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元加息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進口價格可能會提高,成本會提高的。
出口可能相對便宜,美國再想斗中國,畢竟國內回消費很難離答開中國。要進口廉價商品,還是考慮中國的,其實中國再怎麼跟美國斗,還是首選對方國債什麼的,為什麼?收益率有保證啊,沒有人會跟錢過不去的!
實際上最好的策略就是,在國內外施加影響,經可能推遲美元加息,這是最硬的道理了。但是從美元歷史上加息的情況來看,正好是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幾年,尤其是出口。當時並沒有出現經濟下滑的局面,而且中國現在和世界其他經濟體貿易量也很龐大很成熟了,波及面影響面應該不及當年吧。所以不必杞人憂天,聽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亂講被利用。
美元加息後中國的策略就是盡量影響進口價格,避免上漲過快,增加出口渠道。
因此,我覺得目前的策略就是一方面設法施加影響推遲美元加息,另一方面利用這段時間積極做好應對准備,總的來說,對我國負面影響肯定是有的,你也可以不必太擔心了。
獎勵實在太誘人了,看在搶沙發的情分上,如果覺得回答可以,就請採納吧
『貳』 中國國際貿易的現狀及特點是什麼
商務部4月30日發布了春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報告指出,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我國進出口仍處於正常范圍,對外貿易運行總體良好。同時,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國內外環境趨緊,不確定因素還在進一步增加,需要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放緩是首要因素
「世界經濟和貿易形勢的變化將是今年我國出口形勢所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商務部綜合司副司長劉海泉在媒體發布會上說。
根據《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美國次貸危機還在進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經開始向消費、投資等實體經濟縱深發展。「如果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長下滑的態勢還將持續。」
2007年,歐盟、美國、日本為我國前三大貿易夥伴。據劉海泉介紹,目前美國占我國直接出口額的17.5%,算上轉口貿易在內,我國對美國出口仍要佔到我國出口額的五分之一以上。從世界貿易結構看,如果美國經濟陷入衰退,那麼歐盟、日本的經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將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4.1%調降至3.7%,為2002年以來最低增速。其中預計美國經濟增長今年將回落至0.5%,歐元區和日本回落到1.4%。
我國成為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承擔者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說,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進口成本,構成通脹壓力。同時,也將使出口企業的經營壓力繼續增加。通常情況下,受國際市場需求低迷、競爭激烈制約,工業製成品價格漲幅遠遠落後於初級產品,靠提價轉移原材料成本上升會越來越困難。
「作為製造業大國和貿易大國,中國成為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承擔者,出口企業利潤空間將受到擠壓,盈利水平將下降,經營壓力增加。」報告說。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原油、成品油、鐵礦石、大豆、食用植物油的進口價格分別增長了66%、60.6%、80.6%、77%和69.3%。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說,我國勞動密集型行業、小企業的利潤不斷下滑,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壓力非常大。他認為,勞動密集型產業應當通過技術改造、產品升級換代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國內人民幣升值加快等影響更加明顯
目前國內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幣升值加快、原材料漲價、勞動力和環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貿政策調整等因素產生疊加。
報告稱,從近期來看,企業結構調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個過程,短期內可能影響企業利潤。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1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超過4%。同時,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9.8%,比去年同期加快5.7個百分點。國家加強宏觀調控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越來越多的進出口企業感受到流動資金緊張和資金成本壓力增加。
許多企業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相當有限,在國際市場低迷的條件下通過提價轉移成本越來越困難,出口利潤率下降甚至虧損。許多出口企業出現了有單不敢接或長單改短單的情況,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尤為明顯。
報告指出,由於紡織輕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利潤率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間非常有限,調低輕紡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這些行業的出口競爭優勢,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叄』 新形勢下我國面臨的國際貿易問題及對策
對當前國際形勢進行分析,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認識國際環境對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所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影響。這既涉及對當前形勢的判斷,也涉及到對當今世界長遠變化大勢中一些深層問題的認識。 1.後金融危機時期我國面臨的經濟競爭將日趨激烈 在此波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雖然也受到沖擊和影響,經濟發展速度仍然是一枝獨秀,保持了8%的增長率,經濟總量也日益逼近日本。這種狀況使得更多的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把中國當成自己的競爭對手,並在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對中國施加壓力和防範中國。 首先是歐美聯合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 2003年2月,西方七國集團財政部長會議上,日本財務大臣鹽川正十郎提案,要求效仿1985年《廣場協議》,讓人民幣升值。一場有關人民幣匯率的博弈從那時起一直延續到今天。金融危機發生後,世界貿易嚴重萎縮,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的貿易逆差嚴重,這些國家把發生逆差的原因歸咎於人民幣低估,因此,在危機後,歐美聯手逼人民幣升值,更加大了對人民幣匯率的指責。今年3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進出口銀行年會上發表貿易政策講話時,要求人民幣進一步向「以市場為導向的匯率機制」過渡。他同時表示,美國政府將在4月15日發布的財政部半年報告中,決定是否將中國劃為「匯率操縱國」。一旦通過把中國定位為「匯率操縱國」,美國就可以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中國出口增長占整個經濟增長超過30%,倘若人民幣大幅升值必然削弱出口競爭力,出口減少將可導致經濟增速放緩和就業機會減少。 其次是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受到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挑戰。目前,各國已將退市列入議事日程,退市表明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減退,但短期內可能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再次動盪,包括大量國際「熱錢」流出中國。熱錢一旦大量在短期內流出,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沖擊不容小視。 第三是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自2009年下半年開始,各國經濟出現復甦跡象。隨著各國進一步走出金融危機並實現經濟復甦,危機的中心問題已不再是討論如何走出衰退,而是如何保持財政的永續性和保證國內的就業。為緩解經濟增長、財政、就業壓力和國內民眾的政治壓力,貿易保護主義將成為許多國家政府的選擇。中國在2009年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佔全球出口份額的比重超過9%。但中國出口競爭力增強的同時也使我國面臨更多的貿易摩擦,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9年全球70%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與中國的出口貿易有關。截至2009年,中國連續15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4年成為全球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其中,美國自2006年11月份至2009年對我國發起「雙反」調查共23起,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僅2009年美國就對我國發起10起「雙反」調查。因此,在世界經濟發展趨緩的背景下,面對越演越烈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面臨的經濟競爭將日趨激烈。 2.我國的安全環境面臨挑戰 從傳統安全來看,我國面臨的國際安全環境仍然存在隱患。目前,世界軍事安全形勢正在開始經歷著一場深刻的調整與變革。世界主要軍事力量,特別是美國及其盟國已進入新一輪的軍事擴張期。 首先,表現在各國的軍費開支不斷增長上。即使在金融危機發生後,雖然全球經濟出現整體下滑趨勢,但是世界軍費開支卻仍然呈現大規模增長,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有可能出現,世界和平與安全將受到威脅。 其次,各大國特別是美國在加緊軍事戰略的調整和改革。美軍戰爭准備重點已由打贏兩場同時發生的大規模地區戰爭轉變為進行「全范圍」戰爭,這其中包括所謂動用國家乃至盟國的綜合力量對付「潛在的全球性競爭對手」的「國家級戰爭」。為此,美軍已開始了一系列軍事上的實際准備和部署。美國的軍事戰略調整中涉及我國的因素在不斷增強,我國已成為美日等力量假想中的「潛在軍事競爭對手」。據美國軍方網站報道,目前,美國已在我國周邊從日本、韓國到關島、澳大利亞再到印度洋直至中亞地區一共設有大小軍事基地51個。美軍在中國周邊地區的基地密度已比冷戰時期針對蘇聯的還要密集。另外,美國為了彌補美軍在中國西南方向上的薄弱環節,正積極地與印度發展軍事關系,促使美印軍事合作具有一些非常積極的「戰略含義」。美國已表示,作為對付中國的手段,要提高西太平洋上的美軍作戰能力。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正在加強在太平洋的戰略力量,將一些戰略核潛艇從大西洋調到太平洋,並改進核彈頭。 中國的周邊環境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可小視。首先是朝鮮半島核問題隨時有惡化的可能,一旦朝鮮半島局勢惡化,受到影響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國。周邊國家如日本、印度等國在有不斷加強軍事擴張的趨勢,對我國的安全環境也將構成挑戰;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也給我國帶來安全威脅。印度和巴基斯坦已跨過了核門檻,並已完成了核武器的實戰部署。朝鮮已於2006年9月實驗爆炸了核武器,伊朗正在積極進行核開發。核武器的壟斷已被打破,世界進入了一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時期,對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尤其是中國,東西兩個方向均存在著現實的核威脅,使我國的國家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從非傳統安全來看,我國也同樣面臨威脅。全球環境污染造成的氣候變暖問題、跨境犯罪問題、金融危機問題等等,都將影響我國的安全環境。 3.我國在多極化格局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的同時也面臨著單極的壓力 世界格局多極化的發展趨勢下,我國面臨著發展的良好機遇。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國際上的各方面的影響力也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國際場所都活躍著中國的身影。但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美國越來越把中國當成主要競爭對手,在各個領域給中國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 冷戰後特別是21世紀初以來,中美戰略關系的性質由合作為主轉變為對立為主。由於美國是冷戰後唯一的超級大國,並表達了要主導世界秩序的願望,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美國加大了對中國的防範。1997年美國國防部的《四年防務報告》就已明確地表達了這種意願。美國2008年《國防戰略報告》進一步加重了對中國的關注程度,對華的「兩面政策」更趨明朗化。在2005年版《國防報告》中,中國雖被列為美國需重點關注的「關鍵國家」,但只被明確提到一次;而在2008年的這份報告中,中國競被提及多達l7次,而且各部分均將有關中國的內容置於俄羅斯之前,這反映出中國在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美國的一位學者H·格林韋預測,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規模的經濟」,美國將處於第二。並認為,當中國GDP等於或大於美國的GDP時,美國就無法在世界上稱霸。據於此,在美國國內保守主義回潮的背景下,美國提出中國是美國「潛在對手」或「戰略競爭對手」。悲觀論者甚至認為中美可能發生軍事沖突。 4.我國面臨世界科技革命的競爭 科技競爭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水平,我國與發達國家上百年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相比,科學技術真正穩定和快速的發展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只有20多年的歷程,基礎還相當薄弱,持續積累十分不足;科技體制仍處於不斷調整、完善的轉軌階段;作為發展中大國,一方面面臨著許多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可支配的財力有限。從目前狀況來看,我國與新興工業化國家的代表韓國以及科技大國俄羅斯、印度同處於中等發展水平。因此我國要縮小與發達國家的科技發展差距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肆』 美元貶值對中國外貿的影響和我國的對策
美元的貶值會造成中國出口美國貨物的成本上升,利潤減少,商品競爭力下降,因而出口額就會減少。同時人民幣購買力上升,美國商品的成本下降或利潤上升,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就會增加。
美元貶值,那麼可兌換的RMB就少了,以前100美元可以買900RMB的東西,現在只能買800,那麼再進口中國的東西就相對虧了,持有美元的人更願意拿美元去買別的國家的產品。因此勢必會影響中國的出口量,但是RMB升值了就可以買到更多外國的產品。道理同上。因此美元貶值會降低出口企業的競爭力。但是也不完全這樣,象我們企業也沒對美元的貶值而帶來很大的損失,可以通過其他的價格手段來彌補丟失的損失。
產業升級,提高附加值。次貸危機後世界經濟放緩,消費力下降。以及國內的工業原材料、工人工資上漲導致的生產成本提高。比起越南,泰國,中國已經失去了價格上的優勢。提高產品科技含量、附加值是現在出口型企業的唯一出路。至於人民幣的升值,如果觀察仔細的話人民幣與歐元的比價現在12:1,次貸以前大概是1:10不是人民幣漲的太快而是美元跌的太快,人民幣升值過慢。
人民幣升值和美元貶值,因為外貿出口跟進口都是以美元結算的,所以對口企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由於人民幣和美元貶值,造成出口價格偏低,利潤縮水,給國內出口的企業造成盈利能力下降.例如:以前出口一件成品衣是200元人民幣(約合25美元),而現在還按25美元算的話(剛才說了,外貿是按美元結算的),到2008年4月18日,按當天的匯率算,才合170元人民幣.
2.國際競爭力有所下降,
3.公司在國內的生產運營成本將加大,這樣,美元貶值和人民幣升值,可想而知,出口企業的處境,但是,進口成本將降低,利於進口.
『伍』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提綱
利用匯率改蘋對中國進口賈易比軟有利的契機,對人民幣升位背景下中國進出口賈易所受的影響進行實證
研究,片於中國進出口貧易路徑調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並可在一定租度上可以緩解人民幣升位對出口賈易的壓力
一,人民幣升值風暴
2001年以來,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經濟陷人衰退
時期,美國龐大的貿易逆差和高額財政赤字的風險
開始凸現.由於全球性的需求萎縮,通貨緊縮成為
各國經濟增長的最大障礙.在美,日經濟衰退的同
時,中國經濟卻依然保持持續高速增長的勢頭,成為
黯淡的全球經濟中的惟一亮點.全球投資者開始關
注中國經濟,大量資金涌人中國市場.2003年中國吸
引外國直接投資535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吸引外
國直接投資國家.大量"熱錢"的持續涌人,加上廉價
的勞動力優勢,中國很快成為世界製造業的中心之
一.中國產品以價廉物美暢銷世界,中國的進出口貿
易也隨之快速增長.在這樣的國際經濟背景下,人民
幣匯率問題突然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話題.
人民幣匯率被低估,一方面刺激了出口,另一
方面鼓勵了資本流人和國際投機熱錢的滾滾而來.
在堅持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下,持續增高的外匯儲
備加大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喪失,操作空間狹小,內外經濟失衡無法調節,貿易
摩擦加劇,國民經濟潛藏巨大的風險.國家統計局
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上半年,中國GDP同
比增長9.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2.3%,國民經
濟處於平穩上升通道,這無疑為匯率改革創造了有
利的條件.
二,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
利與弊的博弈
I.模型與數據分析.決定中國出口的主要因素
一是全世界的實際收人.二是中國出口商品在世界
市場的價格.在出口商品生產成本一定的條件下,中
國出口商品在世界市場上的價格主要取決於人民幣
匯率的變動.此外,由於經濟發展階段相同,周邊國
家與中國有相似或者相同的比較優勢,在世界市場
上處於競爭關系.除生產成本外,人民幣匯率和這些
國家貨幣匯率的相對變化,直接影響中國出口商品
與這些國家商品的相對價格,進而影響中國的出口.
如果用Export表示中國出口的實際值(取自然對數),
GDPWorld表示世界實際收人(取自然對數),ExAsia
表示亞洲主要國家貨幣對美元實際匯率變動指數,
則中國的出口函數如式(1),估算結果見表Ia
Export,=a+b " ExChina,+c "GDPWorld,+d-ExAsiat
+e, (1)
從表1和圖1可以看出,世界收人的估計參數為
正,且穩定在5.5左右,說明世界收入每增長1%,中
國的出口增長5.5%.人民幣對美元的實際匯率的估
計參數符號為正,亞洲國家對美元的實際匯率變動
指數枯計參數的符號為負,均是我們所期待的,且
亞洲國家匯率變動滯後1個季度一3個季度,中國匯
率變動當期和滯後1個季度一3個季度,系彈性數為
0.715~1.19101,說明人民幣匯率貶值(或者升值)
1%u,中國出口增長(或者減少)0.75%-1.1910195.此
後,匯率彈性系數明顯減少,滯後7個季度,彈性系
數在0- 1--下浮動,匯率變動的影響近於消失.據此,
筆者分別按0.8和1.19估計匯率變動的影響.
可參考:張靜(1981-),女.上海人,上海對經大學會共經濟與管理李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國際授資.
『陸』 中國對外貿易的優勢和劣勢
這方面的內容,跟整個國際的大環境密切相關,下面的資料可以做個參考:解讀我國對外貿易的優勢與劣勢<<北京統計>>2004年 第01期
作者: 李曉超, 閭海琪, 劉冰, 馬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