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全球化對國際貿易發展有何影響
金融全球化使國際貿易范圍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金融全球化對國際貿易版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貿權易一體化的發展對
金融國際化
提出了需求,金融國際化反過來又有力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的國際化使
國際結算
更加快捷、便利,從而推動著國際貿易地域范圍的擴展和
國際貿易活動
規模的擴大;國際信貸規模的擴大為國際貿易提供了有力地資金支持;國際
衍生金融產品
市場的迅速發展為國際貿易參與各方提供了大量防範風險的工具等等。
B. 什麼是生產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 兩者有什麼區別
生產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區別:
1、不同形式:
生產全球化只需要投資者在電腦上操作,大量資金可以在短時間內從一個全球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全球市場。
貿易全球化是指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各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貿易全球化的規模和程度通過國際交流而增強。
2。不同側重點:
生產全球化關注的是資本的走向。貿易全球化的前提是技術的全球擴散。
3、不同的影響:
生產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貿易全球化和投資便利化將惠及所有投資者、所有投資國家和地區、所有居民。
(2)國際貿易全球化的壞處擴展閱讀:
全球化發展趨勢:
全球化是二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的運動(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和各種形式的資本(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超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發生的推動下,新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到更高水平。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的全球化和生產社會化、經濟關系國際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經濟全球化應運而生,當科學技術和社會生產力已經發展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各國經濟也變得更加相互依賴和相互聯系的,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不斷削弱,以及國際經濟運行規則已經逐漸成形,不斷改善。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它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到18世紀。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現代工業,交通運輸迅速發展,世界市場擴張速度加快,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大大超過了歷代。
經濟全球化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這是因為:
第一: 新科技革命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 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現實基礎;
第三: 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
第四: 國際間相互投資的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參考資料:網路-貿易全球化
參考資料:網路-全球化生產
C. 國際貿易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負面影響。正面影響:①
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②
經濟全球化使一些國家變得更具有競爭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國家能富裕起來。③
全球化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雖然在這期間存在著增長的風險,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民財富在日益增長,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於世界范圍的國際分工,經濟全球化使每個民族和民族國家都在經濟和技術的進步中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機會。⑤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家間特別是大國間的協調與合作。⑥
經濟全球化使南北關系長期以來的緊張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南北經濟交往的規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強。⑦
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⑧
推動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負面影響:①
由於民族國家內部和民族國家之間的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全球化使窮國愈窮,富國愈富,特別是擴大了南北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②
經濟全球化會造成全球生態系統的過度開發與破壞,威脅著人類的生存。③
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他們往往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國際規則的便利,沖擊著發展中國家的主權,便利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例證。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於南方國家間經濟實力有限,經濟結構趨同而缺少互補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使南南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面臨挑戰。
D. 經濟全球化對國際貿易法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貿易法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動力,無論是國際貿易法律規范還是國際貿易法學理論,國際貿易法都增添了新的內容。
E. 如何看待世界貿易全球化與反全球化現象
反全球化的主體可概括為反全球化者,它包括反全球化人士和反全球化組織。回反全球化答人士。第一,一類相當突出的反全球化力量,是那種旨在維護以至弘揚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體系的宗教文化運動,它們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導的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念體系的侵蝕和支配。第二,以跨國公司和美國的經濟文化實力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識形態。第三,由於全球化威脅或剝奪其就業而反對全球化的發達國家部分勞工,他們構成那裡勞工界的反全球化運動及其社會基礎。第四,社會主義等「左派「力量、環境保護主義者和人權運動分子等成分構成的部分反全球化運動。從本質上講,「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因為它的成員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沒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如交通、信息傳遞等,這些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來的。因此說,離開了全球化,「反全球化」也就不復存在。
F. 經濟全球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1.促進國家間特別是大國間的協調與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一個統一的全球經濟系統正在逐步形成。各國之間、地區之間的經濟利益錯綜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同時各國對世界市場的爭奪也日趨激烈,爭端和摩擦接連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傳統經濟體制下的零和、輸贏規則已為經濟全球化環境下的非零和及雙輸、雙贏規則取代,要麼一損俱損。因此,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其經濟實力多麼強大,都不能我行我素。各國,尤其是各大國,在處理相互關系和國際關系時客觀要求相互溝通。協調與合作正在成為大國關系的主旋律。 近年來,中美關系的改善和發展,就與經濟全球化這一因素密不可分。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冷戰結束之後兩國關系麻煩不斷,一度曾面臨嚴重危機。但是,由於兩國經濟上的互補性很強,中國擁有廣大的市場和發展潛力,美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急需開拓國外市場,因而,中美間的經貿關系仍迅速發展。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對中國的直接出口為美國提供了30多萬個就業崗位,雙邊貿易至少為美國工業和服務業提供了上百萬個工作崗位。經濟上的互惠互利推動著兩國間的接觸、對話不斷發展,雙方擱置分歧,增進了解,加強協調,擴大合作。兩國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戰略夥伴關系。兩國元首頻繁互訪,並設立首腦熱線,及時就全球問題交換看法和意見。中美兩國還在資源、能源、環保、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進一步加強合作。 2.對南北關系產生雙重影響 南北關系的實質是發展中國家擺脫發達國家經濟和政治上的剝削與控制,謀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經濟全球化對南北關系產生了雙重的影響。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首先南北關系長期以來的緊張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過去南方對北方的單向依賴已變成雙方的相互依賴和相互競爭,南北經濟交往的規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強。彼此都認識到,只有保持南北雙方和諧發展,世界經濟才能得以健康地運行。雙方都在處理南北關系時表現出務實性和靈活性,放棄了一些過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其次,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南方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南方國家之間要求加強經濟和科技合作的呼聲很高。 從消極方面看:(1)沖擊了發展中國家的主權,便利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無國界經濟逐漸發展的過程,它要求國家減少干預,甚至出讓部分經濟決策權,由全球協調和仲裁機構去實行。從理論上看,主權讓渡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是對等的,而且都可以共享。但是,實際上,發達國家往往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國際規則的便利,單方面沖擊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在發生危機時又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增大了發展中國家承擔風險的概率。東亞金融危機就是由於發達國家的投機資本鑽了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和解除金融管制的空子而引發的,這本身就是出讓主權的結果。而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緊急援助貸款,又是以發展中國家出讓主權,放棄亞洲發展模式為條件的。有的東南亞國家把這一模式稱為「新殖民主義」。所以,南北關系的實質依然是控制與反控制、干涉與反干涉的斗爭。 (2)擴大了南北兩級分化和貧富差距。市場經濟就是實力經濟,其成果按實力分享。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國家,由於經濟實力不同而所得相差十分懸殊。因此,隨著社會財富的大量增加,財富的集中程度也越來越高。1997年9月在香港舉行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的資料顯示,1965年,世界上7個最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是7個最貧窮國家人均收入的19倍,而到1995年這一差距擴大到38倍。目前,主要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2萬美元,而發展中國家還有13億人的年均國民生產總值不到500美元,全球還有1億人每天在挨餓,15億人上不起學。 (3)使南南合作面臨挑戰。七八十年代,在77國集團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等南方國家組織的主導下,南南合作曾取得過巨大的成就,一度被視為南方國家擺脫北方的經濟控制,走上自主發展之路的根本途徑。但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於南方國家間經濟實力有限,經濟結構趨同而缺乏互補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南南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為經濟上存在互補性的南方國家和北方國家的合作提供了客觀條件,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強烈要求平等參與國際經濟新秩序、金融新秩序的新的「游戲規則」的制訂。這又要求首先加強南南合作。 3.推動區域內國家聯合 經濟全球化帶來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各個國家,特別是弱國、小國,都希望增強自身的競爭力,但是一個國家又往往力不從心,於是有著地理、文化等若干共同因素的國家就通過區域內國家的聯合,通過地區經濟一體化來加強爭奪市場份額的能力。近年來,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不斷增多,60年代只有9個,70年代發展到28個,80年代有32個,到1997年達107個,共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有的還參與了多個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 地區經濟一體化又進一步對國際關系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是促進地區范圍內的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地區化的經濟組織是以承認成員國主權平等為前提的,發達國家不能對發展中國家頤指氣使,為所欲為,而比較注意尊重發展中國家的權益。而且,各種經濟一體化組織都有程度不同的合作形式和規范,這就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供了制度保證,有利於促進南方國家的發展。 二是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地區經濟一體化組織為了給本地區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或者為了增強區域集團的實力地位,往往還注重加強其他方面的合作,從而維護了地區安全和穩定。美洲國家組織1998年10月就成功地調解了厄瓜多和秘魯長達50多年的邊界爭端,兩國議會都表示無條件地接受保證國提出的解決有爭議領土的方案,這是在地區一體化框架內和平解決爭端的成功範例。西非經濟共同體也成功地化解了長達9年的賴比瑞亞內戰。 三是有助於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地區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必然要求用制度來鞏固其成果,這就導致地區經濟一體化逐步向政治一體化發展。地區政治一體化則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促進了世界多極化的進程,例如:建立於1967年的歐洲共同體,從最初的6個成員國不斷擴大,並向縱深發展。1995年擴大為15國的歐洲聯盟,盟內生產總值達到7.5萬億美元,占該年全球生產總值23萬億美元的1/3,首次超過美國該年的國內生產總值6.26萬億美元。歐盟成為與獨霸世界的美國抗衡的一大力量。政治上,1991年12月,共同體各國首腦會議通過了《歐洲政治聯盟和經貿聯盟條約》(簡稱馬約),向建立全面超國家一體化的歐洲聯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1997年10月歐盟15國簽署的《阿姆斯特丹條約》,進一步促進了歐盟的政治一體化進程;1999年1月1日,歐盟中的11個成員國建立經濟貨幣聯盟,統一使用歐洲單一貨幣——歐元。這標志著一個新歐洲由理想初步變成了現實,它將大大增強歐盟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並進一步沖擊美國經濟和它的世界霸權,對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亞洲東盟、拉美南方共同市場、非洲的東南非共同市場等發展中國家集團也在成為影響經濟政治的重要力量,這些力量的發展有助於打破超級大國對世界的主宰,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7]。展望世界未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它對國際關系還將產生深刻的影響。為此,我們應在經濟全球化這一大背景下,把握當前國際關系的種種特點,趨利避害,抓住機遇,促進我國的振興與發展。
記得採納啊
G. 馬原: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及其後果
您好,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貿易全球化、投資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全球化。
1、貿易全球化的表現:貿易全球化主要體現在:第一,國際貿易增長率高於世界生產總值增長率;第二,國際貿易規模龐大,世界貿易依賴度高。
2、投資全球化:國際直接投資全球化表現在:國際直接投資增長率高於國際貿易增長率和世界生產總值的增長率。
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國的金融活動跨越國界日益與國際間的金融活動融合在一起,即資金的籌集、分配和運用,超越國家疆界,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金融全球化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賴關系,即國際資本流動的規模和狀況;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賴關系,即利率和匯率的國際聯動和影響。
4、跨國公司生產經營全球化的表現:表現在當今約90%的國家都有跨國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其足跡已幾乎遍及全球。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
首先,經濟全球化使全球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勢態更加顯著。由於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空前加強,導致了任何一國的內部經濟不平衡都會引發外部經濟不平衡,進而影響到與其具有密切經濟關系的國家,最終不同程度地「傳染」給所有國家。
其次,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的經濟主權、特別是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有的是經濟主權的「主動」讓步,包括世界貿易組織的歷次減讓關稅和貿易自由化談判,以及一些國家為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而被迫進行的「經濟調整」等。還有的則是跨國私人經濟力量對各國經濟主權的干擾。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是跨國公司和國際游資許多國家的經驗都表明,在匯率動盪時期,跨國公司常常是大規模貨幣投機的主要責任者。同時,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資本賬戶逐漸開放,資本管制的有效性不斷下降,為國際游資的沖擊打開了「方便之門」,使不少國家飽受外來資本沖擊之苦。
H.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來很復雜的源問題,對我國的外貿還是有比較多的影響,總體來講比較官腔的話就是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具體的給你推薦幾個中國比較權威的網站你可以看看,還有各個貼吧,論壇
http://ibe.cei.gov.cn/中經專網
和訊網
新華網
I. 全球化的國際貿易到底是對大多數的百姓有利還是對少數人的資本家和政治家有利
哦,按照這個嗯,一帶一路這個發展來看,是對大多數老百姓有也有利,對資本家,政治家也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