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貿易摩擦對我國對外貿易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企業角度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與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進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貿易摩擦不斷的發生。對此,我國必須採取有效措施,應對各種形式的貿易摩擦。因此,建議採取以下對策措施:
1、分析主要國家與我國經貿關系的實質,制定出中、長期戰略
在我國所發生的貿易摩擦中,詳細分析所發生的原因、實質是各不一樣的。如美國和日本對我國的經貿關系實質是有本質區別的。美國在面向21世紀的進程中,對外經貿戰略的核心是對外實行經濟擴張和霸權主義,調動和開發全世界的資源為美國的「國家利益」服務。並將這種經濟戰略與其強權政治、霸權主義相互配合,想繼續維持稱霸世界的經濟秩序。美國在這種戰略的指導下,與我國發展經貿關系其目的是想把中國逐漸納入他稱霸的體系內,為其國家經濟戰略服務服務,在接觸中遏制中國。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美國不甘心把中國這個商品和資本新興市場拱手讓給日本和歐盟等發達國家,迫不得已才對我國經貿政策進行調整,發展同我國的經貿關系。
日本對於我國來說,只是競爭對手而已。因此,與我國的經貿關系不是敵對的關系,只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一切戰略都是為其獲得經濟利益服務。經貿關系順利的發展對兩國經濟的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日本也深知與我國發展經貿關系對日本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經濟的復甦。因此,不會輕易的破壞這種關系。
因此,我國要對不同的經貿關系實質進行分析,分別制定出不同的長期戰略對策。
2、細分國商品市場,制定出商品進入對策
對於我國不同的商品市場要進行細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是不同的,就是發達國家也有很大的差距。如美國和日本都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市場經濟為主體。但對市場採取的政策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日、美兩國在市場細分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國在制定商品進入市場對策時,必須分析商品市場與我國商品市場的互補性,我國商品進入的優勢所在。
3、盡可能避免摩擦的發生,化解矛盾
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我國對外貿易受到關稅壁壘的限制使我國的對外貿易處於不利的地位。同時,各國都在推行戰略性貿易政策,竟相保護本國市場謀求打開別國的國內市場,這就必然的要導致我國與各國的貿易摩擦。為此,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化解矛盾、解決摩擦。其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國家出面組織跨國公司,到有關國家投資,當地生產,當地銷售,把貿易摩擦的矛盾轉移到國外,並在當地可以得到解決。跨國公司的建立,即可以避免關稅壁壘、開拓國外市場,又可以吸收和利用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但就目前來看,我國的跨國公司不僅少,而且具備與國際上同行業跨國公司競爭實力的很少。因此,我國必須盡快組建一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國家對這些公司給予大力的支持。
4、從第三國出口到美歐等發生貿易摩擦較多的國家,減少我國直接對日美的貿易順差額
在對外貿易中,為了減少我國對美等國家的貿易順差,還可以採取通過第三國出口的辦法,減少對美等國的貿易順差。特別要鼓勵我國有實力到國外投資的企業,到投資國生產與美等國有互補性的產品,然後,出口到美國等一些國家。這樣,即可以達到出口、佔領商品市場的目的,又可以避免與美等國家直接發生貿易摩擦。
總之,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下,我國必須事先制定出對美國等國家的中、長期戰略對策,認清形勢,在沒有能力與美等國家對抗時,應避免一切貿易摩擦的發生
2. 國際貿易外部效應有什麼消極和積極影響
你好,
你所給出的內容太少了,
我們都是不熟悉的,
所以你再給一些提示,
這樣我們方便回答!
3. 物價上漲對外貿有什麼影響積極或者消極影響
我以經濟學和價格學的原理來解釋一下,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具體的物價上漲原因有以下幾點:
1.供求規律的長期表現形式為供不應求;
2.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一年之內人民幣對美圓的匯率上漲了5%,也就是增值了5%,現在我國的各種工業產品大部分是出口銷售,國內自己人消費的其實很少,因為大家的錢都拿去買高價房了,誰還有多餘的閑錢用來自己消費???
3.寡頭壟斷行業造成商品不能充分競爭;
4.國家宏觀調控,包括提高或降低銀行利率,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資金流入市場,刺激經濟增長,經濟增長必然帶動物價上漲;
5.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指太多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造成的超額需求狀況; 其實通貨膨脹有3種解釋,這只是其中一種。
6.生產要素價格,其中土地是最關鍵的,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受國家嚴格控制,導致土地的取得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帶動其相關的產業鏈條同時受影響; 當然房地產價格上漲還有很大原因是因為炒房引起的。
7.國家財政購買力度,包括國家政策性銀行,國家認為某種商品的價格高了,就減少對某種商品的購買,反之道理一樣。
8.物價指數,資金具有投資回報率或資金價值,也就是折現率和本金化率.說白了就是未來的錢不如現在的"錢"值錢,未來同樣的錢購買力不如現在買的東西多;
9.國際經濟對我國有很大影響,包括外匯儲備情況。目前我國大概有2000萬億美圓的外匯儲備。自從加入WTO以來,跟國際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了。
10.這一條本人認為非常關鍵。美國大型金融投機集團對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果的掠奪。
中國外匯制度改革以來,尤其2007年,人民幣對美圓上升5%,這是美國控制的。目的是象90年代對日本進行經濟掠奪一樣。舉個例子:2006年1美圓=10元人民幣,美國人在2006年用1美圓換了10元人民幣,用這10元人民幣買了上海一套房子,2007年上海房價翻一翻,美國人把房子賣了得到20元人民幣,而2007年人民幣升值,假設1美圓換8元人民幣了,美國人再將20元人民幣換成美圓就是2.5美圓。如此可見,美國人的1美圓在一年時間就變成2.5美圓,他賺了中國多少???2.5倍的利潤啊。而且這2.5美圓回到美國又可以繼續投資美國,美國經濟又可以發展了,美圓重新升值。還有1美圓換成人民幣10元投資固定資產後,市場上就少了10元流通,中央銀行就會發行10元人民幣來彌補這個空擋,而這2.5美圓走了以後留給中國的卻是市場上多了10元人民幣,還不通貨膨脹才怪。中國被掠奪後,人民幣再度貶值。就跟日本一個結局,看著吧,朋友,有你哭的那一天......
再來看看價值規律,它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綜合了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
商品價格的本質是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內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決定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價值規律的作用:
1.自發的調節生產和流通;
2.自發的刺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提高生產率;
3.造成貧富兩極分化.
通常所說的物價其實就是生產價格,而生產價格是由部門平均生產成本加上社會平均利潤構成的價格.生產價格就是價值的轉化形態.
4. 人民幣升值猛,對進出口貿易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
人民幣升值,對比一下其他國家的貨幣就貶值,也就是說等額的人民幣就能獲得更多的其他貨幣,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購買力增強了。對於進口貿易來說,多出來的貨幣可以購買更多外國商品,而對於出口貿易則相反,我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相應上漲,某些國家可能會轉而尋找替代商品從而直接影響對我國商品的需求。總而言之,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不利於出口。
人民幣升值後有利與我國企業對外投資,出國留學和旅遊也會比之前便宜。由於我國經濟最先緩過勁來,所以國際貿易訂單也在逐漸增加,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這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非常有利。希望將來可以和更多國家用人民幣直接結算,這樣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就會變小。
5. 如何減少國際貿易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我們可以知道,國際貿易對我們環境有很多不良的地方。比如海運方面,運輸的船隻會排放大量有害物質到海洋中去,公路運輸也會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氣體。為了減少我們國際貿易對環境的影響,我們要合理化分工,充分利用我們運輸工具,提高運輸質量和運輸合理化。這樣不會過多,浪費運輸資源,導致污染排放加大。同時我們也要使用一些新型能源或者運輸工具,這樣更環保,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如果還有疑問請致電我們歐高國際。
6. 超級力量2突然顯示經濟衰退對外貿造成負面影響
隨機事件 全靠抄人品。
對於中國來說,要想旅遊收入多,需要在預算中提高旅遊這一項的支出,短時間內會虧,但長遠來看是有利的
至於樓主說的0稅收,主要靠旅遊和資源等方面的收入,對於中國來說,實難實現,我用中國(還有美國)統一世界時,都沒能達成這一目標。
歡迎追問 望採納!
7. 進出口貿易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正常的說沒有負面信息,相對來說給我國帶來了很大的益處,是有益無害的
8. 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積極作用: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了世界范圍年誒資源培植效率的提高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消極作用:
第一,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發達國傢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一邊是發達國家財富的不斷積累,一邊是發展中國家貧困的不斷加劇,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第二,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這在促進各國經濟合作的同時,也使得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其他國家,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經濟全球化原因
導致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因素主要有:
首先,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不僅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傳送的成本,打破了種種地域乃至國家的限制,把整個世界空前地聯系在一起,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
其次,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公司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適宜的企業組織形式。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大大促進了各種生產要素在全球的流動和國際間分工,並由此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
最後,各國經濟體制的變革。20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的計劃經濟國家紛紛放棄計劃經濟體制,轉而向市場經濟過渡。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經濟滯脹而減弱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更加強市場機制的自發調節作用。在國際范圍內,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其成員對本國或本地區市場的控制大大放鬆,貿易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的進程不斷加快。所有這些都為國際資本的流動、國際貿易的擴大、國際生產的大規模進行提供了適宜的體質環境和政策條件,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網路--經濟全球化
9. 加入WTO對我國造成的消極影響。
二、加入WTO後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一)可能出現對外貿易逆差和國際收支逆差,因為大量的外國產品將會沖擊國內市場,而我們不能更多地用行政手段去限制;
(二)對民族工業會形成沖擊,產生負面影響,因為我國的銀行、保險、商業超市的競爭力不高,這些服務行業在加入WTO之後短期之內就會出現問題。最令人擔心的幾個具體的產業是:
1、汽車行業:我們存在的問題是:
①產量少,小汽車不到一百萬輛,國內的人均需要量每年約六七十萬輛;
②價格貴,老百姓買不起;
③開發能力不夠,不掌握世界一流的汽車如何開發;
④投資少。
2、鋼鐵行業:我國的鋼鐵行業是全球之最,產量超過日本,但突出的問題在於鋼材的品種不夠,勞動生產率低。
3、農業:加入WTO以後,美國、歐洲大量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糧食價格便宜。而我國農產品目前存在的問題一是糧食價格太貴,二是成本很高,我國要保持原有的糧食價格就沒有辦法賣出去了,不提高價格,農民的收入會減少,則會影響農業的發展。
4、信息產業;一旦加入WTO,北京、上海、天津三個城市的信息產業要全面開放,開放包括傳呼機、手機、家庭電話等,外國人都可以投資,這也將會對我國形成很大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