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貿易的影響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申洪日前在廣交會上表示,近期受國內外多種不利因素影響,中國外貿出口增幅從去年8月份起,開始呈逐步放緩態勢。尤其是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中國外貿出口增幅明顯回落。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外貿出口10740億美元,同比增長22.3%,增速比去年同期減緩4.8個百分點。據此有人認為,中國的實體經濟已經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
「影響出口減緩的問題很復雜,應該分辨清楚哪些是金融危機導致的,哪些是國內的經濟周期導致的。目前我們判斷有三個因素影響中國出口下降,一是美國的金融危機,二是中國自身成本上升,三是中國國內的政策調整。」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的實體經濟,主要通過貿易、直接投資、金融和信心四個管道。
張燕生認為,首先,金融危機使貿易受到的影響,到目前為止並不大,中國1到9月份出口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也證明了這一點。貿易的影響主要看定單,但現在沒有數據表明定單顯著下降,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的企業普遍反應也不是沒有定單,而是有定單成本上升做不下來。美國5月份的消費價格指數在前三個月大幅上升之後轉而下降了0.1%,傳遞到中國,要到11、12月才能看出美國的消費下降對中國出口的顯著影響。這種影響在明年上半年會變得比較嚴重,不能掉以輕心。
其次,直接投資受到影響,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大。2000年全球的直接投資是1.4萬億美元,是一個高點,2001年全球經濟衰退時直接投資是8170億美元,跌幅達58%。而2007年全球單邊資本流動是1.5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盡管美國下半年發生了次貸危機,但全球資本流動依然很好,也沒出現很大跌幅。從中國方面看,2008年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5.55%,達52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更是迅猛增長,對外直接投資額已遠遠超過去年全年,達到25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29%。
第三,國內金融受到的影響明顯大於貿易和投資。今年9、10兩個月,美國的金融危機波及到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為了自保開始收縮銀根。母銀行緊縮銀根,使在華的分銀行和支銀行的投資大幅收緊。但國外的金融資金、貸款、投資等業務,只有外國企業和涉外很深的少數中國企業才能涉及到,所以,對中國金融業整體的影響也不大。
第四,信心預期對中國的波及比較大。美國股市大跌,雖然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向好,但中國股市基本上每天都在跟著美國股市波動,中國股市狂跌完全是受美國股市的傳染。
「目前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影響,主要是信心預期和貨幣、跨境資產交易的影響;下一步是否會通過信心預期、貨幣和跨境資產交易影響到直接投資和貿易,仍需觀察;如果影響幅度很大,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就會產生較大影響。」張燕生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道。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張禮卿也向《中國經濟周刊》表達了類似的看法,他認為,金融危機是否入侵實體經濟,主要看經濟增長。英國經濟上個季度已經出現了負增長,但中國並不明顯,「在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遭受明顯影響之後會對中國的出口造成影響,才會影響到中國的實體經濟。現在看來,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雖然在放慢,但是並沒有普遍出現負增長,所以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影響是有限的。」
金融危機還未轉化為經濟危機
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以及亞洲金融危機,都曾導致了相關國家不同程度的經濟衰退,但也都沒有轉化為大規模的經濟危機。
經濟學對金融危機的解釋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而經濟危機是指一個或多個國民經濟或整個世界經濟在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不斷收縮(負的經濟增長率)。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金融危機演變為經濟危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面的指標,諸如貿易、投資、生產、服務、消費等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經濟危機的判斷取決於經濟基本面是否全面出現了問題,GDP是判斷的綜合指標,GDP必須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才是經濟衰退,經濟衰退持續惡化就會出現全面的經濟危機。美國一季度GDP是0.9%,二季度是2.8%,而2.8%的增長率對美國及世界上任何發達國家來說都是不錯的增長。因此,目前美國經濟還不能說已經出現了經濟危機,仍需進一步觀察。」張燕生說。
「目前美國的金融危機已經很嚴重,早晚會影響到美國的實體經濟,這是沒有懸念的事實。美國經濟毫無疑問是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美國出現經濟危機,全球出現經濟危機的可能性非常大。當美國經濟步入負增長,新興市場國家很難完全避免受到沖擊。」
❷ 在當前形勢下做實體經濟好還是做貿易好
實體經濟 腳踏實地是最賺錢的
❸ 2018年經濟背景經濟和貿易低迷企業脫實向虛現象嚴重實體經濟困難加大民營或私營經濟缺乏活動該制定怎
這種情況下要加大民營企業或者是四體企業的實際經濟困難,還是挺不錯的一個解決的方案。
❹ 政府是否應該參與實體經濟經營
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的有利影響及應對方略摘要:人民幣升值的問題已引起國內外各界關注。通過剖析當前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經濟各層面的影響,本文主要從產業結構,出口貿易結構,企業轉變經營機制,緩解貿易矛盾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五個方面入手分析,最後得出結論:人民幣匯率升值所產生的最終結果是利大於弊,影響是積極的。在當前升值已成事實的背景下,我國更應積極採取相應的後續措施,來穩定與優化經濟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可能因經濟波動(匯率變動)而發生的損失。關鍵詞:匯率;人民幣升值;貨幣政策一.引言在我國傳統的匯率制度越來越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有選擇、分步驟放寬對跨境資本交易的限制,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正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標。對於我國前一階段人民幣升值的舉措究竟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可謂是見仁見智。有些學者認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發展十分不利,一是不利於克服通貨緊縮,二是不利於吸收外資,三是容易誘發金融風險。一旦人民幣升值而鉗制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不僅不會緩解東亞地區通貨緊縮的壓力,反而會使東亞地區經濟變得不穩定。當然也有很多學者認為人民幣升值是有很大好處的。比如可以更好地運用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能力;有利於開放資本賬戶,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進一步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可以緩解目前國內經濟過熱的局面,保持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等等。本文認同人民幣升值利大於弊的觀點,本文的結構是:首先敘述了盯住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經濟與改革的發展要求以及表現出來的缺陷;接下來從產業結構,出口貿易結構,企業轉變經營機制,緩解貿易矛盾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五個方面探討了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最後針對人民幣升值提出了幾項相應的後續措施,以此來擴大升值的積極影響,穩定與優化經濟環境。二.人民幣升值的積極影響及應對方略在世界經濟進入結構調整階段、而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規模擴大,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的聯系與互動明顯加強。國內外對人民幣匯率政策都比較關注,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也一直沒有平息過。近期,中國政府終於做出決斷:對人民幣匯率做了小幅度升值調整。面對國內各界對這一舉措的褒貶不一的論斷,通過對我國經濟各個層面的分析,得出結論:人民幣升值從長期來看是利大於弊的,並且可以通過一些升值政策後採取的相應後續對策來進一步擴大這種好處和促進作用。1994年以來我國一直沿用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迄今已有15年了。15年來,國際經貿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盯住型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已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經濟與改革的發展要求。它表現出來的缺陷有:首先,固定的名義匯率已喪失其真正的經濟意義,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難以形成市場出清的均衡匯率。實際中,結售匯和資本管理制度在壓抑外匯需求的同時創造了很大一部分外匯供給,而央行的持續干預以及事實上的最大市商的地位,抹平了一切真實的供求差異。央行確定的基準匯率並非市場真實供求均衡的結果,也無法反映市場的變化。其次,固定盯住美元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存在根本沖突,削弱了貨幣政策效果,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貨幣政策自主權對於中國的宏觀經濟穩定至關重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大要優先於匯率的穩定性。但人民幣對美元無彈性的匯率將我國經濟與美國緊密聯系,這使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制定受到很大的限制。再次,名義匯率固定激勵著資本投機,增加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在一個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框架下,市場的動態均衡是由國際套利資金自發維持的。而在政府維持的固定匯率制度下,盡管匯率能在長時間內保持穩定,但其潛在的炒作火力空間卻在不斷擴大。一旦因客觀情況的改變使這一制度難以維持,大量國際市場上投機性基金等游資的攻擊,將以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方式釋放這一獲利空間,從而給一國貨幣制度帶來災難性後果。正因為我國已有的匯率制度存在的這些致命性的缺陷,因此,對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改革和重新選擇已是勢在必行了。人民幣作出的小幅度升值調整就是我國匯率制度進行改革和重新選擇的契機。一項新的舉措的好與壞往往眾說不一,雖然人民幣升值在短期內對我國的出口貿易會有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以人民幣升值為代表的匯率制度改革是利大於弊,最終也會提高整個中國的經濟水平。我認為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發展是有利的,影響是積極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可以迫使我國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勞動密集型部門的資金流向資本密集型部門,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方向努力。人民幣的升值,將導致流向出口部門也就是勞動密集型部門的資金就會流向資本密集型部門,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向有利的方向調整,最終資本會轉向投資國內市場,當貨幣升值後,資本就會尋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進行投資,使這些產業有的資金進行技術創新改革,增加其國際市場競爭力,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進軍國際市場,這是伴隨著匯率下降產生的。在對很多產業有巨大的沖擊的同時,對整個中國經濟的總體走勢來說還是有益處的。(二)優化我國出口貿易結構、擴大內需,進而有助於我國形成穩定的經濟增長趨勢。中國主要以「價廉物美」打進世界市場。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對我國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造成一定的傷害,最終導致出口的減少。但同時,從長遠看,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層面分析,升值的確有利於改善我們的出口貿易結構,改善我們的貿易條件,從而對出口企業也會有正面推動作用。從貿易結構上來說,我國本應該是一個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大國,外需比重不宜過大,沒有必要一味地擴大出口規模,調整粗放式外貿發展戰略、促進外貿出口由規模導向型向效益導向型轉變已是勢在必行。此次人民幣小幅升值有助於提升我國目前出口貿易結構,同時增加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購買力,促進外需與內需協調發展,加快啟動國內需求,形成內外貿結合的發展態勢,從而起到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穩固中國經濟增長的有利作用
❺ 中國經濟的回暖到底是靠實體經濟還是貿易出口
經濟總量要上去呀!這樣才能說經濟回暖,甚至增長。
第一、需求增加。無論是境內的,還是境外的,只要有需求才能構成市場。
第二、供給結構合理調整。大家發財別擠在一條路上好嗎?
第三、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相互支持。
。。。
❻ 電子商務正在形成與實體經濟深入融合的發展態勢是指什麼
1、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導致了很多實體店關門、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等等。
2、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提
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增加人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穩健我國的經濟結構,降低泡沫的破裂風險,使國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在
運行上,實體經濟以實際財富運動為主體,整合生產要素,調節生產消費活動,創造社會真實財富。
3、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
中,在網際網路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
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
❼ 為什麼金融貿易比實體經濟更賺錢
因為金融貿易是剩餘價值產生的 環節 ,服務才是 產生剩餘價值的 主要點,特別 金融里 還 有 虛擬經濟,定價權在人 手中,可 說是 價格 有 無限可能性
樓上回答 不對,實體經濟受風險更大,因為前期投資大 ,調頭難,這兒 就是 為啥這次危機倒的 是 成片的工廠而 不是 小 公司
❽ 實體經濟在中美貿易摩擦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可以說經濟對抗中起絕對作用的就是實體經濟的基礎
中國的優勢是供應鏈優勢,外國公司想在其他地方定址建廠必須有6個或12個月的時間,這個時間過了,你就知道沒了供應鏈或供應鏈的某個環節斷了,我們只有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