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形勢分析

國際貿易形勢分析

發布時間:2020-12-02 08:11:00

Ⅰ 根據當前的國際形勢,分析一下目前我國的國際貿易形勢並做出簡單預測。(急!))

第一,人均GDP水平在世界上排在很低的位次上,我國仍然屬於低收入的發展中國家。1998年,按匯率法計算,人均GDP75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3%,在低收入國家之列(低收入國家標准為人均GDP低於760美元),排在世界第149位;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3220美元,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l.9%,在中低收入國家之列(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為人均4080美元),排在世界第129位。這一水平與印度尼西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68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790美元)和玻利維亞(人均GDP的匯率值為1000美元,購買力平價值為2820美元)比較接近。
第二,社會物質財富遠不夠豐富,尚需要大量創造。人均能源消耗當量和人均電力消耗量可以集中反映社會財富的豐裕程度,也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1996年我國人均石油消耗當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1684千克)的53.6%,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人均5346千克)的16.9%;人均電力消耗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人均2027千瓦時)的33.9%,高收入國家(人均8121千瓦時)的8.5%。
第三,產業結構層次低,結構升級任務繁重。從三次產業的構成來看,1998年第一產業比重為18%,高於世界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而第三產業比重僅為對%,低於世界平均30個百分點。從製造業內部結構來看,消費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6%,高於世界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的份額為32.5%,低於世界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資本品製造業多為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消費品製造業多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發達的資本品製造業,且其比重明顯高於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如1997年,在發達國家中,美國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4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前者比後者高19個百分點;日本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0.3%,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4.l%,前者比後者高26.2個百分點;而在發展中國家中,巴西(1995年)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9.l%,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32.8%,前者比後者低3.7個百分點;印度尼西亞資本品製造業的比重為22.8%,消費品製造業的比重為51.8%,前者比後者低29個百分點。通過比較可見,我國製造業內部結構狀況與發展中國家接近,而與發達國家相差甚遠。
第四,一半左右的勞動者在初級產業就業,勞動力需要大規模轉移。在發達經濟中,初級產業就業份額一般都低於10%,1998年美國為3.l%,日本為5.4%,而1997年中國為48.7%,與印度尼西亞水平(45.7%)相當。這說明,我國大部分居民依賴來自於初級產業的收入生活。
從三次產業就業比重來看,我國也與許多發展中國家相近。1998年我國基礎設施、服務業和其他部門就業份額之和為37.5%,高於孟加拉國的水平(29.2%),與泰國的水平相近(3.6%),但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如印度尼西亞(43.0%)、埃及(5l.5%)、哥倫比亞(79.3%)、巴西(62.4%)等;更低於多數發達國家的水平,如美國(81.1%)、日本(72.9%)。
第五,居民消費結構層次低,消費結構需要升級。人們通常用恩格爾系數(居民食物消費支出占居民總消費支出的比例)來判斷消費結構層次的高低,恩格爾系數越小,消費結構的層次越高;反之亦然。1998年,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44%,農村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為53.4%,整體上我國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當在44%與53.4%之間,處於很低的層次上,與人均GDP小於或等於1000美元(PPP)的國家組別相當。在這個組別,食品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平均為48%。有人認為,由於城鎮居民享受福利住房消費,按統計年鑒有關數據測算的居民消費結構低估了城鎮居民住房消費的比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城鎮居民食品消費的比重。但實際上,隨著住房制度的改革,這種低估或高估的程度已經很小。
第六,尚有3400萬農民和數以百萬計的城鎮居民處於絕對貧困狀態,收入分配關系有待改善。在同一種社會制度下,經濟越發達,人均GDP水平越高,收入越均等。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收入普遍得到增長,但是,不同階層的居民並沒有平等地享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繁榮。隨著改革的深入,我國居民的收人分配越來越不均等。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的基尼系數由1984年的0.30上升到1989年的0.35,並進而上升到1995年的0.415。另據國家統計局測算,1996年,中國的基尼系數是0.424,1997年是0.425,1998年是0.456。另外,目前我國尚有3400萬農村居民沒有擺脫貧困,城市貧困階層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必須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消除絕對貧困,改善收入分配狀況。
第七,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任務艱巨。1997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只有32%,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尚未達到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42%),低於高收入國家78%的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
第八,成人文盲率高,教育普及任務重。1995年,我國男性成人文盲率為10%,女性為27%,比較接近於中低收入國家的水平(男性為12%,女性為27%),普及教育、消除文盲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第九,勞動資本比低,生產要素質量需要提高。1995年,我國勞動資本比僅為每個勞動者2200美元,不及美國人均115600美元的1/50,歐盟人均144200美元的1/60,日本人均281900美元的1/120,甚至低於印度尼西亞(人均4600美元)和菲律賓(人均對孤美元)的水平。不斷增加資本積累,並用以裝備勞動者,是長期的艱巨的任務。
第十,貿易結構不發達,國際競爭能力需要大力提高。國際經驗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個國家的貿易結構將發生由以出口勞動密集產品為主、進口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向以出口資本密集產品和服務產品為主、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轉變。目前,在我國的出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而資本密集型產品(如機械及運輸設備)的比重較低;在進口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比重較高。這說明我國的貿易結構仍處於不發達階段。
另外,從產業的貿易依存度來看,我國的貿易結構也處於不發達階段。一般說來,貿易結構越發達,資本密集型產品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反之亦然。目前,由於加工貿易已佔我國對外貿易的較大比重(1998年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的56.9%),總量層次上的貿易結構難以反映我國的國際競爭能力。我們認為一般貿易進口結構和一般貿易出口結構能更好地反映貿易結構的發達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的高低。1995年,在我國的一般貿易進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儀器儀表(18.6%),其他交通設備(12.9%),電子通訊設備(佔12.0%),機械(l0.8%)和汽車(9.6%)。在一般貿易出口中,依存度居前5位的是服裝(14.2%),紡織業(13.4%),煉焦煤氣(13.3%),木材加工和傢具(11.5%)和皮革製品(11.3%)。這種資本密集型產業進口依存度較大出口依存度較低、勞動密集型產業出口依存度較大進口依存度較低的格局表明,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能力較強,資本密集型產業國際競爭能力較弱。改善貿易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任務艱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李善同 侯永志)

Ⅱ 根據當前國際貿易形勢,分析下揚州服裝加工進出口企業的發展前景,並提出對策建議!!(急!!!)

揚州地處中部,是連接蘇南與蘇北的緩沖地帶,人文氛圍濃烈,經濟氛圍內相對滯後。當前國際貿易形式容雖然有所復甦,但改變特性明顯。1,小單化;2,垂直化;。
揚州人力資源相較中部區域稍高,反之經濟發達地區又比較底。所以在土地,人力資源,配套廠家、運輸等方面還是佔有一定優勢。服裝加工企業可以從內部管理入手,優化產能,降低對工人的技術要求,其中空間還是很大的。從目前服裝外貿形式來看,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逐漸有被後起第三世界國家替代的趨勢,雖然他們還有很長時間要走,但是如果國內企業不積極轉變那麼路將越走越窄。國內服裝外貿訂單目前都趨向技術難度大的,附加值高的,可以為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花形、款式、面料等)的。日子都比較滋潤。作為外貿企業,做好加工工廠的管理、采購、物料庫存管理、成衣率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都要做精做細,形成機制。作為加工企業,很好的配合上遊客戶完成訂單、積極反饋訂單進展、把可能出現的不良狀況壓制在萌芽狀態、突出服務意識、做到差異化。

Ⅲ 可以幫忙分析一下當前國際貿易的形勢和發展趨勢嗎

我們分析一下當前國際貿易的形成發展趨勢嗎?可以可以,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國際貿易

Ⅳ 分析我國目前的對外貿易形勢和面臨的困境是怎樣的

困難雖然不少,形勢一片大好。

Ⅳ 國際貿易專業的就業形勢如何

國際貿易學專業就業率比較高,社會對於此類人才的需求變大。隨著我國外貿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擁有專業知識的高技能人才越來越受企業的青睞。

國際貿易專業就業前景

國際貿易學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學科,主要研究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企業國際化經營、國際商務與全球營銷、國際貿易風險分析與規避,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制定國際化經營戰略和政府有關部門制定國際貿易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分析手段。

國際貿易學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

2. 掌握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

3. 能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4. 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5. 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動態,貿易函電;

6. 能夠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主幹學科:經濟學、統計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社會調查和專業實習等,一般安排6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相近專業:財政學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財政學 金融學國民經濟管理貿易經濟 保險 金融工程 稅務 信用管理 網路經濟學體育經濟投資學 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 房地產經營與估計

國際貿易專業就業方向分析

就業方向一:專業對外貿易人員

職業概況:將「世界工廠」生產的產品,銷售給國外客戶;為國內客戶尋找國外貨源;組織國際貿易貨物物流等。有相當一部分外貿人員在經驗成熟後,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外貿公司。

薪酬水平:新人做外貿,在外企待遇在5000元/月左右。而外貿就業機會集中的溫州、義烏等地,新人的待遇大概只能在3000元/月左右。當然,在擁有一定的客戶開發能力後,貿易提成是一筆更大的收入來源。

就業方向二:市場/公關人員/行政/後勤

職業概況:企業通過媒介的介紹、傳播,和觀眾的交流、溝通和互動,在公眾面前樹立並強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而在這一系列活動安排中,專業公關是企業的好幫手。

薪酬水平:3000-4000元/月不等。

就業方向三:金融/保險/投資/營銷人員

職業概況:工作內容廣泛,報酬差距較大,收入多半與業績掛鉤。

薪酬水平:職位薪酬差距較大,不少職位的基礎工資很少,因為報酬完全建立在業績的基礎上,每做成一筆生意都可以得到提成。對於工資建立在業績上的人員來講,壓力是巨大的。但同時,回報也是巨大的。

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除了以上三大就業方向外,可選的職業還有很多。從北外網院每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從事貿易方向的學生比較多。而由於網路教育是受國家認可的,所以很多同學拿到畢業證後先報考公務員,然後在國家相關部門從事貿易方面的工作。

關注理由我國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近些年,我國進出口總額仍保持15%左右的增長,使人們對對外貿易行業的未來信心十足。

從宏觀層面講,國際經貿培養的學生應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狀況,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具有從事對外經濟貿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從目前的情況看,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的人多,但專業素質強的人卻比較少,甚至很多學習該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並未從事有關國貿的工作,因為他們並不具備從事國貿工作的實力。

從能力方面講,學習國際經貿首先要具備語言(外語)能力,不懂外語,怎麼走出國門與外國人溝通,那就更談不上從事貿易工作了,所以許多院校較多採用專業學習與外語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如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正在創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漢語、英語和一門第二外語(法語、西班牙語、日語)復合專業。其次是溝通交流能力,貿易相關行業,常常涉及到談判、協商,所以就需要一定的溝通、談判技巧,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學生就不太適合,這也是許多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院校設有禮儀課程的原因。

本專業的課程分為理論性與實務類兩種,進校前兩年,學的基本上都是理論,而且基本上都是初級理論,多且雜,包括宏觀、微觀經濟學原理,會計學原理,管理學原理,市場營銷學原理,微積分,統計學,概率統計,國際經濟學等。理論多、課程多,一度會讓學生認為本專業針對性不強,但這些基本理論正是奠定該專業能力的基礎。到了大三、大四,會增加一些實務課程,如國際貿易實務。在這個階段中,部分同學慢慢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會根據是直接就業,還是繼續深造;是從事外貿交易工作,還是管理工作,從而培養其他方面的特長,如閱讀一些管理方面的書、營銷方面的書,從中提升自己的營銷與管理能力,又如一些知名人物傳記,特別是與本行業相關的知名人士的從業經驗,豐富自己的視野。

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國家特色專業的高校包括對外經貿大學、廈門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廈門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和市場營銷跨專業大類招生,培養既具有國際經貿理論基礎,又具有市場推廣能力的學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主體突出」「兩翼豐滿」為特色,專業知識結構與能力突出、外語能力和實踐能力強。

學習國際經濟與貿易,對口的專業包括到外貿行業從事對外貿易工作,到政府對外經濟貿易管理部門從事對外貿易管理工作,到一些科研院所從事研究工作。針對最後一種,一般需要深造,在理論水平上更上一層樓才可以。

可見,國際貿易專業就業方向廣泛、就業前景光明,所以選擇此專業的學生越來越多。

Ⅵ 結合當前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談談現階段國際貿易的特徵和未來發展的趨勢,以及我國該對此的看法並如何應

我們處在經濟社會中,國際貿易是一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國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作用,一方面出口本國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以獲取利潤,另一方面進口本國不具優勢或必須由進口來填補空缺的稀缺資源,以為國家長遠發展和提高國民物質生活水平鋪平道路。
近期來,我國面臨十分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主要壓力來自人民幣的升值、國家產業結構的升級政策調整、各國貿易壁壘手段升級、宏觀經濟形勢風雲變幻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出口企業自身對未來的預期不明朗。

我國1-3月份國際貿易數據變化觀察(這里我們只選取變化額度較大的幾種重點商品進行比較)
進口重點商品量值變化表
進口量減少較多的商品 與2010年1-3月累計同期相比變化率 進口量增加較多的商品 與2010年1-3月累計同期相比變化率
穀物及穀物粉 -29% 成品油 +27.7%
肥料 -25.1% 原木 +26.8%
聚酯切片 -28% 鋸材 +56%
未鍛造的銅及銅材 -15.6% 木質膠合板 +47.7%
氧化鋁 -56% 紙漿 +29.3%
廢鋁 -17.1% 鋼坯及粗鍛件 +19.7%

--------- 金屬加工機床 +37.5%
--------- 汽車和汽車底盤 +31.8%
出口重點商品量值變化表
出口量減少較多的商品 與2010年1-3月累計同期相比變化率 出口量增加較多的商品 與2010年1-3月累計同期相比變化率
大米 -54.2% 焦炭及半焦炭 +802.6%
玉米 -78.8% 貴金屬或包貴金屬的首飾 +25.1%
食糖 -55.8% 鋼材 +20.7%
鋼坯及粗鍛件 -87.9%(3月份出口量為0) 未鍛軋鋁 +36.9%
--------------------- 集成電路 +22.4%
------------------------ 集裝箱 +150%
(以上數據來自中國海關網)

1. 對於進口產品
我們可以發現:(1)穀物及穀物粉和肥料的進口下降比例較大。
(2)聚酯切片進口下降比例較大。
(3)未鍛造的銅及銅材、氧化鋁、廢鋁的進口下降比例較大。
(4)成品油進口上升比例較大。
(5)原木、鋸材、木質膠合板、紙漿的進口上升比例較大。
(6)鋼坯及粗鍛件、金屬加工機床、汽車及汽車底盤進口上升比例較大。
其中,(1)屬於農業的范疇,與農業息息相關,其進口數量下降,這與本年年初對於通脹的預期有關。我國目前的通脹尚處於較高的位置,3月份國內CPI上漲 5.4%,而初級產業-農業-對於通脹的抵抗能力是很強的,導致農業板塊受到追捧而間接使肥料生產受到益處,從而國內的農業板塊在本年初得到良好發展,間接降低了對農業的進口需求。(2) (3)主要應用於機電產品的製造,其進口比例下降說明我國對於機電產品需求有下降的趨勢。(4)屬於消費品,主要應用於製造業和汽車行業,為機械運行提供動力。其比例上升一方面受到國內油價上調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製造業的「復興」。(5)主要貢獻於造紙及傢具製造,其比例上升說明國內對傢具等的消費需求上升。(6)主要應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重型機械的建造和汽車製造,其比例上升幅度較大,可推測未來宏觀經濟的向好趨勢。
2.對於出口產品
同樣,對比數據,我們可以發現:(1)大米、玉米和食糖出口下降。
(2)鋼坯及粗鍛件出口比例下降。
(3)焦炭及半焦炭出口比例上升巨大。
(4)貴金屬或包貴金屬的首飾出口比例上升。
(5)鋼材出口比例上升。
(6)未鍛軋鋁出口比例上升。
(7)集成電路出口比例上升。
(8)集裝箱出口比例上升。
其中,(1)屬於基本生活資料,其出口下降說明國內對其需求增大,主要來自對通脹的預期。(2)國內重型機械建造、基礎設施建設對其需求增大,降低出口。(3)主要應用於金屬冶煉,其變化巨大,主要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影響,「十二五」要求逐步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所以對於冶煉燃料我國加大了出口。(4)受到國際形勢(尤其是北非和中東政府危機)極其不穩定的影響,國外對於貴金屬的需求加大,而我國國泰民安,國際形勢變化對我國影響不大,所以其出口比例上升。(5)鋼坯進口增多,鋼材出口加大,說明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效,由粗放型向精細加工型轉變。(6)說明國外對機電產品需求的增加。(7)集成電路出口增加是與國外對機電產品需求增加分不開的。(8)集裝箱是用來運輸貨物的,尤其用於海上運輸,這說明國際貿易有開始繁榮的跡象,世界經濟走上復甦繁榮之路。

綜合對比進出口數據的變化,我們可以得出:1我國對通脹預期加強。2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堅定。3國際貿易有繁榮趨勢。4國際形勢對貿易形勢有巨大影響。
1.根據我國近期以來的經濟數據,我國通脹尚處於較高位置,對於通脹持續仍有預期,但隨著我國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國經濟過熱的現象將在近期被冷卻,通脹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以抗通脹能力較強的農業產品出口將會上升,估計會在下半年出現。
2.2011年正處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二五」的任務是擴大內需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所以根據國家政策,我國產業結構會作出調整,相應的,我國的貿易形勢將發生較大變化,例如,隨著高污染產業的改造,我國金屬粗鍛件的出口會減少,進口增加,轉向附加值高而污染少耗能低的中間加工環節,出口成品或半成品。
3.從1-3月份的貿易數據看,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重型機械建造、國外對機電產品和集裝箱的需求加大趨勢,可推測世界經濟正在開始復甦繁榮,我國在將來的時間里進出口額會加大。
4.當前國際形勢不穩定(尤其北非國家政府危機、「基地」頭目賓*拉登被擊斃),造成國際人民對世界格局有不同預期,所以對基本生活資料和貴金屬的需求發生變化,造成國際貿易構成及形勢變化。
近期來,國內市場一直被「出口退稅下調說」所籠罩,而且有傳言出口退稅將下調5%,有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紡織品出口總額達770.51億美元,出口退稅約785億元,上下浮動一個百分點,就關乎紡織行業約52億元的利潤。況且,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一直在出口退稅的保護傘下生存,一旦傳言成為現實,國內紡織服裝等出口企業將倒閉一大批。
結語:首先,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我國貿易形勢將呈現向好趨勢;其次,進出口結構的變化受到國內政策和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隨著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我國產業結構會作出相應調整,貿易結構也會隨之調整;再次,國際貿易形勢也會隨世界格局的轉變作出相應調整。

Ⅶ 分析國際貿易支付形式的優缺點

一、國際貿易支付工具

在國際貿易中,作為支付工具的主要有貨幣和票據。

(一)貨幣

貨幣在國際貿易中可作為計價、結算和支付的手段。但是在國際貿易中以貨幣作為支付工具的情形,卻不多見。因為以貨幣清償國際債權債務,不僅涉及到直接運送大量現金所引起的各種危險和不便,而且產生資金周轉的緩慢。所以,現代國際貿易的結算,以貨幣作為支付工具的情形,可說是例外。

(二)票據

票據(bills)是指以支付一定金額為標的,而依票據法發行的,可以轉讓流通的證券(transferable and negotiable instrument),即指匯票、本票及支票而言。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一般都使用一定的票據作為支付工具,透過銀行進行非現金的結算。票據固然具有代替現金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作用,但它本身畢竟不是貨幣。票據與法定貨幣的主要區別在於票據所憑借的是發票人、承兌人或背書人的私人信用,它不具有法定貨幣的強制通用效力。因此,當債務人以法定貨幣清償債務時,在法律上稱為法償(legal tender),債權人必須予以接受。但如債務人擬以票據清償債務時,則必須徵得債權人的同意,或在契約中予以規定,否則債權人可拒絕接受。以下就有關票據的若干法律問題,作一簡要的介紹。

(三)票據法及其統一運動

票據法屬於商事法的一種,由於各國商事習慣不同,各自製定的票據法存在著一些分歧和差異。這對國際間流通的票據的解釋勢必產生沖突,從而阻礙在國際上的流通,因而有制定統一票據法的必要性。

制定一些有關票據的統一公約。經過長期的醞釀准備,終於在1930年代初期通過了四項關於票據的日內瓦公約,即:1>1930年統一匯票暨本票法公約、2>1930年解決匯票暨本票法律抵觸事項公約、3>1931年統一支票法公約、4>1931年解決支票法律抵觸事項公約。

Ⅷ 礦產品總體進出口形勢分析

「十五」期間我國礦產品進出口總額穩定增長,從2001年的966.47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074.95億美元,增加218.2%,佔全國貿易額的比重從2001年的19.0%增加到2005年的21.6%。其中,礦產品進口額佔全國進口額的比重從23.2%增加到29.0%,礦產品出口額佔全國出口額的比重保持在15.0%左右。

2.1.1 礦產品貿易逆差逐年增加

2005年全國礦產品進口額達1916.21億美元,出口額為1158.75億美元,貿易逆差757.46億美元。而2001年我國礦產品貿易逆差只有164.45億美元。5年間貿易逆差增加了3.6倍。比較而言,1990年我國還是礦產品凈出口國,當年初級礦產品貿易順差達32.90億美元,礦產品和相關原材料合計順差為7.60億美元。

2.1.2 初級礦產品進口額比重加大

2001~2005年我國初級礦產品出口貿易額從54.88億美元增加到102.78億美元,年均增長17.0%;但進口貿易額從167.09億美元增加到772.95億美元,年均增長46.7%。初級礦產品的進口額比例呈現增長趨勢,而出口額所佔比重呈現下降趨勢。

2.1.3 大宗礦產品的進口量持續增長

2001~2005年,大宗短缺礦產品進口量持續增長。原油從6000萬噸增加到1.27億噸,年均增長20.5%;鐵礦石由0.92億噸增加到2.75億噸,年均增長31.4%;銅精礦由223.54萬噸增加到405.87萬噸,年均增長16.1%。

2.1.4 主要短缺礦產品消費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當前我國主要短缺礦產品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2005年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比上年有所降低,為43%;而鉀鹽、銅、鐵礦石的消費對外依存度同比有增加趨勢,分別為79%、74%和57%。

2.1.5 能源及其產品的出口額所佔比重呈現下降趨勢

從2001~2005年礦產品出口結構變化趨勢看,石油及其產品和煤炭及其產品出口額佔全部礦產品出口額的比重呈現下降趨勢;鋼鐵及其製品的比重增加;有色金屬及其製品、非金屬礦產及其製品所佔的比重變化不大。2005年礦產品出口結構是:鋼鐵及其製品佔29.4%(2001年為20.6%),有色金屬及其製品佔19.8%(2001年為19.5%),非金屬礦物及其製品佔10.6%(2001年為10.5%),石油及其產品8.5%(2001年為9.7%),煤炭及其產品5.9%(2001年為9.0%),其他礦產品25.8%(2001年為30.7%)。

Ⅸ 分析我國外貿企業目前面臨的形勢

我國貿易企業的形勢不容樂觀!
一方面是人民幣不斷升值,國內產品在國內際市場上失去了價格優容勢,致使附加值較低的低端產品失去國外市場。另一方面許多國家對中國質地價廉的產品發起反傾銷反補貼措施,對一些中國產品加收較高的反傾銷反補貼稅,相關產品的生廠商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此外,許多外貿企業為了競爭壓低價格,好多企業都是依靠著出口退稅來賺取利潤。。。
前兩年中國經濟還不可一世,現在呢?貌似一直在降GDP目標,為什麼呢?值得深思啊。

Ⅹ 根據當前的國際形勢,分析下目前我國的國際貿易形勢並做出簡單的預測

從其他地區的情況看,雖然半導體產業在逐步復甦,但復甦的幅度不大,而貿易增長的發動機仍是所謂的「舊經濟」產品。德國電子工業就預計說,2003年德國電子元器件市場增幅可望達到9%,明年形勢可能更好,其中半導體行業所佔份額最大。但帶動增長的發動機仍是汽車工業。

從2003年第一季度17個主要國家的出口情況看,傳統貿易產品的出口增長率仍維持了高增長的勢頭,其中,汽車同比增長17.1%,鋼鐵增長27.4%,化學品增長21.7%,都遠遠高於IT相關產品9.8%的增長率。

7.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已漸成潮流

所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是指一國同另一國 ( 地區 ) 或多國集團就取消或降低各種貿易和投資限制而洽簽的協定。近年來,在世貿組織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舉步不前的同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碩果累累,漸成潮流。據世貿組織統計,到2002年底,全球累計共簽署了255個區域貿易協定,其中約九成是雙邊自由貿易協定。

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已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成為一些貿易大國的重要選擇,它們紛紛加大了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力度,甚至在東亞和拉美等地區顯現出競爭局面。2003年上半年,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相繼與新加坡簽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從目前的情況看,

美國正在與韓國、斯里蘭卡、埃及、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進行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打算以同新加坡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為範本,加速與東盟其他成員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已經或即將啟動的談判對象還有摩洛哥、中美洲5國以及南部非洲關稅聯盟的5個成員國。2003年5月,美國總統布希提出建立中東自由貿易區的建議。日本已開始與韓國及泰國、菲律賓等國正式協商自由貿易協定,准備與墨西哥、智利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還有同美國締結自由貿易協定的動向。

從以上的分析看,2003年上半年的國際貿易復甦步伐沒有預想的快。目前國際經濟組織和機構大多對2003年全球經濟前景持謹慎態度, 相繼調低了對今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的預測值。但對下半年的走勢普遍持樂觀態度。如果2003年下半年的經濟形勢能如人所願的話,預計,2003年的國際貿易增長率可能超過3%。

二 2004年國際貿易形勢展望

預計2004年的國際貿易形勢要好於2003年,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界經濟的前景可望得到改善並恢復景氣。

這是因為戰爭的速戰速決和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降, 有助於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的重新恢復;全球固定資本投資已經開始回升;通貨膨脹處於較低水平 , 各國繼續採取了刺激性貨幣政策;發達國家的經濟基礎尚好, 主要國家將繼續進行結構性改革;亞洲新興經濟體已經從SARS疫情所導致的增長放緩中回升等。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月18日表示,伊拉克戰爭速戰速決,股市更加看好,再加之企業信心提升及歐美利率較低,都導致世界經濟前景會更加美好。並預估2004年全球經濟將進一步擴張至4.1%。快速的經濟增長為國際貿易增長提供了保障。

第二,發展中國家貿易的快速發展以及南南貿易的增加,將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近年來,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相對穩定和快速的發展,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推動力。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間的南南貿易也逐年增加,並且這種趨勢有望持續下去,從而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第三,「舊經濟」產品的貿易將與「新經濟」產品貿易同步增長,成為貿易增長的「雙引擎」。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加快,消費信心的恢復以及消費能力的增加,人們對汽車和鋼鐵等傳統貿易品的熱情會「不減當年」。同時,對電腦等新貿易品的熱情也會逐漸升溫。債信評等機構標准普爾(Standard & Poor's) 9月22日表示,經過三年的不景氣,全球電信設備生產商最惡劣的日子可能很快就要過去。

國際半導體設備暨材料協會(SEMI)9月17日表示,8月份北美製造商接獲的晶元製造設備訂單較上月溫和增長。全球最大的手機晶元生產商美國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9月9日表示,由於對其半導體產品的市場需求轉強,該公司第三季營收將位於先前預估區間的高端。北美一直是全球新經濟的排頭兵,其新經濟的復甦必將帶動全球貿易的增加。

第四,國際旅遊服務業有望進一步回升。如果SARS能夠被有效控制的話,如果中東形勢能夠相對穩定的話,那麼,2003年受戰爭和疾病影響的旅遊服務業將獲得加快的發展,從而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形勢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