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以來國際貿易地理格局有哪些演變
傳統來的資本主義強國源 講勞動密集型 資源密集型企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並且利用剪刀差 大賺貿易利潤
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走上了民族獨立解放,民族經濟振興的道路,但是發展初期也是走上了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單純靠出產原材料和農副產品賺取利潤。
2. 地理大發現對國際貿易格局變化有著怎樣的影響
(1)地理大發現擴大了國際貿易的范圍和內容(2)地理大發現使區域貿易中心轉移(3)地理大發現給國際貿易產品的生產提供了大量貨幣資本、工業原料和勞動力
3. 當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特徵
世界政治抄地理格局不是亘襲古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的概;蘇聯集團的分化、美國集團的分化,20世紀80年代;目前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是:惟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想;當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發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美蘇主導的兩極對抗格局;兩次世界大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和前蘇;一強多極的
4. 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格局與世界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區差異有什麼聯系
1、當人口分布在克服惡劣自然條件下必須付出很高的成本(用於克服嚴寒的內氣候和乾旱,用於平容整土地等)的地方,人口分布稀少,反之密集。
2、當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歷史悠久,或者地區具有很強的克服不利自然條件的能力,也會形成密集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舊大陸」的亞洲、歐洲和非洲,其中又以亞洲的人口密度最大。這是與亞洲作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其自然條件相對較好有關。美洲的自然條件也是較好的,但是作為移民的地區,人口的數量不是很多,只是在加勒比地區形成了密集的分布。
5. 急!!21世紀國際貿易地理格局的發展趨勢論文,主要是從地理特性角度分析。
樓上的你明天找個差不多類型的交了算了,你手機不好使了
6. 什麼是地理格局
地理格局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某一地區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斗爭形成的一種世界范圍內的政治地域結構及其表現形態。
當前,中國經濟正步入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為主要特徵的新常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明確提出了優化經濟發展空間的戰略目標,旨在通過重塑經濟地理格局,完善區域發展政策,促進各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強調要繼續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級區域發展新戰略。
通過重塑經濟地理格局來彰顯國家戰略,不僅是中國應對國內外復雜經濟形勢變化的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支撐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2009年,世界銀行在《世界發展報告》中提出建議,要以區域一體化機制來提高地方的供給能力,以全球一體化來擴大需求。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相容並相互促進,以便在更大的范圍內尋求資源的優化配置,拓展進一步發展的戰略空間,是重塑世界經濟地理格局的重要發展趨勢。
(6)國際貿易的地理格局擴展閱讀:
在新常態下,我國也在不斷強化重塑經濟地理格局的力度。
一是在城市發展層面,單一的城市發展正逐漸演變為區域性城市的一體化和網路化發展。通過形成城市群和城市間一體化,打破城市行政區邊界;通過強化資源優勢互補、產業錯位發展、基礎設施共享和地區市場共建,謀求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協同創新發展道路。
二是在國家發展戰略層面,一些對國家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區域發展規劃正陸續上升為國家戰略,並通過國家發展戰略引導要素資源流向。
一方面,通過政府掌握的優質要素的流入和國家計劃安排的大項目,使交通基礎設施等項目服從國家戰略的整體需要;另一方面,區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便於獲得國家整合資源與引導資源流入的能力。同時,以國家戰略為導向實行更加開放的體制和機制,有利於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吸引國際要素的流入。
7. 概述美國地理格局的演變過程
17 世紀以前,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但經過百餘年的移民,專這里已成為歐洲人屬的新家園,而其中最主要的為英國人所建立的 13 州殖民地。 1776 年 13 州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 1783 年美英簽定巴黎條約,結束了獨立戰爭。之後幾經協商與改革,聯邦體制的美國於法國大革命前夕,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19 世紀初的西拓運動和 1861 年的南北戰爭,不但拓展了疆土,也鞏固了聯邦政府的中央領導。
分十大地區:新英格蘭地區、中央地區、中大西洋地區、西南地區、阿巴拉契亞山地區、高山地區、東南地區、太平洋沿岸地區、大湖地區和阿拉斯加與夏威夷。共
有50個州和首都所在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有3042個縣。聯邦領地包括波多黎各自由聯邦和北馬里亞納;海外領地包括關島、美屬薩摩亞群島、美屬維爾京
群島等
8. 什麼是經濟地理格局
由於經濟的原因而形成的地域差異,比如歐盟,亞太經合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這些就是典型的經濟地理格局,還有南方國家和北方國家!
9. 20世紀80年代後,國際經貿地理格局的特點是什麼未來國際經貿地理格局會是怎樣
要說20世紀來80年代後國際經貿地理格局的自特點,就要與之前做出對比了。很明顯,80年代後出現了一個極為有力的概念:區域集團化。在80年代後,世界經濟一體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同時並進,經貿集團成為了國際貿易地理格局的主體。70年代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80年代後西歐、北美、亞太三大區域貿易集團相互依賴、矛盾斗爭。可以說,區域集團化賦予了世界經濟與國際貿易多極化以新的內涵。
要說未來國際經貿地理格局會是怎樣,這倒是非常難說的事。不過,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區域貿易集團應是不會有多大變更的,區域集團化的趨勢也會愈演愈烈。直到今天,世界貿易最發達的地區仍然集中在西歐、東亞和北美。對於我國來說,如何處理所在區域的貿易合作和矛盾是最主要的事情。
10. 地理大發現對國際貿易格局變化有怎樣的影響
使世界連為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