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貿易標准SITC分類
以下是聯合國制定的《國際貿易標准分類》(SITC,Standard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你按這個標准對號入座吧。內
(容0)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
(1)飲料及煙類;
(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3)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
(4)動植物油脂及油脂;
(5)未列名化學名及有關產品;
(6)主要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
(7)機械及運輸設備
(8)雜項製品;
(9)沒有分類的其他商品。
2. 從2001至今,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具體數據。求大神解決!!!!
WTO官網http://www.wto.org/index.htm進入網站後選擇DOCUMENTSANDRESOURCES下面有Statisticsdatabase進入後選然後你就可以從國家商品大類商品子類貿易對手貿易流向標價貨幣(只是美元)年份(可以查到近十年的)這幾個口徑來定義你想要查詢的信息。我去年寫的論文所有的資料都是在裡面找的。你設定之後查出來的資料可以導出EXCEL文檔,便於你自己計算。附件是我隨便查的中國對美國食品與紡織品進出口從2007-2011年的貿易額。在網站查出來的和導出來的數據單位不一樣 要自己換算一下。除了按照年份查詢之外,在Statisticsdatabase裡面你也查詢一個國家貿易的總體情況。
3. 求農產品外貿英語(主要是大蒜出口)。謝謝!
有一篇文章不錯,供你參考: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各國之間貿易摩擦不斷,貿易戰此起彼伏。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的反傾銷越來越多。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既有宏觀原因,也有微觀原因。國外對我國農產品愈演愈烈的反傾銷,我們的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應協調一致,上下聯動,構建系統、科學的反傾銷防禦體系。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遭遇的反傾銷越來越多。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張志彪副秘書長說,自1980年以來,涉及食品土畜行業的反傾銷案商品有薄荷醇、塑料編織袋、松香、蜂蜜、大蒜、小龍蝦、濃縮蘋果汁等17種,被訴案件39件,涉及金額約3億美元。1995年以來,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組織了對蜂蜜、小龍蝦、大蒜、蠟燭、濃縮蘋果汁、蘑菇罐頭等6種商品10件反傾銷案進行應訴和行政復審。為什麼我國農產品屢遭國外反傾銷?如何應對?下面我們對以上問題予以分析。一、我國農產品遭遇反傾銷的原因國外對我國農產品提起越來越多的反傾銷調查,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既有宏觀原因,也有微觀原因。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和農產品的重要地位國外愈演愈烈的反傾銷,追根究底都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多樣化形式。近10年來,美歐等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慢,經濟普遍不景氣,貿易逆差不斷上升,失業率居高不下。例如美國的貿易逆差從1997年的2000億美元增長到2002年的4800億美元左右,2003年貿易逆差繼續擴大,為5357億美元,比上年又增長了12%,占其GDP的5%以上。各國政府都在努力擴大出口,以此進一步帶動資本和貨物的流動,推動GDP的快速增長,解決勞動就業等問題。同時,各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國市場,又盡量用各種手段限制其他國家商品的進口。烏拉圭回合後,降低關稅保護水平成為各國貿易政策的國際義務,國際貿易保護的手段逐漸轉移。比較WTO成員方保護國內市場所能採取的幾種方式,反傾銷是最好用的。其程序簡便易行,又能夠有效排斥進口,還不易招致報復,因此被各國視為保護本國產業和市場的最佳辦法之一而頻繁採用。農產品在國民經濟中佔有十分重要地位,歷來是受高度保護的部門。在傳統的國際貿易格局中,世界各主要農產品的進口國和出口國大多保持著較高的農業保護率,歐盟農產品的名義保護率在1980年為35.1%,而日本為83.1%。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保護率也達到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農產品協議》的簽訂使各國對農產品的保護手段大大減少。雖然《農產品協議》規定有 「價格觸動」和「數量觸動」條款,但反傾銷和這些措施相比,更加「適用」,加之我國一些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出口大幅增長,許多國家擔心我國農產品會沖擊其國內市場,為了防止本國農業在國際競爭中受到傷害,一些國家的政府和企業紛紛對我國出口的農產品實施反傾銷政策。2.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快速發展中國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其不斷發展的對外貿易,讓許多國家暗懷戒心。據我國海關統計,2002年我國實現進出口貿易額6208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位。2003年進出口貿易額8512億美元,貿易順差200億美元。2004年進出口貿易躍居世界第三位,貿易總額達1.1萬億美元。我國的農產品2000年進出口貿易總值是268億 全國中文經濟類核心期刊 19WTO規則與政策美元,比上年增加23%;其中出口值為56億美元,進口值為112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5%和7%。農產品國際貿易順差為44億元,是我國改革開放,特別是1995年以來,農產品進出口值最高的一年。在2001年,我國的糧食出口貿易額從2000年的11億美元降為4.86億美元,而相比較具有較大機遇的蔬菜、水果、水產品等產品,依靠其價格優勢,而非質量優勢,在近幾年的對外貿易中均為順差,2001年同比增長達12.5%以上。在歷史上,反傾銷調查與貿易逆差顯示出密切的相關性,擁有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往往成為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歐盟、日本等國都有過類似的命運。農產品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品,而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價格便宜,在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在國際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因此,國外經營日益惡化的產業紛紛提起反傾銷申請,希望藉助這種手段將中國農產品擠出本國市場。3.美歐等國視我國為「非市場經濟」而採用「替代國」價格的歧視性政策目前,我國市場經濟取得實質性的發展,截至2004年年底,共36個國家(地區)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但是美歐等國家仍然將我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因此,一些國家在對中國的所謂反傾銷中經常違背「客觀、公正」的原則,濫用該條款,可人為地高估中國產品的傾銷幅度,結果依據「替代國」方法被課征高額反傾銷稅。這種歧視性的反傾銷政策和做法不但使大量中國產品因征稅而退出當地市場,更嚴重的影響在於它客觀上誘導了進口國當地產業不斷通過反傾銷手段限制中國產品的進口,從而使我國出口產品的現實競爭力受到壓制,未來潛力遭到窒息。例如對中國產蘑菇的反傾銷調查中,美國商務部選用印度尼西亞為「替代國」。印尼的蘑菇是在空調條件下生長的,中國的蘑菇是在自然條件下生長,二者的生產成本絕對不同。但美國商務部卻拒絕從印尼的生產成本中扣除空調費用,因而裁定中國蘑菇傾銷。又如,在豬鬃毛刷案中,歐盟以斯里蘭卡為替代國,因為宗教的原因,斯里蘭卡根本沒有養豬業,豬鬃要進口,而中國豬鬃產量佔世界產量的85%,以斯里蘭卡為標准,使中國豬鬃的比較優勢立即化為烏有,而且很容易得出傾銷的結論,使中國企業蒙受不白之冤。4.農產品行業不規范的貿易秩序導致低價競爭現象隨著我國外貿經營權的下放,經營進出口業務的企業急劇增加,國家宏觀管理措施不配套,加之我國農產品附加值、科技含量低,因而出現了哪個出口商品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各方就一哄而上的局面,導致多頭對外、低價競銷,不但導致肥水外流,利潤損失,而且為外國對我國反傾銷提供了借口。例如中美濃縮蘋果汁反傾銷案,美國申訴方的理由就是中國1995年到1998年間,濃縮蘋果汁對美出口量增加了997%,平均價格下降了53%。又如,日本是我國蔬菜出口的主要國家之一,蔬菜進入日本市場最初靠的是低廉的價格。靠此戰略,我們在日本的市場份額很快超過了主要競爭對手——美國。隨後的事實卻讓我們漸漸品味到了苦澀和無奈。蔬菜在日本市場份額雖然增大了,但出口蔬菜的年平均價格卻下降了,其中,保鮮蔬菜價格下降幅度最高達41.4%,日本為保護本國農民利益,對中國進口菜屢屢發難。5.以前案件應訴不力引起反傾銷的「連鎖反應」 由於加入WTO時間不長,企業對反傾銷普遍顯得觀念滯後,很少企業能夠積極應訴國外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這樣,使得國外企業認為對我國進行反傾銷非常容易,從而增加了他們對我國「告黑狀」的野心。據統計,近幾年我國企業應訴率不到70%,其中勝訴率不到40%。事實上應訴與不應訴後果是大不一樣的。如中美蘋果汁案中,應訴企業反傾銷稅率為0-27.57%,未應訴企業統一為51.74%。而且我們越是害怕被指控傾銷,對方越是得寸進尺,從而引起反傾銷的「連鎖反應」。最典型的莫過於1994年美國裁定「中國大蒜傾銷案」之後,起訴方律師抓住我方企業不願應訴的弱點,又鼓勵蜂蜜行業對我國企業提起反傾銷訴訟,同時這家律師事務所又說服美國自行車生產企業對我國企業提起訴訟,接下來是蘑菇罐頭,然後是靛藍染料。雖然是小行業的「連鎖反應」,但也影響了我國高達3億美元的出口。可見,應訴不力不僅直接導致裁決高稅率和退出市場,而且由於申訴方屢戰屢勝而誘發連續不斷的反傾銷申請與立案。二、我國應對農產品反傾銷的對策1.爭取「市場導向行業」地位,獲得公平待遇根據中國入世協定,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要在2016年才獲認可。由此帶來的一個重要後果,就是WTO規則與政策20 全國商情國外在反傾銷調查時,往往不考慮中國價格而採用過高的「替代國價格」來計算成本,大大削弱了應訴勝算。但這並非一道不可跨越的門檻。根據WTO的約定,即使在2016年之前,中國企業也仍可單獨爭取「市場導向行業」的認定,這遠比傾國家之力在國際上展開大規模游說活動、爭取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要現實得多,而且中國企業爭取「市場導向行業」的標准要低得多,一般只需要證明行業非國有企業主導或壟斷,價格由市場決定沒有補貼等。這方面,中國的打火機、甲酚等行業已在歐洲的反傾銷訴訟有成功先例,整個行業因此受惠。2.鍛造中國農產品品牌,運用非價格競爭手段農產品企業要依靠價格低廉在國際營銷中進行競爭,但應注意避免惡性的低價競銷,維護良好的出口秩序。農產品企業更要學會多運用非價格競爭手段,即在產品質量、花色、品種、包裝、廣告及市場服務的競爭上下工夫,力爭以質量、價格的雙重優勢佔領市場。「先品牌之憂而憂」,在農產品精深加工上下工夫,適時改變我國的出口戰略。要以市場為中心,選准和創造名牌產品和龍頭企業,並以名牌產品和龍頭企業引導產業鏈的延伸和優化,培育支柱產業,擴張市場,從而提高品牌的營運能力。3.健全反傾銷預警機制,防範反傾銷指控從以往反傾銷案我們發現進口國提起反傾銷都會有一個醞釀過程,如果能夠依託行業協會及主管部門建立一個反傾銷預警機制,及時了解對方的動向,並作出調整,如控制出口節奏,適當提高出口產品價格,則可以使我國企業在外國欲提起反傾銷調查前事先獲得信息並作好准備,同時又可以把部分尚未提起的反傾銷調查消滅在萌芽之中,從而減輕反傾銷對我國出口產品造成的壓力。4.調整行業協會的定位,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行業協會在代表受損企業提出申訴和代理被申訴企業進行應訴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的行業協會大都由原來的行業主管部門轉變而來,民間色彩淡薄,行政色彩濃烈,不利於組織企業應對國外產品的傾銷行為。因此,調整行業協會的定位及職能,以便在今後具體承擔起指導、組織遭遇反傾銷調查的國內企業,有理、有節地指控或策略地撤訴,並盡可能提供人力、物力、技術上的支持職責。5.拿起法律武器積極應訴,打擊對華反傾銷的囂張氣焰國外反傾銷法一般都規定,如果被訴企業不應訴,法庭可以完全按照起訴方的現有資料直接做出「缺席判決」。惟有奮起應訴,努力證明本企業是完全按照市場規律運作的,才有希望避免被實施「替代國政策」或被實施所謂的「現有最佳資料」做出不公正的裁決;消極被動地等待裁決,終會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企業一旦遭遇反傾銷指控,必須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將遭遇反傾銷可能帶來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既能維護企業和國家的經濟利益,又能提升國際形象,打擊對華反傾銷屢戰屢勝的囂張氣焰
4. 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現狀
我是園藝畢業的,一直想找農產品出口的公司工作,但是很遺憾,網上面幾乎沒有這種類型的公司,個人覺得沖這個側面能反應出農產品的出口不太好。
5. 在哪裡可以下載到近幾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農產品進出口數據,主要進出口的農產品種類,數量等等。
貿易公司,海關、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外經貿委。他們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包括監管進出關境的物品,徵收關稅,國際匯率的分析等各個方面。
6. 怎樣做農產品外貿
農產品自己不能直接做外貿的,因為涉及很多資格和檢疫等等,所以要找專業的農產品進出口公司幫忙。
農產品的外貿市場還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你做農產品的規模夠大的,可以自己做一些國際權威認證。藉助相關國際性的農產品展銷會,和電子商務平台做外貿,例如廣交會,阿里的國際電子商務平台等等
我國的農產品是指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如高粱、花生、玉米、小麥等。國家規定初級農產品是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產品,不包括經過加工的各類產品。
中國首次成為其整個財年排名第一的出口市場。美國農業部預測,當前財年對中國和加拿大的農產品出口額將各為190億美元。過去一年,中國大量購買美國棉花引起關注。中國在10月中旬時曾購買90萬噸美國棉花,據信在3月購買了125萬噸棉花的未具名買家也是中國。中國是僅次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棉花出產國,美國是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國。整體看,美國2011財年農產品出口創紀錄,出口額達1,374億美元,預計始於10月1日的2012財年出口額將為1,370億美元。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歐盟和韓國。
7. 求農產品進出口專業術語
advertisement
advice
affiliated company
agent
agreement
allotment
amalgamation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ssets
assign
assignee
attache
authentication
authorized capital
authorized foreign exchange bank
Bailee Clause
bid bond
bilateral trade
bill bought
bill for collection
board of directors
bona fide holders
bonus
book keeper
business hours
business report
business section
buyer
buying rate
cable address
calculating machine
cancellation
canvasser
capacity
catch-phrase
certificate
chairman
charter
check
check cipher
claim
claims
claim settling agent
clean bill for collection
clean letter of credit
collection
commercial invoice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
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
company promoters
廣告 (=ad.)
通知
聯號
代理商
契約,協議書
分配,配給
聯合,合並
協會規定條款
資產,財產
轉讓
讓受人
官員,武官
查證真偽
核定資本
指定之外匯銀行
受託人條款
押標金
雙邊貿易
買進匯票(=B.B.)
托收匯票(B/c)
董事台,理事會
善意持有人
紅利,獎金
記賬員,簿記員
營業時間
業務報告
業務部,營業部
買方
買進匯率
電報掛號
計算機
取消,注銷
售貨員 (=salesman)
資格,容量
宣傳標語 (=sales pitch)
證明書,證明單
主席
包租車船
支票 (=cheque英)
密碼 (test cypher)
請求,索賠
保險金
保險金賠款代理入
無跟單托收匯票
無跟單信用狀
托收,募集的捐款
商業發票
責任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發起人
compensation trade
confirm
confirmation
consignee
consignor (consigner)
consular invoice
covering letter
crackdown
credit bureau
credit note
customer
custom invoice
customs union
damages
debit
deed of partnership
department
depression
dishonor
dissolution
documentary bill for collection
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
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domestic credit
draft
ngarees
ration
employee
employer
enclosure, enclosure
endorse
endorse in blank (blank endorsed)
en route
entrepot trade
escrow LC
establishment
evidence
expiration date
export by deferred payment
export drive
export share
exposition
extended cover
file
firm name
fiscal year
flost
foreign exchange bank
foreign staff
franchise
freight pool
full dress
general (letter of) credit
general instructions
易貨貿易,對抵貿易
保兌,確認,證實
確認通知書
受貨人,收貨人
發貨人,委託人
領事發票
有附件的書信
取締,處罰
徵信所
貸項清單(=c/N)
顧客,客戶
海關發票
關稅同盟
損害賠償
借方,記入借方
台股(夥)契約
部,處 (=counter)
商業蕭條,不景氣
拒付,退票
解除,解散,分散
托收跟單匯票
承兌交單 (=D/A)
付款交單 (=D/P)
國內信用狀 (二local credit)
匯票,草稿,徵兵
粗布工作服
期間,持續時間
屜員,職員
僱主
附件
背書
空白背書
在途中
轉口貿易,貨物集敵地
寄託儒用狀
行號,機構
證據
有效期限
延期付款方式輪出
鼓勵出口
出口配額
博覽會,解說
繼續保險
檔案,卷宗
公司名稱,商號
會計年度
簿資創辦
外匯銀行(國際匯稅銀行)
外籍職員
免賠額條款
運費同盟
正式會議
普通信用狀(不指定購票銀行)
—般指示
general merchandising firm
ghostwriting
governing clause
half rate telegram
have nation
have not nation
head office
home trade
import for improvement
import trade
increase of capital
indent
inspector
intermediary trade
inventory
joint stock company
linking system
loose-leaf ledger
lopsided trade
main office
manager
maritime perils
maturity
merger
minister of finance account
negotiate
negotiate demand drafts
night telegram
nominal capital
nominal wages
non-draft export
obligations
offer
official discount rate
official invoice
open credit
original
output
packing list
paid up capital
parent company
partner
paycheck
payee
payer
payment order
payroll
perforating machine
plant export
premises
president
processing deal trade
proce
綜合貿易公司
代書
具有約束力的條款
書信電報 (=letter telegram,LT)
富有國家
貧窮國家
總公司
國內貿易
進口加工
進口貿易 (=importation)
增加資本
訂貨單
檢查(驗)員
中間貿易
財產清單,盤存
股份公司
進出口聯營制度
活頁分類賬
不平衡貿易
總公司
經理
海上危險
匯票到期日
合並,聯合
國庫賬戶 (=MOF account)
交涉,押匯
購買定期匯票
夜間電報(書信電報)
名義資本
名義工資
無匯票輸出
義務,債務
報價,發價
正式折扣率
正式發票
公開信用狀(不指定購買銀行)
正本
生產量
包裝單
已繳資本
母公司
合夥人,合作人
支付薪水的支票,薪水
受款人
付款人
付款單 (=P.O.)
薪津表,工資表
打孔機
整廠輸出
房產
董事長,總經理
委託加工貿易
農產品
pro-manager, acting manager
promoter
proprietor
prospectus
quarterly
recession
re-export
reference
register
registration fees
resources
retail
return
running expenses
salesmanship
settlement of accounts
setup
shareholder (英) stockholder (美)
ship owner
sight bill of exchange
sight credit
signature
signboard
sister company
sole agency
special credit
specified stocks
staff
statement of account
straight credit
sub-accountant
sub-branch
sub-manager
subscribed capital
subscription
subsidiary company
surplus
technocracy
terms of business
trade liberalization
trade on the spot
turnover
Underwing
unlimited company
vice-president
walkout
war-game
watchdog
welfare state
winding-up
zip-code
(英)副經理 (=sub-manager)
發起人
業主
創立公司計劃書
每年四次
工商業衰退
再出口
參考(文件)
登記
登記費
資源,資產
零售
報告,報酬,退貨
業務費用
推銷術
決算,清算賬目
組織,創辦
股東
船主
即郎期匯票
即期信用狀
簽署
招牌
姊妹公司
獨家代理
特定信用狀(指定購票銀行)
指定的交易牌名
職員
賬單,帳表
直接信用狀(通常規定向付款銀行提示單證)
助理會計員
分店
副經理
募足資本
認捐,預約金,簽名承諾,訂閱
附屬公司
剩餘金額
技術管理
付款條件
貿易自由化
現場貿易
總銷售量,周轉率
在保護狀況下調配船隻
無限公司
副總經理
罷工,退出
作戰演習
監察員
福利國家
結束
郵遞區號
8. 中國農產品貿易的產品結構具有什麼特點,請用國際貿易理論進行解釋
中國農產品具有小戶經營、分散種植,形不成規模的特點。
9. 中國農產品出口的比較優勢。(國際貿易的問題)
一、中國農業具備出口優勢嗎?
中國農業不僅關繫到13億人口的糧食安全,而且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是8億多農民增收和就業的基本來源。但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數的43%,人口增加、耕地減少,耕地資源緊張的矛盾將長期存在。不僅如此,中國還是世界上水資源最短缺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此嚴酷的資源條件,將始終約束著中國農業的發展,在根本上使中國農業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研究表明,中國糧、棉、油料等大宗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從90年代中期以來開始下降,目前已基本不具備國際競爭力。如從資源成本角度看,1997年中國每生產1公斤小麥虧損0.15元,到2001年,進一步虧損0.39元,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而與此相反,大米、畜產品、園藝產品等具有比較優勢(表1和2以及附表1、附表2)。
研究進一步顯示,90年代以來農產品生產國內資源機會成本的上升,是導致比較優勢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中國農業資源稟賦條件下,土地密集型的小麥、棉花、大豆等產品明顯缺乏比較優勢,不具備參與國際商業競爭的基本條件。與此相反,由於中國具有豐富勞動力資源,勞動力價格低廉,因此畜產品、園藝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較強的出口潛力(程國強等,1999年,2003年)。
按照經典的國際貿易理論解釋,一國如果對生產要素進行最佳組合,在某種商品中密集使用資源稟賦相對豐裕、價格相對低廉的生產要素,就能夠在該種商品上具有較低的比較成本,從而具有出口優勢。顯然,從理論上觀察,中國的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產品和加工食品等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具有能夠參與國際市場分工和競爭的比較優勢。
資料來源:程國強、彭廷軍,2000年。
資料來源:程國強、陳俊紅,2003年。
二、中國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的源泉
中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實績印證了這一理論判斷。表3顯示,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在中國農產品出口佔76%以上的份額,而且呈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表明中國農產品出口優勢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
註:a. 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水產品、畜產品、園藝產品、農產品加工品。
b. 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糧食、油料、棉花等大宗農產品。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整理。
表3也表明,中國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出口最近5年才得以快速增長。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階段與結構特徵,中國以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為特徵的出口優勢還可以保持相當長的時間。
第一,中國農業勞動力嚴重過剩,為出口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和服務能夠在較長的時期內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勞動力供給。研究表明,目前中國農業部門需要勞動力的合理數量為1.96億人,但2002年農業部門的就業人口達3.25億,剩餘勞動力1.29億人,農業部測算到「十五計劃」期末,農業剩餘勞動力將進一步增加到1.8億人(農業部課題組,2000年)。
第二,中國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進程,目前城市化速度緩慢,鄉鎮企業發展受阻,城市和非農產業對農村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即使今後20年內中國城市化率到達50%(按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總人口15億估計),農村人口依然還有7.5億,農村勞動力3.75-4.5億(按50-60%的比率估計),考慮技術進步因素,農村剩餘勞動力至少為2億。中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第三,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制約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中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比較少,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達89.04%,其中,文盲比重為9.56%。小學文化程度比重為34.4%(蘭徐民等,2002),難以適應城市工商業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因此,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農村勞動力具有無限供給的特徵,這決定中國農產品出口必須實施充分發揮中國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比較優勢的戰略。不僅如此,中國擴大優勢農產品出口還有下述三個有利條件:
第一,農業資源多樣性優勢。中國跨越亞熱帶和溫帶,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多種多樣,能夠生產各類農產品,滿足世界市場多樣化的食品需求。中國正在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實施扶優扶強的非均衡發展戰略,重點培育優勢農產品和優勢產區,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如目前已經或正在形成長江上中游、贛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閩南粵東柑橘主產區;渤海灣和西北黃土高原蘋果生產優勢區;中原和東北肉牛優勢區;中原、內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優勢區;東北、華北及京津滬牛奶優勢區;東南沿海、黃渤海出口水產品優勢養殖帶。中國大部分地區飼養畜禽、種植蔬菜均具有比較優勢。
第二,市場區位優勢。如亞洲地區是世界農產品貿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長潛力的市場,2002年亞洲市場進口的農產品佔世界的22.7%(1323.4億美元),其中,日本、韓國、香港、台灣、印度尼西亞、泰國的農產品進口位居世界前十五名。這些地區也是中國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其中,中國農產品占日本農產品進口的10%,韓國佔16%,香港佔20%,印尼佔11%,且中國對這些地區農產品的出口呈擴大趨勢。中國對亞洲市場出口農產品,具有顯著的區位優勢,由於運距短、運銷便捷,適宜蔬菜、水果、水產品、肉類等高價值農產品出口,有利於充分發揮中國農產品的比較優勢。
第三,大國效應與後發優勢。規模巨大且富有增長潛力、日益開放的中國市場,既為中國農產品提供巨大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空間,推動中國農業逐步提高競爭力,加快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也將促進世界農產品貿易發展和貿易格局的調整。中國作為WTO成員,正在對國際多邊貿易體系產生重要影響,有利於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農業貿易競爭環境。與此同時,中國正在推動與東盟等地區的經濟一體化以及貿易自由化進程,將進一步改善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環境。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由於堅持實施改革開放戰略,引進國外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正在形成技術、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後發優勢」,將逐步縮小中國農產品與世界市場的差距,促進出口競爭能力的提高,有利於擴大優勢農產品的出口。
綜合而言,現階段中國農產品的出口潛力,但主要體現為勞動密集型產品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相對而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農產品出口國,既有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又有加工、技術、管理和營銷等方面持續投資和創新的高端競爭優勢,中國和這些國家在國際農產品市場上既有合作分工和優勢互補,也有明顯的競爭和利益沖突。但是,中國如果不盡快調整目前的這種低成本競爭戰略,一旦農產品的比較優勢結構出現弱化趨勢,就很有可能在國際分工中失去自身的位置。
三、影響中國擴大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問題
盡管從長期看,中國農產品出口需要逐步調整低成本競爭優勢戰略,但近期仍然是中國發揮農業比較優勢、擴大農產品出口的關鍵時期。但是,目前還有一系列問題影響到中國農產品出口優勢的發揮,使中國農產品的資源優勢、比較優勢還不能有效的轉化為競爭優勢和出口現實。
中國農產品出口所面對的復雜的國際環境,如發達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越來越高,反傾銷、「特保」調查在今後幾年有可能頻繁發生,「知識產權壁壘」、「輿論壁壘」等新型貿易壁壘也呈上升之勢,不利於中國發揮勞動密集型農產品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將成為今後中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
10. 世界貿易組織制定農產品貿易規則的目的是什麼
世界貿易組織制定農產品貿易規則的目的是為了消除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扭曲現象,實現農產品貿易自由化,保證農產品貿易在公平公正的國際市場競爭環境中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