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中國國際貿易會報道

中國國際貿易會報道

發布時間:2020-11-28 22:18:20

❶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上海市分會的取得成就

長期以來, 本會每年平均接待各類海外經貿團組100餘批次,曾參與承辦包括《國際商會三十二屆世界大會》、《APEC CEO峰會》,為主承辦《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上海-關西經濟研究會》定期會議等各種國際性會議、經貿研討會和業務洽談會,每年組織上海企業赴海外參加近百個國際展覽會,並主辦以汽車展、紡機展、通訊展和模具展等為代表的大型國際性展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客商參展。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上海市分會(上海市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積極開展對外經貿促進活動,為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為中心的世界級現代化城市而努力。

❷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召開,很多國家都將參加,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怎麼樣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拉開大幕,這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在當前形勢下,中國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進口博覽會是我們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也是我們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今年以來,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思潮還比較嚴重,在這個時間節點之下,我們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向世界開放的務實舉措。因為進口博覽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一個創舉,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辦過這個進口博覽會。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800多家境外參展企業將會帶來100多項新產品和新技術,全面呈現國際最尖端、最前沿、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及服務趨勢。

此前舉辦的食品展商客商供需對接會有利於我國企業提升技術與服務我認為這是中國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的又一次歷史性機遇。過去我們可能更多地是重視出口,這次通過進口博覽會把我們的合作夥伴更好地引到中國來,實現進出口兩個市場綜合市場。

❸ 國際貿易對中國發展的影響有

優點: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虛榮產品,促進國內市場跟風,消滅國家文化,外貿的進出口為國家製造各種稅務GDP,解除封建思想,提高國內產業危機意識

缺點:成為外國垃圾回收站,資本主義再萌芽

❹ 中國有哪些重大的國際貿易活動

在1999年在雲南舉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2004年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義烏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2006年的一百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

(4)中國國際貿易會報道擴展閱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既然是經濟學類的,微積分、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必須要有比較扎實的數學基礎。從事國際貿易,英語應當是相當好的,不僅僅是書面英語,比如外貿英語函電,口語也是相當重要。

還要學習譬如工科類的知識,即行業知識,作為對專業知識的補充,為日後進入工作崗位提供便利。掌握了國際貿易理論知識之後,就可以比較方便的學習行業知識了,想要在國際貿易領域取得較好的成績和長遠發展,必須學好英語和經濟學知識,了解國內外相應的法律法規。

跨越國境的貨品和服務交易,一般由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組成,因此也可稱之為進出口貿易。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進出口貿易可以調節國內生產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國際間的供求關系,調整經濟結構,增加財政收入等。

國際貿易專業屬於經濟學學科範疇,主要以經濟學理論為依託,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學概論、政治經濟學等。

❺ 中國今年國際貿易活動有哪些

中國來服務業國際合作論壇源 中國—韓國綠色經濟合作論壇 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 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 第二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 中國會展經濟國際合作論壇 亞歐食品加工及食品包裝合作洽談會 第二屆中國國際金融服務貿易洽談會 中國-歐盟經理交流培訓項目 第四屆中國-南亞商務論壇」 [北京] 中國-田納西州投資研討會 中德醫療器械見面洽談會 [北京] 中國服務業國際合作論壇 [哥滬發高菏薨孤胳酞供喀倫比亞] 第三屆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 第六屆中國國際信用和風險管理大會 第十三屆澳門國際貿易投資展覽會 中俄貿易促進會 中國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農業行業分會

❻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的組織概況

六十年代
中國貿促會成立於1952年5月,第一任主席為南漢宸,秘書長為冀朝鼎。五十年代,正值西方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和禁運,中國貿促會同世界各國的民間貿易團體積極開展雙邊和多邊交往,為發展國際間的正常經濟貿易關系而努力。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國貿促會已同日本、英國、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智利、玻利維亞、蓋亞那、委內瑞拉、墨西哥以及亞洲、非洲許多當時尚未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建立和發展了民間貿易聯系,並先後同日本、聯邦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的有關團體簽訂了民間貿易 或經濟關系的協定,同義大利、智利、奧地利的有關組織相互在對方首都設立商務代表處。與此同時,中國貿促會同各社會主義國家的商會或工商會,同已與中國建交各國的貿易團體也進行了廣泛的合作。
七十年代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後,許多國家相繼同中國建交。中國對外經貿事業仍然保持著「官民並舉」的格局。中國貿促會本著「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的精神,繼續拓寬原有的對外聯系渠道,促進中外貿易和經濟合作的發展。在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以前,中國貿促會是兩國間貿易的中方窗口。1973年,王耀庭出任中國貿促會第二任主任。
八十年代
1979年以後,中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中國貿促會承擔的工作范圍繼續擴展,轉移到促進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各種形式的中外經濟技術合作的軌道上來。隨著工作范圍的擴大,貿促會增設新的機構,增加工作人員,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其他城市增設了分會和支會。1986年,賈石出任中國貿促會第三任會長。隨著中國實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和外貿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貿促會的職能面臨著新的轉變。1986年5月,中國貿促會在經過長期的籌備和吸收一大批企業會員、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的基礎上,召開了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新的《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章程》,選舉了新的委員會。
經中國政府批准,中國貿促會1988年6月組建了中國國際商會。各地方分會、支會也相繼組建了「中國國際商會」,面向會員,為企業會員、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以及各有關方面提供信息服務、咨詢服務、法律服務,加強了涉外專利代理、涉外商標代理、技術轉讓、涉外經貿和海事仲裁等項工作,發揮連接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紐帶作用,把自身業務的拓展與為會員和其他經濟實體提供服務結合起來。
從1988年起,中國貿促會開始建立行業分會,以促進有關行業進出口貿易,增進國內外同行業間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這樣,中國的貿促事業就既有地方機構,又有行業機構,從而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工作網路。
1988年9月,鄭鴻業代行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會長職務,1989年12月被選舉為第四任會長。
九十年代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舞台。根據新的形勢,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緊緊圍繞其宗旨,抓住機遇,強化職能,調整戰略,開拓領域,以為經濟建設服務為中心,採取多種形式,開辟多種渠道,努力為企業服務,為改革開放服務,為外交、外貿事業服務。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的各項工作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1994年,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先後頒布了《對外貿易法》和《仲裁法》,在《對外貿易法》中,明確了中國貿促會作為貿易促進組織所應具備的職能和承擔的任務;在《仲裁法》中,明確了中國的涉外仲裁機構由中國國際商會設立,從而確立了中國國際商會涉外仲裁機構的法律地位。隨著海峽兩岸關系的改善,為促進海峽兩岸經貿關系的發展,中國貿促會聯合大陸經貿界、企業界、法律界及有關方面,於1989年底成立了「海峽兩岸經貿協調會」,該協調會秘書處設在中國貿促會,負責處理日常事務。該協調會與台灣方面的「海峽兩岸商務協調會」緊密合作,為海峽兩岸在貿易、投資、法律事務、知識產權保護、人員往來等諸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與此同時,中國貿促會同台灣方面的許多經貿團體、工商組織、企業界等建立了往來與合作關系。
1994年5月,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第28屆國際大會通過決議,正式接納中國入會。中國貿促會牽頭組建了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中國成員委員會,中國貿促會作為主席單位,負責處理該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1986年,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以國家委員會名議申請加入國際商會,經過8年多的談判和努力,1994年11月,國際商會第168次理事會正式通過決議,同意中國加入國際商會並組建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會。1995年1月1日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在北京正式成立,包括中國國際商會在內的171家工商組織、經貿團體及企業作為創始會員,中國國際商會作為主席單位。該委員會秘書處設在中國國際商會,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1995年6月,郭東坡出任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第五任會長。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中國貿促會的發展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1997年9月,俞曉松出任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第六任會長。
2003年5月,萬季飛出任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第七任會長。
2014年3月,姜增偉出任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 第八任會長。 中國貿促會的宗旨是: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開展促進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及各種形式的中外經濟技
術合作等活動,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和經濟關系的發展,增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以及經貿界之間的了解與友誼。 中國貿促會主要職責與任務:
(1)開展同世界各國、各地區經濟貿易界、商協會和其他經貿團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聯絡工作,邀請和接待外國經濟貿易界人士和代表團組來訪,組織中國經濟貿易、技術代表團、企業家代表團出國訪問和考察,參加有關國際組織和它們的活動;負責與外國對口組織在華設立的代表機構以及外國在華成立的商會進行聯絡;向國外派遣常駐代表或設立代表處;組織、參加或與外國相應機構聯合召開有關經濟貿易技術合作和法律方面的國際會議。
(2)代表國家參加國際展覽會的活動,主辦、參加世界博覽會,赴國外主辦中國貿易展覽會和參加國際貿易博覽會;負責全國赴國外舉辦經濟貿易展覽會或參加國際博覽會的歸口協調及相關的管理、監督工作。
(3)安排和接待國外來華舉辦的經濟貿易或技術展覽會,主辦國際專業性或綜合性展覽會,組織並主辦國際博覽會;協調國內有關方面接待外國來華經濟貿易與技術展覽會。
(4)辦理國際經濟貿易和海事仲裁事務;出具中國出口商品原產地證明書;受理共同海損和單獨海損理算案件;出具人力不可抗拒證明,簽發和認證對外貿易和海上貨運業務的文件和單證;為到國外從事臨時出口活動的公司、企業或個人出具有關單證冊,並對其提供擔保。
(5)代理中國企業在國外或外國公司和個人在中國的商標注冊和專利申請,辦理有關工業產權和知識產權的咨詢、爭議及技術貿易等業務。
(6)開展國內外經濟調查研究和經濟貿易信息的搜集、整理、傳遞和發布工作,向國內外有關企業和機構提供經濟技術合作和貿易方面的信息和咨詢服務及國內外公司、企業的資信調查服務;聯系、組織中外經貿界的技術交流活動;編輯出版發行對外經濟貿易報刊以及其它出版物;組織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承辦中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的評估和可行性研究以及法律咨詢、法律顧問工作。
(7)指導、協調中國貿促會各地方分會、行業分會、支會和各級國際商會的工作;負責對各分支機構及會員的服務及培訓工作。
(8)負責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的日常工作,協調國際商會的對華業務和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會員與國際商會交往的有關事宜。
(9)辦理其它促進對外經濟貿易活動的有關事宜。 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已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商會、工商聯合會、外貿協會和其他經貿組織保持著聯系,與上百個國家與地區的對口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並同一些國家的商會建立了聯合商會;同時,中國貿促會還在1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駐外代表處。在國內,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48個地方分會、600多個支會和縣級國際商會,還在機械、電子、輕工、紡織、農業、汽車、石化、商業、冶金、航空、航天、化工、建材、通用產業、供銷合作、建設、糧食等部門建立了17個行業分會,全國會員企業近7萬家。
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及其所屬業務部門已經加入了許多國際組織,其中包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國際許可證貿易工作者協會、國際海事委員會、國際博覽會聯盟、國際商事仲裁機構聯合會、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國際商會等。 會長:姜增偉
副會長:張偉 於平 王錦珍 盧鵬起 尹宗華 張小雷
秘書長:徐滬濱
副秘書長:於曉東 劉風華 楊平安 陳正榮
機關部門:辦公室 會務部 國際聯絡部 展覽部(展覽管理辦公室) 經濟信息部 人事部(外事辦公室) 財務部(直屬財務處) 直屬機關黨委 離退休幹部辦公室
駐外代表處:駐香港代表處 駐日本代表處 駐韓國代表處 駐海外地區代表處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 駐美國代表處 駐墨西哥代表處 駐加拿大代表處 駐德國代表處 駐法國代表處 駐英國代表處 駐義大利代表處 駐比利時代表處 駐俄羅斯代表處 駐新加坡代表處 駐哥斯大黎加代表處 駐巴西代表處(籌備)
主管社團:中國國際商會 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 中國對外服務工作行業協會
附設機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調解中心 中國海商法協會秘書處 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中國分會秘書處 國際許可貿易工作者協會秘書處 海峽兩岸經貿協調會
會管企業: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 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咨詢公司 北京中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中國華陽經貿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四達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

❼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是國家機關嗎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是由中國經濟貿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業和團體內組成的全國民間對外經貿組織,成容立於1952年5月。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簡稱中國貿促會;英文名稱為: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英文縮寫為 CCPIT。
中國貿促會的宗旨是: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開展促進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及各種形式的中外經濟技術合作等活動,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和經濟關系的發展,增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以及經貿界之間的了解與友誼。
經中國政府批准,中國貿促會1988年6月組建了中國國際商會(China Chamber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英文縮寫為CCOIC)。
看起來不是國家機關,屬於事業單位。應該不算公務員。

❽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

  1.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中國是世界貿易大國,是美國、日本、歐盟、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國;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對主要的貿易國家都有貿易順差;中國是貿易大國,但還不是貿易強國。貿易產品集中在服裝、電子產品等低端製造產品上,在汽車、機床、軟體等高技術含量的行業不具備競爭優勢。

  2. 加入WTO的利與弊:好處:使國內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更快成長,使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企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加快國內法制化進程,更快走向市場化經濟道路。弊端:開放一些國際競爭力較弱的行業,造成了行業的衰弱。

❾ 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是經國務院批准,由( )主辦,於每年9月8日至11日在廈門舉辦。

A.國家商務部 主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MOFCOM) 協辦: 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聯合國工發組織(UNIDO);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世界投資促進機構協會(WAIPA);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CCIIP) 承辦: 福建省人民政府;廈門市人民政府;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

記得採納啊

❿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具體做什麼工作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是由中國經濟貿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業和團體組成的全國民間對外經貿組織,成立於1952年5月。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簡稱中國貿促會;英文名稱為: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英文縮寫為 CCPIT。

中國貿促會的宗旨是: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開展促進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及各種形式的中外經濟技術合作等活動,促進中國同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貿易和經濟關系的發展,增進中國同世界各國人民以及經貿界之間的了解與友誼。

經中國政府批准,中國貿促會1988年6月組建了中國國際商會(China Chamber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英文縮寫為CCOIC)。

目前,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已同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工商企業界建立了廣泛的經貿聯系,與300多個對口組織簽訂了合作協議,並同一些國家的商會建立了聯合商會;同時,中國貿促會還在16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駐外代表處。在國內,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50個地方分會、600多個支會和縣級國際商會,還在機械、電子、輕工、紡織、農業、汽車、石化、商業、冶金、航空、航天、化工、建材、通用產業、供銷合作、建設、糧食、礦業、煤炭、物流等部門建立了20個行業分會,並對中國對外服務工作行業協會予以指導,全國會員企業近7萬家。

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及其所屬業務部門已經加入了許多國際組織,其中包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國際許可證貿易工作者協會、國際海事委員會、國際博覽會聯盟、國際商事仲裁機構聯合會、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國際商會等。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國際貿易會報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