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2017國際貿易形勢論文

2017國際貿易形勢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01 10:44:02

1. 國際貿易理論案例分析題

1、因為是CIF條款,且賣方為貨物投保了水漬險,那麼貨物在海上遭受暴風雨,海水湧入船艙內,致使部分化肥遭到浸泡,以及數日後,又發現部分化肥包裝袋破損。這些損失顯然是因為海水浸泡所致,且在水漬險承包范圍內,所以,因由保險公司承擔損失。
2、因為發盤規定B公司的答復必須在5月10日前到達中方,而實際接收的電報於5月11日才到達,而此時又恰縫該種貨物國際市場價格暴漲,因此,完全有理由拒絕成交。但是,如果考慮到日後與該客戶的合作,可以考慮適當提價,以便雙方都有利可圖。
3、開證行拒付貨款有道理——因為是CIF條款,那麼信用證一定有關於提單上顯示「運費預付」字樣的要求,而受益人提交的提單上沒有該字樣,那麼顯然不符合信用證的規定,所以遭開證行拒付。
4、因為合同規定索賠期限為貨到目的港後30天,而A公司在貨到半年後才提出索賠,顯然已經超過了合同規定的索賠期限,所以遭到外商拒絕。
應該從本案例中吸取的教訓就是:嚴格按照合同的約定行事,即應該在合同規定的索賠期限內驗收貨物,如有不符合合同約定事項,及時索賠。
5、(1)合同不成立——因為A公司先有還盤,後確認的發盤不正確,即「17日法國B公司當日復電:市場堅挺,價格不能減,仲裁條件可接受,速復。」這等於是新的發盤,也就是:「單價為850美元CFR中國上海,500公噸馬口鐵,履約中如有爭議,在中國仲裁」。而A公司卻回復「接受你16日發盤,信用證已由中國銀行開出,請確認」。因為16日的發盤因為A公司的還盤而作廢。所以,按16日發盤的合同不成立。
(2)A公司的失誤在於復電錯誤,即回電應該是:「接受17日復電」即可。這樣就以「單價為850美元CFR中國上海,500公噸馬口鐵,履約中如有爭議,在中國仲裁」合同成交。所以,業務人員看到國際市場價格暴漲,沉不住氣,亂了方寸,或者是對於發盤的概念理解不透,不知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以致錯過了絕好的成交機會。
6、這些裝運條款不可接受,因為a)條款限定了具體的裝船日期,這個不可能做到;b)條款限定船公司,而是否有指定船公司走天津新港到倫敦的航線,需要經過查詢方可知道,所以,該條款接受與否待定;既然是自天津新港指倫敦,那麼,c)條款是否矛盾?所以,這些條款不能夠接受。
7、合同不成立——因為美方的復電對發盤做了修改,因此構成還盤,而我方對此未予答復確認,所以合同不成立。
8、如果保單的受益人是我方,那麼外商的要求合理;如果保單的受益人是外商,那麼就不太合理,因為,應該由保單的受益人向保險公司索賠才是正根兒。
9、開證行的拒付沒有道理——因為信用證是獨立於合同之外的、單獨的單據買賣,即開證行是憑受益人提交的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單據付款,與實際貨物無關。所以,開證行的拒付理由不當,即開證行不能夠因貨物的品質為由拒付貨款。

2. 201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嗎

中國海關總署12日公布2017年中國進出口情況: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關於一向引人關注的中美貿易數據,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說,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91萬億元,自美進口1.04萬億元,對美貿易順差1.87萬億元,擴大13%。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12日表示,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的擴大,仍然落後於中美貿易整體規模的發展速度。他認為,中美之間由於統計口徑的不同,造成數據上的巨大差異,如果計入中國對美國在服務貿易上的巨大逆差,問題並不像美方表述的那麼嚴重。中國海關總署12日公布的中美貿易數據並不包含兩國間的服務貿易數據。

白明說,中國一直在採取措施以平衡貿易,中美「百日計劃」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2500億美元經貿合作都說明了中國的努力。問題的關鍵是美國應該擴大對華出口,放鬆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而單邊貿易制裁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合適方法。

3. 2017屆國貿專業學士論文題目推薦,急急急,求大神指點

4. 2017以及未來的幾年裡外貿行業什麼產品好做

外貿行業的話不同行業分類產品不一樣,不過根據目前C端潮流,全球零售化的趨勢版看,C端買家權偏好的產品比如3C數碼,可能在外貿行業里依然會是比較主流,這一點從阿里巴巴國際站的官方活動,每次都是3C數碼行業重點投放可以看出
而3C化的產品,從去年的VR,到今年的AR,以及智能硬體的落地應用方面,這類產品會保持較高的熱度和需求。不過市場大競爭也大,不一定要盲從加入。今年開始的市場更加註重專利,獨創性等因素,對供應商的要求也相應有所提高。我們是做智能硬體方面的,能感覺到這類產品的變化,同時從馬雲的各種演說,BAT三大巨頭都在智能AI高級方向的投入,也可以看出,智能領域,正在逐漸走向未來

5. 目前的外貿形勢對出口產品的影響有哪些2017

2017年有點遠啊。不過就近期的國際貿易形勢來看的話,由於政策的影響以及國內生產成本的升高,國內的一些產業在國際上面已經沒有優勢了。就本人從事的一些產業來說,13年開始到現在,外貿形勢每況愈下。每年的訂單量都有所減少。客戶也越來越難開發了。不過可能本人就職的行業是這種情形把。也不能以點概面了。希望對你有幫助。其實做進口或者內貿,可能會是以後的趨勢。

6. 我國2017年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多少

據海關總署12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比2016年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外貿回穩向好的基礎不斷鞏固,發展潛力正逐步釋放。

分區域來看,中西部和東北三省進出口增速高於全國整體水平。具體而言,西部12省市外貿增速為23.4%,超過全國增速9.2個百分點;中部6省市增速為18.4%,超過全國增速4.2個百分點;東北三省增速為15.6%,超過全國增速1.4個百分點;東部10省市增速為13%。

進口方面,我國鐵礦砂、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呈現量價齊升。具體而言,2017年,我國進口鐵礦砂10.75億噸,增加5%;原油4.2億噸,增加10.1%;大豆9554萬噸,增加13.9%。鐵礦砂進口均價上漲28.6%,原油上漲29.6%,大豆上漲5%。

出口方面,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主力。黃頌平介紹,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8.95萬億元,增長12.1%,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4%。其中,汽車出口增長27.2%,計算機出口增長16.6%,手機出口增長11.3%。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3.08萬億元,增長6.9%,占出口總值的20.1%。

「今年我國外貿總體形勢較好,但國際經濟貿易領域仍然存在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外貿高質量發展面臨一些挑戰。」黃頌平說,海關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扎實推進海關各項改革落地生根,全力促進外貿穩增長,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7. 2017年我國進出口27.79萬億元同比增長多少

1月12日,國新辦就2017年全年進出口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7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萬億元,增長10.8%;進口12.46萬億元,增長18.7%;貿易順差2.87萬億元,收窄14.2%。

六、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仍為出口主力。2017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8.95萬億元,增長12.1%,占我國出口總值的58.4%。其中,汽車出口增長27.2%,計算機出口增長16.6%,手機出口增長11.3%。同期,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合計出口3.08萬億元,增長6.9%,占出口總值的20.1%。

七、鐵礦砂、原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2017年,我國進口鐵礦砂10.75億噸,增加5%;原油4.2億噸,增加10.1%;大豆9554萬噸,增加13.9%;天然氣6857萬噸,增加26.9%;成品油2964萬噸,增加6.4%。此外,進口銅469萬噸,減少5.2%。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上漲9.4%。其中,鐵礦砂進口均價上漲28.6%,原油上漲29.6%,大豆上漲5%,天然氣上漲13.9%,成品油上漲25.3%,銅上漲28%。

八、12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回落。2017年12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1,較上月回落0.7,表明2018年一季度我國出口仍面臨一定壓力。其中,根據網路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44.2,較上月回落0.6。

8. 2017年及以後外貿會是怎樣形勢

一、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

  1. 全球經濟復甦依然脆弱。2017年,世界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深度調整階段;

  2. 國際貿易格局繼續深刻演變。隨著主要經濟體結構調整的進行,全球價值鏈進入重構期,「消費國—生產國—資源國」為核心鏈條的全球貿易大循環發生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路徑深刻變化;

  3. 「逆全球化」升溫、國際貿易投資環境惡化;

二、外貿發展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1. 國際市場需求疲弱。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投資活動低迷,對能源資源、中間產品、機械設備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資品國際貿易增長顯著放緩;

  2. 外貿傳統競爭優勢繼續弱化。中國外貿傳統競爭優勢正在減弱,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正處於「青黃不接」階段,產業發展面臨發達國家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雙頭擠壓」;

三、外貿發展新動能加快積聚

  1. 外貿新優勢正在加快培育。中國外貿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能力進一步增強;

  2. 外貿穩增長調結構政策效力日益顯現;

  3. 外貿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因此,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相關政策持續落地生效,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2017 年中國外貿佔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貨物進出口大國地位繼續得以鞏固,質量效益繼續提升,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閱讀全文

與2017國際貿易形勢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