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進出口對經濟有哪些影響
出口作為拉動經濟的三大馬車之一,對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小覷的地位。
1、生產成本提高。由於美元的貶值、匯率的變動、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提高、土地價格上漲,導致我國中小企業生產成本、經營成本急劇上升。我國的中小出口企業,主要以價格為競爭手段,出口價格彈性低,降價空間小。 2、出口利潤降低。人民幣升值,意味著產品的出口價格相對提高,導致我國產品的國外市場價格競爭力下降,出口商品的市場份額下降,出口企業的利潤受損。另外,出口企業遭受的出口收入轉化為人民幣的匯兌損失,使出口企業所獲得的利潤進一步減少。由於我國出口型中小企業主要以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加工產品為主,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相對較少,主要依靠廉價的勞動力,發揮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通過價格優勢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出口利潤率非常低。人民幣升值,將直接削弱出口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嚴重影響以低價格取勝、科技含量較低的中小企業的出口,導致企業的利潤率下降,經濟效益滑坡,許多企業面臨被淘汰的處境。
3、經營風險增大。人民幣匯率升值和匯率變化的不確定因素的增加,對出口型中小企業帶來了較大的交易風險、會計風險和經濟風險。這直接影響了投資,使得經濟放緩。
4、競爭壓力加大。長期以來,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以勞動密集型產品、低附加值出口產品為主,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力度較低,人民幣升值導致企業成本大幅度提高,這些依靠低價競爭贏得國際市場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舉步維艱,部分中小企業面臨關門倒閉的困難。
B.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中國高鐵走出去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
有利於我國化解國內過剩產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
應對經濟全球化,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培育對外經濟競爭新優勢,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普惠共贏發展。
C. 中國高鐵首次整體出口,對我國的工業經濟有何影響
中國高鐵首次整體出口,對我國的工業經濟有非常大的影響,這表明我國的工業製造水平非常的成熟,我們能夠製造出高質量的材料,能夠滿足各行各業的需要。同時,更值得高興的是,通過我們的高鐵整體出口,能夠有力的推動我國的工業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使得我國的工業經濟水平變得更高更強,我相信在這種趨勢的引領下,我國的工業經濟將會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狀態。
以前的時候,我們的工業經濟發展可能更多的是依賴著進出口貨物的數量,但是現在我們能夠依靠著自己的技術,實現從數量到質量的轉變。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我們驕傲的事情,我們要牢牢的把握住我們擁有的技術,不斷的加強創新,這樣才能夠保持的更好。
D. 中國高鐵走出去新格局的形成有哪些重大意義
第一,「高鐵外交」開啟中國外交的3.0時代
中國和平崛起,需要務實外交、互利外交、實力外交。中國高鐵「走出去」戰略實際上開啟了中國外交發展的新時代。今天,「高鐵外交」作為國家新名片,它是技術集成、產業配套、重大裝備、國際融資、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協調等的綜合能力的表現,標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外交的3.0時代。
第二,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
高鐵涉及五大系統的技術,中國掌握了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車輛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於一體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中國高鐵的生產和出口已具備相當實力,高鐵的核心技術優勢非常明顯,技術輸出正是建立高鐵國際優勢的開始。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輸出起到引領作用,必將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騰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中國標准必將引領世界。
第三,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利於建立國家安❤全體系
國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是擁有制空權、制海權、制陸權和制天權。中國是一個陸權大國,鐵路修到那裡,國家的意志就通達到那裡,國家的安全體系就建構在那裡。以高鐵為支柱的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將為中國帶來一個陸權時代。當「海權」與「陸權」並存時,中國就可以在其全球戰略態勢上建立起一個對沖的局面。誰制定了未來世界范圍內高鐵的技術標准和管理體制,誰就掌握了保障國家安全的「陸地法」。中國高鐵「走出去」維系著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維系著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復甦不均衡,下行風險依然存在。中國的發展也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環境。嚴峻的國際環境迫使我們既要實施新一輪的對外開放,又要調整戰略,向西、向北、向南發展。謀劃中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包括三個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達新加坡的泛亞鐵路。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第五,中國高鐵「走出去」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百年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奮斗目標,也是今天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在中國歷史上,通過古絲綢之路曾經創造了令世界嘆為觀止的經濟繁榮和文件昌盛。歷史昭示著未來。作為傳統陸上貿易強國,中國與西部鄰國的貿易主要通過古絲綢之路來實現。然而過去三十多年,中國並不是通過陸地,而是依靠海洋加入到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中。中國通過參與國際分工,依靠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促進出口,中國經濟重心也向沿海地區轉移,為中國經濟帶來了35年的大發展。高速鐵路「走出去」,為中國在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廣闊的地緣空間,高鐵就是升級版的現代絲綢之路。高鐵將把中國的商品、產業、裝備、文化和思想傳播出去,中國高鐵將與中國航天、中國海洋深潛等戰略高技術一道,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E.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戰略意義是什麼
中國高鐵「走出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低端產品、產業、技術和勞務輸出,也不僅僅是傳統高端領域國際技術與產業的合作,而是中國在新時期,面向未來長遠發展的全球布局和國家戰略。
第一,「高鐵外交」開啟中國外交的3.0時代
中國和平崛起,需要務實外交、互利外交、實力外交。2013年10月12日在泰國,2013年11月25日在東歐,李總理親自推介中國高鐵技術輸出,為中國高鐵「走出去」吹響了號角,實際上也開啟了中國外交發展的新時代。今天,「高鐵外交」作為國家新名片,它是技術集成、產業配套、重大裝備、國際融資、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協調等的綜合能力的表現,標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外交的3.0時代。
第二,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
高鐵涉及五大系統的技術,中國掌握了集設計施工、裝備製造、車輛控制、系統集成、運營管理於一體的高速鐵路成套技術,形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按照「先進、成熟、經濟、適用、可靠」的技術方針,從發展的起步階段便瞄準世界最先進的高速鐵路技術。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輸出起到引領作用,必將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騰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中國標准必將引領世界。
第三,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利於建立國家安全體系
國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是擁有制空權、制海權、制陸權和制天權。美國以航母為支點,在全世界建立了龐大的基地群,這是服務於它全球戰略的「制海權」、「制空權」。今天的大國競相發展宇宙航天,是為了掌權「制天權」。當「海權」與「陸權」並存時,中國就可以在其全球戰略態勢上建立起一個對沖的局面。誰制定了未來世界范圍內高鐵的技術標准和管理體制,誰就掌握了保障國家安全的「陸地法」。中國高鐵「走出去」維系著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維系著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之後,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復甦不均衡,下行風險依然存在。上個月(11月)19日,世界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將世界經濟2013年和2014年增長預期從3,1%和4%下調至2.7%和3.6%,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經濟將繼續向好。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出巨大改革紅利,中國的發展也面臨更加嚴峻的國際環境。
我們曾經以向東發展的海洋戰略,希望加入全球經濟循環,承接產業轉移,促進重大裝備的出口。嚴峻的國際環境迫使我們既要堅持以上海自貿區為新起點,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又要調整戰略,向西、向北、向南發展。謀劃中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包括三個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達新加坡的泛亞鐵路。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第五,中國高鐵「走出去」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百年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奮斗目標,也是今天中國人民的偉大夢想。
在中國歷史上,通過古絲綢之路曾經創造了令世界嘆為觀止的經濟繁榮和文件昌盛。南宋時期,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總量75%,唐朝佔到58%,即使到了日漸衰微的1820年,中國經濟總量仍然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3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的佔比從1978年的4.6%到目前的11%。根據趨勢外推法則,可以預計到203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重新回到歷史上佔到全球經濟總量的33%。屆時,全球財富的三分之一在中國。
歷史昭示著未來。作為傳統陸上貿易強國,中國與西部鄰國的貿易主要通過古絲綢之路來實現。然而過去三十多年,中國並不是通過陸地,而是依靠海洋加入到世界經濟貿易體系中。中國通過參與國際分工,依靠廉價勞動力比較優勢促進出口,中國經濟重心也向沿海地區轉移,為中國經濟帶來了35年的大發展。
高速鐵路「走出去」,為中國在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廣闊的地緣空間,高鐵就是升級版的現代絲綢之路。高鐵將把中國的商品、產業、裝備、文化和思想傳播出去,中國高鐵將與中國航天、中國海洋深潛等戰略高技術一道,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F. 中國進出口對經濟影響!!
進出口貿易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一國的進出口貿易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國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直倍受經濟學家關注。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以及1937年英國經濟學家羅伯特遜「對外貿易一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的命題,都闡述了對外貿易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且作用是顯著的。
進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出口額和進口額,即貿易總額。
1、進出口貿易是節約生產勞動、提高經濟效益的可靠途徑。
通過對外貿易,出口國內生產條件有利、勞動耗費較少的商品;進口能夠填補國內供給空缺,勞動耗費較多的產品,促使資源重新分配,從而在增加民間投資和消費的同時,獲得二者所帶來的差額利潤,帶動整體經濟持續繁榮。
2、進出口貿易是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國內競爭的有效手段。盡管進口產品的大量增加必然會限制國內商品的市場發展,但同時也會加強其競爭,使得國內企業不斷改善經營、提高技術水平、增強創新意識,以產生更高的生產效率。同樣,出口也促進了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
3、進出口貿易是積聚活動資金、吸收先進技術的有效方式。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為尋求自身更快、更好地發展,就必須積聚充足的資金及具備高素質的人才以及先進的技術、有效的管理方法、變化的市場信息等,其所帶來的擴散效應能夠調整和優化我國產業結構、商品結構及消費結構,進而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對於實現上述目標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4、進出口貿易是平衡經濟發展、促進生產持續的重要保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問題經常出現。積極發展對外貿易,不僅能夠及時糾正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失衡,調整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 而且能夠解決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的矛盾,保證社會再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與進出口關系密切的關稅、消費稅、增值稅、海關代征增值稅等各種稅種的出現,促進了我國稅收的增加。
5、進出口貿易是增加就業機會、解決三農問題的推動力量。按照國際通行的計算方法,每出口1 億美元的產品,可提供1 萬人的就業機會,這相應減輕了我國就業壓力大的難題,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同時,通過實行大力發展出口創匯型農業、訂單農業,培育出口種植基地,扶持發展出口型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等對外貿易的措施,能夠積極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鑒於以上進出口貿易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作用,使得當今世界各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把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作為本國經濟發展重要戰略措施的根本原因。
來源:http://forex.cngold.com.cn/20150414d1713n41003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