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貿易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怎麼算出來的
一、"各項生產要素費用→生產成本"環節
一般製造業企業的生產成本的成本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以下就三個成本項目分別進行分析:
一"直接材料"項目,即"原材料→生產成本"環節
1、第一種形式:有的企業在沒有實際發生購貨業務的情況下,虛購原材料,增加原材料,然後作為生產領用轉入"生產成本",導致虛增"生產成本→直接材料"金額,從而達到虛增產成品成本,虛增主營業務成本,以達到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主要審計方法:
1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和對應的增值稅稅率,倒算出相應的金額,再根據企業的具體核算情況,估算出企業未取得可用於抵扣增值稅銷項稅額票據的原材料購入金額。
2取得企業原材料"收發存"的台賬記錄、入庫單、驗收合格單、生產車間領料單、原材料盤點表等原材料購入和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它們的記錄是否一致,再審核賬簿記錄是否與以上原始憑證相一致。如果不一致,應查明原因。
3檢查購入原材料時相對應的負債,對於長期未付的應付款項,應查明為何未付的原因,可以檢查購貨合同等原始證據,必要時與負債方聯系,以確認該項負債是否真實存在。
2、第二種形式:生產領用原材料時,虛增原材料領用數量,導致虛增"生產成本"金額。
主要審計方法:
1獲取企業原材料"收發存"的台賬記錄、生產車間領料單、原材料盤點表、生產記錄等原材料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它們的記錄是否一致,再審核賬簿記錄是否與以上原始憑證相一致。
2根據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進行分析,如果該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與同行業的差別很大,即需分析其原因。
二"直接人工"項目,即"工資、福利費→生產成本"環節
有的企業發放生產工人工資不按規定通過"應付工資"會計科目,而是直接作以下分錄:借:生產成本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這樣"應付工資"科目貸方發生額就變小,造成一種計提較少工資的假象。有的企業虛增生產工人人數,以達到多提工資,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主要審計方法:
1、在審計中應將"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等會計科目中列支的"工資"與"應付工資"中的計提數進行核對,檢查是否有不通過"應付工資"科目直接發放工資。
2、對於虛增生產工人人數,主要檢查簽訂勞動合同人數、考勤表及工資發放單,三者人數是否一致。
三"製造費用"項目,即"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環節
因為"製造費用"的核算內容比較繁雜,有的企業虛增其發生額,如多計提折舊、多計提或攤銷修理費用等等,以便虛增產成品成本。
主要審計方法:對"製造費用"的項目進行逐個審計確認,一方面審計確認費用發生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對企業所得稅扣除辦法中限制扣除和不允許扣除項目的發生額進行確認。
二、"生產成本→庫存商品"環節
有的企業故意少轉完工產品數量,一方面可以使產成品單位成本增加,可以多結轉產品銷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庫存商品賬面數量,使未開發票銷售而不入賬的這一部分產成品成本順利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主要的審計方法:
1、採用分析性測試方法:橫向與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產品單位成本相比;縱向與該企業以前年度成本相比;對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進行分析。
2、對於長期掛賬的已收款項,應查明對方付款的原因,是否為未入賬的已銷貨物的貨款?t可以檢查銷貨合同等原始證據,必要時可以進行與對方聯系,以確認該款項的性質。
三、"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環節
故意多轉產成品銷售數量或提高單位成本,以達到多轉主營業務成本的目的。主要審計方法是採用分析性測試方法分析,橫向與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銷售成本率相比;縱向與該企業以前年度銷售成本率相比。以銷售成本率明顯偏高的作為重點審計對象,審計確認銷售數量和單位成本。
總之,對"主營業務成本"的審計應根據成本的結轉流程,採用較多的分析性測試的審計程序以發現異常部分,對異常部分實行有的放矢的審計,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
⑵ 貿易公司都用哪些會計科目
建賬時所有復的會計科目你制都會用上。我只能把你不用的或不常用的給你挑出來。
1101
交易性金融資產
企業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基金投資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1402
在途物資
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或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
2801
預計負債
企業確認的對外提供擔保、未決訴訟、產品質量保證、重組義務、虧損性合同等預計負債。
6101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業務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⑶ 貿易公司帳務收入和成本,是用什麼會計科目的
貿易公司帳務收入和成本,主要用到的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科目,還可能用到其他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成本科目。
⑷ 成本類科目有哪些
成本類科目有:
1、生產成本。指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
2、製造費用。指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中。
3、勞務成本。指企業提供勞務作業而發生的成本,可以是公司內也可以是公司外。
4、研發支出。指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所使用資產的折舊、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費用等。
5、工程施工。指建築安裝企業歸集核算工程成本的會計核算專用科目。
(4)貿易公司成本有哪些科目擴展閱讀:
勞務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對外提供勞務發生的成本。
企業(證券)在為上市公司進行承銷業務發生的各項相關支出,可將本科目改為」5201 待轉承銷費用」科目,並按照客戶進行明細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提供勞務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三、企業發生的各項勞務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
建造承包商對外單位,專項工程等提供機械作業(包括運輸設備)的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機械作業」科目。
結轉勞務的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尚未完成或尚未結轉的勞務成本。
⑸ 貿易公司有哪些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分為五大類
1、資產類(譬如: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固定資產等)
2、負債率(譬如:應付賬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短期借款等)
3、權益類(譬如:實收資本、資本公積、本年利潤、利潤分配等)
4、成本類(譬如: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
5、損益類(譬如: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
貿易公司都是買進賣出的,於工廠相比只少了生產環節,所以只是不會用到成本類的科目而已,其它和一般企業一致
⑹ 貿易型企業的成本怎麼核算,都要涉及哪些科目
如果是抄國內貿易,主要涉及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庫存商品、應收賬款、固定資產、累計折舊、應付職工薪酬、應付賬款、應交稅費、實收資本、盈餘公積、本年利潤、利潤分配、主營業務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以及其他損益類科目。
成本核算基本程序:
商品采購——計入「庫存商品」科目,同時做進項稅——商品售出——轉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售出多少結轉多少——期末轉入本年利潤借方
⑺ 貿易公司都用哪些會計科目
建賬時所有的會計科目你都會用上。我只能把你不用的或不常用的給你挑出來。版
1101 交易性金融資產權 企業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基金投資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
1402 在途物資 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或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
2801 預計負債 企業確認的對外提供擔保、未決訴訟、產品質量保證、重組義務、虧損性合同等預計負債。
6101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業務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⑻ 成本類科目有哪些
成本類科目有:
1、生來產自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
2、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3、勞務成本。
勞務成本是指企業提供勞務作業而發生的成本,相對於公司勞務收入而言,可以是公司內也可以是公司外。如提供修理、搬運服務等,相應的人工工資、福利、勞保、相關費用等就是勞務成本。
4、研發支出。
研發支出是指在研究與開發過程中所使用資產的折舊、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參與開發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開發過程中發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費用等。
5、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是建築安裝企業歸集核算工程成本的會計核算專用科目,是根據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的要求,對建設工程進行新建、擴建、改建的活動。工程施工下設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其他直接費等四個明細。
⑼ 成本類的會計科目有哪些
1、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亦稱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活動的成本,即,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生產成本是生產過程中各種資源利用情況的貨幣表示,是衡量企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2、製造費用
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成本。企業應當根據製造費用的性質,合理地選擇製造費用分配方法。
製造費用包括產品生產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資以外的其餘一切生產成本,主要包括企業各個生產單位(車間、分廠)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一切費用,以及各個生產單位所發生的固定資產使用費和維修費,具體有以下項目:各個生產單位管理人員的工資、職工福利費,房屋建築費、勞動保護費、季節性生產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等等。
製造費用一般是間接計入成本,當製造費用發生時一般無法直接判定它所歸屬的成本計算對象,因而不能直接計入所生產的產品成本中去,而須按費用發生的地點先行歸集,月終時再採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計算對象間進行分配,計入各成本計算對象的成本中。
(9)貿易公司成本有哪些科目擴展閱讀:
為了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好地滿足各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必須對會計科目按照其核算信息的詳略程度進行級次劃分。一般情況下,可以將會計科目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科目分類。
總分類科目又稱一級科目或總賬科目,是對會計要素具體內容所做的總括分類,它提供總括性的核算指標,如「固定資產」、「原材料」、「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
明細分類科目又稱二級科目或明細科目,是對總分類科目所含內容所作的更為詳細的分類,它能提供更為詳細、具體的核算指標,如「應收賬款」總分類科目下按照具體單位名稱分設的明細科目,具體反映應向該單位收取的貨款金額。
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在二級科目下分設三級科目、四級科目等進行會計核算,每往下設置一級都是對上一級科目的進一步分類。
在我國,總分類科目一般由財政部統一制定,各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自行增設、刪減或合並某些會計科目,以保證會計科目的要求。
⑽ 貿易公司的主營業務成本是什麼
對於一般製造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最主要部分,「主營業務成本」核算內容十分繁雜,又由於各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不盡相同,不同的企業根據自己的生產經營特點設計不同的成本核算流程,因此,對它的審計確認相對其他項目更加復雜。筆者在審計中,經常發現一些企業人為擴大「主營業務成本」的金額,利用虛增「主營業務成本」以達到偷逃稅款的目的。那麼,採用何種有效的審計方法才能對「主營業務成本」進行審計確認呢?t一般小型製造企業的成本結轉流程為「各項要素費用→生產成本→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我認為,在了解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和成本結轉流程的基礎上,根據成本的結轉流程,對各環節發生的各項成本費用進行確認,再審計確認各環節之間的結轉的正確性,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對「主營業務成本」中稅前扣除金額進行審計確認。
以下根據製造業企業產品成本結轉流程,對一些企業利用主營業務成本進行偷稅的常用形式及相應的審計方法進行分析,以供大家參考。
一、「各項生產要素費用→生產成本」環節
一般製造業企業的生產成本的成本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以下就三個成本項目分別進行分析:
??一??「直接材料」項目,即「原材料→生產成本」環節
1、第一種形式:有的企業在沒有實際發生購貨業務的情況下,虛購原材料,增加原材料,然後作為生產領用轉入「生產成本」,導致虛增「生產成本→直接材料」金額,從而達到虛增產成品成本,虛增主營業務成本,以達到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主要審計方法:
??1??根據「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和對應的增值稅稅率,倒算出相應的金額,再根據企業的具體核算情況,估算出企業未取得可用於抵扣增值稅銷項稅額票據的原材料購入金額。
??2??取得企業原材料「收發存」的台賬記錄、入庫單、驗收合格單、生產車間領料單、原材料盤點表等原材料購入和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它們的記錄是否一致,再審核賬簿記錄是否與以上原始憑證相一致。如果不一致,應查明原因。
?? 3??檢查購入原材料時相對應的負債,對於長期未付的應付款項,應查明為何未付的原因,可以檢查購貨合同等原始證據,必要時與負債方聯系,以確認該項負債是否真實存在。
2、第二種形式:生產領用原材料時,虛增原材料領用數量,導致虛增「生產成本」金額。
主要審計方法:
?? 1??獲取企業原材料「收發存」的台賬記錄、生產車間領料單、原材料盤點表、生產記錄等原材料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它們的記錄是否一致,再審核賬簿記錄是否與以上原始憑證相一致。
?? 2??根據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進行分析,如果該企業的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與同行業的差別很大,即需分析其原因。
?? 二??「直接人工」項目,即「工資、福利費→生產成本」環節
有的企業發放生產工人工資不按規定通過「應付工資」會計科目,而是直接作以下分錄:借:生產成本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這樣「應付工資」科目貸方發生額就變小,造成一種計提較少工資的假象。有的企業虛增生產工人人數,以達到多提工資,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的目的。
主要審計方法:
1、在審計中應將「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等會計科目中列支的「工資」與「應付工資」中的計提數進行核對,檢查是否有不通過「應付工資」科目直接發放工資。
2、對於虛增生產工人人數,主要檢查簽訂勞動合同人數、考勤表及工資發放單,三者人數是否一致。
?? 三??「製造費用」項目,即「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環節
因為「製造費用」的核算內容比較繁雜,有的企業虛增其發生額,如多計提折舊、多計提或攤銷修理費用等等,以便虛增產成品成本。
主要審計方法:對「製造費用」的項目進行逐個審計確認,一方面審計確認費用發生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對企業所得稅扣除辦法中限制扣除和不允許扣除項目的發生額進行確認。
二、「生產成本→庫存商品」環節
有的企業故意少轉完工產品數量,一方面可以使產成品單位成本增加,可以多結轉產品銷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庫存商品賬面數量,使未開發票銷售而不入賬的這一部分產成品成本順利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主要的審計方法:
1、採用分析性測試方法:橫向與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產品單位成本相比;縱向與該企業以前年度成本相比;對原材料、產成品的投入產出比進行分析。
2、對於長期掛賬的已收款項,應查明對方付款的原因,是否為未入賬的已銷貨物的貨款?t可以檢查銷貨合同等原始證據,必要時可以進行與對方聯系,以確認該款項的性質。
三、「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環節
故意多轉產成品銷售數量或提高單位成本,以達到多轉主營業務成本的目的。主要審計方法是採用分析性測試方法分析,橫向與同行業類似工藝企業的銷售成本率相比;縱向與該企業以前年度銷售成本率相比。以銷售成本率明顯偏高的作為重點審計對象,審計確認銷售數量和單位成本。
總之,對「主營業務成本」的審計應根據成本的結轉流程,採用較多的分析性測試的審計程序以發現異常部分,對異常部分實行有的放矢的審計,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