵、趨勢和策略:characteristics, trends and strategies》,高新民、安筱鵬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0.《貿易政策和市場結構》,(以) 埃爾赫南·赫爾普曼、(美) 保羅·R.克魯格曼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1.《貿易與投資戰略整合研究》,邢建國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2.《再見吧, 美國:後金融危機的全球趨勢》,(日) 大前研一著,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0;
23.《2010中國經濟預測與展望》,中國科學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科學出版社,2010;
24.《低碳經濟:綠色革命與全球創新競爭大格局》,蔡林海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5.《大國的衰落:金融危機啟示錄》,(美)弗雷德里克·艾倫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26.《世界經濟解讀:2010:危機、對策與效果》,何新華, 劉仕國等著,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27.《危機應對之策與經濟轉型之道》,辜勝阻著,科學出版社,2010;
28.《經濟發展與轉型:思潮、戰略與自生能力:thought, strategy, and viability》,林毅夫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9.《中國進出口貿易分析與預測》,鄭桂環等著,科學出版社,2010;
30.《在超市遇見亞當·斯密》,(美)羅塞爾·羅伯茨(Russell Roberts)著,中信出版社,2009;
31.《經濟英語》,陳建平著,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
32.《經濟學、公共財政與百姓生活》,范存會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33.《國際貨物貿易/胡涵鈞》,李凌主編,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2009;
34.《中國信心:「改革開放」與金融危機下的33張面孔》,經濟觀察報編,青島出版社,2009;
35.《經濟熱點面對面Ⅰ》,《經濟熱點面對面》編委會編,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36.《經濟熱點面對面II》,《經濟熱點面對面》編委會編,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37.《經濟學:基本原理與熱點問題》,羅伯特·C. 蓋爾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38.《第二次革命:全球100名專家獻策中國改革:Global 100 top experts offer suggestions on China's reform》,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主編,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
39.《這才是經濟學:經濟學的誤解與真相》,(美) 納瑞蒙·貝爾拉夫什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40.《哈佛看中國:全球頂級中國問題專家談中國問題.經濟與社會卷》,主編張冠梓,人民出版社,2010;
41.《博弈論及其應用》,李幫義, 王玉燕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42.《商務與經濟統計》,Paul Newbold, William L. Carlson, Betty M. Thorne,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3.《計量經濟分析》,(美) 威廉·H·格林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4.《國際商務:環境與運作:Environment and Operations》,John D. Daniels, Lee H. Radebaugh, Daniel P. Sulivan,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5.《經濟管理專業英語》,唐宇, 張米良主編,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
46.《經濟文化英語》,杜耀梅編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47.《經濟法概論》,李正華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8.《經濟法實用教程》,陳亞平,滿廣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9.《經濟文書寫作概論》,陳登報編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50.《新編經濟應用文實用寫作》,蔣意春主編,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⑶ 2001至2008年來國際貿易形式
近年來,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為解決國際貿易領域里的眾多問題,加強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摩擦中的應對能力,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辦,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解決國際貿易爭端協調委員會承辦,金杜律師事物所協辦的首屆「國際貿易形式分析會」1日在北京隆重召開。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王琴華、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都做了重要講話。與會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律師及企業人士就國際貿易領域熱點問題展開激烈討論。
形勢喜人 形勢逼人
據商務部31日在北京發布的2005年度《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顯示:中國2004年遭遇的貿易壁壘涉案金額高達12.6億美元,為全球之最。
高虎城在講話中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國際貿易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如何妥善應對當前和國際貿易中的爭端和糾紛對外貿健康穩步的增長發展至關重要。他將中國外貿形式概括為8個字「形勢喜人,形勢逼人。」。喜的是2004年中國外貿總額突破11547億美元,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和德國居世界第三位。從2002到2004年貿易總額翻一番,貿易大國的地位基本確立。但是中國目前雖然是貿易大國。但卻並非強國,中國外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還存在自主品牌少,商品附加值低,缺少能創造需求的高精尖產品等諸多問題。他表示:與別國的貿易爭端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現象,因此我們在加強產品服務競爭力的同時,還要採取積極的態度應對別國更隱蔽,更新形手段的貿易摩擦。
國家利益第一 兼顧公平
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佟志廣也提出應對國際貿易摩擦要擺正心態,要「不氣憤、不慌亂、正確對待」,他提出解決國際貿易爭端應遵循「國家利益第一,同時也公平的照顧到對方的利益」的原則,面對爭端、糾紛要「勇敢應戰、勤於動腦,積極周旋。」
王世春對當前的國際貿易形式和問題也做了精彩分析,他特別指出中介組織在解決國際貿易摩擦中的積極作用,強調要建立反傾銷預警系統,規范企業次序,避免競相壓價的惡性事件發生,增強企業主動維權意識。
把握貿易救濟措施
王琴華在發言中談到,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式下,企業、行業協會應當充分運用好貿易救濟措施,為自身的生存發展贏得一個良好環境。
第一,不斷提高積極主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第二,正確對待反傾銷措施實施後涉案產品的市場表現,防止盲目投資的風險。
第三,妥善處理上下游產業之間的關系。
第四,立足於提高企業和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五,大力發揮行業協會在貿易救濟措施中的作用。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WTO事務資訊中心總裁王新奎就貿易救濟措施監控預警系統的應用與建設向與會人士做了具體解釋。
據了解,本次大會就知識產權、反補貼、反傾銷、保障措施動態、技術貿易壁壘、企業社會責任、國際仲裁與行業仲裁等問題都將展開交流討論,尋求國際貿易摩擦的解決方案,避免中國企業遭受損失,增強國際貿易中的應對能力。
⑷ 推薦幾本國際貿易專業必讀的書籍
我是理財師,我本人就是學習國際貿易專業的,對於大家學習國際貿易時候,需要的書籍我是比較了解的,選擇國際貿易的書籍,你首先要了解,國際貿易的主要科目,下面是國際貿易科目的內容,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第一、國際貿易的基礎課程:會計學原理、統計學、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經濟法、國際商法、證券投資、財務管理、管理學原理等課程。這些課程是必須的基礎,只有你學習完畢以後,才會接觸到國際貿易最核心的知識。
第二、國際貿易的專業課:國際貿易理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結算、外貿英語函電、外貿口語、外貿寫作、外貿談判技巧、國際經濟合作、跨國公司理論與實務等,當然最重要的課程為——國際貿易實務,也稱作進出口貿易實務,或對外貿易實務。
第三、大家在學習國際貿易的時候,其實主修課程一般有: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實務等。
第四、我們了解上面的情況以後,至於專業用書那就很好選擇了,大家最好是使用英文原版為最佳,使用翻譯版也可以,但是效果稍差,比較權威的書目依次為:
①《微觀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平狄克
②《宏觀經濟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多恩布希
③《國際貿易》及實務方面的專業用書很多,建議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④《國際貨幣與金融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丹尼爾斯
⑤《宏觀經濟學》、《經濟學原理》曼昆相當權威。
⑸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不知道一樓的在作甚吶?我們學校一般和外國合作的專業的考試會提前進行。主要是外國人回要答回家過聖誕和元旦。所以,基本上他們方面的課程會在第 15 or 16 周開始期末考試。今年的話,大概也就是12月20號左右吧。
⑹ 誰知道上海對外貿易學院08年校長是誰
是王新奎
王新奎:男,1947年1月生,漢族,浙江省定海人,研究生學歷,經濟內學博士,教授。容現任政協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副主席,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會長,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院長,上海市WTO事務咨詢中心副理事長、總裁。
胡壽根
胡壽根,男,1959年9月生,江西吉安人,漢族。中共黨員。博士。現任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校長、教授。博導生導師(兼)。
⑺ 什麼是:林德貿易模式
《國際貿易》----目錄
海聞, P.林德特,王新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3月 現代經濟學管理學教科書系列
國際貿易
海聞, P.林德特,王新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目錄
前言
目錄
第一章導論
⑻ 廈門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專業課用書版本
國貿系復試參考書目:國際貿易學專業:(1)海聞 , P· 林德特 , 王新奎:《國際貿易》,北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 (2)黃建忠:《中國對外貿易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
⑼ 能否推薦幾本國際貿易方面的書籍
不知道你現在情況如何,建議到外企實習一個月,會比在書上看到的那容易.因為國際貿易的工作有很多種,工作流程也不一樣.
大致流程如下:
客戶詢盤(詢價和產品相關信息等)--->發盤(回復客戶報價和產品信息等)--->還盤(客戶如果想與你合作會對你的報價作出回復,如還價啦,或者要求送樣品啦)--->然後要談判,簽訂合同。這些都屬於貿易磋商。然後由進口商根據合同開立信用證,這是任何一筆貿易最最基礎的東西,所有的單據都要以此為依據訂立
備貨,商品檢驗,還有申報進、出口,有的貨物出口是需要許可證的,這很麻煩。
然後根據信用證里的規定安排運輸,辦理保險,具體風險責任的劃分都要按照信用證及合同的規定辦。
然後是申報通關,裝運貨物,經檢查放行後,貨物方可裝上運輸工具,然後又出口方發出裝船通知,並從運輸公司除提取已簽發好的運輸單據
買方審單,付款。
賣方繕制單據,收取貨款。在這裡面,開證(信用證)行富有第一付款責任。就是說不管實際貨物的情況,只要賣方可以提供全套單據,並且符合單單相符,單證相符的原則,銀行就要向其付款。
最後買方憑運輸單據向船方提貨,並向海關申報審核,交納進口稅。
最後要進行商品檢驗,不合格的商品按照索賠條款向有關責任人索賠(或者是船公司或者是賣方或者保險公司等)
至此,該筆交易大體節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