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宋代的皇帝按順序。
宋朝皇帝順序:
1.宋聖祖趙玄朗: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傳為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
2.宋僖祖趙朓:漢族,中國唐朝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高祖父。趙朓曾在唐朝為官,歷任永清、文安、幽都(今北京)三縣的縣令。
3.宋順祖趙珽:唐朝官員,宋太祖趙匡胤的曾祖父。北宋建立後,被追謚為惠元皇帝,廟號順祖,其墓稱康陵。
4.宋翼祖趙敬:漢族,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是趙朓的孫子、趙珽的兒子、趙弘殷的父親、趙匡胤的祖父。曾在後唐為官,歷任營州(今遼寧朝陽市)、薊州(今河北薊縣)、涿州三州刺史。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追尊趙敬為(大宋)簡恭皇帝,廟號(大宋)翼祖。
5.宋宣祖趙弘殷:趙弘殷(899年—956年),涿郡(今河北涿縣)人,漢族。後遷居洛陽,漢京兆尹趙廣漢之後,趙敬之子,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與繼位者宋太宗趙光義的父親。少驍勇善戰,初事後唐王鎔,有功,留典禁軍。
後漢任護聖都指揮使。入後周,以功累遷至檢校司徒,封天水縣男,與子趙匡胤分典禁兵。顯德三年(956年)去世,追贈武德軍節度使。建隆元年(960年),追謚為武昭皇帝,廟號宣祖,陵曰安陵。
6.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後)。
7.宋太宗趙光義: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又改名趙炅。
8.宋真宗趙恆: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第三子,母為元德皇後李氏。初名趙德昌,後改趙元休、趙元侃。
9.宋仁宗趙禎: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10.宋英宗趙曙:原名趙宗實,後改名趙曙,宋太宗趙光義曾孫,商王趙元份之孫,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宋仁宗趙禎養子。宋朝第五位皇帝。
11.宋神宗趙頊:初名趙仲針,宋英宗趙曙長子,生母宣仁聖烈高皇後,北宋第六位皇帝。生於濮安懿王宮邸睦親宅。治平元年(1064年),進封潁王。治平三年(1066年)十二月,被立為皇太子。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繼位。
12.宋哲宗趙煦:原名趙佣,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趙頊第六子,母為欽成皇後朱氏。
13.宋徽宗趙佶: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歷任鎮寧軍節度使、司空、昭德軍節度使等要職。
14.宋欽宗趙桓: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宋高宗趙構異母兄,母顯恭皇後王氏。在位1年零2個月。
15.宋高宗趙構: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16.宋簡宗趙旉:又名趙敷,即南宋正安帝、魏國公,在位26天。宋高宗趙構之子,母親為潘賢妃,宋高宗對他格外疼愛。
17.宋孝宗趙昚: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18.宋光宗趙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宋孝宗趙昚第三子,母成穆皇後郭氏。
19.宋寧宗趙擴:宋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宋光宗趙惇與慈懿皇後李鳳娘的次子。
20.宋理宗趙昀:南宋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德昭九世孫。
21.宋度宗趙禥:南宋第六位皇帝,宋理宗趙昀之侄,榮王趙與芮之子,初名孟啟,又名孜、長源。
22.宋恭宗、宋法宗趙㬎: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宋度宗之次子。他是全皇後所生,是宋端宗趙昰的弟弟,宋懷宗趙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為嘉國公、左衛上將軍等,宋端宗上尊號孝恭懿聖皇帝,蒙古人上謚號恭皇帝,韓林兒上謚號法宗章文敬武睿孝皇帝。
23.宋端宗趙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二年。
24.宋懷宗趙昺:南宋第九位皇帝(1278年-1279年在位),宋末三帝之一,宋朝最後一位皇帝。趙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曾被封為信國公、廣王、衛王等爵位,生母為俞修容。景炎三年(1278年)4月在岡州即皇帝位,改元祥興。
(1)宋代紙幣邊境貿易國際貿易擴展閱讀: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
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