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國際貿易理論著重貨幣分析

國際貿易理論著重貨幣分析

發布時間:2021-03-15 11:17:07

A. 從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的角度分析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產生影響的原因及對策

祝你好運

一、美國金融危機概述
自2007年下半年起,美國開始爆發次貸危機。繼2008年3月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因瀕臨破產被摩根大通收購之後,2008年10月初,美國政府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兩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2008年10月中旬,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美國的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向美聯儲尋求短期融資支持。至此,在美國資本市場前五大投資銀行當中,僅有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兩家公司倖存下來,且也搖搖欲墜。美國出現的金融動盪和經濟危機,給世界經濟增長投下了濃重的陰影,引發了全球經濟全面衰退。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把這次危機稱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也認為,世界正面臨罕見的「全球金融危機」。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經波及實體經濟和人們的生活,並向世界擴散,將不可避免地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從而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國的出口貿易。
二、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中美兩國是交往甚密的貿易夥伴國,近年來,中美兩國間貿易發展迅速,發展勢頭良好。目前,中國是美國的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和第三大出口對象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市場,美國市場在我國的出口市場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由美國次貸危機演變而來的金融危機已經使得美國經濟衰退,引起了美國消費疲軟,消費的抑制不可避免要影響到我國對美的出口,從而影響我國整體的出口貿易情況。

1.美國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出口增長趨緩。我國是一個對外依存度較大的國家,對美國出口和對美國經濟的依賴較大。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出口貿易和對美出口貿易的依存程度都有所提高,其中出口依存度每年高於20%,對美出口貿易的依存度(2001-2007年)七年平均為6.72%,已經逐步形成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國民財富大幅縮水,信用規模急劇收縮,使得美國居民消費支出減少。而美國個人消費是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樣由次貸危機演變而成的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減速,產出和需求下降,由此引起的私人消費、公司開支以及產出的下降導致美國從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外市場進口的消費品、資本貨物、農礦產品以及其他原材料減少。金融危機還影響人們對未來經濟增長前景的預期,從而減少當前消費。據測算,美國經濟增長率每下降1%,中國對美出口就會下降5%-6%。目前美國消費者對就業市場以及薪酬的預期都比較悲觀,而信貸緊縮和就業市場的惡化使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前景感到擔憂。據2008年3月25日美國經濟咨詢商會報告顯示,2008年3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繼續下降,從2008年2月份的76.4降低至64.5,遠低於市場預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預計未來就業機會減少的人數,由28%增至29%;而消費者對於收入水平的預測,同樣並不樂觀,認為收入會增長的人數,從18%下降到14.9%。而我國對美國出口的主要是消費品,美國政府的一些數據已經表明,美國消費者在購買必需品方面已經緊縮開支。消費和進口需求的下降,必然導致對我國產品需求增長速度放慢。據海關統計,2008年1-11月,我國對美出口2330.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6%,增速回落了5.6個百分點,低於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9.7個百分點。

以上是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直接影響。如果考慮到美國金融危機對世界其他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那麼,我國出口貿易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2.美國金融危機使得國外加大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力度。金融危機已經導致美國經濟增長趨緩,失業率上升。在美國經濟復甦乏力和美國貿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況下,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將更加頻繁。雖然美國一直倡導自由貿易,但當其利益受損時,往往就會違反自由貿易的規則,以「公平貿易」代替「自由貿易」。這樣各種名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將紛紛出籠。同時金融危機使得美國經濟放緩,導致美國「需求內部化」的微觀要求不斷增強,這也使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持續抬頭,對中國設立更多的貿易壁壘,這一切便構成我國食品、機電產品、紡織品和服裝以及玩具鞋類對美出口的障礙。比如,前一段時間,美國不斷炒作我國玩具、牙膏、水產品、輪胎、寵物食品等產品的安全問題,限制對我國有關產品的進口,嚴重損害我國產品的國際聲譽和相關出口企業的利益。在對待我國輸出的紡織品上,為了移植金融危機帶來的壓力,美國除了壓價之外,還通過抬高技術測試標准等非價格手段極力將市場風險轉嫁給我國紡織出口企業,如故意提高產品測試標准,有些標准明顯超出我國企業能力范圍,從而製造出大量「不合格」產品,客戶先「勉強」接受,一旦日後因產品品質問題而滯銷、退貨,就將全部責任推給我國出口企業,這種技術性軟條款,給我國紡織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和訂單風險。
這些便是美國加大貿易保護主義力度的很好的例證。另外,美參眾兩院還相繼出台針對我國匯率問題的議案,要求美國政府對通過「匯率失調」而獲取對美國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進行制裁。因此,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美國對華貿易壁壘有進一步政治化的趨勢,對華經貿政策將更趨強硬。除了美國加大貿易保護主義力度以外,其他國家也因為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不穩,為轉移國內經濟和輿論的壓力,也利用我國出口的個別產品的安全問題大做文章,藉此打壓中國的商品出口。
這些都顯示,美國金融危機的蔓延已經讓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我國商品的貿易壁壘或會層出不窮。在美國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的外貿出口會遭遇到更多的艱險。
3.美國金融危機降低了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金融危機使得美國經濟增長乏力,為應對金融危機造成的負面影響,美國政府採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弱勢美元的匯率政策,這樣,美聯儲不斷降低利率,美元不斷走軟。美聯儲的降息政策導致人民幣和美元利率出現倒掛,使得人民幣和美元息差進一步拉大,從而導致美元資本持續流入我國市場,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從而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加快升值。人民幣升值不利於我國商品的出口。由於人民幣升值,我國企業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計算的價格會上升,這樣便降低了我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從而導致我國出口的下降。另外,在金融危機下,美元走軟還影響了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的價格,比如原油、鐵礦石等,使得這些商品的價格都出現了大幅度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一些出口行業的生產成本。為了獲得原先相同的利潤水平,出口企業勢必要提高價格,這樣就減弱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同時,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的提高,也向其他國家包括我國輸出了通貨膨脹,加大了我國國內通脹的壓力,促使我國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勢必會影響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出口企業的融資,從而影響其出口。
三、化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對策
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給我國出口貿易帶來的消極影響,應該積極應對,採取一些措施來消除或減輕這種消極影響。
1.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我國出口市場主要集中於美國等貿易大國,一旦這些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我國的出口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因此,必須調整出口市場,盡快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場,這是目前最主要的辦法,而且,調整的步伐要在穩健中盡量加快。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也要大力開拓新的市場。2008年上半年的數據顯示,我國對美國出口的下降,很大程度上被其他市場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所消化了。
放眼全球,近年來,拉丁美洲、南亞、南非、土耳其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快,這些市場擁有巨大商機,進口需求也越來越大,值得我國外貿出口企業更加關注,把這些市場作為自己較好的出口市場加以考慮,適時調整自己的出口市場。因此,要緩解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造成的壓力,就應該擺脫單一的貿易依賴,考慮更加廣闊的出口渠道。只有通過優化出口市場結構、積極開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場來拓寬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空間,增加貿易渠道,才能分散我國出口過度集中少數發達國家的風險。
2.降低出口產品的成本,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美國金融危機導致的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美國需求萎縮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外貿出口企業可以把低附加值的訂單進行跨地區轉移,從沿海發達地區轉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區,以進一步降低成本;還可以把訂單向一些關稅政策優惠的國家轉移,享受與所在國企業同等市場待遇,以獲得資源、勞動力的比較優勢,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出口企業還可以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台,降低貿易成本,從而降低出口產品的成本。在美國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外買家為了減少一些成本支出,勢必會減少商務旅行和參加展會的數量,進而更依賴電子商務平台進行采購。這給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提供了一次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的契機。通過電子商務直接與外商面對面交易,不僅可以減少交易環節、降低貿易成本,還增加了拼單的勝率。
3.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我國的出口產品必須圍繞世界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加速升級換代,緊跟當今世界一些新興產業發展的潮流,力爭在外貿增長途徑上實現新跨越和新突破,徹底擺脫資源、技術的束縛,使產品結構往中高檔方向調整,堅持不懈地推動企業加大創新和研發的投入與力度,由產業鏈中利潤最低的加工環節向高端發展,向設計、研發、品牌、服務、營銷等環節延伸,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贏利空間和整體競爭力。
4.繼續加大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力度。我國應繼續加大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力度,鼓勵和支持國內企業以多種手段開拓國際市場,不要局限於單純以貿易方式來擴大出口。畢竟單純以貿易方式擴大出口的作用比較有限,並極易引起反傾銷、反補貼等限制措施,增加貿易糾紛。目前,以投資帶動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因此,要鼓勵相關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以到國外投資等多種方式來擴大我國的出口。
綜上所述,面對美國金融危機,既要清醒認識到它對我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嚴重性,又要進行理性的分析,積極採取對策。把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穩定、健康、快速的發展。

B. 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的觀點是什麼

古典國際貿易理論的觀點是勞動生產率的可以說明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結構和利益分配。

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主要包括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

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及原因的研究》(國富論)中,斯密指出國際貿易的基礎,在於各國商品之間存在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而這種差異來源於自然稟賦和後天的生產條件。

亞當·斯密認為在國際分工中,每個國家應該專門生產自己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並用其中一部分交換其具有絕對劣勢的產品,這樣就會使各國的資源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更好地促進分工和交換,使每個國家都獲得最大利益。

李嘉圖認為國際貿易分工的基礎不限於絕對成本差異,即使一國在所有產品的生產中勞動生產率都處於全面優勢或全面劣勢的地位,只要有利或不利的程度有所不同,該國就可以通過生產勞動生產率差異較小的產品參加國際貿易,從而獲得比較利益。

比較優勢理論遵循「兩優取其重,兩劣取其輕」的原則,認為國家間技術水平的相對差異產生了比較成本的差異,構成國際貿易的原因,並決定著國際貿易的模式。


(2)國際貿易理論著重貨幣分析擴展閱讀:

1、絕對優勢理論

該理論可以看成是解釋國際貿易產生原因的最早的理論,它第一次用勞動價值論說明國際貿易的利益和基礎,為互惠互利的國際貿易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絕對優勢理論倡導自由貿易,因此,它是反對重商主義的銳利武器,加速了近代工業的發展。

該理論最大的貢獻在於說明國際貿易並不一定是「零和游戲」,折射出了國際交往活動中的「雙贏」思想。

2、比較優勢理論

比較優勢理論繼承了絕對優勢理論的科學成分。如勞動價值論、專業化分工、自由貿易等,更為重要的是用比較成本概念代替了絕對成本概念。使自由貿易政策有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為當時自由貿易政策取得最後勝利發揮了重大作用。

C. 國際貿易理論是不是著重貨幣分析

國際貿易論應該是著重國際收支這一塊的。

D. 簡述四個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的主要內容

在國抄際貿易中,個人和企業的動機及行為是和在國內貿易中相同的,因此國際貿易理論也使用同其他經濟學分支一樣的基本分析方法。
當一瓶西班牙生產的葡萄酒出現在倫敦的餐桌上,與一瓶新疆產的葡萄酒出現在上海的餐桌上,我們也許會覺得這二者之間沒有很大的不同,但國際貿易理論認為這二者區別很大,因為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涉及的都是獨立國家。西班牙和英國都是主權國家,但新疆和上海都在中國。如果英國政府制定配額來限制進口,西班牙向英國的出口就會中斷;如果西班牙的貨幣對英鎊的匯率下降,那麼英國消費者將會發現西班牙葡萄酒更便宜了。但這兩件事在中國內部根本不可能發生。
可見:主權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所引發的問題構成了國際貿易理論乃至國際經濟學研究的主體。對於國際貿易理論而言,貫穿這一主體的是三個重要問題:貿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貿易模式(pattern of trade)、貿易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

E. 國際貿易理論與商務的重點是什麼

第八章
1、What is economic integration? 什麼是經濟一體化?
It involves agreements among countries to establish links through the movements of goods, services, and factors of proction across borders
各國通過協議聯合在一起,建立了以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跨越國界進行自由流動為內容的聯盟。
Leve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經濟一體化的層次
The free trade area 自由貿易區
The customers union 關稅同盟
The common market 共同市場
The economic union 競技聯盟
2、Free Trade Area 自由貿易區
The free trade area is the least restrictive and loosest form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among countries 自由貿易區是較為鬆散、歲成員約束力最小的一體化組織。
All barriers to trade among member countries are removed
消除了成員國之間的全部貿易壁壘
No discriminatory taxes, quotas, tariffs, or other trade barriers are allowed
不存在任何歧視性稅收政策、配額、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
Sometimes a free trade area is formed only for certain classes of goods and services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針對特定的商品和服務設立自由貿易區
Each member is free to set any tariffs, quotas, or other restrictions that it chooses on trade with countries outside the free trade area
各成員國對非成員國可以自由設置關稅、配額或其他限制性措施
3、Custom Union 關稅同盟
The customs union is one step further along the spectrum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關稅同盟在經濟一體化程度又前進了一步
Members of a customs union dismantle barriers to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among themselves關稅同盟的成員國取消了各成員國之間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壁壘
Customs Union establishes a common trade policy with respect to nonmembers(e.g., a common external tariff)關稅同盟好需要建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共同貿易政策。
4、The Common Market共同市場
Factors of proction, including labor, capital, and technology are freely mobile among members 共同市場還允許生產要素在各成員國之間的自由流動,這些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和技術
The restrictions on immigration, emigration, and cross-border investment are abolished.
取消了對移民和跨國投資設置的限制政策
Members of a common market must be prepared to cooperate closely in monetary, fiscal, and employment policies 各成員國必須准備隨時在貨幣、財政和就業政策方面驚醒緊密的合作
5、The Economic Union 經濟聯盟
It requires integration of economic policies in addition to the free movement of goods, services and factors of proction across borders.
經濟聯盟不僅需要實現商品、貨物和生產要素的跨國界自由流動,更重要的在於經濟政策的一體化
Members would harmonize monetary policies, taxation,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各成員國在貨幣政策、稅收和政府財政支出方面相互協調
A common currency would be used by all members 要求過成員國採用統一的貨幣

第十章
1、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Research 國際市場調研
New parameter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 國際商務環境仲的新參數
Duties 關稅
Foreign currencies 國外的資本
Different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不同的運輸方式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國際單證
Differing modes of operating internationally 國際化經營的不同模式
New environmental factors 新的環境要素
The culture of the host country 東道國的文化
Political systems and level of stability 政治體系及其穩定性
Legal issues 法律事項
Technological level 技術層次
Broader definition of competition 競爭定義的廣泛性
2、The major reasons for reluctant to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不願進行國際市場調研活動的主要原因
Lack of sensitivity to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customer needs
他們對文化、消費者的偏好以及市場總需求的差異缺乏敏感性
A limited appreciation for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broad 對國外不同環境認識的有限性
Lack of familiarity wi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data sources and inability to use
不熟悉本國以及國際數據的來源,或無法正確使用他們獲得的國際市場數據
Use business experience in a country as a substitute for organized research
把一個國家中進行實際商務活動是獲得的經驗作為市場調研的替代物
3、Identifying Sources of Data 確定數據來源
Macro data 宏觀數據
Tariff information 關稅信息
Host country export/import data 東道國進出口數據
Nontariff measures 非關稅措施
Foreign export/import data 國外進出口數據
Data on government trade policy 有關政府貿易政策的資料
Micro data 微觀數據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當地的法律和規定
Size of market 市場規模
Local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當地的標准規范
Distribution system 分銷體系
Competitive activity 競爭性活動
Secondary data 二手數據
That is information already has been collected by some other organization such as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service organizations, trade associations, directories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ervices

Selection of secondary data 二手數據挑選
Quality of source 信息來源的質量
Recency 時效性
Relevance to the task at hand 相關性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secondary data對二手數據的解釋和分析
It can be used only as proxy information只能作為中間信息
A consistency check must be concted 對一致性進行監督
The results should be cross-checked 結果必須被核對
4、Three Mechanisms for Building an Information System 建立信息系統是三種機制
Environmental scanning activities provide continues information on polit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affairs internationally, on changes of attitudes of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private citizens and on possible upcoming alterations.
環境掃描活動可以隨時提供有關政治、社會和經濟事務方面的信息,公共機構和個人的態度方面的裱花以及可能發生的變化和調整
Delphi studies are a means for aggregating the judgments of a number of experts who cannot come together physically. This type of research clearly aims at qualitative measures by seeking a consensus from those who know rather than average responses from many people with only limited knowledge
德爾菲研究是把眾多判斷集中在一起,而不需要把這些專家真正集中到一起,它屬於一種定性研究方法,其主要思路是在眾多專家的意見中尋找一致性結論,而不是早眾多一般性被調查對象中尋找一般性結論。
Scenario building 腳本設計

第十一章
1、Motivations to Go Abroad 關於動機的探討

Proactive Motivation 主動性動機
Profit advantage 利潤優勢
Unique procts 獨特的商品
Technological advantage 技術優勢
Exclusive information 專有信息
Managerial commitment 管理的投入
Tax benefit 稅務的優惠
Economies of scale 規模經濟
Reactive Motivation 反應性動機(被動性動機)
Competitive pressures 競爭壓力
Overproction 生產過度
Declining domestic sales 國內銷售量下降
Excess capacity 生產能力過剩
Saturated domestic markets 國內市場飽和
Proximity to customers and ports 接近消費者和港口
2、Alternative Entry Strategies 國際市場的進入戰略
Import and Export 進口和出口
Licensing 許可經營
FDI 特許加盟
Management Contract 管理合同(經營合同)
Turnkey Operations 交鑰匙工程
Import

F. 國際貿易與經濟的貿易理論

西方經濟學家的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理論 (1)斯密的絕對成本理論 :
斯密認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在於因地域、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的商品成本的絕對差異。他主張分工,認為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每個人專門從事一種物品的生產,然後進行交換,對每個人都是有利的。他認為國際分工是各種分工形式中的最高形式。因此如果國外生產的產品比國內生產的產品要便宜(生產成本絕對低),那麼就應該輸出本國在有利的生產條件下生產的產品去交換外國的產品,而不要自己去生產。他認為,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後天的有利生產條件。無論是自然稟賦或後天的有利生產條件可以使一個國家生產某種生產成本絕對低的產品,然後進行交換,將會使各國的資源、勞動力和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從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社會物質財富。
斯密的國際分工理論被稱為地域分工論或絕對成本論。
(2)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
李嘉圖發展了斯密的理論,將它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提出了比較成本論。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的核心是比較優勢原則。這一原則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國家,不論它的經濟力量是強是弱,都能根據比較優勢的原則,確定自己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安排生產,進行貿易,使雙方都可以用同樣的勞動消耗,得到比分工前所能得到的更多的產品。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被視為西方國際貿易理論的經典。以後的國際貿易理論,都是在李嘉圖比較成本理論的基礎上補充或發展起來的。 (1)要素稟賦論:
是由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19198年首先提出、另一名瑞典經濟學家俄林於
1933年創立的理論,也稱赫克歇爾—俄林理論或赫—俄模式。
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沒有解釋為什麼兩國之間的比較成本會發生差異。赫—俄繼承和發展了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論提出了要素稟賦論,用生產要素的豐缺來解釋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所謂生產要素,是指在生產活動中所必須具備的主要因素,或在生產中必須投入或使用的主要手段(土地、勞動、資本、企業家的才能)。俄林認為,商品價格的國際絕對差異是國際貿易產生的直接原因。所謂商品價格的國際絕對差異,是指同種商品在不同的國家把本國貨幣表示的價格都換算成同種貨幣表示的價格後二者不同。國際貿易之所以發生,就是由於價格的不同。當兩國間的價格差異大於各項運輸費用時,商品從價格較低的國家輸往價格較高的國家就能帶來利益,國際貿易因而得以發生。
兩國價格為什麼會發生差異呢?俄林認為,價格的絕對差異是由於成本的絕對差異,而成本的絕對差異主要是由於:
第一,生產要素的供給不同,即兩國的要素稟賦不同;
第二,不同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要素的比例不同。
據此,一個國家出口的應該是那些在生產中密集地使用了這個國家最豐富的生產要素的商品,進口的應該是那些在生產中密集地使用了這個國家最缺乏的生產要素的商品。根據產品里投入的、所佔比例最大的生產要素的種類不同,產品可以范圍勞動密集型產品、資本密集型產品、技術密集型產品等。
(2)「里昂惕夫之迷」
戰後美國經濟學家裡昂惕夫根據赫—俄貿易理論,用他所創立的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對美國的進出口商品結構進行了驗證,結果卻得出了與赫——俄理論完全相反的結論,在西方引起了轟動,被稱為「里昂惕夫反論」。
按照赫——俄理論,美國應該出口資本密集型產品,進口勞動密集型產品。但實際驗證的結果卻正好與此相反,美國出口的商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進口的則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到底是誰錯了呢?看來兩者都沒有錯。這就成了一個不解之迷。為了揭開這一「謎底」,西方經濟學家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提出了種種不同的解釋,從而推動了戰後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
(3)對「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釋
里昂惕夫本人的解釋。各國的生產要素稟賦不僅有數量上的不同,而且也存在著質量上的差異。「謎」之所以產生,肯市由於美國工人的效率比其他國家高,大約是其他國家的3倍。其原因主要市美國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工人所受的教育和培訓較好,以及人們進取精神較強的結果。
人力技能理論。以勞動的異質性為前提,認為初級產品的生產和貿易主要取決於自然資源的稟賦狀況,而工業品的生產和貿易則主要取決於熟練勞動、人力技能的稟賦狀況。各國勞動熟練程度或技能水平的不同,決定了它們在工業品生產和滿意上所處地位的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工業品的國際競爭能力決定於產品的質量和價格的高低,而這又與熟練勞動投入兩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勞動的熟練程度、人力技能的水平、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發展水平的緩慢提高而提高的,需要長期的過程,這就使熟練勞動相對豐富的國家在工業品的生產和貿易上得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處於領先地位。
人力資本理論。理論認為熟練勞動或人力技能也是一種資本,稱之為人力資本。熟練勞動是對人才投資、進行教育和培養的結果。它和實物資本一樣可以重復取得收益。 稟賦論認為,各國要素稟賦的差別愈大,發生貿易的機會就愈多,貿易量也就愈大。因此,發達國家以工業製成品與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產品相交換,應該是國際貿易中的主要部分。但實際並非如此,戰後發達國家的出口約佔世界貿易量的3/4,而其中的3/4是對發達國家的出口。一半以上的國際貿易是在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以工業品貿易的形式進行的,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或家之間以工業品較好初級產品的貿易,只佔世界貿易的不到1/5。對此稟賦理論無法加以解釋。於是一些經濟學家不得不提出了一些新的國際貿易理論,以圖在理論上解釋戰後出現的這一新現象。
(1)需求相似理論
該理論是從需求的角度來分析國際貿易的流向。特別強調國內需求的作用。兩個國家的需求結構越相似,這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量就越大。但是什麼因素影響一個國家的需求結構呢?理論認為,人均收入水平是影響一個國家需求結構的最主要因素。可以說人均收入水平相同的國家之間的貿易范圍可能是最大的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異則是貿易的潛在障礙。用此理論結實為什麼戰後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佔了國際貿易最大比重的原因。
(2)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對產品的生產也要經歷新產品、成熟產品、標准產品三個階段。首先研製新產品的國家技術領先、收入水平高,開始生產和出口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技術創新的差距是貿易發生的原因。
成熟階段,生產技術的傳播,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產量和銷量急劇增加,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同時許多國家都進行生產和出口產品,形成了相互出口的局面。這時,資本密集的生產技術差距成為貿易發生的原因。
標准產品階段,產品已成為一般產品不需要大量的資本和技術,成為勞動密集型產品。此時,發展中國家更具有比較優勢,非技術勞動的工資差距成為發生貿易的原因。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強調技術在國際分工中的重要作用,把技術當作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
(3)產業內貿易理論
是指兩個以上國家同一產業部門的某一項產品同時發生輸出和輸入的活動。這在當代國際貿易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有著重要的地位。理論的主要觀點:
產品差別是形成國際貿易的基礎
差別產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垂直型產品,另一類是水平型產品。
·差別產品貿易的規模和價格取決於供求兩方面的因素。決定需求的因素是消費者的收入水平和嗜好,其中,收入水平的差異引起垂直型產品的需求變化,嗜好的不同引起水平型產品的需求變化。決定供給的因素是廠商的規模經濟和壟斷利潤。
同一產品的貿易是由運輸、儲存、銷售和包裝等成本的不同引起的。
產業內貿易理論是70年代出現的一種國際貿易新理論,它解釋了同業產業部門之間進行貿易的原因和規模。

G. 國際貿易理論著重貨幣分析對不對

其實不是的。國際貿易理論側重的是整體分析,貨幣只涉及很少內容。比如研究比較優勢,貿易三角,H-O理論等重要理論的時候價值都是通過相對價格表示的。即某樣商品可以換取多少另一樣商品。這樣就巧妙地排除了各國匯率、工資等不同造成的繁雜表示和換算,較為直觀易懂。

H. 國際經濟與貿易 比較注重哪些方面

我就是這個專業畢業的,呵呵!工作了四年了。

專業介紹:國際經濟與貿易學專業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較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訓練,具有理論分析和實務操作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理論和方法;
2.掌握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
3.能運用計量、統計、會計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4.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其貿易政策;
5.了解中國的經濟政策和法規;
6.了解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發展的動態;
7.能夠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計算機從事涉外經濟工作。

主幹學科:經濟學、統計學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等

如果樓主是想畢業以後就從事國際貿易的工作,一定要努力提高你的英語水平,特別是外貿英語(包括函電和商務談判)和英語口語,因為業務水平可以在工作實踐當中慢慢學習,英語水平卻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在學校英語學習的情況的。另外一定要學好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這兩門課程,因為與實際業務聯系最緊密的就是這兩門課程了。
如果樓主畢業以後想繼續深造讀研究生之類的,那就沒辦法,什麼都學吧,不過特別要注重幾個經濟學課程特別是西方經濟學的學習。

一家之言,呵呵。供你參考。還望年輕人快點成長起來呀!

I. 用國際貿易的相關理論來分析貨幣升值~可以用些什麼理論來進行分析……我要理論的名字不知道說的清楚么

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市場經濟,宏觀調控,加工貿易,產業結構,順差,逆差,比較價格,比較優勢,外匯儲備,人民幣影響力,貿易摩擦,人民幣升值原因有很多方面

閱讀全文

與國際貿易理論著重貨幣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