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貿易鼓勵出口和管制出口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國際貿易鼓勵出口和管制出口的措施主要有——前者主要包括出口退稅、補貼等措施,後者主要有徵收出口關稅、出口許可證、出口配額等措施。
B. 中國目前的貿易政策
調整對外貿易政策 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
2006-05-09 08:43 文章類型:轉載
文章來源:經濟信息網 內容分類:工作隨筆
源自博客專欄:趙麗專欄
一、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處理好規模與效益的關系
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中國建立新的發展模式的核心內容之一,它意味著中國要從過度依賴資金、自然和環境資源投入的擴張實現增長,轉向更多依靠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進步來獲取經濟增長。
今後,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將達到空前的廣度和深度,中國選擇什麼樣的發展模式將對世界產生極重大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實現了科學發展,才可能實現對內的「和諧發展」和對外的「和平發展」。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一系列挑戰,我們只有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效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做到將外貿增長方式從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還要做到充分發揮我國固有的靜態比較優勢和發掘動態的競爭優勢。
加快出口增長方式轉變,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應該繼續深入實施「以質取勝」、「市場多元化」和「科技興貿」戰略,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出口產業,全面提升傳統出口商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擴大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與創新;支持企業進行自主研發,切實保護知識產權;發展以技術外包為代表的服務貿易。形成以技術為核心的質量效益型增長模式。
二、提升國際分工地位,優化產業和貿易結構
目前我國出口產品在總體上處於國際分工價值鏈的低端,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預計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中國外貿增長速度都將高於GDP增長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切實轉變貿易增長方式是一項緊迫的任務,高科技自主品牌是實現中國貿易增長方式轉變的核心環節。要抓住新一輪全球生產要素重組和產業轉移的機遇,實現我國產業的升級換代,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提供明確的政策導向。重視技術創新投入,提高研發水平、積累技術專利,鼓勵企業創造知名品牌,扶持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延伸加工貿易上游研發和零部件、下游服務業的產業鏈,將附加值和科技含量高的環節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適度增長、梯度合理、經濟效益好、可持續發展的商品和服務貿易結構。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遲緩,外貿的迅速增長主要是靠數量擴張實現。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其意義不僅在於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又在於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將帶動整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如果我們實現產品結構優化和質量的提高,與發展中國家形成錯位競爭,我國的發展空間就會更為廣闊。既能避免低層次競爭,減少摩擦,又能夠有效實現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三、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加快創新體系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明確要求把自主創新作為制定「十一五」規劃的著力點,強調科技發展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強國富民的重要基礎,是國家安全的重要保證。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後發優勢和經濟趕超戰略,缺乏科技創新能力是無法實現的,而沒有政府堅強而有效的引導,也是無法實現的。我國已經進入經濟起飛階段,正朝技術創新階段前進,建立和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是加快我國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
主要措施應包括以下方面:國家在政策上給予引導和支持,提高全民族的科技創新意識;加強貿易政策、科技政策和產業政策的相互協調,形成協調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鼓勵企業成為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的主體;以國際國內市場為導向,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主動性和緊迫感,打造知名品牌,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重視和加強基礎研究;建立軍民結合的科技體制,將軍工技術向民用技術轉移;完善專利制度,保護知識產權,堅決打擊制假售假、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
對外貿易的發展要能夠推動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同時將科技創新作為改善我國外貿進出口結構的主要內在力量,推動我國對外貿易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四、完善制度建設,加快市場經濟改革,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雖然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許多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仍然存在。我們要加快市場化取向的改革,改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和公共服務環境,特別是要增強政府服務意識,強化對市場主體的服務,改善企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煥發企業的生機與活力,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轉變政府職能應解決和處理好三個關系: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和政府與管理經濟的關系。減少政府對企業微觀活動的干預,充分發揮企業競爭主體的作用;加大政府對市場環境的治理,維護企業的正當權利,創造一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場;依法行政,規范和界定政府的權力和義務,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進行宏觀調控。
完善法律環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有效競爭機制的形成,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從制度上保障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五、從保護轉向鼓勵競爭,並進一步鼓勵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根據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政府對外貿易政策的重點應該是制定具體政策措施,鼓勵競爭機制的發育和完善,把企業和市場納入國際國內競爭體系當中,通過有效競爭逐步提高其競爭力。
長期以來,通過關稅和非關稅措施對國內市場提供保護是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基本措施。其結果是國內企業和市場嚴重缺乏競爭機制,整個國民經濟處於低效率的運行狀態。隨著關稅的降低和各種行政性壟斷的逐步減少,國內外企業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我國的外貿政策應從保護企業轉為鼓勵競爭,以實現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和社會有限資源向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轉移,嚴厲制止和打擊各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
鼓勵我國具備到海外投資的實力的企業 「走出去」,是新形勢下我國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重大舉措。要想培育出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就必須走向國際市場參與競爭、經受磨練,以提高我國商品國際化、企業國際化和產業國際化的程度,逐步建立我國的國際經營體系和國際生產體系,形成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和生產要素全球配置的發展格局,在更大范圍和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明確政策導向,改善政府服務環境,在政策上鼓勵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培育中國的跨國企業,實現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六、結束語
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是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按照這個部署,我國將用100年左右的時間,走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用了200多年走完的路程。從中國現在所取得的成就和發展趨勢看,這個任務是完全能夠提前實現的。2004年,我國人均國民產值達到1000美元,西方國家用了100多年的時間達到的水平,我國僅用了二十多年。世界銀行專家說:「中國只用了一代人的時間,就取得了其他國家用了幾個世紀才能取得的成就。」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胡錦濤主席在2005年10月15日第七屆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開幕式上表示,我國將用15年時間,把GDP提高到40000億美元左右,人均GDP提高到3000美元左右。在這一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將加速變化,高新技術產業和對外貿易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我國與世界經濟發展的融合度將顯著提升,對世界市場供求關系影響力大幅增強,對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效應將進一步顯現,經濟發展將日趨向國際規則靠攏,貿易管理方式將進一步規范。對外開放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外貿易也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歷程。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崛起的世紀,這一過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提高國際競爭力是我國的發展目標,「和平崛起」是我國的國家戰略,對外貿易的發展是實現這一目標、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平、發展、合作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中國在發展自己的同時,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加強區域合作的主要推動力量。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不僅提高了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繁榮和發展,還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以一個繁榮的、和平的、倍受尊重的大國的形象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C. 國際貿易,找篇關於鼓勵出口限制進口的案例,在進行案例分析
案例到沒有
出口的主要表現在出口退稅、黃色和綠色補貼
進口的主要是關稅壁壘、許可證壁壘、技術限制
D. 國際貿易-如何正確看待出口鼓勵與進口限制措施
出口鼓勵與進口限制,就是一種「貿易保護主義」,在每一個國家或多或少的存在。專
一國為了扶持屬本國的某一產業,(比如有戰略意義的新型產業,對就業影響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通常採用出口鼓勵政策,主要在退稅,金融等政策上予以扶持;
進口限制也是為了保護本國相關產業,在進口關稅,技術壁壘等政策上予以嚴控,防止大量進口而損害本國產業。
作為WTO成員國,出口鼓勵和進口限制,都有適度而嚴格的容許。
E. 外貿鼓勵客戶回復的語句有哪些
your earlier reply would be highly appreciated
look forward to your soonest reply
thanks for your kind cooperation in advance
thanks for your soonest convenience
look forward to your soonest comment
waiting for your good news
for further queries/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with us
any question, we remain
please keep us in touch thro email
......
F. 鼓勵國際技術貿易的發展,我國政府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為了鼓勵技術轉移和技術貿易,中國採取了財政稅收鼓勵政策,並且對技術回交易額500萬元以下答的免徵所得稅,在500萬元以上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同時,2006年7月,中國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八部門出台了《關於鼓勵技術引進和創新,促進轉變外貿增長方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實現建設企業技術引進和創新促進體系,包括加強多、雙邊技術合作,建立和完善國際技術貿易公眾信息服務系統,推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開展聯合研究開發,培育、扶持一批高等素質中介服務組織等。
G. 造成南宋外貿收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啥a對外貿易港口增多。,b政府鼓勵對外貿易。
大力復發展海外貿易,給宋王朝帶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對此宋高宗曾深有體會地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
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於民?」南宋時期,「市舶之利,頗助國用」。海外貿易收入成為國家主要財政來源之一。海外貿易獲利最豐厚,如果經營得當,可以得上百萬的收入,他反映出海外貿易的興盛情況。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H. 宋朝海外貿易發達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宋代海外貿易發達的抄原因:
1、根本原因: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商業的繁榮(生產力的發展)
2、政治:政府鼓勵海外貿易
3、技術:航海造船技術的發達
4、軍事:北方絲綢之路受阻,不得不另闢蹊徑。
當時與中國通商的國家有: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里、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蘭皮等歐亞地區五十八個國家 。
(8)鼓勵國際貿易發展的措施擴展閱讀:
宋朝海外貿易發達的表現:
1、地位:海外貿易超過前代,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
2、港口:廣州和泉州。
3、范圍:近至朝鮮、日本,遠至阿拉伯半島與非洲東海岸。
4、政策及機構:朝廷鼓勵海外貿易,設市舶司加以管理。
5、財政地位:外貿所得,在國家財政收入中佔有重要地位。