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佳太貿易公司的經營理念是什麼
保證一流質量,保持一級信譽
2. 公司經營理念怎麼寫
公司經營理念設計原則:
一)個性化原則
個性化原則是指企業所設計的理念必須使自己能在同業中擁有特色。
二)社會化原則
理念雖須個性化,但必須為社會所認同。因而,理念的開發與設計必須同公眾和消費者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審美觀等因素相吻合,以得到社會公眾的認同,獲取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簡潔性原則
企業理念是企業價值觀的高度概括,其字面必須簡明,內涵必須豐富,並易於記憶和理解。簡潔、清晰、新穎的企業理念將更會深入人心。
四)人本原則
人本原則即是以人為中心。企業必須將理念當作一種管理工具來應用,開發和樹立企業理念的根本目的在於激發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科學的企業理念及其有效的實施,將會使所有的企業員工得到尊重和信任,使企業擁有一種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五)市場原則
企業理念必須體現顧客需求和競爭的要求。對於企業來說,理念是指導其經營活動的工具,而企業活動既是滿足顧客需求的過程,也是與同業者進行競爭的過程。因而,企業理念必須有助於這一過程。
3. 企業經營理念是什麼
經營理念即是系統的、根本的管理思想。管理活動都要有一個根本的原則,一切的管理都需圍繞回一個根答本的核心思想進行。這個核心思想就是我們這里所說的經營理念。所謂經營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業績效的根據,是顧客、競爭者以及職工價值觀與正確經營行為的確認,然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基本設想與科技優勢、發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業追求的經營目標。這些可稱為企業的「經營理念」(theory
of
business)。不論是營利組織還非營利組織,不論是企業,還是團體機關,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一套經營理念。事實證明,一套明確的、始終如一的、精確的經營理念,可以在組織中發揮極大的效能。
4. 世界著名企業的經營理念
利豐集團CEO於中大EMBA《與CEO對話》中表示
「生存之道在於能預計轉變,自我調整」
典型的利豐集團員工猶如配備了降落傘,協助他降落到世界上最偏遠的地方;配戴利刀,以便披荊斬棘地找尋最廉價的生產商;攜著諾基亞手提電話,與上級、顧客、物流供應商,及與其他有關人士保持聯系,以達成交易。
這聽起來似乎跟社會有點兒脫節,但利豐集團董事總經理馮國綸博士認為,在現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這正是生存之道,亦代表了其公司的核心價值:為全球顧客采購品質最高、價格最低的貨品,並在最短時間內送到顧客手中。
他在二零零三年三月十八日的《與CEO對話》節目中,與一群香港中文大學EMBA 及 MBA課程的學生、校友及教授對話。該節目由香港電台周融先生及中文大學EMBA課程主任陳志輝教授一同主持。
馮博士表示利豐是在運作一間實際上存在的全球性的「無煙無形」工廠,在競爭劇烈的地區中,利豐是服務行業的典範。利豐操作四十個國家內的六十七個辦事處,擁有超過五千三百名員工,每年營業額達三百三十億港元(二零零二年),在管理上依然面對著挑戰。
陳教授指出供應鏈管理這概念並不新鮮,利豐也不是唯一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很多公司已失敗離場,利豐的業務卻蒸蒸日上,過去六年來,其利潤每三年倍增。到底它成功背後有什麼奧秘?
馮博士表示,「利豐」由利氏和馮氏於一九零六年合股經營,根基雄厚。公司的管理概念是把西方的優良之處與中國傳統哲學相結合。在他眼中,管理是「人」的問題,西方的管理哲學中有些概念理論上聽來可行,如前通用電器主席Jack Welch提倡及推行的政策:每年裁去表現排在尾百分之十的員工,以提升員工的生產力,但對公司的長遠利益來說,作用卻不大。
他繼承了父親的觀點:管理是一條雙程道——你照顧員工,員工自會照顧你。同樣重要的是,人非機器,沒有人可以把工作效率永遠維持在百分之一百的。 雖然利豐是一所跨國集團,一直致力迎合本地文化及一些如以上所述的核心價值觀,但它仍保留著公司本身的文化。
要管理一間地域上分隔甚遠的公司,關鍵是經常為員工提供優良的培訓,及保持緊密的聯系和溝通。團隊合作相當重要,一間擁有五千三百名員工的公司,絕不可能只由一兩人制定所有決策。
他一向信服兄長馮國經的遠見,他們明白到大多數香港人最終都想當老闆,因此他們把利豐重組,以迎合這些「企業內的企業家」。公司有一百三十個單位,各自組成盈利中心,由不同的企業家管理他們善長的范疇,利豐則提供各項基本建設、設施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援,如資訊科技、人力資源、行政管理及經濟財務。總括來說,其目的是使他們「如虎添翼,翱翔天際」。
陳教授知悉馮博士身為CEO,薪金卻並非最高,這對他可有做成困擾?
「沒有,」馮博士斷然回答:「實際上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代表公司業績良好。」他認為CEO應要時常保持思想開放,幫助員工達到目標。
利豐的優勢在哪兒?
馮博士說他們能不斷調整自己,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有遠見,能判斷世界潮流,並隨之把業務定位。大部分機構都有五年業務計劃,但是,利豐發現三年計劃更能配合現今商業社會。預計轉變,不斷進步,作好重整公司的預備,必要時從零開始,還有把變更化成制度,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馮博士特別注重珠江三角洲的潛力,以及供應鏈管理服務的商機。他強調那市場非常龐大,供應鏈管理服務供應商不應只望向珠三角,更應放眼全世界。但他奉勸市場新晉應從小公司開始,集中在某種產品或某個國家上。
他指出「徹底的外部采購」概念已開始於美國紮根。由於競爭激烈、已發展國家制定的各項社會依從和與環境有關的需求,做成對利豐這一類服務供應者的需求大增。以迪士尼為例,它曾於全球設有五個采購點,共有三百名員工。為了適應產品線的大幅擴展,現在則需要十八個采購點。迪士尼深思熟慮後,決定聘請利豐進行采購工作,認為這樣更為劃算。
供應鏈管理服務供應商應具備什麼技能?
對於所提及的產品的專業及技術技能,以及推銷技巧,均為先決條件——這都是供應鏈管理服務供應商帶來的「增值」項目。
就此來看,作為世界各地的供應者,作為一個消費市場,中國都擔當了重要角色。中國為了盡其在世界貿易組織的義務,會在三年內開放市場。這個轉變蘊含著莫大潛力,因為中國市場尚未成熟,正好為香港公司提供機會。可是,在這兩三年內,大概機會之門仍然相當狹小。
馮博士對香港的優勢毫無疑慮。宏觀來看,除了中國以外,全球經濟都正面對大大小小的問題,香港有幸作為中國市場的門檻,正好為新上市的中國企業擔當中國與世界接軌的窗口。另一方面,上海則可幫助外國公司把貨品推銷到國內市場。
利豐面對目前的逆境,又如何應變呢?
馮博士說每一時代都會面對困境,他的目標是使公司更具彈性,以抵抗逆境。他相信縱向整合式集團已經過時,未來的公司將會成為相互連接網路的一部分。
他提醒觀眾人生中有起有落,苦盡必會甘來。他認為香港年青人仍有優勢,雖然水準略為下降,但普遍來說,他們仍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和靈活的頭腦。總的來說,他對前境十分樂觀。
馮博士有充分理由持樂觀態度,《與CEO對話》錄音後不足一星期,利豐即公布其二零零二年的終期業績。利豐的純利上升了百分之三十八,比以往多出十億港元,營業額達三百七十億港元,創下紀錄。
馮國綸博士是利豐的集團董事總經理,利豐是他家族第三代的生意。他協助集團轉變成一間跨國貿易公司,采購網伸展至超過三十個國家,每年營業額超過四十億美元。以美國為基地的《商業周刊》把他列入一九九五年全球首廿五位經理之一,並選他為二千年五十位亞洲知名人士之一。二千年,他更和他哥哥馮國經博士一同獲得《歐元雜志》頒贈全年Emerging Markets CEO大獎。
在公共服務方面,馮博士曾於主要的貿易組織中出任重要職位。他曾先後在香港總商會、香港出口商會及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擔任主席。同時,馮博士也是匯豐控股、中電控股有限公司、中華網公司以及偉易達股份有限公司的非執行董事。
馮博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工程學士學位,並在哈佛工商學院取得工商管理碩士。一九九九年,他獲香港科技大學授予工商管理榮譽博士學位,目前,他亦是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及香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的成員。
二零零三年四月十七日
給台灣企業的啟示
從客戶需求出發,抓住華人世界的獨特優勢,成功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將是台灣多數中小企業另闢藍海商機的真諦。
台灣藍海贏家對台灣居多數的中小企業有何啟示?
首先,中小企業必須是客戶導向。大公司有規模優勢,加上風險考量,一般客戶比較喜歡與大企業進行往來。因此,中小企業一定要客戶導向,若失去了客戶導向,中小企業是很難與擁有很多優勢資源的大企業競爭。其次,中小企業的速度一定要快,沒有規模,就要在速度上取勝,這也是台灣企業成功的一個秘訣。第三,中小企業要能夠整合,若光賣一個產品,往往沒辦法真正解決顧客的問題,所以一定要跟別人整合才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就像經濟部何美玥部長所講的,在網路經濟時代,我們要當整合者,而不是所有東西都要自已做。尤其華人世界的台灣,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整合環境。
善用華人優勢
提到華人世界的藍海機會,首先想到的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資產。例如故宮文物衍生的商機無窮,法藍瓷(Franz)取得故宮授權推出清代郎世寧畫作的「古意新瓷」系列,就是一個成功的模式。
此外,外國企業對華人世界的「知識不對稱」,是另一個台灣獨特的優勢。因為經營華人市場在知識上有很多跟經營西方市場不一樣,我們稱之為「知識不對稱」,這也是台灣中小企業、傳統產業企業家最好的優勢。據觀察,外資在大陸的投資,只要是跟台灣公司合資,一般而言都會賺錢;反之,外資如果自己單獨去大陸投資,似乎多半不賺錢。為什麼?原因是多國籍企業對大陸市場的知識,與台商對大陸市場的知識存在著不對稱的情形,就跟華人比西方人不容易了解西方市場運作的道理相同,台灣的企業家目前還擁有這樣的獨特優勢,而且不只是中國大陸,對整個華人圈——包括東南亞的華人世界,台灣企業家都應該要有這樣的優勢,所以台灣企業應該把可以提供獨特的價值表現在自己的商業活動上。
未來不管高科技或傳統產業,要立足世界必須把握新興市場的機會,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印度、蘇聯、巴西和東南亞等國家地區。未來國際性的公司要成功,一定要在亞太地區做好布局,因為那是成長最快的市場,這對華人企業提供佳的機會,亞太布局與華人市場的成功是立足世界不可或缺的兩大支柱。
《藍海策略》就是因為新需求的有效擴充,讓整個消費者剩餘,即消費者得好處比以前多很多,促成更大的銷售量,因此也帶給生產者如帥奇表、台積電、西南航空、黃尾袋鼠葡萄酒和明華園等,有更高的營收成長與獲利。
扮演整合者的角色
最後,要強調的是未來對整合者的需求,若能成功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對台商而言將是一片大藍海。整合的工作其實很多公司已經在進行,可是做的不夠好。最成功的整合者案例是香港的利豐集團。目前利豐集團已經進入第三代經營,它整合了什麼?利豐原本是貿易公司,照理來講,網路時代在「去中間人」的趨勢下,貿易公司應該是沒有生存機會的,但是利豐居然越做越大。除了原先的貿易,利豐還成功轉型成物流通路業,可以接Wal-Mart(沃爾瑪)單子,提供Wal-Mart完整的解決方案。因為利豐有能力單獨整合五家到十家大型工廠,專門服務Wal-Mart,別人可能需要兩個月才能交貨,但利豐兩個星期就可以交貨,為什麼呢?因為利豐具備很強的能力整合整個價值鏈。
這個模式很有可能是台灣中小企業未來應該做、也可以努力的方向。如果今天企業只是把產品賣給客戶,並不能真正解決客戶的問題,這樣只是站在企業自己的立場思考,企業應該從客戶的需求來想事情,這才是藍海策略的成功關鍵。
5. 公司經營理念
江中葯業願景復 做中葯行業的「蘋制果」。
江中葯業使命 遵循傳統中醫葯理論,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本著追求極致的精神,製造出享譽世界的中醫葯產品。
江中葯業價值觀
規則是經驗的總結,是教訓的積累,是組織的記憶。
喜新是人類的偏好,創新是企業的動力。
極致是打造生態化的生產環境,引進世界尖端的生產設備,運用領先的科研技術,追求精益求精的製造生產工藝,建立苛刻的質量檢測標准,製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極致產品。
江中葯業社會責任
我們深知有了善心,才有愛心;有了愛心,才有責任;有了責任,才有實現夢想的可能。我們相信真、善、美
的力量,多年來,我們始終努力承擔起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回報社會,因為,我們是一
家人。
6. 公司的經營理念是
企業精神指企業員工所具有的共同內心態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達著企業的精神風回貌和企業答的風氣。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一項重要而復雜的內容,人們對它的認識並不完全一致,有人認為它是企業全部的精神現象和精神活力。有人把它同企業價值觀念等同起來。這些認識都沒有抓住企業精神的實質。所謂企業精神,主要是指企業經營管理的指導思想。在美國稱之為「企業哲學」,在日本稱之為「社風」。這里有詳細介紹:/view/638505.htm?fr=ala0_1_1比如企業經營理念我們可以這么說:形成了「團結、求實、科學、創業」的企業精神,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艱苦創業、從嚴管理、科學治廠」的經營方針,提出「穩一點、高一點、快一點、實一點、嚴一點、少一點」的工作總要求。
7. 公司宗旨和經營理念一樣嗎
二者的概念不一樣。
公司宗旨是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公司成立的目的和意圖。專它是公司章程屬中絕對必須記載的事項之一。公司宗旨必須概要地說明公司的經營活動范圍。一方面有助於公司股東了解公司資本是如何運用的,另一方面有助於與公司進行交易的人確知公司的權力范圍。
經營理念即是系統的、根本的管理思想。就是管理者追求企業績效的根據,是顧客、競爭者以及職工價值觀與正確經營行為的確認,然後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基本設想與科技優勢、發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業追求的經營目標。
(7)貿易公司經營理念擴展閱讀:
經營理念的戰略實施要點:
1、對新理念要進行有效的宣傳;
2、確保你的經營理念反映在具體的規劃和實施中,經營理念是企業在經營上應該達到的全面性境界;
3、高級管理者要對新的理念身體力行;
4、人員考評和獎勵制度要反映理念的要求,經營理念必須經常在接受檢驗中修改豐富。經營理念不是永久不變的;
5、困難時刻嚴肅地執行理念的要求,經營理念是企業追求利益、經營戰術戰略的核心,經營思想、意識、方法提綱摯領的心臟,、全體人員行動的總目標、指針。所以不能輕易去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