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前4月我國服務進出口呈現出哪些特點
一是服務進出口延續高增長態勢,增速達到今年以來的新高。以美元計,1-4月服務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增速分別達到21.4%、22.6%和20.8%,都是今年以來的新高。服務進出口快速增長,表明全球經濟整體向好帶動國際市場需求回暖,為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同時表明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的舉措,對於穩預期、促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是傳統服務進出口實現快速增長。1-4月,旅行、運輸和建築等傳統服務進出口11049億元,增長8.7%,其中出口2595億元,增長3.3%;進口8454億元,增長10.5%。從具體領域看,旅行進出口6967.5億元,增長8.3%;建築服務進出口783.3億元,增長14.6%;運輸服務受貨物貿易增長拉動作用明顯,進出口2955.1億元,增長11.7%。來源:人民網
❷ 我國2013年對外貿易現狀如何
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可能略好於2012年,但制約外貿穩定回升的阻力依然存在。
從國際看,隨著各國宏觀政策力度加大,歐債危機略有緩和,美國經濟復甦態勢趨於穩定,市場信心和發展預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經濟發展環境可能有所改善。但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削弱經濟增長潛力,刺激經濟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顯,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困難較多,加上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低增長、高風險態勢不會明顯改觀。
一是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依然不足。
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普遍需要持續緊縮財政,企業對新興產業的投資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寬松貨幣政策無法根本扭轉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加上失業率高企等制約,經濟增長動力仍較疲弱。一些新興經濟體依賴能源資源出口、國際收支失衡等問題逐漸暴露,發展面臨的風險上升,經濟增速也在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增長3.6%,低於金融危機前10年4%的平均水平;世貿組織預計,全球貿易量增長4.5%,明顯低於危機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二是發達國家主權債務問題可能再起波瀾。
歐債危機既是歐洲貨幣聯盟的制度危機,更是歐元區外圍國家的競爭力危機。隨著歐洲穩定機制啟動和銀行業聯盟構想開始落實,歐元區制度設計的薄弱環節正在逐步加強,但外圍國家不僅財政缺口大,而且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提高競爭力將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其間若經濟、政治形勢惡化超出預期,可能在金融市場引起新的波動。2013年,歐元區外圍國家融資需求依然高企,部分國家面臨大選,對歐洲金融市場的影響值得密切關注。美國財政懸崖涉及金額約佔GDP的4%,若處理不好,可能拖累美經濟重返衰退。
三是國際金融和商品市場仍可能持續動盪。
近期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均採取了量化寬松政策,澳大利亞、韓國、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經濟,可能引發各國貨幣匯率頻繁大幅波動,國際資本大規模跨境流動,沖擊全球金融穩定。美國、俄羅斯等糧食主產地遭受重大乾旱,導致全球小麥、玉米減產,中東地緣政治持續緊張極易沖擊石油供應,加上全球貨幣政策寬松,投機資本湧入商品市場炒作牟利,農產品和能源價格面臨較大上漲壓力。
四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
在經濟復甦沒有明顯起色的情況下,一些國家為緩解就業壓力,對外採取部分關閉國內市場的辦法,扶持本土產業,阻礙了正常的國際貿易投資活動。世貿組織監測,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員共採取182項新貿易限制措施,影響全球進口額的0.9%,且限制措施應對危機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國產業復興的一面上升,影響更為深遠。一些國家對新興產業領域的跨國投資態度保守,想方設法加以限制。在選舉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國家經貿政策甚至出現「去全球化」的危險傾向。
從國內看,隨著一系列擴內需、穩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並發揮成效,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黨的十八大將進一步激發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有利於繼續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普遍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快於2012年。但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穩固,國內需求增長受到一些體制機制因素的制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較為突出,企業生產經營仍然面臨較多困難。
國際國內的風險因素疊加,將對2013年中國外貿發展形成較大壓力,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根本緩解。
在世界經濟復甦態勢疲軟、風險持續高企的情況下,中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特別是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的局面還將持續。截至2012年9月,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4個月低於50的榮枯線;2012年前三季度加工貿易進口累計僅增長1%,表明未來一段時間出口難有大的反彈。商務部對國內1900餘家外貿重點聯系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2年9月,企業出口利潤指數已連續5個月低於100的臨界點。
二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持續加大。
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的「世界貿易預警(World Trade Alert)」項目監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隨著中國出口產業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新興產業升級,國外對中國新興產業出口的限制明顯增多。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太陽能光伏電池在多個海外市場遭遇貿易摩擦,出口嚴重受阻。
三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
近年來,中國要素成本上升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2008-2011年,製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4.5%,製造業農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長15%。隨著周邊國家工業化發展加快,部分對成本較為敏感的產業和產品訂單出現向周邊國家轉移跡象。2012年前7個月,中國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在美、歐、日市場份額比上年分別下降2.1、1.4和2.7個百分點,流失份額主要被周邊低成本國家擠占。在外需下滑的同時,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面臨的國際競爭加劇,出口企業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技術、質量、品牌、服務等綜合優勢。
應當看到,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是中國貨物貿易發展最快的十年,進出口貿易額年均增長超過20%。2011年出口額佔全球比重10.4%,連續三年居全球之首;進口額佔9.5%,連續三年全球第二。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中國外貿可能難以再現前些年的持續高速增長。
針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應繼續著力於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一方面,立足當前,密切跟蹤形勢變化,確保已出台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幫助企業克服訂單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難,努力將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穩定外貿增長。另一方面,著眼長遠,充分利用市場環境趨緊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加快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貿易促進平台和國際營銷網路,增強外貿長遠發展後勁。同時,完善進口政策,搭建更多進口促進平台,積極擴大國內短缺的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部分供應偏緊商品的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
❸ 國際貿易組織於幾幾年幾月幾日成立
世界貿易組織(英語: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簡稱世貿組織。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專舉行的屬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 ,以取代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❹ 2013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是多少
2013年我國實現進出口總值25.83萬億人民幣(4.1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
雖然沒有回完成2013年初定下8%的外貿答增長目標,但這一數據仍比2012年提高1.4個百分點。
201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僅為6.2%,也低於當年年初確定的10%目標
。
盡管連續兩年沒有達到預期增速,但是2013年度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了4萬億美元的關口。其中,出口增長7.9%;進口增長7.3%;貿易順差1.61萬億人民幣(2597.5億美元)。
目前美國全年外貿數據尚未公布,不過,按照2013年前11個月的數字推算,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進出口第一大國。根據公開數據,2013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已經超過美國公布數據1920億美元,同比增長速度也高出美國7個百分點。從美國方面剛剛發布的11月份的數據來看,其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速度還不到1%。
進出口總值超4萬億美元標志著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再上一個新的台階,不過,鄭躍聲提醒,在不斷擴大外貿發展的同時,要更多地把精力轉移到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
❺ 中國下個月進出口4月13日封關了嗎
中國下個月進出口4月13日封關了嗎?這個是的確的。國外疫情的肆虐,不得不採取這種策略。
❻ 2013年4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試題的答案
2013年4月全國高等教育抄自學考試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試題的答案網上很難找得到,基本可以說是沒有的,各地自考也不公布答案的。以前也很多人問這樣的自考答案問題,得出的結果是:自考要自己看書找答案!
這樣的話,還是要靠自己,早作努力為好。
❼ 2013年4月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03689國際貿易結算答案
你好,自考歷次真題和答案可以網上看看有沒有,一般自考輔導試卷有專門的歷次考專試試題的。自考書籍屬主要是教材、大綱和輔導書模擬題歷次考試真題,可以網上試試,或是有賣那種歷次考試真題的試卷的輔導資料的可以,或是模擬試題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