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貿易包括哪些方面
國際貿易也稱通商,是指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
1、按貨物移動方向國際貿易可分為:進口貿易、出口貿易、過境貿易
2、按統計標准國際貿易可分為:總貿易、專門貿易
3、按商品形態國際貿易可分為:有形貿易、無形貿易
4、按有無第三者參加國際貿易可分為:直接貿易、間接貿易、轉口貿易
5、按參加國的多少國際貿易可分為:雙邊貿易、多邊貿易
6、按清償工具國際貿易可分為:現匯貿易、記帳貿易、易貨貿易
7、按貨物運輸方式國際貿易可分為:陸路貿易、海路貿易、空運貿易、郵購貿易
8、按經濟發展水平國際貿易可分為:水平貿易、垂直貿易
9、按地區國際貿易可分為:南南貿易、南北貿易、北北貿易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並無不同,但由於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得多。
⑵ 國際貿易中貨物進出口需要哪些流程
申請進出口權。進出口貨物通過預付或者貨到付款
預收貨款等方式到銀行辦理相應的手續,可找代理公司做貨物進關清關,做好核銷。
⑶ 國際貿易貨物運輸方式種類有哪些
目前所能夠使用的運輸方式幾乎都可以用於外貿運輸,主要有:海運,內陸水運,鐵路運輸,公路運輸,空運,快遞,管道輸送,高壓線輸送等。
⑷ 經營范圍中有「從事貨物進出口業務」,那麼對進出口什麼貨物有限制嗎任何貨物都行嗎
經營范圍中核准「從事貨物進出口業務"並不意味著進出口任何貨物都行,而是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和有關規章的規定從事貨物進出口。
商務部、海關總署公告2015年第76號公布的《2016年出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中,明確列舉了48種貨物,分別屬於出口配額或出口許可證管理。
如果在經營過程中遇到具體問題可以向商務部門咨詢。
(4)國際貿易貨物擴展閱讀:
國家實行限制進口管理的貨物、技術,必須依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或者經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許可,方可進口。
目前,我國限制進口貨物管理按照其限制方式劃分為許可證件管理和關稅配額管理。
1、許可證件管理
許可證件管理系指在一定時期內根據國內政治、工業、農業、商業、軍事、技術、衛生、環保、資源保護等領域的需要,以及為履行我國所加入或締結的有關國際條約的規定,以經國家各主管部門簽發許可證件的方式來實現各類限制進口的措施。
許可證件管理主要包括進口許可證、兩用物項和技術進口許可證、瀕危物種進口、限制類可利用固體廢物進口、葯品進口、音像製品進口、黃金及其製品進口等管理。
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簽發上述各項管理所涉及的各類許可證件,海關憑相關許可證件驗放。
2、關稅配額管理
關稅配額管理系指一定時期內(一般是1年),國家對部分商品的進口制定關稅配額稅率並規定該商品進口數量總額,在限額內,經國家批准後允許按照關稅配額稅率征稅進口,如超出限額則按照配額外稅率征稅進口的措施。
一般情況下,關稅配額稅率優惠幅度很大,如小麥關稅配額稅率與最惠國稅率相差達65倍。國家通過這種行政管理手段對一些重要商品,以關稅這個成本杠桿來實現限制進口的目的,因此關稅配額管理是一種相對數量的限制。
⑸ 國際貿易貨物買賣合同的主要條款包括哪些
你好,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主要條款雖然在《公約》中未有明確的表述,但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可以總結出,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與國內貨物買賣合同在商品的名稱和品質規格、裝運、商品檢驗(檢疫)、索賠條款上大體一致,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量條款。此條款只要包括交貨數量和計量方法。制定數量條款時應明確計量單位和度量衡知道,尤其在農副產品的交易中由於這些貨物的計量不易精確,故為避免爭議,應在合同中對交貨的數量規定一個機動幅度,也即「溢短裝條款」。
2、包裝條款。根據《公約》第35條規定,賣方交付的貨物必須與合同所規定的數量,質量和規格相符,並須按照同類貨物通用的方式裝箱和包裝。除雙方當事人業已另有協議外。若無約定,則按照同類貨物通用的方式進行裝箱和包裝,如果沒有此種通用方式,則按照足以保全和保護貨物的方式裝箱和包裝,否則視為與合同不同。同時,包裝條款中須明確國際對運輸標志的慣常做法以及訂明包裝費用由何方負擔 .
3、價格條款。價格條款在國際貨物買賣中有相當突出的作用,直接關繫到雙方當事人的經濟利益和所承擔的風險責任。在國際貨物買賣中,合同作價主要有固定價格,滑動價格和後定價格三種方式。在貿易實務中,還應密切注意國際貿易術語的應用。
4、保險條款。由於國際貨物買賣風險比較大,故保險條款在合同中就顯得非常必要。這與國內貨物買賣合同有較大的區別。在貨物買賣中,應注意各種貿易術語中保險費用和保險責任的負擔。
5、支付條款。國際買賣合同中,一般都規定,貨物的結算除了政府記帳的方式外,大部分是通過銀行進行現匯結算 ,而國內貨物買賣合同大部分通常都是通過現金或銀行轉帳進行結算。此條款主要包括支付工具,支付時間和支付方式。
6、不可抗力條款。這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普遍採用的一種例外條款。按照《公約》規定,遭受不可抗力的一方可以解除和遲延履行合同而不承擔責任,只有當既沒有不可抗力因素,又有當事人過失的情況下,當事人才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7、仲裁條款。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一般都規定,如雙方協商不成,應提交仲裁機構進行仲裁。我國對外貿易法規定,我國的涉外買賣合同若協商不成,應提交北京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按其規則進行仲裁 .而國內貨物買賣合同則相對較少採用仲裁方式來解決爭議和糾紛。
8、法律適用條款。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由於涉及合同當事人來自不同的國家,故很有必要設立法律適用條款來規定準據法,以防止在發生爭議時無法缺點解釋合同和解決爭議的法律。一般來說,國際上都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確定,但根據我國現行法律,還要受到最密切聯系原則和公共秩序保留原則的限制 .公約中對當事人意思自治權利的 適用范圍規定的更加完備與廣泛。而國內貨物買賣合同一般都有《合同法》和《民法通則》予以規范調整,故較少設立此條款。 所以,無論是在法律上,還是在實踐中,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與國內貨物買賣合同的主要條款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的,我國《合同法》應當充分地借鑒《公約》,特別是一些在國際貿易中的做法,使之在合同條款的設立上能日趨完善。
⑹ 進出口貨物和進出口物品有什麼區別
因為你的復物品數量比較多,體制積大,所以從美國進口回中國,基流程和海運進出口程度一樣。
首先,你要搞清楚以下幾樣東西:
一,你的產品進來需不需要相關的認證,或證書,標准等要求?
二,你的產品海關編碼是多少,你申報的是一般貿易還是什麼貿易?
主要流程是分兩步:
一步,你從美國出,要報關。
第二步,到了中國,要清關,進關。
因為物品是你自己使用,所以,我個人建議你,你在中國找一個船運公司或貨代之類的。最好是有一條龍服務的公司。包括訂船,訂倉,拖車,報關,清關。
關於稅務這里,也是兩塊:
一,你的產品對應的海關編碼,所屬的產品行業。不同的產品,稅點是不一樣。
二,退稅。你問下美國那邊的報關行或船運,你相當於在美國出口來中國,是否有退稅補助。你再問下,中國這邊,你相當於從美國進口回來,是否也有退稅補助。要針對你的產品。
這個情況,你就要做雙層身份。
⑺ 一般進出口貨物報關適用的具體貨物有哪些
①一般貿易進出口貨物。
②易貨貿易、補償貿易進出口貨物。
③承包工程項目實際進出口貨物。
④外國駐華商業機構進出口陳列用的樣品。
⑤外國旅遊者小批量訂貨出口的商品。
⑥隨展覽品進境的小賣品。
⑦轉為實際進口的保稅貨物。
⑧轉為實際進口或出口的暫准進出境貨物。
⑨不批準保稅的寄售代銷貿易貨物。
⑩免費提供的進口貨物:外商在經貿活動中贈送的進口貨物;外商在經貿活動中免費提供的試車材料;我國在境外的企業、機構向國內單位贈送的進口貨物。
⑻ 國際貿易是指什麼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指的是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
國際貿易屬於一種商品交換活動,而參與交換的主體則主要是世界上的不同的國家國際貿易它主要是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部分組成,因此,我們也可以把國際貿易稱之為「進出口貿易」,亦或是「世界貿易」。
按照商品移動方向的不同,國際貿易可以分為進口貿易,出口貿易和過境貿易三種類型。按照商品形態的不同,國際貿易可以分為有形貿易和無形貿易兩種類型。按照貿易參與國家數量的不同,國際貿易可以分為雙邊貿易和多邊貿易這兩種類型。
一方面,國際貿易的發展為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另一方面,通過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國居民也可以更加方便的享受或購買到一些國外服務或者國外商品。
一,國際貿易對國民的作用
增加國民福利,滿足國民不同的需求偏好,國際貿易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國際貿易影響國民的文化和價值觀,提供就業崗位。
二,國際貿易對企業的作用
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在產品品質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有利於企業自我改進能力的提高。有效地避免產品責任。
三,國際貿易對單一國家的作用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