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食品貿易公司衛生制度

食品貿易公司衛生制度

發布時間:2020-11-29 18:40:01

『壹』 食品設備管理制度

X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1頁 共15頁
設備管理規程

目 的:建立設備管理工作標准,使設備管理規范化,從而達到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設備綜合效能最高
適用范圍:設備管理的全過程
責 任:設備管理員、生產部經理、車間主任、技術質量部經理對本規程的實施負責
內 容:
1 設備管理的內容: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設備管理的方針、政策,嚴格執行設備管理規程,確保設備符合生產工藝的要求,達到國家規范標准。
1.1設備的日常管理:設備的選型購置、開箱驗收、安裝、調試、報廢、處理、事故的處理、設備檔案資料等方面的管理。
1.2 使用與保養:貫徹執行操作規程,加強操作培訓,認真做好交接班,保養及運行記錄,抓好日常維護保養,使在用設備達到完好標准,並逐步提高設備利用率。
1.3設備的檢查與維修:加強巡迴檢查,搞好日常保養,定期檢查與調整。
1.4設備的更新與改造:根據生產需要制定設備更新年度計劃,並適時對設備進行改造。
2 設備管理程序
2.1 設備組負責本廠的設備管理各項工作,日常維護和修理計劃由設備管理員執行。
2.2 設備組負責設備日常管理工作,負責全廠設備保養及維修等具體工作。
2.2.1負責全廠設備管理工作,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轉,保證生產正常進行。
2.2.2負責辦理車間的設備更新、報廢、技改工工作,保持帳、物相符。
2.2.3 設備組長負責編制年度(季度)的備件計劃、組織檢修,並做出材料、
XX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2頁 共15頁
備件等預算報生產部,完工後驗收。

2.2.4 做好全廠的設備管線保溫、防腐、防雷電工作,定期組織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安全生產。
2.2.5建立健全設備檔案,負責設備事故的調查、分析並提出處理意見,上報生產部
2.2.6 完成公司下達的技改項目,做好技改方案的制定、材料預算、圖紙設計、組織措施等項工作。
2.3 各生產班組班組長管理本組生產設備,為兼職設備員。
2.3.1 班組長組織員工認真執行設備規程,做好清潔和一級保養工作,檢查並做好記錄。
2.3.2 督促班組員工合理使用生產設備,遵守操作規程,預防事故的發生。
2.3.3 了解設備運轉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與設備組聯系,及時維修
2.3.4 對本組設備保養不良和違反操作規程的人員有權批評與制止。
2.4 重要設備必須由培訓合格的操作工進行操作。
2.4.1 操作工對所用設備精心保養、正確使用、合理潤滑、對安全運轉負責。
2.4.2 操作工熟悉設備性能結構,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認真執行保養,做到「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
2.4.3 作好運行、保養、清潔交接班記錄,認真如實填寫各項記錄。
2.4.4 發生事故立即切斷電源,保持現場及時報告上級。
3 設備維修周期
3.1日常保養:進行清潔、潤滑、緊固易松螺絲,檢查零件完整等工作,每日工作結束後由操作者完成。
3.2一級保養:普遍進行緊固、清潔、潤滑、並進行內部清潔潤滑,局部解體檢查、調整,由操作者完成,每季度進行一次。(特殊設備加訂)。
X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3頁 共15頁
3.3 二級保養:對設備主體部分進行解體檢查、調整,並修復更換必要的零
部件,由維修工與操作工共同進行。視不同設備而定。
設備應適合生產品種的工藝要求,結構應簡單,便於操作,易於拆裝、清洗、和維修。
4 設備的選型與材質
4.1設備應適合生產品種的工藝要求,結構應簡單,便於操作,易於拆裝、清洗、和維修。
4.2 與加工物料直接接觸的容器、器具不得用木質、竹質、藤質的材料製造。
5 設備的布局
5.1 設備應按工藝流程合理布局,避免重復往返。
5.2設備定位恰當,不擁擠,便於按規定用途操作,並使操作工體能消耗小,便於清洗和維修。在同一室內安裝多台設備時,要考慮操作的方便和整體布局的美觀。
6 設備管理規程與記錄
6.1 設備由設備組責成專業人員制定相應的管理規程和操作規程,經批准下發實施。
6.2管理規程為本企業設備管理的法制性文件,必須嚴格執行不得擅自修改。
6.3 各項實施結果必須准確、及時地記錄。

XXX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4頁 共15頁

設備檔案管理規程

目 的:建立設備檔案管理規程,保證本公司設備具有完整、規范的檔案
適用范圍:本公司設備檔案的管理
責 任:設備組對本規程的實施負責
內 容:
1設備正式移交給使用部門運轉使用後,設備組應按規定對設備進行統一編號,並登記在設備台帳上。
2 設備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購置價值(包括出公司價、運雜費、修理費等)在2000元以上的設備為固定資產設備,不具備以上條件的設備為低值易耗設備。
3設備組應對每台固定資產設備建立設備台帳,對低值易耗設備單獨作表登記。
4設備組管理人員要定期核對帳、物,必須做到帳、物相符。
5設備檔案由設備組保存。
6 設備技術檔案資料內容
6.1 設備訂貨合同、出廠合格證、儀表精度和性能檢測記錄;
6.2 裝箱單及附件、工具明細表;
6.3 開箱驗收單;
6.4 設備備品、備件目錄;
6.5 設備使用說明書、電器說明書;
6.6隨機圖紙、圖冊;
6.7 備件圖紙;
7 設備技術檔案要有專人管理,查閱時要經設備管理員同意,檔案不應外借。

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5頁 共15頁

設備開箱、安裝、調試驗收管理規程

目 的:檢查到貨設備或調入設備是否按合同要求付貨,有無破損及安裝符合生產要求及工藝布局
適用范圍:新進設備、調入設備
責 任:設備部部長、設備管理員、安裝人員、操作員、質監員對本規程的實施負責
內 容:
1 開箱驗收
1.1 設備到後,由設備管理員組織車間設備員及車間主任一起開箱驗收。
1.2 驗收內容:
1.2.1 按合同條款與裝箱單對箱內物件逐一進行清點核對,檢查二者是否相符。
1.2.2 檢查箱內應有設備出廠合格證、使用說明書、安裝圖等原始技術資料,技術文件應完整齊備。
1.2.3 檢查箱內主機、附件有無破損銹蝕情況,有無短缺及損壞。
1.3 填寫設備開箱驗收單,由參加驗收人簽字後歸檔,對驗收中發現的問題和破損件應詳細記錄,以便與供貨單位核查、追索。
1.4 開箱驗收後將各部件按秩序歸位,以待安裝。
1.5 開箱驗收後,如不立即安裝調試,要由開箱驗收人重新封箱,封箱上要註明驗收情況,驗收人,驗收日期及最後封箱人。
1.6開箱驗收的所有文件(包括合同、裝箱單、合格證等)立即歸檔,不允許個人保存,以防遺失(必要時可復制)。
2 設備安裝
2.1 設備安裝前的准備工作。
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6頁 共15頁
2.1.1 查看安裝現場,對安裝設備的承重地面、牆壁等進行實地測量,看是否符合安裝要求。
2.1.2 檢查設備所要求的水、電、汽、線路及管道等的位置、方向等是否達到設備安裝的要求。
2.1.3 檢查設備要經過的出入口,是否足夠讓設備通過,否則要進行拆除或進行其他措施,以使設備順利到達安裝位置。
2.1.4 准備好設備安裝的進行程序,使安裝有步驟、按順序進行。
2.2設備的安裝
2.2.1 安裝應按擬定的程序進行。
2.2.2 安裝要在准備工作就緒後一次進行,避免拆箱後備件不及時到位而造成遺失。
2.2.3 設備安裝應在有關人員現場指導下進行。
2.2.4 安裝完畢後及時清理現場,為調試驗收作好准備。
3 調試驗收
3.1 調試驗收的准備工作。
與設備廠家聯系,請其派人員來調試設備。
3.2 設備的調試驗收
設備在安裝後應進行調試,調試時按技術指標逐項檢驗,先做空載運轉,再做負荷試車,記錄各項指標是否達到要求。
3.3 驗收:
調試驗收後,填寫安裝調試驗收單,驗收人簽字後歸檔。驗收合格後的設備方可投入正常使用,但對初產品要加強檢驗。進口設備的安裝調試要及時進行,以便在索賠期內發現問題時提出索賠。

X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7頁 共15頁

設備清潔保養管理規程

目 的:建立設備清潔保養管理規程,確保設備的合理使用
適用范圍:本廠使用的設備
責 任:設備管理員、設備操作人員對本規程的實施負責
內 容
1.1 設備安裝完畢後,設備管理員、車間主任、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後才能操作設備。操作前必須詳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做到正確使用。
1.2 車間主任、設備操作工為兼職設備管理員,負責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
1.3設備管理員、車間主任、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全面熟悉設備的性能、結構,嚴格執行操作規程,認真執行設備保養規定,做到「三好」(用好、管好、修好)「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
1.4 日常保養:每天開機前,操作人員檢查設備清潔情況、是否達到清潔要求,避免對產品造成污染。
開機時調試設備運轉正常後才能投料生產,生產過程中出現故障及時維修,嚴禁帶故障操作。
每日生產結束後操作人員要對設備進行清潔(要做到無產品遺留
物、無油污、設備見本色)、潤滑、緊固易松螺絲,檢查零件完整情況等工作並登記設備使用情況和清潔保養情況。
2. 以上規定,由辦公室負責檢查,發現不符合規定者,按相關制度處罰。
3.相關記錄
3.1《設備點檢表》
3.2《加工車間安全衛生檢查記錄表》
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8頁 共15頁

設備選型選購

目 的:建立設備選型選購的標准管理規程,加強設備選型選購工作的管理
適用范圍:本公司各部門使用的設備的選型及選購管理
責 任:設備組、設備使用部門、技術質量部經理對本規程的實施負責
內 容:
1程序
1.1 設備選型應遵循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實用的原則,並考慮其:工藝性、生產性、可靠性、維修性、節能性、環保性、經濟性,同時設備的選型應符合食品生產中的有關規定。
1.2 公用工程系統必須與主要設備能力和生產要求相適應。
1.3 新添設備、更新設備應由設備使用部門提出計劃,報設備組及生產部經理審核後,由生產部經理上報公司決定。
1.4 設備的選型應由設備組及設備使用部門綜合評定,作出可行性分析,然後具體實施。
1.5 設備選型應考慮的問題:
1.5.1 設備的生產效率;
1.5.2 設備應滿足體系及生產工藝的要求;
1.5.3 設備的可靠性、維修性;
1.5.4 設備製造的生產許可證,產品先進性及產品質量;
1.5.5 設備價格,交貨期;
1.5.6 節能、勞動保護、技術安全與環保要求,符合國家規定;
1.5.7 設備製造廠家的信譽,售後服務;
1.6 設備的定購由設備組負責。應遵守公司有關規定。

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9頁 共15頁

設備故障的管理規程

目 的:建立設備故障的管理規程,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適用范圍:本公司設備故障的處理
責 任:設備組組長、設備管理員、操作工對本規程的實施負責
內 容:
1 設備故障是指設備正常使用過程中,由於疲勞、磨損、振動等原因造成的非正常停機。
2 設備操作人員發現設備故障,及時報告修理人員排除故障,設備不得帶病運行。
3 維修人員在維修設備過程中應遵守設備檢修規程。設備修理完畢,恢復正常運轉後,填寫設備檢修保養記錄表後方可離開。
4 設備管理員要作到每天巡查公司設備。
5設備管理員應做好設備保養、維修與檢查的原始記錄收集、整理工作, 做好設備故障分析,找出各類設備故障特點、故障部件、換件原因等。
6 設備管理員會同有關技術人員要對設備經常出現的故障進行分析,並上報設備組或生產部,要對設備經常出現故障的部位進行改進,減少設備因故障停轉時間,保證車間生產的正常進行。

X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10頁 共15頁

設備事故管理規程

目 的:建立公司設備事故管理規程,確保事故處理順利進行
適用范圍:公司設備事故的管理
責 任:設備組、生產部對本規程的實施負責
內 容:
1 術語
設備事故-----因設備非正常損壞造成損失、減產、停產、動力供應中斷、人身傷亡的事故。
2 管理內容和方法
2.1 事故的分類及劃分標准
設備事故分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三類,其劃分標準是:
2.1.1 一般事故:
設備零部件損壞,其修復費1000---6000元,影響當日產量5%以上(含1000和6000元)。
2.1.2 重大事故
設備嚴重損壞,修復費6000----10000元,影響當日產量25%以上的情節嚴重的其它事故也可以列為重大事故(含10000元)。
2.1.3 特大事故
符合下屬情況之一者,即為特大事故:
2.1.3.1設備嚴重損壞,修復費10000以上。
2.1.3.2 三人或三人以上重傷的設備事故。
2.1.3.3 造成死亡。
2.1.3.4 情節嚴重、性質惡劣的其它事故可列為特大事故。
2.2 設備事故修復費用的計算:
XX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11頁 共15頁
設備修復費包括損壞部分修理費、修理工時費、修理材料費、配件費、附加費。2.3 設備組接到事故報告後,立即派管理人員到現場了解情況,對一般事故組織調查,重大或特大事故立即向設備組長匯報,並及時向公司總經理匯報。
2.4 重大事故由設備組長組織調查,設備組派人參加調查,並簽署處理意見。
3 事故處理
3.1 設備事故的處理應嚴格依據「三不放過」的原則,做到:分析清事故原因,制定好防範措施,教育好事故責任人。
3.2 對事故責任人處理依據事故的類型及性質,可對當事人進行警告、通報,罰款等處理方式;嚴重者上報公司,實施下崗、解聘直至開除處理;觸犯刑律的報司法機關刑事處理。
3.3 事故處理報告簽署意見反饋車間一份,一份存設備組。

XX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12頁 共15頁

計量器具管理規程

目 的:建立計量器具管理規程,明確計量管理工作的責任,確保計量器具使用的准確性
適用范圍:公司內計量器具管理
責 任:技術質量部、設備組、計量員、各使用部門對本規程的實施負責
內 容:
1 術語
1.1量器具:用於直接或間接測出被測對象量值的裝置、儀器儀表、量具和用於量值統一的標准物質。
1.2 強檢計量器具:簡稱強檢器具,它包括:社會公用計量標准;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最高計量標准;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四個方面,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明細目錄》的計量器具。
1.3 計量檢定:為評定計量器具的計量性能(准確度、靈敏度、穩定度等)並確定其是否合格所進行的全部工作。
1.4 比對:在規定條件下,對相同准確度等級的計量器具之間的示值(必要時也包括其他計量性能)進行比較。
1.5 周期檢定:按檢定規程或暫行檢定方法規定,對使用中的計量器具所進行的定期性的檢定。
2管理內容和方法
2.1 技術質量部負責公司計量器具的管理工作。
2.1.1 計量員負責計量器具的管理與實施。
2.1.2 各使用部門負責本部門計量器具的使用和維護。
2.2 各生產相關部門兼職計量員負責提供本部門計量器具配備計劃,設備組
XX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13頁 共15頁
負責審核匯總並下達采購計劃。
2.3 計量器具的配備采購要考慮到所需的數量並能夠滿足被測參數的技術性能要求,達到工藝所需的精度。
2.4采購員嚴格按計劃采購計量器具;嚴禁采購無《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企業生產的計量器具。
3 計量器具的檢定
3.1 未經檢定的計量器具不得用於生產。
3.2 強檢定計量器具送上級計量部門進行周期檢定。
3.3 計量器具長期庫存或封存超出有效期,投用之前需進行檢定(比對、檢查)。
3.4 計量器具出現影響示值准確的故障,修理後應進行檢定(比對、檢查)。
3.5 及時填寫計量器具的檢定記錄。
4 計量器具的管理
4.1 計量器具的管理由技術質量部負責,計量管理員負責建立公司計量器具台帳。
4.2 在用計量器具必須貼有合格標志,並保證在有效期內。
4.3 使用部門按規定做好計量器具的保養工作,使計量器具的工作環境條件滿足要求。
4.4 降級、報廢、封存、遺失的計量器具應及時辦理相關手續。
4.5 入庫前檢定不合格的計量器具由設備組聯系退貨或返修。
4.6 在用計量器具經修理後檢定仍不合格,使用單位辦理降級或報廢手續。
5不合格的計量器具不準使用,留在現場的必須有停用標識。
6 計量檔案管理
6.1 上級計量部門文件、國家計量法令法規、計量檢定證書、計量技術規程,由技術質量部計量管理員統一整理、保存。
6.2 大型計量裝置、自動化設備、新型儀器儀表(含精密分析儀器)說明書
X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14頁 共15頁
在入庫檢定時,由檢定人員驗收,必要時可復印,復印件交使用部門使用,原件交設備部存檔。
7 計量器具的維護保養
7.1 計量器具不應露天放置,不應靠近水管、暖氣等腐蝕性的介質,存放計量器具的工具應清潔,乾燥。
7.2 計量器具的操作間環境要清潔、乾燥,儀器設備擺放整齊、無塵土,操作完畢後應擦拭乾凈並定置存放。
7.3 使用部門對計量器具操作完畢後應及時做好使用記錄,記錄要完整不得撕毀。

XXXXX食品有限公司 編號 XXXXXXX
生產設備設施管理制度 頁碼 第15頁 共15頁

自動塑料薄膜連續縫口機操作規程

目 的: 建立DK 900B型自動塑料薄膜連續縫口機使用操作規程,以便正確使用。適用范圍: 本公司使用的DK 900B型自動塑料薄膜連續縫口機
責 任 人: 操作工、設備管理員對本規程的實施負責
正 文 :
1.1 開機前准備
1.1.1 開機前要仔細檢查設備狀態是否正常
1.1.2 檢查設備電源及其它部位是否正常,正常後低溫預熱數分鍾。
1.1.3 根據需封口產品包裝材料的尺寸和厚度,將設備調整好。
1.2 開機
1.2.1接通電源,指示燈亮,調節調速旋鈕 ,各傳動部件同步運轉。
1.2.2微調印花輪壓力旋鈕,使印花輪(印字輪)旋轉,並調整到適當壓力。
1.2.3接通加熱開關,電子溫度控制儀的綠燈亮,按包裝材料的性質和厚薄調節溫控儀至所需溫度。溫控儀紅燈亮,表示已達到所需溫度,試封合格後,即可進行連續性作業。
1.3 停機
1.3.1 將溫度調節轉盤退回零位,打開風機。
1.3.2 觀察溫度指針回零情況(降溫過程中封口帶應保持運轉),待溫度降至100℃以下,關風機和總電源開關
1.4注意事項:
1.4.1包裝袋封口處應對口放平,將封口邊靠調節靠位送入,當封口處為封口帶咬合時即可自動向前行進,此時不要用力推入或拉出,否則會造成封口不勻或故障。
1.4.2當發現封口帶和加熱塊上被粘附贓物時,要停機清除。清除完畢按正確方法安裝好。

『貳』 飲食衛生的要求

《聯邦食品、 葯物和化妝品法》規定不衛生的食品是指不清潔或腐爛的食品以及曾暴露於不衛生的環境,從而可能受到臟物污染或可能有害於消費者健康的食品。 該法的衛生條款不僅禁止已成為疾病載體的食品進入貿易市場, 而且還要求食品加工必須在符合衛生條件的工廠中進行。 它禁止銷售含有被看作是污物或令人討厭和反感的物質的食品,不論這種物質是否能在實驗室中被檢驗出來。污品包括各種污染物, 諸
如鼠、幼鼠和其他動物的毛及排泄物、寄生蟲、人和動物的糞便以及其他因 其令人厭惡的特性而不為人類食用的外來物質等。帶有這些污物的食品, 無論其是否被證實對健康有害均被認為屬於偽劣產品。
因此,按照法律的要求,食品的生產的各個階段都要採取防護措施, 以免發生污染。這些防護措施包括:防止嚙齒動物的危害;對原料進行檢驗分類, 剔除被昆蟲侵害和變質的部分;加快加工速度並採用適當的儲藏方法以避免昆蟲的繁殖或污染; 使用清潔的設備;控制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水源以及加強對食品加工人員和管理, 防止因為他們的過失使產品受損等等。
此外還應特別注意食品在運輸途中的衛生問題,防止受到污染。 一旦出現污染情況,按照美國的法律,並不考慮是在哪個環節上出了問題, 而將一概視為非法商品。
因此,所有發貨人必須將自己的產品嚴以包裝,以免在運輸途中變質或污染。 發貨人還應敦促承運人保持運輸途中的衛生,並將食品與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貨物隔開放置。
進口貨物在進關落駁後遭到污染,則由某一聯邦地方法院依照沒收程序辦理。
為了保證食品的衛生條件,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專門作出如下規定:
第一,現行良好生產規范。這一規定主要闡述了保證企業衛生條件所需要的廠房、設施和設備,並列明了保養要求和應注意避免的各種錯誤,以及廠房設計、廠房結構、採光、通風、廁所盥洗設備、設備的清潔、原料的處理和蟲害控制等問題。
許多食品原料是准備經過再加工後製成成品的, 因而這就意味著原料也要受有關清潔和無有害雜質要求的限制。
第二,污物允許存在量《聯邦食品, 葯物和化妝品法》並未明確指出食品中污物或變質成份的「允許存在量」。 該法規規定:某一食品如果整體或部分是由污臟的、腐爛的或變質的物質所組成,該食品屬偽劣食品。 但這並不意味著一種食品在採取了各種可能的預防措施而仍存在不超過限量的外來物質時,還應受到責難。 聯邦食品葯物管理局承認要種植、收獲和加工完全沒有自然缺陷的作物是不可能的。 加大控制昆
蟲、嚙齒動物和其他污染源的化學葯物的使用量是一種不能接受的途徑, 因為化學物質的殘留對健康有潛在的危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食品葯物管理局頒布了「食品缺陷限量表」。規定了對食品污染的限量,超過此限量的食品,將依法受到制裁。 如有需要此限量表的,可就近向食品葯物管理局辦事處索取。
第三,確定「食品缺陷限量」。該項標准以不危害健康為原則, 隨時可能有所變更。任何可能有害於消費者的產品,不論其是否超過「缺陷限量」, 都會依法受到制裁。此外,生產過程不符合食品葯物管理局發布的「現行良好生產規范」, 不論其產品的缺陷是否超過限量,也將受到食品葯物管理局的依法制裁。 「食品缺陷限量表」
所列的限量不是平均值。實際上,平均值的水平要比限量水準低得多。隨著工業進步,食品葯物管理局將不斷提高限量水準。禁止用混和的方法降低食品污染水平, 採用這種方法處理的食品,不論其最終產品是否低於「食品缺陷限量」,均為非法產品。

『叄』 食品進口商的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怎麼編寫

您好,您公司是供應商還是經銷商
進口食品企業需要到海關備案,取得進出口許可權。企業需攜帶以下資料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注冊登記證書》:1、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個人獨資、合夥企業或者個體工商戶提交營業執照);2、對外貿易經營者登記備案表復印件(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商務部規定不需要備案登記的除外);外商投資企業辦理注冊登記時,應當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復印件;3、《報關單位情況登記表;4、《報關單位管理人員情況登記表》;5、其他與注冊登記有關的文件材料,前往注冊地海關辦理。因每個海關的要求有所不同,建議企業聯系注冊地海關咨詢。

『肆』 我們是貿易公司我們進口葡萄酒需要食品安全備案庶怎麼寫衛生安全管理制度

參考網路文庫

『伍』 國家有沒有在飲食衛生方面出台硬性的規章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1995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九號公布,自1995年10月30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食品衛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增強人民體質,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食品衛生監督制度。
第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食品衛生管理工作。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都必須遵守本法。本法適用於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洗滌劑、消毒劑;也適用於食品的生產經營場所、設施和有關環境。
第五條 國家鼓勵和保護社會團體和個人對食品衛生的社會監督。對違反本法的行為,任何人都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 食品的衛生

第六條 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
第七條 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必須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營養、衛生標准。
第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過程必須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保持內外環境整潔,採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與有毒、有害場所保持規定的距離;
(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有與產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加工、包裝、貯存等廠房或者場所;
(三)應當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洗滌、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施;
(四)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應當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必須洗凈,保持清潔;
(六)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包裝、工具、設備和條件必須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
(八)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經常保持個人衛生,生產、銷售食品時,必須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銷售直接入口食品時,必須使用售貨工具;
(九)用水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城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十)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對食品攤販和城鄉集市貿易食品經營者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衛生要求,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法作出具體規定。
第九條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
(一)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二)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三)含有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過國家限定標準的;
(四)未經獸醫衛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製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等及其製品;
(六)容器包裝污穢不潔、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造成污染的;
(七)摻假、摻雜、偽造,影響營養、衛生的;
(八)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的或者將非食品當作食品的;
(九)超過保質期限的;
(十)為防病等特殊需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專門規定禁止出售的;
(十一)含有未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使用的添加劑的或者農葯殘留超過國家規定容許量的;
(十二)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
第十條 食品不得加入葯物,但是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作為原料、調料或者營養強化劑加入的除外。

第三章 食品添加劑的衛生

第十一條 生產經營和使用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的食品添加劑,不得經營、使用。

第四章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衛生

第十二條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必須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
第十三條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生產必須採用符合衛生要求的原材料。產品應當便於清洗和消毒。

第五章 食品衛生標准和管理辦法的制定

第十四條 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設備,用於清洗食品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洗滌劑、消毒劑以及食品中污染物質、放射性物質容許量的國家衛生標准、衛生管理辦法和檢驗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或者批准頒發。
第十五條 國家未制定衛生標準的食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衛生標准,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 食品添加劑的國家產品質量標准中有衛生學意義的指標,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同意。農葯、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的安全性評價,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同意。屠宰畜、禽的獸醫衛生檢驗規程,由國務院有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六章 食品衛生管理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的食品生產經營管理部門應當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工作,並對執行本法情況進行檢查。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改進食品加工工藝,促進提高食品衛生質量。
第十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健全本單位的食品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加強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
第十九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選址和設計應當符合衛生要求,其設計審查和工程驗收必須有衛生行政部門參加。
第二十條 利用新資源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新品種,生產經營企業在投入生產前,必須提出該產品衛生評價和營養評價所需的資料;利用新的原材料生產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新品種,生產經營企業在投入生產前,必須提出該產品衛生評價所需的資料。上述新品種在投入生產前還需提供樣品,並按照規定的食品衛生標准審批程序報請審批。
第二十一條 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在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說明書上根據不同產品分別按照規定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食品添加劑的產品說明書,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
食品包裝標識必須清楚,容易辨識。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食品,必須有中文標識。
第二十二條 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產品及說明書必須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其衛生標准和生產經營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三條 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有害於人體健康,其產品說明書內容必須真實,該產品的功能和成份必須與說明書相一致,不得有虛假。
第二十四條 食品、食品添加劑和專用於食品的容器、包裝材料及其他用具,其生產者必須按照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實施檢驗合格後,方可出廠或者銷售。
第二十五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采購食品及其原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索取檢驗合格證或者化驗單,銷售者應當保證提供。需要索證的范圍和種類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二十六條 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二十七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食品攤販,必須先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未取得衛生許可證的,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偽造、塗改、出借衛生許可證。
衛生許可證的發放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八條 各類食品市場的舉辦者應當負責市場內的食品衛生管理工作,並在市場內設置必要的公共衛生設施,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狀況。
第二十九條 城鄉集市貿易的食品衛生管理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衛生監督檢驗工作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
第三十條 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及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
進口前款所列產品,由口岸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進行衛生監督、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准進口。海關憑檢驗合格證書放行。
進口單位在申報檢驗時,應當提供輸出國(地區)所使用的農葯、添加劑、熏蒸劑等有關資料和檢驗報告。
進口第一款所列產品,依照國家衛生標准進行檢驗,尚無國家衛生標準的,進口單位必須提供輸出國(地區)的衛生部門或者組織出具的衛生評價資料,經口岸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審查檢驗並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
第三十一條 出口食品由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進行衛生監督、檢驗。
海關憑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出具的證書放行。

第七章 食品衛生監督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管轄范圍內行使食品衛生監督職責。
鐵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食品衛生監督機構,行使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食品衛生監督職責。
第三十三條 食品衛生監督職責是:
(一)進行食品衛生監測、檢驗和技術指導;
(二)協助培訓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監督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健康檢查;
(三)宣傳食品衛生、營養知識,進行食品衛生評價,公布食品衛生情況;
(四)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選址和設計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工程驗收;
(五)對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進行調查,並採取控制措施;
(六)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進行巡迴監督檢查;
(七)對違反本法的行為追查責任,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八)負責其他食品衛生監督事項。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設立食品衛生監督員。食品衛生監督員由合格的專業人員擔任,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
鐵道、交通的食品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三十五條 食品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行政部門交付的任務。
食品衛生監督員必須秉公執法,忠於職守,不得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食品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可以向食品生產經營者了解情況,索取必要的資料,進入生產經營場所檢查,按照規定無償采樣。生產經營者不得拒絕或者隱瞞。
食品衛生監督員對生產經營者提供的技術資料負有保密的義務。
第三十六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可以確定具備條件的單位作為食品衛生檢驗單位,進行食品衛生檢驗並出具檢驗報告。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對該食品生產經營者採取下列臨時控制措施:
(一)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並責令進行清洗消毒。
經檢驗,屬於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銷毀;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第三十八條 發生食物中毒的單位和接收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除採取搶救措施外,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並採取控制措施。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銷毀導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或者在生產經營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條所列行為之一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或者偽造衛生許可證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百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塗改、出借衛生許可證的,收繳衛生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百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並銷毀該食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營養、衛生標準的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並銷毀該食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或者使用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規定的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以及洗滌劑、消毒劑的,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而生產經營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或者該食品的產品說明書內容虛假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說明書上不標明或者虛假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限等規定事項的,或者違反規定不標注中文標識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五百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未取得健康證明而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或者對患有疾病不得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生產經營人員,不按規定調離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或者因其他違反本法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四十九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決定。本法規定的行使食品衛生監督權的其他機關,在規定的職責范圍內,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當事0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復議機關應當在接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 衛生行政部門違反本法規定,對不符合條件的生產經營者發放衛生許可證的,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收受賄賂,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營私舞弊,造成重大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三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九章 附 則

第五十四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營養強化劑:指為增強營養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屬於天然營養素范圍的食品添加劑。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指包裝、盛放食品用的紙、竹、木、金屬、搪瓷、陶瓷、塑料、橡膠、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玻璃等製品和接觸食品的塗料。
食品用工具、設備:指食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接觸食品的機械、管道、傳送帶、容器、用具、餐具等。
食品生產經營:指一切食品的生產(不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採集、收購、加工、貯存、運輸、陳列、供應、銷售等活動。
食品生產經營者:指一切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單位或者個人,包括職工食堂、食品攤販等。
第五十五條 出口食品的管理辦法,由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十六條 軍隊專用食品和自供食品的衛生管理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依據本法制定。
第五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同時廢止。

『陸』 您好 我是做進口紅酒貿易的,現在需要企業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安全相關的組織機構設置,部門職能,

哈哈!工商肯定是找上門來了!依我看,你不涉及生產加工製造,只是個貿易企業!除了客戶對質量 食品安全 要求 或是工商對出口食品要求外 管理制度相對簡單!作相關認證的話也只是個花錢的問題! 如果是搞一個規范化企業經營,應付臨時要求 相對比較容易

框架就按9001開始,程序就按你所要求的食品衛生(或者是工商要求的) 或是酒類GB要求

組織的話: 成立一個品質部( 就抓三頭:進貨 庫管 出貨 )相關制度流程自己寫,網上也多得是

『柒』 關於食品商貿公司各種規章制度的範文,請朋友們幫幫忙吧,急用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食品商貿公司規章制度(全文)

1.遵守國家政策,法令和公司一切規章制度,愛護公共財物認真執行崗位責任制;

2.應按公司規定的工作時間上下班,不得遲到、早退、不得擅離崗位、不得無故曠工,工作時間內不許閑談作樂、不許傳崗位和離崗,不許做與生產無關的事情;

3.服從生產工作安排、調動、努力鑽研生產技術,提高自身素質水平,做好本職工作;

4.請病假、事假要有正當理由,並寫請假條辦理批審手續,兩天一下由生產主管批准,三天以上由公司經理審批,來不及自辦手續的葯託人dai ban或打電話請假,並於上班後補充手續,批准後方能生效,否則違者做曠工處理,曠工一天除當天工資沒有另罰款20元;

5.工作時間內,因事或因為看病要離開工作崗位,要向生產主管請假經同意後方能離開,否則做早退處理,早退一次扣10元;

6.不得帶任何食品雜物進車間,不得在車間吃食物,不準在車間亂丟雜物以及隨地吐痰,違反本條例之一者罰款10元,嚴重者開除;

7.進入規定要穿工作服的工作間一定要穿工作服,必須穿戴整齊潔凈,違者一次扣款10元,嚴禁攜帶手錶、首飾等個人物品進入生產區,所有工作人員不得留長指甲或塗指甲油;[你正在閱讀的文章來自:文庫網www.wenkuwang.com]

8.愛護公司財產,不得私帶廠內任何物品出廠,違者則被視為偷竊,輕者按物品價值的十倍進行罰款或開除,重則報告當地公安機關;

9.運送產品要小心輕放,不得亂丟重摔,造成損壞的由違紀者負全部責任(包括搬運工);

10.不管上下班時間,不準在廠區吸煙、喝酒,違者一次罰款50元;

11.工作服的管理

①工作服包括淡色工作衣、褲、發帽、鞋靴等,某些工序(種)還應配備口罩、圍裙、套袖等衛生防護用品。

②工作服應有保活制度。凡直接接觸食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日更換。其他人員也應定期更換,保持清潔。

12.健康管理

①食品廠全體工作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格檢查,沒有取得衛生監督機構頒發的體檢合格證者,一律不得從事食品生產工作。

②對直接接觸入口食品的人員還須進行糞便培養和病毒性肝炎帶毒試驗。

③凡體檢確認患有:A肝炎(病毒性肝炎和帶毒者),B活動性肺結核,C腸傷寒和腸傷寒帶菌者,D細菌性痢疾和痢疾帶菌者,E化膿性或滲出性脫屑性皮膚病,F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或疾患的人員均不得從事食品生產工作。

以上為全部範文,望您採納!如有疑問請聯系我!謝謝

『捌』 辦理食品衛生許可證需要什麼材料

(1)衛生許可申請書;

(2)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復印件;

(3)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身份證明材料復印件(包括董事會決議、章程或任命文件、身份證復印件);

(4)公共場所的使用證明(房屋產權證明或租賃協議、承包合同或協議)材料復印件;

(5)公共場所平面布局圖(標明方位、各功能間、輔助用房的名稱、面積,各種設備、衛生設施擺放或安裝位置。盡可能標明衛生許可審查涉及的全部內容,一頁不夠,可另加附頁);

(6)應設消毒專間的公共場所還要提供消毒專間平面圖(需標明消毒專間面積和各種消毒設施位置、消毒設備型號、規格);

(8)食品貿易公司衛生制度擴展閱讀:

根據2005年12月衛生部印發的《食品衛生許可證管理辦法》,「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應當向衛生行政部門申報,並按照規定辦理衛生許可證申請手續;經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後方可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並承擔食品生產經營的食品衛生責任。」

「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遵守本辦法,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發放衛生許可證。」

「食品添加劑、保健食品和新資源食品生產企業生產活動的衛生許可,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發放衛生許可證。」

『玖』 貿易公司銷售進口食品需要辦銷售衛生許可證嗎

一、進口配額與許可證 美國對商品的進口採取數量上的配額限制。進口配額實施的限制主要分為:全球性限制(對來自全球所有國家的某種商品採取普遍限制),雙邊性限制(對來自某一個國家的某種商品採取特定限制),以及斟酌裁定限制。雙邊性限制一般通過與某個國家簽訂雙邊條約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國際性條約確定,如1978年美國與波蘭簽訂的關於紡織品進口的協定。斟酌裁定限制一般同時要求某種產品的進口必須事先獲取地方政府的有關許可,這是地方政府進行進口統計和提高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另外,還有一種稅率配額,指在一定數量內按優惠稅率徵收進口關稅,一旦進口產品的數量起過約定的限額,則開始徵收普通關稅。 通常,進口配額是由美國海關按照「先來先領」的原則進行分配的。在1979年東京回合《進口許可證協定》的談判中,各方對進口許可證進行了激烈爭論,當時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拒絕簽署文件,美國和其他一小部分國家簽署了該協定。根據該協定,當得到進口配額後才能獲得進口許可證,進口許可證是表明進口數量的許可文件,但許可證發放程序的煩瑣冗長實質上造成了對進口的阻礙。1994年,烏拉圭回合談判別中達成了《進口許可程序協議》。該協定對東京回合的守則進行了修改,簡化了許可證程序,保障許可證程序有關法令的合理頒行,同時避免因進口產品在數量、貨值、重量上與許可證規定的細小相異而受到拒絕進口等不適當的處罰。該協定防止許可證本身成為貿易和進口的阻礙,作為附在《WTO協議》後的多邊協議,該協議的義務適用於美國在辦的所有成員。 美國法律授權總統按照拍賣的方式公開發放進口許可證。1930年《美國關稅法案》曾指出,許可證發放要按照公平、效率和可操作的原則,總統要確保不讓一小部分大進口商獲得不公平的超額進口份額。但實際上,美國很少在進口商中間發放進口配額,配額更象是美國與外國政府之間關於市場安排的一種協議,是外國政府對出口美國市場的一種自願的自我約束。進口配額的談判主要是說服外國政府同意控制其產品向美國市場出口的數量,而不是對誰能使用這些配額做出限制。因此,美國一般不用拍賣方式發放配額,而是採取一種進口配額總統管理系統,這在農產品進口配額的發放上尤其如此。 二、美國進口限制 在進口配額中,稅率配額曾被用於乳製品、橄欖、金槍魚、掃帚、地中海鵜魚、糖、糖漿和糖蜜等產品。有一小部分配額是根據《農業調整法案》第22款制訂的,即當有必要維持本國農產品價格或試圖達到類似目標時,可以採取配額限制,這此配額曾經被用於動物飼料、乳製品、巧克力、棉花、花生、糖漿和糖等產品。有一些配額則是為對某些不公平貿易做法採取的制裁手段,例如對中國鎢礦實行的配額。另有一些配額則是根據國際商品協定的規定實施的,例如根據《國際多種纖維協定》,對紡織品的進口所採取的限制性措施。 美國有時候會因為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的原因對進口商品採取進口限制。這是根據1962年《貿易發展法案》第232條的規定實行的,該法案授權總統在他認為對國家安全必要的時候可以採取「進口調整」措施。有時美國對那些在政治上敵對的國家採取貿易制裁(如古巴);對毒品、煽動反美的書籍等完全拒絕進口;對淫穢、墮落、有違道德的產品,即使是私用,也限制進口;通過暴力、犯罪獲得,或使用童工生產的產品也不允許進入美國市場。來自中國的部分產品就曾因這種原因受到過拒絕。 三、美國參與的多種纖維協定 《多種纖維協定》(MFA)是關貿總協定框架下紡織品貿易限制和市場保護的一人協定,根據1956年《美國農業法案》第204款的授權,美國主導了多種纖維協定的談判和制定,該協定於1974年生效並在隨後被多次續延。不同於其他國際商品協定,MFA只是為紡織品生產國和進口國進行雙邊紡織品談判提供了主要依據和指導原則。在烏拉圭回合談判中,與會各方經過努力達成協議,WTO成員國要在到2005年前的10年中逐步分階段取消多種纖維協定中對紡織品進口的限制。 根據多種纖維協定,當紡織品進口急劇而大量增加或存在這種增加的可能,或者這些產品在進口國市場上的銷價比同類同質量的其他國家現行價格要低得多時,就可以認定是「市場擾亂」。進口國需要同生產國協商,採取緊急限制措施,或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新的雙邊協議。否則,進口國可以單方面採取貿易限制措施。這點,在1974年《美國貿易法案》關於市場擾亂的內容中做了明確規定。 作為MFA的簽字國,美國與許多國家簽訂了紡織品雙邊協定。通過簽署這些雙邊協定,大致可以確定美國從相關國家進口紡織品的累計總數;在該累計總數內,可以確定分類產品的配額數量,如服裝或羊毛產品的進口數;在每個分類產品內,又可以確定具體產品或某種敏感產品的進口量。MFA要求逐步取消配額限制,規定在雙邊協議中不受配額限制的紡織品進口應以每年6%的幅度增長,目前,美國已經與50多個國家簽訂了這種雙邊協議。 根據MFA,美國海關制定了美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原產地規則的有關規定。目前,在MFA項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已佔美國紡織品和服裝進口的75%。美國在執行這些雙邊紡織品協定的過程中,允許一定數量的配額由上一年自動轉入下一年,或者,允許一類產品的部分配額更換成另一類產品的配額。但只要美國認為過量紡織品進入已引起本國市場擾亂,它會與產品來源國進行協商,如果協商後雙方仍難以達成協議的話,則美國可以根據MFA第3和第4條的規定採取單方面的進口限制措施。

『拾』 食品生產車間 生產線、銷售部、商貿部、班組、倉庫衛生管理員職責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勞動紀律和工作秩序,特製定本制度。第二章公司作息制度第二條公司上班時間為8:00~12:00,13:00~17:00(可分為夏季、冬季作息時間)。第三章工作制第三條公司(總部)一般實行每天8小時標准工作日制度。實行每周5天標准工作周制度,周工作小時為40小時。第四條其他工作時間制度:1.縮短工作時間。主要針對特別繁重和過度緊張勞動,夜班工作,哺乳期的女職工。2.計件工作時間。按計件定額工作。3.不定時工作時間。主要為公司領導、外勤、部分值班人員、推銷員、司機、裝卸工等,因工作性質需機動作業的工作崗位。4.綜合計算工作時間。工作性質為連續作業和受季節影響的崗位。按標准工作日換算為以周、月、季、年等周期計算工作時間。第五條遵照國家雙休日及法定節假日制度。1.每周公休日2天。2.法定節假日:(1)元旦,放假1日;(2)春節,放假3日;(3)國際勞動節,放假1日;(4)國慶節,放假2日;(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節假日,如婦女節、青年節、建軍節、少數民族節日等。第四章考勤范圍第六條公司除高級職員(總經理、副總經理)外,均需在考勤之列。第七條特殊員工不考勤須經總經理批准。第五章考勤辦法第八條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採用考勤機打卡制度。未採用考勤機的,可填寫員工考勤表。第九條任何員工不得委託或代理他人打卡或簽到。第十條員工忘記打卡或簽到時,須說明情況,並留存說明記錄。第十一條考勤設置種類:1.遲到。比預定上班時間晚到。2.早退。比預定下班時間早走。3.曠工。無故缺勤。4.請假。可細分為幾種假。5.出差。6.外勤。全天在外辦事。7.調休。第十二條員工須出示各類與考勤有關的證明材料。第六章考勤統計及評價第十三條行政主管負責每月填寫月度考勤統計表。第十四條公司通過打分法綜合評價每個員工的出勤情況。第十五條考勤計分辦法。1.遲到。遲到≤10分鍾扣2分,遲到>10~30分鍾扣5分,遲到>30~60分鍾扣10分,遲到>60分鍾以上扣20分。2.早退。早退≤10分鍾扣2分,早退>10~30分鍾扣5分,早退>30~60分鍾扣10分,早退>60分鍾以上扣20分。3.曠工。曠工一次扣20分。4.請假超期。一天扣20分。以100分為基數扣除,考勤成績分為五級:優:90分以上;良:80~90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差:60分以下。第十六條公司依據員工考勤成績決定員工的考勤獎勵、處罰。第七章附則第十七條公司行政部會同人事部執行本制度,經公司總經理批准頒行。員工培訓與教育管理辦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鼓勵員工參加提高其自身業務水平和技能的各種培訓,特製定本辦法。第二章范圍和原則第二條公司全體員工均享有培訓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第三條員工培訓是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為目標的,須有益於公司利益和企業形象。第四條員工培訓和教育以不影響本職工作為前提,遵循學習與工作需要相結合、講求實效,以及短期為主、業余為主、自學為主的原則。第三章內容和形式第五條培訓、教育形式為:1.公司舉辦的職前培訓;2.在職培訓;3.脫產培訓;4.員工業余自學教育。第六條培訓、教育內容為:1.專業知識系統傳授;2.業務知識講座;3.信息傳播(講課、函授、影像);4.示範教育;5.模擬練習(案例教學、角色扮演、商業游戲);6.上崗操作(學徒、近崗上崗練習、在崗指導)。第四章培訓培育管理第七條公司培訓教育規劃。1.公司根據業務發展需要,由人事部擬訂全公司培訓教育規劃。每半年制定1次計劃。2.各部門根據公司規劃和部門業務內容,再擬訂部門培訓教育計劃。第八條公司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每年脫產進修時間累計不低於72小時,初級(專業技術)人員每年脫產進修時間累計不低於42小時,且按每3年1個知識更新周期,實行繼續教育計劃。第九條公司定期、不定期地邀請公司內外專家舉辦培訓、教育講座。第十條學歷資格審定。員工參加各類學習班、職業學校、夜大、電大、函大、成人高校的學歷資格,均由人事部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認定,未經認可的不予承認。第十一條審批原則。1.員工可自行決定業余時間參加各類與工作有關的培訓教育;如影響工作,則需經主管和人事部批准方可報名。2.參加業余學習一般不應佔用工作時間,不影響工作效率。第十二條公司每半年考核員工培訓教育成績,並納入員工整體考核指標體系。第十三條對員工培訓教育成績優異者,予以額外獎勵。第十四條對員工業績優異者,公司將選拔到國內或國外培訓。第十五條凡公司出資外出培訓進修的員工,須簽訂合同,承諾在本公司的一定服務期限;1.脫產培訓6個月以上、不足1年的,服務期2年;2.脫產培訓1年以上、不足3年的,服務期3年;3.脫產培訓3年以上、不足4年的,服務期4年;4.脫產培訓4年以上的,服務期5年。多次培訓的,分別計算後加總。第十六條凡經公司批準的上崗、在職培訓,培訓費用由公司承擔。成績合格者,工資照發;不合格者,扣除崗位津貼和獎金。第十七條公司本著對口培訓原則,選派人員參加培訓回來後,一般不得要求調換崗位;確因需要調崗者,按公司崗位聘用辦法處理。第五章培訓費用報銷和補償第十八條符合條件的員工,其在外培訓教育費用可酌情報銷。第十九條申請手續:1.員工申請培訓教育時,填寫學費報銷申請表;2.經各級主管審核批准後,送交人事部備案;3.培訓、教育結束,結業、畢業後,可憑學校證明、證書、學費收據,在30天內經人事部核准,到財務部報銷。第二十條學習成績不合格者,學費自理。自學者原則上費用自理,公司給予一定補助。第二十一條學習費用較大,個人難以承受,經總經理批准後可預支使用。第二十二條學雜費報銷范圍:入學報名費、學費、實驗費、書雜費、實習費、資料費及人事部認可的其他費用。第二十三條非報銷范圍:過期付款、入學考試費、計算器、儀器購置費、稿紙費、市內交通費、筆記本費、文具費、期刊費、打字費等。第二十四條員工在約定服務期限內辭職、解除勞動合同的,均應補償公司的培訓出資費用,其范圍為:1.公司出資接收的大、中專畢業生、研究生;2.公司出資培訓的中、高級技工;3.公司出資培訓的高技術、特殊、關鍵崗位員工;4.公司出資出國培訓的員工;5.公司出資在外辦班、專業培訓累計超過4個月教育的員工。不包括轉崗再就業、領導決定調職、未被聘任落選後調離的情況。第二十五條補償費用額計算公式:已服務年限補償額=公司支付的培訓費用×(1-)規定服務年限其中,培訓費用指公司支付的學雜費,公派出國、異地培訓的交通費和生活補貼等。不包括培訓期間的工資、獎金、津貼和勞動福利費用。第二十六條補償費用由調出人員與接收單位自行協商其是否共同支付或分攤比例。該補償費用回收後仍列支在培訓費用科目下,用於教育培訓目的。第六章附則第二十七條本辦法由人事部會同財務部執行,總經理辦公會議通過後生效。1.目的對生產過程進行策劃,確定生產過程及影響生產過程質量和安全的諸因素,並使每一生產過程處於受控狀態,以確保生產出合格產品。2.適用范圍適用於本公司生產全過程的控制。3.職責3.1生產部負責生產過程的策劃,確定生產過程及生產任務下達。3.2技術開發部負責生產技術資料准備、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工藝質量問題。3.3質檢部負責生產過程中產品的測量和監視。3.4設備部負責生產設備控制,以使生產設備具有過程能力。3.5各車間負責實施過程式控制制,確保每一過程處於受控狀態。4.程序4.1電話接收員每天對顧客的要貨情況詳細記錄於《電話(口頭)/傳真訂貨記錄單》,4.2生產部根據《電話(口頭)/傳真訂貨記錄單》,編制次日的《生產作業單》,發至倉庫、車間。4.3生產過程中,顧客臨時更改要貨要求時,應及時重新編制《生產作業單》,收回原《生產作業單》。4.4采購部按倉庫編制的《采購申請單》按《采購控製程序》實施采購,若采購產品不能及時到貨,則應通知生產部、倉庫,以便調整生產計劃。4.5生產部每天開具《生產作業單》至車間、倉庫,倉庫按《生產作業單》編制《領料單》,車間值班長確認《領料單》原料數量並簽名,各工段長到倉庫按《領料單》數量領料,班組按《生產作業單》生產。4.6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嚴格按照《生產操作規程》及《衛生控製程序》、《標識和可追溯性控製程序》操作。值班長執行每日巡檢,監督檢查操作人員是否符合規范要求。4.7當班剩餘原料具體按《倉儲管理程序》執行。4.8質檢部根據《生產作業單》按排人力作好產品質量監控工作,按照《產品的監視和測量控製程序》和《QC工程圖》的要求進行過程巡檢和產品檢測。4.9各車間嚴格按《生產作業單》生產,並且每天由各班值班長填寫《車間生產日報表》交於財務部。5相關文件《采購控製程序》《產品的監視和測量控製程序》《標識和可追溯性控製程序》《記錄控製程序》《倉儲管理程序》《生產操作規范》《衛生控製程序》《QC工程圖》6相關記錄《電話(口頭)/傳真訂貨記錄單》《生產作業單》《領料單》《車間生產日報表》《生產過程記錄表》.9副產品的管理5.9.1副產品(加工後的下料和廢棄物)應及時從生產車間運出,按照衛生要求,貯存於副產品倉庫,廢棄物則收集於污物設施內,及時運出廠區處理。5.9.2使用的運輸工具和容器應經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潔衛生。5.10衛生設施的管理5.10.1洗手、消毒池,靴、鞋消毒池,更衣室、淋浴室、廁所等衛生設施,應有專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責任到人,應經常保持良好狀態。5.11工作服的管理5.11.1工作服包括淡色工作衣、褲、發帽、鞋靴等,某些工序(種)還應配備口罩、圍裙、套袖等衛生防護用品。5.11.2工作服應有清洗保潔制度。凡直接接觸食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日更換。其他人員也應定期更換,保持清潔。5.12健康管理5.12.1食品廠全體工作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格檢查,沒有取得衛生監督機構頒發的體檢合格證者,一律不得從事食品生產工作。5.12.2對直接接觸人口食品的人員還須進行糞便培養和病毒性肝炎帶毒試驗。5.12.3凡體檢確認患有:(l)肝炎(病毒性肝炎和帶毒者);(2)活動性肺結核;(3)腸傷寒和腸傷寒帶菌者;(4)細菌性痢疾和痢疾帶菌者;(5)化膿性或滲出性脫屑性皮膚病;(6)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或疾患的人員均不得從事食品生產工作。6生產過程的衛生要求6.1管理制度6.1.1應按產品品種分別建立生產工藝和衛生管理制度,明確各車間、工序、個人的崗位職責,並定期檢查、考核。具體辦法在各類食品廠的衛生規范中分別制定。6.1.2各車間和有關部門應配備專職或兼職的工藝衛生管理人員,按照管理范圍,做好監督、檢查、考核等工作。6.2原材料的衛生要求6.2.1進廠的原材料應符合3.1條規定。6.2.2原材料必須經過檢、化驗,合格者方可使用;不符合質量衛生標准和要求的,不得投產使用,要與合格品嚴格區分開,防止混淆和污染食品。6.3生產過程的衛生要求6.3.1按生產工藝的先後次序和產品特點,應將原料處理、半成品處理和加工、包裝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裝和檢驗、成品貯存等工序分開設置,防止前後工序相互交又污染。6.3.2各項工藝操作應在良好的情況下進行。防止變質和受到腐敗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6.3.3生產設備、工具、容器、場地等在使用前後均應徹底清洗、清毒。維修、檢查設備時,不得污染食品。6.3.4成品應有固定包裝,經檢驗合格後方可包裝;包裝應在良好的狀態下進行,防止異物帶入食品。6.3.4.1使用的包裝容器和材料,應完好無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6.3.4.2包裝上的標簽應按GB7718的有關規定執行。6.3.5成品包裝完畢,按批次入庫、貯存,防止差錯。6.3.6生產過程的各項原始記錄(包括工藝規程中各個關鍵因素的檢查結果)應妥為保存,保存期應較該產品的商品保存期延長六個月。7衛生和質量檢驗的管理7.1食品廠應設立與生產能力相適應的衛生和質量檢驗室,並配備經專業培訓、考核合格的檢驗人員,從事衛生、質量的檢驗工作。7.2衛生和質量檢驗室應具備所需的儀器、設備,並有健全的檢驗制度和檢驗方法。原始記錄應齊全,並應妥善保存,以備查核。7.3應按國家規定的衛生標准和檢驗方法進行檢驗,要逐批次對投產前的原材料、半成品和出廠前的成品進行檢驗,並簽發檢驗結果單。7.4對檢驗結果如有爭議,應由衛生監督機構仲裁。7.5檢驗用的儀器、設備,應按期檢定,及時維修,使經常處於良好狀態,以保證檢驗數據的准確。8成品貯存、運輸的衛生要求8.1經檢驗合格包裝的成品應貯存於成品庫,其容量應與生產能力相適應。按品種、批次分類存放,防止相互混雜。成品庫不得貯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8.1.1成品碼放時,與地面,牆壁應有一定距離,便於通風。要留出通道,便於人員、車輛通行,要設有溫、濕度監測裝置,定期檢查和記錄。8.1.2要有防鼠、防蟲等設施,定期清掃、消毒,保持衛生。8.2運輸工具(包括車廂、船倉和各種容器等)應符合衛生要求。要根據產品特點配備防雨、防塵、冷藏、保溫等設施。8.2.1運輸作業應避免強烈震盪、撞擊,輕拿輕放,防止損傷成品外形;且不得與有毒有害物品混裝、混運,作業終了,搬運人員應撤離工作地,防止污染食品。8.2.2生鮮食品的運輸,應根據產品的質量和衛生要求,另行制定辦法,由專門的運輸工具進行。9個人衛生與健康的要求9.1食品廠的從業人員(包括臨時工)應接受健康檢查,並取得體檢合格證者,方可參加食品生產。9.2從業人員上崗前,要充經過衛生培訓教育,方可上崗。9.3上崗時,要做好個人衛生,防止污染食品。9.3.1進車間前,必須穿戴整潔劃一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應蓋住外衣,頭發不得露於帽外,並要把雙手洗凈。9.3.2直接與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觸的人員不準戴耳環、戒指、手鐲、項鏈、手錶。不準濃艷化妝、染指、噴灑香水進入車間。9.3.3手接觸贓物、進廁所、吸煙、用餐後,都必須把雙手洗凈才能進行工作。9.3.4上班前不許酗酒,工作時不準吸煙、飲酒、吃食物及做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活動。9.3.5操作人員手部受到外傷,不得接觸食品或原料,經過包紮治療戴上防護手套後,方可參加不直接接觸食品的工作。9.3.6不準穿工作服、鞋進廁所或離開生產加工場所。9.3.7生產車間不得帶入或存放個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煙酒、葯品、化妝品等。9.3.8進入生產加工車間的其他人員(包括參觀人員)均食品廠衛生細則食品衛生首要,食品廠也一樣。衛生管理可分區域(車間、更衣室、衛生間、餐廳、廠區空地、垃圾區)與重點管理(個人清潔、煙頭、垃圾),對可能出現的行為制定相應的措施,並根據需要配相關應遵守本規范的規定。1、個人清潔:員工健康檢測、衣物發放及定期的消毒工作。進車間的衣著、指甲、首飾、攜帶品擱放位置。員工需洗手、烘乾手、戴一次性手套、進車間門前作充足的殺菌工作。出入更衣室車間廠服的更換。2、煙頭:原則上不吸煙。辦公區及車間零煙頭,並在廠區設固定吸煙區。3、垃圾及垃圾區:垃圾桶的配置、垃圾的整裝、垃圾的分類擺放。每日清理垃圾,售賣廢舊物資,定期清理水道等。4、衛生間:衛生間設在車間外,保證清潔沖水,配置紙簍、紙巾、洗手液、烘手機、張貼個人衛生與社會衛生宣傳。5、餐廳:保持地板與桌面的整潔干凈。入食材料的清洗、食盤的消毒、保持廚房的通風與門窗設置。6、更衣室:配備相應的廚櫃、擱物架、消毒櫃、洗手池、洗手液、烘手機、保證更衣室的整齊清潔。7、廠區空地:不隨意堆頭,無飄飛紙屑。8、車間:車間門前配置殺菌設備,導班換班時對車間進行清洗,配置好車間門窗,防止蚊蟲、鼠害,定期預防、維護。對食品企業衛生設施的要求(1)洗手、消毒洗手設施應分別設置在車間進口處和車間內適當的地點。要配備冷熱水混合器,其開關應採用非手動式,龍頭設置以每班人數在200人以內者,按每10人1個,200人以上者每增加20人增設1個。洗手設施還應包括干手設備(熱風、消毒干毛巾、消毒紙巾等),根據生產需要,有的車間、部門還應配備消毒手套,同時還應配備足夠數量的指甲刀、指甲刷和洗滌劑、消毒液等。生產車間進口,必要時還應設有工作靴鞋消毒池(衛生監督部門認為無需靴鞋消毒的車間可免設)。消毒池壁內側與牆體呈45°坡形,其規格尺寸應根據情況勿使工作人員必須通過消毒池才能進入為目的。(2)更衣室更衣室應設儲衣櫃或衣架、鞋箱(架),衣櫃之間要保持一定距離,離地面20厘米以上,如採用衣架應另設個人物品存放櫃。更衣室還應備有穿衣鏡,供工作人員自檢用。(3)淋浴室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設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員計每20~25人設置1個。淋浴室應設置天窗或通風排氣孔和採暖設備。(4)廁所廁所設置應有利生產和衛生,其數量和便池坑位應根據生產需要和人員情況適當設置。生產車間的廁所應設置在車間外側,並一律為水沖式,備有洗手設施和排臭裝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對車間門,要避開通道,其排污管道應與車間排水管道分設。設置坑式廁所時,應距生產車間25米以上,並應便於清掃、保潔,還應設置防蚊、防蠅設施。9、對食品企業的衛生管理的要求(1)機構食品廠必須建立相應的衛生管理機構,對本單位的食品衛生工作進行全面管理。管理機構應配備經專業培訓的專職或兼職的食品衛生管理人員。(2)職責(任務)①宣傳和貫徹食品衛生法規和有關規章制度、監督、檢查在本單位的執行情況,定期向食品衛生監督部門報告。②制定和修改本單位的各項衛生管理制度和規劃。③組織衛生宣傳教育工作,培訓食品從業人員。④定期進行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並作好善後處理工作。(3)維修、保養工作①建築物和各種機械設備、裝置、設施、給排水系統等均應保持良好狀態,確保正常運行和整齊潔凈,不污染食品。②建立健全維修保養制度,定期檢查、維修、杜絕隱患,防止污染食品。(4)清洗和消毒工作①應制定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以確保所有場所清潔衛生,防止污染食品。②使用清洗劑和消毒劑時,應採取適當措施,防止人身、食品受到污染。(5)除蟲,滅害的管理①廠區應定期或在必要時進行除蟲滅害工作,要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鼠類、蚊、蠅、昆蟲等的聚集和孳生。對已經發生的場所,應採取緊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滅,防止蔓延和對食品的污染。②使用各類殺蟲劑或其他葯劑前,應做好對人身、食品、設備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預施,用葯後將所有設備、工具徹底清洗、消除污染。(6)有毒有害物管理洗劑、清毒劑、殺蟲劑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應有固定包裝,並在明顯處標示「有毒品」字樣,貯存於專門庫房或櫃櫥內,加鎖並由專人負責保管,建立管理制度。使用時應由經過培訓的人員按照使用方法進行,防止污染和人身中毒。除衛生和工藝需要,均不得在生產車間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種類的葯劑。④各種葯劑的使用品種和范圍,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監督部門同意。(7)飼養動物的管理廠內除供實驗動物和待加工禽畜外,一律不得飼養家禽、家畜。應加強對實驗動物和待加工禽畜的管理,防止污染食品。(8)污水,污物的管理污水排放應符合國家規定標准,不符合標准者應採取凈化措施,達標後排放。廠區設置的污物收集設施,應為密閉式或帶蓋,要定期清洗、消毒,污物不得外溢,應於24小時之內運出廠區處理。做到日產日清,防止有害動物集聚孳生。(9)副產品的管理①副產品(加工後的下料和廢棄物)應及時從生產車間運出,按照衛生要求,貯存於副產品倉庫,廢棄物則收集於污物設施內,及時運出廠區處理。②使用的運輸工具和容器應經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潔衛生。(10)衛生設施的管理洗手,消毒池、靴,鞋消毒池,更衣室,淋浴室、廁所等衛生設施,專人管理,建立管理制度,責任到人,應經常保持良好狀態。(11)工作服的管理①工作服包括淡色工作衣、褲、發帽、鞋靴等,某些工序(種)還應配備口罩、圍裙、套袖等衛生防護用品。②工作服應

閱讀全文

與食品貿易公司衛生制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