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貿易畢業論文資料——貿易自由化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
v
⑵ 什麼是貿易自由化
貿易自由化是指一國對外國商品和服務的進口所採取的限制逐步減少,為進口商品和服務提供貿易優惠待遇的過程或結果。無論是以往的關貿總協定,還是現在的世貿組織,都是以貿易自由化為宗旨。
貿易自由化的理論基礎
貿易自由化的理論基礎來源於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論。該理論認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僅在其具有超過其他國家的絕對優勢的產品上進行專業生產是有利的,而且在那些具有比較的行業進行專業生產也是有利的。通過貿易互通有無,各國在具有相對較高生產力的領域進行專業化生產,將有助於提高各國的真實財富總量。而比較優勢理論所賴以存在的基礎又正是亞當·斯密自由市場經濟學說。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中,斯密對實行經濟自由的必要性作了深刻分析,他認為,「經濟人」的謀利動機、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國際分工的發展都要求經濟自由。斯密通過發展諾思關於「國際分工」的思想,進一步論證了自由貿易的好處。他認為,正像國內每個生產部門內部和彼此之間存在著分工並且這種分工的發展能夠提高勞動生產力一樣,國際上不同地域之間也存在著分工,這種國際地域分工通過自由貿易也能促進各國勞動生產力的發展。保羅。薩繆爾森對李嘉圖的比較利益說的闡釋進一步論證了自由貿易帶來的種種好處:「最有效率和最富生產性的專業化模式,是個人或國家都集中精力從事相對或比較而言比其他的人或國家效率更高的活動……在自由貿易條件下,當各國集中在其有比較優勢的領域進行生產和貿易時,每個國家的情況都會變得比原先要好。與沒有貿易的情況相比,各國的勞工專門生產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並將其與比較劣勢的產品相交換時,他們工作同樣的勞動時間就能夠獲得更多的消費品」。
⑶ 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國際貿易自由化的關系
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了國際貿易自由化。就貿易而言,通過簽訂優惠的貿易協定,貿易集團內部相互減免關稅,取消數量限制,削減非關稅壁壘,取消或放鬆外匯管制,從而在不同程度上擴大了內部的貿易自由化。
⑷ 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什麼是「實現貿易的自由化嗎」
世貿組織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和大幅度、穩步提高內實際收入和容有效需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各成員方應促進對世界資源的最優利用、保護和維護環境,並以符合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各成員需要的方式,加強採取各種相應的措施;積極努力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增長中獲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份額和利益。
⑸ 二戰後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的自由化趨勢
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前發達國家奉行凱恩斯主義 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 使當時出現滯漲的現 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達國家各國開始奉行新自由主義 以柯林頓和薩奇爾夫人為代表反對國家對於國內經濟的干預。提出自由應該是制度框架內的自由,而不是放任自流。宣揚資本主義和市場自由的普遍性,反對社會主義,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度,是新自由主義的實質和核心。認為自由選擇是經濟和政治活動最基本的原則。應當自由地擁有私人財產,自由地交易、消費和自由地就業。新自由主義極力鼓吹以超級大國為主導的全球一體化。經濟全球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和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但經濟全球化並不排除政治和文化的多元化,更不等於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新自由主義並不是一般地鼓吹經濟全球化,而是著力強調要推行以超級大國為主導的全球經濟、政治、文化一體化,即全球資本主義化。
⑹ 二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的自由化趨勢
18世紀末,國際上出現了自由貿易的主張。19世紀初,隨著英、法、荷蘭等資本主義國家統一的國內市場的建立,歐洲新興的工業資本階級開始鼓吹自由貿易。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代表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提出的以自由貿易為前提的關於國際分工、國際貿易的理論,徹底摧垮了保護貿易政策的理論基礎重商主義理論。經濟上的發展與理論上的突破,使歐洲各國先後實行了自由貿易政策。但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一些發展起步較晚的國家基本上仍實行保護貿易政策。作為工業革命先驅的英國工業在長達幾十年時間里一直處於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地位,這一地位直到19世紀後期,隨著法、德、美等國工業革命的完成才逐漸削弱。與上述變化相適應,該時期大部分時間里,英國幾乎是惟一的傾銷國;直到19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德等國也開始對外進行傾銷。比起重商主義時代,這一時期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開始反映各國工業的競爭實力,也為具有大規模生產優勢和一定壟斷地位的廠商或廠商聯盟提供了壟斷定價的機會。壟斷定價下的傾銷,已不僅僅是為國家爭取有利的貿易地位,而是明顯帶有廠商排擠競爭對手,以便佔領或鞏固其銷售市場的動機,並使得後來的生產者無法進行規模生產和形成競爭。。英國廠商由於工業革命的先行優勢,尚未遇到其他國家廠商的有力挑戰;生產優勢和價格優勢能夠支持英國廠商在國際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因而無須實行更低的出口價格,傾銷還沒有成為國際競爭所需依賴的重要手段。
這一時期的傾銷還不具備「壟斷化」傾銷的特徵,也沒有成為國家實施對外貿易政策與措施的主要內容。但傾銷成為英、法、美等殖民國家進行殖民擴張的重要工具。傾銷商品的范圍擴大,除傳統產品外,新興工業的產品如鐵、棉織品、五金器具等進入傾銷行列,並開始發揮阻礙進口國同類工業的建立與發展的作用。伴隨著殖民國家的殖民擴張,它們的廉價商品也潮水般向殖民地市場傾銷,導致殖民地手工業和民族工業急劇衰退,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19世紀上半期,英國商品向印度市場傾銷,沖垮了印度的紡織手工業,大批失業工人流落街頭,漂泊異鄉。
⑺ 世界貿易組織貿易自由化原則的含義。
3.在世貿組織框架下,貿易自由化原則是指通過多邊貿易談判,實質性削減關稅和減少其他貿易壁壘,擴大成員方之間的貨物和服務貿易。
貿易自由化原則包含5個要點:以共同規則為基礎;以多邊談判為手段;以爭端解決為保障;以貿易救濟措施為「安全閥」;以過渡期方式體現差別待遇。
⑻ 二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的自由化趨勢
二戰後,隨著資抄本主義世襲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達國家對外貿易政策具有自由化傾向。先是由美國對外擴張的需要,繼因資本國際化和生產國際化、國際化分工在廣度和深度的迅猛發展,出現了世界范圍的貿易自由化。
戰後的自由貿易與戰前的自由貿易不同,有了重大變化,擴大了范圍,進入大貿易范疇。貿易自由化表現:(1)大幅度消減關稅。(2)降低或撤銷非關稅壁壘。
⑼ 結合當前實際,論述世界貿易組織基本原則中「貿易自由化」的原則的運用.
1結合當前實來際,論述世界貿易組源織基本原則中「貿易自由化」原則的運用。答:貿易自由化就是各成員方通過多邊貿易談判降低和約束關稅,取消其所管轄的貿易壁壘,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擴大本國市場准入。考慮到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里的貿易自由化可以解釋為:1不是絕對意義的貿易自由化2貿易自由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3允許發展中國家貿易自由化的程度低於發達國家4世界貿易組織對經濟轉型國家採取適合的政策措施,鼓勵其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5世貿不是一個自由貿易機構。它只是致力於逐步實現貿易自由化,促使成員方開放,由此營造一個公平無扭曲的競爭環境。
⑽ 關於國際貿易的一些問題,懂得來,高分懸賞
一:一般反對貿易自由化的都是東歐國家比較多。因為這些國家勞動成本比發展中國家高,技術比西歐美日等一些國家低。產品缺乏競爭力。外國產品大量涌進來的話,他們就會導致工廠倒閉,工人失業。所以他們反對貿易自由化。收取高額關稅。這樣進去的產品價格高了。本國的產品有競爭力,工廠不倒閉,工人不失業。稅收增加。國民日子就過的好了
二:其實跟一差不多的。美國工資比韓國高,產品肯定競爭力就比不上韓國了。大家肯定買韓國產品了。但是如果美國工資降低的話,產品出廠價低下來。價格差不多的話,肯定就會買本國產品了。不過,韓國過去的話,還加上運費的成本。所以美國工資最後會比韓國工資稍微高一點點。這裡面還涉及到一些關稅什麼的成本價格。
三:這個比較復雜系統一點。我也不是太清楚。不過貿易全球化這是大勢所趨。
四:關稅和貿易政策確實會增加國外產品的價格。導致產品價格變高。進口國價格有優勢的話就會缺乏創新意識。阻礙科技進步。貿易自由化的話,會使得進口國有產品危機,導致他們科技創新,或者降低工資來,達到提高自己產品競爭力的目的。
五:GATT與WTO的主要區別是:
(1)GATT是臨時性的。GATT從未得到成員國立法機構的批准,其中也沒有建立組織條款。WTO及其協議是永久性的。作為一個國際組織,WTO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礎,因其成員已經批准WTO協議,而且協議本身規定了WTO如何運作。
(2)WTO擁有「成員」,GATT擁有「締約國」,這就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即從正式角度講GATT只是一個法律文本。
(3)GATT處理貨物貿易,WTO還涉及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
(4)WTO爭端解決機制與原GATT體制相比,速度更快、更主動,做出的裁決不會受到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