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流的跨境電商平台有哪些
目前跨境電商平台非常多,針對各個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優勢平台,並且針對進口和出口有不同的平台。
1、進口平台:天貓國際、京東全球售、網易考拉是國內比較知名的平台。
2、出口跨境電商平台:
一、歐洲
Allegro、Bol.com、Cdiscount、Laredoute、FNAC、PriceMinister、Spartoo、Rakuten.co.uk、TESCO、Fruugo、Zalando、Yandex、Umka、Joom、OZON
二、北美
Walmart、Newegg、Tophatter、Overstock、Tanga、Rakuten、BestBuy、Houzz、Opensky
三、南美
Linio、MercadoLibre
四、大洋洲
Trademe
五、亞洲
Qoo10、Lazada、Shopee、Flipkart、Paytm、Soup、JollyChic、Daraz
六、非洲
Kilimall、Konga、Jumia
2. 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當今中國的經濟狀況
首先我們從GDP來分析中國經濟的發展,國民生產總值是國民購買+政府購買+投資+出口-進口。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主要是由投資和出口兩項來拉動GDP的增長,其中出口站的比重較大。近年來,中國頻頻對大型工程進行投資和建設主要在於再通過政府購買作為又一發展動力,由於國內的產業結構的畸形與偏向,國民購買一直以來並沒有作為最主要的經濟推動力。中國是世界上對外依存度最高的國家(對外依存度既國際貿易逆差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教科書上說佔70%(個人認為最多應該只在40%),比第二高的俄羅斯高出了近兩倍之多,因此由於過高的對外依存度,中國製造的市場主體並不在國內,造成了國家產業鏈的畸形。(大部分出口的釘子,鋼鐵總不能鼓勵大眾買回家吧,又不能吃。。。)為了擺脫這樣的困境,政府一直在號召擴大內需,因為逐年的貿易逆差使中國囤積了過多的外匯(別以為外匯多了有用。。。老百姓不能用美元在國內日常生活中購物,所以這錢最後只能國家用國庫的錢來換)加上國外對中國「傾銷」的訴訟和貿易壁壘的產生,對外依存度過大的軟肋已經開始傷害中國的經濟。經濟的轉型並不容易,首先你必須要把過剩的生產合理利用起來,這時候,最有用的房地產出現了,一個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拉動30多個產業的投資目標出現了,加上土地的開發和拍賣也成為了很大一部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因此國家大力扶持(出現了很多強拆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地產過熱也牽扯進了金融的不穩定,房產已經不是人們的必需品而是投機投資品的時候它終究會有一天變成單純的混凝土而不是穩定的還款能力(無論是建房還是買房,大部分的商家及個人都是通過貸款或者按揭),中國的「次貸」危機就開始爆發了。事實上,按照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來說,中國房地產沒有使中國經濟現在就崩盤可能算得上是個神奇的事情,但是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緩慢的削弱房地產發展確實起到了無可比擬的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就業率的提升,人們開心的看到了我們的GDP以每年10%+的高速發展,歡欣鼓舞的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我們遇到了令人頭疼的三個問題。
一、中國儼然成為了世界債主,曾經20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意味著中國國庫里的美元現金比美國還多,當他的經濟出問題的時候,必將會向中國伸手,借,他會還,不過是直接從印鈔機下來的新鮮鈔票。那麼新鮮鈔票和舊鈔票有什麼不同呢,不同就在於它貶值了,購買力急劇下降。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他們原來有100頭牛,發行了100萬美元,中國口袋裡裝了10萬,這時候1萬美元就是一頭牛;後來美國和中國借走了這10萬,還的時候他又印了10萬美元還給中國,但那時候1.1萬美元才能買到一頭牛,所以,他們騙了我們的錢。。。那我們不借好了,你中國虧得更悲慘,我美元兌你人民幣沒掉一塊錢你就損失20000億人民幣,你輸得起嗎?所以中國不得不幫他。按這么說中國應該很被動,但是去年我們的領導人漂亮的開始用美元大量的吸入黃金,把那一堆堆的廢紙變成了可愛的,絢麗的,金燦燦的金子,雖然現在我們擺脫了固定匯率制,但是黃金價值的穩定性遠遠高於紙幣,因此,同志們,趁著我們的美元還沒花完前快弄點黃金(不免花完美元就掉價的說法。。。至少我的黃金讓我小賺了一下)。
二、過快的經濟發展和較高的就業率帶來的是飆高的通過膨脹率和CPI,工作的人多了,都有穩定的收入,而且收入逐漸增加,物價的上漲避免不了,還記得上初中那會我家傍邊一個打完的面條才賣3.5塊,這次回國居然和我要6塊,神啊。。。相比起匯率的上升,大家都來留學吧,出國旅遊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於此之下,如何控制好無價的上漲和通貨膨脹的穩定是下一步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之一,並且這樣的環境也促使我們開始准備向外投資(咱們也可以到外國當當外企啊),當然並不是一定要歐美強國,而是相對落後但資源豐富的小國,例如緬甸,寮國,柬埔寨,越南(咱暫時不考慮政治因素)等東南亞國家,他們經濟的狀況和資源的使用率和我國80、90年代很相近,不少也在鼓勵外資投入。我們偉大的祖國看到了這樣的機遇,因此大力發展西南(這個和第三個問題相關),建立橋頭堡,鋪設泛亞鐵路等等,並且初見成效,例如雲南和泰國的蔬菜換成品油,中國泰國免果蔬關稅等等(其實我只知道泰國。。。因為我在這。。。)。
三、貧富差距過大,資源利用率低,資源利用不合理等等
快速的發展使一部分人更富一部分人可能更窮。一定程度上我們沒良心的可以說叫弱肉強食但也可以很有良心的說很多富人為富不仁。這個看似和經濟無關,但是他卻息息相關,它關繫到社會的穩定和政治的強勢,假如這兩點沒了,我們能考慮的就是逃出這個國家或者倒賣軍火發國難財了。最先富起來的應該是做進出口的(包括合法及不合法的),然後到了挖礦的,最近是做房地產的,這里我們要看下時代和他們富起來的條件。進出口,剛剛開始進行改革開放,無論是外國人對中國製造價格的低廉也好還是國人對外國商品的好奇也好,這一部分人利用中間的差價幾乎成為了那個年代最先富起來的人,他們富起來有個條件,有地方給你做進出口,對於大宗的物流來說,火車不能直達,飛機太貴,只能走海運,海運,必須有海才可以運么。。。沿海的笑了(以至於到現在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除了沿海,內陸大部分地區還窮困潦倒,我丈母娘應該算一個。。。),後來老外發現還是你們的礦比較好,好吧找到礦的笑了,一夜間他們從農民變成了礦老闆,一部分無法適應這樣的差距,讓礦老闆變成了今天的貶義詞。。。對於他們財富和他們的文化素質也許真的不能成為正比,才導致了一部分很猖狂的富二代XX。礦老闆礦老闆說到底了你要找到自己的礦,不然和礦沾邊你很有可能是礦工。。。所以,還是要礦帶有地域性。最後到了房地產,終於有點均衡了,至少沒有地域性,但你依然要擁有「資源」。雖然他們一部分黑心的人還是為富不仁,但是從我學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我要向他們致敬,因為經濟就是合理的使用一切資源的最大化,他們不但使用了手頭的資金、技術、人力還有「人脈」資源,最後還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和金融走向(央行的減息加息不多半是為了他們。。。)。擁有資源的是少數人,他們也並不是把資源都分給了大家使用,因此貧富差距漸漸加大,引發了一系列問題。這樣的問題國外也有,但是多數國外經濟健全的國家人民大多有信仰,知道積德行善,在泰國,富人每月都會捐錢給寺廟,買東西給寺廟,再由寺廟分發給窮人和困難的人,而且寺廟積極的建設學校,真正的做到義務教育(我還在寺廟學校當過老師。。。),希望我們國家的富人也能做到。扯遠了,這不是經濟學,是社會學,但還是嘴癢癢的說一句,記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因為毛爺爺的打土豪分田地,小心他老人家轉世。。。
中國國力日益強盛,經濟的強大也為我們人民帶來了幸福的生活,雖然經濟體制還是有很多弊端(比如買債卷,最後別說獲利,連本金都沒了。。。這什麼世道啊,居然還是XX擔保的),但是我認為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只會日益的強盛(前提不要成為歷史上第二個宋朝,找到時機揍那群天天說我們中國人是小眼睛的菲律賓)。天佑中華!
小子才疏學淺,斗膽談談中國經濟,若有不對之處請網友斧正、交流,如若樓主採用我的問題,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