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司與一貿易公司因產品質量糾紛求解
首先聲明:本人不是法律專業人士,但是是一位外貿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僅從外貿行業的多年經驗,對本案例做個評述:
本案例屬於因品質問題引發的糾紛,按理生產廠家應該對成品的品質付完全責任。但是,從你們的敘述中發現,合同中並沒有用粘合時間或粘合力作為產品的品質檢驗或驗收標准,所以,用戶用粘合時間作為產品的不合格的理由,應該不符合合同對品質的約定檢測項目。因此,就合同內容而言,這種索賠不貼邊。這是膠布這種產品對品質的要求或檢驗標準的漏洞所在——這類產品的品質界定,應該有粘合力,或在一定粘合力的情況下的粘合時間作為檢驗或驗收的標准。而這個內容在合同的品質要求中沒有要求,但卻以此來索賠,顯然不太合理。
另外,SGS的確是國際上一家從事商品檢驗的公證機構,但是不是唯一的檢驗機構。外國官方的檢驗機構為CIQ,即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即便是對方請了SGS檢驗,如果你們並不認可的話,可以另請其他第三方檢驗機構來做試驗或檢驗,包括請CIQ檢驗。當然,因為你們的合同中沒有這個檢驗項目,做與不做都沒有意義。
因此,這類爭議時因為合同的檢驗或驗收標准不合適(其實是不恰當),即合同中的沒有約定檢驗或驗收產品品質合適的標准,以致引發糾紛。你們的第一個建議,即讓他們公司派人來我們工廠親自驗貨檢測——如何檢驗?檢驗什麼項目?檢驗對方提出的是粘合時間或粘合力?還是檢驗膠布的厚度和膠粒目數?——只有在雙方確認檢驗項目的情況下,這條才有意義。而你們的第二個建議比較積極,不失為你們的對於此事處理的誠意。第三個建議是一個折中的方法,這個需要對方認可才行。
總之,問題出來了,需要積極應對,並爭取協商解決,不要傷了和氣,畢竟和氣生財嘛。
有鑒於此,今後的合同中應該就檢驗或驗收標准要明確,且這些檢驗或檢測項目要是和產品的特性,避免這類問題的再次出現——這應該是通過本案汲取的經驗和教訓。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㈡ 國際貿易中品質規定的方法
做題之前,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在國際貿易中品質的規定是對於商品的信息不能含糊不清;也就是不能出現例如:「大概」「大約」的詞語````、還有就是應該把所規定的商品信息盡量容括在內,且簡單明了```
所以對與這到題而言答案應該是:3
㈢ 貿易公司如何做產品質量證明書
自己寫,quality certification, 包括品名,數量,重量,包裝,然後寫上 產品依據某某標准生產,於某年某月某日檢驗通過。
㈣ 怎樣控制供應商提供傢具的品質
ISO14000是由國際標准化組織編制並推出的一套環境管理體系標准,主要針對企業或公司在生產和服務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分析,針對重要環境因素制定環境目標和環境管理方案,定期的對環境運行情況進行監控,保障將最終的環境影響降低在最低點。
14000認證申請企業要具備:1、建立環境管理體系(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文件);2、有足夠數量的環境體系內審員;3、要有重要環境因素清單、環境目標和管理方案;4、有三個月的運行記錄、內審和管理評審。5、有地方環保監測部門提供的相關的檢測報告、排污許可證、環境因素評價報告。
ISO9000
IS09000族標准在我國傢具行業的應用
1 概略
1.1 ISO 9000族標準的產生和發展
全球經濟的發展,要求貿易中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要有共同的語言和准則,作為質量評價所依據的基礎。為適應全球性質量體系認證的多邊互認、減少技術壁壘和貿易壁壘的需要,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總結世界各國,特別是工業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協調各國質量標準的差異,於1987年發布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國際標准》,並於1994年發布ISO9000族國際標准版本(ISO 9000 Family)。
ISO9000族標准發布以來,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採用,並轉化為本國的國家標准,至1999年底已有30多萬個企業通過了認證,其應用的廣泛和影響的深遠為前所未有。我國於1988年等效採用ISO9000標准,1992年將等效採用改為等同採用,1994年等同採用ISO9000族標准版本,至1999年底已有15000多家企業通過了認證。我國傢具行業ISO9000族標準的應用起步較晚,1995年北京天壇傢具公司通過了《軟體傢具——彈簧軟床墊》質量體系認證,為國有傢具企業首例,至1999年底,已有近百家傢具生產企業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和(或)產品認證。
1995年ISO/TC176國際標准化組織技術委員會針對ISO9000族標準的適應性以及世界重大變化對其影響,進行廣泛的調查和分析,提出了2000年改進設想,並將於今年下半年發布更加協調和完善的ISO2000新版本,要點是正確處理了質量保證標准(ISO9001)與質量管理標准(ISO 9004)的關系,使兩者間可以對照使用;整個標准按過程模式來編寫,將質量體系要素簡化為四大要素,從而體現了標準的兼容性、通用性,強調質量持續改進的指導思想,並考慮了繼承性,確定過渡期為3年,即新版本發布後,現行版本ISO9000族標准在2003年前仍然有效。
1.2 ISO9000族標準的構成
2000版ISO 9000族標准包括以下一組密切相關的質量管理體系核心標准:
(1)ISO 9000《質量管理體系結構 基礎和術語》,表述質量管理體系基礎知識,並規定質量管理體系術語。
(2)ISO 9001《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規定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用於證實組織具有提供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目的在於增於顧客滿意。
(3)ISO9004《質量管理體系 業績改進指南》,提供考慮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兩方面的指南。該標準的目的是促進組織業績改進和使顧客及其他相關方滿意。
2 ISO 9000族標準的應用
2.1為建立質量體系選用ISO 9000族標準的兩種途徑 企業為建立質量體系選ISO 9000族標准有兩種途徑,稱之為「管理者推動」和「受益者推動」。傢具行業多數企業採用後一種。
受益者(顧客、員工、所有者、分供方、社會)推動的特點是企業最高管理者,出於對外提供質量保證的需要,為滿足顧客在訂貨時,向供方提出質量體系認證的要求,而尋求質量體系認證,即供方最高管理者處於被動狀態,由受益者推動供方按顧客期望建立質量體系。其途徑是:受益者向供方提出質量體系認證要求——供方管理者決策尋求認證——從3個質量保證標准中選擇1個適用的模式來建立並實施1個質量體系——向認證機構申請認證並取得質量體系認證資格——最高管理者決策改進質量體系——以質量管理標准為指導改進原來的質量體系,使之健全為1個全面的質量體系。
在傢具行業,通常大、中型企業首先選擇GB/T19009—ISO9001《質量體系——設計、開發、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來建立質量體系,用於證實本企業的設計和生產合格產品的過程式控制制能力;中、小型企業多選擇GB/T19002—ISO 9002《質量體系——生產、安裝和服務的質量保證模式》來建立質量體系,用於證實本企業生產合格產品的過程式控制制能力。在質量體系的實施中,對照GB/T190004.1—ISO9004—1《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要素第一部分——指南》來補充和完善已有的質量體系。
2.2傢具行業中質量體系要素的重點和難點
ISO 9000族標準是用來提供一個通用的質量體系標準的核心,適用於廣泛的工業行業和經濟部門。一個組織的管理體系受該組織的目標、產品和具體實踐的影響,因而各組織的質量體系是不同的。我國傢具行業有其自身的歷史背景和行業特點,各個企業的技術、設備條件和管理水平也有不同。因此,必須結合各自的特點和具體條件,在質量體系要素中,找出重點和難點,才能建立一個切合本企業和適應外部環境的質量體系。
ISO 9001質量體系有20個要素,因篇幅所限,本文僅涉及含傢具行業技術和管理的重點和難點的7個要素。
(1)質量方針:質量方針是供方的質量宗旨和質量方向,內容包括企業的目標和顧客的期望要求;質量方針體現管理者對質量的指導思想和承諾,是企業質量行為准則,要求語言通俗,使各級人員都能理解和執行;質量方針牽動全局,必須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制訂和簽發。
確定傢具企業目標的難點是如何將顧客的期望要求轉化為產品特性。顧客對傢具的期望是多種多樣的,盡管可歸納為實用性、舒適性、藝術性、經濟性四個方面,但顧客所表達的內容往往是朦朧的,需要量化為技術、質量指標,並使之與本企業的能力相適應,既要先進,又要可行,便於實施和檢查。
(2)設計控制:設計控制是從設計策劃到設計確認的全過程中對設計質量進行的控制和驗證,是產品質量形成中的重要環節。理解這個要素,首先要澄清以往傢具行業習慣將傢具設計理解為單純的造型設計,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解,要明確造型設計僅僅是設計的一個方面,而設計控制則規定了更為全面的內容。
A.設計和開發的策劃:傢具企業中需要設計的產品有客戶訂貨、老產品改造和自行開發的新產品三類。這三類產品都涉及到質量改進和或產品形態的創新,均需立項編制計劃,列出應開展的活動,規定實施職責,委派人員和配備資源,並隨設計過程的進展適時修改計劃。
B.設計輸入:設計輸入是設計工作的依據,包括市場信息、顧客要求、有關法令和法規要求、標准和規范要求以及本企業的要求,除此外,還需考慮合同評審的結果。這些要求應形成文件,並評審其是否恰當。通常列入設計任務書之中,由設計負責人提出。這里市場信息和顧客要求需由技術人員轉化為技術指標或規范;標准、規范要求指《木傢具》、《金屬傢具》、《軟體傢具》等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規范要求;本企業要求通常指企業內控標准或特殊工藝、設備要求;有關法令、法規要求主要指安全、衛生和環保方面的要求。
C.設計輸出:設計輸出是設計過程所投入的資源和活動產生的結果,如圖樣、計算書、產品說明書、樣品、材料及配件清單、驗收規則等,並標出與產品安全和正常工作有重大關系的設計特性。這些技術文件將作為采購、製造、檢驗和服務的依據,須經評審符合要求後才能發布。 目前,大多數傢具廠設計部門所提供的技術文件只有圖紙和材料分析單,對結構細節和材料性能的要求表達不充分,屬於設計輸出不完備。按照標準的要求,完整的設計輸出應具備產品圖樣,包括裝配圖、零件圖、下料圖、產品安裝示意圖;原輔材料清單、五金配件清單;工藝規范、檢驗規則(可以引用);樣品和使用說明書。
D.設計評審、設計驗證和設計確認:設計評審和設計驗證的目的分別為評價設計結果是否達到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和證實設計輸出是否達到設計輸入的要求。前者應列入計劃,在設計的適當階段結束前進行,而最終設計階段完成前必須評審,評審工作由上一級主持,相關部門參加;後者是在設計階段輸出形成結果時,針對計算書、樣品等由設計部門自行完成。設計確認的目的是判定設計結果是否滿足使用要求,通常在成功的設計驗證之後,針對最終產品或樣品來進行。設計確認必須有使用者或其代表參加。 傢具企業中,營銷人員了解市場行情和顧客需求,設計人員熟悉造型、結構和技術規范,工藝人員熟悉生產過程。因此,通過組織和技術介面,使各部門的相關人員結合在一起進行評審和驗證,發揮集體智慧,糾正設計中的偏向和失誤,是使這項工作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
[更全面的內容]
第一部分 ISO9000基礎知識
一、 什麼叫ISO?
ISO是一個組織的英語簡稱。其全稱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翻譯成中文就是「國際標准化組織」。又稱「經濟聯合國」(現有成員國120多個)。
ISO為一非政府的國際科技組織,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權威的國際標准制訂、修訂組織。它成立於1947年2月23日。 ISO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每年一次的「全體大會」,其日常辦事機構是中央秘書處,設在瑞士的日內瓦。
ISO 宣稱它的宗旨是「發展國際標准,促進標准在全球的一致性,促進國際貿易與科學技術的合作。」
ISO 現有120個國家和地區成員。
二、什麼叫ISO9000 ?
ISO標准由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S簡稱TC)制訂。ISO共有200多個技術委員會,2200多個分技術委員會(簡稱SC)。
ISO9000是指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它不是指一個標准,而是一族標準的統稱。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質量管理體系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所有國際標准。ISO9000是ISO發布之12000多個標准中最暢銷、最普遍的產品。
三、什麼叫認證 ?
「認證」一詞的英文原意是一種出具證明文件的行動。ISO/IEC指南2:1986中對「認證」的定義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證實某一經鑒定的產品或服務符合特定標准或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舉例來說,對第一方(供方或賣方)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第二方(需方或買方)無法判定其品質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來判定。第三方既要對第一方負責,又要對第二方負責,不偏不倚,出具的證明要能獲得雙方的信任,這樣的活動就叫做「認證」。
這就是說,第三方的認證活動必須公開、公正、公平,才能有效。這就要求第三方必須有絕對的權力和威信,必須獨立於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須與第一方和第二方沒有經濟上的利益關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關系,或者有維護雙方權益的義務和責任,才能獲得雙方的充分信任。
四、 ISO9000的由來
ISO9000是由西方的品質保證活動發展起來的。二戰期間,因戰爭擴大所需武器需求量急劇膨脹,美國軍火商因當時的武器製造工廠規模、技術、人員的限制未能滿足「一切為了戰爭」。美國國防部為此面臨千方百計擴大武器生產量,同時又要保證質量的現實問題。分析當時企業:大多數管理是NO1,即工頭憑借經驗管理,指揮生產,技術全在腦袋裡面,而一個NO1管理的人數很有限,產量當然有限,與戰爭需求量相距很遠。於是,國防部組織大型企業的技術人員編寫技術標准文件,開設培訓班,對來自其它相關原機械工廠的員工(如五金、工具、鑄造工廠)進行大量訓練,使其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識別工藝圖及工藝規則,掌握武器製造所需關鍵技術,從而將「專用技術」迅速「復制」到其它機械工廠,從而奇跡般地有效解決了戰爭難題。戰後,國防部將該寶貴的「工藝文件化」經驗進行總結、豐富,編制更周詳的標准在全國工廠推廣應用,並同樣取得了滿意效果。當時美國盛行文件風,後來,美國軍工企業的這個經驗很快被其他工業發達國家軍工部門所採用,並逐步推廣到民用工業,在西方各國蓬勃發展起來。
隨著上述品質保證活動的迅速發展,各國的認證機構在進行產品品質認證的時候,逐漸增加了對企業的品質保證體系進行審核的內容,進一步推動了品質保證活動的發展。到了70年代後期,英國一家認證機構BSI(英國標准協會)首先開展了單獨的品質保證體系的認證業務,使品質保證活動由第二方審核發展到第三方認證,受到了各方面的歡迎,更加推動了品質保證活動的迅速發展。
通過三年的實踐,BSI認為,這種品質保證體系的認證適應面廣,靈活性大,有向國際社會推廣的價值。於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項建議。ISO根據BSI的建議,當年即決定在ISO的認證委員會的「品質保證工作組」的基礎上成立「品質保證委員會」。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質保證技術委員會」(即TC176)著手這一工作,從而導致了「ISO9000族」標準的誕生,健全了單獨的品質體系認證的制度,一方面擴大了原有品質認證機構的業務范圍,另一方面又導致了一大批新的專門的品質體系認證機構的誕生。
自從1987年ISO9000系列標准問世以來,為了加強品質管理,適應品質競爭的需要,企業家們紛紛採用ISO9000系列標准在企業內部建立品質管理體系,申請品質體系認證,很快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正在積極推行ISO9000國際標准。
第二部分 推行ISO9000的好處
一般說來,好處分內外部:內部可強化管理,提高人員素質和企業文化;外
部提升企業形象和市場份額。具體內容如下:
一.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負責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的認證機構都是經過國家認可機構認可的權威機構,對企業的品質體系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這樣,對於企業內部來說,可按照經過嚴格審核的國際標准化的品質體系進行品質管理,真正達到法治化、科學化的要求,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於企業外部來說,當顧客得知供方按照國際標准實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證書,並且有認證機構的嚴格審核和定期監督,就可以確信該企業是能夠穩定地提供合格產品或服務,從而放心地與企業訂立供銷合同,擴大了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可以說,在這兩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見影的功效。
二.獲得了國際貿易綠卡----「通行證」,消除了國際貿易壁壘
許多國家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設置了種種貿易壁壘,包括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其中非關稅壁壘主要是技術壁壘,技術壁壘中,又主要是產品品質認證和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的壁壘。特別是,在「世界貿易組織」內,各成員國之間相互排除了關稅壁壘,只能設置技術壁壘,所以,獲得認證是消除貿易壁壘的主要途徑。我國「入世」以後,失去了區分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的嚴格界限,所有貿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術壁壘,應該引起企業界的高度重視,及早防範。
三.節省了第二方審核的精力和費用
在現代貿易實踐中,,第二方審核早就成為慣例,又逐漸發現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個組織通常要為許多顧客供貨,第二方審核無疑會給組織帶來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顧客也需支付相當的費用,同時還要考慮派出或雇傭人員的經驗和水平問題,否則,花了費用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認證可以排除這樣的弊端。因為作為第一方申請了第三方的ISO9000認證並獲得了認證證書以後,眾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對第一方進行審核,這樣,不管是對第一方還是對第二方都可以節省很多精力或費用。還有,如果企業在獲得了ISO9000認證之後,再申請UL、CE等產品品質認證,還可以免除認證機構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重復認證的開支。
四.在產品品質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國際貿易競爭的手段主要是價格競爭和品質競爭。由於低價銷售的方法不僅使利潤銳減,如果構成傾銷,還會受到貿易制裁,所以,價格競爭的手段越來越不可取。70年代以來,品質競爭已成為國際貿易競爭的主要手段,不少國家把提高進口商品的品質要求作為限入獎出的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措施。實行ISO9000國際標准化的品質管理,可以穩定地提高產品品質,使企業在產品品質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五.有利於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按照國際間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的慣例,合作雙方必須在產品(包括服務)品質方面有共同的語言、統一的認識和共守的規范,方能進行合作與交流。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正好提供了這樣的信任,有利於雙方迅速達成協議。
六.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穩定經營運作,減少因員工辭工造成的技術或質量波動。
七.提高企業形象
第三部分、ISO9000:2000內容簡介
一. ISO9000:2000八大質量管理原則
ISO9000:2000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ISO/TC176在總結質量管理實踐經驗,並吸納了國際上最受尊敬的一批質量管理專家的意見,用高度概括、易於理解的語言所表達的質量管理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性規律,成為質量管理的理論基礎。它是組織的領導者有效的實施質量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賴於顧客,因此組織應該理解顧客當前的和未來的需求,從而滿足顧
客要求並超越其期望。《①客戶永遠是對的;②如果客戶不對,則執行①》
2. 領導作用
領導者將本組織的宗旨、方向、和內部環境統一起來,並創造使員工能夠充
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環境。80%質量問題與管理有關,20%與員工有關。
3. 全員參與
各級員工是組織的生存和發展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其才能給
組織帶來最佳效益。崗位職責包括了全員(從總經理到基層員工)。
4. 過程方法
將相關的資源和活動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取得預期結果。
流程圖方法。
5. 管理的系統方法
針對設定的目標,識別、理解並管理一個由相互關聯的過程所組成的體系,
有助於提高組織的有效性和效率。木水桶的圍板原理。
6.持續改進
是組織的一個永恆發展的目標。PDCA循環。
7. 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
針對數據和信息的邏輯分析或判斷是有效決策的基礎。用數據和事實說話。
8. 互利的供方關系
通過互利的關系,增強組織及其供方創造價值的能力。麥當勞管理方式。
二. ISO9001:2000要求
1 . 范圍
1. 1總則
1. 2應用
2. 引用標准
3. 術語和定義
4. 質量管理體系
4.1總要求
4.2文件要求
5. 管理職責
5.1管理承諾
5.2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5.3質量方針
5.4策劃
5.5職責、許可權與溝通
5.6管理評審
6.資源管理
6.1資源的提供
6.2人力資源
6.3基礎設施
6.4工作環境
7.產品/服務的實現
7.1產品/服務實現的策劃
7.2與顧客有關的過程
7.3設計與開發
7.4采購
7.5產品/服務提供
7.6監視與測量裝置的控制
三.過程方法模式:
(無法粘貼圖)
四. ISO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結構:
1. 質量手冊(QM):
主要功能是將管理層的質量方針及目標以文件形式告訴全體員工或顧客。是為了確保質量而說明「作了哪些工作以保證質量 」。
2. 程序文件(QP):
是指導員工如何進行及完成質量手冊內容所表達的方針及目標的文件。
3. 作業指導書(WI):
詳細說明特定作業是如何運作的文件。
4. 記錄表格(F):
是用於證實產品或服務是如何依照所定要求運作的文件。
五、ISO9001:2000版與94版的區別
項 目 94年版 2000年版
1.條文改變
1.從事4.1~4.20共20多個條文項目。
2.三種質量體系模式。 1.僅 5個條文項目。
2.整合為一種質量體系模式。
2.流程手法的運用
不作要求
鼓勵接受此流程手法,任何接受輸入並轉化為輸出的活動都被視為一個流程,組織為有效運作,其必須鑒別及管理許多相互關連的流程。
3.持續改善要求 未明確提出 要求組織應根據質量方針、目標、評審結果、資料分析、糾正與預防措施,不斷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持續改善。
4.供應鏈的敘述方式 分包商--供應商--客戶
供應商--組織--客戶
5.質量方針、質量目標 要求質量方針包括質量目標 1.要求質量方針為質量目標提供一個框架
2.在組織的相關職能及各層次建立可測量的質量目標。要求質量目標是指確保實現質量方針所要求的明確的、可測量的目標。
6.體系名稱的改變 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不再包含「質量保證」一詞,以反應包含質量保證及客戶滿意的事實。
7.PDCA的應用 採用物流的運作方式 寫作架構採用簡易的PDCA流程模式。
8.系統轉換之期限 自2000年新版正式發布之日起三年後不可使用。 自2000年版正式發布之日起開始使用。
9.與ISO14000:1996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相容性 無 與ISO14001:96有相容性,也與其它國際的管理系統標准相符。
第四部分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導入
一.輔導流程圖
專業咨詢公司及其咨詢人員掌握了大量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積累了各種管理背景中的相關知識,獲得了解決問題、改善機能、提高效率所需的方法和技巧,他們可以為客戶提供管理指導和決策輔助。咨詢是一種顧問服務。咨詢公司和咨詢人員並不去操縱企業,也不是替代管理者作出決策。他們的工作是以正確的方
法、在適當的時間、向合適的人提出正確的建議。咨詢是一種獨立的服務。
常用的輔導業務如下圖所示:
(見圖)
二、ISO9000推行組織形式:
1. 推行方式之一---------委員會形式:
(見圖)
2、推行方式之二-----------小組形式:
(見圖)
第五部分、ISO9000成功認證的關鍵要素
公司總結了百家企業一次性認證成功的經驗,整合成以下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快捷高效模式:
1. 高層主管的全力支持,展示決心、賞罰分明。
2. 推行幹部的負責盡職,絕不推拖、按時完成。
3. 全體員工的積極配合,了解政策、切實執行。
4. 推動人員的詳加規劃,P-D-C-A、 永不停頓。
5. 需要行政方法配合。
ISO9000系列標准發展簡介
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是由國家或政府認可的組織以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標准為依據進行的第三方認證活動,以絕對的權力和威信保證公開、公正、公平及相互間的充分信任。其系列標准發展歷程如下:
●1980年,「質量」一詞被定義為企業動作及績效中所展現的組織能力。導致一些行業標准與國家標準的產生,而由於跨國貿易的逐漸形成,跨行業、跨國度的新標准也呼之欲出。
●1987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成立TC176技術委員會,聯系53個國家,致力於ISO9000系列標準的發展。頒布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標准。
●1992年,中國等同採用ISO9000系列標准,形成GB/T19000系列標准。歐共體提出歐共體內部各國企業按照ISO9000系列標准完善質量體系,美國把此作為「進入全球質量運動會的規則」。
●1994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修改發布ISO9000 —1994系列標准。世界各大企業如:德國西門子公司、日本松下公司、美國杜邦公司等紛紛通過了認證,並要求他們的分供方通過ISO9000認證。
●1996年,我國政府部門如:電子部、石油部、建設部等逐步將通過ISO9000認證作為政府采購的條件之一,從而推動了我國ISO9000認證事業迅速發展。 2000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修改發布ISO9000系列—2000系列標准,更適應新時期各行業質量管理的需求。
實施ISO9000標準的意義
● 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負責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的認證機構都是經過國家認可機構認可的權威機構,對企業的品質體系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這樣,對於企業內部來說,可按照經過嚴格審核的國際標准化的品質體系進行品質管理,真正達到法治化、科學化的要求,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於企業外部來說,當顧客得知供方按照國際標准實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證書,並且有認證機構的嚴格審核和定期監督,就可以確信該企業是能夠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乃至優秀產品的信得過的企業,從而放心地與企業訂立供銷合同,擴大了企業的市場佔有率。
● 促使企業質量管理走上規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軌道。
ISO9000族標準的核心是建立文件化質量體系。書面規定了必須的質量要素內容及實施程序。要求管理人員、操作人員和驗證人員都必須按文件執行並加以記錄。標準的實施保證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與世界等同。
● 質量代表了一個企業的生產水平、管理水平和文化水平。
產品質量的提高意味著經濟效益的提高。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正經歷著由數量型增長向效益型增長的轉變。市場競爭也由價格競爭為主轉向質量競爭為主。因此,要想使您的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只有靠強化質量管理,提高產品質量。
● 降低質量成本,提高企業利潤。
質量成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失敗成本, 其比例關系為:1:10:100(員工教育成本是預防成本,質量檢驗成本是鑒定成本,不合格品費用是失敗成本。)以上比例意味著投入一元錢做質量的事先預防,將減少10元的檢驗費用,減少100元不合格品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企業在質量控制上投入最大的預防成本和適
㈤ 國際貿易條件的商品的品質
品質是商品買賣最重要的因素。合同中的品質約定,是買賣雙交接貨物的依據。通常用兩種方式表示商品的品質。
A.用文字說明表示品質。這種方式稱為「憑文字說明銷售」。具體可分為以下幾種:
規格(Specification)。合同中規定商品的品質指標,如化學成份、長短粗細、含量等。這是最廣為採用的既方便又准確的一種表示品質的方法。
等級(Grade)。為買賣雙方都熟悉的商品,在某些情況下可採用憑等級買賣:一是按商品的不同規格,分成不同的等級,既簡化了品質表示,又易於比較優劣;二是有些商品不能用規格描述,或不能完整地用規格描述,特別是一些土特產品,比如茶葉、水果等,可用雙方都認可的等級來表示品質。
標准(Standard)。商品的標准,是指標准化了的規格和等級。標准有的由國家或有關政府部門制訂也有的是由商品交易所、同業工會或有關國際組織制訂。公布了的標准經常需要修改變動。所以,當採用標准說明商品品質時,應註明採用標準的版本和年份。
商標和牌名(Trade Mark and Brand)。某些商品在市場上行銷已久,品質優良穩定,知名度高,且品種單一,則往往可以其商標和牌名表示其品質。如可口可樂、大白兔奶糖。應注意許多著名品牌由於其產品品種多樣性和復雜性,是不可能單憑商標品牌成交的、比如IBM、SONY等。它們的產品,必須具有完整確切的品質指標或技術說明。
產地名稱(Name of Origin)。此類描述局限於土特產品,如蘇綉、四川榨菜,用以表示產品的傳統工藝或特色風味。
說明書和圖樣(Description and Illustrations)。對於結構性能復雜的商品,通常以說明書和圖樣加以完整的描述,以此作為買賣雙方認定的品質標准。憑說明書和圖樣成交的合同,往在附有品質保證條款和技術服務條款。
B.用樣品表示品質。這種方式,稱為「憑樣品買賣」。樣品構成合同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
樣品的種類。按樣品提供者的不同,分成賣方樣品(Seller's Sample)和買方樣品(Buyer's Sample)兩種。憑買方樣品成交,在我國出口貿易中又稱為「來樣成交」。憑樣品成交中的一些做法:(1)對等樣品,憑買方樣品成交。有時會因仿製產品與買方來樣不符而招致退貨索賠。賣方往往會按買方樣品先做一個復製品交買方確認,經確認後即以該復製品作為交貨品質的依據,這種經確認的復製品,稱為「對等樣品」或「回樣」。這種做法,實際上是用賣方樣品取代了買方樣品,使賣方在交貨時取得主動。(2)封樣。賣方在寄發樣品或發運商品前,由公證機構或會同買方,抽取若干份樣品加以封存,萬一買賣雙方在履約過程中發生質量爭議,即可使用封樣作為核對之用。(3)合同中的保障條款、憑買方來樣成交時,應注意防範侵權行為的產生。如果不能十分確定,可以在合同中加列保障條款,即萬一發生由於買方來樣而導致侵犯第三者權益,如專利、商標侵權,應由買方負責。
㈥ 進出口業務中,表示商品品質的方法可分為哪兩大類
在國際貨物買賣中,商品種類繁多,表示商品品質的方法一般包括憑實物表示和憑說明表示兩大類。
(一)憑實物表示品質
憑實物表示品質又可分為看貨買賣和憑樣品買賣。
1、看貨買賣
當買賣雙方採用看貨成交時,買方或代理人通常先在賣方存放貨物的場所驗看貨物,一旦達成交易,賣方就應按對方驗看過的商品交貨。只要賣方交付的是買方驗看過的貨物,買方就不得對品質提出異議。這種做法,多用於寄售、拍賣和展賣的業務中。
2、憑樣品買賣
樣品通常是從一批商品中抽出來的或由生產、使用部門設計、加工出來的,足以反映和代表整批商品品質的少量實物。凡以樣品表示商品品質並以此作為交貨依據的,稱為「憑樣品買賣」(Sale by Sample)。
在國際貿易中,通常由賣方提供樣品,凡以賣方樣品作為交貨的品質依據者,稱為「憑賣方樣品買賣」。賣方所交貨物的品質,必須與提供的樣品相同。有時買方為了使其訂購的商品符合自身要求,也會提供樣品交由賣方依樣承製,如賣方同意按買方提供的樣品成交,稱為「憑買方樣品買賣」。有時賣方可根據買方提供的樣品,加工復制出一個類似的樣品交買方確認,這種經確認後的樣品,稱為「對等樣品」(Counter Sample)或「回樣」,也有稱之為「確認樣品」(Confiming Sample)。當對等樣品被買方確認後,日後賣方所交貨物的品質,必須以對等樣品為准。此外,買賣雙方為了發展貿易關系和增進彼此對對方商品的了解,往往採用互相寄送樣品的做法。這種以介紹商品為目的而寄出的樣品,最好標明「僅供參考」(for reference only)字樣,以免與標准樣品混淆。
(二)憑說明表示品質
憑說明表示品質,是指用文字、圖表、圖片等方式來說明成交商品的品質。這類表示品質方法可細分為如下幾種:
1、憑規格買賣(Sale by Specification)
商品規格是指一些足以反映商品品質的主要指標,如化學成分、含量、純度、性能、容量、長短、粗細等。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凡用商品的規格確定品質時,稱為「憑規格買賣」。
2、憑等級買賣(Sale by Grade)
商品的等級是指同一類商品按規格上的差異,分為品質優劣各不相同的若乾等級。憑等級買賣時,由於不同等級的商品具有不同的規格,為了便於履行合同和避免爭議,在品質條款列明等級的同時,最好一並規定每一等級的具體規格。這對簡化手續、促進成交和體現按質論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3、憑標准買賣(Sale by Standard)
商品的標準是指將商品的規格和等級予以標准化。商品的標准,有的由國家或有關政府主管部門規定,有的由同業公會、交易所或國際性的工商組織規定。有些商品習慣憑標准買賣,人們往往使用某種標准作為說明和評定商品品質的依據。
在國際貿易中,對於某些品質變化較大而難以規定統一標准農副產品,往往採用「良好平均品質」(Fair Average Quality,FAQ)這一術語來表示其品質。「良好平均品質」是指一定時期內某地出口貨物的平均品質水平,一般是指中等貨,也稱大路貨。在標明大路貨的同時,通常還約定具體規格作為品質依據。
為了促進各國產品質量的提高,完善企業管理制度,保護消費者利益,國際標准化組織推出了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准以及ISO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准。我國是國際標准化組織理事國。1992年10月,我國技術監督局將ISO系列標准等效轉化為GB/T19000系列國家標准,以雙編號形式出現,於1993年1月1日起實施。實施ISO的這兩個一體化管理體系,有助於改善和提高我國企業和產品在國內外消費者、客戶中的形象,降低經營及管理成本,使我國產品適應國際市場對於產品在質量上的新需求,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能力。
4、憑說明書和圖樣買賣(Sale by Descriptions and lllustrations)
在國際貿易中,有些機、電、儀等技術密集型產品,因其結構復雜,對材料和設計的要求嚴格,用以說明其性能的數據較多,很難用幾個簡單的指標來表明品質的全貌,而且有些產品,即使其名稱相同,但由於所使用的材料、設計和製造技術的某些差別,也可能導致功能上的差異。因此,對這類商品的品質,通常以說明書並附以圖樣、照片、設計圖紙、分析表及各種數據來說明具體性能和結構特點。按此方式進行交易,稱為憑說明書和圖樣買賣。
5、憑商標或品牌買賣
商標(Trade Mark)是指生產者或商號用來識別所生產或出售的商品的標志。品牌(Brand Name)是指工商企業給製造或銷售的商品所冠的名稱。商標或品牌自身實際上是一種品質象徵。人們在交易中可以只憑商標或品牌進行買賣,無需對品質提出詳細要求。
6、憑產地名稱買賣
在國際貨物買賣中,有些產品,因產區的自然條件、傳統加工工藝等因素的影響,在品質方面具有其他產區的產品所不具有的獨特風格和特色,對於這類產品,一般也可用產地名稱來表示品質。
上述各種表示品質的方法,一般是單獨使用,但有時也可酌情將其混合使用。
㈦ 貿易公司如何做產品質量證明書
有國際聲望的實驗室可透過檢測出具報告例如 BV,ITS,SGS
他們現都有大陸分公司
㈧ 在進出口貿易中,如何把握商品質量
對進口商品質量的抄要求1.在洽襲談商品時,應充分了解國外賣家所提供的商品的等級,不進口質量低劣產品。2.選購進口商品時,應考慮我國的國情和消費水平,不應盲目追求高規格、高檔次、高質量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損失。3.在訂立合同時,注意對商品品質要求的嚴密性,避免應疏忽而造成的損失。4.在貨物到達時,嚴格質量檢驗,杜絕不符合合同規定質量的商品進入國門。對出口商品質量的要求1.強化出口商品出口廠商或銷售商的質量觀念。(不斷提高商品信譽,嚴守質量檢驗)2.發展適銷對路的商品出口(把握不同層次的需求)3.建立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4.實行商品質量許可制度。(對質量許可證進行監督檢查)5.出口商品質量應符合進口國的有關法令規定和要求
㈨ 相對比貿易公司,工廠有價格優勢和質量控制,但是就貿易公司本身他的優點會是哪些
😈😈😈
㈩ 貿易公司如何控制產品品質
首先嚴格篩選供貨商。賴的堅決不能要。
其次貨品運輸管理。要找個好的物內流公司,容並且要天天查詢貨物運輸狀況,以防出現差錯。
第三自己公司要有信譽,貨物出現次品,首先應當自己先承當責任,然後再追究到個人。要讓客戶認為你們公司是不會賣次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