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對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學說進行改造、補充,於1817年提出了比較優勢學說。選項C正確。
② 李嘉圖的國際貿易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是兩個國家之間存在絕對成本差異( )
當然不是,亞當斯密的才是絕對成本差異理論,也就是說,兩個國家要有貿易往來,只能是兩個國家的生產成本絕對差別
他的這個理論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你想想,如果美國一個超級大國,可以說,很多產品,他們的成本應該說大部份都會比很多國家要低,而且是低得多,那為什麼實際中,還存在著美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往來呢,對吧.
而李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提出的是相對成本差異.也就是說,如果美國在電子科技方面和手工業兩個方面都比我們強,但是,電子方面他更存在優勢,這時候.他就會選擇生產電子,而讓我們生產手工業產品.這樣,對雙方都有利,也就是現在生活中很多貿易往來得以成立的原因
③ 在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中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兩國的什麼
在李嘉圖的比較成本學說中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是由於兩國的勞動生產率的比率差異。
一、定義:
所謂比較優勢,就是兩個國家生產兩種產品,勞動生產率的比率相對高的一種是該國的比較優勢。
二、比較優勢論的主要內容:
大衛·李嘉圖認為:在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中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是比較利益,而不是絕對利益。哪怕一個國家在兩種商品的生產上都具有絕對優勢,而另一個國家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都表現出絕對的劣勢,兩國之間仍有可能通過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而獲得利益。
三、比較利益論簡評:
(一)比較利益論的科學性及歷史進步意義:
1、它證明了國際貿易不僅是由於絕對利益的差異,更是因為比較利益的差異而產生的;
2、它從理論上有力支持了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爭取貿易自由,促進了英國生產力的發展。
(二)比較利益論的歷史局限性
1、李嘉圖研究方法是形而上學的;
2、未揭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3、無法解釋國際貿易的一些實際情況。
④ 關於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相關的國際貿易理論計算題
⑤ 亞當. 斯密和大衛. 李嘉圖的國際貿易理論是什麼啊他們有什麼區別與聯系啊
亞當.斯密提出絕對成本說,李嘉圖提出比較成本說。亞當.斯密的國際貿易理論沒有正確地解釋國際貿易形成的原因,而李嘉圖的理論彌補了這一缺陷。
⑥ 國際貿易-李嘉圖模型
應該專業化生產衣服。
Wc>Wf,也就是說 Pc/alc>Pf/alf,這里的alc是生產衣服的單位勞動率,alf是生產食品的單位勞動率,因為在這個模型下,假定的是完全競爭市場,所以是無利潤可言的,那麼他的成本就等於價格,並且只有勞動率這個唯一影響因素,所以可以用Pc/alc來表示生產衣服的工資,食品也亦然。換算一下就是, Pc/Pf>alc/alf,這里的Pc/Pf衣服對食品的相對價格,而 alc/alf是生產衣服對食品的機會成本,當相對價格大於機會成本時,本國就應該專業化生產衣服了。
⑦ 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的區別與聯系
亞當斯密於《國富論》中最早提出了絕對優勢理論,指各國在生產同樣產品時,勞動生產率的絕對差異所導致的各國之間生產優勢的不同,因此各國專門生產本國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產品。比較優勢理論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其賦稅原理》中提出,是用國與國之間生產同一產品相對勞動生產率優勢解釋國際貿易原因的理論。兩者既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共同點:
A:無論是絕對優勢理論還是比較優勢理論都屬於技術差異論的范疇。技術差異論,是指各國在生產同一產品時勞動生產率不同所造成的國際分工。
B:都採用了比較的方法來闡述原因。
C:都建立在勞動生產率的差異上,勞動生產率的引進使國際貿易的原因從自然要素領域轉到了生產領域,如果沒有差異,則沒有比較,因此差異是基礎。
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並有待於進一步發展。
不同點:
A:假定條件不同:絕對差異論的假定條件是全世界只有兩國,都能生產兩種產品,一國在一樣產品上的生產率高於另一國,另一國在另一產品上的生產率高於此國;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一國兩件產品的勞動生產率都高於另一國,在此基礎上兩種理論對國際分工進行解釋。
B:比較內容與方法不同:絕對差異論比較是直接在二者中選出誰好誰劣,而比較優勢理論則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
C:適用范圍不同:絕對差異論只能說明各國分別在某一種或某幾中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高於其他國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較優勢理論還可以解釋當一國在所有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都高於他國時國際貿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慮到相對技術優勢,但同時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為這種理論在假定時只考慮生產力的投入,並認為勞動力的轉移勞動生產率不變,以及從靜態角度考慮國際分工。
D:有絕對優勢一定有比較優勢,有比較優勢不一定有絕對優勢。絕對優勢是同一產品一國對另一國的優勢,是內生的,而比較優勢理論是同一國一產品對另一種產品的優勢,是外生性的。
⑧ 斯密斯和李嘉圖的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如何奠定了近現代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
阿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打破了以往重商主義者認為一國貿易的所得必定是另一國貿易的損失的錯誤觀念.說明了即使沒有特別產品優勢的國家也可以參與國際貿易並從中獲利,促進了近現代國際自由貿易的發展,在分析現代的國際貿易情況時,這兩個理論依然是硏究國際貿易的理論基礎.
⑨ 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國際貿易理論的英文資料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自由競爭):http://www.econlib.org/LIBRARY/Smith/smWN.html
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和稅收原專則(比較優勢)屬
http://www.econlib.org/LIBRARY/Ricardo/ricP.html
⑩ 比較斯密於李嘉圖國際貿易理論
...剛寫完1000字的李嘉圖.
亞當斯密是提出絕對成本優勢:認為人與人天生無大區別,後天差版異取決社會分工權和勞動生產率.優勢皆因熟能生巧.各有所長後產生交換因而使得雙方得利.假設兩國各自有一項產品有絕對優勢.
李嘉圖提出的是比較成本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也強調以各自較優勢的高勞動生產率產品進行交換以獲利.假設一國兩樣產品的勞動生產率都高於另外一個但是將其中一個相對較弱的轉給另一國生產然後再通過國際貿易進行交換.李嘉圖對於國際貿易有更完善明確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