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

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

發布時間:2020-12-02 04:24:48

① 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1、科技發展帶來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所開拓的生產力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促使社會的回進步。

2、科技答發展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只有發達國家的四十分之一。科學技術一旦轉化為生產力將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其作用大大超過了資金、勞動力對經濟的變革作用。

3、科技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為科技的發展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了發展條件,人們能在科技發展的前提下,不斷完善自我,使自身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4、科技發展便利人們的生活。例如移動支付、人工智慧的普及使得人們出行變得十分便利。

5、科技水平影響民族興衰,創新能力關乎國家命運。歷史經驗一再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走向現代化的國家,都是科學基礎雄厚的國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成為世界強國的國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領域處於領先行列的國家。

② 技術進步對國際貿易有什麼影響

技術進步與國際貿易 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技術進步影響到國際貿易產品的結構和貿易的格局。 貿易出口國基本上是發達國家和新型工業化國家,而初級產品生產國在國際貿易中處於越來越不利的地位。

③ 中國加入WTO有什麼好處

經濟學家樊綱日前在WTO與中國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加入WTO第一年,中內國已經嘗到了甜容頭。
樊綱表示,根據加入WTO的條件和中國加入WTO取得的好處可以判斷,中國會在國際貿易這一塊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我們一方面降低了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這能使進口有所增加。同時,境外對中國的很多貿易限制也會取消、放鬆或開始改變,這對中國的出口帶來很多好處。就這一點而言,加入世貿組織一年來所產生的效果比預期的還要好。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不僅外貿出口增長,而且貿易順差也在增長,並對GDP的增長有貢獻。
(樊綱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
國際金融報》
2002年11月25日

④ 動態比較優勢與比較優勢陷阱的邏輯區別

「比較優勢陷阱」是指一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完全按照比較優勢,生產並出口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在與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的經濟發達國家的國際貿易中,雖然能獲得利益,但貿易結構不穩定,總是處於不利地位,從而落人「比較利益陷阱」。動態比較優勢理論之「要素變化」動態比較優勢理論是對靜態比較優勢理論分析的延伸和發展,是貿易與經濟增長理論綜合考慮的成果,主要研究的是長期比較優勢變化的決定因素及其福利的影響。國外現有的關於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的研究,主要分為三大類:基於要素變化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基於技術進步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和基於其他因素變化的動態比較優勢理論。這里的「要素變化」包括兩方面含義,即一國要素稟賦結構的變化和某類產品的要素密集度的變化。H—O—S理論(赫克歇爾—俄林—薩繆爾森理論)、S—S理論和羅伯津斯基(Rybczynski)定理是在H—O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三個重要的研究成果。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 Mundell)則提出「反向貿易效應」,進一步放鬆假定,考察了要素可以跨國流動情形的效應,證明了要素的跨國流動會改變各國的要素存量和相對要素價格,進而改變其貿易結構。
此後,日本學者鬼城兩人(Oniki)和宇澤(Uzawa)、美國學者羅納德·芬德雷(Ronald Findlay)、J.巴格沃蒂(Jagdish Bhagawati)和陳志奇(Zhiqi Chen)等人都先後從不同角度對長期比較優勢變化的決定因素和結果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使動態國際貿易理論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許多學者還對以人力資本為主的其他要素對貿易模式動態變化的影響展開了各類研究。貝拉·巴拉薩(Bela Balassa)檢驗了發展中國家貿易模式的決定因素,認為國家之間出口結構的差異是由於各國實物資本和人力資本稟賦共同導致的,發展中國家出口結構的升級將隨著稟賦結構的改善而不斷提高。Gene M.Gressman 和 Giovanni Maggi則從人力資本配置的角度研究了國家間的比較優勢,認為一國的貿易模式是其勞動力中智力要素稟賦的反映。
從產品密集度的變化來研究比較優勢動態演化方面,一個重要成果就是雷蒙德·弗農(Raymond Vernon)在1966年首次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很好地解釋了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貿易流向的變化。之後日本的赤松要、小島清和山澤逸平等許多學者都不同程度地擴展了該理論。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研究之「技術進步」經濟增長理論的發展推動了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的發展,從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到羅默的內生增長理論,技術由外生變數變成內生變數,比較優勢的動態變化研究也隨之不斷完善和發展。此類分析框架同時綜合了技術進步、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三方面的內容,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將技術視為外生變數,從動態角度研究技術的進步對貿易模式和一國福利水平的影響;另一類則將技術視為內生變數,除了研究技術變動怎樣影響貿易和經濟增長外,還將技術發展作為科學研究投資和經濟增長的一種結果。
將技術作為外生變數的研究主要是技術差異和技術轉移模型,主要是利用既定的技術差異來說明產業間和產業內貿易,此類研究的代表人物有保羅·克魯格曼(Paul R. Krugman)、馬庫森和斯文森(Makusen and Svenson)等。吉恩·M.格羅斯曼(Gene M.Grossman)和埃爾赫南·赫爾普曼(Elhanan Helpman)在羅默的內生增長理論基礎上構造了一個動態的國家貿易與增長模型,認為內生的技術進步來自於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行為,並研究了外部貿易環境及產業政策對長期經濟增長率的作用,強調了規模經濟和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楊小凱等經濟學家採用非線性規劃和其他非古典數學規劃方法,將古典經濟學中關於分工和專業化的經濟思想形式化,發展出了新興古典經濟學,並與國際貿易理論結合,建立了新興古典貿易理論模型。楊小凱和博蘭德(Jeff Borland)在批評新古典主流理論的基礎上,從專業化分工的角度擴展了對內生比較優勢的分析,認為通過參與分工來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可以獲得內生比較優勢,並且內生比較優勢會隨著分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對此有研究的還有張定勝和Christis G.Tombazos等人。

⑤ 對外貿易與技術進步的互動關系

考試的目的就是為了檢驗你對所學知識一個整體把握的能力,而不是讓你去死記硬背,這是當下教育的重點,也是今後教育發展的目標.我想你所說的這道題目應該是一道論述題.你要綜合來考慮它.
1.你擁有先進的技術,並能把它應用到生產當中,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好,價格低,在國際消費當中肯定有市場,你的產品就能遠銷還外;在利潤這塊大蛋糕當中你就能切到一大半;
2.你沒有好的技術而國外的同行有,別人運用先進技術製造出了物美加廉的東西,消費者肯定不會放著好東西不要,而來消費你的產品吧,在國際貿易這個大舞台上你註定是要吃虧的(至少你不能瓜分到這塊利潤蛋糕中大大部分,甚至你的產品會沒有市場,生產這個產品的企業也只能面臨倒閉)
我們國家堪稱」世界工廠」,就是因為我們的企業只能生產一些初級產品(比如說紡織)進行的也只是一些初級加工,而無法做一些精細化的生產.要知道一些簡單的生產很多人都能做,做的人多了產品價格自然也就上不去了,企業只能通過壓榨職工的工資來維持正常的運轉,長期以往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而國外生產的都是一些高端產品(比如先進的轟炸機),你想過沒有,我們要生產多少衣服才能換到人家一架飛機.
別看我們國家每年的出口額很大,可你要看看出口的都是些什麼東西,能夠賺到多少錢?我們生產這些初級產品要消耗很多能源材料,環境要受到很嚴重的污染.好的是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已經開始注重這個問題,並著手扶持一些生產高端產品的企業,每年投入很多錢來搞科技研究,這能很好的平衡國際間的貿易!

⑥ 簡述技術進步的類型及其對本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這個題我剛做完。
=
=
技術進步的類型:
1.中性技術進步;2.勞動節約型專技術進步;3.資本節約型技術進步。
技術進步對屬本國對外貿易量的影響:
節約了有事產品生產過程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技術進步,將擴大貿易量。反之,節約了與進口商品競爭的產品生產過程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技術進步,則縮小貿易量。
具體而言:
如果勞動密集型產品是比較有事產品,資本節約型技術將擴大貿易量,勞動節約型技術進步將縮小貿易量。
如果資本密集型產品是比較優勢產品,勞動節約型技術進步將擴大貿易量,資本節約型技術進步將縮小貿易量。

⑦ 作為一名大學生該如何面對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已經被世界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作為大學生,我們必須認清世界局勢,既要看到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又要看到其挑戰。這樣相信祖國的發展,展望祖國的未來。

經濟全球化是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程度大為增強、阻礙生產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種壁壘不斷削弱,經濟運行的國際規則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產生的。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萌芽可以追溯到到16世紀—18世紀。

1、必須堅定不移、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當中去。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必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歷史潮流,它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類國家的政策選擇,而是跨世紀國際經濟關系變化的總體趨勢。

如果我們否認乃至拒絕它,既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會給我們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危害。閉門自守必然導致落後,我國在這方面有過慘痛的歷史教訓。

2、注重科技發展和人力資源培養戰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學技術在全球的高速發展和加速傳遞,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機會。發展中國家可以從發達國家那裡吸取技術發展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可以根據客觀需要和現實可能。


(7)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擴展閱讀:

經濟全球化的意義

1、促進發展模式創新

全球化促進生產、資源、人員、貿易、投資和金融等生產要素全球優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國公司已發展到在全球布設研發、生產、銷售鏈條的全球公司階段。經驗顯示,一國經濟開放度提高與其人均GDP增長之間成正比。

2、促進國際利益融合

利益融合既表現在經濟領域,又表現在其他領域;既表現在雙邊領域又表現在多邊領域。國家間經濟相互依賴逐步深化,俱榮俱損局面開始形成。全球經濟鏈條越擰越緊,一國經濟發展對全球經濟發展的依賴增強。

3、促進安全內涵擴展

安全已從傳統安全領域擴展到非傳統安全領域。恐怖主義、經濟安全、環境惡化、氣候變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威脅增大,涉及到經濟、民生、社會和自然等廣泛領域。



⑧ 國際貿易問題:關於技術進步的,第一張是中性技術進步,第二張是勞動節約型,第三張是資本節約型

勞動節約型技術進步(labor-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時,生產中的資本要素的生產效率的版增加大於勞動的生產效率的增加。結果,權由資本替代勞動,在工資率/利率比率不變的情況下,資本/勞動比率上升,由於對每單位勞動來說,現在使用更多的資本,因而這種技術進步成為勞動節約型的,這樣,達到原有的產量現在可試用較少單位的勞動和資本,但資本/勞動比率上升了。

⑨ 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發展的影響:
一、金融危機加快世界經濟格局變遷,有助於我國話語權的提升
金融危機爆發前,美英德法意日加組成的七國集團(G7),由於囊括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協調經濟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對發達國家,也對整個世界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國際金融危機作為分水嶺,二十國集團(G20)首腦峰會為標志,G20逐步取代G7,開始在協調全球應對金融危機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以前,G7成員國的財政部長、中央銀行行長們坐在一起就可以對全球經濟「發號施令」,如今不行了,越來越多的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和發展中國家已經緊密地融入到全球國際分工鏈條當中。傳統發達國家的經濟地位在相對減弱,新的力量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越來越突出,沒有這些新興力量的參與和支持,很多全球經濟問題根本就解決不了。
在這種形勢下,我國的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比如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重要機構的一些高級職務由中國人來擔任;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從2.77%提高到4.42%,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股東。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和發言權已有較大躍遷,基本實現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外圍到核心、從配合討論到參與決策的角色轉變。當然,這一過程是比較曲折艱難的,需要經過不懈努力,才能繼續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二、大宗產品價格走低有利於我國改革發展
近期,黃金等貴金屬價格出現大幅暴跌,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出現了穩中趨跌的態勢,這裡面固然有國際游資炒作、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美元指數變化等因素的作用,但從基本面來看,剛需不足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增速普遍放緩,暫時告別了高增長期,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全球經濟的低迷,必然造成大宗商品需求的下降,價格回落應該是遲早的事兒。由於我們是石油、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大國,東西便宜了,我們進口開支節省了,企業的能源原材料成本隨之降低了。
過去幾年,新興經濟體出現嚴重通脹,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的,當前價格下降也使過去飽受困擾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有所緩和。另外,長期以來,在粗放型的增長模式下,我國資源性產品的價格被壓低,雖然在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改革沒有到位。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降低,國內的通脹也相對溫和,為加緊推進這方面改革提供了較好的空間。我國應抓住千載難逢的機遇,切實推進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手段在資源配置和淘汰落後產能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三、外需收縮和摩擦增多等因素直接沖擊我國出口
世界經濟復甦動力明顯不足,國際機構一再下調經濟增長預期,包括寄予厚望的美國經濟,增速從1.9%下調到1.7%。一直以來,信用卡和與之伴隨的借貸消費模式風靡美國,而金融危機則給美國民眾的消費理念帶來巨大沖擊,3年內約有500萬個美國家庭關閉了信用卡賬戶,再加上失業率居高不下,美國人還不敢大筆消費。歐洲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各國財政緊縮,如希臘,過去3年,經濟萎縮了1/5,民眾生活水平下降了1/3,一半的年輕人沒有工作。美歐是我國主要貿易夥伴,他們的日子難過了,買我們的東西就少。以前我們出口增長一般都是每年20%多,現在很難保持兩位數,去年是7.9%,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力爭增長8%左右就不錯了。
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之間是相互關聯的,經濟增長快,貿易增長也快,經濟增長降下來,貿易增長也降下來。2012年全球貿易的增速只有2.5%,低於過去20年平均水平的一半。根據WTO預測,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也只有3.3%。最關鍵的是,每當世界經濟處於擴張期,主要發達國家就會積極倡導自由貿易,而當世界經濟處於低迷不振的時候,主要發達國家就會祭出貿易保護的大旗。2012年貿易保護主義的勢頭就比較猛,我國共遭遇21個國家發起的77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27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6%和369%。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全球市場需求減弱、競爭加劇,各國貿易政策愈加「以自我為中心」,各種貿易投資壁壘明顯增多。今年以來,我國遭遇的貿易保護更是由傳統製造品擴大到光伏等新能源領域,使得我國新能源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當前以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呈現常態化、復雜化趨勢,貿易摩擦將貫穿我國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的全過程,應對貿易摩擦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四、熱錢大進大出加大我國金融風險
熱錢,又稱游資或叫投機性短期資本,是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熱錢為了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牟取暴利,它在國際市場上興風作浪,翻雲覆雨,快速進出市場,製造狂熱氣氛,然後在高價位時悄然出貨套利而走,掠奪巨額財富,甚至引發金融乃至經濟危機。
現在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都在想方設法救助經濟,推出量化寬松甚至超級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釋放出的貨幣在全球大規模流動。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一改2012年相對平穩的態勢,出現急劇攀升,其背後有大量國際熱錢流動的因素,特別是造成短期內人民幣快速升值,給我國出口行業等帶來巨大壓力。2013年1至5月,我國有4000億元左右來自於境外熱錢流入。熱錢大規模流入使得我國外匯占款被動投放壓力大增,前五個月我國外匯占款投放高達1.58萬億元,是上年全年的3.2倍。熱錢主要為追逐利差、匯差,人民幣1年期存款利率達到3.5%,大大高於近乎零利率的美元,或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近2%,特別是前5個月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高達5.6%。
熱錢「有進就有出」,近來對美國提前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預期逐漸增強,熱錢開始從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撤退。這意味著投放到市場上的人民幣規模相應減少,6月底所謂的「錢荒」,與此也有很大關系。熱錢的快進快出,不僅造成較大金融風險,而且對我國貨幣政策調控造成了很大壓力。熱錢來時有沖擊,走時也有風險。
五、全球貿易格局變化帶來嚴峻挑戰
在WTO的日程表中,多哈回合談判始終是一項重要工作。但原定3年的談判期限一拖再拖,如今已進入第12個年頭,而且由於各方不願妥協退讓,多哈回合幾乎成為「雞肋」,談判前景不被看好。
與多邊談判陷入僵局相比,區域經濟合作蓬勃發展,雙邊談判大有取代多邊之勢。奧巴馬政府已經在全面推動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談判,近期又啟動了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談判。無論TPP,還是TTIP,其目的是重塑新的貿易規則,重掌國際貿易領導權,談判排除的都是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其咄咄逼人之勢溢於言表。TPP協定對我國經貿的影響已經非常明顯,如果歐美之間達成協議,將成為史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美歐關稅降至零、覆蓋世界貿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將改變世界貿易規則、行業標准,挑戰新興國家,尤其是金磚國家間的准貿易聯盟。那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將被徹底邊緣化。這樣對我們來說,在制定新的投資、貿易等規則的時候,我們無法參與,歐美貿易和投資標準的提高,促使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不得不進一步進行新一輪改革。
六、創新競爭力有被拉大的風險
金融危機後,為了重振本土工業,美歐等發達國家將「再工業化」作為重塑競爭優勢的重要戰略,推出了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鼓勵科技創新、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和措施。然而,面對全球以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的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我國創新能力不足,與歐美發達國家在高端技術領域的差距面臨再次被拉大的風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外資帶來了大量中低端技術,促進了我國技術進步。由於當前我們製造業的一些傳統比較優勢在喪失,比如,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勞動力成本呈顯著上升趨勢;隨著房價的飆升和城市建設的大規模推進,土地成本大幅提高;近年來人民幣累計升值超過30%以上,我國出口價格優勢不再;霧霾天氣等使得老百姓對環保的要求日益提高,製造業環保成本大幅增加等等,一些跨國企業開始從我國迴流到本土,或轉戰東南亞等地尋找更加低廉的勞動力市場,外資流入我國速度開始放緩,技術引進步伐也相應放慢。當然,現在我們已經掌握了中低端技術,需要更多的高端技術,而高端技術歐美國家從來都是嚴格封鎖的,我們引進不了,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與技術進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