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國發展對外貿易堅持的方針是
我認為是:B\C
我國的對外貿易必須貫徹的總方針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② 國際貿易實務是什麼
國際貿易實務是涉外經濟與貿易各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只有掌握了國際貿易的實務知識,才能在進出口業務活動中,正確貫徹我國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和經營意圖,確保最佳經濟效益,並且能按國際規范辦事,使我們的基本做法能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
③ 國際貿易實務是干什麼的
1、物色貿易夥伴
在開展國際貿易之前,准確和清晰的物色貿易夥伴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電子商務作為現今企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在物色貿易夥伴的時候,由於電子商務在開展中,不會因為地域和時間的因素而有所影響,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此外,企業還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網站,並利用電子商務這樣一個有效的平台,來把自己本企業的基本信息和產品向全球的客戶展現,從中獲取相應的合作夥伴,也可以在其中選擇自己滿意的貿易夥伴來開展貿易合作關系。
2、網上咨詢與洽談
每一筆國際貿易都不可能洽談一次就成功,需要合作商之間反復的溝通,咨詢的,這也是構成一筆國際貿易所必須具備的條件。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腦已經成為千家萬戶實現信息交流的有效手段,在國際貿易中也是,企業可以運用網際網路來實現國際商務之間的咨詢和洽談。
作為買賣雙方可以運用郵件或者新聞組的作用來對市場的動態了解的一清二楚,如果買賣雙方在交流過程中,需要對產品的信息進一步的了解,可以運用遠程視像來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由此可見,電子商務給國家貿易帶來了許多的便捷服務。
3、網上訂購與支付
電子商務可以運用網站中信息來了解訂購商品的基本情況,了解清楚後可以實現網上訂購,客戶可以通過網上支付來完成貨物的訂購,當客戶填寫完訂購單以後,系統就會用交易確認信息來保證整個訂購信息,並且訂購的信息具備加密,這樣就可以很好的保護商家和客戶之間的商業信息。
除此之外,在國際貿易中網上訂購可以快速,便捷的傳遞客戶所需的無形產品,例如軟體,音像等,這樣就可以極大程度的節約時間和人員的開銷問題。
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國際市場環境的新變化,促進中小企業更好地進入國際市場。電子商務擴大和深化了國際分工。
(3)國際貿易方針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國際商法、外貿函電、國際市場營銷學、市場調查與預測、電子商務概論、外貿談判技巧、模擬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節。
開設課程
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國際營銷、市場商品與國際服務、國際市場研究、具體分析國際市場消費者行為、創新與變革、客戶服務策略、進出口單證實務、國際商法、電子商務概論、國際商務等。
④ APEC(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什麼
首先糾正一下,APEC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宗旨 APEC的大家庭精神是在1993年西雅圖領導人非版正式會議宣言中權提出的。 為本地區人民創造穩定和繁榮的未來,建立亞太經濟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要深化開放和夥伴精神,為世界經濟作出貢獻並支持開放的國際貿易體制。在圍繞亞太經濟合作的基本方針所展開的討論中,以下7個詞出現的頻率很高,它們是:開放、漸進、自願、協商、發展、互利與共同利益,被稱為反映APEC精神的7個關鍵詞。
⑤ 國際貿易專業具體有哪些課程
國際貿易專業有以下這些課程:國際商務英語,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管類),線性代數(經管類),涉外經濟法,企業會計學,企業經濟統計學,國際運輸與保險,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國際市場營銷學,外經貿經營與管理,世界市場行情,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商法。
其中專如下業必修(理論類):
1.國際貿易理論
以國際經濟學為基礎,分析研究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與國際要素流動的基本原理和影響因素。介紹從古典到當代的自由貿易理論,貿易保護主義理論及其政策工具,分析國際貿易政策手段的經濟效應,關稅的保護程度和關稅結構,非關稅壁壘的種類及其經濟效應;
探討匯率形成機制、匯率政策與國際收支的影響因素;分析跨國公司的投資戰略與各國政府對於國際投資的政策;介紹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與基本原則,分析WTO的制度框架特點和主要職能;介紹技術貿易、國際工程承包、國際加工貿易等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形式及其不同特點;
分析區域經濟合作的動力及其經濟效應,介紹歐盟、東盟、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發展狀況及問題;分析當代國際貿易出現的新特點、新趨勢和面臨的主要問題等。
2.國際經濟學
研究國家之間經濟的相互依存性,也分析一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間商品勞務和資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約束這個流向的政策,以及這些政策對國家的福利所產生的影響。
3.世界經濟概論
藉助於經濟學的一般原理和分析工具,研究戰後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狀況、運動規律以及發展趨勢,並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入考察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轉軌國家經濟特點,結合中國改革開放、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接軌,認真分析戰後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
4.國際市場營銷學
介紹企業在國際市場中開展跨國營銷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巧,內容包括:國際市場營銷的定義、環境,國際市場的細分、選擇、定位,國際市場營銷的戰略和組合,國際市場營銷的產品、品牌、價格、渠道以及促銷策略等。
5.國際法
介紹並客觀准確地分析了國際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和各項具體制度。主要涉及國際法的基本理論問題、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家法。
(5)國際貿易方針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專業核心課程如下:
1.專業基礎: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計量經濟學
2.專業必修(理論類):國際貿易理論、國際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市場營銷學、國際法
3.專業必修(實務類):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外貿函電
4.相關必修: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
參考資料:國際貿易專業 網路
⑥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講什麼內容
《國際貿易實務》是 專門研究國際間商品交換的具體過程、具有涉外活動特點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是在總結我國對外貿易實踐經驗,吸收國際通行貿易慣例及其行之有效的習慣做法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科。 本課程主要從實踐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國際商品交換的各種做法,總結國內外實踐經驗,幫助學生學會在進出口業務活動中,正確貫徹我國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和經營意圖,確保最佳經濟效益,並遵循國際慣例。在當前進一步貫徹對外開放政策,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形勢下,學好這門課程更是當務之急。
⑦ 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定義
國際經濟與貿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或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rade )大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 國際經濟與貿易教材
[1]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素質復合型涉外經貿人才。
編輯本段培養規格與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 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書籍
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1. 正確理解並執行黨和國家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有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斗的理想和為人民服務、勇於開拓、艱苦創業的事業心與責任感; 2. 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國際經濟與貿易的基本原理和設計方法; 3. 具有經濟管理、經濟貿易、市場營銷、進出口貿易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知識; 4. 能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5. 了解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法規,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6. 了解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發展動態; 7. 能夠熟練地掌握英語,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8. 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
編輯本段學制學位與主幹課程
基本學制4年,本科一般實行3~7年彈性修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書籍
年限。 四、主幹學科 經濟學、統計學 五、主要課程 政治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國際結算、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原理。 六、畢業與學位 修完培養方案規定的最低學分並達到畢業條件者准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編輯本段開辦院校
北京 外交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國際關系學院 北京大學 北京師 北京郵電大學
范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安徽 合肥工業大學(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安徽財經大學 滁州學院 淮北師范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商學院 天津外國語學院 天津農學院 上海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金融學院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海 北京大學
洋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政法學院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電力學院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上海杉達學院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 浙江 浙江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寧波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財經學院浙江工業大學 河北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金融學院 石家莊鐵道大學四方學院 山西 山西大學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 山西財經大學 中北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太原工業大學 山西農業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商業大學 黑河學院 東北農業大學 吉林 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長春大學 長春工業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 延邊大學 北華大學 吉林財經大學 吉林工商學院 東北電力大學 吉林師范大學 吉林工程師范學院 吉林化工學院 遼寧 沈陽師范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沈陽大學 遼寧大學 大連民族學院 沈陽理工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河南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 中原工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南陽師范學院 黃淮學院 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科技學院 山東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島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理工大學 山東財政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魯東大學 湖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長江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武漢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經濟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 三峽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師范學院 湖南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南華大學、湖南商學院、湖南文理學院、岳陽師范學院 廣東 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東金融學院、廣東工業大學、汕頭大學、深圳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商學院、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州大學、五邑大學、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 廣西 廣西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廣西財經學院 欽州學院 桂林理工大學 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 海南 海南大學 重慶 西南大學、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工商大學、重慶工學院、重慶三峽學院、四川外語學院 四川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華大學、成都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宜賓學院商學院 成都農業科技技術職業學院、樂山師范學院旅遊與經濟管理學院 雲南 雲南財經大學、雲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 陝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北政法學院、陝西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西安外事學院.西安翻譯學院、西安工業大學 甘肅 蘭州大學、蘭州鐵道學院、西北民族學院、蘭州商學院、甘肅政法學院 青海 青海大學 江西 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華東交通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東華理工大學、贛南師范學院、南昌工程學院 、九江學院 新疆 新疆大學、新疆財經學院 內蒙古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財經學院 內蒙古工業大學 寧夏 寧夏理工學院(四年畢業之後獲取經濟學學士學位。學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理論能夠懂,技術能夠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校訓下,畢業生離校之後有很強的自學能力。目前學院正在建設一批具有優勢特色的研究生專業。報考該專業需要有很好的英語功底(寫做、口語),學院目前為寧夏地區培養出的外貿人才得到寧夏當地的一致好評!michael) 貴州 貴州大學、貴州財經學院 福建 福州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廈門大學 華僑大學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 福建江夏學院
編輯本段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研究內容
國際經濟與貿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專業是從經濟學中分化 國際經濟與貿易相關書籍
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具備較強的外語能力。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系統地掌握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專業理論基礎知識扎實、具有良好的英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有較強的從事外貿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⑧ 什麼是國際經濟貿易
貿易:
商品的交易,一般指大宗的交易。
凡列入海關統計的進出口貨物,其貿易方式以海關的監管方式為基礎進行分組,分為以下幾種:
1. 一般貿易
2. 國家間、國際組織無償援助和贈送的物資
3. 其他境外捐贈物資
4. 補償貿易
5. 來料加工裝配貿易
6. 進料加工貿易
7. 寄售、代銷貿易
8. 邊境小額貿易
9. 加工貿易進口設備
10. 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
11. 租賃貿易
12. 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
13. 出料加工貿易
14. 易貨貿易
15. 免稅外匯商品
16. 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
17.出口加工區
18. 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
19.出口加工區進口設備
20. 其他
■貿易條件:
出口商品與進口商品的交換比率。又稱進出口商品比價,通常用指數表示,即進出口商品比價指數。計算公式是:貿易條件指數=出口價格指數/進口價格指數×100。例如,以上年為基期,進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均為100,一年來進出口商品價格都提高了,但提高幅度不同,出口商品價格提高10%,進口商品價格提高5%,則貿易條件指數提高。貿易條件指數較基期高,意味著出口商品價格相對於進口商品價格提高了,也即該國能以較少的出口商品換取較多的進口商品,這對該國說來是有利的,是外貿條件的改善。相反,如果進口商品價格指數提高快於出口商品,甚至出口商品價格指數不變或下降,則貿易條件指數較基期低,意味著一國要出口更多商品才能換回與原來相同的進口商品,顯然這對該國是不利的,是貿易條件的惡化。通常用這種變化來作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不等價交換的一種指標。
■國際貿易
國與國之間進行的商品和勞務交換。對貿易當事國來說是對外貿易。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世界貿易。由於現代國與國之間的貨幣信貸關系、科技合作關系等都以商品運動為基礎,故國際貿易是現代國際經濟聯系的基本形式。
簡史國際貿易是在國際分工和商品交換基礎上形成的。在奴隸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國際貿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隸和供奴隸主消費的奢侈品。在封建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也有所發展。這一時期,中國與歐亞各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國際貿易活動,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國之間也有貿易往來。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當時參與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和供封建主消費的奢侈品。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後,特別是產業革命以後,由於生產力迅速提高,商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並開始具有世界規模。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貿易額不斷上升。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處於壟斷地位。當時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原料和機器設備。19世紀末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後,形成了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經濟體系和世界市場。此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和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遭到很大破壞,世界貿易額銳減並停滯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美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頭號大國。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生產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空前活躍並帶有許多新的特點,貿易中的製成品已超過初級產品而占據主導地位,新產品不斷涌現,交易方式日趨靈活多樣。當代國際貿易以發達國家為主,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國的對外貿易有極大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所佔份額不大,但與自身相比,對外貿易也有了很大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國際貿易在當代國際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各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理論國際貿易的理論是研究國際間商品流通規律的理論。它要闡明一系列基本問題,例如,各國間為什麼會發生商品交換;各個歷史時期國際貿易的性質和特徵由什麼決定等等。廣義的國際貿易理論還應包括國際價值理論和國際收支理論。
實務國際貿易的實務指完成一筆進口或出口交易所進行的一系列業務活動。大體上可分3個階段:①交易前的准備工作。②交易的磋商和合同的訂立。③合同的履行。
對外貿易統計,各國不盡相同。有的國家以國境劃分進出口,凡進入國境的商品即列入進口,稱總進口;凡運出國境的商品即為出口,稱總出口,其中包括復出口即進口商品未經加工又再出口。總進口額加總出口額即一國總貿易額。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用這種方法統計對外貿易額。有的國家以關境為標准劃分進出口,雖進入國境但未進入關境的商品不算進口,只有進入關境的商品才列入進口,稱專門進口;國內產品運出關境和進口後未經加工又運出關境的商品列入出口,稱專門出口。專門進口額加專門出口額即專門貿易額。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用這種方法統計對外貿易額。上述兩種方法都不把過境商品列入外貿額。各國的進出口通常是不相等的,一定時期內進出口的差額稱為貿易差額。出口大於進口叫出超、貿易順差或貿易盈餘,出口小於進口叫入超、貿易逆差或貿易赤字;進出口相等稱為貿易平衡。
國際貿易規模用世界貿易額表示。為避免重復計算,只統計各國的出口或進口,以世界出口額或進口額作世界貿易額。由於各國的貿易額是進出口總額,故世界貿易額不等於各國貿易額的加總。由於各國一般都以離岸價格計算出口、到岸價格計算進口,故世界進口額總是大於世界出口額。世界貿易額通常以美元為貨幣單位計算。現實貿易額受價格變動影響,往往不能正確反映實際貿易額的變化,因此世界貿易額要以一定時期的不變價格來計算,這樣才能衡量出國際貿易量的變化情況。
國際貿易的方式有多種:①按貨物的運輸方式,可分為陸路貿易、海路貿易、空運貿易和郵購貿易。國際貿易中多數貨物是通過海路運輸的。②按貿易過程中是否有第三者介入,可分為直接貿易與間接貿易兩大類。前者即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直接貿易;後者則是在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有第三國中間商介入,具體形式又有多種。一種是商品雖由生產國直接運往消費國,但兩方不直接發生買賣關系,而是通過第三國中間商成交的;另一種是生產國先把產品運往第三國,由中間商再把產品銷往消費國。此外,一國由外貿廠商經營的外貿也屬間接貿易。③按參加交易過程的國家數量,可分為雙邊貿易與多邊貿易。雙邊貿易即生產國與消費國直接進行的交易。但一國的產品往往不全能適應對方的需要,這樣就會產生貿易差額,造成貿易不平衡和支付困難,這就需要其他國家的介入。多邊貿易即在多國之間、在較大范圍內進行的交易,它容易使各交易國各得所需並達到貿易平衡。④按清償方式,可分為現匯貿易和易貨貿易。現匯貿易即以貨幣直接支付進口貨款,現代國際貿易中主要的支付手段為美元、德國馬克、日元等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易貨貿易即雙方均以貨物計價進行清償,這樣做可以彌補外匯不足的困難,並能推動本國產品的出口。因直接換貨有一定難度,故往往採用一種形式更加靈活的廣義的易貨貿易,即規定在一定時期內用幾種貨物進行交換,分別結算、綜合平衡。⑤按交易中進口與出口的關系,可分為單邊進口、單邊出口和對等貿易。前兩種指一國對他國出口同從該國進口無關,是獨立進行的,後一種指要求兩國間的進出口交易要對等。現代國際貿易多採用前兩種形式。
■無形貿易
不是因商品的進出口而發生的收入和支出。又稱無形交易、無形進出口。包括:伴隨著商品和人的國際間移動而發生的勞務收支項目,如貨物運費、保險費、客運費、旅遊費用等;由資本的國際間移動而產生的投資收益項目,如利潤、利息、紅利、租金等;以及如駐外機構經費、僑民匯款、專利費等其他收支項目。屬於這些項目的支出構成無形進口;屬於這些項目的收入構成無形出口。有形貿易的收支(貿易收支)和無形貿易的收支(非貿易收支)構成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主要部分。
希望採納
⑨ 急。論述當代國際經濟貿易。
要 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領域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創新就是當代國際貿易發展最為顯著的特徵。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形成不僅有其深刻的歷史背景,也有其深厚的現實基礎。全面地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有利於把握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有利於對中國外經貿發展的更進一步思考。 一、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概述
創新是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最顯著的特徵。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就是對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全面的立體式的創新現象的集中概括。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標明國際貿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如果把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作一簡單的概括,我們就會發現,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包含了國際貿易發展的各個方面。(一)觀念創新它具體包括:
(1)把貿易開放看成是對外開放的起點和基本方面;
(2)客觀地估價對外貿易在一國經濟發展中的實際作用,把經濟發展與貿易發展的平衡、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協調看成是發展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3)把對外貿易看成是處理國家關系的越來越重要的外交手段。(二)格局創新它具體包括:
(1)以地緣經濟為特徵的貿易集團取代了以政治聯盟為基礎的貿易聯盟,貿易集團化格局基本確立;
(2)區域貿易集團具有強烈的對外擴展趨勢,全球一體化步伐正在加快;
(3)國際貿易重心已從單一的歐洲重心過渡到了多重重心並存的狀態,並正在形成以亞太為重心的新單一重心的格局。(三)制度創新 它具體包括:
(1)具有真正法人地位的、擁有更強約束性和更高運轉效能的世界貿易組織逐步取代關貿總協定;
(2)區域性協調機制的迅速建立和不斷加強;
(3)國別的「管理貿易」制度的推廣和普遍化。(四)政策創新 它具體包括:
(1)有限制的可調節的自由貿易政策逐步抬頭,保護主義開始相對地退入低潮;
(2)直接的貿易限制措施逐漸被間接的貿易限制措施所取代,新型的更靈活和更隱蔽的貿易限制措施正在不斷地被創造出來;
(3)貿易政策趨向於和其它經濟政策甚至外交政策的更大程度上的溶合;
(4)區域內「共同貿易政策」開始形成。(五)構成創新 它具體包括:
(1)國際貿易的內容在比例結構上出現重大調整;服務貿易的比重相對於貨物貿易正在快速上升;製成品中技術產品特別是高新尖技術產品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原材料產品中具有特別意義的資源產品的貿易量增長迅速;
(2)多邊貿易的內容和范圍大大擴展:烏拉圭回合協議把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和投資措施以及長期游離於關貿總協定體制以外的農產品和紡織品納入到多邊體制的管轄范圍。(六)工具創新 它具體包括:
(1)投資和知識產權成為推動國際貿易的越來越重要的手段;
(2)現代通訊技術為國際貿易提供了新的信息工具;
(3)國際貿易慣例、規則的革新更科學地規范了國際貿易的全過程;
(4)運輸方式的革命使國際貿易如虎添翼;
(5)各國在促進和便利貿易發展方面的一系列新的政策舉措。事實上,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實際內容還遠不止上述這些方面。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已經深入到當代國際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並通過和當代國際金融創新、國際投資創新的日益溶合,產生新的更廣泛的創新,從而推動整個國際經濟的全面創新。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近現代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當代國際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現象。它呈現出下列一些鮮明的特徵:首先,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全面性的和立體性的創新。這個全面的立體式的國際貿易創新局面可以概括為以觀念創新為基礎、以格局創新為突破、以制度創新為實質,通過政策創新、構成創新和工具創新具體體現的包含國際貿易各個方面、貫穿國際貿易全過程的創新。其次,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具有比較明顯的時間分水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由於它的全面性和立體性,在時間上便呈現出明顯的同步性,並構成了比較明確的劃分國際貿易不同發展階段的時間分水嶺。這個時間分水嶺大致是1990——1995年。盡管國際貿易創新的某些方面可能明顯地早於這一時期,而且,當代國際貿易創新過程尚未結束,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主要過程、方面和內容基本上都發生在當代國際政治格局大轉換後的5年左右的時期內。這一時期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國際關系大調整的時期。當代國際貿易創新預示著國際經濟貿易大發展的時代的來臨。再次,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突出了開放與自由的主題。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崇尚開放與自由,努力掙脫70年代中期開始形成的愈演愈烈的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對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近20年的禁錮,鮮明地高舉起了開放和自由的旗幟,推動了國際貿易的自由化進程。從觀念創新到制度創新,從格局創新到政策創新,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開放與自由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是開放的創新、自由的創新,是對長期猖獗的貿易保護主義的強有力的反擊。它迎來了國際貿易逐步自由化發展的新時代。但是,我們又不能不注意到,這一成就的取得實際上是自由主義對保護主義長期抗爭的結果,而且也是自由主義一定程度上的妥協和退讓的結果。這突出地表現在國際貿易格局創新方面。貿易集團內部的自由化可以被看成是自由主義的勝利,但是,承諾貿易集團成員共同一致的對外保護的合法性本身又標明了這種自由化的淺薄。因此,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決不意味著貿易自由主義的根本性勝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壽終正寢 。事實上,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不過是相對提高了貿易的自由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勢頭。 最後,發達國家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發動者、主導者和主要參加者。這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又一重要特點。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掀起首先是基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推動。在國際政治發生根本性變遷後,與此關系最為緊密的西方發達國家既出於爭取更大的自身利益又出於維護共同的國際利益才推動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掀起和深入發展,並直接成為各個創新領域和方面的主要參加者。與此同時,西方發達國家還一直操縱著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全過程,把握著創新的發展方向。這些都保障了發達國家最終成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最大受益者。二、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原因剖析
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作為90年代這一特定時代的產物,有其形成的深刻的歷史背景和濃厚的現實基礎。全面地深入地剖析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形成的原因和條件,有利於把握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原因可以從下面幾方面加以剖析。 (一)當代國際政治格局的急劇轉換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極為寬松的國際政治環境 國際貿易發展史清楚地表明,國際貿易的發展和國際政治環境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關關系。國際政治環境健康穩定的時期往往就是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時期;國際政治環境動盪不定特別是在大規模的戰爭時期,國際貿易就會停滯甚至萎縮。因此,寬松的國際政治環境是國際貿易發展和創新的前提條件。二戰後逐漸形成的美蘇對抗的「冷戰」的國際政治格局把整個世界長期籠罩在政治和軍事對抗的威脅之中,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無疑受到了各方面的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和制約。隨著蘇聯的突然解體和東歐國家的劇變,「冷戰」的政治格局終於被打破。但是,由於舊的國際政治格局的打破具有「突發性」,新的國際政治格局無法形成,因此,國際政治格局出現了一個新格局的醞釀和形成的「無格局」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國際政治環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寬松狀態。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由於突然沒有了政治對手而表現出了政治神經從未有過的松馳,國際政治矛盾與對抗被暫時擱置下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為明確。在這個「無格局」時期,各國為了迅速壯大自己的經濟實力,以便在未來的新的國際政治格局中處於相對有利的地位,紛紛把注意力轉向經濟貿易的發展方面。在國際間的雙邊和多邊關繫上,經濟貿易關系逐漸上升到首要的位置。為了推動本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獲取對外貿易的利益,各國紛紛採取了一系列支持和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措施,並在健全和維護國際貿易制度、法律和秩序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富有成效的國際合作和努力。所有這些方面都推動和促進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形成和發展。(二)當代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關系的日益增強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廣寬的國際經濟舞台和創新壓力當代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社會化、國際化進程,社會分工、國際分工日益朝著更廣泛、更深刻的方向發展,整個國際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發展體系。這是當代國際經濟發展中的最顯著的特點。在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際貿易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首先,國際貿易具有聯結作用。國際經濟從一開始就是通過貿易紐帶聯結的。正是由於國際貿易這一特殊的橋梁作用的存在和發揮,整個國際經濟才被凝合為一個整體。
其次,國際貿易具有滲透作用。它通過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其它國際經濟活動對國際經濟的全面的滲透,進一步地把整個國際經濟各個組成部分和領域溶合為一個有機的發展體系。
再次,國際貿易還具有導向作用。貿易往往是雙邊或多邊經濟關系發展的先遣,貿易關系的健康發展總是能夠推動雙邊或多邊的經濟關系包括其它政治、文化等關系的全面發展。這使得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建立在更深厚的社會基礎上。
最後,國際貿易還起著助動作用。對外貿易對一國國內經濟發展的助動作用實際上還表現為對外貿易對一國更大規模和更大程度上溶入國際經濟體系的助動。這種雙重助動作用是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體系的重要動力來源。但是,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大規模變遷,當代國際經濟的相互依賴關系無論在其基礎還是在其表現形式上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基礎看,單一政治聯盟基礎正在向以地緣經濟聯盟為主的多基礎過渡。從表現形式看,相互依賴關系逐漸表現為包括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社會制度的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同時還不斷產生著迫切要求在更廣泛的基礎上協調各國政策與利益的強烈願望。為了適應上述變化,以便能夠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發揮聯結、滲透、導向和助動作用,國際貿易必須創新。這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形成的重要原因。(三)當代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和國際生產力的飛速增長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雄厚的物質基礎以信息革命、生物工程等為特徵的當代科技革命在過去的10年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它不僅表現為新技術日新月異的發明,而且更突出地表現在新技術的應用上的突飛猛進。這不僅給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勃勃生機,而且還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事實上,電子數據交換的日益廣泛的運用和全球范圍「信息高速公路」計劃的推出,以現代技術服務和信息傳輸為內容的國際服務產品的形成和發展,以高新尖技術產品為交易對象的現代技術貿易的日益壯大,既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基礎,它們本身又構成了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組成部分。二戰後半個世紀的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帶來了國際生產力的飛速增長。這不僅表現在西方發達國家普遍的經濟衰退程度的下降和期限的縮短上,更表現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民族經濟的振興和繁榮。國際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帶動了當代國際貿易構成的創新,還推動了當代國際貿易其它領域和方面的創新。為了適應和容納當代國際生產力的日益膨脹的需要,同時又能反過來進一步推動當代國際生產力的更快地增長,當代國際貿易必須在觀念、制度和政策等方面實現全面的創新。(四)當代各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的解決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外在強制當各國開始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經濟發展方面以後,那些一直被「冷戰」狀態所掩蓋或淡化的經濟發展問題開始越來越清楚地暴露出來。盡管不同的國家都存在著各自不同的問題,但是它們大都共同面臨著下列問題:
其一,如何更有效地實現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的溶合?如何發揮對外貿易對國內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作用?
其二,如何保持國際收支的基本平衡?如何消除貿易收支的逆差?
其三,如何實行各國經濟貿易政策的國際間協調?如何合理地分割國際貿易利益?上述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各國迫切希望對「冷戰」後的國際貿易發展的各個方面作出新的安排。這在客觀上對當代國際貿易創新起著外在強制的作用。作為這一強製作用的結果,各國開始了貿易觀念的反思和創新,並就國際貿易制度、格局和政策的國際宏觀安排和微觀實施進行著少有的真誠的國際合作。國際貿易的全面創新得到了各國普遍的強有力的扶持和推動。(五)當代國際貿易發展自身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的解決為當代國際貿易創新提供了內在動力當代國際貿易發展受到了來自兩個方面的阻撓。
第一個方面是國際貿易長期以來一直面臨的而又無法消除的障礙。這些障礙中最突出的有兩個:
一是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的兩難選擇。各國對外貿易政策和制度的搖擺不定人為造成了國際貿易發展的無序性和非周期性動盪。
二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功能殘缺與低效能。關貿總協定無法管轄所有的貿易行為,而且僅有的管轄能力還表現為「軟約束」。這更加劇了國際貿易發展的無序性和非周期性動盪。
第二個方面是國際貿易同時又面臨著新的國際環境的挑戰。具體體現在:
一是如何適時地變更有關國際貿易的一系列的思想和觀念;
二是如何調整「冷戰」後的國際貿易格局;三是如何在現有的基礎和框架上改革和完善國際貿易制度;四是怎樣在國際貿易的構成、手段和工具上充分體現當代科技革命的最新成就和現代經濟貿易理論的最新發展。當代國際貿易發展自身所面臨的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嚴重地阻礙著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和其對國際經濟的推動作用的正常發揮。它們從國際貿易的內在的最深層次上驅動著國際貿易自身的全面創新。這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內在動力之所在。正是由於這一內在動力的驅動,當代國際貿易才發生了從觀念到格局、制度、政策、構成和工具的全面的深刻的創新。三、幾點啟示
從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原因的初步剖析,可以得出下列啟示性的結論,它們能夠引發人們對中國外經貿發展的更進一步的思考。第一,寬松的政治環境不僅有利於經濟貿易的發展,還可能成為經濟貿易振興與騰飛的前提條件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得益於國際政治格局的實質性轉換,得益於和平與發展時代的真正到來。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大發展同樣離不開中國政治環境的穩定。這是保證中國改革開放最終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第二,只有堅決地把中國經濟更大程度地溶入國際經濟的發展體系,中國經濟貿易才會有真正起飛的明天當代國際貿易創新建立在當代國際經濟相互依賴關系日益加強的基礎之上。沒有這種依賴關系,國際貿易創新就難以形成。事實上,如果一國經濟脫離這種相互依賴的國際經濟關系,那麼它也就不可能從這種相互依賴中獲得利益。盡管溶入相互依賴關系體系需要付出代價和作出犧牲,但對於長期實行封閉經濟的中國來說更應如此。從長遠利益看,這乃是一個民族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基本出路。第三,科技發展是經濟貿易發展的基本生長點科技進步和廣泛應用是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重要基礎,它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當代國際貿易創新中的構成創新和工具創新,並通過各種途徑對整個國際貿易產生作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科技基礎。因此,不僅要在觀念上,更應該在實踐中,真正地把科技看成是經濟貿易發展的強支撐,甚至是根本支撐。第四,經濟貿易發展的內在動力在於自身發展的不適應性當代國際貿易創新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兩個方面:
一是各國經濟貿易發展面臨的問題對國際貿易發展所造成的壓力;
二是國際貿易自身存在的缺陷對自我完善的驅動。後者是更重要的創新推動力。因此,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不應該依賴於外部動力的供給和推動,更應該從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上找到改革、創新的動力。第五,對外貿易創新是中國外貿發展的根本出路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在當代新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中國對外貿易要求得發展,必須實現從對外貿易觀念的創新,到對外貿易戰略、政策、體制的創新,直到對外貿易法制制度、貿易構成和貿易工具的全面創新。
⑩ 國際貿易實務是什麼意思
國際貿來易實務是涉外經濟與源貿易各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只有掌握了國際貿易的實務知識,才能在進出口業務活動中,正確貫徹我國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和經營意圖,確保最佳經濟效益,並且能按國際規范辦事,使我們的基本做法能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