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跪求關於綠色壁壘的英文文獻翻譯~謝過謝過
隨著我國加入WTO,關稅壁壘對我國的貿易出口的阻礙作用將愈來愈少,但非關稅壁壘,特別是綠色壁壘已經對我國的農產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障礙,而且這一障礙還呈發展的勢頭。我們應以什麼心態來面對來勢兇猛的「狼」?今後的戰略對策是什麼?本文認為,只要存在國際貿易就免不了國際貿易戰,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趨勢,註定了國際貿易戰存在的長期性。但是,綠色貿易戰不僅僅表現在貿易的層面上,且更深層次地反映一個國家生態環境狀況與可持續發展水平的強弱。綠色貿易壁壘出現和強化既是為保護本國利益人為作用形成的,也是人類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壁壘的形成,既帶有主觀的色彩,但總體上又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因此,我們應主動應戰綠色壁壘,一方面利用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應對挑戰,保護自己。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環境質量,這不僅是沖破綠色貿易壁壘的需要,更是改善我國12億多人口生活質量、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綠色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帶來的危機
綠色壁壘的形成雖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趨全球化,並呈加快發展的態勢。特別是1999年11月30日,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世貿組織第3屆部長會議上,各成員國就環境與貿易問題展開廣泛的討論,從此綠色貿易壁壘就成為世界貿易中不能迴避的現實問題。隨著我國加入WTO,關稅壁壘的作用將愈來愈小,但非關稅壁壘的作用將逐漸凸顯出來。它對我國影響最深刻的是農產品貿易。綠色壁壘主要表現為對農產品本身的質量要求和生產環境的質量要求兩個方面。
(一)對農產品本身的包裝、檢驗、安全、衛生等要求愈來愈高,從而形成阻礙貿易的綠色非關稅壁壘。我國長期以來重視農產品的數量,忽視農產品的質量。對農產品中農葯化肥殘留、放射性殘留、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突如其來的綠色貿易壁壘,給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出現了農產品出口的危機。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最近幾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因農葯超標而被退回的事件每年都有五、六百起,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70億元,農葯殘留超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一個瓶頸。前美國食品與葯品管理局(FDA)官員、聯合國糧農組織顧問魯賓透露: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僅數月間,美國FDA扣留了634批從中國進口的食品,主要原因是農葯殘留、食物添加劑和雜質的含量過高。從2002年1月25日至2002年3月15日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整個歐盟、挪威及俄羅斯先後宣布全面禁止進口中國動物源性食品。2002年2月19日,英國食品標准局建議英國商店停售所有產自中國的蜂蜜以及混合蜂蜜。此後,歐盟各成員國對其市場上的中國蜂蜜進行強制檢查,對不合格貨物予以查封、退貨或銷毀。隨後,挪威、沙特等國也紛紛效仿。日本、加拿大、美國以及香港等市場也加強了對來自中國大陸的蜂蜜的檢驗。在茶葉貿易方面,歐盟一方面成百倍地提高了茶葉的農葯殘留標准,同時,把限制禁止使用的農葯從原來的29種增至62種,這使得中國去年對歐盟的茶葉出口減少了37%,很多無法達標的中國茶出口企業面臨著被趕出歐洲市場的尷尬局面。歐盟甚至提出要檢驗包括生產、加工各個環節的環境條件。據不完全統計,到2001年底前,僅中國出口日本的蔬菜就有96批次被日本海關檢出農葯殘留超標。在全球有機產品市場以年20%-30%的速度增長的同時,我國農產品出口卻累累受阻。這一問題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可喜的是我國的綠色食品目前還沒有一宗出口受阻的記錄,但我國去年綠色食品的出口額僅3億美元。
(二)綠色壁壘也體現在生產環境或生產過程方面。有些產品即使其質量符合國際或地方性的標准,但在生產過程中破壞了生態環境,這類產品也往往被某些國家的綠色壁壘所封殺。這類綠色壁壘有的也是WTO規則所不允許的,但如果一個國家的消費者因環境意識的提高自覺抵制這類產品,產品即使進入了這些國家的國門也沒有市場。
二、我國農產品生產的客觀現實環境
為應對綠色壁壘的挑戰,有必要了解我國農產品生產的客觀現實環境,因為農產品的生產直接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我國總體生態環境還在進一步惡化,如果這一惡化勢頭得不到徹底扭轉,在國際貿易舞台上再高明的談判能手也將會愈來愈被動。直接影響我國農產品質量的原因是土壤污染。由於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及滯後性的特點,其危害要通過食物鏈影響動植物和人的健康才顯現出來,所以土壤污染往往被忽視。造成土壤污染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農葯化肥,二是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出的「三廢」。
(一)我國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的污染。據近年來統計,我國單位耕地面積農田的化肥使用量為世界平均用量的219倍。早在1990年我國受農葯污染的土壤面積就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1/5。在以後的10多年中,我國的環境狀況總體上在進一步惡化,土壤污染也更為嚴重。一般地講,農葯的有效利用率僅為20%-30%,大部分飄浮在空氣中或降落在地面,後者又大部分進入土壤、水體、生物體內,通過食物鏈形成危害。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最新調查結果顯示,珠江三角洲某市所產的葉菜,因施用氮肥過多,幾乎都受到一定程度的硝酸鹽污染,相當比例的蔬菜仍可檢出六六六與滴滴涕。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蔬菜的硝酸鹽污染超標現象也十分普遍。硝酸鹽在人體內轉化成亞硝酸鹽,成為致癌物質。
(二)生產生活的「三廢」導致土壤的污染。全國85%的工業廢水及8」%的工業廢渣未經處理直接排入環境,城市污水處理率不到5%,大部分廢氣亦未經處理而隨意排放。特別是由於鄉鎮企業的發展,而環保措施不力,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惡化,致使土壤遭受重金屬、病原菌及放射性等污染。據報道,目前我國受鎘、砷、鉻、鉛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約占總耕地面積的1/5;其中工業「三廢」污染耕地1000萬公頃,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達330多萬公頃。我國每年生產的鎘米1億多斤,受汞污染的面積達48萬畝,每年的汞米約有319億斤。
早在1980-1988年,對珠三角發達地區的調查發現,該地區土壤污染問題已十分嚴重,如某地產「鎘米」地區的青少年頭發中鎘的含量竟是正常地區的30多倍。隨著畜牧業的迅速發展,畜禽廢棄物的污染也不容忽視,尤其在大城市的郊區,問題更為嚴重。僅在上海郊區,最近幾年畜禽糞便的年排放量已超過12000000t。由於畜禽糞便的長期排放和土壤的N、P和生物污染,造成郊區的蔬菜、果樹和草坪死亡事件多有發生。畜禽糞肥的過多使用,還引起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目前,在北京、武漢、沈陽、廣州、杭州等大中城市的郊區,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南京市郊菜園供試土樣中約50%以上的樣點,不再適宜種植蔬菜作物而只宜作林業用地或城建、道路及工礦用地。
三、我國農產品應對綠色壁壘的戰略對策
(一)以積極的心態迎接貿易壁壘的挑戰
目前,有一種片面的觀點,認為綠色貿易壁壘只是為了限制進口,保護貿易,所謂保護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只是一個借口,所以,對付貿易壁壘的手段也就是如何走借口的問題。
應該看到,實現可持續發展、保護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保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是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特別是從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大會之後,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一個國家或地區,若不熱衷於可持續發展,就勢必給國際社會留下愚昧、目光短淺、對人類社會不負責任的形象,從而可能在國際合作和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反之,則有利於開展國際合作和競爭。綠色壁壘是在這種國際背景條件下形成的。因此綠色壁壘的出現符合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趨勢,是客觀的和必要的。根據WTO規則,制定綠色壁壘是合理合法的。如在5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6中指出,不應妨礙任何國家採取必要措施保護人類、動植物的健康以及環境。因此,貿易綠色壁壘是不可迴避的,我們應積極應對綠色壁壘的挑戰。其實,綠色壁壘也不僅僅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通過迎戰綠色壁壘挑戰,改善我國的農業環境及提高農產品質量。而且,改善優化我國的生態環境,也是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我國「九五」制定的未來50年生態環境建設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改變環境惡化的狀況,使城鄉環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從2010年到2030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從2030年到2050年,全國建立起基本適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經濟系統。因此,迎戰貿易綠色壁壘與我們自身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
當然,在認識貿易綠色壁壘是客觀性和必要性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如何設定綠色壁壘以及綠色壁壘的高低等,卻帶有很大的主觀色彩。因此,我們必須熟悉WTO的有關規則,充分運用這些規則,保護自己,沖破他人的壁壘。
(二)及時掌握國際農產品質量標准,並迅速作出反應
中國農產品要想順利進入發達國家市場,除了質量要達到國際通用的食品衛生標准,還要滿足發達國家各自製定的更為苛刻的技術標准,而且這些標准還在不斷提高。所以,我們必須及時全面掌握農產品的質量標准及其變化情況,以便盡快調整我們的對策。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十分重視農產品的數量,而忽視對食品安全的需求,直到2001年9月18日,農業部才出台了無公害農產品的行業標准。我們所說的「無公害農產品」,一般是指農產品中的重金屬含量、農葯殘留量和硝酸鹽含量不超過規定標准。但是我國的這些標准都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對於有毒有機物指標和標准則根本沒有考慮。我國農產品質量標准中共涉及62種化學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學農葯以及諸如砷、汞、氰化物等污染物。然而,聯合國食物與農業組織迄今已公布了有關農業在食品中的最大限制標准共2522項,美國則多達4」」」多項,其他發達國家也有數百項至上千項。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差距是明顯的。而且,我國農產品某些控制標准太松以及管理不力等缺陷,使其安全品質更無保證。
此外,我國大量的出口企業在「綠色」方面反應十分遲鈍,對「綠色壁壘」視而不見。如歐盟茶葉委員會早在1993年便提出了茶葉農葯殘留新標准,並於1996年實施,後應產茶國要求給了一個「緩沖期」,然而就在此期間中國進入歐盟的茶葉農葯殘留超標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例如氰戊菊酯的超標率,1997年紅茶為16.4%,綠茶為27.5%;1998年紅茶為42.7%,綠茶為37.9%。目前,我國許多地方負責貿易的政府部門,不清楚國際標准認證,許多企業更不知ISO是何物,或者只知道ISO9000,卻不知道ISO14000。因此,有必要加強政府、行業協會、行業性中介組織等相關部門的工作,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企業朝外向型農業健康發展。
(三)規范我國農產品質量標准,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公認的質量認證標准
我國綠色產品、綠色營銷、綠色消費可謂是「生機勃勃」。有人曾統計,近年來報刊上頻頻出現有關產品和企業的「綠色」詞彙竟達318個之多。但是,包括農產品在內,我國的許多所謂「綠色產業」或「綠色產品」,沒有統一的標准,各企業或地方不斷推出「綠色」大旗,推銷產品,形形色色披著「綠色」的外衣的假冒偽劣產品在市場上泛濫成災。西方發達國家,主要農產品都已經建立了健全的質量標准。雖然我國也頒布實施了一些食品安全質量標准及法規,但我國農產品的質量標准還很不規范,且許多產品的質量標准低於國際標准規定的水平。為了使我國的農產品達到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質量標准,拿到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應該制定統一的、與國際接軌的農產品標准體系技術條例和標准,使產中、產後的質量監督、管理都能與國際接軌。並在質量認證及實施過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與非政府機構的工作必須統一。使我國農產品安全生產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同時,給予綠色產品生產以優惠的鼓勵政策,從信息、技術、稅收、貸款等各方面,支持綠色農業基地的建設。WTO規則規定,當補貼不具有「專向性」時,補貼是被允許的。如政府對綠色農產品生產環境方面的補貼,不僅不對貿易造成直接影響,而且還有利於減少環境污染,因而這種綠色補貼稱為正常補貼,是被允許的。同時,應逐漸改變我國目前普遍使用財政轉移支付政策手段的做法,充分利用WTO守則中列入「不可起訴」范圍的3項專向補貼,即RLD活動()、地區扶貧和環保項目,通過立法將其歸入WTO守則中「不可起訴」范圍。目前,中國政府建立了唯一授權的綠色和有機食品的認證機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這家機構已先後與美國、德國及日本等國鑒定了認證合作協議,這為我國綠色農產品順利進入對方市場打通了渠道。
(四)全面整治農業環境,逐步規范綠色基地的建設中國經歷了五千年的文明,給我們留下的最寶貴財富是祖祖輩輩精耕細作沒有被污染的耕地。然而,目前我國的環境污染破壞已從城市擴散到農村。為了保護我國的生態環境,提高我國農產品環境質量水平,必須加強對農業環境、草原牧區、漁業水域等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充實基礎環保隊伍,利用法規、行政及經濟等手段促進農村生態環境的建設。特別是對大中城市郊區、工礦企業周圍等重點區域的土壤環境,開展常規性監測,及時掌握環境污染、損失狀況,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
同時,嚴格按照綠色產品的標准,逐步完善我國綠色基地的建設。各地區應有計劃、分區域、分步驟、有重點地開展綠色農產品示範基地的建設。在產業化經營過程中,樹立農產品品牌意識,利用許可證、質量認證等手段,創立農產品優質品牌,通過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以經濟杠桿調整優化農產品結構。
(五)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
1.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投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綠色產品的開發,二是農葯化肥的生產和使用,三是土壤污染的治理。
(1)應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為中心,開發和生產更多的綠色產品。(2)要調整農葯化肥結構。我國缺乏高效低毒的新農葯,在不足200種農葯中,產量最高的21種大多是高毒農葯。應積極開發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葯和化肥,淘汰對人體危害很大的高毒、高殘留農葯。大力推廣有機肥工程,減少無機肥的用量。逐步引導和發展准確農業,改變偏施、重施化肥的習慣。(3)研究開發並引進農葯降解技術。有些技術如利用臭氧消毒降解技術,在國外運用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我國用於解決農葯殘留問題才是最近幾年的事。
2.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要充分利用世界銀行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建立的「全球環境基金」並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環保領域的優惠貸款的條件,爭取更多的資金投入到我國農業環境保護及綠色農產品的研究開發和生產過程中。積極參與國際性及區域性的環境技術合作,通過環保技術的轉讓,促進我國綠色農產品的發展。
『貳』 求國際貿易類 英文文獻及翻譯一篇,5000字左右
一、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1
(一) 電子商務的內涵與特點1
(二)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6
二、中國發展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11
(一)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11
(二) 存在的問題12
(三) 中國對外貿易的重新定位15
三、中國利用電子商務促進對外貿易的策略17
(一) 電子商務在出口貿易中的效益體現17
(二)開拓新的國際市場要求發展無紙貿易17
(三)迎接挑戰的對策19
結論23
致謝24
參考文獻25
附錄一26
附錄二31
摘 要
在向信息經濟世界的轉變過程中,傳統商務由於存在太多的弊端,已經不能勝任現時條件下的貿易環境。電子商務作為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結果,是未來商業發展的新方向。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nce)是一種以電子數據交換EDI和Internet網上交易為主要內容的全新商務模式。其體現的開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內在特徵,在符合商業經濟內在要求的同時,還使其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不僅改變了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而且對傳統的貿易方式帶來沖擊。其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增加了貿易機會、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益。在帶動經濟結構變革的同時,對整個現代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而且深遠的影響。
對此,中國作為經濟正在發展的貿易大國,在電子商務的挑戰之下,要同時面對其帶來的壓力和機遇,進行自我調整,以求跟上其快速變革的步伐。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在今後的貿易競爭中占據主動,應拿出自己的舉措,以贏得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
關鍵詞 電子商務 數據交換 網際網路 國際貿易
Abstract
In the shifting to information economy, traditional commerce is out of the steps of time because of its lot shortcomings. As the direct resul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 internet technology, EC (Electronic Commerce) is the new direction of future business.
EC includes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and business on web. It is a definitely new business model. Its inner nature such as global, regional,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make it more valuable than its virtual value as a new business mode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ccord with demands from business. EC not only changes procing, management, but impact on traditional commerce model. The most obvious symbol is increas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decrease of trading cost, and getting more business profits. It leads profound affection to the whole economic life when it changes economic structure.
China wants to be a great developing trading n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ct activity. We need making strategy to face EC, to face the impact, the pressure and chances in order to control our foreign business policies.
Justify by us in order to follow EC steps in developing. That is the right way for us to challenge with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Key word Electronic Commerce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Internet
International trading
(三)中國對外貿易的重新定位
中國的貿易必須在世界貿易從傳統貿易向國際網路貿易轉化中重新為自己定位,就是使中國貿易從傳統貿易轉化為網路貿易。為此,我們要積極推進中國貿易從傳統貿易向國際網路貿易的革命性的轉化,這一推進要通過市場與政府有效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已經初步地「嘗到了網路貿易的甜頭」,1998年1~5月份,中國的出口本來應該受亞洲貨幣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1998年1~5月份中國的外貿進出口卻保持著增長,據海關統計,1998年1~5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 23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4%,其中出口711.1億美元,增長8.6%,進口525.8%億美元,增長1.5%,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中國在1998年的春季廣交會上,利用互聯網向全球2 000多家外商發出了電子郵件,這使得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的這次廣交會的出席人數達6.5萬人,為歷年廣交會人數最多的一次。在這次廣交會上,中國同東南亞和韓國達成的交易額下降了60%,而同歐洲、美洲、中東、非洲的交易額則增長20%~30%。佔中國出口四成的本次廣交會出口成交額比上年增長10%以上。據海關統計,1998年1~4月份,中國對亞洲出口增長4.8%,對亞洲出口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而對歐洲、美國、非洲、南美的出口卻分別增長了29.6%、22.7%、33.9%、40.1%,它們佔中國外貿出口的比重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很顯然,中國外貿的這一變化是與對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利用密切相關的。中國外經貿部宣布「中國商品市場」已於1998年7月8日正式進入網際網路,它將成為目前網際網路上最大的中國商品資料庫,向外商展示中國商品信息,這為許多企業進入網路,提供了新機會。這一「中國商品市場」就利用網路發布信息這一形式而言,與中國已有的在網路上建立站點發布信息的企業一樣。很明顯,對於它們都有或將有從發布信息,深化到銷售產品和以網路為基礎的企業業務往來、企業間培訓、客戶培訓、售後服務等商務活動的必要。這也是應該挖掘網路收益的一個取向,既要利用網路來捕捉更多的貿易機會,擴大市場的范圍,又要通過網路來使得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升級。另外,一定要注意網路安全問題。還有,也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應對網路貿易立法,且對已存在的對外貿易法進行修改。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外貿逐步地從傳統貿易轉化為網路貿易,中國網路貿易的發展必然使中國的貿易呈現出一種新的局面.
英文是: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people of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marriage constantly being challenged, while the concept of legal system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Due to various reasons, divorce cases each year are on the rise, the husband and wife in a divorce case and deal with common property tha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reflected by the status of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has a bearing on social stability and unity,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can proceed smoothly. Debt Settlement of joint processing and housing is dealt with divorce, division of property compared the two main issues, the 2001 Marriage Law,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the new sound of the old Marriage Law of the many deficiencies, but its institutional division of property in a divorce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Therefore, the perfect family property system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divorce, division of matrimonial property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叄』 需要一篇關於綠色物流的外文文獻和翻譯
我有中文的
『肆』 對外貿易的英文文獻 及翻譯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對策
摘要:服務貿易正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加入WTO以後,我國服務貿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服務貿易;現狀;對策
上世紀末以來,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業發達的程度成為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並把擴大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作為我國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服務貿易的增長。1989年我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但是,由於我國服務貿易起點低、基礎差,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1、服務貿易整體水平差
我國服務業總量不足,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32254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3. 6%。與中等收入國家的46%—56%、高收入國家的59%—65%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服務業落後使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2002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為660億美元,佔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2.3%。而同期美國服務貿易總額佔全球的16.5%,是我國的7倍多。從總體上看,除旅遊等少數行業外,多數服務貿易領域處於逆差狀態。加入WTO後,服務貿易逆差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2、服務貿易內部結構不合理
1995—2002年,我國服務出口總額中,旅遊服務一直居於首位,其比重由27. 6%升至36. 5%:金融服務所佔比重一直在19%左右;運輸服務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 1%降為19%。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服務業則是明顯的弱項,1995年這類產業在服務進口額中所佔比重為22. 9%,2001年劇增為52. 4%,是使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
3、服務貿易管理滯後
由於服務業是由許多相關行業組成的產業群,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行業范圍極廣,國際社會要求一國對其國內的服務業進行整體協調和管理。目前,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存在許多缺陷,如中央與地方在服務業對外貿易政策和規章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別,服務業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甚至相互掣肘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服務業的統計也不規范,行業標准等方面有許多不符合國際慣例。
4、服務貿易立法不健全
長期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立法嚴重滯後,雖然近年頒布了《商業銀行法》、《保險法》、《海商法》等,但與服務貿易廣泛的內涵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許多不足。目前我國尚沒有一個關於服務業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規定主要表現為各職能部門的規章和內部文件,不僅立法層次較低,而且缺乏協調,從而影響了我國服務貿易立法的統一性和透明度。
二、加入WTO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影響
我國加入WTO後,服務業市場將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這將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
1、服務貿易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放寬限制、開放市場是服務貿易發展的關鍵。加入WTO,部分服務行業的市場准入,將不再僅僅受國內有關部門的控制,而是要執行我國政府對世貿組織的承諾,這將有利於打破國內部分行業的壟斷局面,有利於國內行業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使其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推動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2、有利於改善我國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不僅僅體現於公路、通信、電力供應等硬體的好壞,越來越多地體現於金融、分銷、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的完備與質量等方面。我國服務業總體上落後,而生產性服務更為落後,這正是外國投資者看中我國市場的重要原因。服務業的對外開旅,將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我國服務業,這將有力地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改善我國投資的軟環境,進而帶動國內整個經濟的發展。
3、有利於引入新的服務種類
我國服務業的落後,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服務種類、品種的缺乏,許多服務領域需要填補「國內空白」。在世界貿易組織劃分的143個行業中,我國商業化的稅務服務、民意測驗服務、信用查詢等行業,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在許多行業,具體的服務領域、服務品種還存在大量空白。服務市場的開放和外資的進入,將在相當程度上彌補我國服務業發展中的各種空白,滿足國內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種需要。
4、有利於在更深層次上參與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全球服務業也在醞釀著世界范圍的調整。加入WTO,有利於我國借發達國家向海外轉移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之機,吸引外國投資,改善我國服務業的內部結構;也有利於我國服務提供者進入國際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服務貿易出口。
三、增強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主要措施
1、優化服務行業結構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信息、科技、咨詢、法律等行業,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提高。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如房地產、物業管理、旅遊、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改組改造傳統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著重改造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等行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率。
2、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
改變部分行業壟斷經營嚴重、市場准入限制過嚴的狀況,按市場主體資質和服務標准,逐步形成公開透明、管理規范的市場准入制度。加快壟斷行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放寬部分行業市場准入的資質條件,鼓勵非國有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服務業發展。還要改革市場准入的行政審批制度,減少行政審批項目。
3、多渠道增加服務業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要適當安排一定數量的投資,作為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引導資金,主要用於國家鼓勵的服務業建設項目的貼息或補助,以更多地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投入。銀行要在獨立審貸的基礎上積極向符合貸款條件的服務業企業及其建設項目發放貸款.鼓勵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
4、加強對服務業的組織領導
進一步轉變觀念,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服務業擺到與農業、工業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為加快發展服務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制定和完善規范服務業市場主體行為和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China's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rade in services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global economic competition. Join the WTO, China's service trade was a certain amount of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China's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Keywords: services trade; the status quo; Strategy
Since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global economic competition is the focus shift from trade in services trade in goods, services advanced degree to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e must vigorously develop the service instry, and to expand services to the outside world as China's greater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gration in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ervice instry to achieve sustained,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strie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rade in services. 1989, China's service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in the world ranked 30, 2000 increased to 12. However, e to the low level of trade in services, infrastructure is poor,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mainly in:
1, the overall level of trade in services poor
My total lack of services, the low propor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2001 the added value of 3.2254 trillion yuan of Service, the proportion of GDP, is 33.6%.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46% -56%, high-income countries compared to 59% -65%,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Service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rade in services under great constraints. China's service trade in 2002 totaled 66 billion U.S. dollars, accounting for global service trade volume of 2.3%. The same period, total U.S. trade in services accounted for 16.5% of the world is China's 7 percent. Overall, in addition to tourism and a few instries, most trade in services in a deficit state. Join the WTO, the service trade deficit may be further expanded.
2,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rade in services is unreasonable
1995-2002, China's total exports of services, tourism services has been at the top, its share from the 27.6 percent rise to 36.5 percent: the propor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have been around 19%; decline in the proportion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by the 27.1% reced 19%.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emerging service instries is obvious weaknesses in the service of this instry in 1995, the proportion of imports to 22.9 percent in 2001 soared to 52.4 percent, making China's service trad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ncreasing deficit.
3, management of trade in services lagged
As the service sector is composed of many related instries instry groups, instries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scop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equires a State to carry out their domestic services sector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management. At present,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services management system has many defects, such as central and local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regulations in the service secto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ces, long service management, and those policies or issues of mutual constraints has not been fully resolved, Services statistics are not norms, instry standards and so many do not comply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4, trade in services legislation is not perfect
Over the years, lagged far behind China's service trade legislation, although enacted in recent years, "Commercial Bank Law", "Insurance Law", "Maritime" and so on, but a wide range of content and services, trade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there are many less than . At present, China still does not have a general law on the service have been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regulations for the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nd internal documents, not only the legislation is quite low, and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which affects the unity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legislation and transparency.
Second, join the WTO impact on China Trade in Services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the services market will further expand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opening, which will bring China's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profound impact.
1, the service trade market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Deregulation, open markets ar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in services. Join the WTO, market access in some service sectors, will not only control by the domestic authorities, bu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r government's commitment to the WTO, which will help break the monopoly of some domestic instries, is concive to the domestic instry learn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to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level of services in China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2,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China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road,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and other hardware is good or bad, more and more reflected in the financial, distribution,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other proction services such as the completeness and quality. China's service sector generally backward, more backward, procer services, which is Chinese and foreign investor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our market. Services of opening travel, will attract more foreign capital into the services sector, which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ervice sector, in particula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cer services, improve the soft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China,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as a whole.
3, will help introce new types of services
Behind our services to a large exten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ypes of services, lack of variety, many services need to fill "the gaps." Division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143 instries, our commercial tax services, poll services, credit inquiries, etc., is basically a blank. In many instries, specific services, there are still large gaps in service varieties. Service market opening and entry of foreign capital, will make up a considerable extent, the various gaps in the service instry to meet the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needs.
4, is concive to a deeper level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lobal services are brewing around the world adjusted. Join the WTO, will help China to shift to overseas countries by labor-intensive, capital-intensive service instry the opportunity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improv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our services; also help our service providers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going out "strategy to expand trade in services exports.
Thir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the main measures
1, optimization services instry structure
Vigorously develop modern services sector,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legal and other instries to br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service increase. Actively develop new service instries, such as real estate, property management, tourism, ecation and training, culture, sports, etc. to form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Reorganiz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stries, the use of modern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ervices technology, focusing on transforming flow of commerce, transportation, catering and other instries,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2, relaxation of market access for services
Monopoly in some sectors to change the serious, too restrictive market access conditions, the main qualification to market and service standards, and graally form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market access system.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monopoly instries, relax qualifications in some sectors market access conditions, encouraging non-state participation in the broader field of service instry. Market access,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system, rec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3, multi-channel input to increase services
Central and local levels of government, appropriate arrangements should be a number of investment as a guide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sector, mainly for the service sect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encouraged by the state as discount or subsidy to attract more bank credit funds and social input. Censoring banks in the basis of independent active service to meet the loan conditions of loans to enterprises and their projects. Encourage qualified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capital market financing services.
4, to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services
Further change the concept of unity of thinking, raise awareness, the service placed with agriculture, instry, equally important position.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must perform their tie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the main services market behavior and market order,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vide 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service instry.
『伍』 關於進出口貿易的外文翻譯 中英文對照 3000字左右
提供一些關於經濟貿易的外文文獻,供寫作參考。[1] Chichilmisky, G. North-South Trade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 1994,9, 9 :851-874 . [2] Xu X P. Do Stringent Environmental Paegulations Re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Goods?A Global Perspective[J] .World Development, 1999,27, 27 (7) :1215~1226 . [3] Grehter, J.M, and Melo, J D. Globalization and Dirty Instries: Do Pollution Havens Matter? .CEPR discussion paper No.3932. 2003, . [4] Muradian R, ,O』Connor M, Martinez-Alier J. Embodied pollution in trade: estimating the 『 load displacement』 of instrialized countri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41, 41 (1) :51-67 . [5] Rauscher, Michael. International Trade, Factor Move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Clarendon Press, 1997, . [6] Rauscher.M. On ecological mping[M] .Oxford Economics Paper 46. 1994, :822-840 . [7] Daniel C .Esty, Damien Gerad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 .Journal of World trade. 1998, :3 . [8] Porter,Van der Linde. Green and competitive : Ending the stalemate[M]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9.10) :120-134 . [9] Xing, Y , Kolstad. C. Do Lax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J]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2, (21) :1-22 . [10] Robinson D. Instrial pollution abatement: the impact on balance of trade[J] .Can. J. Econ, 1988,21, 21 (1) .
『陸』 急求一篇畢業論文外文翻譯,有關綠色營銷的
21世紀的營銷主流——綠色營銷
內容概要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以環境保護觀念作為其經營哲學思想,以綠色文化為其價值觀念,以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中心和出發點,力求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的營銷策略。通過綠色營銷活動,協調了企業利益保護環境社會發展的關系,使經濟的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至於對後代生存和發展構成危害和威脅,即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營銷的主體歸根到底是企業,綠色營銷是企業的營銷活動,綠色營銷的策略主要是企業的一系列營銷策略和方法構成的。21世紀將是綠色文明的世紀和綠色經濟的時代,:綠色營銷必將成為21世紀的經營理念。
相關概念
綠色消費 綠色營銷 綠色文化 綠色計劃 綠色產品
綠色價格 綠色促銷 綠色渠道 綠色管理
一、提出綠色營銷的背景:
不斷惡性化的今天,人們對環境和資源的憂慮逐漸轉化為消費過程中的一種自律行為,更加傾向於適度、無污染、保護環境的消費,綠色需求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或正被逐漸喚起。這一點在經濟發達國家表現得尤為突出,並且已形成了綠色需求——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價格——綠色市場開發——綠色消費這種以「綠色」為主線的消費鏈條。因此,從根本上講,是綠色需求決定了綠色營銷的產生、規模、運作模式和發展趨勢。同時,由於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而導致的綠色需求和綠色技術水平的差異,正越來越多地被發達國家利用來作為遏制他國對外貿易的壁壘,從而形成了一種新型的非關稅壁壘——綠色貿易壁壘(Green Trade Barrier)。烏拉圭回合的《技術貿易壁壘協議》中規定:「不得阻止任何國家採取措施來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健康、保護環境。」這樣,環境保護就成為不承諾相關的國際貿易規范的一種借口,而實際上確有一些發達國家借保護環境為名,行限制國外產品進口之實。西方國家設置綠色壁壘的主要目標,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發展中國家出口創匯所主要依賴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品而設置的,其結果將會使發展中國家的一部分產品逐漸退出國際市場。所以它將嚴重製約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進一步惡化其在國際貿易中的困難處境及國際收支狀況。隨著1999年1月1日歐元的啟動,歐盟將更注重扶助區內較落後的國家,這勢必也會導致綠色壁壘等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強,對此中國政府和企業應及早准備應對措施。綠色壁壘主要包括課征環境進口附加稅、限制或禁止進口、綠色貿易制裁、綠色標志制度、綠色衛生檢疫制度等。由於其隱蔽性強、技術要求高、靈活多變的特點,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將會被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利用。由此可見,我國企業要想沖破綠色壁壘,進行綠色突圍必須加強綠色營銷,舍此別無他途。
二、綠色營銷的含義:
綠色營銷是在綠色消費的驅動下產生的。所謂綠色消費,是指消費者意識到環境惡化已經影響其生活質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業生產、銷售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綠色產品,以減少危害環境的消費。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以環境保護觀念作為其經營哲學思想,以綠色文化為其價值觀念,以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中心和出發點,力求滿足消費者綠色消費需求的營銷策略。
三、綠色營銷與傳統營銷相比, 具有以下特徵:
1.綠色消費是開展綠色營銷的前提。消費需求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發展,是不可逆轉的客觀規律,綠色消費是較高層次的消費觀念。人們的溫飽等生理需要基本滿足後,便會產生提高生活綜合質量的要求,產生對清潔環境與產品的需要。滿足綠色需求,是綠色營銷的出發點。
2.綠色觀念是綠色營銷的指導思想。綠色營銷以滿足綠色需求為中心,為消費者提供生產、流通、消費過程中能有效防止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及損害健康的產品。綠色營銷所追求的是人類的長遠利益與可持續發展,重視協調企業經營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力求實現人類行為與自然環境的融合發展。 [NextPage]
3.綠色體制是綠色營銷的法制保障。綠色營銷是著眼於社會層面的新觀念,所要實現的是人類社會的協調持續發展。在競爭性的市場上,必須有完善的政治與經濟管理體制,制定並實施環境保護與綠色營銷的方針、政策,制約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的短期行為,以全社會和全人類的共同努力,維護全社會和全人類的長遠利益。
4.綠色科技是綠色營銷的物質保證。技術進步是產業變革和進化的決定因素,新興產業的形成必然要求技術進步;但技術進步如背離綠色觀念,其結果有可能加快環境污染的進程。只有以綠色科技促進綠色產品的發展,促進節約能源和資源可再生、無公害的綠色產品的開發,才是綠色營銷的物質保證。
四、綠色營銷的功能:
1. 綠色營銷所倡導的綠色文明。通過綠色營銷活動,協調了企業利益保護環境社會發展的關系,使經濟的發展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至於對後代生存和發展構成危害和威脅,即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 綠色營銷有利於企業佔領市場和擴大市場銷路。隨著消費者「綠色意識」的增強,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成為時尚和明智之舉。
3. 綠色營銷促進企業文化建設和優化企業行為。綠色營銷促使企業採取防治和防止污染技術或使用無污染技術,在企業內部營造清潔和安全的工作環境,有利於企業職工的身心健康,在企業外部通過綠色營銷,樹立企業「綠色」形象,促進產品銷售和企業發展。
五、綠色營銷組合實施要點分析:
1. 制定綠色計劃。實施綠色營銷戰略和生產真正綠色產品的先決條件是要有一個適宜 綠色計劃。在企業綠色計劃中,應明確企業的環境事務的方針和方向,不僅要闡明企業自身應當承擔的研製和營銷綠色產品的義務,還要具體說明環保的努力方向以及如何嘗試,並用以指導日常決策。此外,企業綠色計劃還必須與企業長期戰略計劃相組合,保證資源的充分利用。
2. 綠色產品策略。開發綠色產品,要從產品設計開始,包括材料的選擇,產品結構、功能、製造過程的確定,包裝與運輸方式,產品的使用及產品廢棄物的處理等都要考慮環境的影響。綠色設計是本階段的關鍵,它強調對資源與能源的有效利用。在產品設計時,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如材料選擇、產品製造品牌、功能、包裝、回收、無污染、安全等。綠色產品的生產過程應該是「一種清潔生產」,這是一種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類生產活動的規劃和管理,將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或消滅於生產過程之中。企業在給產品命名和選擇品牌時,要符合綠色標志的要求,符合「環境標志」。而且綠色包裝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組成部分,應選擇紙料等可分解、無毒性的材料來包裝,並使包裝材料單純化,避免過度包裝等。企業在產品或勞務滿足綠色消費的同時,要考慮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性、可分解性,並搞好包裝品及其廢棄物的回收服務,以免給環境帶來污染。
3. 綠色價格策略。利用人們的求新、求異、崇尚自然的心理,採用消費者心目中的「覺察價值」來定價,而且消費者一般都認為綠色產品具有更高的價值,願意為此支付較高的價格。二是根據「污染者付費」和「環境有償使用」的現代觀念,企業用於環保方面的支出應計入成本,從而成為價格構成的一部分。但是,綠色產品價格上揚的幅度不僅取決於綠色產品品質提高的幅度和環保費用支出的多少,而且還取決於消費者對綠色產品價格的理解。在工業發達國家,綠色產品價格上揚幅度較大,消費者也樂於接受。在我國,由於消費者的綠色意識較弱,綠色產品價格上揚幅度不宜過大,在大中城市市場價格可略高些。 [NextPage]
4. 綠色渠道策略。綠色營銷渠道的暢通是成功實施綠色營銷的關鍵,既關繫到綠色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定位,又關繫到綠色營銷的成本。因此,企業選擇綠色渠道時:一是選擇具有綠色信譽的中間商。如關心環保,在消費者心中有良好信譽的大中間商,藉助該中間商本身的良好信譽,推出綠色產品。二是設立綠色產品專營機構,以回歸自然的裝飾為標志,招徠顧客。三是所選擇的中間商應不經營相互排斥的、相互競爭的,而且相互補充的非綠色產品,便於中間商虔心地推銷企業綠色產品。
5. 綠色促銷策略。綠色促銷就是圍繞綠色產品而開展的各項促銷活動的總稱。其核心是通過充分的信息傳遞,來樹立企業和企業產品的綠色形象,使之與消費者的綠色需求相協調,鞏固企業的市場地位。因此,綠色營銷首先是一種觀念。企業要通過宣傳自身的綠色營銷宗旨,在公眾中樹立良好的綠色形象;其次綠色營銷又是一種行動。企業可以利用各種傳媒宣傳自己在綠色領域的所作所為,並積極參與各種與環保有關的事務,以實際行動來強化企業在公眾心目中的印象;最後,企業還應大力宣傳綠色消費時尚,告誡人們使用綠色產品,支持綠色營銷,本身就是對社會、對自然、對他人、對未來的奉獻,提高公眾的綠色意識,引導綠色消費需求。因此,制定綠色促銷策略,應注意長遠目標與現階段任務相結合,要突出重點、切忌空泛。
6. 推行綠色管理。「綠色管理」就是融環境保護的觀念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生產活動之中。這一思想可概括為「5R」原則:研究(Research):把環保納入企業的決策要素之中,重視研究本企業的環境對策;減消(Rece):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減少或消除有害廢異物的排放;再開發(Rediscover):變傳統產品為「綠色產品」,積極爭取「綠色商標」;循環(Recycle):對廢舊產品進行回收處理,循環利用;保護(Reserver):積極參與社區的環境整治,對員工公眾進行環保宣傳,樹立綠色企業形象。企業只有在綠色管理原則下,才能加快向綠色企業發展轉變,推動企業採用各種環保技術,實行清潔生產,生產出符合社會和消費者需要的綠色產品,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六、綠色營銷——21世紀的營銷:
綠色營銷將成為21世紀營銷的主流,這是因為:
1.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呼喚綠色營銷。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指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同自 環境及社會環境相聯系,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使人口增長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相適應,以保證社會實現良性循環發展的長遠戰略。然而,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在為社會創造巨大財富,給廣大消費者提供物質福利及給企業帶來巨額商業利益的同時,卻嚴重地浪費了自然資源,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污染了環境,並造成惡劣的社會環境,嚴重地威脅著人類生存環境的良性循環。因此,保護自然環境,治理環境污染,解決惡劣的社會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已勢在必行。70年代,西方國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問題。80年代是逐步樹立環保意識的年代,被稱為「環保崛起的十年」。90年代則將環保付諸於行動,稱為「環境行動的十年」。至今,世界各國,尤其經濟發達國家掀起了制定「環保標志」,實施「環保意識」的戰略及方針。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從宏觀方面,要求政府重視制定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總體目標、方針及具體辦法;從微觀方面,要求各類企業將營銷活動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發展相聯系,使企業營銷活動有利於環境的良性循環發展,也就是說,要求企業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度來開展綠色營銷。
2.21世紀的消費者趨向於綠色消費。消費者趨向於綠色消費主要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社會經濟發展在為社會及廣大消費者謀福利的同時,造成惡劣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已直接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人們迫切要求治理環境污染,要求企業停止生產有害環境及人們身體健康的產品;二是,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廣大居民個人收入迅速提高,他們迫切要求高質量的生活環境及高質量的消費,亦即要求綠色消費。
3.政府更加重視制定和嚴格實施規范企業營銷行為的立法。政府對企業立法調控行為日趨嚴厲,既囿於保護消費者利益運動及保護生態平衡運動的壓力,同時,市場經濟日益發展,市場經濟體制日趨成熟,亦促使政府宏觀調控手段更加成熟。
4.綠色營銷是21世紀企業興衰的根本。21世紀的企業將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先是宏
觀環境的壓力,諸如保護消費者利益運動和保護生態平衡運動的壓力,以及政府規范化立法的壓力,從而驅使企業必須樹立環保觀念,開展綠色營銷;其次是廣大消費者對綠色消費的需求劇增,企業必須順應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求,開展綠色營銷,才能贏得顧客;最後是市場競爭優勝劣汰規律的作用,迫使企業改變經營觀念,開展綠色營銷,才能有力地對付競爭對手,不斷地提高市場佔有率。
5.傳統經濟為現代經濟所替代,為企業開展綠色營銷奠定了基礎。眾所周知,傳統經濟只重視勞動力和資本在經營活動中的作用,而忽略了土地等自然資源的重要作用。過去,人們認為自然資源是無價值的,例如,在種植業中認為唯一成本是開發及耕種,而土地是無價格的。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甚至掠奪式開發也就不足為奇了。這同早期市場營銷理論一樣,傾向於產品及生產導向,其發展的重點是物品數量及服務創造,而非生活的品味及消費者的滿意度。如今,現代經濟已取代傳統經濟,現代經濟不僅重視勞動力、資本,而且同樣重視自然資源在經營活動中的作用,強調社會經濟發展必須同環境相協調,從而為企業從傳統營銷轉化為綠色營銷提供了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吳健安 《綠色營銷芻議》 雲南財貿學院學報 <1998.04>
劉澄,商燕 《21世紀的綠色營銷新理念》 南方經濟 <1998.05>
甘碧群 《關於綠色營銷問題的探究》 外國經濟與管理 <1997.03>
王方 《國際綠色營銷問題初探》 江蘇商論 <1999.03>
王金洲 《綠色營銷的理論探討》 江漢石油學院學報 <1999.02>
『柒』 求一篇國貿專業(經濟方面也可)的外文,翻譯過來3000字左右。5月3號中期檢查被抽中了。。。
童鞋你好!
這個估計需要自己搜索了!
網上基本很難找到免費給你服務的!
就算別人給你找的,也未必能滿足你的需要!
並且,找資料在以後的工作中是必備的技能之一啊!
所以,我在這里給你點搜索國際上常用的外文資料資料庫:
----------------------------------------------------------
⑴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⑵Elsevier SDOL資料庫 IEEE/IEE(IEL)
⑶EBSCOhost 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⑷ACM美國計算機學會 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
⑸Springer電子期刊 WorldSciNet電子期刊全文庫
⑹Nature周刊 NetLibrary電子圖書
⑺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⑻國道外文專題資料庫 CALIS西文期刊目次資料庫
⑼推薦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
如果你真的不願意自己找的話,那就進行追問吧!
中文翻譯得自己做了,實在不成就谷歌翻譯。
弄完之後,自己閱讀幾遍弄順了就成啦!
學校以及老師都不會看這個東西的!
外文翻譯不是論文的主要內容!
所以,很容易過去的!
祝你好運!
『捌』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各科目的英文翻譯
公共課:
英語:English
數學:mathematics
毛概:Mao Ze Dong's Theory introction
鄧論:Deng Xiaoping Theory
專業課程:
國際貿易單證製作 International Trade Documentation
貿易談判口語 Spoken Language of Trade Negotiation
國際經濟合作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Cooperation
經營與推銷技巧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Skills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導論 Introction to Majo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政治經濟學 Political Economics
西方經濟學 Economics
國際經濟學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基礎會計 Basic Accounting
財政學(II) Finance (Ⅱ)
統計學(I) Statistics(I)
貨幣銀行學(II) Economics of Money & Banking(II)
經濟法 Economic Laws
國際貿易(I) International Trade (Ⅰ)
管理學(II) Management (Ⅱ)
國際貿易實務(I) Practic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Ⅰ)
市場營銷(II) Marketing (Ⅱ)
國際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電子商務 Electronic Commerce
外貿英語函電 English 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外貿英語合同 Contracts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 Trade
計量經濟學 Econometrics
管理信息系統(I)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I)
跨國公司經營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 Operation
世界經濟概論 Introction to World Economies
國際稅收 International Taxation
國際商法(I)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s(I)
商務英語 Business English
報關與跟單實務 Practice on Custom Declaration & Documentary
國際結算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商務談判 Business Negotiation
商務禮儀 Business Etiquette
企業戰略管理(II)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Ⅱ)
國際市場營銷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廣告學 Advertising
外匯業務與管理(II) FOREX Operation & Management(II)
財務會計(Ⅲ) Financial Accounting(Ⅲ)
國際經濟與貿易前沿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International Economy & Trade
WTO(貿易)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WTO
粵港台經濟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Guangdong HongKong & Taiwan
珠江三角洲經濟專題 Special Topics on Pear River Delta Region economy
稅收籌劃與實務 Revenue Planning and Practice
跨國公司經營模擬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Simulation
中級經濟學 Secondary Economics
進出口業務模擬 Operation Simulation on Import and Expor
財務管理(II) Financial Management (Ⅱ)
國際工商管理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國際關系與政治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Politics
國際會計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國際貨物買賣合同 Contract of International Goods Sales
國際技術貿易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de
國際結算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國際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國際金融市場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國際經濟合作概論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國際經濟合作原理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國際經濟組織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
國際經營管理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國際貿易 International Trade
國際貿易實務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s
國際企業管理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國際商法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
國際稅務 International Taxation
國際信貸 International Credit
國際信貸與結算 International Credit and Settlement
國際營銷學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國際招標與投標 International Tendering
國家公務員制度介紹 Introction to Civil Servant System
國民經濟管理學 Manage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國民經濟核算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國外統計資料分析 Analysis of Foreign Statistical Data
國有資產管理 State-owned Property Management
航空概論 Introction to Aviation
合資企業會計 Accounting for Joint Venture Business
宏觀經濟學 Macroeconomics
宏微觀經濟學 Macro-economics & Micro-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