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國際貿易 > 蘇群國際貿易

蘇群國際貿易

發布時間:2020-12-29 23:41:38

① 蘇群,徐濟成,張衛平,楊毅,於嘉

蘇群 1、《體壇周報》籃球部主任
【個人簡介】
生日:1968年8月26日
出生地:江蘇無錫
畢業於無錫市一中、北京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新聞系
1992年起供職於《中國體育報》國際部、球類部
2000年起供職於《體壇周報》
2004年創辦《籃球先鋒報》,並擔任總編輯
自1996年起采訪過4屆NBA全明星賽、2次總決賽、王治郅加盟NBA第一個賽季和喬丹2001年復出共32場常規賽。
采訪過1994年和2002年兩屆亞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1995年瑞典哥德堡世界田徑錦標賽等和2001年莫斯科申奧大會。
多次在CCTV5轉播的NBA節目中擔任嘉賓、主持人。
【個人風采】
江湖十年,目睹中國男籃兵敗悉尼,兵敗釜山;目睹NBA前輩共47位成名人物站在你面前;目睹喬丹帶病打敗馬龍,癱倒在皮蓬懷中;目睹第一個中國人踏上NBA球場……這么多江湖恩怨過後,還能求什麼?唯一的感想和信條是:我可以不說真話,但我決不說假話。
【蘇群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log/1156966391

徐濟成
著名的籃球評論員,圈內人稱其為「大徐」,外語系的高材生,體育記者中的「盟主」。語言朴實卻不失生動,在專業化的解說中,還時不時蹦出幽默逗趣的話語,善於將枯燥的籃球術語通俗化,希望自己的解說能讓老大媽都能聽懂。
[編輯本段]介紹
徐濟成 山東人,1960年6月17日出生於青島。1973年,讀中學時因為身材較高入選市業余體校參加籃球訓練,後加入北京軍區青年男籃,當了五年專業運動員。1982年經高考進山東大學英語系,1986年畢業後調新華社體育部。現任新華社體育新聞部記者采訪室主任,高級記者。專長報道籃球,與NBA結下不解之緣,編著《NBA五十年》一書。從1992年開始,被中央電視台體育中心聘為籃球轉播顧問。從事體育報道十餘年來,曾參加漢城奧運會、巴塞羅那奧運會、亞特蘭大奧運會、悉尼奧運會和北京亞運會、廣島亞運會、曼谷亞運會,以及籃球、體操等世界和亞洲單項賽事采訪。做體育記者18年,先後采訪過籃球、足球、排球、射擊、體操、曲棍球、皮劃艇、擊劍、羽毛球、網球和田徑賽事,最痴迷的還是籃球,曾長期關注殘疾人輪椅籃球,采訪過全國聾人籃球錦標賽。
[編輯本段]經歷
1960年6月17日出生於青島。 1973年,讀中學時因為身材較高入選市業余體校參加籃球訓練,後加入北京軍區青年男籃,當了5年專業運動員。
1982年考入山東大學英語系,
1986年畢業後分配至新華社體育部任體育記者。專長報道籃球,與NBA結下不解之緣,編著有《NBA五十年》一書。
從1992年開始,被中央電視台體育中心聘為籃球轉播顧問。從事體育報道十餘年來,曾參加漢城奧運會、巴塞羅那奧運會、亞特蘭大奧運會、悉尼奧運會、雅典奧運會和北京亞運會、廣島亞運會、曼谷亞運會,以及籃球、體操等世界和亞洲單項賽事采訪。現任北京奧組委媒體運行部副部長、北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常務副主任。

張衛平
1960年入什剎海業余體校學習,1964年入東城區業余體校學習。1965年入北京青年籃球隊,1966年入北京籃球隊(其所在隊曾獲得 年全國冠軍),1973年入國家隊。在國家隊效力8年,司職二中鋒,腳步動作扎實,籃下攻擊能力強,人稱「籃下魔術師」。
多次參加國際比賽,足跡遍及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所在隊曾獲:1974年第7屆亞運會第3名(伊朗,德黑蘭);1975年第八屆亞洲錦標賽冠軍(泰國,曼谷);1977年第九屆亞洲錦標賽冠軍(馬來西亞,吉隆坡);1978年第8屆亞運會冠軍(泰國,曼谷);1978年第八屆世界錦標賽第11名(菲律賓,馬尼拉);1979年第十屆亞洲錦標賽冠軍(日本,名古屋)。1978年,在有美國、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巴西、義大利、加拿大等16支世界強隊參加的第8屆世界錦標賽中,取得個人總分排名第一的佳績,被提名為最佳運動員,獲得錦標賽「得分王」稱號,並被大會譽為籃壇「神射手」。
1977年,在第九屆亞洲錦標賽中,被評為最佳前鋒。1978年,獲運動健將稱號。1979 年,獲北京十佳運動員稱號。1999年,獲「新中國籃球運動傑出貢獻獎」。
退役後入北京體育學院學習。畢業後,1983年任北京青年男籃主教練。1984年任北京女籃主教練。1985年起任中國男子籃球隊教練。任國家隊教練期間,曾率隊參加第十三屆亞洲錦標賽(1985年,馬來西亞,吉隆坡),獲第3名;第十四屆亞洲錦標賽(1987年,泰國,曼谷),獲冠軍;第十屆亞運會(1986年,韓國,漢城),獲冠軍;第十 屆世界錦標賽(1986年,西班牙),獲第9名;第 屆大學生運動會(1986年,前南斯拉夫,薩格勒布),獲第 名;第二十四屆奧運會(1988年,韓國,漢城),獲第11名。
1988年赴美國學習、工作,期間多次協助安排、組織中國隊和籃球俱樂部管理人員訪美、訓練、比賽、考察,並組織及協助美國教練來華講學。
擔任多屆全國籃球教練員培訓班授課教師及翻譯。
多次主持全國青少年籃球夏令營。
中國青年女籃技術顧問,多次安排、組織球隊去美國、澳大利亞訓練、比賽。
1997至2000年任國際管理集團中國部高級經理。負責中國男籃甲A聯賽的宣傳與推廣。
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講座欄目——《籃球課堂》節目主持,中央電視台NBA 、CBA現場轉播解說顧問、特約嘉賓主持,曾多次對NBA總決賽、全明星賽進行現場直播報道及采訪報道,創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收視佳績,被廣大電視觀眾譽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新華社《體育快報》「觀戰指南」專欄作者。NBA時空專欄作者。搜狐網站籃球專欄作者。多次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章,介紹、點評中國籃球及世界籃球。
拍攝出版了系列教學片《現代籃球教學法》(錄像帶10盤,VCD 10盤)。
著作有:《張衛平籃球訓練營》、譯著《 籃球運動實用知識規則》
2003年起,任中國男籃奧運希望隊領隊。
張衛平體育天資突出,五六十年代的青少年,有理想的身高、良好的身體素質、優秀的智能天賦,10歲邁進素有「健將搖籃」之稱的北京什剎海業余體校,少年籃球班接受基礎訓練。十四、五歲猛竄高個兒,彈跳強,力量好,動作諧調而迅捷,有超常的籃球意識與手感。教練、行家看準他是打籃球的「料」。上中學後轉入東城區體校定向培訓嶄露頭角,1965年剛15歲就選入北京青年男子籃球隊。當時,好苗子雲集的青年集訓隊競爭激烈,他作為前鋒隊員,身高、彈跳和力量占優,手腳迅捷「有活兒」,籃下攻擊力強,頭腦清醒睿智、意識好,基本技術底子磁實,進攻方式多,左右手都能投(籃),3--5米跳投精準。憑實力,他不到一年入選北京男籃一隊。緊接「文革」狂飆席捲,運動隊癱瘓,人員散失,而他仍保留隊中。1973年國家體委全面恢復各項運動、他選入錢澄海執教的新一屆國家男子籃球隊,司職二中鋒。1974年,他作為中國男籃隊前鋒參加第七屆亞運會男籃比賽,獲季軍。
「文革」結束後,中國體育重歸國際體聯大家庭,參加的第一個世界級籃球大賽,就是1978年在馬尼拉舉行的第八屆世界籃球錦標賽,獲第11名。此前,他代表國家隊奪得第八(1975年)、第九(1977年)兩屆男籃亞錦賽和第八屆亞運會(1978年)籃球比賽,摘得「三連冠」(軍),已經加冕「亞洲最佳前鋒」、「運動健將」耀眼桂冠的他,再彪加「籃下魔術師」的綽號。
第八屆世錦賽,有美國、前蘇聯、前南斯拉夫、巴西、義大利和加拿大等世界「超級強隊」角逐,16支世界勁旅交鋒大戰,中國隊奪得第11名,令世界籃壇不可小覬,張衛平的上佳表現和最高得分功拔頭籌。他被賽會提名為最佳運動員、譽為「神射手」、獲得「得分王」稱號。張衛平進入自己籃壇生涯的巔峰期,時年28歲,即至1979年代表國家隊奪得第十屆男籃亞錦賽冠軍(「四連冠」),戴上「北京十佳(運動員)」之冠,他選擇了激流勇退。
他退役後入北京體育學院學習深造。1983年,從體院專科籃球專業畢業的他出任北京青年男籃主教練;1984年任北京女籃主教練;1985年任國家隊教練。張衛平輔佐錢澄海執教國家男籃跨四個年頭,成績斐然,除1985年帶隊邁出低迷期拿了第13屆亞錦賽第3名;1986年第10屆亞運會、1987年第14屆亞錦賽連奪亞洲冠軍、重顯「霸主」之身。1986年作為調研組成員赴西班牙考察、並率隊參加第10屆世界男籃錦標賽,中國隊獲得第9名,首次跨進世界十強之列、創造了歷史新章。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男籃保住第11位、較之他的前任們是從未取得過的最好名次,但對他尚存些許抱憾。
作為運動員和教練員,張衛平23年(含「文革」7年「無戰事」),征戰國內外比賽千餘場、退役後完成大學專科學業,30歲出頭進入國家隊執教,進而1988年奧運會後離開國家男籃赴美國深造學習、考察乃至工作(將近10年),他的運動生涯、人生軌跡,於改革開放的中國體壇,給一撥又一撥走下冠軍領獎台的運動員們,呈現再創人生二次輝煌的「張衛平模式」,開「一代先河」。
近10年「舶」美的張衛平,身沒離籃壇,情不涼祖國,期間往來大洋兩岸,多次協助安排、以至組織中國籃球(男、女)隊、省、市的籃球俱樂部經理人員訪美,選外援,協調社會多方面力量開拓深層次、分批量以賽帶練、兼考察,曾組織(協助)美國資深教練來華講學送「經」。摸索先進的籃球理念、現代科技訓練、比賽的「外學內用」;他擔任(多屆)全國籃球教練員培訓班授課講師加翻譯。他從國家利益出發,思考的觸角和視野深遠而雋永,那就是「體育的變革性發展要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及其演進論斷。
世紀之交十多年間,他多次主持全國青少年籃球夏令營活動,營造序列化、傳統化社會大背景,開辦「張衛平籃球課堂」訓練營,把發現培養籃球新人的路拓寬,成才幾率加大。令國人好一陣驚喜、更希冀厚望的新人王治郅、姚明們已經在世界籃壇彰顯中國的驕傲與未來,也在史實般的接力並領跑著張衛平們播引的籃球生涯的價值軌跡。
90年代歸來的他,為職業化變革方興未艾的大中國球市構建「軟體」平台。他用全新的思維、定位自己同快速與世界接軌的中國籃球運動助推模式,市場條件下籃球運動的經濟屬性「發酵」,籃球運動的文化元素以廣義的人性化融合切入當今人們的生活,快樂籃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從這個意義上說,張衛平的投入與辛苦是開創性、前衛意義的先驅之舉,功載中國籃球職業化變革史冊。2003年,張衛平改任中國男籃奧運希望隊的總教練;2005年兼任CUBA籃球事務資深主管。
張衛平身兼中國青年女籃顧問、頻繁「架橋」組織中國球隊去美國、澳大利亞訓練、比賽;肩負國際集團中國部高級經理;宣傳中國男籃甲A聯賽、推廣青少年乃至教練員的技術培訓;受聘主持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籃球課堂》、《籃球公園》——「攻防解析」演示節目、NBA、CBA、CUBA比賽現場轉播解說嘉賓、顧問,屈指十年,成為球迷與廣大電視觀眾感悟生活樂趣的「一道意味獨特的陽光窗口欄目」。
中國優秀運動員的知識化進而向「博士化」的總趨勢,是中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走向成熟進程中的「體育現象」之一景。張衛平同樣不失為先導者。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他早期的論文《籃球運動員意志品質的分析》、《策應打法成功的決竅》等見諸於《籃球》等專業雜志或中央級報端。有著鮮明的實戰質感與理性經驗談。近期出版專著貫穿現代籃球理念張力、知識辨析的導向特質,展示撰著者的經驗進行理論升華。《張衛平籃球訓練營》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加大年輕讀者、球迷及普及教練人員的看點,還有譯著《籃球運動實用知識規則》,都是普及性讀物。而他編撰、錄制、出版的系列教學片《現代籃球教學法》(錄像帶10盤;VCD10盤)是其代表性力作,集現代籃球理念、科技訓練思想方法之大成。

現任體壇周報籃球部主任
中央電視台籃球解說顧問
30而立,生於北京,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新聞系,師哥師弟遍天下。
采訪過三屆全運會,1997上海(當年還在實習),2001廣東,2005江蘇;
三屆夏季奧運會,2000悉尼,2004雅典, 2008北京
一屆冬季奧運會,2002鹽湖城,第一次采訪冰雪項目,親眼目睹大楊揚沖破冬奧中國第一金;
然而安身立命之本,還是籃球。
經歷四屆亞洲錦標賽,1999福岡,2001上海,2003哈爾濱,2005多哈;
兩屆世界男籃錦標賽,2002印第安那,2006扎幌琦玉;
兩屆世界女籃錦標賽,2002江蘇 2006巴西;
先後九次孤身深入美國,探訪NBA人文地理;
王治郅在達拉斯,巴特爾在丹佛,姚明在休斯敦;
唯一曾經在這三地,全景目睹三大中鋒加盟和奮戰NBA的中國記者;
一路走來,不敢停步。
2004年雅典之後,離開《北京青年報》,與蘇群、孟曉琦創建《籃球先鋒報》任副總編,銷量日升。
現為體壇周報籃球編輯,中央電視台特約嘉賓
少讀三國,左傳,戰國策,24史讀到《明史》之後,不願再讀。
人生格言:平生不弄險,但不等於會在機會面前退縮
楊毅是中國最早深入報道NBA的一群人,他的風格以獨到幽默著稱

於嘉
生於北京
籍貫哈爾濱
年齡:28歲
職業:主持人、演員
身高:1.77 cm
體重:70KG
籍貫:哈爾濱
特長:游泳、唱歌
愛好:滑雪、開越野車
畢業院校:上海謝晉影視學院——表演系
最喜愛的CBA球隊:江蘇南鋼
2000年3月,就讀杭州商學院(現為浙江工商大學)外語系二年級的於嘉在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央電視台聯合舉辦的全國NBA解說員大賽中,從一萬余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後的兩名優勝者之一,從而代表中央電視台前往美國奧特蘭解說於2月13日舉行的第49屆NBA全明星賽。
中央電視台體育評論員
《籃球先鋒報》高級顧問,看慣NBA直播的人都熟悉他那張表情生動的臉。單打能力突出,文字鮮活火熱富有激情。正如他自己所言,籃球已經徹底融入他的血液他的生活。
9歲的時候第一次看NBA,記住了戴著蜻蜓眼睛一樣眼鏡的賈巴爾和沃西,忘了那個把球和對手玩弄於股掌之間的魔術師;12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奧運會,記住了「夢之隊」的一切,忘了自己還有小學升初中考試;14歲第一次在全國俱樂部聯賽決賽里看見大郅,忘了他身邊那時還年輕的四大國手;19歲第一次采訪CBA總決賽在電梯里碰見姚明,忘了這傢伙還算是個明星。
每到這個時候,總會覺得自己的幸運。總覺得那個橘紅色的籃球里,蘊涵著一種力量。這樣的一種力量,已經徹底地融入了我的血液,被熱烈跳動的心臟壓向全身每一個地方,在孤單無助的時候,放射出溫暖而堅強的光芒。這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鮮活而火熱的力量。
總想說說自己的幸運,都因為自己從青澀的年代所摯愛的籃球。籃球之於我,不是一蔬一飯,不是肌膚之親,而是一種不死的慾望,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在我孤單無助的時候,放射出溫暖而堅強的光芒。
鮮活而火熱的力量.

② 陳永福的論文

1)陳永福,西頭德三, 松岡淳:土地管理的粗放化和農業勞動力-對愛媛縣的統計分析-,1996年度日本農業經濟學會論文集,日文
2)陳永福:在改革開放政策下的土地制度改革,《農業和經濟》1996(6),日文
3)陳永福,邵兵家:中國耕地資源總供求量預測及平衡對策探討,《農業經濟問題》1998(7)
4)陳永福,中川聰七郎:關於中國農戶兼業化機制的實證分析-以白塔集和青白江為例-,《農林業問題研究》1998(3),地域農林經濟學會志,日文
5) 陳永福,中川聰七郎:中國對日蔬菜出口的最新動向-以山東省為中心-,《農林統計調查》1998(4),日文
6)陳永福,中川聰七郎:日本食物安全保障政策的課題-以營養成分與進口農產品的土地利用量為中心的分析-,《農業經濟研究》1998(6),日本農業經濟學會志,日文
7)陳永福,中川聰七郎:中國糧食問題的現狀和耕地資源需要預測,《農業經營研究》1998(6),日本農業經營學會報告論文,日文
8)陳永福,中川聰七郎:山東省的蔬菜出口和蔬菜產地的形成條件,《食品系統經濟研究》1998(6),日本食品系統經濟學會志,日文
9)陳永福,中川聰七郎,中安章:土地利用的動向與今後的利用保全的課題-以愛媛縣為例-,《農村計劃學會志》1998(9),日文
10)陳永福,中川聰七郎:中國藕和牛蒡的市場流通與對日出口新動向,《愛媛大學農學部紀要》1998(4),第44卷第1號,日文
11)加入WTO對我國蔬菜貿易的影響,《中國農村經濟》2001(1)
12)中日蔬菜貿易戰原因分析和對策探討,《世界經濟研究》2001(4)
13)受制於物流科技-中國洋蔥和西蘭花對日出口競爭力分析,《國際貿易》2001(9)
14)中國對日出口蔬菜的生產現狀之一,《VINAS》2001(10),日文
15)中國對日出口蔬菜的生產現狀之二,《VINAS》2001(11),日文
16)中國對日出口蔬菜的生產現狀之三,《VINAS》2001(12),日文
17)何秀榮、T. Wahl、陳永福:中日農產品貿易戰的政治經濟學分析,《農業經濟導刊》2002(7)
18)陳永福、中安章:中國大豆供求的政策模擬與預測,《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3(1)
19)陳永福:日本修改食品衛生法對我國冷凍蔬菜出口的影響,《新疆農墾經濟》2003(2)
20) 陳永福、中安章:中日農產品貿易問題分析與營銷對策,《中國農村經濟》2003(7)
21)陳永福、中安章:中國大豆分用途供求變動趨勢與原因分析,《農業市場研究》2003(12),第12卷第2號,日文
22)陳永福、中安章:中國小麥市場供求及與美加澳小麥出口市場的整合,《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3(7)
24)陳永福:我國腌制蔬菜和脫水蔬菜及調理加工蔬菜出口動向與對策分析,《蔬菜》2004(12)
25)陳永福、中安章:我國大米供求平衡的政策模擬與展望,《統籌城鄉發展 深化農村改革》,2004年中國青年農經學者年會論文集
26)陳永福:2015年日本蔬菜進口展望,《農村.社會.經濟2000上卷》
27)陳永福:中國省別食物供求模型的開發和預測,《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4(2)
28)陳永福:書評:逸見謙三著13億人的食物-21世紀中國的重要課題,《AFF》2004(9),日文
29)陳永福、魏榮:流向發達國家-世界與中國蔬菜貿易走向分析-,《國際貿易》2004(10)陳永福:蔬菜產業化:向加工業要力量—傾聽市場的聲音,《蔬菜》2004(12)
30) 陳永福:尚存進一步增長潛力-我國主要加工蔬菜出口變動及趨勢,《國際貿易》2005
31) 羅萬純、陳永福中國糧食生產區域格局及影響因素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05(6)
32)陳永福:中國糧食供求預測與對策探討,《農業經濟問題》2005
33)陳永福、魏榮:世界蔬菜貿易競爭力與產業內貿易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5(4)
34)陳永福、錢小平:世界與中國食用油及油料貿易格局的形成和原因分析,《全球化與中國農業》2006(3)
35)陳永福、趙宇虹、蘇群:中國有機蔬菜的生產現狀和市場分析,《蔬菜》2006(1)
36)陳永福、於發穩:農戶意願灌溉水價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以內蒙古河套灌區為例,《中國農村觀察》2006(4)
37)羅萬純、陳永福:中國大米市場有效性研究,《新農村建設與三農問題》2006(11)
38)陳永福、錢小平、羅萬純:2005-2010年中國大米供求預測,《新疆農墾經濟》2006(3)
39)銭小平、陳永福、岡本勝男:コメ需給動向と気象要因(中文:大米供求變動與氣象影響)2006年度日本農業経済學會論文集,2006.12
40)陳永福,錢小平:中國對日食品出口影響因素分析—以日本農葯殘留檢疫制度轉變為例《農業技術經濟》2007(1)
41)羅萬純,陳永福:中國大米市場價格共因子分析,《中國農村觀察》2007(4)
42)陳永福,王秀清,司偉:中國糧食購銷價格走勢預測中國 ,《中國農業經濟評論》2007(4)
43)陳永福,羅萬純,錢小平:中國擴大進口泰國大米的原因分析及展望, 《農業展望》2007(1)
44)陳永福:世界棕櫚油生產貿易現狀與中國棕櫚油進口增加的原因分析,《農業展望》2007(6)
45)陳永福,劉春成:中國雜糧供求:基於局部均衡模型的結構與模擬分析,《中國農村經濟》2008(7)
46)陳永福:中國の食料安全保障戦略に関する研究,ERINA report,2008(3)
47)趙靜,陳永福,劉春成:2008年上半年棕櫚油市場形勢分析和下半年展望,《農業展望》2008(9)
48)陳永福,錢小平,邵兵家:中國糧油貿易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食品供給與安全性(國際會議論文集),2008.11
49)辛佳臨,陳永福:國外促進油料產業發展的經驗與啟示,《世界農業》2008(12)
50)張新民,陳永福,劉春成:全球有機農產品消費現狀與發展趨勢, 《農業展望》2008(11)
52)陳永福,錢小平,白描:東アジアの食料品貿易構造と中國食料產業の構造変化,フードシステム研究2009.9 108-116
53)張新民,陳永福,劉春成: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的現狀與前景展望,《農業展望》2009(4), 19-22

③ 怎樣來看待,蘇群老師賽後對林書豪的評價呢

“林書豪意識NBA頂級,來CBA很容易騙過隊友”! 這句話生動描述了林書豪來到CBA之後的尷尬境地。林書豪在NBA比賽已經打出了自己超高的水平,得到了眾多超級巨星球員的認可,他還和跨時代球員科比布萊恩特作為同一支球隊的隊友,NBA聯賽他已經是成名已久的後衛球員。擁有著快速突破能力和頂級傳球意識,雖然已經進入自己職業生涯末期,在受到大傷病以後沒有回到巔峰時期,但是他的籃球意識仍然是頂級。

我們當然不希望林書豪適應現在的CBA節奏。他的到來對於整個CBA有重大的意義,能夠提升聯賽整體水平,讓國內球員看到自身和國際球員的差距,讓所有場上的球員都參與到自己的攻防之中,這種球員非常難得。

④ 蘇群楊毅什麼矛盾

1992年起供職於《中來國體育源報》國際部、籃球類部。1993年起擔任

CCTV籃球轉播嘉賓和顧問。
1996年起現場采訪報道NBA比賽,是國內第一位實地采訪NBA比賽的文字記者。
2000年起供職於《體壇周報》籃球部。
2004年創辦《籃球先鋒報》,並擔任總編輯。

⑤ 蘇群簡介

《體壇周報》籃球部主任

生日:1968年月26日
1.76米

出生地:江蘇無錫

【個人簡歷】

畢業於無錫市一中、北京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新聞系

1992年起供職於《中國體育報》國際部、球類部

2000年起供職於《體壇周報》

2004年創辦《籃球先鋒報》,並擔任總編輯

自1996年起采訪過4屆NBA全明星賽、2次總決賽、王治郅加盟NBA第一個賽季和喬丹2001年復出共32場常規賽。

采訪過1994年和2002年兩屆亞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1995年瑞典哥德堡世界田徑錦標賽等和2001年莫斯科申奧大會。

多次在CCTV5轉播的NBA節目中擔任嘉賓、主持人。

【個人風采】

江湖十年,目睹中國男籃兵敗悉尼,兵敗釜山;目睹NBA前輩共47位成名人物站在你面前;目睹喬丹帶病打敗馬龍,癱倒在皮蓬懷中;目睹第一個中國人踏上NBA球場……這么多江湖恩怨過後,還能求什麼?唯一的感想和信條是:我可以不說真話,但我決不說假話。

【蘇群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log/1156966391

⑥ 蘇群現任老婆是誰個人資料介紹 蘇群和柴靜是什麼關系

蘇群,1968年8月26日出生於江蘇無錫,現任《籃球先鋒報》總編輯,采訪過多屆內NBA總決賽和全明容星賽以及奧運會等大型比賽。

著名籃球評論員,攝影愛好者。

⑦ NBA著名評論員蘇群簡介

蘇群,男,漢族,1968年8月26日出生於江蘇無錫,畢業於國際關系學院(北京)國回際新聞系,現任答《籃球先鋒報》總編輯,采訪過多屆NBA總決賽和全明星賽以及奧運會等大型比賽,著名籃球評論員,攝影愛好者。
1992年起供職於《中國體育報》國際部、籃球類部。
1993年起擔任CCTV籃球轉播嘉賓和顧問。
1996年起現場采訪報道NBA比賽,是國內第一位實地采訪NBA比賽的文字記者。
2000年起供職於《體壇周報》籃球部。2004年創辦《籃球先鋒報》,並擔任總編輯。

閱讀全文

與蘇群國際貿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