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貿易對中國發展的影響有
優點: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虛榮產品,促進國內市場跟風,消滅國家文化,外貿的進出口為國家製造各種稅務GDP,解除封建思想,提高國內產業危機意識
缺點:成為外國垃圾回收站,資本主義再萌芽
❷ 如果沒有外貿,中國的對外貿易將會怎樣
如果沒有外貿和改革開放,勢必就會影響到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而整個國家的發展也將陷入停滯狀態。西漢時就有張騫開辟絲綢之路,隋唐則達到極致,由此所帶來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如果沒有外貿,我們豈不成了一門不出二門不邁,根本不知道外面的現實和他國的發展的閉門造車之輩?
❸ 外貿入門 如果你要從中國出口到另一個國家,你會選擇哪一種產品你應該有什麼樣的知識
首先你要看國家是什麼樣的,需要什麼東西,首先你要有點外語就行,能夠找到客戶,要有能收外匯的賬號,貝寶啊什麼的,還有知道一些物流的,怎麼核算運費。
❹ 中國在國際貿易中有著怎樣的地位與作用
我國的國際地位自然得從綜合國力看。綜合國力的版本很多,有早期的經典版,後期版和中國版,其版本很多,誰也說不服誰,沒有一個標准版的。早期版看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國防、文化、科技、外交的能力。後期的則注重國家軟實力經濟和文化。中國版是怎麼看不得而知,但我只知道在國際上得不到認可。
我國的綜合國力以早期某外國專家的看法最具代表性。以一九九零年為例:
一、經濟力。
我國經濟力排世界第八位,和當時的GDP總量是一致的。
二、政治力。
我國是五常之一,美蘇中世界大三角中的一個極,雖然弱於其它兩極,但的確起到一個極的作用。政治力排美蘇之後,世界第三。
三、國防國。
一九四九年建國之初就排第八位,一九九零年世界第三,居美蘇之後。
四、科技力。
龐大的科研力量,效率較低下,世界第九。
五、文化力。
東方文化的代表,現代文化產業不發達,世界第六位。
六、外交力。
除「鼻屎」小國和台建交外,有一定影響的國家都和中國建交,第三位。
總的來說,我國綜合國力全於美國、蘇聯、法國、英國、日本之後,居世界第六位。其它的一些排法如以軟實力為主的一種排法中國居第十二位,中國某專家的排法我國居第十六為,認可度不高。
經過蘇東巨變和亞洲金融危機後,俄羅斯國力爭劇衰落,日本停滯不前,美國一占凱歌,中國迅猛發展,中美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兩個輪子。綜合國力的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沒有質的變化,發達國家依然穩定,發展中國家依然在繞大圈,發展雖快,仍要被發達國家甩開,非洲依然動盪。
以二零零一年為例,再談綜合國力:
一、經濟力。
從九零年來,我國GDP總量一舉超過了加拿大和義大利,居世界第六位,經濟為當居第六位。這一年,世界GDP排位前十拉為美國99007億美元,日本45742億美元,德國19480億美元,英國14514億美元,法國12422億美元,中國11310億美元,義大利11235億美元,加拿大6619億美元,西班牙5869億美元,墨西哥5505億美元。其它的重要經濟體依秩為巴西、印度、韓國、荷蘭、奧大利亞、瑞士、阿根廷、俄羅斯、比利時、瑞典。值得一提的是蘇聯,一九八九年人均GDP增達到峰值8000多美元,總量仍居美、日之後為世界第三,十零零一年人均GDP下降到1750美元,總量居世界第十八位。
二、政治力。
俄羅斯政治力和前蘇聯無法相擔並論,但仍有很大的影響力,並積極參與世界各類事件的協調,並利用印度軍購上的依賴擴大對印度的影響,為上海合作組織極為重要的一員,六方會談中有極大的作用,在中東和平進程中影響頗大。中國近年擴大了對東盟等周邊國家的影響,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加,政治影響上升很快,但仍居俄羅斯之後,居世界第三。主要政治大國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日本、德國、義大利、印度、加拿大。
三、國防力。
美國一超,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俄羅斯從前蘇聯時期衰落下來,作戰飛機從前蘇聯時期4000多架減縮到1000多架,坦克裝甲車從原蘇聯時期40000多輛減少到15000輛,主要作戰艦艇從700多艘減少到300多艘,潛艇從100多艘減少到60多艘。這些裝備數量都還將進一步縮減,並以提高質量為主,不管有多高的質量,必竟不能再現輝煌了。中國陸軍正在進行「緩慢的現代化」(美國的《中國年度軍力報告》用語),電子化、導彈化水平有一定提高,海空軍近年發展迅速,國防實力已超過俄羅斯而居世界第二位。大國國防力依次為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印度、義大利,這和前不久印度某學者提出的國家安全指數排名是一致的。
四、科技力。
近年我國科技力有很大提升,但並沒有取得質的變化,沒有產生突破性進展。世界科技發展並未因中國的發展而放慢腳步。就科技整體實力而言,中國並居第七。依秩為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印度、加拿大。
九十年代以來,科技進展最快的國家當數韓國和愛爾蘭,俄羅斯下降三位,中國上升兩位。
五、文化力。
中國在文化領域仍沒有突破,俄羅斯依然下降。美國第一,法國第二,中國仍居第六。外交力。
和九零年沒有多大變化,美國、俄羅斯、中國居前三位。
二零零一年,綜合國力的發展上,俄羅斯下降最大,英法交換位置,近年英國發展穩健。所以,二零零一年世界影響最大的國家依秩為:
一是美國。
二是日本。
三是英國。
四是法國。
五是中國。
六是俄羅斯。
七是德國。
八是印度。
九是義大利。
❺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影響
人民可以廉價使用高檔的衣食住行(nike, 漢堡,香格里拉,賓士)
❻ 國際貿易中,比如中國出口商品給美國,那收回來的錢是人民幣還是美元如果美國進口商品到中國,那付給美
基本上都是純美元交易,對於一些大的訂單,官方會協調美方接受一定量人民幣,因為中美都是逆差貿易(中國賺的美元多),所以就算都用美元結算,美國還是存不下人民幣外匯,就是美國每年都要給我們錢。
人民幣幾乎沒有任何國際購買能力,只有對中國貿易能用上人民幣,所以美國要人民幣也沒什麼用。人民幣除了可以在少數幾個跟中國貿易外來比較密切的國家使用,其他多數國家都不接受人民幣,比如中俄價值7000億美元的石油訂單,本來說好是一半美元,一半人民幣,結果俄羅斯變卦非要全要美元,結果最後葉利欽出面給談談到20%人民幣。
拿到美元可以在世界上買任何東西,比如中國對澳洲、加拿大貿易,全部美元,這些美元都是中國對美貿易賺來的。
❼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和意義
作用是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意義是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
1、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延續社會再生產。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
2、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於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和國際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專業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
電子商務將國際貿易帶進了一個信息化時代,特別是國際貿易專業的興起和網路貿易的誕生,導致國際貿易運作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信息通過全球網路在世界各國和地區間流動,推動了國際貿易向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為了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環境問題,1993年12月15日,在烏拉圭回合的貿易談判委員會議上,通過一項「關於貿易與環境」的決議,決定起草一份貿易與環境的工作方案,並制定有關貿易與環境措施之間增強相互作用的規則,監督用於環境目的的貿易措施,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環保措施。
❽ 如何幫老外在中國辦理注冊外貿公司
可以找當地的代辦公司咨詢看看,老外是可以注冊內地公司的。香港賬戶的話對於外籍人士要求比較高,可能需要購買理財。
❾ 如何幫助中國涉外企業防範國際貿易風險
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有效舉措 :
(一)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成為質量和品牌的競爭。規避國際貿易風險,必須通過實施品牌戰略來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強化我國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科技創新是打造品牌戰略的重要載體,企業必須把科技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加強產品研發,提高產品質量,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以此遏制「反傾銷」。著眼於主動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外貿企業既要向國際標准看齊,並逐步向「制定標准」的方向邁進,這是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最有力舉措。
(二)加強匯率風險控制
控制匯率風險,是我國外貿企業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務實之舉,只有有效控制匯率風險,才能實現企業贏利最大化。我國外貿企業要想有效的控制匯率風險,就必須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國際匯率下的期貨市場,在開展國際貿易中用好、用足、用活「鎖定匯率」,以達到控制匯率風險的目的。比如要學會合理運用「計價貨幣」,可採取「出口用硬幣、進口用軟幣」的方式進行計價;在企業議價能力不強被迫接受「出口用軟幣、進口用硬幣」的情況下,必須對價格做出調整。總之,外貿企業必須通過一系列形之效的方式加強匯率風險控制,最大限度的規避與之相關的風險。
(三)增強法律防範意識
增強法律防範意識、嚴格遵循法規辦事,是我國外貿企業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重要保障性舉措。目前我國進出口法律法規體系已經形成,並且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接軌,我國外貿企業在開展進出口貿易時,必須拿起法律的武器來防範國際貿易風險,建立法律顧問組織,強化對《對外貿易法》、《涉外經濟合同法》、《產品質量法》、《海關法》、《外匯管理條例》、《規范進出口代理業務的若干規定》等法律法規的運用和執行能力,推動國際貿易走上法制化、規范化和有序化的軌道,以此提高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主動性。
(四)建立資信認證體系
在國際貿易中,我國外貿企業通過建立資信認證體系,強化對交易對象的資信調查,是規避國際貿易風險的重要基礎。我國外貿企業在開展國際貿易過程中,必須通過資信調查摸清擬交易對象「底細」,詳細了解擬交易對象企業資信情況,首先要對營業許可、注冊資本、經營狀況、貨物情況、辦公地址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要調查擬交易的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信用指數等情況進行深入調查,並根據調查情況確定是否進行交易。
總結 :
在國際貿易不斷增多的歷史條件下,我國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風險日益增長,給我國外貿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外貿企業必須深刻認識在國際貿易中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通過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匯率風險控制、增強法律防範意識、建立資信認證體系來規避國際貿易風險,努力在國際貿易合作與競爭中贏得優勢、獲得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