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現狀英文有漢語

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現狀英文有漢語

發布時間:2021-01-16 23:16:15

⑴ 當前中國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是什麼

從世界135個經濟體先後加入關貿總協定到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組織,迄今沒有一個成員退出,30多個經濟體正在努力申請加入和我國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邊組織對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盡管中國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門費」,為此可能產生一定的臨時性的負面影響。但只要我們拿出應對措施,正面影響一定會遠勝於負面影響:
1.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
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加入這個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國際分工利益,與世界先進經濟技術同步前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幫助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WTO是三大全球性國際經濟組織之一,被稱為「經濟聯合國」。WTO具有制訂和管理世界經貿秩序的作用,目前WTO規則主要由美歐等發達國家制訂。加入WTO,將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維護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3.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WTO是以市場經濟為基點的一整套多邊秩序。加入WTO,與我國建立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目標相一致。可以鞏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並以WTO規則為參照,有力推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全和完善。
4.有利於擴大出口貿易。
加入WTO後,我國可獲得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並以發展中國家身份獲得普惠制等特殊優惠待遇,有利於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使我國出口貿易有較大的增加,短期內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將受益最大。由於目前中國尚不是WTO的締約方,中國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視性待遇,比如在一些國家我國不能獲得普惠制待遇,在有的國家被實施配額限制,還有一些國家以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案中主觀選定類比國價格或生產成本作為測算中國出口商品傾銷率的依據,致使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不斷增多。加入WTO後,當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糾紛時,可以通過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比較公正、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維護我國國家和企業利益。
5.有利於引進外資。
加入WTO,實施WTO的有關協議,中國的國內市場,尤其是服務市場將更加開放;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外銷比例將不再適用;外匯平衡制約不復存在;外經貿政策的透明度增加;中國將給予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這樣,隨著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量將大幅增加,投資方式實現多樣化,從而大大活躍投資市場,擴大生產規模,有力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6.有利於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
加入WTO後,將有更多的外國跨國公司進軍中國市場,從而將強化競爭機制,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迫使國內企業注重研究開發和對品牌的培育,加大技術投入,竭力提高員工素質和企業管理水平。競爭的壓力會促使國有企業加快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改制、重組、聯合、兼並的進程。由於進口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有利於降低某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7.有利於我國技術進步。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由於我國不是WTO的締約方,目前主要工業發達國對我國實行技術出口管制,同時由於我國未參加WTO知識產權保護協議,外國企業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環境尚存疑慮,不願向我國出售先進技術。加入WTO後,我國在獲得高新技術產品和先進技術方面的條件將大大改善。
8.有利於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
據國外專家估計,加入WTO,中國的GDP可增長2~4個百分點。
9.有利於擴大就業機會。
加入WTO後,投資和出口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_BGSUW_

⑵ 急求國貿專業論文英文參考文獻,我的題目是:我國對外貿易現狀及研究對策

感覺相關的就行吧,這是我今天剛交老師的

Solidarity trade
The current fair trade movement was shaped in Europe in the 1960s. Fair trade ring that period was often seen as a political gesture against neo-imperialism: radical student movements began targeting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concerns that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s were fundamentally flawed started to emerge. The slogan at the time, 「Trade not Aid」, gained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in 1968 when it was adopted by the UNCTA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to put the emphasi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fair trade relations with the developing world.
The year 1965 saw the creation of the first Alternative Trading Organization (ATO): that year, British NGO Oxfam launched "Helping-by-Selling", a program which sold imported handicrafts in Oxfam stores in the UK and from mail-order catalogues.
In 1969, the first Worldshop opened its doors in the Netherlands. The initiative aimed at bringing the principles of fair trade to the retail sector by selling almost exclusively goods proced under fair trade terms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The first shop was run by volunteers and was so successful that dozens of similar shops soon went into business in the Benelux countries, Germany, and in other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Throughout the 1960s and 1970s, important segments of the fair trade movement worked to find markets for procts from countries that were excluded from the mainstream trading channels for political reasons.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sold coffee from Angola and Nicaragua in Worldshops, in the back of churches, from their homes, and from stands in public places, using the procts as a vehicle to deliver their message: give disadvantaged proc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fair chance on the world』s market, and support their self-determin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lternative trade movement blossomed, if not in sales, then at least in terms of dozens of ATOs being established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of scores of Worldshops being set up, and of well-organized actions and campaigns attacking exploitation and foreign domination, and promoting the ideals of Nelson Mandela, Julius Nyerere, and the Nicaraguan Sandinistas: the right to independence and self-determination, to equitable access to the world』s markets and consumers.

團結貿易
現今公平貿易運動形塑於1960年代的歐洲,公平貿易於這時期通常被視為一種反抗新帝國主義的政治姿態,基進的學生運動開始關注跨國公司,並出現了一種認為傳統商業模式基本上是有缺陷的共識,那時的口號「貿易,而非援助」(Trade not Aid),被1968年所召開的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簡稱UNCTAD)所採用,並得到國際認同,會議中強調與發展中世界建立公平的貿易關系。
1965年誕生了第一個另類貿易組織(Alternative Trading Organization,簡稱ATD):那年,英國的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發起了」以銷售來幫忙」(Helping-by-Selling)的活動,一個以郵購及在樂施會商店銷售進口手工藝品的計劃。
1969年,第一個「世界商店」在荷蘭開張,這個開創性的構想,是以銷售符合公平貿易規則的「發展中區域」的產品,將公平貿易的法則帶入零售部門,第一個商店由志工營運,非常成功,之後數十個類似的商店開始在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及德國等其他西歐國家開始營業。
在1960和1970年代,公平貿易運動里很重要的部份是,為那些因為政治因素而被排斥於主流貿易管道的國家,協助他們的產品尋找市場。數千名志工在教會後面和世界商店銷售來自安哥拉及尼加拉瓜的咖啡豆,以這些產品從家裡和公共場所的攤位傳達一個訊息:給那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弱勢生產者一個公平的機會,就是支持他們自主的永續發展。另類貿易活動的盛行,若不從貿易量來說,至少以在數量上,有數十個另類貿易組織(ATO)在大西洋兩岸成立,同時隨著世界商店的擴張,有許多計劃性的行動與專案,抨擊國際間的剝削與支配的現象,宣揚著曼德拉、朱利葉斯•尼雷爾及尼加拉瓜桑定政權的理念:自主及獨立的權利,與接觸全球市場及消費者的公平管道。

⑶ 我國國際貿易現狀如何分點概括

首先、以下不是復制的、 詳細的數據我有 你也可以自己總結分析。 我國國際貿易的現狀我國自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進出口總額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5090.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661億美元,進口額為2435.5億美元;2007年全年進出口總額為21738.3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12180.2億美元,進口額為9558.2億美元。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增長速度連續六年保持在20%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了4.27倍,在世界貿易總額中居於第三位。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影響我國出口的一些問題。1.貿易順差大幅度增加,並且有持續擴大的趨勢上個世紀80年代,進出口貿易1年平衡,兩年順差,其餘7年逆差。合計為42.9億美元逆差。而從1990年起,情況就完全改變了,除1993年外,我國對外貿易持續順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億美元,1990-2005年,累計順差達3977.5億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計順差額為2291.7億美元,2005年為1020億美元, 2006年全年貿易順差達到1775.17億美元,2007年貿易順差為2624.84億美元,2008年貿易順差達2958.44億美元,2009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總順差1955億美元。①2.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阻礙我國商品的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或區域組織以維護其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護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採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願性的技術性措施。 (1)我國有60%以上的出口企業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每年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貨物金額已超過25%,約為450億~500億美元。(2)已經從生產流通領域擴展到生產加工領域,不僅包括貨物商品,還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務領域,已經成為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第一大非關稅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國的貿易成本,引發了貿易爭端,造成地區產業發展不平衡3.貿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貿風險加大 近年來,中國的對外貿易實現了快速增長,在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過程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日漸增多的貿易摩擦也阻礙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已連續5年成為遭受337調查最多的國家。貿易摩擦給我國出口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導致我國產品在出口市場受到擠壓,對我國產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

⑷ 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狀況

對外貿易現狀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保持快速增長,為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看到我國外貿快速增長的同時,還應看到我國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外貿出口「高消耗、高投入、低收益」的現狀,使得我國對外貿易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如何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實現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己成為我國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現狀 1.我國對外貿易總額高速增長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國際貿易領域的最大變化應該就是中國以出口大國姿態重返世界市場了。1978年,我國的對外貿易規模只有206.4億美元,占當年世界貿易額的0.78%,名列世界第34位;2006年我國商品進出口總額達到17606.9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和德國。1978年~2006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85倍,遠遠超過同期GDP年均增長幅度(見表1)。 另外,中國很多行業和產品國際競爭能力越來越強。如我國紡織品已佔領全球70%的紡織品市場。我國顯然已經成為了世界貿易大國,而貿易大國地位確立只用了16年的時間,這對於許多國家來講,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表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貿易狀況簡表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數據頻道整理 http://www.mofcom.gov.cn/tongjiziliao2.加工貿易出口占據半壁江山 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自1981年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6年間,加工貿易出口額從10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103.7億美元。從占我國出口額的不足5%躍升到52%以上。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最主要貿易方式,也成為對外貿易增長的最重要的推動因素。 從加工貿易出口增長率與總出口增長率之間的比較來看(如圖所示),在大部分年份當中,加工貿易出口都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率,超過了我國的總出口增長率。由此可見,加工貿易對出口具有非常明顯的拉動作用。 圖 加工貿易出口增長率與總出口增長率 3.外商投資企業促進了我國出口的高速增長 自1979年以來,中國以其改革開放政策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大量外資,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引進FDl最多的國家。 在1985年~1990年期間,我國出口增加額絕大部分來自非外資企業。非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三,處於主導地位。在1991年~1995年期間,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仍處於次要地位,但其重要性已大幅上升。在1996年~2001年期間,外資企業對出口增加額的貢獻率繼續大幅上升,接近四分之三,上升到主導地位,成為我國出口的主導力量(見表2)。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額佔到了外貿總出口額的58.62%。 表2 外資企業、非外資企業對我國出口增加額的貢獻(1985-2005)(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統計年鑒》各期及海關統計資訊網數據整理 4.我國出口市場集中 我國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國、香港、日本、歐盟、東盟、韓國、台灣、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中國的前三大貿易夥伴分別是歐盟、美國和日本,雙邊貿易額合計佔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45%。對這三個市場的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2%。與前六大貿易夥伴的出口額之和占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79.4%,出口市場集中的現象由此可見一斑。 二、制約我國外貿出口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 1.我國出口效益不高 我國出口效益不高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出口大部分為加工貿易出口,所得只是一點微薄的加工費而已。盡管近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異軍突起, 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為一些跨國巨頭所做的貼牌加工,自主品牌產品所佔比重仍低於10%;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出口商品,也由於指導思想片面追求出口創匯,競相殺價出口,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久治不愈的痼疾。因此,出現了一部分產品貿易量增加多,但貿易值增加少的現象。 2.外貿增長方式以數量型、粗放型擴張為主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對出口創匯的要求,使我國出口實施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收益」的數量型發展模式,各種優惠政策使得外貿企業為了擴大出口,一味追求規模和速度,很少考慮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消耗問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環境的污染以及發展後勁的削弱。我國出口產品很大部分是對生態和環境影響較大的初級產品以及污染嚴重的中間產品和製成品,這類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能耗比較大,並且我國單位產出投入的自然資源高於發達國家的水平,並帶來更大的污染。一些外向型企業也盲目開發高污染產品的出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外貿增長方式沒有質的改變。

⑸ 求國際貿易類 英文文獻及翻譯一篇,5000字左右

一、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1
(一) 電子商務的內涵與特點1
(二)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6
二、中國發展電子商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11
(一)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11
(二) 存在的問題12
(三) 中國對外貿易的重新定位15
三、中國利用電子商務促進對外貿易的策略17
(一) 電子商務在出口貿易中的效益體現17
(二)開拓新的國際市場要求發展無紙貿易17
(三)迎接挑戰的對策19

結論23
致謝24
參考文獻25
附錄一26
附錄二31

摘 要
在向信息經濟世界的轉變過程中,傳統商務由於存在太多的弊端,已經不能勝任現時條件下的貿易環境。電子商務作為網際網路技術發展日益成熟的直接結果,是未來商業發展的新方向。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nce)是一種以電子數據交換EDI和Internet網上交易為主要內容的全新商務模式。其體現的開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內在特徵,在符合商業經濟內在要求的同時,還使其超越了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所具有的價值。它不僅改變了企業本身的生產、經營、管理,而且對傳統的貿易方式帶來沖擊。其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增加了貿易機會、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益。在帶動經濟結構變革的同時,對整個現代經濟生活產生了巨大而且深遠的影響。
對此,中國作為經濟正在發展的貿易大國,在電子商務的挑戰之下,要同時面對其帶來的壓力和機遇,進行自我調整,以求跟上其快速變革的步伐。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在今後的貿易競爭中占據主動,應拿出自己的舉措,以贏得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
關鍵詞 電子商務 數據交換 網際網路 國際貿易
Abstract
In the shifting to information economy, traditional commerce is out of the steps of time because of its lot shortcomings. As the direct resul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 internet technology, EC (Electronic Commerce) is the new direction of future business.
EC includes 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and business on web. It is a definitely new business model. Its inner nature such as global, regional,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make it more valuable than its virtual value as a new business model.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ccord with demands from business. EC not only changes procing, management, but impact on traditional commerce model. The most obvious symbol is increas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decrease of trading cost, and getting more business profits. It leads profound affection to the whole economic life when it changes economic structure.
China wants to be a great developing trading n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ct activity. We need making strategy to face EC, to face the impact, the pressure and chances in order to control our foreign business policies.
Justify by us in order to follow EC steps in developing. That is the right way for us to challenge with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Key word Electronic Commerce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Internet
International trading

(三)中國對外貿易的重新定位
中國的貿易必須在世界貿易從傳統貿易向國際網路貿易轉化中重新為自己定位,就是使中國貿易從傳統貿易轉化為網路貿易。為此,我們要積極推進中國貿易從傳統貿易向國際網路貿易的革命性的轉化,這一推進要通過市場與政府有效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已經初步地「嘗到了網路貿易的甜頭」,1998年1~5月份,中國的出口本來應該受亞洲貨幣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1998年1~5月份中國的外貿進出口卻保持著增長,據海關統計,1998年1~5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 236.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4%,其中出口711.1億美元,增長8.6%,進口525.8%億美元,增長1.5%,其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中國在1998年的春季廣交會上,利用互聯網向全球2 000多家外商發出了電子郵件,這使得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後的這次廣交會的出席人數達6.5萬人,為歷年廣交會人數最多的一次。在這次廣交會上,中國同東南亞和韓國達成的交易額下降了60%,而同歐洲、美洲、中東、非洲的交易額則增長20%~30%。佔中國出口四成的本次廣交會出口成交額比上年增長10%以上。據海關統計,1998年1~4月份,中國對亞洲出口增長4.8%,對亞洲出口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而對歐洲、美國、非洲、南美的出口卻分別增長了29.6%、22.7%、33.9%、40.1%,它們佔中國外貿出口的比重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很顯然,中國外貿的這一變化是與對國際互聯網電子郵件利用密切相關的。中國外經貿部宣布「中國商品市場」已於1998年7月8日正式進入網際網路,它將成為目前網際網路上最大的中國商品資料庫,向外商展示中國商品信息,這為許多企業進入網路,提供了新機會。這一「中國商品市場」就利用網路發布信息這一形式而言,與中國已有的在網路上建立站點發布信息的企業一樣。很明顯,對於它們都有或將有從發布信息,深化到銷售產品和以網路為基礎的企業業務往來、企業間培訓、客戶培訓、售後服務等商務活動的必要。這也是應該挖掘網路收益的一個取向,既要利用網路來捕捉更多的貿易機會,擴大市場的范圍,又要通過網路來使得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升級。另外,一定要注意網路安全問題。還有,也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應對網路貿易立法,且對已存在的對外貿易法進行修改。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外貿逐步地從傳統貿易轉化為網路貿易,中國網路貿易的發展必然使中國的貿易呈現出一種新的局面.

英文是: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people of the original concept of marriage constantly being challenged, while the concept of legal system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Due to various reasons, divorce cases each year are on the rise, the husband and wife in a divorce case and deal with common property tha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reflected by the status of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t has a bearing on social stability and unity,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can proceed smoothly. Debt Settlement of joint processing and housing is dealt with divorce, division of property compared the two main issues, the 2001 Marriage Law,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the new sound of the old Marriage Law of the many deficiencies, but its institutional division of property in a divorce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Therefore, the perfect family property system and properly handle the divorce, division of matrimonial property has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⑹ 跪求歸於對外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的文獻綜述

入世後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特點、問題及對策建議
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經濟貿易開始持續溫和復甦,發達國家的經濟貿易低速增長,而發展中國家經濟貿易增速較快,遠遠快於發達國家。從國內經濟形勢來看,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加快增長,外商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結構的升級不斷加快,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不斷上升,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會,為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加了動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呈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一、 當前外貿發展的新特點

(一)中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一大亮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對外經濟貿易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產生了積極的效應。2002年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出口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在世界貿易大國中排名上升至第5位,中國作為世界貿易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2003年1-7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4507.3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9%,其中出口達到2284.0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4%,進口2223.2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特別是單月出口增長速度和規模都遠遠大於2002年。

(二)2002年至2003年1-7月受關稅下調和世界市場燃料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我國進口持續大幅增加,但對經濟沖擊不僅小於預期,而且對推動經濟發展起了較大的作用。從總體來看,入世促進了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升級。改革開放以來加工貿易一直是我國吸引外資、發展經濟、提升經濟結構、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一種主要方式。

2002年加工貿易進口1799.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1%,占我國對外貿易的比重已達到50%。佔全部進口增量的54.6%。2003年1-7月加工貿易進口854.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2%。占進口增量的23%。加工貿易設備進口114.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9%。先進技術和短缺原材料占進口比重進一步上升。由於入世後我國完善和調整了吸引外資的政策,利用外資的結構進一步優化;我國進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貿易體系進一步完善並發揮了積極作用,進口增長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有所加大。

(三)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製成品進出口規模不斷擴大,推動了我國經濟向工業化社會的轉變,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的貿易比較優勢也越來越明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向工業化社會轉變,我國工業製成品出口大幅增長,占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成為帶動出口增長主要因素。從出口結構來看,2002年我國製成品出口2970.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占出口的比重為91%。2003年頭7個月製成品出口209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從進口結構來看,2002年我國製成品進口2459.3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4%,占進口的比重為83%。2003年頭7個月製成品進口1823.9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從貿易平衡來看,2002年製成品進出口貿易出現順差511.5億美元,初級產品進出口呈現逆差207.9億美元,說明我國的製成品出口已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初級產品則主要是受我國加工貿易進口用料較大的影響。

(四)我國進出口貿易方式向多樣化發展。加工貿易出口1995年成為第一大貿易方式以來到目前為止仍然是第一大貿易方式,一直保持較高速度增長,2002年加工貿易出口179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占出口的比重達到55%,進口1222.2億美元,增長30%,占進口的比重47%,加工貿易順差577億美元。2003年1-7月加工貿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了31.5%,加工貿易迄今仍是我國貿易順差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一般貿易方式和其他貿易方式進出口增長速度加快。一般貿易一直是我國的重要貿易方式。2002年一般貿易出口13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7%,占出口的比重42%,進口12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8%,占進口比重為49%,過去一般貿易一直逆差,現在轉為順差,達到71億美元。2003年1-7月一般貿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35.2%,進口增長53.2%,由於進口增長快於出口,貿易逆差達121.9億美元。其它貿易方式雖然還處於很大比較劣勢,但發展也很快,如2002年出口9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8.9%,進口438.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3%,貿易逆差為344.4億美元。2003年1-7月其他貿易方式出口又有大幅增長。其中邊境小額貿易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92%,租賃貿易出口增長147%。

(五)我國的出口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由於我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充分利用世貿規則,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積極發揮作用並積極的推進區域和世界經濟一體化,我國的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取得了明顯的成果。2002年我國的十大貿易夥伴依次是日本、美國、香港地區、台灣省、韓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俄羅斯和英國,同2001年相比略有變化,台灣由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馬來西亞由第十位上升至第六位。馬來西亞正逐漸成為我國的重要貿易夥伴。我國對亞洲、歐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長較快,我國對非洲和拉美的出口規模仍然較小,增速不穩定。

亞洲國家和地區一直是我國的主要貿易夥伴。2002年我國對亞洲出口1703.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20.86%,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52%。2003年頭7個月我國對亞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8%。我國對北美國家出口增長速度較快。2002年我國對北美出口742.7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22%。2003年頭7個月對北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33%。

2002年我國對歐洲出口592.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3%。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18%。2003年頭7個對歐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50%。

2002年我國對拉美出口94.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3%。2003年頭7個月我國對拉美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22%。同年,我國對非洲出口69.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2%。2003年頭7個月我國對非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49%。2002年我國對大洋洲出口52.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為1.6%。2003年頭7個月我國對大洋洲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37%。

(六)雖然外資企業仍然是外貿出口的主力軍,但隨著民營經濟逐漸發展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力量,他們在對外貿易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作用。近幾年我國吸引外資形勢很好,對我國的外貿出口的增長和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外商投資企業一直是我國出口增長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的主要力量,2002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69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7.6%,占我國外貿出口的比重為52.2%。2003年頭7個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40%。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逐步放開,恃別是今年我國提前實現對世貿的承諾,實行了對外貿易經營權的登記制,集體和私營企業發展外貿的潛力被逐漸釋放出來。2002年集體企業出口18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6%,2003年頭7個月出口增幅為31%。2002年私營企業出口13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9.5%,2003年美7個月出口增幅為161%。集體和私營企業出口合計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上升為10%。國有企業在出口中發揮的作用逐漸下降。2002年國有企業出口1228.6億美元,增速最低,僅為8.5%,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下降至37.7%。2003年頭7個月出口增幅為14%,仍然是增速最低的部門。

(七)出口加工區正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為了推進出口結構的優化,國家加強了對出口加工區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進了出口加工區的健康發展。2002年中國出口加工區進出口總值為4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倍。其中出口21.9億美元,增長5.1倍;進口25.5億美元,增長3.7倍。2003年頭7個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457%。加工區出口的產品90%為機電產品,其中又以計算機及其零件為主要出口產品,2002年計算機設備出口7.4億美元,增長11倍,計算機零件出口10.2億美元,增長33倍。

(八)中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的發展速度加快。由於近幾年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的政策,給予西部地區各種優惠發展政策,中西部地區吸引外資的規模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外貿易有了大幅增長。出口產品結構改善,抗風險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今年受到了非典疫情的影響,但中西部地區出口仍然有了很大的增長。河南、湖北、廣西、西藏、甘肅、新疆、江西、吉林等省市自治區對外貿易出口在2002年大幅增長之後,2003年頭7個月,出口又出現大幅增長,河南出口增幅為41.5%,新疆出口增幅為67%,廣西出口增幅為48%,西藏出口增幅為66%,湖北出口增幅為33%。江西出口增幅為44%,山西出口增幅為40%,吉林出口增幅為33%。

二、當前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根據對世貿組織的承諾和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對經濟的管理體制進行了進一步改革,中國的對外貿易管理體制基本同國際接軌。目前中國經濟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新舊體制的交替使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進入了一個轉折性時期。由於管理體制還不完善,目前中國外貿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已形成重大的障礙

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以環保標准、質量標准、技術標准、衛生標准等多種形式的非關稅壁壘對進口實行限制,並濫用反傾銷手段保護國內市場。國際上針對我國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越來越多,嚴正影響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二)我國國有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普遍偏低

近年來。我國在國有企業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許多企業特別是國有外貿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國有外貿企業布局過於分散,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競爭力。債務負擔嚴重,資產負債狀況惡化。國有外貿企業的出口增速不斷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這一點。

(三)我國出口市場上勞動密集型產品低價競銷的現象嚴重,外貿經營秩序亟待改善
隨著外貿經營權的逐漸放開,更多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但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盲目競爭,低價競銷,不講信譽的現象。出口低價競銷的主體是受生產源頭「多、低、散、亂」嚴重影響的行業和企業。我國出口低價競銷現象在那些市場體系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表現尤為嚴重。

(四)外貿發展的質量有待提高,出口的增長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

2002年出口大幅增長,但從具體商品來看,出口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出口價格持續走低。這種情況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的產品上尤為突出。出口增長仍然是低成本、低價格的數量增長為主的格局。

(五)我國對外貿發展的鼓勵性政策和體制仍有待進一步理順

我國鼓勵外貿發展的政策要同國際接軌、並且保持穩定是外貿持續快速發展的條件。目前有些補貼政策仍未符合國際規范,一些政策雖然符合國際規范,但不能穩定落實,如出口退稅機制仍不完善,跟不上外貿發展的需要。

(六)電子商務市場亟待規范管理

近年來,許多境外商人利用國內一些人急於發家致富的心理,鑽了我國電子商務市場管理不規范的空子,通過境外的國際商務公司,利用網路在國內發展非法傳銷。很多人自己上當受騙,購買了許多進口的高價商品,還要去欺騙親朋好友,結果導致很多人的私人財產流失,國家的關稅和增值稅流失,國家和個人的經濟利益都受到很大的損失。

三、對策建議

為了促進我國對外貿易健康和順利的發展,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國有企業應加快進行重組和改革

國有外貿企業是在特定環境和背景下產生的,對滿足市場需求和國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國有企業作為一種計劃經濟的產物要適應市場經濟,就要加以完善和改革,國有企業要實現投資多元化,股權多元化,進行多種形式的重組和改革。

(二)我國鼓勵外貿發展的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同國際規范接軌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嚴格禁止對出口進行補貼。所以今後我國作為鼓勵出口的補貼政策必須改變為用匯率、利率和稅率等經濟杠桿來調節。今後我國政府的補貼應向初級生產要素、基礎理論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的投入。人才和高新技術的豐缺是企業在國際市場提高競爭力的重要保證,但企業缺乏資金又承擔不了對高新技術投資所帶來的風險,所以政府以各種形式對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科研投資開發進行補貼對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很有必要。

(三)國家應重視對外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努力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增加進口原料和高新技術,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經濟學的角度看,一個經濟體在不損害別人的前提下得到發展是最完美。如果雙邊貿易的過度不平衡,給另一方造成過大的壓力,就會造成貿易摩擦。解決雙邊不平衡的問題是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要不斷深入開拓有發展潛力的市場,尤其是加大對我國有貿易順差國家的出口。根據國內市場需求和我國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加大原料和高新技術的進口,從要素豐缺角度來看,我國是資源和高新技術短缺的國家,增加進口資源和高新技術。有利於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升級,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

(四)應大力發展我國的競爭優勢行業產品的出口,把我國的比較優勢產品轉化為競爭優勢產品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人們對商品的需求也在變化。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已不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努力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增加花色品種,滿足不同市場,不同層次的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消費需求的變化,這是我國企業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要實現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我國企業應努力從國外引進高新技術,彌補自身的不足,把高新技術同我國的傳統產業相結合,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要重視科技開發,加大對科研的投入,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效率,不斷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非價格競爭能力。

(五)加強對出口產品價格的指導和協調,對出口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

建立和增強出口市場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強商會的指導、管理和協調功能。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許多國家在出口市場上,不僅有法律加以規范,還有中介組織的協調和管理,出口企業必須接受協調,以防止低價競爭,自相殘殺。為了加強對市場的管理,我國政府或商會應在出口市場建立中介組織,對市場價格進行監督、指導和協調,對低價競爭的企業進行處罰,以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和正常的經營秩序。

(六)對電子商務市場進行規范化和法制化管理

國際電子商務使傳統的關稅制度受到挑戰,對各國的關稅制度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我國政府應盡快出台電子商務管理法及相關的規章制度和政策。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通過國際間協調進行有效的管理。國家電子商務宏觀管理機構應對政府各有關部門間如海關、商務部、國家商檢局、稅收、工商管理部門等進行全方位的協調,聯合對電子商務市場進行有效的管理,狠狠打擊利用網路進行非法傳銷的行為。

⑺ 對外貿易的英文文獻 及翻譯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對策

摘要:服務貿易正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加入WTO以後,我國服務貿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只有制定有效的措施,才能推動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
關鍵詞:服務貿易;現狀;對策

上世紀末以來,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業發達的程度成為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並把擴大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作為我國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了服務貿易的增長。1989年我國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但是,由於我國服務貿易起點低、基礎差,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1、服務貿易整體水平差
我國服務業總量不足,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32254億元,佔GDP的比重為33. 6%。與中等收入國家的46%—56%、高收入國家的59%—65%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服務業落後使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到很大的制約。2002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為660億美元,佔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2.3%。而同期美國服務貿易總額佔全球的16.5%,是我國的7倍多。從總體上看,除旅遊等少數行業外,多數服務貿易領域處於逆差狀態。加入WTO後,服務貿易逆差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2、服務貿易內部結構不合理
1995—2002年,我國服務出口總額中,旅遊服務一直居於首位,其比重由27. 6%升至36. 5%:金融服務所佔比重一直在19%左右;運輸服務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 1%降為19%。而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服務業則是明顯的弱項,1995年這類產業在服務進口額中所佔比重為22. 9%,2001年劇增為52. 4%,是使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
3、服務貿易管理滯後
由於服務業是由許多相關行業組成的產業群,國際服務貿易涉及的行業范圍極廣,國際社會要求一國對其國內的服務業進行整體協調和管理。目前,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存在許多缺陷,如中央與地方在服務業對外貿易政策和規章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別,服務業多頭管理、政出多門甚至相互掣肘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服務業的統計也不規范,行業標准等方面有許多不符合國際慣例。
4、服務貿易立法不健全
長期以來,我國服務貿易立法嚴重滯後,雖然近年頒布了《商業銀行法》、《保險法》、《海商法》等,但與服務貿易廣泛的內涵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許多不足。目前我國尚沒有一個關於服務業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規定主要表現為各職能部門的規章和內部文件,不僅立法層次較低,而且缺乏協調,從而影響了我國服務貿易立法的統一性和透明度。
二、加入WTO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影響
我國加入WTO後,服務業市場將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這將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
1、服務貿易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放寬限制、開放市場是服務貿易發展的關鍵。加入WTO,部分服務行業的市場准入,將不再僅僅受國內有關部門的控制,而是要執行我國政府對世貿組織的承諾,這將有利於打破國內部分行業的壟斷局面,有利於國內行業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使其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推動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2、有利於改善我國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不僅僅體現於公路、通信、電力供應等硬體的好壞,越來越多地體現於金融、分銷、專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的完備與質量等方面。我國服務業總體上落後,而生產性服務更為落後,這正是外國投資者看中我國市場的重要原因。服務業的對外開旅,將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我國服務業,這將有力地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改善我國投資的軟環境,進而帶動國內整個經濟的發展。
3、有利於引入新的服務種類
我國服務業的落後,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服務種類、品種的缺乏,許多服務領域需要填補「國內空白」。在世界貿易組織劃分的143個行業中,我國商業化的稅務服務、民意測驗服務、信用查詢等行業,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在許多行業,具體的服務領域、服務品種還存在大量空白。服務市場的開放和外資的進入,將在相當程度上彌補我國服務業發展中的各種空白,滿足國內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種需要。
4、有利於在更深層次上參與世界經濟結構的調整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全球服務業也在醞釀著世界范圍的調整。加入WTO,有利於我國借發達國家向海外轉移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之機,吸引外國投資,改善我國服務業的內部結構;也有利於我國服務提供者進入國際市場,實施「走出去」戰略,擴大服務貿易出口。
三、增強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主要措施
1、優化服務行業結構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信息、科技、咨詢、法律等行業,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提高。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如房地產、物業管理、旅遊、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改組改造傳統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服務技術,著重改造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等行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率。
2、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
改變部分行業壟斷經營嚴重、市場准入限制過嚴的狀況,按市場主體資質和服務標准,逐步形成公開透明、管理規范的市場准入制度。加快壟斷行業管理體制的改革,放寬部分行業市場准入的資質條件,鼓勵非國有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服務業發展。還要改革市場准入的行政審批制度,減少行政審批項目。
3、多渠道增加服務業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要適當安排一定數量的投資,作為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引導資金,主要用於國家鼓勵的服務業建設項目的貼息或補助,以更多地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投入。銀行要在獨立審貸的基礎上積極向符合貸款條件的服務業企業及其建設項目發放貸款.鼓勵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
4、加強對服務業的組織領導
進一步轉變觀念,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服務業擺到與農業、工業同等重要的位置。各級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為加快發展服務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制定和完善規范服務業市場主體行為和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China's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Trade in services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global economic competition. Join the WTO, China's service trade was a certain amount of development,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nly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China's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Keywords: services trade; the status quo; Strategy

Since the end of last century, global economic competition is the focus shift from trade in services trade in goods, services advanced degree to become an important symbol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e must vigorously develop the service instry, and to expand services to the outside world as China's greater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gration in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ervice instry to achieve sustained,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stries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rade in services. 1989, China's service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in the world ranked 30, 2000 increased to 12. However, e to the low level of trade in services, infrastructure is poor,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mainly in:
1, the overall level of trade in services poor
My total lack of services, the low propor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2001 the added value of 3.2254 trillion yuan of Service, the proportion of GDP, is 33.6%.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46% -56%, high-income countries compared to 59% -65%,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Services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rade in services under great constraints. China's service trade in 2002 totaled 66 billion U.S. dollars, accounting for global service trade volume of 2.3%. The same period, total U.S. trade in services accounted for 16.5% of the world is China's 7 percent. Overall, in addition to tourism and a few instries, most trade in services in a deficit state. Join the WTO, the service trade deficit may be further expanded.
2,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rade in services is unreasonable
1995-2002, China's total exports of services, tourism services has been at the top, its share from the 27.6 percent rise to 36.5 percent: the propor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have been around 19%; decline in the proportion of transportation services, by the 27.1% reced 19%.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emerging service instries is obvious weaknesses in the service of this instry in 1995, the proportion of imports to 22.9 percent in 2001 soared to 52.4 percent, making China's service trad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ncreasing deficit.
3, management of trade in services lagged
As the service sector is composed of many related instries instry groups, instries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scope,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equires a State to carry out their domestic services sector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management. At present,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services management system has many defects, such as central and local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regulations in the service secto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ces, long service management, and those policies or issues of mutual constraints has not been fully resolved, Services statistics are not norms, instry standards and so many do not comply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4, trade in services legislation is not perfect
Over the years, lagged far behind China's service trade legislation, although enacted in recent years, "Commercial Bank Law", "Insurance Law", "Maritime" and so on, but a wide range of content and services, trade 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there are many less than . At present, China still does not have a general law on the service have been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regulations for the various functional departments and internal documents, not only the legislation is quite low, and the lack of coordination, which affects the unity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legislation and transparency.
Second, join the WTO impact on China Trade in Services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the services market will further expand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opening, which will bring China's service trade development profound impact.
1, the service trade market to further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Deregulation, open markets ar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in services. Join the WTO, market access in some service sectors, will not only control by the domestic authorities, but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our government's commitment to the WTO, which will help break the monopoly of some domestic instries, is concive to the domestic instry learn foreign advanced experience, to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level of services in China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2,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China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road,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and other hardware is good or bad, more and more reflected in the financial, distribution,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other proction services such as the completeness and quality. China's service sector generally backward, more backward, procer services, which is Chinese and foreign investor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our market. Services of opening travel, will attract more foreign capital into the services sector, which will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ervice sector, in particula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rocer services, improve the soft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China,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economy as a whole.
3, will help introce new types of services
Behind our services to a large exten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ypes of services, lack of variety, many services need to fill "the gaps." Division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s 143 instries, our commercial tax services, poll services, credit inquiries, etc., is basically a blank. In many instries, specific services, there are still large gaps in service varieties. Service market opening and entry of foreign capital, will make up a considerable extent, the various gaps in the service instry to meet the domestic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needs.
4, is concive to a deeper level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promo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global services are brewing around the world adjusted. Join the WTO, will help China to shift to overseas countries by labor-intensive, capital-intensive service instry the opportunity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improv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our services; also help our service providers to enter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going out "strategy to expand trade in services exports.
Thir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the main measures
1, optimization services instry structure
Vigorously develop modern services sector,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sulting, legal and other instries to bring the overall level of service increase. Actively develop new service instries, such as real estate, property management, tourism, ecation and training, culture, sports, etc. to form a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Reorganiz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instries, the use of modern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ervices technology, focusing on transforming flow of commerce, transportation, catering and other instries,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2, relaxation of market access for services
Monopoly in some sectors to change the serious, too restrictive market access conditions, the main qualification to market and service standards, and graally form an open and transparent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the market access system.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monopoly instries, relax qualifications in some sectors market access conditions, encouraging non-state participation in the broader field of service instry. Market access,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approval system, rec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3, multi-channel input to increase services
Central and local levels of government, appropriate arrangements should be a number of investment as a guide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sector, mainly for the service sect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encouraged by the state as discount or subsidy to attract more bank credit funds and social input. Censoring banks in the basis of independent active service to meet the loan conditions of loans to enterprises and their projects. Encourage qualified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capital market financing services.
4, to strengthen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services
Further change the concept of unity of thinking, raise awareness, the service placed with agriculture, instry, equally important position.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must perform their ties,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s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the main services market behavior and market order,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provide 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service instry.

⑻ 國際貿易專業發展歷史和現狀是什麼

1.發展歷史國際經濟與貿易類專業設置的歷史比較長。建國初期,我國部分高校就設置了國際貿易類專業,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批從事外貿工作的人才。然而,由於我國對外貿易工作長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外貿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重很小,往往只是國家對外創匯的手段,因此,相應地外貿高級人才的培養規模也比較小。1979年改革開放以後,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搞活的需要,一些高校陸續設置了國際經濟、國際商務、工業外貿等專業,這些專業很快成為熱門,為社會提供了大量急需的人才。
2.發展現狀國際經濟與貿易是運用國際經濟學中的貿易理論和分析方法,研究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實務以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關系的一門學科。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快以及中國加入WTO後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堅實的國際經濟與貿易理論基礎、熟悉國際貿易實務、熟練掌握外語的高級專門人才。

⑼ 我國服裝進出口貿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現在廣東這邊不是沒有單做,而是有單不敢做。服裝出口的前景越來越渺茫,版本來就是,權歐洲人現在沒錢了,價格還死低的,完全當我們是廉價勞動力。要求還超級高,搞不好還賠錢,誰願意干啊~而且生產成本超高,零工150元一天最少。

閱讀全文

與我國國際貿易發展現狀英文有漢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