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
設A國生產1單位X產品需要1個勞動,則生產產品x1單位需要x1勞動力,同理,生產1單位Y產品也需要1個勞動力,則生產產品y1單位需要y1勞動力,則有x1+y1=100,(0<x1<100,0<y1<100)畫出曲線,同理設B國得3x2+2y2=90,(0<x2<30,0<y2<45)畫出曲線。以B國為比較單位對象,則每單位產品投入勞動時間:有A國:X產品1/3,Y產品1/2,B國:X產品1,Y產品1;那麼兩國分工後產量:A國生產產品能力X產品(1/3+1/2)/(1/3)=2.5和生產產品能力Y產品(1/3+1/2)/(1/2)=1.6,B國生產X和Y產品能力皆是(1+1)/1=2,計算得A國X產品生產能力有優勢,B國Y產品生產能力有優勢。不知道是不是對的,僅個人觀點。
『貳』 關於考研,數一、數二、數三的區別有哪些
考研數學從卷種上來看分為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從考試內容上來看,涵蓋了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試卷結構上來看,設有三種題型:選擇題(8道共32分)、填空題(6道共24分)、解答題(9道共94分),其中數一與數三在題目類型的分布上是一致的,1-4、9-12、15-19屬於高等數學的題目,5-6、13、20-21屬於線性代數的題目,7-8、14、22-23屬於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題目;而數學二不同,1-6、9-13、15-21均是高等數學的題目,7-8、14、22-23為線性代數的題目。
一、科目考試區別:
1.線性代數:數學一、二、三均考察線性代數這門學科,而且所佔比例均為22%,從歷年的考試大綱來看,數一、二、三對線性代數部分的考察區別不是很大,不同的是數一的大綱中多了向量空間部分的知識。
2.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二不考察,數學一與數學三均佔22%,數一比數三多了區間估計與假設檢驗部分的知識,但是對於數一與數三的大綱中均出現的知識在考試要求上也還是有區別的,比如數一要求了解泊松定理的結論和應用條件,但是數三就要求掌握泊松定理的結論和應用條件
3.高等數學:數學一、二、三均考察,而且所佔比重最大,數一、三的試卷中所佔比例為56%,數二所佔比例78%。
二、試卷考試內容區別:
1.數學一:
高等數學:同濟六版高等數學中除了第七章微分方程考帶*號的歐拉方程,伯努利方程外,其餘帶*號的都不考;所有「近似」的問題都不考;第四章不定積分不考積分表的使用;第九章第五節不考方程組的情形;第十二章第五節不考歐拉公式。
線性代數:數學一用的教材是同濟五版線性代數1-5章:行列式、矩陣及其運算、矩陣的初等變換及其方程組、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相似矩陣及二次型。其中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中數一考向量空間,線性方程組跟空間解析幾何結合數一也要考。
概率與數理統計:1、概率論的基本概念。2、隨機變數及其分布。3、多維隨機變數及其分布。4、隨機變數的數字特徵。5、大數定律及中心極限定理。6、樣本及抽樣分布。7、參數估計。8、假設檢驗。
2.數學二
高等數學:同濟六版高等數學中除了第七章微分方程考帶*號的伯努利方程外,其餘帶*號的都不考;所有「近似」的問題都不考;第四章不定積分不考積分表的使用;不考第八章空間解析幾何與向量代數;第九章第五節不考方程組的情形;到第十章二重積分、重積分的應用為止。
線性代數:數學二用的教材是同濟五版線性代數,1-5章:行列式、矩陣及其運算、矩陣的初等變換及其方程組、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相似矩陣及二次型。
概率與數理統計:不考。
3.數學三
高等數學:同濟六版高等數學中所有帶*號的都不考;所有「近似」的問題都不考;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與導數的應用不考曲率;第四章不定積分不考積分表的使用;不考第六章定積分在物理學上的應用以及曲線的弧長。第七章微分方程不考可降階的高階微分方程,另外補充差分方程。不考第八章空間解析幾何與向量代數。第九章第五節不考方程組的情形,第十章二重積分為止,第十二章的級數中不考傅里葉級數。
線性代數:數學一用的參考教材是同濟五版線性代數,1-5章:行列式、矩陣及其運算、矩陣的初等變換及其方程組、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相似矩陣及二次型。數三不考向量組的線性相關性中的向量空間,線性方程組跟空間解析幾何結合的問題。
概率與數理統計的內容包括:1、概率論的基本概念2、隨機變數及其分布3、多維隨機變數及其分布4、隨機變數的數字特徵5、大數定律及中心極限定理6、樣本及抽樣分布7、參數估計,其中數三的同學不考參數估計中的區間估計。
三、對應考試的專業不同。
數學一是報考理工科的學生考,考試內容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考試的內容是最多的。
數學二是報考農學的學生考,考試內容只有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但是高等數學中刪去的較多,是考試內容最少的
數學三是報考經濟學的學生考,考試內容是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概率統計。高數部分中,主要重視微積分的考察,概率統計中沒有假設檢驗和置信區間。
四、適用的學科不同:
數學一適用的學科為:
1.工學門類的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冶金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兵器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等一級學科中所有的二級學科、專業。
2.工學門類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中對數學要求較高的二級學科、專業。
3.管理學門類中的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數學二適用的學科為:
1.工學門類的紡織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中所有的二級學科、專業。
2.工學門類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石油與天然氣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中對數學要求較低的二級學科、專業。
數學三:適用學科為:
1.經濟學門類的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中統計學、數量經濟學二級學科、專業。
2.管理學門類的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中企業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二級學科、專業。
3.管理學門類的農林經濟管理一級學科中對數學要求較高的二級學科、專業。
五、難度上的區別:
數學一最大,數學三最小,數學二由於內容較少,試題的靈活性也相對較大。
『叄』 數學一二三考研卷哪套最難
數一知識面比較廣,個人覺得比較好得分,因為概率論套路比較固定,比較好得分,做起來感覺還好。數二知識點少一些,但是考得比較深,有的題沒有那麼好做,有點難。數三的難度這幾年又上升的趨勢,難度直逼數一。
『肆』 我國未來的對外貿易政策方向論文..國貿期考題目~~
本文綜合運用經濟地理學、國際貿易學、對外貿易學、國際經濟關系學、產業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及系統論、耗散結構論,分析和研究了中國對外貿易結構問題,得出了一些結論,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除導言和結論外,全文共分六章: 導言部分主要闡述了論文選題的意義和目的、論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為理論基礎部分,首先探討了有關貿易結構的理論,接著對對外貿易結構的概念進行了辨析與界定,然後探討了對外貿易結構的特性及其諸結構之間的關系、影響對外貿易結構演變的條件與因素和對外貿易結構優化的目標取向等。 第二章為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與現狀、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及特點、出口商品結構迅速改善的因素、出口商品結構變化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等,在此基礎上,筆者對出口商品結構中的幾個關系進行了理性思考。通過分析和研究得出的基本結論是:(1)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貿易大國,但是還算不上世界貿易強國,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要成為世界貿易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已進入到一個大調整階段,今後中國商品出口貿易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在保持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已有規模的同時,將商品出口貿易進一步擴張的著眼點置於資本、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上;(3)要實現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升級,必須以競爭優勢為導向,將潛在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 第三章為中國對外貿易方式結構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方式的主要構成及其變化和原因,加工貿易的發展與現狀、特點,加工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加工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中國加工貿易發展的國際背景和中國發展加工貿易的內 在優勢等。從中得出如下三點結論:(1)中國對外貿易方式結構單一 落後,貿易「動態效益」甚微;(2)中國加工貿易發展中出現的一些 矛盾和問題並不是加工貿易方式本身的產物;(3)加工貿易是世界產 業結構調整的結果,也是產業傳遞的一種表現形式:(0加工貿易在 中國一個相當長時期內仍有其存在的必然性;(5)世界新一輪的產業 結構調整為中國加工貿易的升級提供了良好機遇。 第四章為中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中 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即國別(地區)結構的演變、現狀及其特點 和趨勢,中國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和地卜、中國 內地同港澳台地區,中國同獨聯體、波羅的海和東歐國家貿易關系的 發展現狀與特點、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中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 不平衡的原因和作用等。分析和研究之後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門)中 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與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密切相關,二者相 互作用和影響;(2)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商品對發展中國家出口擴 張的程度有限;(3)中國高度依存發達國家市場的狀況短時期內難以 改變:(的 中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不平衡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作 用,但消極作用大於積極作用。 第五章為中國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研究,卞要分析和研究了中 國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即東、中、西三大地區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 特點、趨勢和中國對外貿易內部廠域結構不平衡的原岡與作用。從中 得出如下兒點結論:(1)中國各地區對外貿易發展不平衡是其經濟發 展不平衡的結果,反過來將進一步加大各地區對外廠放和經濟發展的 差距;(2)中國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不平衡的狀況短時期內亦難以 改變;(3)中國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不平衡的積極作用大於消極作 用,但對其消極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視。 第六章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與對策,在分析了中國面臨的國 際貿易競爭態勢的基礎上,探討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提 出了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的調整戰略與對策。筆者認為,從中國經濟所 處的國際環境和發展現狀來看,平衡發展戰略是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 略的必然選擇。外貿緯構調整的指導思想是從外貿結構。ti求取經濟效 ill 益。從短期來看,剖析外貿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對外貿結構進行相應 的調整,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但從長期來看,外貿結構歸根結 底是由區域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訣定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脫 離區域的經濟基礎、產業狀況對外貿結構進行大幅度的調整是不切實 際的,只能是拔苗助長。因而,要獲取長期的較大的經濟利益,僅有 短期的調整是不夠的,必須採取相應的戰略與措施,培育區域的競爭 優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從根本上實現外貿結構的優化升級。 在結論部分中,筆者對論義的主要觀點和基本結論做了進一步的 慨括和說明,指出了論文的主要貢獻和不足之處,提出了下-步的努
『伍』 國際貿易學的作品目錄
序
第2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與歷史發內展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產生容與發展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理論篇
第二章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利益
第一節 國際分工
第二節 國際貿易利益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三章 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絕對優勢理論
第二節比較優勢理論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四章 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 赫克歇爾一俄林理論
第二節里昂惕夫之謎及其解釋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五章 當代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 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
第三節技術差距理論與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第四節產業內貿易理論
第五節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六章 貿易保護理論
第一節 貿易保護理論的演進
第二節李斯特的幼稚產業保護論
第三節凱恩斯的新重商主義
第四節 普雷維什的「中心—外圍」理論
第五節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
第六節 主張貿易保護的其他論點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政策篇
第七章 國際貿易政策
第八章 關稅措施
第九章非關稅措施
第十章 促進出口與出口管制
第十一章世界貿易組織
運行篇
第十二章 國際貨物貿
第十三章國際服務貿易
第十四章 跨國公司
第十五章區域經濟一體化
參考文獻
『陸』 國際貿易學 第4章《H-O理論》
一1a2a3a4a5c6b7b8c
二1cd2bc3bcd
三1、假定各國生產技術一樣,勞動無差異,內容是產生商品價回格差異的是各國要素密答集度和要素供應不同造成的
2、雷布津斯基定理是指在商品相對價格不變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會導緻密集使用該要素部門的生產增加,而另一部門的生產則下降。
3、迷就是美國的商品出口優勢和要素稟賦理論相反,解釋理論大概有:熟練勞動說、人力資本說、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等等
4、就是要素稟賦理論 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
不願敲鍵盤了。。。
『柒』 我國未來的對外貿易政策方向論文~~~國際貿易課期考題目啊~!!!求!!
本文綜合運用經濟地理學、國際貿易學、對外貿易學、國際經濟關系學、產業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及系統論、耗散結構論,分析和研究了中國對外貿易結構問題,得出了一些結論,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 除導言和結論外,全文共分六章: 導言部分主要闡述了論文選題的意義和目的、論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以及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為理論基礎部分,首先探討了有關貿易結構的理論,接著對對外貿易結構的概念進行了辨析與界定,然後探討了對外貿易結構的特性及其諸結構之間的關系、影響對外貿易結構演變的條件與因素和對外貿易結構優化的目標取向等。 第二章為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與現狀、進出口商品結構的變化及特點、出口商品結構迅速改善的因素、出口商品結構變化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等,在此基礎上,筆者對出口商品結構中的幾個關系進行了理性思考。通過分析和研究得出的基本結論是:(1)中國已發展成為世界貿易大國,但是還算不上世界貿易強國,與世界貿易強國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要成為世界貿易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已進入到一個大調整階段,今後中國商品出口貿易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在保持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已有規模的同時,將商品出口貿易進一步擴張的著眼點置於資本、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上;(3)要實現中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升級,必須以競爭優勢為導向,將潛在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競爭優勢。 第三章為中國對外貿易方式結構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方式的主要構成及其變化和原因,加工貿易的發展與現狀、特點,加工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加工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中國加工貿易發展的國際背景和中國發展加工貿易的內 在優勢等。從中得出如下三點結論:(1)中國對外貿易方式結構單一 落後,貿易「動態效益」甚微;(2)中國加工貿易發展中出現的一些 矛盾和問題並不是加工貿易方式本身的產物;(3)加工貿易是世界產 業結構調整的結果,也是產業傳遞的一種表現形式:(0加工貿易在 中國一個相當長時期內仍有其存在的必然性;(5)世界新一輪的產業 結構調整為中國加工貿易的升級提供了良好機遇。 第四章為中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研究,主要分析和研究了中 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即國別(地區)結構的演變、現狀及其特點 和趨勢,中國同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和地卜、中國 內地同港澳台地區,中國同獨聯體、波羅的海和東歐國家貿易關系的 發展現狀與特點、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中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 不平衡的原因和作用等。分析和研究之後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門)中 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與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密切相關,二者相 互作用和影響;(2)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商品對發展中國家出口擴 張的程度有限;(3)中國高度依存發達國家市場的狀況短時期內難以 改變:(的 中國對外貿易外部區域結構不平衡具有積極和消極雙重作 用,但消極作用大於積極作用。 第五章為中國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研究,卞要分析和研究了中 國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即東、中、西三大地區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 特點、趨勢和中國對外貿易內部廠域結構不平衡的原岡與作用。從中 得出如下兒點結論:(1)中國各地區對外貿易發展不平衡是其經濟發 展不平衡的結果,反過來將進一步加大各地區對外廠放和經濟發展的 差距;(2)中國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不平衡的狀況短時期內亦難以 改變;(3)中國對外貿易內部區域結構不平衡的積極作用大於消極作 用,但對其消極作用一定要高度重視。 第六章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與對策,在分析了中國面臨的國 際貿易競爭態勢的基礎上,探討了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提 出了中國對外貿易結構的調整戰略與對策。筆者認為,從中國經濟所 處的國際環境和發展現狀來看,平衡發展戰略是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 略的必然選擇。外貿緯構調整的指導思想是從外貿結構。ti求取經濟效 ill 益。從短期來看,剖析外貿結構中存在的問題,對外貿結構進行相應 的調整,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但從長期來看,外貿結構歸根結 底是由區域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訣定的,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脫 離區域的經濟基礎、產業狀況對外貿結構進行大幅度的調整是不切實 際的,只能是拔苗助長。因而,要獲取長期的較大的經濟利益,僅有 短期的調整是不夠的,必須採取相應的戰略與措施,培育區域的競爭 優勢,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從根本上實現外貿結構的優化升級。 在結論部分中,筆者對論義的主要觀點和基本結論做了進一步的 慨括和說明,指出了論文的主要貢獻和不足之處,提出了下-步的努 力。
『捌』 國際貿易理論的著作
西方國際貿易理論:歷史與發展作者:國彥兵著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8036887
出版日期:2004
頁數:390
定價:20元
該書依據歷史發展順序,系統地梳理了西方國際貿易的古典理論、貿易保護主義理論、戰後國際貿易新理論,以及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最新進展等,對國際貿易理論的進一步發展進行了探討。是國內比較系統分析、研究西方國際貿易理論歷史、現狀及發展的著作之一。
目錄
第一章早期的國際貿易學說
第一節前資本主義的貿易學說
第二節重商主義的貿易學說
第三節對重商主義貿易學說的批判
第二章 國際貿易的古典理論
第一節亞當・斯密的對外貿易理論
第二節大衛・李嘉圖的對外貿易理論
第三節相互需求方程式
第三章貿易保護主義理論
第一節漢密爾頓的貿易保護主義
第二節李斯特的關稅保護理論
第四章 國際貿易的新古典理論
第一節機會成本與比較利益
第二節無差異曲線與國際貿易均衡
第三節貿易利益分析
第四節提供曲線
第五章資源賦予理論
第一節資源賦予理論
第二節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
第六章里昂惕夫之迷
第一節里昂惕夫之迷
第二節對謎的各種解釋
第七章 戰後國際貿易新理論
第一節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第二節規模經濟理論
第三節產業內貿易理論
第四節需求偏好理論
第五節 多國多商品貿易模型
第八章 國際貿易的動態理論
第一節經濟增長和貿易變動
第二節 貿易增長與經濟發展
第九章生產要素移動理論
第一節生產要素國際移動的基本原理
第二節 移民:勞動力要素的跨國流動
第三節技術的國際間移動
第四節資本要素移動理論
第十章 宏觀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 國際收支調節的彈性理論
第二節 國際收支差額調節的乘數理論
第三節 國際收支差額調節的吸收理論
第四節 國際收支差額調節的貨幣理論
第五節 國際收支差額調節的其他理論
第十一章對傳統貿易理論的批判
第一節普萊維什的「中心―外圍」論
第二節伊曼紐爾的不平等交換學說
第三節 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爭論
第十二章 國際貿易政策理論
第一節關稅實證理論
第二節關稅規范理論
第三節非關稅政策理論
第十三章 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最新進展
第一節克魯格曼的新貿易理論
第二節楊小凱的國際貿易理論
第三節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主要參考文獻
『玖』 國際貿易學的學科介紹
(一)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各發展階段國際貿易發展的具體狀況、形態、特點及其規律性;
(二)國際分工與國際市場;;
(三)國際貿易理論與學說,主要是關於國際貿易的原因、基礎、載體、條件、特點、模式、走向及規律的研究與闡釋;
(四)國際貿易政策、措施與管理;
(五) 主要國際貿易參與國對外貿易的理論與狀況,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發展的特殊性。 出版信息
書名:國際貿易學作者:董瑾主編
出 版 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開本: 16開
I S B N : 9787111282310
定價:¥34.00 出版信息
作者:董瑾 主編
ISBN:10位[711119246X] 13位[9787111192466]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7-1
定價:¥29.50 元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與歷史發展
第一節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展
復習思考題
理論篇
第二章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利益
第一節國際分工
第二節國際貿易利益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絕對優勢理論
第二節比較優勢理論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赫克歇爾--俄林理論
第二節里昂惕夫之謎及其解釋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當代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
第三節技術差距理論與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第四節產業內貿易理論
第五節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貿易保護理論
第一節貿易保護理的演進
第二節李斯特的幼稚產業保護論
第三節凱恩斯的新重商主義
第四節普雷維什的「中心--外圍」理論
第五節戰略性貿易理論
第六節主張貿易保護的其他論點
復習思考題
政策篇
第七章國際貿易政策
第一節對外貿易政策概述
第二節國際貿易政策的歷史演變
第三節發達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
第四節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
第五節我國對外貿易政策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關稅措施
第九章非關稅措施
第十章促進出口與出口管制
第十一章世界貿易組織
運行篇
第十二章國際貨物貿易
第十三章國際服務貿易
第十四章跨國公司
第十五章區域經濟一體化
參考文獻 出版信息
作者: 吳漢嵩 編著
出 版 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1-1
字數: 489000
開本: 16開
I S B N : 9787811354331
定價:¥38.00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對外貿易以年均超20%的速度發展,從1978年的206.4億美元(世界排第32位)增加到2008年的25 616億美元(世界排第3位),一舉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對外貿易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然而,一場罕見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爆發,讓風風火火的外貿發展戛然減速。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一些外貿企業停業、轉產,甚至倒閉。這表明,現階段我國只是貿易大國,還不是貿易強國。所以,培養適應國際貿易發展的新形勢和符合我國對外貿易從大國變強國需要的專業人才是國際貿易專業的當務之急。
為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需要,筆者主持了全國教育科學應用型本科學校「十一五」國家課題「國際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同時,總結了從事國際貿易多年的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廣泛吸收眾多院校的意見和建議,筆者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尤其是普通本科院校培養國際經濟貿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編著了《國際貿易學》教材,本教材有如下特點:
第一,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堅持理論為實踐服務的原則,理論以夠用為度,體現精練、務實的特色,適合本科財經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第二,更加註重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本著提高學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為重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的思路,在本教材中,增加了大量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三,內容難度適中。圍繞培養本科財經管理類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減少深奧的經濟學理論分析的內容,對國際貿易學科的內容重新進行編排,不屬於本學科的內容一概不列入本教材的編寫范圍。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
第三節 當代國際貿易的發展及其特點
第二章 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 國際分工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絕對優勢與比較優勢
第三節 比較優勢理論的現代分析
第四節 比較優勢理論的擴展
第三章 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相互需求理論
第二節要素稟賦理論
第三節 「里昂惕夫之謎」
第四章 當代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第二節 產業內部貿易理論
第三節 需求偏好相似理論
第四節規模經濟貿易理論
第五節 國際競爭優勢理論
第五章 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
第一節 國際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第二節 經濟增長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第三節 經濟增長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戰略
第六章 國際貿易與環境問題
第一節 國際貿易環境問題的產生
第二節 國際貿易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第三節 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問題
第七章 世界市場分析
第一節 世界市場概述
第二節 世界市場競爭
第三節 世界市場價格
第四節國際貿易條件
第八章 國際貿易政策
第一節 國際貿易政策概述
第二節保護貿易政策
第三節自由貿易政策
第四節 戰略性貿易政策
第九章 國際貿易政策措施:關稅壁壘
第一節 關稅概述
第二節 關稅的經濟效應
第三節 有效保護率
第四節 關稅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第十章 國際貿易政策措施:非關稅壁壘
第一節 非關稅壁壘概述
第二節 非關稅壁壘的種類
第三節 非關稅壁壘的經濟效應分析
第四節 國際貿易新型非關稅壁壘
第十一章 國際貿易政策措施:出口促進
第一節 出口補貼
第二節 反補貼
第三節 傾銷
第四節 反傾銷
第十二章 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
第一節 跨國公司概述
……
第十三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國際貿易
第十四章 經濟全球化與國際貿易
第十五章國際貿易條約、協定與組織
第十六章 當代國際貿易的格局
第十七章 國際服務貿易
參考文獻 基本信息 國際貿易學 第2版 書號: 28231 ISBN: 978-7-111-28231-0 作者: 董瑾 主編 印次: 2-2 責編: 常愛艷 開本: 16 字數: 456 千字 定價: ¥34.00 所屬叢書: 「十一五」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規劃教材 裝訂: 平 出版日期: 2010-07-16 章節目錄
序
第2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與歷史發展
第一節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國際貿易的產生
與發展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理論篇
第二章國際分工與國際貿易利益
第一節國際分工
第二節國際貿易利益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三章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絕對優勢理論
第二節比較優勢理論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四章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赫克歇爾—俄林理論
第二節里昂惕夫之謎及其
解釋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五章當代國際貿易理論
第一節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產生的背景
第二節國際貿易新要素理論
第三節技術差距理論與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第四節產業內貿易理論
第五節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六章貿易保護理論
第一節貿易保護理論的演進
第二節李斯特的幼稚
產業保護論
第三節凱恩斯的新重商主義
第四節普雷維什的「中心—外圍」理論
第五節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
第六節主張貿易保護的
其他論點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政策篇
第七章國際貿易政策
第一節對外貿易政策概述
第二節國際貿易政策的歷史演變
第三節發達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
第四節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
第五節我國對外貿易政策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八章關稅措施
第一節關稅概述
第二節關稅的種類
第三節關稅的徵收
第四節關稅的經濟效應
第五節關稅的名義保護率
和有效保護率
第六節我國的關稅制度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九章非關稅措施
第一節非關稅措施的特點、作用與分類
第二節數量限制措施
第三節技術性貿易壁壘
第四節環境貿易壁壘
第五節其他非關稅壁壘
第六節我國的非關稅措施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十章促進出口與出口管制
第一節促進出口措施
第二節經濟特區措施
第三節出口管制措施
第四節我國的促進出口與
出口管制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十一章世界貿易組織
第一節世界貿易組織概述
第二節世界貿易組織的運行機制
第三節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與規則
第四節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
第五節我國與世界貿易組織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運行篇
第十二章國際貨物貿易
第一節國際貨物貿易概述
第二節世界市場價格
第三節國際貨物貿易條件
第四節我國貨物貿易的發展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十三章國際服務貿易
第一節國際服務貿易概述
第二節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
第三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十四章跨國公司
第一節跨國公司概述
第二節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
第三節跨國公司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
第四節我國跨國公司的發展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第十五章區域經濟一體化
第一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概念及發展原因
第二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基本形式及理論
第三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踐
第四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
第五節我國與區域經濟一體化
復習思考題
延展閱讀書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