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的基本形式

國際貿易的基本形式

發布時間:2020-11-29 15:20:20

⑴ 國際技術貿易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國際技術貿易的方式主要有:
許可證貿易、技術服務、合作生產與合資經營、工程承包、補償貿易
一、許可證貿易(Licensing):指技術的提供方與接受方之間簽訂的允許接受方對提供方所擁有的技術享有使用權及產品的製造權和銷售權的貿易。許可證貿易的雙方分別被稱為:許可方(Licensor);被許可方(Licensee)
二、技術服務
1、專家調試設備、指導生產、講授技術
2、進行培訓實習
三、合作生產與合資經營
合作生產:一項產品或一個工程項目,由雙方或多方各自承擔其中某些部分、部件的生產來共同完成全部項目的一種合作方式。
合資經營:共同出資、共同經營
四、國際工程承包(InternationalContracting for Construction):以工程建設為對象,在國際范圍內,由業主通過招標投標或議標洽商的方式,委託具有法人地位和工程實施能力的承包商,完成建設任務的經濟活動。
五、補償貿易 Compensation Trade:在信貸的基礎上,一國企業從國外進口技術和設備,然後以回銷產品或勞務所得的價款分期償還的一種貿易形式

⑵ 進出口貿易方式有幾種,分別是哪幾種

進出口貿易方式有如下5種:

1、一般貿易,是與 加工貿易相對而言的貿易方式。一般貿易是指中國境內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單邊進口或單邊出口的貿易。

2、補償貿易,國際貿易中以產品償付進口設備、技術等費用的貿易方式 。它既是一種貿易方式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3、來料加工裝配貿易,是指外商提供全部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必要時提供設備,由承接方加工單位按外商的要求進行加工裝配。

4、進料加工貿易,是指我方用外匯購買進口的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裝物料等,經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後再外銷出口的交易形式。

5、寄售、代銷貿易,是指寄售人把貨物運交事先約定的代銷人,由代銷 人按照事先約定或根據寄售代銷協議規定的條件,在當地市場代為銷售。

(2)國際貿易的基本形式擴展閱讀

貿易就業方向

國際貿易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貿易機構的業務工作等,具體來講,可以從事報關、報檢,物流(貨貸)等工作。從歷年的就業情況看,也有一些學校的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到管理咨詢、投資銀行一類機構就業的。

1、從事專業外貿公司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2、從事各類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科研機構等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3、從事各類外資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4、從事各類專業的報關、承運貨物等國際物流工作;

5、在各類涉外型的企業、機構從事初級財務工作及業務管理工作;

⑶ 簡述國際商務活動的主要形式

國際商務活動最主要的形式是國際貿易。

國際商務是研究國際貿易的一門學科,指跨越國界的交易活動,包括貨物、服務、資本等形式的國際轉移。研究的是商業性的國際經濟活動,是國家和企業以經濟利益為目標而進行的經濟活動,而不是非商業性的跨國經濟活動。

國際商務與國內商務的主要區別在於不同的法律體系;不同的貨幣,貨幣兌換;文化的差異及不同的政策。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通常會利用國際商務活動建立自己商業網路。

(3)國際貿易的基本形式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

1、無紙貿易逐步盛行

無紙貿易(簡稱EDI),是利用電子數據交換代替傳統的紙面單據進行貿易活動,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訊網路,在商業夥伴的計算機之間進行傳輸和處理,以實現買賣雙方交易的目的。

在國際貿易活動中利用EDI,可以大量減少甚至消除在傳統貿易過程中的各種紙面文件和單據,避免數據的重復輸入,簡化工作程序。

這不僅能加快信息的反饋速度,可及時得到大量的商業信息,減少差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便於管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還可提供更有利於企業的貿易機會和條件。

2、管理貿易發展迅速

管理貿易具體講是指一國政府從國家的宏觀經濟利益和國內外政策需要出發,對外貿活動進行的行政管理和干預。對國際經濟組織來講就是對國際經濟的協調管理。

⑷ 國際貿易主要付款方式有哪些

電匯(T/T)。T/T分為前T/T和後T/T,都是商業信用,過程簡單,沒有其他費用!T/T就像國內的銀行匯款一樣,手機上輸入賬號和金額,點擊轉賬就完成了!只不過國內手機轉賬是即時到賬,國際貿易中基本上全球三天到帳!

⑸ 國際貿易包括哪些方面

國際貿易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

1、按貨物移動方向國際貿易可分為:進口貿易、出口貿易、過境貿易

2、按統計標准國際貿易可分為:總貿易、專門貿易

3、按商品形態國際貿易可分為:有形貿易、無形貿易

4、按有無第三者參加國際貿易可分為:直接貿易、間接貿易、轉口貿易

5、按參加國的多少國際貿易可分為:雙邊貿易、多邊貿易

6、按清償工具國際貿易可分為:現匯貿易、記帳貿易、易貨貿易

7、按貨物運輸方式國際貿易可分為:陸路貿易、海路貿易、空運貿易、郵購貿易

8、按經濟發展水平國際貿易可分為:水平貿易、垂直貿易

9、按地區國際貿易可分為:南南貿易、南北貿易、北北貿易

拓展資料: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⑹ 論述國際貿易的基本方式

國際貿易的主要方式:傳統貿易方式,新的貿易方式

⑺ 國際貿易主要付款方式有哪些

外貿出口主要的付款分為三種:

電匯 T/T(Telegraphic Transfer)。

信用證L/C(Letter of Credit)。

付款交單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其中L/C用的最多,T/T其次,D/P較少。

這種貿易,雙方各以一方的出口支付從另一方的進口,這種方式多實行於外匯管制國家。另外,雙邊貿易也泛指兩國間的貿易往。

多邊貿易也稱多角貿易,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家通過協議在多邊結算的基礎上進行互有買賣的貿易。很顯然,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多邊貿易表現的更為普遍。

(7)國際貿易的基本形式擴展閱讀:

按商品移動的方向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進口貿易(import Trade):將其他國家的商品或服務引進到該國市場銷售。

2、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將該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出到其他國家市場銷售。

3、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A國的商品經過C國境內運至B國市場銷售,對C國而言就是過境貿易。由於過境貿易對國際貿易的阻礙作用,WTO成員國之間互不從事過境貿易。

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是就每筆交易的雙方而言,對於賣方而言,就是出口貿易,對於買方而言,就是進口貿易。此外輸入該國的商品再輸出時,成為復出口;輸出國外的商品再輸入該國時,稱為復進口。

⑻ 國際貿易雙邊協定主要形式有哪些

國際貿易協調機制的運行目標是為了消除貿易不平衡和貿易摩擦,減少貿易障礙,以推動各國及世界經濟的增長。在這一領域活動的經濟協調組織組成了一個國際貿易協調機制體系。在該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的是關貿總協定。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關貿總協定進行的國際協調具有全局性。目前關貿總協定的締約方已達100多個,由這些國家進行的進出口商品貿易佔世界貿易的85%以上。也就是說,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貿易活動都是在關貿總協定協調下進行的。而且,關貿總協定的協調十分廣泛,協調對象幾乎包括了所有商品,並在烏拉圭回合中把它進一步擴展到農產品貿易和服務貿易領域。二是關貿總協定對其他貿易協調活動具有規定和制約作用。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實行的貿易政策和同其他國家進行的貿易協調活動具有規定和制約作用。關貿總協定締約方實行的貿易政策和同其他國家進行的貿易協調必須服從關貿總協定的基本原則。為了增加各國貿易政策和措施的透明度,促使所有締約方更好地遵守關貿總協定規則和履行承諾,保證多邊貿易體制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關貿總協定1989年建立了貿易政策審議機制,通過定期召開理事會特別會議來審議締約方的貿易政策和措施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影響。關貿總協定的原則規定著其他貿易協調的方向,使後者表現為關貿總協定規則的延伸。聯合國貿發會議的協調活動雖然具有與關貿總協定類似的廣泛性,但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論壇的性質,在採取實際國際措施方面還比較薄弱,在全局性貿易協調中只是對關貿總協定體制的一種補充。

在關貿總協定的總體框架之下,國際間還廣泛進行局部協調。局部協調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針對特定商品的協調,主要通過國際商品協定或各種雙邊貿易協定進行;另一種是在一定區域內的協調,主要採取建立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等區域經濟集團和貿易協定、國際會議等方式進行。局部協調對關貿總協定的全面協調起補充和促進作用,並與後者共同組成系統的國際協調機制。

國際貿易協調機制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協調各國貿易政策和管理措施的。

(一)關稅政策協調

它通過在國際協商的基礎上確定和修改有關國家相互間進口關稅水平,達到調整相互貿易關系和貿易狀態的目的。關稅協調使各國關稅的形成方式發生變化,協定關稅日愈取代自主關稅而占據主導地位。關稅協調主要是通過改變各國關稅結構和關稅水平實現的。其變化首先是使關稅從單一稅率結構向多樣化稅率發展,目前各國已普遍以復式稅則取代了單一稅則。在復式稅則中,其最惠國稅率、普惠制稅率、特惠稅以及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內部的關稅免除等,都是通過各務關稅政策協調之後,才最終確定的。關稅協調的另一影響是使各國稅率水平降低。這是由於各國關稅中協定稅率比重較大,而且關貿總協定通過不斷組織關稅減讓談判,使各國關稅水平進一步下降。

(二)非關稅政策及管理措施的協調

非關稅協調的根本目標是消除國際間的非關稅貿易壁壘。這方面貿易障礙主要是本世紀30年代以來建立的,並對世界貿易發展造成了巨大損害。基於這一教訓,戰後建立的關貿總協定強調取消進口數量限制,以關稅作為唯一保護手段原則,試圖通過推動各國外貿調控手段以非關稅措施向關稅措施轉化。再通過多邊貿易談判降低關稅,對立全球范圍的自由貿易體制。關稅總協定自肯尼迪回合開始,推動締約方限制非關稅措施舉行談判,達成了若干有關協議。但是由於各國利益難於協調,關貿總協定不得不放鬆對締約方執行上述規則的要求,允許締約方在例外情況下,利用保障條款保護國內市場。另外,關貿總協定把涉及貨幣儲備、國際收支和外匯安排的非關稅政策協調交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處理,要求全體締約方參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與之合作。

在區域范圍進行的具有重要意義的非關稅協調是建立經濟一體化組織。它能夠比較徹底地排除成員國間的非關稅壁壘,並通過吸收新成員擴大協調范圍。在不能立即取消外匯管制的情況下,一些國家利用簽訂清算及支付協定擺脫它對貿易的限制。各國還經常採取協商建立某種出口數量控制機制的做法,避免和取代非協調的單方面進口限制,如多種纖維協定等協調進出口雙方行為的國家政府間商品協定,以及自動出口限制協議、有秩序銷售協議等。

(三)交易活動管理措施的協調

這類國際協調主要存在於出口領域,指若干國家通過建立原料生產國與輸出國組織、簽訂商品協定等,統一規定和調整成員國某種商品的交易數量、價格或者交易商品的種類。發展中國家採取這種協調方式較多,主要用於對其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大宗敏感性初級產品的出口管理。發達國家一般對本國出口產品較少干預,但也存在出於政治、軍事目的或為了實行經濟制裁進行聯合出口管制的做法,如巴黎統籌委員會的出口管制、發達國家的聯合禁運和封鎖、凍結政府貸款以限制國內企業對象國家的出口等聯合行動。

⑼ 什麼是國際貿易政策,它的基本形式又是什麼對外貿易政策又包含哪些內容

對外貿易政策
在理論上,自由貿易理論一直佔有主導地位。但在實踐中,自由貿易政策只在很短一段時間,在少數國家內實行。大多數國家在長時期內普遍採用的是保護貿易政策。

本章重點掌握的內容:
一、對外貿易政策的實質
一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是一國政策為實現一定的政策目標在一定時期內對本國進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政策,它是為國家最高利益服務的,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反映。它包括:對外貿易總政策、國別對外貿易政策、進出口商品政策。
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政策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隨著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發展而改變,同時它也反映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國在世界市場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也受一國內部不同利益集團的影響。
一國的對外貿易政策有兩種基本類型: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

二、自由貿易政策
自由貿易政策,就是國家對對外貿易不加干預和限制,讓商品自由進口和出口。
自由貿易這一思想首先是由英國的工業資產階級提出來的,當時英國的工業資產階級和貴族地主階級圍繞《穀物法》的問題半爭了幾十年,1846年,《穀物法》廢除,自由貿易政策取得了勝利。
斯密,特別是李嘉圖的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理論自由貿易政策提供了理論前提。

三、保護貿易政策
保護貿易政策,就是國家採取種種措施來限制商品的進口或管制商品的出口,干預對外貿易,保護本國市場和本國生產。
保護貿易政策最早實施是在18世紀末的美國和19世紀上半葉的德國。它的理論基礎是由李斯特在《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中提出來的,他認為,斯密和李嘉圖理論的根本缺點在於宣揚世界主義而忽視各國經濟發展的民族特點,由於各國經濟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不同,應當制定適合本國經濟特點的理論和政策。他主張為保護國民生產力而實施保護貿易政策,但李斯特主張的保護貿易,並不是無條件的保護,而是對某些需要保護的幼稚工業才給予保護。

四、侵略性保護貿易政策
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帝國主義國家實行的是侵略性的保護貿易政策,它同壟斷前資本主義時期的保護貿易政策的區別是:它不是保護國內幼稚工業,而是保護高度發達的壟斷工業,以增強其在國內外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它不是消極地防禦外國商品的侵入本國市場,而是採取種種獎出限入措施,加緊對外擴張,以佔領國外市場,它不是保護一般的資產階級,而是保護大壟斷資產階級。可見,帝國主義的侵略性保護貿易政策具有極大的侵略性和擴張性。
侵略性保護貿易政策是以凱恩斯主義的保護貿易學說作為它的理論基礎的。

五、貿易自由化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放寬了進口限制,在它們的對外貿易政策中出現了貿易自由化傾向。所謂貿易自由化,是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採取的逐步降低關稅和放鬆其他進口限制的政策。

六、新貿易保護主義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70年代中期開始廣泛採取並不斷強化種種非關稅壁壘措施,作為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以限制別國商品的進口。

七、管理貿易
70年代末以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貿易政策開始向管理貿易轉變。管理貿易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從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關系看,它指的是通過國際協定、政府間協議、民間協商等方式,來控制價格,協調關系,以緩和各國間的貿易磨擦,實際上也就是各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另一方面,個別國家的政府通過國內立法,或用雙邊、多邊協調管理的辦法來管理本國的對外貿易。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的基本形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