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後的國際貿易與工業革命後的國際貿易相比有哪些主要變化原因何在
1、從形式上,工業革命時期的國際貿易以直接出口貨物為主,而二戰後直接在外國投資成主流;
2、從內容上,工業革命時期的國際貿易具有偶爾、單純、片面的勞務輸出或商品輸出,貿易涉及的商品大都是工業成品和初級原料。二戰後,國際貿易形式多樣、商品層次豐富,涵蓋三大產業;
3、從組織上,工業革命時期缺乏國際貿易組織,出口大都業余偶然,很少有專門從事貿易轉換的公司,分工不細。二戰後,成立了WTO等協調各國貿易,制定貿易原則,而且跨國公司基本壟斷國際貿易,分工很細;
4、從范圍上,工業革命時期國際貿易往往局限於殖民地和宗主國、資本主義國家之間,而且牽涉面窄(指民眾)。二戰後,全世界均受波及,沒有哪個國家置身於國際貿易之外;
5、從意識形態上,工業革命時期重商主義較為盛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圈佔殖民地;二戰後,雖然一度出現冷戰兩大陣營的貿易互不往來,但基本實現自由貿易。
呵呵,這估計是高中生提的問題,我已經大二啦,也不是學人文類的,難免疏忽,幫你分析一下吧,以後可要自己想喔,多角度一些。
原因:
1、生產力的進步,分工細化,導致生產效率的極大提高,在滿足本國之後有剩餘出口;
2、科技不斷進步,包括交通運輸、冷凍技術、重型貨輪等,為長途貿易提供必要條件;
3、兩次世界大戰打破了原有的殖民體系,成立了聯合國和WTO,為各國自由競爭創造了條件;
4、人類思想的不斷進步。
......
呵呵,我暫時只能想這么多啦,你也參考一下別人的意見吧。
Ⅱ 為什麼說工業革命後才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貿易
1、工業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業, 使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極大提高, 可供交換的產品空前內增加;
2、工業革命大容大促進了交通的發展和信息的傳遞
3、工業革命促使各國經濟結構發生 巨大變化,商品經濟沖破傳統的自然經濟,將世界捲入資本主義國際分工體系.
Ⅲ 資本主義推動國際貿易的動原因是什麼
(一)推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關鍵因素是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市場初步形成(19世紀中後期)
①由於工業革命由英國向歐、美擴展,強化了國際分工,加速了國際間的人口和資金流通.
②工業革命為國際交流提供了經濟前提,隨著機器大生產,資產階級利用廉價優質的商品打開別國門戶、換回工業原料,拓展市場,使得世界貿易的范圍和規模迅速擴大.
③工業革命為推動國際交流提供了技術條件.(蒸汽機的發明、汽船的航運、鐵路的暢通).
(二)推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的關鍵因素是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19世紀末20世紀初)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浪潮推動了世界范圍內工業生產的空前發展,更多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場得到進一步發展.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起來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為世界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物質條件.汽車、火車、輪船等越來越先進、快捷,交通日益便利;電報電話的出現使世界各地之間商業信息的交流與傳播更加便捷.
③隨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國際分工日益明顯,國際間的人口、資金的流動和貿易更加擴大.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原料產地、銷售市場和資本輸出場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紀初,世界被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經濟上都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一部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Ⅳ 為什麼說工業革命後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貿易
1、工業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業, 使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極大提高, 可供交換的產品空內前增加;
2、工業革命大大容促進了交通的發展和信息的傳遞
3、工業革命促使各國經濟結構發生 巨大變化,商品經濟沖破傳統的自然經濟,將世界捲入資本主義國際分工體系.
Ⅳ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倫敦是國際貿易經濟中心嗎
是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英國是最大的受益者,倫敦成為國際貿易經濟中心
Ⅵ 高中歷史 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英國實行的自由貿易原則為什麼有利於增強國際經濟交流的信用
自由貿易原則就是減少政府幹預,依靠企業自身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在國際市場競爭。它遵循的是優勝劣汰的原則,自然有利於樹立和增強經濟交流的信用。
Ⅶ 為什麼說工業革命後才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貿易
1、工業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業, 使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了極大提高, 可供交換的產品空版前增加;
2、工業革權命大大促進了交通的發展和信息的傳遞
3、工業革命促使各國經濟結構發生 巨大變化,商品經濟沖破傳統的自然經濟,將世界捲入資本主義國際分工體系.
Ⅷ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世界貿易的增長呈現出怎樣的地域特點
新航路開辟使歐洲與亞洲、非洲和美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初步形成了一個廣闊的版世界市場。工業權革命催化了國際分工,使一切國家的生產與消費成為世界性的。工業革命後,世界貿易的增長,主要發生在歐洲內部。英國長期處於「世界工廠」地位,隨著歐美其他國家相繼實現工業化,他們開始分享英國這一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另外,歐洲與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區之間貿易也有一定發展。
Ⅸ 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表現在 ①世界貿易的范圍和規模迅速擴
答案A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③和④是促進世界市場形成的原因。
Ⅹ 第一次工業革命後,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美國的生產力大大提高,商品越來越豐富,其次美國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加快了對西部的開拓和國土的擴張。
自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以來,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先後經歷了三個階段:保護貿易與自由貿易交替、多邊自由貿易和多軌並進自由貿易政策(簡稱多軌公平貿易政策)。其中保護主義始終貫穿於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之中,雖然自由貿易有時偶占上風,但這種所謂的自由貿易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是美國打著「互惠、公平、非歧視」的幌子,欲搶占別國市場。為了實現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最大化,美國總是將貿易保護政策奉為圭臬,這一政策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獨立戰爭後,在漢密爾頓精明的領導下,建立了一項財政政策,使新政府建立在穩固的財政基礎之上。憲法禁止向出口貨物征稅,這當然就轉而對進口貨物徵收關稅,作為國庫正當的和最易得到的收入來源。1789年7月4日新政府首次頒布的「關稅法令」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要增加國庫的收入,但是它也具有保護性質的特點。在八十一種列舉征稅的物品中,有三十種以上徵收特種關稅,其餘的徵收7.5%到15%的計價稅。對於許多沒有被列舉的進口物品則徵收5%的計價稅。雖然稅率很低,平均都沒有超過8.5%,但是已經起了保護的作用。可是,不久就發現1789年的關稅並沒有提供足夠的政府收入,因此便在1790,1792和1794年提高了稅率。
華盛頓總統就職後不到兩個月就通過了美國的第一個關稅法令,1816年以前的各種關稅,主要仍然是為了增加國庫的收入,只起了偶然性的保護作用。從1816年到1833年,保護關稅運動在穩步發展著。1832年到「南北戰爭」時的關稅,一般是趨於下降的,雖然保護的原則從來沒有被放棄過。美國實行高額保護關稅制度的時期,可以說是從「南北戰爭」時開始的。當然,在那個時期以前已經有過保護關稅,但是稅率並不太高,而且在戰爭剛要開始的前幾年,一直有降低的趨勢。1861年通過了莫里爾法令,這個法令從開始生效以後就實行了高額的關稅制度。「南北戰爭」開始以後,不僅保留了「莫里爾法令」,而且沒有一次國會的會議不把稅率提高的。
此後,美國的關稅稅率有升有降,隨需要而變動。早期的美國對外貿易政策是為保護國內產業服務的,因而是以保護主義為特點的。1934年是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發生改變的關鍵性一年。這一年,美國《互惠貿易協定法》建立,它標志著自由貿易主義在美國政治中占據了統治地位,也是美國走向多邊貿易體制的起點。該法案宣布通過互惠貿易協定減讓關稅,並提出了「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條款,規定美國政府與任一國家簽訂的關稅減讓協定,均自動地適用於其他與美國訂有互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而降低關稅壁壘和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日後成為了關稅總協定的基石。
從1776年到南北戰爭期間,美國主要實行的是保護貿易政策,促進了農產品的生產和農業技術的進步,為美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南北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美國的貿易政策由保護主義向自由主義演化,這促成了一次完全成熟的工業革命,促進了農業機器的發明和科技耕種方法的日益推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這段時間,對外貿易政策促進了美國進出口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