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糾紛咨詢專家委員會

國際貿易糾紛咨詢專家委員會

發布時間:2020-11-30 23:18:52

⑴ 對外文化貿易專家委員會:中國文化產品如何走出去

充滿創意的聘書的頒發,標志著對外文化貿易專家委員會的正式成立。同日召開的對外文化貿易工作座談會以及「文化部外聯局2012年度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申報項目」評審活動,也為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理論研究和實踐的同步發展、打造中國對外文化貿易「智庫」實實在在地開了一個好頭。 這條資訊發生在
一支強有力的專家隊伍 正如侯湘華所說,開展對外文化貿易工作,推動我國文化企業和文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既關繫到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外貿的轉型,將文化產業打造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也關繫到建立可持續性的文化交流與文化傳播機制,關繫到提升軟實力、擴大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戰略。「為推動對外文化貿易工作,落實中央對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指示精神,文化部明確提出對外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並重的工作原則,並於2010年頒布了《文化部關於促進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總體規劃》。」 作為一個新興工作領域,對外文化貿易工作特別需要專家學者的先期理論探索和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同時,隨著決策科學化進程,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專家隊伍作為政府開展對外文化貿易工作的智力支持也成為必須。文化部外聯局對外文化貿易專家委員會的成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據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助理趙海生介紹,專家委員會以政策咨詢、理論研究、項目評審、人才培訓、案例分析等為主要職能,具體工作包括為對外文化貿易政策制定提供咨詢;為《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年度報告》提供專題研究文章和意見評估;為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扶持項目提供項目評審;為文化產業國際復合型人才培養提供培訓;為《中國文化產品「走出去」重點案例匯編》提供案例分析;承擔對外文化貿易專項調研課題等。 「首批委員會成員涵蓋了文化產業、對外文化貿易、對外文化傳播、政府行政管理等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均為近年來在對外文化貿易專題研究上比較活躍並有所建樹的專家學者。委員會成立後,將結合我國對外文化貿易規劃及項目需求,不定期召開專題研討會、項目評審會、培訓活動等,進一步推動『政策引導、信息服務、平台搭建、資金扶持、人才培訓』相關工作,以及對外文化貿易政、產、學、研相結合工作體系的建立。」文化部外聯局貿易處處長鄭文說。一個暢所欲言的討論機制 作為專家委員會成立後的第一次會議,當日的對外文化貿易工作座談會上,與會專家暢所欲言,紛紛將自己數年來的研究成果和思索與大家分享,在對外文化貿易領域的真知灼見層出不窮。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提出了文化貿易的三個發展階段概念,包括文化貿易的重商主義階段、文化的自由貿易階段、文化的共同體階段。他認為,中國未來很有可能成為全球文化交易的中心,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一點,將全球普遍認可的價值和中國傳統價值相結合、將國內市場和國外潛在市場相融合,推動國際藝術產業集聚。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也表示,諸如文化保稅區的設立有助於推動本國文化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他認為國際文化經濟特區、中華自由貿易區等有利於國外人才和資本的進入,促使國際性經濟效益在國內發生。此外,「紐約藝術聯盟每兩年做一個藝術行業對外貿貢獻的調查,我們的戰略任務也要明確,要有適合我們角色的宏觀設計。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對中國內容生產和銷售的扶持,不要拘泥於主體」. 不少專家都認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李嘉珊說:「文化如水,真正要滋潤下來,效果最好的可能還得是『中小微'.」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李小牧也建議增加抓手,做一些符合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的東西,推動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走出去。同時,二人都強調加強調研的重要性。「海外文化市場急需做深度調研和富於時效性的調研,了解各地民眾對產品的接受度和深度需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周慶安還建議注意地區平衡,要「有意識鼓勵增加對東南亞、中東、拉美、非洲地區的關注」.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表示,國務院先後批准了30多個區域發展規劃,突出區域經濟合作原則劃分,勾畫出新一輪區域發展大格局。對外文化貿易要順應這個潮流,考慮中國文化的地緣做出戰略規劃,構建東中西部文化外貿發展大格局。「中國浙江中西部地區的橫店憑借影視基地,參與國際影視製作,實現出口不出國,這種形式值得借鑒。」同時,他認為要從科技研發、企業培育、政策扶持、進出口機制等方面多管齊下,逐步改善對外文化貿易機制。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也表示應圍繞國家戰略配套文化貿易的扶持政策。「要以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為主要目標,不管是參加展會還是推出產品,要形成產業價值鏈的優勢,彌補企業在國際價值鏈中的薄弱環節。」他還建議把學術機構所做的一些涉及對外貿易的研究成果進行對外展示和交流,充分利用。一場有引導意義的評選 近期,文化部制定了《文化部外聯局2012年度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項目申報、評審及扶持辦法》。當天的會議上,專家們從文化價值體現、影響力、創新性、商業性、國際市場開發和營銷潛力等多個細化標准綜合考慮、打分,對包括演藝、藝術品、動漫及游戲、影視產品等在內的一些2012年度文化產品與服務走出去申報項目進行了細致、嚴格的評選。 這一項目評審旨在根據「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從政策層面進一步加強政府對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引導作用,鼓勵企業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加快創新發展,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並通過對中小及民營企業的引導,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文化領域,從而推動我國文化產品與服務通過更廣泛的渠道、以更加活躍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式走出去。對此,專家們普遍表示高度認可,並為其進一步完善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建議。中國科學院戰略問題咨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認為項目評選這種形式表明了政府的態度。

⑵ 今年被選去當森林武警

10專家精解今年養啥心中有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國食品產業網 (2005-1-12 19:07:40)

養豬:根據2003年和2004年的豬糧比價形勢,只要大家冷靜看待養豬價格的變化,不盲目發展,適當控制母豬的數量,肉豬的價格有可能仍然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願各位生豬養殖者共同努力,共同致富。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 王林雲(一)

過去10年我國養豬行情的分析 在養豬成本中,飼料成本佔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豬糧(玉米)比價的高低與養豬是否盈利有密切關系,這是養殖者決定能否養豬的主要依據。

分析1994~2002年我國的豬糧比價發現,這個比價的變動有一定規律,如果以豬糧比價5.5作為一個分界點,出現了大約18個月左右的變動周期(除個別月份外)。即18個月左右豬糧比價超過5.5,接下來18個月左右低於5.5,之後,又有18個月左右高於5.5。具體時間為:1994年6月~1995年2月大於5.5;1995年3月~1996年8月小於5.5;1996年9月~1998年3月大於5.5;1998年4月~1999年10月小於5.5;1999年11月~2001年3月大於5.5;2001年4月~2002年9月小於5.5。

但這個規律從2002年10月開始被打破,從那時開始至今,連續24個月豬糧比價高於5.5,目前還看不到下降之勢。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局面。我認為主要是由於下列原因:

1.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化率大幅度提高,大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務工。據統計,全國農民每年有1.2億人進城打工,加上每年1 300萬人口的農轉非,和大約700萬學生上學。農村的千家萬戶分散的養豬,大大減少,而城市裡豬肉的消費量則相對增加,這是主要原因。

2.仔豬死亡率增高。雖然近年來我國飼養的母豬總數增加,2001年與1996年相比,幾乎增加了23%以上(近1 000萬頭),母豬數占存欄數的比例,由1996年的7.8%增加到2001年的9.55%。但每頭母豬年提供的出欄肉豬數反而下降,1996年約為15.1頭,而2002年下降至13.3頭,可見,有許多仔豬在出生至斷奶期間死亡。

3.養豬生產者面對市場變化的形勢,頭腦更理性。1996年9月開始的一輪養豬高潮,許多人頭腦發熱,有的鄉鎮領導大力號召養豬,許多非農單位也紛紛加入養豬行列,致使苗豬、肉豬價格不斷上升。1997年5月全國豬糧比價達到7.7,創歷史記錄。結果是:1998年4月開始豬價下降,玉米價上升,至1999年5月達到最低點,全國豬糧比價降至3.8。2002年10月開始的新一輪養豬高潮,許多養殖者更為理性的思考,不再盲目大規模的興辦豬場,只是作了一些結構上的調整,因此豬糧比價一直保持在5∶5~6左右。

(二)對2005年我國養豬業的期望 根據2003年和2004年的豬糧比價形勢,只要大家冷靜看待養豬價格的變化,不盲目發展,適當控制母豬的數量,肉豬的價格有可能仍然保持在2004年的水平。雖然春節過後,豬價會有所下跌,但這是正常的規律,每年在5月前後和9月至春節期間都會有規律的上升。

願各位生豬養殖者共同努力,共同致富。▲

養羊:發展養羊應該是以草定畜,適度規模。把多餘的消耗大而產出少,吃的多長的慢的老、殘、弱、劣羊及時淘汰屠宰,精簡下崗,省出飼料羊舍,供其他羊吃用和增產。以市場為導向,資源為基礎,效益為目的,產業經營和科技為手段,向集約化、現代化、商品化發展,是農村發展養羊,走向致富的重要途徑。



飼料是發展養羊的物質基礎,羊是草食動物,草食動物的優勢在於草,沒有足夠的飼草就談不上發展羊的數量,沒有高質量的飼草,談不上提高羊的質量。巧婦難作無米之炊。沒有不吃草而長肉快的品種,沒有不用飼草飼料就能養好羊的技術專家,所以我們應以草定羊,草畜同步發展。種好的草,養好的羊,雜交養羊才能取得好的效益。究竟需要多少飼草飼料呢?按一般商品成年羊計,每隻每日需干物質2~3千克,也就是羊的日採食量占其體重的3.5%左右,1千克乾草需3~4千克青草曬制。而在2~3千克干物質飼料中,精料佔1/3,青乾草佔1/3,青綠多汁飼料佔1/3,秸稈等奠底管吃。在飼料質量上,主要是蛋白質含量應有15%左右。所以在精料和乾草中,豆科植物也應佔1/3為適。舍飼羊每隻至少應貯備精料(0.5×360天=180千克)青乾草。

關於羊的飼料生產:主要是種草養羊,立草為業,也就是退耕還草,退牧還草。誰來種草,誰來養羊,這是有關政策的問題,需要細致考慮,我種草你養羊,我栽樹你乘涼,當然是不行的。必須大力發展種草養羊,大量種植適合當地高產優質牧草如紫花苜蓿、無芒雀麥、沙打旺、飼用玉米、高粱、豆類等。例如苜蓿乾草平均每0.067公頃產500~1000千克,含蛋白質20%,玉米每0.067公頃250~500千克,含蛋白8%,所以種草比種糧合算。種草和種糧一樣,要耕地、施肥、澆水、精心管理。不能種在賴地、不施肥、不澆水。要實行糧、經、飼三元結構種植。由於羔羊出生到7月齡這段時間生長最快。當年羔羊育肥就是利用羔羊前期生長發育快,飼料轉化率高的特點,配合其他措施,使羔羊10月齡日增重250克左右,越冬前出欄,以增加經濟效益。以市場為導向,資源為基礎,效益為目的,產業經營和科技為手段,向集約化、現代化、商品化發展,是農村發展養羊,走向致富的重要途徑。▲

養兔:兔產品市場無論怎樣變化,提高兔產品質量是抵禦市場變化的有效措施。在養殖業中,養兔業是比較效益較高的產業,但仍屬於微利產業。因此,要提醒養兔生產者,應以平常心態發展養兔業,想依靠養兔暴富將會令你失望的。

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 徐漢濤

商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起落不定是正常現象,但兔產品市場行情波動之大、之快往往令人難以適應,其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波動和國內市場培育不夠。積近20多年兔產品市場反復無常給人們帶來的經驗教訓,應該對兔業形勢有個正確估價,讓生產適應市場,而不是讓市場適應生產。

今年兔產品市場行情普遍看好,兔毛價格由原來的80~100元/千克,上升到120~150元/千克(剪毛),高的達至200元/千克以上(手拔毛);等內獺兔皮由10~25元/張,上升到20~60元/張,高的達到70~90元/張;肉兔價格亦有所回升。但養兔生產者應清醒的認識到,兔毛價格回升,是多年來市場低迷、產量下降的結果;獺兔皮是前幾年獺兔盲目發展,兔皮質量差受市場冷落,導致殺兔風,使產量下降的結果;而肉兔是受到國際市場「綠色壁壘」封殺的結果。

據業內人士分析,2004年兔產品市場形勢好,2005年也壞不了。因為兔毛價格尚在合理范圍內;肉兔由於國內兔肉加工業不斷興起,加之2004年7月歐盟對我國兔肉出口開了關,其現行價格將維持並顯略有走高;獺兔皮現行價格偏高,則稍有回落,但仍比兔毛、兔肉效益明顯。兔產品市場無論怎樣變化,提高兔產品質量是抵禦市場變化的有效措施。在養殖業中,養兔業是比較效益較高的產業,但仍屬於微利產業。因此,提醒養兔生產者,應以平常心態發展養兔業,想依靠養兔暴富將會令你失望的。▲

陝 (二)幾點建議

1.養兔要以市場為導向,注意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切忌趕熱門。經營兔業者要有市場觀念,要訂閱《農村養殖技術》這樣科學實用的刊物,收集市場信息和技術經驗來指導自己養兔。要知道,任何商品市場都是有限度的,「貨多價跌,貨少價漲」這是市場辯證法,所以,養兔切忌趕熱門。

2.養兔要有平常心,要立足養商品兔致富,切忌炒種發財。只要獺兔皮能穩定在30~40元/張,兔毛價120元/千克,養獺兔和毛兔都是農民增收的好產業。農民養兔就要立足商品兔生產,炒種害人害己,必敗無疑。

3.強化質量意識,嚴把兔產品質量關。當前國內外市場對兔產品需求量越來越大,但對兔產品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韓國對兔肉衛生提出不含抗生素、激素等有害殘留物等5項要求;最近日本又修訂食品衛生法,對進口我國肉類提出更高的質量要求。因此,只有強化兔產品質量,才能搶占國內外市場。▲

河南省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教授 朱士仁

經濟學、市場學、生態學、營養學角度綜合分析養鵝業,認為養鵝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市場形勢大好,前景光明。鵝屬於食草為主的水禽,抗逆性、抗病力較強,比較耐粗放飼養,養鵝設施投入少,飼養成本較低,飼養周期較短,經濟周轉較快,經濟效益較好;鵝能與林、果、漁共生共長,協調發展,能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鵝既可水養,也可旱養,既可平養,也可網養,規模可大可小,很適於農戶飼養;鵝體綜合利用率很高,其羽絨、血液、肝、腸、脖、頭、掌、舌等部都很值錢,遠高於胴體價值,深加工、精加工產品其價值高於活鵝的3~6倍;鵝肉屬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且病少,葯殘少,實屬21世紀理想的綠色食品。養鵝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所以,發展養鵝業符合我國人多地少,農村剩餘勞動力資源多,農副產品既豐富又沒有充分合理利用,蛋白質飼料短缺等國情,符合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的方向,符合21世紀發展集營養、保健、安全於一體的綠色食品要求。中國是世界養鵝大國和鵝產品消費大國,具有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國外沒有競爭對手,國內沒有進口壓力,養鵝是一個真正的自由自在的省心的產業,我們應該省時度事,大力發展。

有人擔心鵝養多了不好賣怎麼辦?其實這是不必要的顧慮。因為,目前全國鵝的飼養量僅有8億只左右,人均僅0.6隻左右,全世界總養鵝量僅14億只左右,人均僅0.23隻左右,根本不存在供大於求問題。由於鵝具有產蛋少,繁殖率低的生理特性,1隻母鵝一年只能繁殖20~40隻左右的雛鵝,且有明顯的季節性限制,另一方面養鵝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由於勞動力緊缺,工資高,一般是不養鵝的,世界上廣大的溫熱地區,不適於養鵝。所以,專家預測在15~20年之內,鵝產品不會出現供大於求局面。因此,完全可以放心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養鵝業。

那麼2005年的養鵝形勢怎樣呢?經過市場綜合因素調研分析認為,正常情況下,2005年的形勢比2004年好。其主要依據是:首先,從2004年4月至今鵝產品市場一直呈現產銷兩旺局面,鵝產品消費量日益增長,雛鵝、肉鵝一直在高價位經銷,農民養1隻肉鵝可獲利4~8元左右,養鵝效益之高是多年沒有的。人們對鵝肉產生好感,消費市場迅速擴大,呈現供不應求之勢,2005年一定會持續這種局面。其次,農民養鵝獲利,進一步激發了養鵝的積極性,雛鵝、肉鵝暢銷,高價位不會降低,良好的養鵝效益會繼續保持。其三,入世3年多農產品市場全面開放,對國內畜禽產品市場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沖擊,但國外沒有鵝產品進口,不會帶來壓力,國內鵝產品仍將在高價位上暢銷,養鵝效益會持續看好。據此可以預期,若無特殊事件發生2005年的養鵝業肯定是一個豐產豐收年。

回顧歷史,我國是一個傳統養鵝大國,近幾年在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養鵝業迅猛發展,成績巨大,但仍停留在傳統式養鵝水平上,存在重數量發展,輕質量提高,科技含量低,良種化水平低等情況,產業發展底氣不足。此情形應該引起業界同仁的高度重視,建議採取如下主要對策:

首先,要清醒地認清形勢,改變觀念,以市場為導向,認認真真、實實在在的實施科學養鵝。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養鵝,在發展數量的同時,必須切實提高質量,以適應和滿足市場需要,從而提高自己的經濟效益。雖然鵝產品市場空間巨大,發展養鵝的潛力很大,但是21世紀的食品市場門檻很高,低質量無標准或不夠標準的產品是不能進入的。必須強調指出,質量就是金錢,質量就是效益,低質量的產品等於廢品,也等於無效投入。

其次,千方百計實施鵝業產業化工程,即由能人組織帶動組建養鵝業產業龍頭實體(獨立的專業協會、合作社),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以契約的方式,統一供應良種鵝苗,統一種草供應全價飼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收購產品銷售或加工銷售,實行產、供、銷一條龍,牧、工、貿一體化的產業化生產經營模式。

其三,適度規模,切實貫徹「預防為主」方針,採取綜合防制措施,確保養鵝生產安全,是始終必須堅持的原則,千萬不能掉以輕心,疏忽大意,否則,苦果難當。▲

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員 劉五嶽

21世紀食品科學的主旋律是綠色、安全、營養。鴨鵝產品屬綠色食品,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富含人體所需的眾多營養素,並容易消化吸收。現代營養學家將鴨鵝肉與鯨魚肉並列推崇為人類的保健食品,盡可開懷美餐,絕無增加膽固醇、高血脂之憂。鴨鵝產品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愛。我國是世界第一鴨鵝生產大國,鴨鵝屠宰量分別佔世界總屠宰量的77.8%和91.63%。國際上鴨鵝產品需求量呈明顯的增長趨勢,在歐洲鵝肉價格高出雞肉2~3倍,法國則高3.5倍,在德國僅聖誕節期間就需要450萬只鵝。法國肥肝市場年貿易量約9 000噸,本國約生產7 400噸,需進口約1 600噸。自從法國人常吃肥肝心腦血管病患者減少的事實被報紙報道後,日本也掀起了肥肝的消費熱潮。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一鴨鵝生產大國,但就現有生產量,按我國13億人口計算,鴨肉人均佔有量僅為1.63千克,鴨蛋佔有量2.72千克,鵝飼養量僅有6億只左右。綜上所述可知今後世界鴨鵝產業的發展主要看中國,世界鴨鵝產品的提供主要靠中國。所以今後中國發展鴨鵝生產前景十分廣闊,國內外市場潛力都很大。

近幾年來,我國鴨鵝生產已成為廣大農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經濟支柱產業之一,養殖戶從飼養鴨鵝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肉鴨鴨苗3元/只,飼養40天左右收購價在5.2~6元/千克,平均養1隻肉鴨可賺1.5~2元;肉鵝鵝苗4~6元/只,飼養80~90天收購價8~9元/千克(2004年有的企業給農民定的收購保底價是9元/千克),平均養1隻肉鵝可賺8~12元;肥肝用鵝鵝苗約25元/只,飼養120天回收價約15元/千克,養1隻肥肝用鵝可賺12~15元。

鴨鵝的適應性好,全國各地均可飼養,過去肉鴨飼養多集中在大中城市附近,近幾年由於鴨鵝生產逐漸走上產業化規模化商品生產,就不再限於大中城市附近,如賽飛亞集團養鴨已形成(自己產、供、銷等)產業鏈就遠離了城市。鵝在全國各地都可飼養,只是由於各地產業化程度、銷售渠道不同,而經濟效益有高有低。養肉鴨與養鵝稍有不同,養肉鴨必需有較固定的屠宰加工廠收購,否則過了屠宰日齡就成了次品。鵝可以多養10多天甚至幾個月,只要錯過換毛期就可以。

為了鴨鵝生產取得較好效益,今後鴨鵝生產必須走產業化規模化商品生產之路。即龍頭企業進行良種培育,向廣大養殖戶提供鴨鵝苗(保證品種質量,防止養殖戶買種苗受騙)、指導養殖戶飼養管理衛生防疫(我國尚未制定水禽營養標准,如何飼養及利用青綠飼料,合理地制定衛生防疫程序),龍頭企業及時回收屠宰加工,這樣解決了廣大養殖戶購種飼養、防疫和銷售等難題,廣大養殖戶只要專心致志的飼養,就會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漁業局養殖處處長 樊祥國(一)

2004年水產養殖形勢分析 2004年,全國水產養殖生產仍然保持著較好的發展勢頭:養殖規模進一步擴大,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海淡水養殖發展勢頭強勁,漁業重點省的優勢區域和主導品種正在逐步形成;水產養殖經濟運行基本平穩,水產養殖產品價格上升,比較效益進一步提高,有利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主要特點如下:

1.水產養殖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水產養殖面積和產量繼續增長。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見》的下發,極大激發了廣大漁民群眾的養殖積極性,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將水產養殖業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領域,指導漁業部門制定發展規劃,採取了各種優惠政策予以引導和扶持。同時,水產品市場需求的增加也帶動了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據對全國20個省(市、區)的不完全統計,2004年1~10月份海水養殖產量達到889.8萬噸,淡水產品產量達到1 521.3萬噸,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7.1%和7.0%。各地積極開發荒灘、荒水、低窪地、大湖、大水庫及稻田養魚,養殖面積也有所增長。預計,今年海水養殖和內陸養殖面積分別比去年增加12.2%和1.6%。養殖領域也進一步拓寬,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發展迅速。2004年全國深水抗風浪網箱發展到2 736個,比上年增加770個,增長39%。

2.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發展迅猛,主要優勢養殖品種產業帶基本形成。圍繞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題,各地按照《優勢出口水產品養殖區域布局規劃》要求,加大優勢水產品養殖示範區建設的規劃、引導和投入力度,加快「兩帶一區」優勢區域的發展進程,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繼續保持迅猛發展的態勢。目前,各主要優勢養殖品種產業帶基本形成,並且向特色化、高檔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如遼寧、山東的海珍品,福建、廣東、江西的鰻魚,廣東、廣西、海南的對蝦、羅非魚,浙江、福建的大黃魚,江蘇、安徽的河蟹等,均達到了「開發一個品種,形成一個產業,帶動一方致富」的效果。今年預計全國河蟹養殖產量超過40萬噸,羅非魚產量接近9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和11%,僅江蘇省河蟹產量就達22萬噸,產值將超過100億元,佔全省漁業產值的1/4;遼寧省海參養殖已擴展到全省沿海六市,養殖面積達1.55萬公頃,同比增長90%,山東省今年海參養殖面積達2.1萬公頃,同比增長了28%,預計海參產值將超過80億元。

3.認真落實《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積極推廣健康養殖,水產養殖產品質量有了一定提高。農業部《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於2003年9月1日發布實施後,各地認真做好宣傳工作,不斷完善相關配套制度,並根據實際情況積極開展試點示範工作。努力督促養殖企業建立《水產養殖生產記錄》、《產品標簽》和《水產養殖用葯記錄》填寫制度,開展病害防治員、水產養殖用葯技術人員和養殖工的技術培訓,提高安全用葯意識,積極推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控制養殖用葯,保證養殖水產品質量,保護養殖環境。在近期對北京等5城市連續4次蝦氯黴素殘留檢測中,合格率均達100%。今年以來,沒有因為出口水產品質量問題引發新的貿易糾紛,歐盟委員會也於10月18日全面解除了對我水產品的進口禁令。

4.適應市場多樣化需求,休閑漁業開始興起。旅遊垂釣業和觀賞魚養殖在全國各地均呈現開發熱。山東省以漁業觀光、"漁家樂"為主要內容的休閑漁業園區及場點5 000餘處,安置了大批農村富餘人員就業,休閑漁業年收入達5億元,拉動漁業第三產業年產值達225億元。遼寧省休閑漁業產值已超過24億元。河北省垂釣休閑漁業發展迅猛,目前垂釣場已近3 000家,其中,園林式、生態型的垂釣園已達300餘家。

(二)2005年發展趨勢

1.發展海淡水名特優水產品養殖仍將是各地養殖品種結構調整的熱點。鰻、鱖、虹鱒、斑點叉尾、大黃魚、石斑魚、真鯛、河蟹、鋸緣青蟹、對蝦、青蝦、扇貝、鮑魚、龜類、海參、珍珠等優質水產品,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深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今後,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競爭的加劇,全社會對水產品的品種和質量都會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因地制宜發展名特優水產品養殖仍會成為各地今後發展水產養殖的重點。

2.積極拓展養殖新領域,不斷優化養殖方式。東部沿海可積極發展海洋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和工廠化養殖;中西部地區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漁業和冷水性魚類養殖;有條件的地區可積極發展稻田養殖、觀賞魚養殖。

3.發展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生產優質水產品。健康養殖是指通過保持高質量的水域環境,選用健壯無疫病的苗種,合理控制養殖容量,投喂營養物質平衡的飼料,安全使用漁葯等措施使水產養殖整個過程達到科學化和標准化。生態養殖指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將傳統經驗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水產養殖科學生產體系,使養殖生產達到生態合理、功能協調、資源再生、良性循環、高產高效的目的。▲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 寧中華

2004年是我國養雞歷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養殖戶感覺最大的是雞蛋的價格大起大落,在農歷8月初,雞蛋主產區的批發價格達到每千克6.6元,而3月份低的時候每千克只有3.3元,10月份雞蛋的價格又走低。雞蛋價格的大幅波動主要是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影響和治理超載的影響。不過,總體來講那些敢於在高致病性禽流感期間養雞的養殖戶還是獲得了比往年更高的利潤,每隻蛋雞可以獲得15元的純利潤。種雞場就沒那麼幸運了,大多數種雞場全年大部分時間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雛雞,原因之一是一部分養殖戶根據以往的經驗今年賺錢明年肯定賠錢,不敢大膽進雛雞。

蛋雞的生產周期比較長,需要近5個月的時間才能產蛋,因此2005年上半年產蛋的雞不會比2004年下半年明顯增多,雞蛋價格同期比較應該是比較高的,而且飼料的主要原料豆粕的價格有明顯的降低,飼養成本降低,養殖戶一般還能獲得較好的收入。2005年下半年尤其是後半段的情況可能不太樂觀。優質高效始終是發展畜牧業的硬道理,優質可以提高產品的價格,現在一些地方進行的高產蛋雞生態放養就是一個生產優質雞蛋的很好途徑,之所以放養雞蛋比籠養雞蛋優質除了散養雞有選擇食物的權利外,和散養雞的心情有很大關系。高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雞的產蛋數量增多;其二是雞的飼料消耗減少,也就是料蛋比小,原來料蛋比指生產1千克雞蛋的耗料量,現在也指生產1打雞蛋(12個)的耗料量,因為很多地區雞蛋是按個出售;其三是人均飼養量的增加。

近幾年,有些地方開始規模化散養雞,而且政府還資助一部分資金。散養雞蛋的雞蛋價格顯著高於籠養雞蛋,但是大多數散養雞的農戶沒有賺到前,原因是在他們在散養雞的問題上有兩個嚴重的誤區。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散養雞不能吃全價飼料,片面地只給雞飼喂玉米、穀子等作物,全價飼料是指營養全面的飼料,規模化散養雞不可能在自然界獲得全面的營養,如果不補充全價的飼料不僅產蛋少、效率低,而且還會造成雞蛋中的營養不均衡,使散養雞蛋缺乏營養。第二個誤區就是認為散養雞只能飼養羽毛顏色雜亂的土雞,土雞除了羽毛顏色雜、蛋個小之外,產蛋量很低,而且雞上樹不好管理。選擇適宜的高產蛋雞品種進行規模化散養,如北農大培育的「農大3號」節糧小型蛋雞,不僅產蛋量能夠大幅度提高,而且雞蛋的品質照樣很好。我們2004年底在河北西部山區、北京北部山區一些地方考察時就發現今年還號稱有幾十萬散養柴雞的縣根本沒見著規模化的散養柴雞,因為養殖戶根本賺不著錢,只有養的少的戶自己的糧食不算成本才賺了一些錢,就是這樣一些地方還頻繁上電視、報紙大肆宣傳,純粹是政紀工程。發展散養雞要按照生態養殖的路子走,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要講科學,要因地制宜。

因此建議養殖企業在2005年首先要飼養優質高效的品種,使企業在同行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如果有條件進行放養蛋雞(果樹林、樹林最好),一定要准照科學方法飼養,防止高價低效。▲

中國農學會特產學會秘書長 劉 彥

特色養殖在我國已初具規模,有些品種在部分地區已形成支柱產業,經濟效益可觀,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農民脫貧致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全國的總體情況看,近2年來毛皮動物養殖(貂、狐、貉、獺兔)效益較好。主要表現為:裘皮市場需求旺盛、價格堅挺。但皮張價格的差距反映出市場對質量的挑剔,優質皮張銷路好、價格高,現在很多的生產場家,開始注意改良品種,正在由過去的單純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所以,在此提醒准備從事毛皮動物養殖的農民朋友,要注意引進優良品種,不要只追求數量、規模,在養好、養精上下工夫,才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另外茸鹿養殖在我國歷史悠久,也是一個長線且相對穩定的好項目。同樣,無論養梅花鹿還是養馬鹿選擇優良品種非常關鍵,引種前要認真考察。需要指出的是,由於茸鹿副產品深加工的滯後,消費市場沒有做大,所以近2年鹿茸的市場價格走低,養殖場普遍壓力較大。但從長遠看,其市場需求將會很大,可以作為長線投資考慮。
沒有最好的只有 最適合的

⑶ 你好!法院庭審結束後,雙方都願意調解,如何組織調解,是有法院安排時間嗎這個有沒有時間限制。謝謝!

調解員可以採用其認為有利於當事人達成和解的方式對爭議進行調解。這種方式包括但不限於:調解程序開始之後,調解員可以單獨或同時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進行調解;調解員單獨會見一方當事人的,可向他方當事人通報單獨會見的情況,當事人另有要求的除外。

調解員可以對爭議進行面對面的調解,也可以進行背對背的調解;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可以要求當事人,提出書面或口頭的建議或方案;調解員可以根據具體案情,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聘請有關專家就技術性問題提供咨詢建議或鑒定意見;調解員可以要求當事人提交補充材料。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可以根據已掌握的情況,依據公平合理的原則,向當事人提出解決爭議的建議;經過調解,在當事人之間仍無法達成和解的情況下,調解員可以提出最後的建議或方案。調解在調解中心所在地進行。

如當事人另有約定,經調解中心同意,或由調解中心建議並經當事人一致同意,亦可在其它地點進行。由此產生的費用,由當事人承擔。聘請有關行業的專家參與調解工作,所產生的費用,由當事人承擔,經過調解,如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由各方當事人在和解協議上簽字及/或蓋章。

應當事人的要求,調解員可根據和解協議的內容,作出調解書,由調解員在調解書上簽字並加蓋調解中心的印章。除非為執行或履行之目的,和解協議或調解書不得公開。雙方當事人簽訂和解協議時,可以在和解協議中加入仲裁條款。

該仲裁條款的內容如下:「本協議書對各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任何一方均可將本和解協議提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請求該會按照現行有效的仲裁規則進行仲裁。各方同意由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一名獨任仲裁員,組成仲裁庭,進行書面審理。

仲裁庭有權按照適當的方式快捷地進行仲裁程序,仲裁庭根據本和解協議的內容作出裁決書。仲裁裁決是終局的,對各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

(3)國際貿易糾紛咨詢專家委員會擴展閱讀

調解書

(1) 製作調解書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九條規定,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2) 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條規定,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一) 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二) 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

(三) 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四) 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對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調解不成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規定,「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調解

⑷ 反傾銷是什麼意思

傾銷:

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出口經營者以低於國內市場正常或平均價格甚至低於成本價格向另一國市場銷售其產品的行為,目的在於擊敗競爭對手,奪取市場,並因此給進口國相同或類似產品的生產商及產業帶來損害。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發達國家在長期的貿易實踐中,較早地發現,反傾銷策略不僅具有防禦性特徵,其進攻性對抗性對保護國內市場更有效率。而現今,對中國提出的反傾銷也多是以反傾銷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所以,一旦你所處的企業面臨「被反侵銷」、「被反補貼」,一定要把握好時機,准備好相關資料,盡早與相關律師進行溝通,以免損失自身利益,被白佔了便宜。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糾紛咨詢專家委員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