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析推動當時國際貿易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通貨膨脹從本質上講是流通中的貨幣增長超過了經濟增長所需要的通貨,其表現為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或者貨幣價格對內貶值或者對外升值。目前中國經濟生活中,確實出現了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或者貨幣價格對內貶值或者對外升值等現象,但全面通貨膨脹還不會全面到來。這個結論必須將通貨膨脹的形成機制放在國際歷史背景下考察才可能有一清晰脈絡。
本輪原料、能源、資源類商品的價格上升,是中國為應對東南來金融危機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取得成功、中國加入WTO後和逐步形成的。中國加入WTO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從此,中國經濟必須按照國際慣例進行運轉,不管你冠上什麼名稱。國際慣例是能夠定價世界商品價格的國家或者企業來制定的,即以有利於這些國家和企業的利益為前提制定的。工業化初期,剩餘價值的獲得是低級的,如延長工時或者增加勞動強度或者商品傾銷來實現。隨著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和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國際間的財富轉移完全可以在和平的條件下,通過貨幣傾銷來實現。東南亞金融危機與其說是某個國際投機者打跨幾個國家,還不如說是國際壟斷資本集體通過外率這一新式武器對民族國家經濟發展的一次大規模扼殺。
中國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雖然挺過來了,但仍然面臨著國際壟斷資本間一場更大規模的博奕:加入WTO後中國突然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國際市場,中國利用勞動力價格優勢,擴大出口、迅速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幾十年的外匯儲備不足和東南亞危機的影響造成了中國藏錢的民族文化心理或者民族潛意識,這種民族潛意識表現為國家意志即為對外匯的國家集中管理制度。但現在的對外匯儲備集中偏好與歷史時空形成了錯位,歷史上對貨幣的儲備是以金銀形式存在,但如今的外幣已經脫離 了金銀的聯系,其內在價值完全是一種國家政策執行的後果,這就造成了持續不斷的外匯積累過程中可能造成國民財富的快速外流過程:
(1)外向型經濟是推動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不到十年時間,經濟增長的外向依賴度從不到30%迅速上升到70%以上,因此,中國經濟已經離不開對外開放,也即國際經濟的任何波動特別是價格波動將無所阻擋地影響到國內經濟中來。
(2)加入WTO後迅速積累的外匯儲備,確實為增強抵抗風險能力起到巨大作用,但其反作用力同樣巨大。由於美國經濟特別是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巨大力量存在,美元的持續貶值已經成為上升為美國的國家意志。只有美元不斷貶值,美國才能將其國內積聚的巨額雙赤字問題化解於無形,即通過美元的傾銷轉移全世界財富的同時還注銷了美國對全世界的欠帳,因此,美元形式的儲備越多的國家,對美國的貢獻自然越大,中國就是首當其沖的國家。
(3)國家高額的儲蓄和外匯儲備的迅速積聚,中國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資本輸出國。但中國的資本輸出到目前為止主要不是以對外投資而是以相對低價的商品出口和對美國國債的投資等形式出現。美元的貶值,使中國出口商品在低價的基礎了二次貶值,當中國再次巨額投資美元國債時,實際工資上三億民工為美國財政部在送錢。
就在大量出口的同時,中國需要進口能源和原料,剛剛好在中國加入WTO後出口大增長的時候,國際上卻吹起了中國概念的炒作,所有宏觀商品(國內稱為物資),凡是中國沒有定權又需要進口的,都出現了成倍的漲價,無論是鐵礦石還是石油。這樣,已經成為外向型上癮的的中國經濟形成了高價進口原料、相對便宜出口(因為處於微笑曲線低端)、外匯儲備又因美元貶值而不斷損耗的狀態。這是一次世界規模的價值轉移過程,其基礎是三億民工的低勞動力成本,低勞動力成本又與中國嚴格的戶口制度下形成的勞動力組織低成本相應。因此,除非出現突然的自然周期形成的農業生產成本上升和糧食減產原因,上游生產資料價格上升,將在下游企業利潤率逐步下降的過程同步中消化,而工資水平的上升因為無法與企業生產率上升對應,消費增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種建築於民工低水平工資基礎上的外向型經濟的最大好處是不大容易出現需求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即上游原料和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升不會全面傳導到下游消費品價格上來。
B. 簡要分析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及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主要在國際市場:一個國家根據自己的對外貿易政策的側重點來版適當的調權整自己的匯率。比如說要加大出口則應適當的降低匯率,反之則提高!
影響:響應的使一些貿易相關國受損失!
可參考中國人民幣的匯率問題
C. 用PEST(環境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中國近十年來國際貿易快速增長的原因並舉例說明。
面兩個表中的指標是中國1980年以來經濟和貿易發展的主要數據
表1 中國國際收支回平衡表
百萬美元
1980
1990
2000
1. 貨物和服務出口答
貨物和服務進口
2. 凈收益
3. 經常轉移差額
4. 經常項目差額
20,167
20,8 59
-100
——
-792
67,961
55,537
1,055
274
13,762
279,561
250,688
-14,666
6,311
20,519
表2 中國的其他主要經濟指標
1980
1990
2000
1.GDP(10億美元)
2.外國直接投資(百萬美元)
3.國內總投資佔GDP的比重(%)
4.商品與服務出口佔GDP的比重(%)
216.2
57
35.2
7.6
363.0
3,487
34.7
17.5
1,076.9
42,096
37.7
25.9
D. 求個畢業論文框架,題目是影響外貿依存度因素分析
去你學校,去學校內網查,然後下下來,自己改改,就ok
E. 在進行開放大國的國際宏觀經濟分析時,哪些屬於貿易方面的因素影響
我現在這個新冠疫情要注意啊,這個影響國際的一個字的信息經濟形勢,所以說我能這樣堅持防控防預防新冠病毒。
F. 運用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的相關知識,分析中國為什麼堅決反對貿易戰
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是國家利益,國家之間之所以合作是因為有共同的利益。國家之間之所以有沖突是因為利益的相悖。
打貿易戰不利於雙方的利益。所以說中國堅決反對。
希望能採納一下。
G. 從國際貿易理論角度分析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產生原因是生產規模擴大,國內市場無法滿足,需要擴大市場,另外不同國家級產品互通有無。所以國際貿易應運而生。
H. 分析影響國際貿易的因素(地理位置、自然資源)
1. 國家政策法規
2. 外匯匯率
3. 地理位置 如:海運是否方便,航空運輸是否方便
4. 政局是否穩定
5. 社會風俗文化
6. 氣候條件等
I. 誰能幫忙分析下澳大利亞地理因素對該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澳大利亞,特殊的地理位置,獨佔一個大陸,在區位上,距離經濟活躍的西太平洋沿回岸的東亞和東南亞國答家比較近。主要貿易夥伴為中國、美國、英國等。商品結構以出口初級資源型產品和服務業為主,進口為機電設備、紡織產品等。
澳大利亞東南沿海地區溫度適宜、降水合適,又瀕臨大海,比較發達;澳洲大陸內部以熱帶沙漠和草原為主,人煙稀少,資源資源豐富,因此決定其對外貿易以商品為主。
中國等國家的經濟騰飛加上相對距離較近促使中國成為其最大貿易國,也是外貿順差國。
這就是基本情況,僅供參考。還有疑問,歡迎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