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有關一帶一路對國際貿易影響

有關一帶一路對國際貿易影響

發布時間:2021-01-06 08:45:31

❶ 怎麼看待「一帶一路」對中國外貿進出口的意義

「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覆蓋了40多個國家,總人口億,約佔全球的63%;經濟總量超過20萬億美元,約佔全球的29%,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供應基地。
意義一:「一帶一路」有利於形成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建設一個包容性很強的互利互惠平台。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任務是發展經濟,通過鞏固、擴大我國與中亞、東南亞等沿途國家和地區彼此相互開放這樣的局面,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統一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各種資源的自由流動,不斷擴大經濟發展規模和總量,優化經濟結構,造福於沿途各國人民。
意義二: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帶動我國邊疆地區以及沿途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振興,從而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強彼此之間的理解、包容、融合,消除各民族、宗教間的隔閡和誤解,促進地區安全穩定、經濟繁榮和人文交流。最近我國領導人重點調研新疆、福建、寧夏、陝西等地區,明確了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戰略地位,福建的建設目標是成為中西部和東南亞運輸大通道的樞紐,陝西要發展臨空經濟產業,構築空中絲綢之路。
參考資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15/07/803452_455213902.shtml

❷ 一帶一路給世界經濟文化帶來哪些影響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一帶一路」正在推動全球再平衡。「一帶一路」鼓勵向西開放,帶動西部開發以及中亞、蒙古等內陸國家和地區的開發,在國際社會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發展理念。

同時,「一帶一路」是中國主動向西推廣中國優質產能和比較優勢產業,將使沿途、沿岸國家首先獲益,也改變了歷史上中亞等絲綢之路沿途地帶只是作為東西方貿易、文化交流的過道而成為發展「窪地」的面貌。

這就超越了歐洲人所開創的全球化造成的貧富差距、地區發展不平衡,推動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有關一帶一路對國際貿易影響擴展閱讀:

合作機制

加強雙邊合作,開展多層次、多渠道溝通磋商,推動雙邊關系全面發展。推動簽署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規劃,建設一批雙邊合作示範。

建立完善雙邊聯合工作機制,研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方案、行動路線圖。充分發揮現有聯委會、混委會、協委會、指導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等雙邊機製作用,協調推動合作項目實施。

強化多邊合作機製作用,發揮上海合作組織(SCO)、中國-東盟「10+1」、亞太經合組織(APEC)、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現有多邊合作機製作用,相關國家加強溝通,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繼續發揮沿線各國區域、次區域相關國際論壇、展會以及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亞歐博覽會、歐亞經濟論壇、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及中國-南亞博覽會、中國-阿拉伯博覽會、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中國-俄羅斯博覽會、前海合作論壇等平台的建設性作用。

❸ 一帶一路戰略及其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經濟建設,國際貿易發展有何作用和影響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意味著我國對外開放實現戰略轉變。這一構想已經引起了國內和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之所以產生了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於這一宏偉構想有著極其深遠的重要意義。
首先,「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順應了我國對外開放區域結構轉型的需要。眾所周知,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1979年開始,我們先後建立了包括深圳等5個經濟特區,開放和開發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和上海浦東新區,相繼開放了13個沿邊、6個沿江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建立了眾多的特殊政策園區。但顯然,前期的對外開放重點在東南沿海,廣東、福建、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成為了「領頭羊」和最先的受益者,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始終扮演著「追隨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東、中、西部的區域失衡。「一帶一路」尤其是「一帶」起始於西部,也主要經過西部通向西亞和歐洲,這必將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地理格局發生重大調整,由中西部地區作為新的牽動者承擔著開發與振興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二廣大區域的重任,與東部地區一起承擔著中國走出去的重任。同時,東部地區正在通過連片式的「自由貿易區」建設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依然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
其次,「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有數據顯示,1979至2012年,中國共引進外商投資項目763278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12761.08億美元。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說,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我們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第三,「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與其他經濟合作國家結構轉變的需要。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早期,以歐、美、日等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有著資本、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而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中國就恰好成為他們最大的投資樂園。所以,中國早期的對外開放可以說主要針對的是發達國家和地區。而今,中國的經濟面臨著全面轉型升級的重任。長期建設形成的一些產能需要出路,而世界上仍然有許多處於發展中的國家卻面臨著當初中國同樣的難題。因此,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幫助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比如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幫助他們發展一些產業比如紡織服裝、家電、甚至汽車製造、鋼鐵、電力等,提高他們經濟發展的水平和生產能力,就順應了中國產業技術升級的需要。
第四,「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國際經貿合作與經貿機制轉型的需要。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中國「入世」對我國經濟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說,WTO這一被大多數成員國一致遵守國家經貿機制,在一定程度上沖破了少數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封鎖。但是,國際經貿機制又在發生深刻變化並有新的動向。「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是緊密聯系的。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在建自貿區,涉及32個國家和地區。在建的自由貿易區中,大部分是處於「一帶一路」沿線上。因此,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而得到落實和發展。

❹ 什麼是「一帶一路」對中國外貿發展有何意義

你好,「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專它將充分依靠中屬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台,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❺ 「一帶一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

1、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區」形成。

最優貨幣區理論表明,在多國區域內形成最優貨幣區需要具備若干條件:生產要素流動、經濟開放、金融市場一體化、產品多樣化、貿易結構互補和政策協調等。

2、有利於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一方面,「一帶一路」建設資金需求巨大,而巨大的資金需求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這有利於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對外輸出,並在經常項目下通過跨境貿易形成迴流。盡管人民幣國際化是從貿易結算開始的,但投資將成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力。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金融服務相對缺失,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價格普遍較高。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資本輸出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資金融通,既可以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又能幫助這些國家破除資金瓶頸、加快發展。

(5)有關一帶一路對國際貿易影響擴展閱讀: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強金融合作頂層設計,創新金融合作機制。

2、堅持貨幣政策獨立性,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確保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

3、完善區域性貨幣合作體系,擴大貨幣互換規模,發揮「一帶一路」人民幣專項貸款和基金優勢,為投融資和貿易合作提供便利化服務。

4、在「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推動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人民幣計價結算,逐步提高國際貿易中人民幣的使用程度。

❻ 「一帶一路」帶來了哪些影響與機遇

「一帶一路」具體推進過程中不僅能消化國內的過剩產能,還能提高自身外匯資產收益率的同時進一步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時具備能源和地緣安全意義;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則是我國連接世界的新型貿易之路。

據業界初步估算,「一帶一路」沿線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

如果說2014年是「一帶一路」大構想的提出年,那2015年無疑是「一帶一路」的具體政策推動年。自「一帶一路」概念提出,沿線省市積極響應,並具體落實。

從各地方已公布的「一帶一路」擬建、在建基礎設施可以看到規模已達到1.04萬億元。其中,鐵路投資近5000億元,公路投資1235億元,機場建設投資1167億元,港口水利投資超過1700億元。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是投資重點領域。

對此,中國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考慮到基礎設施的建設周期一般為2至4年,2015年國內「一帶一路」投資金額或在3000億至4000億元左右;

而海外項目(合計524億,每年約170億美元)基建投資中,假設1/3在國內,2015年由「一帶一路」拉動的投資規模或在4000億元左右。

(6)有關一帶一路對國際貿易影響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轉型和國際產業轉移的需要。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低下,我們亟需資本、技術和管理模式。因此,當初的對外開放主要是以引進外資、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為主。

不可否認,這些外資企業和外國資本對於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和管理的現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

可以說,這是一次由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性產業大轉移。而今,盡管國內仍然需要大規模有效投資和技術改造升級,但已經具備了要素輸出的能力。據統計,2014年末,中國對外投資已經突破了千億美元,已經成為資本凈輸出國。

「一帶一路」建設恰好順應了中國要素流動新趨勢。「一帶一路」戰略通過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這「五通」,將中國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優質的過剩產能輸送出去,讓沿「帶」沿「路」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❼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外貿貿易有何影響

一帶一路的國抄家戰略影響下,傳統的貿易架構將發生一定的變化,中國將輸出更多的高附加值的外貿產品,而非原來的主導型勞動密集型產品;同時沿線國家的優勢產品將逐步通過一帶一路進入中國市場,可以說進口貿易將興起。

❽ 通過論述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聯系實際談談一帶一路對於中國國際貿易的促進 。

國際貿易對中國的作用大了,對任何一個國家的意義都非同尋常,增加外匯儲備及提升中國企業的市場空間及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為中國提供了很多資源滿足國內的需要,比如棉花、鐵礦石、大豆、石油等。

❾ 一帶一路對世界的意義

「一帶一路」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更為廣闊。它不僅給參與各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合作紅利,也為世界貢獻了應對挑戰、創造機遇、強化信心的智慧與力量。

「一帶一路」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徑與方向。「一帶一路」針對各國發展的現實問題和治理體系的短板,創立了亞投行、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新型國際機制,構建了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平台。

這既能緩解當今全球治理機制代表性、有效性、及時性難以適應現實需求的困境,並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公共產品供應不足的局面,提振國際社會參與全球治理的士氣與信心,同時又能滿足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變革全球治理機制的現實要求,大大增強了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是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的重大突破。

「一帶一路」為全球均衡可持續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提供了新平台。「一帶一路」涵蓋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實現了「南南合作」與「南北合作」的統一,有助於推動全球均衡可持續發展。

(9)有關一帶一路對國際貿易影響擴展閱讀

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中國政府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一帶一路」是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作為世界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將自身的產能優勢、技術與資金優勢、經驗與模式優勢轉化為市場與合作優勢,實行全方位開放的一大創新。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分享中國改革發展紅利、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中國將著力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與對話,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系,夯實世界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有關一帶一路對國際貿易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