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貿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外貿?
你只需簡單理解:外貿就是跟外國人做生意。
出口外貿的整個過程是怎樣的?
談生意--交貨--拿錢---向有關部門報告交易情況
為什麼要報告交易情況?
因為國際上對外貿管理都比較嚴格,貨物出國前常常要檢驗,取得批文;拿到的錢款要申報等等。此外,國家鼓勵出口,報告交易情況就可以享受優惠政策。
報告交易狀況不是最後進行的,而是貫穿於整個外貿過程中。主要跟四個部門打交道:
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交貨前請他們驗貨,並出具品質證書。這個過程叫「商檢」。
海關:商檢以後,向海關申報出口,然後運出去。這個過程叫「報關」。
外匯管理局:收到錢以後向外匯管理局報告。這個過程叫「核銷」。
國稅局:出口以後申報,取得退返稅款等優惠。這個過程叫「退稅」。
外貿和國內做生意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多的差異,只是需要在外貿操作中跟幾個政府部門打個交道而已。
c談生意---備貨---請商檢局檢驗貨物---向海關申報出口----把貨物運輸出國交給客戶---從客戶那裡取得貨款----向外匯管理局申報---向國稅局申報----數數掙了多少錢,攢起來回村蓋房娶媳婦。
當然,和國內一樣,外貿生意場上也有各種騙子和陷阱,所以,光知道流程還不夠,有必要了解具體的做法,掌握清晰的操作思路,這樣就不會出太大的問題。
如何做外貿?
1、
從事外貿工作必須要了解國際市場,熟悉國際貿易得慣例和游戲規則,要下氣力苦練內功.
2、
外貿公司的招聘非常活躍,尤其是紡織、服裝類的公司,對業務員需求旺盛。據了解,外貿業務員的收入主要來自交易提成,好的業務員收入相當高,年薪起碼在10萬元以上。
首先要了解產品性能,這樣才能在外貿洽談中,准確回答客戶提出的問題。如美國艾瑞家紡公司的要求就是「非常熟悉家居紡織用品,包括窗簾、床上用品等」;某公司對高級針織品業務員的要求是必須和針織品打交道5年以上;某國際知名時裝公司則要應聘者了解服裝生產的全部工藝流程。
熟悉外貿流程,能夠獨立操作訂單。某國際知名時裝公司就清楚地寫明:「負責國外定單的全過程跟蹤,包括接單、核價、進度跟蹤、出貨、接匯等」。其它公司也毫無例外地表示要有跟單能力。
㈡ 外貿 是什麼意思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 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這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就開始產生和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更加迅速。其性質和作用由不同的社會制度所決定。
一般流程
1.外貿洽談前期,製作形式發票用於報價、交易參考或客戶申請進口許可等。
2.交易確認以後,製作外貿合同。
3.准備交貨的時候,製作商業發票、裝箱單、核銷單、報關單,申請商檢通關單等報關出口。
4.報關後海關退返核銷單、報關單的收匯聯與核銷聯等。
5.交貨付運後,得到提單(有時是直接做電放提單)。
6.如果付款方式是信用證等方式付款, 需要製作、申辦、整理客戶所需的全套單據,如發票、裝箱單、商檢證、產地證、受益人證明等等以收取貨款。
7.憑收匯銀行水單、核銷單、報關單核銷聯等辦理核銷與退稅。
㈢ 外貿中TT和LC分別指的是什麼意思
T/T是電匯,T/T分預付,即期和遠期。現在用的最多的是30%預付和70%即期。
L/C是信用證:
(1)以信用證項下的匯票是否附有貨運單據劃分為:跟單信用證,光票信用證。
(2)以開證行所負的責任為標准可以分為:不可撤銷信用證 ,可撤銷信用證。
(3)以有無另一銀行加以保證兌付,可以分為:保兌信用證,不保兌信用證
(4)根據付款時間不同,可以分為:即期信用證,遠期信用證,假遠期信用證。
(5)根據受益人對信用證的權利可否轉讓,可分為:可轉讓信用證,不可轉讓信用證
(6)循環信用證,分為:自動式循環,非自動循環。
(7)對開信用證。
(8)對背信用證。又稱轉開信用證。
(9)預支信用證。
(10)備用信用證。
這兩種都是國際付款方式,現在比較常用的國際付款方式有三種,即信用證付款方式、TT付款方式和托收付款方式。
㈣ 國際貿易S/C是什麼意思
S/C代表兩個意思:Sales Contract銷售合同或Sales Confirmation銷售確認書,不管是銷售合同還是銷售確認書,都是國際貿易合同的形式,都有法律效應。
拓展資料:
什麼是國際貿易?
「貿易」一詞的來源是《商君書·開塞》「二者名貿實易,不可不察」,意思是二者表面相仿,實際卻以差易換好,不可不覺察。從商鞅的話中顯然可以看出,他並不喜歡商賈,可這樣一句批評商人的話,後來被縮寫成「貿易」,且失去了原來的貶義,變為了中性詞。那原先為什麼會是貶義詞呢?
更早的孔夫子在《論語·先進》中說「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可見隨著時代越推越早,中國越不喜歡商人。而「商人」的起源明顯來自殷商,或許因為春秋戰國屬於周朝,自然不會喜歡上一個被推翻的朝代人們的所作所為,就像猶太人做生意,也不得其他歐洲主流民族的好感,雖然《聖經》即猶太人所書。
猶太人從小就要學猶太習俗、語言和做生意。在《聖經·創世紀》雅各布的兒子約瑟在埃及連續7個豐年囤積糧食,之後連續7個歉收年份出售所囤糧草,導致埃及成為奴隸制國家,故事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那時中國處於商朝中前期。從中可以發現商人同奴隸制度的建立有密切的聯系。主人自然是債務人,好比當今發國債、欠外債最多的美國,而奴隸是債主,好似日本、中國。
國際貿易是指世界各個國家(或地區)在商品和勞務等方面進行的交換活動。它是各國(或地區)在國際分工的基礎上相互聯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關系,是由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的。
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國際貿易就是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
區別「對外貿易」概念的定義
一種觀點:有的專家認為從某種角度,對外貿易或國際貿易都是指世界各國之間商品、服務和要求交換的活動,國際貿易是各國之間分工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相互共存。從國家角度可稱為對外貿易;從國際角度可稱為國際貿易。
另一種觀點:對外貿易是指一國(或地區)同其他國家(或地區)所進行的商品、技術和服務的交換活動。因此,提到對外貿易時要指明特定的國家。如中國的對外貿易等;某些島國如英國、日本等也稱對外貿易為海外貿易
參考資料:網路:國際貿易
㈤ 國際貿易lc 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 具體通俗一點的解釋一下謝謝!
LC是一種國際貿易中所到的付款方式,是LETTER OF CREDIT的簡稱,就是我們經常談到的信用證.
㈥ 外貿是什麼意思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又稱對外貿易地區分布或國別結構,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個國家或區域集團在一國對外貿易中所佔有的地位,通常以它們在該國進出口總額或進口總額、出口總額中的比重來表示。
對外貿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國出口商品的去向和進口商品的來源,從而反映一國與其他國家或區域集團之間經濟貿易聯系的程度。
(6)國際貿易指的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作用
對外貿易不僅把商品生產發展很高的國家互相聯系起來,而且通過對外貿易使生產發展水平低的國家和地區也加入到交換領域中來,使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深入到他們的經濟生活中,使這些國家和民族的勞動產品日益具有商品和交換價值的性質,價值規律逐漸支配了他們的生產。
隨著各國的商品流通發展成為普遍的、全世界的商品流通,作為世界貨幣的黃金和白銀的職能增長了。黃金和白銀除去具有貨幣一般購買手段之外,還被用來作為國際支付、國際結算與國際信用的手段。隨著黃金、白銀變成世界貨幣,產生了形成商品世界價格的可能性。
世界價格的形成,表示價值規律的作用擴大到世界市場,為各國商品的生產和交換條件進行比較建立了基礎,促進了世界生產和貿易的發展。通過對外貿易,參與國際分工,節約社會勞動,不但使各國的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而且還可以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加速社會擴大再生產的實現。
㈦ 外貿中所指的水單是什麼意思可以詳細介紹一下么
就是銀行收付外匯的一個回執憑單,上面記載的內容包括收款人及付款人的信息、收付款金額、時間、幣制、交易參考號等信息,主要用於外匯核銷和對賬目的。
㈧ 「做外貿」指的是什麼意思
外貿顧名思義就是對外貿易,實際就是把國內的東西銷售給老外。
做外貿大部分有兩類:
一種是單證員,做輔助性工作
一種是業務員,做業務方面工作,主要是跟老外發郵件打電話保持聯系,英語水平要好。
㈨ 請高人指點一下國際貿易中的SPA指的是什麼意思
國際貿易術復語:
sale and purchase agreement (SPA)
銷售與購買制協議
買賣協議(SPA)是在任何交易中重要的商業和定價談判的最終結果。買家和賣家也絞盡腦汁的希望通過談判和執行的SPA尋求和獲取潛在收益。
(9)國際貿易指的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國際貿易領域就業方向:
國際貿易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政府部門的管理工作、貿易機構的業務工作等,具體來講,可以從事報關、報檢,物流(貨貸)等工作。從歷年的就業情況看,也有一些學校的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到管理咨詢、投資銀行一類機構就業的。
1、從事專業外貿公司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2、從事各類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科研機構等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3、從事各類外資企業的進出口業務工作;
4、從事各類專業的報關、承運貨物等國際物流工作;
5、在各類涉外型的企業、機構從事初級財務工作及業務管理工作;
6、從事國際市場調研、策劃及國際貿易糾紛調解的輔助性工作。
㈩ 國際貿易術語FOB是什麼意思
FOB(Free
On
Board的首字母縮寫),也稱「離岸價」,是國際貿易中常用的貿易術語之一。
按離岸價進行的交易,買方負責派船接運貨物,賣方應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隻,並及時通知買方。貨物在裝運港被裝上指定船時,風險即由賣方轉移至買方。
《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對FOB的解釋分為六種,其中只有:指定裝運港船上交貨」(FOB
Vessel,"named
port
of
shipment」)與《2000年通則》對FOB術語的解釋相近。所以,《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對FOB的解釋與運用,同國際上的一般解釋與運用有明顯的差異,這主要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1.美國慣例把FOB籠統地解釋為在某處某種運輸工具上交貨,其適用范圍很廣,因此,在同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商人按FOB訂立合同時,除必須標明裝運港名稱外,還必須在FOB後加上「船舶」(Vessel)字樣。如果只訂為「FOB
SanFrancisco」而漏寫「Vessel」字樣,則賣方只負責把貨物運到舊金山城內的任何處所,不負責把貨物運到舊金山港口並交到船上。
2.在風險劃分上,不是以裝運港船舷為界,而是以船艙為界,即賣方負擔貨物裝到船艙為止所發生的一切丟失與損壞。
3.在費用負擔上,規定買方要支付賣方協助其進口單證的單證費用以及進口稅和產生的其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