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原油國際貿易

原油國際貿易

發布時間:2020-11-27 21:52:28

Ⅰ 請問下各位大俠,國家政策對原油進出口的需求量有什麼影響嗎在線等

這么跟你說吧,其實原油價格主要影響面是原油出口國的出口量,以及美元的匯率,因為美元是原油交易中的主要貨幣。 簡單的說,貶值促進出口抑制進口。 一國貨幣貶值,意味著在國際市場上該國商品價格下降,根據價格曲線,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促進出口。同理可推知抑制進口,不知道能理解么

Ⅱ 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將對中國的對外貿易有什麼影響

國際石油價格上漲 對我國企業和消費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 生產成本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 對我國的宏觀經濟有較大的影響

企業成本的提高將直接導致 出口的減少 因為中國的出口加工型企業較多 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低廉的價格 爭取到的市場 一旦成本提高對企業本身的影響 將非常大

另外我國現在是一個純原油進口國 也就是說我國的經濟及對外貿易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市場的價格而行 原油價格的上升對國際貨幣市場的影響巨大 以美元而言 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 往往伴隨著美元的下跌 這伴隨的就是美元資產的持有者 看中國產品的價格上升 這必將影響到我國企業的外貿出口

所以 總體而言 國際石油價格的上漲對我國的對外貿易 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響 國內企業應該依照國際市場的價格 無論是在 資本市場上 還是在期貨市場上 做好套期保值 已鎖定企業的成本和利潤才是維持企業對外貿易利潤的最好方法

原創 要求加分

Ⅲ 國家原油進出口的需求量對原油價格有什麼影響

其實油價的主要影響面是原油出口國的出口量,以及美元的匯率,因為美元是原油交易中的主要貨幣。 簡單的說,貶值促進出口抑制進口。 一國貨幣貶值,意味著在國際市場上該國商品價格下降,根據價格曲線,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促進出口。同理可推。希望你能理解

國際貿易中原油和汽油的計量單位都有用桶(barrel )表示的

一桶石油有多少現在石油價格猛漲,請問一桶石油有多少,如何換算?《環球時報》9月7日刊登薛小樂的文章作答:桶和噸是常見的兩個原油數量單位。歐佩克組織和英美等西方國家原油數量單位通常用桶來表示,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則常用噸作為原油數量單位。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桶或7.3桶。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如果要把體積換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關。假設某地產的原油密度為0.99公斤/升,那麼一桶的原油重量就是158.98×0.99=157.3902公斤。

Ⅳ 國際原油交易為什麼用美元結算呢

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承擔了交易媒介、價值儲藏和計價單位三大職能。現在國際貿易的80%以上是以美元結算,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所佔份額超過 60%。不過,在國際原油貿易當中,美元是作為100%的結算貨幣(假定暫不考慮伊朗石油交易所的交易)。據說這來自美國與沙特在1970年代達成的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這項協議具體出自哪裡,筆者翻閱了很多文獻也沒有查到。不過協議的內容大致是沙特同意用美元作為原油惟一的定價貨幣。而由於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因此歐佩克其他成員國也接受了這一協議。美元約等於石油成為世界的共識,任何想進行國際原油交易的國家不得不把美元作為儲備。實際上,這等同於美元與原油的掛鉤。對美國來說,以美元作為國際原油交易的計價貨幣,重要的不是匯率的高低,而是美元作為交易媒介的壟斷地位,這就鞏固了美元的霸權地位

Ⅵ 世界原油進出口比例

我只知道原有這種東西有國家出口就不怕沒有國家進口,基本上供求關系的影響的

Ⅶ 世界油氣貿易發展的四個階段是什麼

世界油氣貿易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媒介的石油商品交換活動。
廣義的國際石油貿易包括國際原油貿易、國際石油產品貿易和國際天然氣貿易。狹義的國際石油貿易只包括國際原油貿易和國際石油產品貿易。
由於世界石油生產和消費的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決定了世界石油工業從一開始就成了一種國際性極強的行業。國際石油貿易的發展與石油工業的發展、石油市場的發展密不可分。國際石油貿易可以簡單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20世紀初,美國石油工業進入大規模發展時期,美國將大量多餘的煤油、汽油等產品向歐洲各國輸出,開始了早期的石油產品的國際貿易。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原油在國際貿易中並不佔重要位置,原油大都在產地先加工成石油產品再出口。當時,美國石油產量一直佔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美國是世界所有石油產品市場最重要的供應者,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國。
(2)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東地區的廉價石油大量開發,中東石油的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比重由20世紀40年代的5%迅速增長到50年代的17%以上,而美國石油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比重於1953年下降到50%以下,再加上美國國內需求成倍增長,美國在50年代末已經成為原油凈進口國。因此,國際石油的主要出口中心開始從墨西哥灣轉向波斯灣。與此同時,各大石油公司轉向石油產品消費地區建煉油廠,原油的國際貿易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主要大宗商品。但是在1960年以前,國際石油貿易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以美英為首的大石油公司壟斷原油生產、儲運、煉制和銷售,並掌握定價權。
(3)從1960年到1980年,國際原油貿易供需雙方的力量對比逐漸發生了本質變化。1960年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和委內瑞拉發起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旨在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並以最有效的手段維護成員國的利益。此後,該組織成員國擴大到10多個產油國。產油國政府對外國石油公司實行國有化政策,成立了國家石油公司與國際大石油公司抗衡,OPEC的控制能力逐步增強。而在此期間,美國石油市場及美國政府的政策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從1959年開始限制石油進口,到1970年以後由於國內原油供應不足而在1973年開放美國石油進口市場,依靠從中東進口原油。這就為阿拉伯產油國利用「石油武器」進行政治斗爭提供了條件。1973年10月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使「石油商品政治化」前進了一步。1973年,OPEC的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一半左右,完全奪得了石油定價權,並在此後的十幾年裡,一直是國際石油貿易的主要供應方。
(4)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70年代的油價猛漲引起世界石油需求量的減少和非石油輸出國石油產量迅速增長,石油市場出現供過於求,世界石油貿易轉向現貨貿易和期貨貿易。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控制能力有所減弱,國際石油貿易出現了多方制衡的局面。

Ⅷ 原油貿易問題

進口原油和進口煤炭的道理是一樣的。國家確實有豐富的原油資源,可是因為市場經濟的存在,貿易就不可避免,有差價就有利潤,有利潤就有貿易。不存在南北方的差異問題。就好比年前煤炭緊張的時候太原電廠的煤只夠燒3天的,離電廠30公里處,就有一個很大的煤礦,因為沒有常年合同,電廠無法從煤礦獲得煤炭,只能是舍近求遠去內蒙等地買煤。所以,除了價格的差異外,還有彼此間合同的關聯。這些條件,造就了貿易的產生,無論是內貿還是外貿。

Ⅸ 原油大跌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有什麼影響嗎

中國是世界上石油進口第一大國,油價降低,我們可以用更少的外匯去進口石油,同時會增加戰略儲備,總體來說價格便宜了,但是會買的更多。

閱讀全文

與原油國際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