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著名企業的經營理念
利豐集團CEO於中大EMBA《與CEO對話》中表示
「生存之道在於能預計轉變,自我調整」
典型的利豐集團員工猶如配備了降落傘,協助他降落到世界上最偏遠的地方;配戴利刀,以便披荊斬棘地找尋最廉價的生產商;攜著諾基亞手提電話,與上級、顧客、物流供應商,及與其他有關人士保持聯系,以達成交易。
這聽起來似乎跟社會有點兒脫節,但利豐集團董事總經理馮國綸博士認為,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這正是生存之道,亦代表了其公司的核心價值:為全球顧客采購品質最高、價格最低的貨品,並在最短時間內送到顧客手中。
他在二零零三年三月十八日的《與CEO對話》節目中,與一群香港中文大學EMBA 及 MBA課程的學生、校友及教授對話。該節目由香港電台周融先生及中文大學EMBA課程主任陳志輝教授一同主持。
馮博士表示利豐是在運作一間實際上存在的全球性的「無煙無形」工廠,在競爭劇烈的地區中,利豐是服務行業的典範。利豐操作四十個國家內的六十七個辦事處,擁有超過五千三百名員工,每年營業額達三百三十億港元(二零零二年),在管理上依然面對著挑戰。
陳教授指出供應鏈管理這概念並不新鮮,利豐也不是唯一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很多公司已失敗離場,利豐的業務卻蒸蒸日上,過去六年來,其利潤每三年倍增。到底它成功背後有什麼奧秘?
馮博士表示,「利豐」由利氏和馮氏於一九零六年合股經營,根基雄厚。公司的管理概念是把西方的優良之處與中國傳統哲學相結合。在他眼中,管理是「人」的問題,西方的管理哲學中有些概念理論上聽來可行,如前通用電器主席Jack Welch提倡及推行的政策:每年裁去表現排在尾百分之十的員工,以提升員工的生產力,但對公司的長遠利益來說,作用卻不大。
他繼承了父親的觀點:管理是一條雙程道——你照顧員工,員工自會照顧你。同樣重要的是,人非機器,沒有人可以把工作效率永遠維持在百分之一百的。 雖然利豐是一所跨國集團,一直致力迎合本地文化及一些如以上所述的核心價值觀,但它仍保留著公司本身的文化。
要管理一間地域上分隔甚遠的公司,關鍵是經常為員工提供優良的培訓,及保持緊密的聯系和溝通。團隊合作相當重要,一間擁有五千三百名員工的公司,絕不可能只由一兩人制定所有決策。
他一向信服兄長馮國經的遠見,他們明白到大多數香港人最終都想當老闆,因此他們把利豐重組,以迎合這些「企業內的企業家」。公司有一百三十個單位,各自組成盈利中心,由不同的企業家管理他們善長的范疇,利豐則提供各項基本建設、設施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援,如資訊科技、人力資源、行政管理及經濟財務。總括來說,其目的是使他們「如虎添翼,翱翔天際」。
陳教授知悉馮博士身為CEO,薪金卻並非最高,這對他可有做成困擾?
「沒有,」馮博士斷然回答:「實際上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代表公司業績良好。」他認為CEO應要時常保持思想開放,幫助員工達到目標。
利豐的優勢在哪兒?
馮博士說他們能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有遠見,能判斷世界潮流,並隨之把業務定位。大部分機構都有五年業務計劃,但是,利豐發現三年計劃更能配合現今商業社會。預計轉變,不斷進步,作好重整公司的預備,必要時從零開始,還有把變更化成制度,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馮博士特別注重珠江三角洲的潛力,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商機。他強調那市場非常龐大,供應鏈管理服務供應商不應只望向珠三角,更應放眼全世界。但他奉勸市場新晉應從小公司開始,集中在某種產品或某個國家上。
他指出「徹底的外部采購」概念已開始於美國紮根。由於競爭激烈、已發展國家制定的各項社會依從和與環境有關的需求,做成對利豐這一類服務供應者的需求大增。以迪士尼為例,它曾於全球設有五個采購點,共有三百名員工。為了適應產品線的大幅擴展,現在則需要十八個采購點。迪士尼深思熟慮後,決定聘請利豐進行采購工作,認為這樣更為劃算。
供應鏈管理服務供應商應具備什麼技能?
對於所提及的產品的專業及技術技能,以及推銷技巧,均為先決條件——這都是供應鏈管理服務供應商帶來的「增值」項目。
就此來看,作為世界各地的供應者,作為一個消費市場,中國都擔當了重要角色。中國為了盡其在世界貿易組織的義務,會在三年內開放市場。這個轉變蘊含著莫大潛力,因為中國市場尚未成熟,正好為香港公司提供機會。可是,在這兩三年內,大概機會之門仍然相當狹小。
馮博士對香港的優勢毫無疑慮。宏觀來看,除了中國以外,全球經濟都正面對大大小小的問題,香港有幸作為中國市場的門檻,正好為新上市的中國企業擔當中國與世界接軌的窗口。另一方面,上海則可幫助外國公司把貨品推銷到國內市場。
利豐面對目前的逆境,又如何應變呢?
馮博士說每一時代都會面對困境,他的目標是使公司更具彈性,以抵抗逆境。他相信縱向整合式集團已經過時,未來的公司將會成為相互連接網路的一部分。
他提醒觀眾人生中有起有落,苦盡必會甘來。他認為香港年青人仍有優勢,雖然水準略為下降,但普遍來說,他們仍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和靈活的頭腦。總的來說,他對前境十分樂觀。
馮博士有充分理由持樂觀態度,《與CEO對話》錄音後不足一星期,利豐即公布其二零零二年的終期業績。利豐的純利上升了百分之三十八,比以往多出十億港元,營業額達三百七十億港元,創下紀錄。
馮國綸博士是利豐的集團董事總經理,利豐是他家族第三代的生意。他協助集團轉變成一間跨國貿易公司,采購網伸展至超過三十個國家,每年營業額超過四十億美元。以美國為基地的《商業周刊》把他列入一九九五年全球首廿五位經理之一,並選他為二千年五十位亞洲知名人士之一。二千年,他更和他哥哥馮國經博士一同獲得《歐元雜志》頒贈全年Emerging Markets CEO大獎。
在公共服務方面,馮博士曾於主要的貿易組織中出任重要職位。他曾先後在香港總商會、香港出口商會及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擔任主席。同時,馮博士也是匯豐控股、中電控股有限公司、中華網公司以及偉易達股份有限公司的非執行董事。
馮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工程學士學位,並在哈佛工商學院取得工商管理碩士。一九九九年,他獲香港科技大學授予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學位,目前,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及香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的成員。
二零零三年四月十七日
給台灣企業的啟示
從客戶需求出發,抓住華人世界的獨特優勢,成功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將是台灣多數中小企業另闢藍海商機的真諦。
台灣藍海贏家對台灣居多數的中小企業有何啟示?
首先,中小企業必須是客戶導向。大公司有規模優勢,加上風險考量,一般客戶比較喜歡與大企業進行往來。因此,中小企業一定要客戶導向,若失去了客戶導向,中小企業是很難與擁有很多優勢資源的大企業競爭。其次,中小企業的速度一定要快,沒有規模,就要在速度上取勝,這也是台灣企業成功的一個秘訣。第三,中小企業要能夠整合,若光賣一個產品,往往沒辦法真正解決顧客的問題,所以一定要跟別人整合才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就像經濟部何美玥部長所講的,在網路經濟時代,我們要當整合者,而不是所有東西都要自已做。尤其華人世界的台灣,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整合環境。
善用華人優勢
提到華人世界的藍海機會,首先想到的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資產。例如故宮文物衍生的商機無窮,法藍瓷(Franz)取得故宮授權推出清代郎世寧畫作的「古意新瓷」系列,就是一個成功的模式。
此外,外國企業對華人世界的「知識不對稱」,是另一個台灣獨特的優勢。因為經營華人市場在知識上有很多跟經營西方市場不一樣,我們稱之為「知識不對稱」,這也是台灣中小企業、傳統產業企業家最好的優勢。據觀察,外資在大陸的投資,只要是跟台灣公司合資,一般而言都會賺錢;反之,外資如果自己單獨去大陸投資,似乎多半不賺錢。為什麼?原因是多國籍企業對大陸市場的知識,與台商對大陸市場的知識存在著不對稱的情形,就跟華人比西方人不容易了解西方市場運作的道理相同,台灣的企業家目前還擁有這樣的獨特優勢,而且不只是中國大陸,對整個華人圈——包括東南亞的華人世界,台灣企業家都應該要有這樣的優勢,所以台灣企業應該把可以提供獨特的價值表現在自己的商業活動上。
未來不管高科技或傳統產業,要立足世界必須把握新興市場的機會,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印度、蘇聯、巴西和東南亞等國家地區。未來國際性的公司要成功,一定要在亞太地區做好布局,因為那是成長最快的市場,這對華人企業提供佳的機會,亞太布局與華人市場的成功是立足世界不可或缺的兩大支柱。
《藍海策略》就是因為新需求的有效擴充,讓整個消費者剩餘,即消費者得好處比以前多很多,促成更大的銷售量,因此也帶給生產者如帥奇表、台積電、西南航空、黃尾袋鼠葡萄酒和明華園等,有更高的營收成長與獲利。
扮演整合者的角色
最後,要強調的是未來對整合者的需求,若能成功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對台商而言將是一片大藍海。整合的工作其實很多公司已經在進行,可是做的不夠好。最成功的整合者案例是香港的利豐集團。目前利豐集團已經進入第三代經營,它整合了什麼?利豐原本是貿易公司,照理來講,網路時代在「去中間人」的趨勢下,貿易公司應該是沒有生存機會的,但是利豐居然越做越大。除了原先的貿易,利豐還成功轉型成物流通路業,可以接Wal-Mart(沃爾瑪)單子,提供Wal-Mart完整的解決方案。因為利豐有能力單獨整合五家到十家大型工廠,專門服務Wal-Mart,別人可能需要兩個月才能交貨,但利豐兩個星期就可以交貨,為什麼呢?因為利豐具備很強的能力整合整個價值鏈。
這個模式很有可能是台灣中小企業未來應該做、也可以努力的方向。如果今天企業只是把產品賣給客戶,並不能真正解決客戶的問題,這樣只是站在企業自己的立場思考,企業應該從客戶的需求來想事情,這才是藍海策略的成功關鍵。
Ⅱ 世界著名的十大調查公司是
給你幾家在國內有開展業務的公司吧:
法國——TNS、IPSOS(益普索)
美國——AcNielsen(AC尼爾森)、Gallup(蓋洛普回)、IDC
其他國內的答一些如CTR、新華信這樣的公司我就不細說了,網上搜索下一大堆。
Ⅲ 世界著名大公司的簡介
近世界著名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國際品牌」2000年度全球最有價值品牌調查表明,在10個身價最高的全球知名品牌中,美國佔了9席,以下是列表比較:
名次 品牌名稱 2000年價值(億美元) 1999年價值(億美元) 國家
1 可口可樂 725.37 838.45 美國
2 微軟 701.97 566.54 美國
3 IBM 531.84 437.81 美國
4 英特爾 390.49 300.21 美國
5 諾基亞 385.28 206.94 芬蘭
6 通用電氣 381.28 335.02 美國
7 福特汽車 363.68 331.97 美國
8 迪斯尼 335.53 322.75 美國
9 麥當勞 278.59 262.31 美國
10 AT&T 255.48 241.81 美國
中國最有價值品牌』99/』98年度報告
名次 品牌名稱 1999年價值(億人民幣) 1998年價值(億人民幣)
1 紅塔山 423 386
2 海爾 265 192
3 長虹 260 245
4 五糧液 86 60.62
5 一汽 79.08 76.29
6 康佳 78.87 63.03
7 聯想 76.82 58.80
8 TCL 75.56 56.38
9 科龍 59.16 55.50
10 三九集團 49.18 47.33
Ⅳ 全球知名的百年品牌或企業有哪些
1、路易·威登:
自1854年以來,代代相傳的路易威登,以卓越品質、傑出創意和精湛工藝成為時尚旅行藝術的象徵 。產品包括手提包,旅行用品,小型皮具,配飾,鞋履,成衣,腕錶,高級珠寶及個性化訂制服務等。
2、PRADA:
普拉達(PRADA)是義大利奢侈品牌,由瑪麗奧·普拉達於1913年在義大利米蘭創建。Miuccia Prada的獨特天賦在於對新創意的不懈追求,融合了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文化興趣,從而開辟了先驅之路。
3、勞力士:
勞力士(Rolex)是瑞士著名的手錶製造商,前身為Wilsdorf and Davis(W&D)公司,由德國人漢斯·威斯多夫(Hans Wilsdof)與英國人戴維斯(Alfred Davis)於1905年在倫敦合夥經營。
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勞力士公司已擁有19個分公司,在世界主要的大都市有24個規模頗大的服務中心,年產手錶45萬只左右,成為市場佔有量甚大的名牌手錶之一。
4、歐米茄:
歐米茄由路易士·勃蘭特(Louis Brandt)創始於1848 年。1848年,歐米茄誕生於瑞士西北部的拉紹德芬(La Chaux-de-Fonds),創始人路易士·勃蘭特(Louis Brandt)在當地辦了一家裝嵌懷表的小工坊,開始了歐米茄初期的製表事業。
5、江詩丹頓:
1755年創立於瑞士日內瓦,為世界最古老最早的鍾表製造廠,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表廠之一。江詩丹頓傳承了瑞士的傳統製表精華,未曾間斷,同時也創新了許多製表技術,對製表業有莫大的貢獻。
雖然在江詩丹頓的文獻中沒有記錄品牌與中國展開貿易往來的確切時間,但是在著名製表歷史學家Alfred Chapuis 1919年出版的《中國腕錶》(「Chinese Watches」) 一書中,明確記載了江詩丹頓與中國市場的淵源最早可追溯至18世紀。
Ⅳ 世界著名的染料公司有哪些
世界染料行業掀起重組浪潮國際著名企業紛紛進入中國發展
西方大型染料公司之間已經發生了一些重大重組事件,例如Hoechst和Bayer合並了雙方的染料業務,組成了DyStar公司;San-doz分出了Clariant公司;Ciba分出了Ciba專用化學品公司;BASF收購了Zeneca的染料部門等。隨著DyStar和BASF染料部門的合並以及創辦新的DyStar公司,染料行業的重組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http://www.ttmn.com/article/articleshow.asp?id=1773
世界著名公司的領先產品,具有優良的各項性能,耐熱性、耐光性好,其中大部分產品通過各國消費品、食品包裝及玩具的安全性標准,符合高端用戶對顏料的要求。主要產品有:科萊恩公司的Hostaperm,Novoperm,Permanent,Hansa,PV-Fast,Graphtol,Savinyl,Sandoplast,Hostasol,Polysynthren等系列;汽巴公司的固美透、艷佳鮮、鮮貴色、艷佳麗、奧麗素、康納等系列等。其他還有:巴斯夫公司的海麗晶、西麗佳顏料,麗色寶染料等,默克公司、安格公司的珠光粉,愛卡公司的銅金粉、鋁銀粉等等。http://www.qjy168.com/shop/disp_provide_1358622.html
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農葯、醫葯、染料、添加劑、化妝品、洗滌劑、宇航用膠粘劑等的生產企業,是世界上唯一全部外購原材料發展精細化工的大企業。1994年,其營業額為161億美元,其精細化工率佔世界首位,高達80%以上。 http://ke..com/view/105933.htm
由世界著名的3家染料公司——德國的拜耳、赫司特、巴斯夫合資組建的德司
達公司,准備把業務重心逐漸由廣泛移至張家港保稅區。據http://www.chinaccm.com/04/0401/040101/news/20020522/165149.asp
拜耳http://ke..com/view/215103.htm
赫司特http://www.chinake.com/article/316/327/2007/2007022157117.html
巴斯夫http://ke..com/view/392494.htm
Ⅵ 全球十大企業
1 1 沃爾瑪(WAL-MART STORES) 485,873 13,643 美國
2 2 國家電網公司(STATE GRID) 315,198.6 9,571.3 中國
3 4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SINOPEC GROUP) 267,518 1,257.9 中國
4 3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262,572.6 1,867.5 中國
5 8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254,694 16,899.3 日本
6 7 大眾公司(VOLKSWAGEN) 240,263.8 5,937.3 德國
7 5 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 SHELL) 240,033 4,575 荷蘭
8 11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223,604 24,074 美國
9 9 蘋果公司(APPLE) 215,639 45,687 美國
10 6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205,004 7,840 美國
第二列是去年排名
數據來源於財富雜志全球500強排名
Ⅶ 世界著名的幾大玩具廠商有哪幾個
美泰MATTEL(於1959年,最有名的芭比娃娃的發明者,世界500強,全球最大的玩具銷售商之一,美泰玩具(香港)有限公司)
孩之寶HASBRO(始創於1923年美國,全球最大的玩具製造商之一,變形金剛之父,十大玩具品牌,孩之寶商貿(中國)有限公司)
奧迪AULDEY(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名牌,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驊威HWTOYS(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出口免驗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十大玩具品牌,廣東驊威玩具工藝股份有限公司)
樂高Lego(始創於1932年丹麥,世界500強,家族式私有企業,全球第四大玩具製造商,世界著名玩具品牌,丹麥樂高集團)
萬代Bandai(創立於1950年日本東京,日本最大的綜合性娛樂公司之一,全球玩具行業著名品牌,萬代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智比Smoby(創建於1924年法國,專業致力於自出生到10歲孩子玩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智比(上海)玩具貿易有限公司)
銀輝(於1977年香港,中國高科技玩具最具代表性產品之一,行業著名品牌,十大玩具品牌,銀輝玩具製品有限公司)
智高Chicco(始於1945年義大利,義大利ARTSANA司旗下之專業嬰幼用品製造廠,世界品牌,十大玩具品牌,Artsana公司)
百利威Playwell(於上世紀60年代,國際知名的嬰兒及學前玩具品牌之一,中國玩具行業中的知名品牌,廣州錦威貿易有限公司)
Ⅷ 世界最有名的外貿公司
不知道,國際貿易吧, 國外沒有特意那麼表達的. 我想亞馬遜也是一個最大點上貿易平台,算不算最有名的貿易公司呢...你這種問題一點意思都沒有..
阿里巴巴國際站的日訪問量, 只亞馬遜的1/6.遠不是最有名的..
可以說是最臭名昭著的...假貨集散地
Ⅸ 美國有哪些世界著名的公司。
波音 馬丁 通用汽車 福特汽車 克萊斯勒汽車 摩托羅拉手機 洛克菲勒 通用電氣 沃爾瑪 可口可樂 百事可樂 肯德基麥當勞 高盛 微軟谷歌甲骨文 雅虎 寶潔 強生 輝瑞
Ⅹ 有沒有著名的國際貿易公司
因為國際貿易不是一個行業,所謂"360行",比如:化工行業、醫療行業、電子行業、汽車行業等,都會涉及國際貿易領域!
而所謂國際貿易、國內貿易也僅僅是銷售區域不同,而產生的商品或勞務交換操作的不同!就中國大陸而言,「進出口代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因為它需要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才可以在中國從事國際貿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例如:中國五礦集團、中國機械進出口、中國兵器集團、保利集團、中糧集團等都是在中國從事國際貿易的大型公司,比起在國內的外資公司要做的大的多,因為他們掌控中國內的重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