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現在中國的國際環境
資源和環境是不可分的,資源的實質就是環境,要保證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護環境。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資源高消耗、環境重污染、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實際上我國高速經濟增長是以巨大的生態環境污染為代價的。近20年來,我國在總體上承襲了「先污染後治理」的模式,事實證明,此種模式只能帶來更嚴重的污染。我國目前環境污染現狀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1、水體污染現狀
(1)、地表水體嚴重污染
根據國家環保局2011年的統計調查的139座主要水庫中,水污染極為嚴重的劣V類水質水庫有8座。四大海區沿岸近海海域水質惡化日趨明顯。重點河口、海灣、港口、大中城市附近海域污染較為嚴重。
(2)、地下水體嚴重污染
據環境保護部門對我國118個城市地下水監測資料的評價,污染較重的城市有76個,佔64%,污染較輕的城市39個,佔33%,基本未受污染的城市只有3個,不足3%。
(3) 、降水酸化正成為新的污染源
調查表明,以煤煙型為主的大氣污染導致酸雨的覆蓋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0%,呈明顯的區域性特徵。水污染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約因素,嚴重威脅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2、大氣污染現狀。國家環保總局對全國大城市的空氣狀況進行監測,發現污染最嚴重、最密集的大城市有3個;污染程度較重的城市相當於世界發達國家20世紀50一60年代嚴重污染時期的水平,1998年大氣污染的狀況有所改善,但仍不容樂觀。污染類型可分為煤煙型、汽車尾氣型、煤煙+汽車尾氣型和復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