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是個很普通很小型的外貿公司,有必要去韓國參加FTA中韓洽談會嗎
有必要。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如果去了這次的會議公司可以給你加薪。
2. 中韓進出口貨物如何收稅呢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一)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除本條第(二)項外,稅率為17%。
(二)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3%:
1.糧食、食用植物油;
2.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
3.圖書、報紙、雜志;
4.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
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
消費稅稅率 化妝品:30% ; 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1.金銀首飾、鉑金首飾和鑽石及鑽石飾品5%2.其他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 10% ;高檔手錶 20%;
3. 如何做中韓外貿
if you want import ,you must apply for a import licence or find a forword agence.also a way throug an express company that sent a patch makeup goods from korea.
4. 中韓建交20年國際貿易情況及其原因分析,這個是我們國際貿易地理的大作業,希望大家幫忙
首先,貿易是增長,增速比較快。地理分析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
原因:1、地緣因素。中韓是鄰居,兩國相隔近,在交通運輸、費用等方面是貿易的優勢。
2、歷史因素。中韓在歷史上交往頻繁,兩國貿易歷史悠久。
3、政治經濟因素。中韓在雙邊貿易中提供了政治支持,如設立貿易區。經濟優惠政策。
回答的不是很完整,就是要掌握答題思路,從哪些方面分析。地理的自然因素無非就是氣候、水、土地、地形等,社會經濟因素也就是勞動力、資金、科技、政策等。地緣政治方面應該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
5.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是港口受益還是進出口公司受益
最受益的首先是港口,因為進出口量增加了。對企業而言,因產業布局早已經開始了,如果企業沒有牢固的參與到產業鏈中,企業產品的進出口不會有太大的增長的。因產業鏈會有調整的機會,也給了企業進入產業鏈提供了機會,但競爭還是較激烈的。
6. 如何寫中韓國際貿易 文獻綜述
多查一些相關文獻,了解當前學者都在做什麼、有什麼成果、大的趨勢是什麼?關於這方面的綜述應該有許多,看一下別人是怎麼寫的,同時了解一般綜述的寫作方法。最後,將所看文獻用自己的話寫出來。因為文獻綜述的寫作是個大問題,一句話說不清楚,最好自己慢慢學習吧。
7. 我是江蘇的想搞中韓進出口貿易 是在本地注冊進出口貿易公司還是在青島注冊(青島離韓國最近)
這個無關在哪裡注冊 主要看你的貨物在哪裡
8. 日中韓經貿促進協會的資料誰有 要【一般財團法人】的,最新的。有網址最好。
網路上就有 http://ke..com/view/3570639.htm
官網也有 http://www.japanchinakorea.org
一般財團法人日中韓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日中韓國際貿易促進協會
英文名稱: Japan China Korea International Tarde
英文簡稱: J C K
本部地址: 日本國東京都千代田區外神田3-3-3秋葉原槙町ビル6F
協會簡介
一般財團法人日中韓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是日、中、韓三國經濟界和媒體界為促進亞洲經濟貿易發展與合作而建立的財團法人,是日本對華經貿促進團體之一。
編輯本段協會的宗旨
積極發展日中韓三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三方貿易及經濟技術的合作,真正實現日、中、韓新干線經濟圈。
協會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加強會員的自律管理,促進會員的誠實守信,規范運作,充分發揮協會與會員之間傳導和橋梁作用,努力促進相互交流,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不斷加強協會的內部的制度建設,推進協會的自身品質,使一般財團法人 日中韓國際貿易促進協會在各方面能夠穩步、健康的發展。
編輯本段業務內容
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進行國際級的合作。雙向代理日、中、韓三國之間的商貿產品進入對方國家,進行推廣行銷。
聯合有實力的金融集團、國際財團,有效推動企業在異國投資、金融買賣及不動產的開發等。
積極為中國的省、市、區和大小企業進行招商,推進並促成相互間的合資、合作和開拓市場。
利用協會在日中韓三國具備的強勢媒體,整合國際高端人脈資源,積極幫助會員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形象、品牌策劃,從而擴大企業影響,提高知名度。
利用各種優惠政策,資源管道,幫助會員企業進行各種事業市場調研、展示、宣傳等服務。
代辦日中韓三國企業在海外設立公司、分公司,提供法務相關的諮詢、人才輸出、培訓等服務事業。
編輯本段協會會長
*本協會會長 *日本周南市議會會員島津 幸男[1]
1969年 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
1969年日本電信電話公社入社
1973年倫敦大學入學
2007年 當選日本國山口縣周南市市長
2011年 退任日本國山口縣周南市市長職位
2012年 就任一般財團法人日中韓國際貿易促進協會代表理事
2012年5月 以候選第一名再次當選日本國山口縣周南市議會議員[1]
2012年6月 任一般財團法人日中韓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
編輯本段協會理事長
褚娟
褚 娟[2]
2006年 株式會社NaviJ&C代表取締役
2012年 一般財團法人日中韓國際貿易促進協會就任代表理事
參考資料 1.島津幸男的維基網路.維基網路[引用日期2013-03-25] .2.褚娟的博客.新浪[引用日期2013-03-25]
.
9. 中韓建交以來,山東和韓國的進出口貿易,韓國的投資轉移
近幾年,隨著中韓兩國貿易的不斷擴大,中國對韓國的貿易逆差也在持續增長。從1999年前的每年不到100億美元,擴大到2000年後的100多億美元,2003年一舉突破200億美元,達230億美元,2004年1-11月又突破300億美元,再創新高達318.4億美元,韓國成為中國對外貿易逆差最多的國家。
根據韓國的統計,自2003年起,中國已經成為韓國僅次於美國的最大貿易順差國。中國對韓國貿易逆差不斷增加的原因在於:
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從韓國的進口大大增加,而對韓國的出口增長則趕不上進口的增長,如1-11月對韓國出口增長40.4%,而進口在去年大幅增長的基礎上,又增加了46.6%;
二、 韓國企業只注重向中國出口,而對從中國進口卻不積極,中國商品物美價廉,很多都是韓國市場所需要的,也會受到韓國消費者的歡迎,但是在對韓國出口時遇到很多困難,既有關稅方面的原因,也有非關稅的人為限制等,很難進入韓國市場與消費者見面。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國內市場廣闊,但是與某些國家貿易逆差的形成始終是影響雙方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事實上,目前中韓貿易中的製成品比率已經逐年增加,這些產品比原材料具有更高的附加值,中國在調整出口配比,擴大出口的同時,也需要韓國方面積極配合,注重進口,實現互補的均衡發展。
後記
有位兄台的鄉親在韓國打工做手機外殼,由此產生感慨,中國人在外國打工,生產出來的東西賣到中國賺中國人的錢,不如中國的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在國內生產,滿足內需的同時還可以外貿出口,勞動人民也少了飄洋過海的奔波之苦。
對於這位兄台的觀點我非常贊成,不過,從韓國企業近年來在中國的操作看,基本都是直接投資,根據中國商務部2004年1-10月的全國引進外資的統計,中國從韓國企業引進的直接投資的實際使用金額達58.7億美元,居各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之首。分別高於迄今為止對中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日本的47.2億美元、美國的37億美元的水平。
而韓國企業對中國投資選擇的條件首先是節約成本和服務好的工業園地,其次是建立了流通和銷售網路,三是容易獲得勞動力的省份。
這樣看來,情形就非常清楚了,韓國人在中國的直接投資,有效地利用了中國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優勢以及廣闊的市場消化能力,「肥水不流外人田」,在中國的農民用汗水種出玉米發往韓國的時候,韓國人在中國用科技開田種地,運「糧」回家。
當我們的人民看著韓國的電視,聊著韓國的電影,吃著韓國的食品,穿著韓國的時裝,唱著韓國的歌曲,聽著韓國的音響和MP3,開著韓國車的時候,中國的高附加值商品卻在艱難地叩著韓國的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